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例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例精选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建筑工程论文【第一篇】

论文摘要: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设备的安装作为施工安全的重要控制点,一直以来都是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工程设备的安装不仅仅影响到工程施工整体进度,其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控制点。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保障工程设备安装质量,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点。文中就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设备的安装作为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安装质量对于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管理与监督,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市场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现状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设备安装项目种类较多,电梯、中央空调、给排水设备、消防设备、高低压配电设备等。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采用招投标形式进行,但是许多承包单位在将整体工程投标后,分包给多个小公司进行,本身只通过现场派驻几名技术人员跟踪。而派驻的技术人员也并非全天在现场。加上小公司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齐全,常常造成工程设备安装施工过程留下了设备隐患。因此,加强工程设备安装监理,从源头抓起,通过材料审核、安装过程监理等多方面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工程设备安装质量。

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涉及多种类的设备的安装,因此在此我们根据施工过程的不同方面,而不是针对一种设备的安装管理进行论述。

(一)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进现场必须通过双人复核来检查进料质量,并通过材料现场检查、与设计图纸标注材料是否一致。例如:在进行供排水设备安装施工中的材料管理,首先在管材进场时要检查管材管径是否与标注管径一直,其次根据图纸对管材材质的要求检查管材材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最后核对进场物料数量。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检查,来保障供排水设备安装的质量。另外对于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辅料,也必须加强监管。例如:中央空调工程安装过程中使用的密封胶,必须采用合格厂家出场的产品,避免假货的进入。材料管理员要时刻注意,进场物料的保质期、厂家等。通过主要材料与辅助用材料双重监管,保障工程施工使用材料符合要求,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质量提供基础的保障。

(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怎样在提高工程质量及减少工期的同时,增加安全保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是现阶段建筑工程设备安装企业的又一重要问题。首先,就是要增加施工现场安全装置,经常检查施工现场的“四口”、“五邻边”等地区的防护装置,减少因流动性大、人员繁杂及建设施工单位的问题造成的无防护或缺少、意识的现象。虽随时检查增补,做到防护严密。其次,要增加施工中器材的机械性强度试验和电器绝缘检验,对于使用的保险绳、吊篮架等要定期进行强度测试,避免出现由于缺少检查和强度试验造成人员伤亡。因为监理人员工作特殊性,监理工作的是否到位也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安全。增加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使监理人员在注重工程质量的同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提出要求。例如在脚手架搭建过程中监理人员熟知脚手架的搭设要求,对其提出要求必将增加脚手架安全性,从而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三、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展,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大型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所涉及的设备品种多、数量大、技术含量高,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其设备工程投资通常占项目总投资的50%左右,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设备投资比例更高,可达70%以上。特别是在以后的清洁能源建设中设备制造和投资将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而设备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也将越来越重要。因工业基建项目、水电工程项目、风力发电项目等设备投资大,技术水平高,质量要求严,所有项目的成套设备及关键工艺单元设备的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是否合理,设备制造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安装、调试、运行是否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等专业性问题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设备工程监理服务对象也由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向政府、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设备制造单位、设备采购单位或设备安装、调试单位等延伸,出于不同的目的,他们都可能需要设备工程监理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内容也由对重要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储运、安装、调试等过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等实施监督过渡到设备工程的全过程或全方位的咨询和管理。最终通过第三方监理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

结论: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是目前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工程的增加,以及科技带来的工程内设备的不断增多,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广阔。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监理以及工程施工企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工程设备安装人员及监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品,以一对设备安装过程中科技的提高。相信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加上我国管理部门不断加强的管理力度,我国的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的发展将对向着良好的方向飞速前进。

参考文献:

[1]周树林。建筑工程设备安装与监理[J].安全生产,2005,2.

[2]张伟东。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技术[J].中国建筑,2006,3.

[3]方东平。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安全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项目日渐增多。由于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工程建设人才条件限制,很多工程实际上是挂户承接,不少能承接工程的单位或个人实际上并不具备或完全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急需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相助,因此,懂专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我国工程建设行业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如何培养复合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成为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复合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是一种特殊的专业人才,其相关能力除理论学习之外,还需要大量专业实践,因此,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组织模式,根据市场需要和学校实际条件设计专门的实践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是复合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2. 设计整体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实践教学理念。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传统的教学体系固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理由,然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直接动因,计划经济条件下按部就班的学习和工作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只有从教学理念上进行根本性转变,才能真正理解整体实践教学模式的产生、发展和调整过程,按照人才市场营销特点,根据专业应用的实际过程倒推专业知识的获取过程和专业能力的形成过程,精心设计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让学生在具体的专业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并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产生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复合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应用性、专业性和创新性。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是加深理解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及时性和典型性,将实际问题以案例的方式完整地提出来,以开放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地分析和解决,并要求学生对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

课程设计。

课程作业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学生个人进行总结后进行的一项综合训练,需要在本课程的基础上综合相关课程的知识才能完成一定的专题任务,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施工组织、工程造价、工程CAD等课程均应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

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是进行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在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基础上进行的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工程实践活动,根据具体课程特点,对于设计、计算或绘图类课程可以将学生分组安排到教室或计算机房进行,对于需要在工程现场完成的内容,如工程测量、施工技术等内容,则需将学生分组到工程现场与工人一起进行实际操作,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工程技术的设计或施工任务。具体教学过程中,工程测量和施工技术课程应该安排课程现场实习。由于近年来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和工程现场的安全问题,现场实习实际上成为工程教学中的一个必须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工程建设单位各方协调配合才能很好地解决。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在课程学习和课程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教学实习,实习目的不是解决具体的施工工艺操作问题,而是提高到对一个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技术学习和项目管理的层面认识问题。在毕业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从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思维,明白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不只是知识问题,而是需要考虑技术、管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协调才能完成工程任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在课程学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性、综合性专业能力训练。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将全部所学应用到完成具体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任务中,得到最全面综合的专业技能训练,例如要求学生完成一栋建筑物的建筑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造价计算和工程项目管理方案,从功能分析到方案设计、造价计算等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与解决,要求学生特别重视方案设计和评价能力的训练。

学生科研。

组织专门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选择不同课程的内容开展科研活动,让学生熟悉科研选题、搜集资料、阅读资料、课题申请、试验方案设计与实施、论文写作、等科研工作环节,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毕业论文。

(1)毕业论文是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在进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搜集相关资料,对问题的产生背景、问题的提出过程、问题解决方法的产生过程以及问题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等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形成具有一定创新的观点,并撰写成规范的科技论文。

(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科研意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是一个专业教学之外的实际问题,一是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二是开设专门的科技创新与科技写作方面的选修课程;三是开展学生科研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科研活动;四是开展学生科技推广活动。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实际科技推广过程中体会技术的形成和技术的应用,理解工程科技来源于工程实际,工程科技服务于科技的科研产业化过程。

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是学生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完成之后,综合其所学专业知识和已经具备专业能力,根据指导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整理和回答的过程,其目的不仅是检查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如展现个人形象气质、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力、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理清实践环节关系。

复合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理清各个实践环节之间的关系,不但能使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更有助于对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解和整体把握,实现整体最优。实践环节关系如图1所示。

制定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在设计实践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实践时间、实践地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方面设计教学质量考核表格,进行全过程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从内容完整性、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方案如表1所示。

3. 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建设实践教学指导团队。

实践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可操作的实践教学方案,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

(1)教师分组。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因素进行分组,将指导教师分为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制图、科研论文等组,按组设置组长,凡有特长的教师均可交叉进入不同的分组,发挥个人所长,指导学生。

(2)教师培养。通过组织教师到设计院参加设计、到建设工地实际操作或参与项目管理或相关高校科研访学等方式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

(3)教师管理。组织教师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团队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知识交流与探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实行实践教学指导薪酬制度改革,设计刚柔结合的工作方案,充分激发指导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热情,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构建实时指导模式。

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场指导、网络指导、电话指导等方式进行实时实践教学指导,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个人实践管理能力,真正让学生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事,同时体验做人处事的实际效果,逐步学会主动、独立地进行相关工程实践。

实施指导过程控制。

在实际指导工作中,实施指导过程控制,从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目的、实践原理、实践方法、操作程序、实践时间、实践空间、实践材料、实践工具、实践质量标准、实践成本等方面进行专业实践过程控制,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过程性、系统性和创新性,让学生真实感受工程项目建设的系统性、过程性、应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4. 结论

(1)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人才市场营销角度进行实践教学理念创新,为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根据专业定位和学校实际条件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实践教学工作的整体最优。

(3)打造高素质专业实践指导师资队伍,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实施全过程实时指导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和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3.

[2]刘荣桂, 蔡东升。 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21~23.

[3]郝贠洪, 曹喜,曹玉生,等。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20~23.

[4]周远忠。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师资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 48~49.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黔教科2010023);贵州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校教科2012010).

[文章编号]1006-7619(2013)08-05-691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第三篇】

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逐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满堂灌”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提倡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鼓励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模拟训练法等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

2改革考核方法,突出岗位技能

1)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试验和实习;2)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职业岗位群需要出发;3)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

3合理制定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和教学计划

为保证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落实,达到实践性教学的预期目的,应根据《实践性教学大纲》制定实践性教学实施细则;确保实践性教学质量,落实实践性教学大纲内容,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劳动和毕业实习的实习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制定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实习内容、方式和时间分配。

2)落实实习地点、场地、设备及交通工具。

3)确定指导教师及其职责范围;学生的分组情况和指导教师的安排,实习的组织和轮换。指导教师应选择具有较高素质和管理水平、且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要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实习。

4)毕业实习还应在学生实习工地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或工地负责人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和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并将学生管理纳入施工单位管理之中。

5)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教学人员定期检查学生实习质量及安全、纪律等方面情况。

6)实习结束时,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按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写出实习报告或实习论文。

4完善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落实实践性教学计划

实习是建筑工程专业最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按其性质和任务可分为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专业劳动、毕业实习等。

认识实习

包括建筑材料的认识实习、砖混结构施工过程的认识实习、框架结构的认识实习、排架结构的认识实习、剪力墙结构的认识实习等。

教学(随堂)实习

教学实习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和课题在专用教室或其他场所对学生进行本专业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基本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以下内容:

1)上好实验课、做好实验。地点一般在校内实验室,有条件的可以到当地质量检测站或工程单位的实验室进行。

2)测量实习。能熟练地操作与运用各种测量仪器,最好聘请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现场指导。

3)多媒体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本专业相关的录像或碟片,加强感性认识。

4)要求学生熟练掌握CAD辅助设计软件、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及施工预算,组织学生进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实训。

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学生在企业或校内参加本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工种的生产劳动或结合生产(作业)过程进行实习,学习操作技能,培养管理能力,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初步训练,主要包括:砖混结构施工过程的生产实习、框架结构施工过程的生产实习、排架结构施工过程的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集中长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的综合性实习;要求学生到指定的工地,也可以自己联系工地,担任工程中某一工种角色,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并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上缴一份完整的施工日记。

5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或大型作业是在某些课程结束时或有关内容讲完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或大型作业的题目,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定,力求典型、实用。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密切联系实际的系统的结合性实践,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综合知识,根据提供的背景材料,独立完成设计,并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学生毕业设计最好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与毕业实习同步进行。

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是学生进行完毕业设计(论文)之后,对学生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综合考查,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毕业设计或做毕业论文的学生,均需进行毕业答辩。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及图纸质量、指导教师的评语、学生在报告或回答问题的正误、表达意思的能力等,评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建筑工程论文【第四篇】

一、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

“复合地基”这个词在20世纪60年代时是第一次在国际上得以使用,从那以后,复合地基理论便为地基的处理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并且为建立公式提供了依据。关于复合地基理论的研究深受学术界以及岩土工程界的重视。在灰石桩、石灰桩、碎石桩、旋喷桩等加固地基的一系列理论分析当中,都应用到了复合地基理论。最近几年,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和疏桩以及树根桩基础等也成为了复合地基理论的范畴之内。虽然复合地基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复合地基的工程应用有着很久的历史渊源。自从人类文明出现,便兴起了一种地基处理的技术。人类最早的砂石桩出现于1835年,出自于一位法国工程师之手。继而,1933年,德国人制作成功了振冲器,并且在1935年应用于加固松散的粉砂地基,然后日本,美国和欧洲都使用了该振冲器。1977年,我国制造了第一台振动水冲器,并与同年九月份应用于软粘土地基的加固。1992年,建设部组织鉴定了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继而其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各个建筑工程当中。

二、复合地基的分类

本论文主要以增强体的方向作为划分复合地基的条件。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另一种是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1.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桩,那么我们也经常将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叫做桩体复合地基。人们又依据竖向增强体的不同性质将桩体复合地基分为以下三大类:柔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以及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顾名思义,其桩体的刚度相对较小一些,但是它具有粘结强度。柔性桩复合地基是由桩体以及桩间的土共同承担荷载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其主要是依靠着桩体的置换,而且桩体本身就有着较高的强度,因此其承载能力要比其他桩体复合地基更强大一些。在中国,最早开发成功的刚性桩复合地基便是在1992年,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所开发的CFG桩复合地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同样可知其桩体由散体材料组成。它的桩身的材料是无粘结强度的,因此并不能单独形成桩体,要通过周围的土的围箍才得以形成桩体。2.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指的是在地基里,水平向地铺设加筋材料,比如金属材料、土工织物、土工格栅以及竹筋等所形成的复合地基,铺设加筋材料的目的是增强地基的土的抗剪能力、避免地基的土产生侧向位移的情形,谨防地基的土侧向挤出来。

三、在建筑工程中复合地基的应用

在建筑界里,复合地基以其在技术方面和经济发面取得双赢的绝对优势,得到广泛的欢迎和应用。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不妨就以振冲碎石桩为典型。在温州市,我们选取某个小区的六栋楼为研究对象,这些楼均为住宅楼,并且都是五层的框架结构。经过调查,该地的地层从下往上依此做了记录。记录的结果如表1所示。表1地层记录经过振冲碎石桩额加固以后,主住宅楼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的特征值可以达220kPa。该住宅区的振冲桩的工程结构是这样的:一号楼是底框结构,其地下有一层,地上为六层。二号楼是砖混的结构,其也是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它的地基的上方是杂填土,下方则是粘土以及粉质粘土。经过振冲碎石桩的加固,主住宅楼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的特征值可以达250kPa。在宁波的某个地基处理的工程当中,其所记录的地质条件是吹填粉细砂。地基的处理所采用的是振冲挤密无填料工艺。首先,向振区块内注入水,进行浸泡,这样可以消除粉砂和细砂土的毛细压力,然后用双头振冲器实现共振,这样可以提高效益,其处理的深度为十至十五米,经过处理之后的地基的承载力的特征值达到200kPa。同样在宁波的某个地基处理的工程当中,它的施工条件是在海上,水深度为14m,这个工程是第一次在海上实施振冲技术。该地的地质条件如下(自上而下):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细砂,粉质粘土。它的加固深度为6~7m,经过加固之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的特征值达到了160kPa。在金华某一工程中,场地选择的是一栋30层的楼,还有作为车库的地下一层,该楼为框剪结构。其地质条件从下往上分别是:杂填土3~4m,其承载力是80kPa;淤泥质粉细砂2~8m,其承载力是50kPa;含砾粘土,其承载力是200kPa;砾石,其承载力是300kPa。经过振冲的加固,该楼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的特征值可达400kPa,而作为车库的地下一层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也达到了250kPa。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复合地基已经成为了使用最频繁的基础形式。首先,复合地基能够充分地挖掘出自然地基以及增强体的潜在能力,除此之外,为了达到一定的地基荷载的承受能力,复合地基还可以调整各种设计参数,例如复合地基的置换率和增强体的长度及刚度,可见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复合地基的绝对优势。

本文作者:姚远马新刚工作单位:杭州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第2篇

一、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内容和原则

1.内容

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涉及范围广泛,总体包含建筑项目的内部和外部成本控制。微观来说,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分析等工作。在既定的工程目标下,促使建筑工程的合理进行。依据成本预测计划采用合理的调整,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实际成本在成本预算的基础下高效运行操作。在建筑工程成本的六个环节中,分别是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这几个环节相互作用。只有把握住每一个环节,才可以对建筑工程实现高效的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

2.原则

第一全面控制成本,即是面对整个工程项目和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第二是最低成本的控制,就是建筑工程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下,对成本的降低,合理利用成本,使成本达到最低从而达到最高效益的工程目标。第三,权责分明、管理严格的工作态度。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配合各部门的工作,注重过程的效率。必要地实施对员工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第四,要动态控制。就是要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实际的环境下,根据实际的施工状况对建筑工程的成本消耗进行合理调整,努力达成预期的成本目标和计划。根据变化的实际环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第五,制定合理的目标计划管理体系。在实际的工程建筑中,要分解对成本管理的目标,让目标更容易实现,合理管理来适应对整个成本管理和控制。

二、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忽视

保证工程质量的一切必要费用就是质量成本,其中还包括没有达到质量标准的经济损失。但是质量的保证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要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长久以来,多数工程师并没有清楚认识到两者的矛盾关系,过于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忽视了建筑工程的成本,导致工程的经济效益达不到要求。

2.责、权、利的成本管理体制的缺乏

建筑项目经理拥有对成本管理体制的最高权力,负责相应的成本管理和项目成效,其他的主管部门和管理人员有建筑工程对应的职责,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能够对权利和利益进行合理约束与鼓舞,如今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并没有很好的把责、权、利三者有效结合。

3.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忽视

实现工期目标或者是合同工期中采取合理措施产生的费用就是工期成本。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工期目标,也就是施工方建立信誉实现工期的必要条件。每一段建筑工程都有固定的完成工期时间,完成工期目标经常会导致工程成本的变化。即使在项目经理对工期严格管理的情形下,缺少深入了解工期和成本的关系,也会导致会盲目赶工期,产生工程成本的额外费用。

4.管理人员经济观念的缺失

施工成本管理的每一项必须是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才得以完成,当然对成本的管理也是大家来控制和维护的,经济效益成果也是在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下产生的。在我国,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缺乏合理的经济理念。采取独裁或者不合理的手段对工程的判断,会导致工程项目的拖延和经济效益的损失。

三、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对策

1.建立规范和标准的责权利统一的成本管理体制

成本控制各管理的核心就是成本控制目标,所以制定可行的成本控制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每一个项目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实际情形;在现实的基础上,让目标的实践操作性更强。对于完善的责权利统一的成本管理体制的制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

2.抓质量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要把握过犹不及的原则,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应该着眼建筑水平的要求,并不是产品质量好就可以。在合理的建筑水平下,正确把握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寻求平衡点。对材料的收费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产生材料的厂商进行对比,明白质量不足和过优质量都会对建筑成本的管理造成影响。所以,要对建筑的质量成本进行成本管理。

3.抓工期成本管理

在工期目标的前提下,不仅要保证工期目标的完成,同时要合理管理建筑工程的成本。不能盲目追求工程速度,盲目增加建筑人员,增大建筑成本,从而造成工程成本的不足。每个月应该对工程的成本进行结算,强化建筑企业的工期管理成本来有效控制建筑成本。

4.抓工程人员的经济观念

施工人员要提高成本控制教育和成本控制的意识,全方面加强对全过程中成本控制意识的培训。每一个员工不仅是成本控制的对象,还应该是成本控制的主体。从我做起,有义务有责任的控制成本。对施工人员宣传经济观点,让他们主动树立经济意识。工程成本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和其他工作关系着,环环相扣。只有全民树立了经济意识,才是对工程成本的管理的有效方法。

5.建立定额管理制度,完善成本控制法规

在法律的支撑下,成本控制和管理要按法执行,确保实现高效的建筑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实施,吸收和借鉴优秀的经验,完善成本控制的法规,使得成本的管理细则更加具有可行性和具体性。定额管理制度是指在工程建筑过程中资金的消耗严格控制在定额的数量上,是工程成本管理的基础。所以,施工方必须根据实际的项目情况制定科学的定额管理,并且贯穿于整个建筑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言,想要实现高效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必须要明白建筑成本管理的内容,遵循相应的成本控制原则。当然,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不能限于形式。要一步一个脚印落实于每个环节,踏实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努力实现成本最低和效益最高的目标。在我国,对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道路漫长,需要相关的人员深入研究和探索,来创造价值,实现高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

本文作者:忻孝胜罗良军工作单位: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3篇

一、发现建筑工程排水系统问题形成的原因

1、排水系统设计的问题

设计人员未为现场勘察或没有结合实际状况,仅仅是根据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导致很多支点工程在实际施工中遇到诸多的问题和返工,这样的设计缺陷造成了成本浪费和施工方或使用者的投诉和指责。

2、施工方偷工减料不按规范施工并没有具体落

实有些建筑工程中,污水排出系统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没有建造化粪池(沉淀池),仅仅建造一个沉积坑,收集污水后连接到市政污水管网,而且管道采用的是非国标的管材或国标强度低和降噪效果差的管道。

3、施工期间监理单位未完全履行指责

施工期间监理方的管理人员未巡检或稀有的巡检工作助推了各项施工措施或技术措施没有被执行并未落实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在未进行工程施工现场检查或指导管理时,当然会造成一些违章施工和擅自更改的施工。

二、建筑工程排水系统施工的预防、改善的对策

1、建立完备的团队和管理体系

通常在建筑工程施工前,项目组都要对该项目的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配备,配备排水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结合该建筑工程的特点和工程周边的环境,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以专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经验监理完善的管理体系,从项目立项、勘察设计、设计审核、技术交底、编制和审核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前准备确认、施工过程监督和指导等,使在设计和方案编制就把一些设计缺陷的呈现几率消除或最小化。

2、重抓排水施工的控制与管理

①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编制要施工计划和“先地下后地上”施工过程原则,做好详细的施工计划,要尽可能的与主管道一同顺序施工,对于连接其他介质的管道,要预先做好技术处理措施和深化设计方案,杜绝由于考虑不周导致的延误和返工。②给排水安装工程的施工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完备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排水安装施工的实际过程中,监理方需要在各阶段对管道安装工作进行监控、管理、巡检和监工,切实完成这些工作。单体的建筑室内的污水是按照就近排出的原则来依附重力流而排出建筑物外的,通常污水是经过化粪池(沉淀池)收集、处理后通过污水泵传输至附近的市政污水管网或业主的污水处理站。排水系统中的立管设计需采用柔韧性较强的排水镀锌铸铁管,要用不锈钢卡箍牢固安装。这种管道的强度高并且抗震降噪的效果也好,管道的接口可以根据实况曲挠和调整,安装便捷,检修维护方便的优点,被诸多工程采用。③做好管道防腐工作,特别是地下、设备多和管线多的部位,还要集中对金属管道进行除锈防腐作业,要安排质检员和监理在现场检验和监工,提高管道处理的质量和督促施工规范。④要明确划分各个施工区域的管线路线和走向,利用地面上和地下管道的空间及环境,最大利用施工场地的空间,在一些易乱易错的地方,要在核对图纸无误后,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处理施工。⑤排水施工中也常遇到排水系统的李官无法穿越各楼层或楼顶的情况,那么就要考虑合适的技术工艺来解决,如:扩大排水管径、加装吸气阀等。加装吸气阀,可以替代建筑物外部的通气帽,使建筑物的屋顶美观,还可以替代透气管、通气立管、唤醒通气管,可以节约空间,也还可以作为排水系统管道的检修口,便于检修和维护。⑥部分建筑可以分层加装减压装置,这样可以减少管道流体的噪音,还可以控制水流过急引起的震动和颤抖,从而导致噪音的产生,加装减压后可以降低噪音,保护管道。⑦排水系统的管道垫层可以保持干槽施工,防止被教主平基的混凝土被凝固,排水系统管道安装要正确的计算管道的铺设管径和长度,控制好垂直度和斜度。⑧排水管道系统的试验,将待检支管两端的管口堵死并密封在上游井内灌水,检查是否有渗水、漏水的部位,用记号笔标注并记录,事后进行分析和改善,处理好渗水漏水点,保证每一个环节不要出现质量问题,所以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各个环节都要认真地监督和检查,确保质量隐患问题被消除和保证工期。

3、建筑排水系统交工前检查

除了要做管道的外观检查、施工过程监工、和灌水试验,还要对整个配套工程额质量进行彻底的检查。对建筑排水系统工程质量检查,要涉及管径管材、管道的平面位置、走向图、标高和坡向,还要看看构件安装的牢固强度,还要对管道的防腐、保温进行检查,要符合设计要求和业主方的要求等,根据验收规范和要求进行审计,如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改善措施,消除质量和安全隐患。

三、结语

在现阶段突飞发展的建筑工程中,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如果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法进行控制和管理,会达到工程质量的目标和完成工程的工期,同时也可以控制整个项目的成本。可以消除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创优良的排水系统工程。

本文作者:孙孴辰工作单位:南京海宁建筑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第4篇

1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原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与骨料的粘接强度和水泥的强度。因此,配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及安全性能。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导致构造物承载能力下降,造成构造物结构裂缝甚至垮塌。

裂缝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出现是普遍现象,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来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裂缝出现会造成建筑抗渗性能降低,影响建筑物的持久性。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内外部温度变化不均匀、体积收缩、沉降不均、碱骨反应等。

配合比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通过试验确定的,并依据所处的环境和耐久性确定水灰比。在拌制混凝土时,按当时工地实测砂石料含水率调整材料用量。若原材料计量不准,又未根据集料的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进行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其水灰比、砂率及集浆比与理论配合比发生变化,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则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

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把好原材料关。混凝土用原材料有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水、外加剂、掺合料等。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单。砂石材料和用水的供应来源应预先充分调研,进行抽样检验。选择和使用水泥时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其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确定可用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一般水泥的强度约为混凝土强度的~倍。粗、细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对不同料场的粗、细集料分别进行检验。粗集料应进行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含泥量、有机物含量、级配等进行检验;其最大粒径应不大于。

混凝土抗渗性的控制。混凝土的抗渗性关系到混凝土的挡水能力、抗冻性和抗侵蚀性等。混凝土渗水的原因在于其内部孔隙形成了连通的渗水通道。渗水通道主要来自水泥浆中多余水分蒸发而留下的气孔、水泥浆泌水所形成的毛细管孔道及骨料界面聚集的水隙。这些渗水孔道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水灰比。当水灰比大于~时,混凝土的抗渗性急剧下降,而小于此值时,其抗渗性变化平缓,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可显著改善其抗渗性。

加强温度控制。1降低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热过程中发出一定的热量,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水泥发热量集中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浇筑初期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都很低,随着混凝土龄期增长,弹性模量增高,对混凝土内部降温收缩的约束也就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能抵抗这种应力时,便开始出现裂纹等质量问题。采取降低水泥水化热技术,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品种配置混凝土。控制砂石含泥量,采用粒径较大、级配较好的细骨料,混凝土中掺合料和减水剂、缓凝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当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根据情况在合适位置设置后浇缝。减少外应力和温应力,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2控制施工中的温度。合理安排工序,混凝土浇筑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应力松弛效应”。3消减温度应力。分层或分块浇筑混凝土,合理设置水平或者垂直施工缝或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施工浇带,减少每次浇注长度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少约束力。

混凝土的浇注。施工工艺上应做到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但又必须保障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结合好,不致形成施工缝。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留有基础浇带。在混凝土基础中预留一条后浇的施工缝,将混凝土分成两块或若干块浇筑,待所浇筑的混凝土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干缩后,再在预留的后浇带中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使分块混凝土连成一体。基础后浇带的浇筑,要考虑到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效应。当后浇带的直线长度大于50m时,混凝土要分两次浇筑,时间间隔5~7d。浇筑后,在硬化前1~2h应抹压。在具体施工中,根据整体性要求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这三种方式。全面分层:在整体基础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回来再浇筑第二层时,第一层浇筑混凝土还没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到浇筑好。这种施工技术方式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进行较为适宜。必要时也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分段分层: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且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振捣工作应从浇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第五篇】

关键词 建筑 地基 注浆加固 静压注浆 探讨

充填注浆、渗透注浆、压密注浆和劈裂注浆是根据静压注浆对岩土层的作用方式而分成的四种方式。这几种方式都是应用在不同岩土的方面。当然也可以在实际的土体加固的过程中,对于这几种方式相互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土体加固效果。因此,下文详细的阐述了静压注浆法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这样做是为了在以后的实际施工程中,可以更好的应用和推广此项技术,使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1 对于主要技术参数的探讨

对于注浆压力与注浆量的探讨

注浆压力是注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压力过低,浆液携带的能量小,达不到注浆效果;压力过高,将使地表出现冒浆,注浆量不足,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根据本工程地层确定注浆压力为不小于,注浆量不小于195kg/m。当附近地面冒浆或压力大于时,可以终止注浆。

对于浆液配合比的探讨

浆液的水灰比受地层地下水力条件的影响甚大。地层地下水与外界联系密切,且水有流动现象,宜采用双液注浆及时凝结。浆液由水泥+水玻璃调制而成,水泥应用325号,水玻璃浓度为40Be’,水玻璃掺入量为水泥量的2%~4%。水灰比为,有利于浆液的有效渗透。浆液流量按每m注入195kg水泥计,冒浆时终止。

确定浆液扩散半径人工填土层

取值:k=/s;β=;h=40m;ro=;n=;t=600s;求得:r=90cm。

对于钻孔深度及直径的探讨

钻孔深度设计为进入3层粉质粘土以下,上部注浆深度以构筑物地下底板为准,底板埋深。孔径32,花管长2m,管眼4mm,沉管到位后由下而上进行注浆。

对于钻孔布置的探讨

为达到良好的注浆效果,可先在构造物设置一灌浆幕墙。一方面阻断幕墙内外的水力联系,另一方面阻断幕墙内注浆时浆液渗透出墙外。幕墙孔位按700×700间距沿构筑物外轴线封闭布置。幕墙内按长方形布置孔位。

2 对于施工工艺的探讨

对于施工顺序的探讨

根据多台机同时作业、现场施工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灌浆方法等,施工顺序可采取从里往外的方式进行。施工程序是钻机及注浆设备就位钻孔放注浆管并孔口封堵搅浆注浆清洗成孔。

对于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首先是成孔钻头(Φ110mm)对准孔位后,采取冲击成孔的方法钻进。在杂填土中钻进时,若孔壁不稳,可下入导管护壁;当钻进到淤泥或淤泥质土和粉、细砂时,下入导管护壁,然后采取捞砂筒取砂成孔的方法直至下卧粘性土层。其次是灌浆管安放及孔口封堵;灌浆管下端设置~长且下端封口的花管,花管孔径Φ8,孔隙率15%左右;在花管外壁包扎一层软橡皮,以防流砂涌进花管导致灌浆无法进行。当成孔达到预定深度后,将灌浆管下到位,再用水泥袋放人孔中水稳层底部包裹灌浆管并接触孔壁即“架桥”,然后投入粘土分层夯实至孔口。再次是搅浆:先往搅拌浆筒内注入预定的水量并开动搅浆机后,再逐渐加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直到预定的用量,搅拌3min—5min后将浆液通过过滤网流到储浆筒内待灌。还有灌浆: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孔口封闭分段纯压式灌浆方法,即自上而下钻完一段灌注一段,直到预定孔深为止。灌浆段的长度以杂填土和淤泥或淤泥质土、粉、细砂厚度来确定;灌浆压力采取二次或三次升压法来控制,即灌浆开始采用低压(小于)或自流式灌浆,对杂填土而言,当吸浆量较大时采取间歇灌浆或用砂浆灌注,终灌时的压力要达到设计值;灌浆结束标准严格按设计执行。最后是封孔:灌浆结束后及时封孔,即第二灌浆段灌浆结束过半小时后,排除孔口封堵物,再往孔内投入砂石直到水稳层顶面,过24h后,若浆液下沉,再补充水灰比的浆液至水稳层顶面。

3 结语

通过以上我们对于建筑物地基静压注浆法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的详细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建筑物地基静压注浆法的技术是在建筑地基加固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因此,作为一名工作在建筑施工一线得我们来说,一定要掌握好这项关键的地基加固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的对建筑建设施工,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缩小我国与国外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阎明礼。地基处理技术。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6:378—389.

48 949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