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的教学研究汇聚【精编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教育专家的教学研究汇聚【精编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教育专家的教学研究【第一篇】
摘要:针对我国专职院校开展民商法教学工作的现状情况,并针对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教学工作模式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从革新的角度关注民商法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全新的角度和方式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设定全新的教学目标,实现对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重视革新教学路径的部署,实现教学内容的升级。提升非法学性质的专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应当从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进行教学理念的革新,重视发展具有全面性职能的人才素养,为未来我国民商法工作的具体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事业的质量升级需求。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全面性人才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能够为未来我国社会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重视对专职院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在基础教育工作实施的基础上进行人才素质和法律相关知识的引导,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遵循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重点需求,进行以改革为核心的民商法专业教学工作。坚持以伦理道德作为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理论,需要从实际的教育工作当中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革新,保证具体教育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以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作为教育工作的切入点,满足引导学生培养其综合素质的重点途径。
一、非法学性质的民商法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的民商法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且实际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一般是理论性概述的内容,对于社会实践的应用讲解内容比较少,会影响非法学性质专业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需求。关注当下我国非法学性质的高职院校民商法课程开展情况,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问题。概念性的课堂展示过于繁重,而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缺失性,影响了学生未来参与社会工作的需求,导致很多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优化与完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经济和贸易学的相关专业,针对这些学习科系进行民商法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学生对于相关法律学常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实际的教学成果展示出现问题,也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导致教学工作的质量提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和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融合,也会造成学生理解出现偏差的情况,严重的阻碍了学习能力培养的需求。
二、非法学性质的民商法专业课程教学理念。
伴随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的改革需求。在我国颁布新课改政策的历史性阶段,针对非法学性质的民商法专业教学工作进行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性基础。本次研究就针对我国非法学性质的民商法专业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够通过教学理念的革新实现对其本质的转变,通过核心的改革工作内容实现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的深入死牢,重视对相关法律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工作要求,重视对学生社会伦理和道德理念的渗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非法学性质的民商法教育,需要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主体中分离出来,并以教学引导人员的角度着手进行教育工作的质量优化和升级,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当中进行改革的操作。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通过科学的政策指导实现对教学内容丰富化的塑造需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理念和思维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高职院校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对于社会文明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需要从实际的教育工作理念入手进行改革,提升其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整体素养。
三、非法学性质的.民商法专业课程革新教学目标。
针对非法学性质的民商法专业课程进行教学目标的革新,主要是希望能够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体系当中进行创新的改革,希望通过课堂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就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从个人认知和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进行相关课程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考虑到民商法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经济类专业课程中占据重要的理论位置,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学生的教学引导,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程度,对于学生未来参与社会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以培养供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为教育的基础目标,才是符合社会进步的教育制度和体系改革。针对非法学性质的专职院校进行相关民商法的课程教学引导,需要认识到社会公共道德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价值。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实现道德教育的引导力量,能够从学生内心价值观的改革及引导,进而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改革与完善需求。针对我国新时期提出的教育课程改革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政策应用,对于完善高等专职院校的实际教学工作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够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非法学性质的民商法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的非法学性质的专业民商法教学工作需要符合实际的教学需求,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专业需求角度进行考量,在实际的课程讲解和完善及优化工作内容体系上实现对相关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通过实践工作的优化与完善需求,增加课程设计的科学性,让学生更好地结束和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更加有助于体现教学理念和方式转变的科学性。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提取精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的民商法科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当下新课改政策实施的整体环境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彰显伦理道德引导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实践课堂环境和氛围下实现对相关民商法内容的了解及掌握。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实践教学课堂,例如模拟法院的情形,进行法律方面的援助。在实践的课程开展过程当中让学生了解法律和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了切合实际生活的理论内容,保证了教育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非法学性质的民商法专业课程革新路径。
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民商法的专业课程教学,应当考量到实际教学工作的非法学性质特征,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革新路径探讨和研究。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对教学内容丰富化的执行需求,在具体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能够优化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实现对相关教学工作细节的完善目标。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并没有很多机会参与到实际的法庭审判和法律工作内容当中,因此,对于这份工作具有非常重的好奇心,内心也充满了对法律相关工作的价值探寻需求。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展开的教育工作应当更加重视实践活动的应用,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路径,在具体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用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合作学习模式的讨论,通过教师对自身社会资源的应用实现让学生更加了解和掌握民商法相关内容的需求,保证教学价值的充分体现。
六、非法学性质的民商法专业课程革新内容。
针对非法学性质的民商法专业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教学内容层面的改革,主要是为了革新传统教育工作的理念,从学生参与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入手,进行相关课程的优化与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实践应用的强调作用不大,革新后的创新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希望能够通过道德和伦理认知的引导,让学生人们发现自身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并以实际的社会文明发展为己任,进行自我的完善和优化。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需求角度入手,进行相关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设计,保证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具备综合的工作能力,对于法律和道德伦理的相关内容具有良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社会体系的发展影响法律内容的变革,法律的相关制度和概念内容属于社会发现下的可变化因子,但不是绝对的影响因素。但是,研究发现不能忽视法律制度和相关内容的影响性,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法律法规内容的学习,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通过对非法学性质的民商法进行专业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道德和伦理方面的专业素养,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当中实现对学生相关实践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社会文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七、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探讨和总结能够发现,针对非法学性质的专业院校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不单单需要从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方向进行革新,还需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走出来,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进行科学的调整,满足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目标及要求。通过伦理道德的影响,让学生们更加关注礼让的意识思维,也愿意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成为文明发展的代言人,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进而实现对相关民商法内容的了解与掌握,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辅助建议,实现对相关违法性质活动的干扰和管理。这也是本次研究开展的重要价值,更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并提升综合国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专家的教学研究【第二篇】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探究。
2、营造氛围,树立幼儿“说”的信心。
3、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探讨。
二、小学语文。
2、中年级阅读课读写的研究。
3、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
三、
2、分层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
3、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四、品德。
2、小组合作学习在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3、农村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科学。
六、综合实践活动。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实践性运用的研究。
教育专家的教学研究【第三篇】
教育环境的研究是个古老的命题,产生于学校教育之始,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择校而居,优化教育环境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教育环境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与幼儿活动的基础。宏观的教育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微观的教育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狭义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又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之分。物质环境中教育场所、教育设施、活动室、班级规模、人数等的设置,精神环境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交互作用时产生的活动氛围、人际关系等的处理,都对学校教育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发幼儿园的教育环境,需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幼儿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花草树木、鱼鸟虫兽等环境要素以及幼儿周围现实存在或正在发生变化的环境作为基本内容,从而引导幼儿在感知、欣赏、体验教育环境中,充分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在瑞吉欧教育系统中,也把环境作为每个班级两位教师之外的“第三位教师”。因此,本人以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立场,从构建微观的学校教育环境人手,研究物质环境如何有效支持幼儿的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幼儿的精神环境。
那么,如何构建支持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呢?本文引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幼教工作者们创建的项目教学,对优化教育环境展开实践与思考。所不同的是,瑞吉欧的项目教学是一群幼儿一起深入探索某个独特主题的活动,即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的较长期深入的项目探索教学,而我们的项目教学则更关注集体活动,兼顾小组活动。
(一)唤醒环境篇。
幼儿园不管新旧,不管配备的设施多么齐全,真到用的时候,还是会有老师抱怨:没有这,没有那。其实,当我们无法改变既定的物质教育环境时,我们可以改变的还有自己,改变以往一直以来对教育环境的理念。如:楼梯不一定仅仅是楼层之间的通道,体育活动不一定要在宽大、安全的操场上开展,滑梯不一定是顺爬的,蚂蚁也不一定是让人畏惧的……环境是弹性的,可以由幼儿与教师不断地进行修正,并回应幼儿与教师们的需要,让他们能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主角。
抛弃以往种种既定的理念,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除了没有的,我们有些什么?有数不完的石阶、长长的楼道、亭台水榭、为数不多的参天古树、爬来爬去的蚂蚁……根据课程需要,我们首先要培养一双唤醒环境的眼睛,唤醒环境中那些被忽视的要素,并把它们开发成我们需要的教育环境。比如唤醒我园的中庭,把它们开发成为幼儿所用的“广场”项目,就如成人世界里的广场一样,一个幼儿可以见面、聊天、讨论、休闲的地方,鼓励不同的活动,让讯息在“广场”川流不息。每年初夏,江南都会出现连续阴雨的天气,虽然限制了孩子们的很多室外活动,但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唤醒梅雨季这一自然景象:观察天空的变化,观察人们走路速度的改变,行人走路的姿态,积雨的路面,雨滴打在树叶、车顶或路面的景象,这些都可以用画笔记录下来,探索“雨中的城市”这一项目。
(二)开发环境篇。
当教师们具备了唤醒环境的眼睛,接下来需要做的便是开发这些环境。任何项目的开发,需要预设目标,评估幼儿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与兴趣,协助幼儿设置一个适当的情境。因为,只有通过预设后的评估和评估后的情境创设,才能让幼儿在真正适合他们的情境中寻求探索的可能。以下我们用“蚂蚁”“楼梯”项目详细阐述如何开发适合幼儿的环境。
1.“蚂蚁”项目。
(1)预设目标。
预设的目标仅仅是教师在开展项目之前的一个预估,随时可以根据项目的发展进行修改、调整和扩充。
(2)评估幼儿对蚂蚁项目相关的知识和兴趣。
在评测幼儿对蚂蚁的知识时,发现孩子们仅仅停留在观察蚂蚁在做什么的表象上:蚂蚁在搬饼干屑,蚂蚁在搬树叶,蚂蚁在爬树,有一个蚂蚁洞,蚂蚁在搬我们掉在地上的米粒,蚂蚁们在搬一只死掉的虫子,蚂蚁爬到了某某的身上……综合分析,笔者发现孩子们比较关注蚂蚁在做什么,并对它们搬的食物感兴趣。(论文范文)从评估幼儿对蚂蚁项目相关知识和兴趣的过程不难看出,项目教学中的评估强调幼儿选择,教师评估,最终生发出适合幼儿的项目,区别于以往整合课程中的评估,以往的评估放在课程实施之后,课程内容也是由教师选择,幼儿仅有参与者的身份。
(3)协助幼儿设置第一个情境。
第一个情境的设置区别于项目活动中的其他情境设置,因为第一个情境的创设,大部分都是由教师根据上一环节的评估所创设的情境。但是需要教师明确的是,在接下来的项目教学中,掌握适时退位的时机,把项目的自主权还给幼儿。
“蚂蚁”项目中,根据评估,教师协助孩子们设置的第一个情境是“喂蚂蚁”。一听到这个提议,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惊讶表情来。活动前,孩子们准备了各种食物,饼干、薯片、糖、水果、树叶、菜叶……活动中,孩子们发现蚂蚁喜欢吃饼干屑、饭、糖、薯片等,而不喜欢吃菜叶、树叶等,他们觉得蚂蚁和小朋友一样挑食。根据孩子们的疑惑与探索欲望,引发后来的一系列探索活动。
2.“楼梯”项目。
(1)预设目标。
相对于蚂蚁,楼梯是一个静止不变的教育环境,没有游戏的赋予,“楼梯”可以预设的目标比较单一,也不具有可开发性,因此在制定“楼梯”项目的目标时,确定为根据每一个具体游戏来预设相应的目标。
(2)评估幼儿对楼梯项目相关的知识和兴趣。
幼儿对楼梯的知识和兴趣是毋庸置疑的,孩子们都知道楼梯是什么,应该怎么走,更知道楼梯是老师不允许玩的地方,但内心对“玩”楼梯的渴望从他们每次走楼梯的姿势便可看出。
(3)协助幼儿设置第一个情境。
“楼梯”项目的关键点在于协助幼儿设置的第一个情境。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的特点,楼梯项目的开展被安排从小班幼儿开始。第一次,老师预设了拖拉游戏。以往我们一般会选择较大、安全的室外场地开展拖拉游戏,但发现很多孩子玩一会儿就没有兴趣了。在“楼梯”项目中,孩子们拖着自制的玩具小车,上楼梯,走过长长的楼道,下楼梯,拐一个弯……在上上下下的游戏中,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快乐,他们不用再躲着老师在楼梯上偷偷地玩了,而孩子们有了需要照顾的小车,动作变慢了,老师们也不用那么紧张了。拖拉游戏也仅仅是“楼梯”项目中老师预设的一个引子,在下一步的开发和应用中,需要由孩子们自己去寻求可探索的问题和可开发的游戏。
(三)利用环境篇。
利用已经开发的教育环境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是教育环境项目研究中的中心环节,如何更好地利用环境来开展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时刻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着重突破的难题。
1.让教育环境开口说话。
教育环境本身是不会开口说话的,但幼儿在与其互动中,能赋予环境生命,发挥环境更大的作用。意大利幼儿教育家马拉古奇也认为:所有幼儿园里的事物以及所使用的物品、材料不应被视为是被动的物质,相反的,是靠着幼儿与教师积极主导而成的有意义的情境。我们重视环境,因为环境有能力去组织、提升不同年龄者之间的`愉悦关系,创造出美好的环境,提供变化,让选择和活动能更臻完善。比如“楼梯”“广场”项目的开发,使楼梯与中庭成为孩子们游戏、休闲的场所,孩子们能在楼梯上跳跃、倒走、爬行……能在中庭看书、交谈、健身、休息……在“蚂蚁”“雨中的城市”项目中,孩子们与蚂蚁游戏、与连绵的雨季对话。由此可见,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挖掘环境的潜能,老师更加关注教育环境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天生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空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会乐此不疲地连续观察和亲近身边的一根草、一朵花、一洼水、一只小虫……从中获得无穷乐趣。以幼儿的生活环境为项目开发的前提,强调“在环境中的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环境辅助课程教学的目标。以下我们借助几个实例来谈一谈教育环境辅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蚂蚁”项目,在研究有关蚂蚁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也组织开展有关“蚂蚁”在各领域的活动,如语言领域开展蚂蚁剧场、创编小蚂蚁的故事等活动,体育领域开展蚂蚁搬豆、蚂蚁过河等活动,艺术领域开展绘画蚂蚁的巢穴、蚂蚁连环画等艺术活动。
“雨中的城市”项目,通过观察天空的变化,观察路上的行人、雨滴下落的路线等,以此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活动:雨,建构活动:雨中的城市,体育活动:雨中的行人,语言活动:下雨了,等等。在一个个项目活动中,挖掘与课程的结合点,达到辅助课程教学的目的。
3.让教育环境向社区延伸。
在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范畴里,周围的社区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放眼幼儿园周围的社区环境,有石梅广场、消防中队、美术馆、读书台、军营、图书馆、邮局等,将这些资源纳入项目的开发与应用中,成为支持儿童发展的又一重要的环境要素。比如在幼儿园后山开展的登山运动,几次活动下来孩子们觉得后山的台阶不再具有挑战性了,经过协商将登山运动延伸至周围社区——西城楼阁。
(四)幼儿自主开发篇。
马拉古奇说:幼儿学校必须能够回应幼儿,就像是一个广阔的掷绳索套牛的竞技场,幼儿在那里可以学习如何驾驭一百种马匹,不管是真实的或想象的。如何接近一匹马、如何抚摸它、如何站在它旁边,那些都是一种艺术,是应该学习的各个层面。假如有规则,那么幼儿将学习规则;假如幼儿从马上掉下来,他们将再回到马上;假如需要特别的技术,那他们要仔细地观察更熟练的同伴,甚至讨论问题或从成人那里学得经验。是的,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幼儿园自主学习如何驾驭一百种马匹,哪怕是从马上掉下来。将马拉古奇的这一理念应用于教育环境的开发,即教育环境的唤醒、开发、利用,最终是为了唤醒幼儿的自主学习,协助幼儿通过协商、对话、规划、记录,自主地开发项目。
1.协商。
协商,顾名思义,是指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项目教学摒弃了以往以幼儿为中心或者由教师来主导的教育理念,强调由幼儿发起并由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决定的协商式教学模式。比如“广场”项目的开发,开始由教师发起,当孩子们感受到“广场”不仅仅是可以走过的通道,还能在此逗留、休息时,孩子们就有更多的点子出现,“如果这里放一些沙发就更舒服了,又能坐着还能躺着”“还要有一些书”“我去过雕塑广场,那里还有健身器”……此时教师就是一位协商者,在倾听、观察孩子的基础上,探究、分析幼儿兴趣背后的原因,从而真正做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共同协商以取得一致意见,让“广场”成为孩子们想法降临和出发的地方,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2.对话。
我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话,有时候我们听自己说话,有时候听别人说话,而对话比说话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对话意味着对别人的意见做一种反思性的探索和努力去了解其中的涵义,是学习过程中的声音。举一个“蚂蚁”项目中对话的例子:
幼儿1:你看,蚂蚁爬到了树干上。
幼儿2:哦,它会不会摔下来?
幼儿1:不会的,你看它已经爬上去了。
幼儿2:爬到上面就会摔下来了。
列举幼儿所说的内容:蚂蚁、爬上了树干、可能会摔下来、可能不会摔下来,但是要真正了解幼儿所说的,就必须把它当做“对话”来探讨与思考。我们可以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下定论?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之间会出现分歧?将幼儿之间的说话作为“对话”,试着探究幼儿谈话的涵义,有助于帮助老师在项目开发中寻找假设和差异,也为孩子们的下一步自主开发提供探讨点。
3.规划。
什么是规划?我们大致可以解释为幼儿记录下计划或解决方式的活动,一幅画就可以是一种“规划”,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开展活动或建立某项事物。还是用“蚂蚁”项目来举例,第一次“喂蚂蚁”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对蚂蚁的食物产生了疑问,蚂蚁究竟吃什么呢?针对这个疑问,老师在聆听幼儿的对话之后,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规划和解决“蚂蚁吃什么”的疑问。有的小组继续用各种食物来喂蚂蚁,并将这些食物进行了分类,观察蚂蚁的实际进食情况;有的小组用查资料的方式,将图书馆、网络纳入他们查阅的范围;还有的小组找出一个蚂蚁窝,看看蚂蚁的家里究竟藏着什么食物;等等。孩子们在自主规划的过程中真正把自己当成了活动的主人,在实施的过程中探索和验证他们自己的假设。
4.记录。
记录的目的在于解释,而不仅仅是展示之用,幼儿活动的过程可视为“记录”,但幼儿所画的单独一张图片、一张表格不能被视为记录。比如教室的墙面上展示着照片、幼儿的作品、文字公告栏等,通过这一连串过程片段可以了解整个项目是如何实施的,这就可以被视为记录。
协商、对话、规划、记录是自主开发过程中四个重要的组成要素,盘旋、交错呈现于幼儿自主开发项目的活动过程中,“规划”改善“记录”,“记录”检讨教学,同时增进对“对话”的思考,共同建构幼儿项目学习中的自我学习与自我获得。
环境教育项目教学的研究,带领我们翻越高墙,试着倾听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探索儿童,发展儿童,教育儿童,并向儿童学习。
教育环境的项目开发还只在探索阶段,没有既定的探究模式,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不断更新、修正与完善,下一阶段需要探讨的问题如下:
1.如何把握每一个项目开发的不确定性。
教育环境项目教学的研究具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如:教育环境开发的不确定性、幼儿兴趣走向的不确定性、探究程度的不确定性、项目开发模式的不确定性等。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如何把握每一个项目开发中的不确定因素,从而更好地开展活动。
2.教师在教育环境项目开发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团队动力。
3.将精神教育环境列入项目的开发。
幼儿园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显然物质教育环境单方面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势必要将精神环境也纳入我们研究的范畴,从而全面构建支持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
教育专家的教学研究【第四篇】
为了使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使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创新,需要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深入进行教育观念的革新,进一步提高音乐教育舞蹈教师队伍的素质,开辟多元化的教学空间,创设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使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更具特色。
高校音乐教育舞蹈专业教学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81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舞蹈专业的第一个教学大纲,90年代初,中等教育舞蹈专业蓬勃发展,而舞蹈教学为了满足第二课堂的艺术实践活动,各高校在原舞蹈教学大纲基础上,对高校音乐教育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时间都进行了改革和调整。时过境迁,34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高校所培养的人才适应当今社会,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已经远远落后时代的发展需求。
1.课程设置的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大纲在教学时间上只有66学时,除去新生上课前军训的时间,舞蹈实践教学只有58学时,而相对于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仅有58学时作为身体运动综合性训练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舞蹈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学科,有它独特的教学方法,其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舞蹈人才的重中之重,而教学时间的保证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条件。否则同学们技术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也就无法谈知识技能向专业能力的转化。舞蹈教学是在音乐和节奏中进行的,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空间的意识、力度的感悟以及内在情感的控制,表演技巧的掌握和创新意识的训练等各方面都需要时间来磨合。目前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时间无法保证充足的动作训练,还没能充分考虑舞蹈教学所具有的综合性教育的特点。
2.教学手段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舞蹈老师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偏重于以自我为主导的机械式动作训练和技能知识的灌输,教学过程简单,过多的强调言传身教和模仿再现,使舞蹈的。教与学缺少互动,缺少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培养,这不仅使舞蹈教育难以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社会性的个体,也使其陷入无法拓展的境地。比如一些舞蹈教学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单一动作模仿和技能技巧掌握,很少把重点放在挖掘学生思维潜能上,而高师的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进校前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把大量的时间和工作精力都放在动作和技巧的训练上,收效不大,还影响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如果教师发挥高校学生的长处,让他们在创编理论和创编技巧上施展自己的空间,鼓励创新,鼓励走出课堂与社会接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和专业能力。
3.教材的选用不规范。
教师在选用教材上随意性太大,全凭自己的喜好,这对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教材的选用不是越专业越好,难度越大越好,如采用北京舞蹈学院的教材去训练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显然不合适,培养演员和培养教师是有区别的,一个专业舞蹈演员的训练周期是9至10年,而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进校后才接触舞蹈,除去大三或大四上学期选修和下学期实习,真正的实践教学课很少。用专业性很强的教材去训练高师音乐班的学生,不光达不到教学目的,影响教学进度,可能还抹杀了同学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对未来舞蹈教师的培养很不利。
1.树立新型的人才教育观。
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任何一种类别的舞蹈教学都有其共同之处。首先,“教学教学,有教有学”,也就是说,舞蹈教学总有教的一方和学的一方。因此,舞蹈教学体会实际上包括教的体会和学的体会。其次,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有其目的与方法,其方法既有一般教育原则,也有自身的独特品格。高校音乐教育舞蹈专业课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是音乐专业整个教学的一部分,当然也遵循一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原则,如启发式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教学相长、学用结合原则等。但未来舞蹈教师能力的培养,不只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而应是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舞蹈教师队伍,不光要注重舞蹈基础知识能力的训练,还要重视全面素质提高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开辟多元化的教学空间,创设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面对自己的同学讲课,体验教师角色,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老师要改变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把学生毕业前的试讲提前纳入到舞蹈教学当中,让学生提前体会做老师的感觉,使他们顺利实现知识技能向专业技能的过渡。
2.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材教法。
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生命力。在高师舞蹈专业的各类舞蹈课程教学中,面对舞蹈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与交叉、接触与碰撞中,形成了多元格局文化,出现了一大批运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改革实验。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及教材教法,应在现代教学理论结合舞蹈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舞蹈课程教学中不断改进,改革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舞蹈的实践能力,不断移植、继承和创新,完善音乐教育舞蹈专业课程体系。教材的选用应在统一中体现多元多样化,既富有现代时代性,又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既吸收别人的优点,有融入自己行之有效的极具特色的东西到教材中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3.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和舞蹈记载着人类灿烂辉煌的文明历史,两者共同担负着探索人生和指导人生使命与责任,音乐的旋律悦耳动听,舞蹈的构思和造型美轮美奂,音乐和舞蹈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教育工程,是学生通过舞蹈艺术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熏陶,是学生内在韵律和肢体动律的糅合,能构建人的审美心理,展示多彩的思想感情,达到陶冶心灵、整合人格的目的,在身心自美的过程中给人以美,是一种集内涵外延于一体的理想的美育形式。一个舞者要真正步入舞蹈的艺术境界,挖掘和探究其文化内涵,进而对舞蹈作品进行入木三分的表演,舞者的音乐感觉是非常重要的。舞者需要理解音乐的感情内涵,表现音乐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境界。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要认识音乐理论课的重要性,要知道音乐意识、音乐修养是职业所需,特别是节奏感,因为节奏功能的运用是舞蹈艺术对音乐艺术的直接反映。艺海无涯,舞者乐感的建立如同砍柴需要磨刀一样,如果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那么,知乐应该不误习舞工。
[1]黄明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改革方案[j].舞蹈,20xx,(2).。
教育专家的教学研究【第五篇】
一、研究内容和目标,以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提交成果的形式、数量、使用范围以及效益分析等。
三、经费概算及分年度使用计划。
四、课题起止时间及年度计划内容。
五、课题负责人必须按时向教务处提交进展情况报告。
六、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必须到教务处办理有关结题手续,及时提交结题申请书、课题研究报告、课题成果鉴定书及合同规定的研究成果。
七、由于各种原因课题不能继续进行时,课题负责人应向教务处提出报告,说明原因,终止该课题,并办理有关手续。
九、本合同一式三份,委托部门、承担部门、课题负责人各执一份。
甲方: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
教育专家的教学研究【第六篇】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长跑运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双重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中长跑的好处有很多,但由于中长跑耗时较长、需要足够耐力,很多学生对其存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因此,为了促使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中长跑教学顺利开展,笔者就中长跑教学的意义进行探讨,对中长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教学参考。
中长跑运动项目有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其中最常见的则是男子1500米、3000米和女子800米、1500米,这是田径体育运动项目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中长跑是长时间连续的肌肉活动的消耗,主要是发展身体耐力素质的项目,对学生的耐力、协调性和爆发力以及柔韧度都有较高要求,也是考验学生各方面运动技能的运动项目。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中长跑要求运动者在较长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完成长跑项目,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中长跑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和促进新陈代谢。从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够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二,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中长跑看起来和跑步差别不大,但中长跑有很多运动的小技巧。学生在中长跑教学中学习运动技巧,可以避免学生在长跑中出现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运动障碍,从而让学生勇于接受挑战,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中长跑,对提高学生身体耐力和身体机能有着重要作用。
1.短训为主,运动量过大。
学生在校的任务主要是学习,职业学校的学生除了接受普通的课程学习之外,还需要接受技术类课程的学习,体育教学只是日常学习的一小部分,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任务。因此,学生参与训练的课时有限,教师在认识到学生训练时间不足时就会急于求成,加大每节课的训练量,从而增加了原本中长跑教学强度,对学生的长跑锻炼带来不利影响。
2.追求速度,忽视运动技巧传授。
在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很多教师都存在着追求速度的问题,而忽视要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长跑技巧。例如,跑步过程中对呼吸方法和节奏的把握,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在长跑时体能消耗不均匀、呼吸不畅等情况的出现,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很容易因为跑步时的步频和步幅增加不足,出现跑岔气的现象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3.对热身运动和中长跑技巧普及不到位。
1.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中长跑项目本来就是一项艰苦的训练,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很多学生面临中长跑如临大敌,为了提高中长跑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上打消长跑顾虑。首先,给学生普及一些中长跑运动对生长发育作用的知识,用中长跑的功能价值拉近学生与中长跑的距离。重点向学生讲述参加中长跑训练对身体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到中长跑训练对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有显著的作用。其次,给学生鼓励和勇气。一般情况下,身体发育正常的学生,都是可以参加中长跑训练的,很多时候学生觉得完成不了是内心自我设置障碍所至,因此教师要对其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说一些“坚持一下”“你可以的”“多练练”这样的鼓励性话语,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最后,将长跑困难比喻化。很多学生只是跑到中途不能坚持,教师就可以运用体育心理学理论将困难比拟,鼓励学生精神层面的“破冰”,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2.多样化教学方法训练,增强练习的情趣。
受旧的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在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训练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中规中矩的教学方式既单调又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参与中长跑训练的积极性。如果用学分强迫学生训练,学生就会更厌烦中长跑。针对此种情况,为了避免学生在长跑中出现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运动障碍,教师就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加入训练。比如教师可以用异性激励法进行教学训练,利用学生在异性面前的表现欲,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完成中长跑教学。或者教师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在中长跑练习时调整内容,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越障碍计时比赛,这也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或者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利用田径场中间跨栏架、标枪、体操垫、跳高架等器材在,由学生发散思维,创编图形路线,进行越障碍教学,利用学生自己编制的图形进行障碍跑,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3.利用竞赛方式,营造中长跑教学环境。
相比其他田径项目,中长跑练习比较单一,尽管中长跑的好处有很多,但耗时较大,对学生耐力要求较高。所以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中长跑比赛和活动,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中长跑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将中长跑训练当成一种小型比赛,这也能让单一的中长跑训练变成中长跑竞赛,同时又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能利用田径赛场的各种竞赛,让学生围绕着田径赛场的图形路线做出各种趣味竞赛。这种新颖的中长跑竞赛,一方面在让学生感到新意的同时,发展了肌肉力量,提高了心肺功能,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利用竞赛方式营造出中长跑教学环境,对激发学生参与中长跑训练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4.采用灵活的评价体系。
中长跑学习成绩是评判学生体育成绩的参考之一,因而中长跑成绩也会影响学生的运动信心和持久热情。所以,教师要积极改进原有的体育评价方式,采用灵活的评价体系。既不“一刀切”,也不“一边倒”,不以学生的最后中长跑成绩作为主要参考,而是要多方面建立评价体系。比如将评价体系指标分成长跑技巧、心理素质这样的多个参考项目,让学生感觉到只要自己在中长跑教学中用心学习,每一滴进步都会被教师认可。
总体而言,在技工教育类学校中长跑教学实践中,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中长跑训练时间有限。在具体中长跑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完成枯燥单调的中长跑学习任务,在轻松、多样化的教学中,让学生能自然、健康、全面的发展。
作者:阳福文单位: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教育专家的教学研究【第七篇】
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教育质量的好坏,并不单纯是指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还应该突出对人的塑造,尤其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师德是教书育人的灵魂。我们必须要求教师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健康成长。教师要切实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形象,永远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争取在教学上是一把好手,在师德上是一座丰碑,努力赢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认可。
农村地处偏远,加之长期较为随意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养成很多无意识行为习惯。做什么事没有目的性,而且没有多少规矩可言。这样的习惯让他们的学习、纪律、卫生、公共道德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抓习惯培养,学校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事做,做有意义的事。我们通过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以及校园广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行为规范。我们还制定严格细致的量化标准,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制的能力。
1.学习培训。学校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带”形式。
2.走出去、请进来。学校要安排每个人每学期都有外出培训的机会,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参观、教研等方法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
3.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每人都要有自己的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教学研究课题,以此开展课题研究、评教评学、观摩展示、优质课竞赛、实验课等活动,为教师素质提高创设环境,促教师专业成长。
4.全面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实行“听一节课,学一个优点”,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互相进行评课活动,而学校的领导要进入教师的课堂中,将每个科目的教学动态了解清楚,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要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沟通,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5.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评优”的活动,让所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6.严格管理。要建立健全跟教学管理相关的制度,而检查工作由学校相关的领导来负责。针对教学总结与计划、集体备课、教案书写、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课堂的组织管理、课后辅导、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命题能力、试卷分析和讲评、后进生的补习提高、教研活动、继续教育学习、教育科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都要具备对应的规章制度,采取不定期抽查及定期检查的方式,给予真实的评价。
7.期末考察则依靠考试成绩、领导评价以及学生评价这几个评价来综合,从而得出教师的个人评价,将其归纳进教师的个人年度评价。
8.工作中,教师要做到:建立良好的形象,取得良好的成绩,拥有一项特长,取得良好的教改效果。
(一)课堂教育中教师必须要做好的几个阶段。
转载自
1.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前要准备好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选取。
2.知识的导入,在新知识点的教学中导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其是新知识的开始,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开端。
3.研究主体,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其关键在于研究而不是简单的讲授。
4.加强知识的巩固,巩固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5.扩展总结,处于这个阶段不但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总计,还需要对学习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
(二)要重视教学的反馈。
1.要构建学生教学信息的队伍,准确掌握学与教的相关动态。
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3.采用教务处、教研组及年级组等各个不同层次的组织来安排学生与教师的各种会议。
4.组织听课制度。建立听课相关的制度,按照制度来规定每个教师及领导每周要听课的次数,在听课以后填写相关的表格。
5.开展对考试科目采取书面质量分析的方式。不同的科目在考试结束之后,对应教师要仔细填写“教学质量分析表”,其中要包括考试的情况,学生成绩曲线以及今后的改进方针等。
6.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模式来了解教学计划的辅导与执行情况。
7.学校领导要实施教学质量研究与相关资料反馈工作,定期开展质量研究会议。应用多种反馈方式实施跟踪检查,以此来提升教学品质的管理能力。
制度是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注重制度的构建,应用制度管理教师,做到制度管理与情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奖罚分明,一视同仁,让学校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所有师生都做到严格遵守制度。最重要的是求真务实抓落实,把制度落到实处,做到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使学校常规工作落到实处,产生效果,收到实效。
要提升教学品质,需要在学校安保工作财务管理及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制定对应的方针,要使学校处在一个安全且安静的环境中,保证学生与教师的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财产安全。与此同时,要强化财务人员与后勤人员的业务与政治学习,要把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掘出来。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工作来提升教学品质,还有很多的措施与方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落实工作,才可以在教学改革的潮流中获得长久的发展,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品质及办学能力。
教育专家的教学研究【第八篇】
课题名称:课题编号:
课题来源:审批经费:
委托部门:配套经费:
课题负责人:承担部门:
课题组成员:
一、研究内容和目标,以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提交成果的形式、数量、使用范围以及效益分析等。
三、经费概算及分年度使用计划。
合计费用:
其中:
项目年度图书资料费调研费版面费上机费成果打印费小型会议费文具费其它费用。
20xx-2006。
20xx-2007。
四、课题起止时间及年度计划内容。
五、课题负责人必须按时向教务处提交进展情况报告。
六、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必须到教务处办理有关结题手续,及时提交结题申请书、课题研究报告、课题成果鉴定书及合同规定的研究成果。
七、由于各种原因课题不能继续进行时,课题负责人应向教务处提出报告,说明原因,终止该课题,并办理有关手续。
九、本合同一式三份,委托部门、承担部门、课题负责人各执一份。
委托部门:
承担部门: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