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乘法口决说课稿范例精编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的乘法口决说课稿范例精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的乘法口决说课稿范文【第一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13号,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一课《分数乘法(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分数乘法(一)》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意义以及分数加减法基础上教学。本节主要内容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相联系,并探索出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同时为以后分数成分数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我从三方面确立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2、在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能解决简单分数乘整数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目标1)。
根据生实际情况,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算理,掌握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生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通过观察探索,获取知识,激趣。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师引导下层层展开,使他们听有所思,做有所获。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突出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交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复习导入(约3)探索新知(约15)巩固应用(约20)课堂小结(约2)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出示:1、把9+9+9+9+9改成乘法算式2、列式计算:(1)5个12是多少?12×5让学生列式并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能不能用算式1/5×3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一)。”板书课题)(这样设计,通过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提供迁移准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2页情境。一个图案占整张纸的1/5,3个图案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有的学生是用画图的方法做的,先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5,就是一个图案,三个图案就是三份,也就是3/5。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做的:列式是1/5+1/5+1/5(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以前学过,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所以=1+1+1/5=3/5。还有的学生用乘法计算:列式3×1/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请同学交流讨论”。然后会发现3×1/5表示3个1/5的和是多少。也就是=1/5+1/5+1/5=1+1+1/5,分子是3个1想加,利用整数乘法意义=3×1/5=3/5师生共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的分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设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接着多媒体出示教材“涂一涂,算一算”“2个3/7的和是多少?3个5/16的和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决。学生根据涂一涂的结果会列出这样的算式3/7×2=6/75/16×3=8/1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分子分母与得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有了想法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会发现:3/7×2=3×2/7=6/75/16×3=5×3/16=8/16也就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就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使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我们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样设计,通过教师及时的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数乘整数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知识既是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三)巩固应用: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教材3页“试一试”的1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2、提高练习:教材3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算式比较以及教师适当指导,总结出: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约分;最后结果应该是最简分数。
3、拓展练习:教材3页“试一试”的3。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再全班交流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适时总结。
(让学生先总结,既梳理了学生的思路,又使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还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反思。)。
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5+1/5+1/53×1/5。
=1+1+1/5=1/5+1/5+1/5。
=3/5=1+1+1/5。
=3×1/5。
=3/5。
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方法: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的乘法口决说课稿范文【第二篇】
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意义的理解,同时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等活动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熟记9的乘法口诀。
2.体会主动探索带来的学习乐趣,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编写9的乘法口诀,探究发现乘法口诀中蕴含的规律并熟记口诀。
(一)引入新课。
教师(用课件出示1条龙舟):这幅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教师:今天我们就和这些龙舟一起学习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先“扶”后“放”,编制乘法口诀。
/5。
教师:用这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哪两个乘法算式呢?
教师(呈现下图):剩下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请大家自己编写,为方便大家记录,请大家将每次加出的结果填在方框中。
2.学生独立总结完整9的口诀。
教师:如果给你其他数量的龙舟,你能自己进行总结吗?
学生独立书写后进行小组内汇报梳理,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一次汇报。教师:同学们通过计算龙舟上的人数,自己编出了9句9的乘法口诀,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乘法口诀吧!
放手让学生根据龙舟的数量,独立总结出剩下的几句乘法口诀。既有“扶”,又有“放”使学生目标清晰,方法明确,既掌握了方法,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3.通过“门钉故事”,记忆口诀。
教师:其实不光赛龙舟里藏着9的乘法口诀。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中也能找到我们学过的口诀。
教师用课件播放门钉的故事,具体如下。
能有!不信?你们去看看,只要不是官府,多阔的财主家,那门修得再漂亮,门上也不能有一个门钉,所以古时候将平民百姓叫“白丁”,“白丁”的叫法就是这么来的。
教师:在门钉的故事中,谁找到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了?
4.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教师评价学生的发现后引导学生结合下面的圆片图发现并用减法来记忆乘。
/5。
法口诀。
教师用课件展示教材第81页“数学游戏”中的手指操,介绍用手指表示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实际表示,借此帮助学生记忆9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寻找规律并进行归纳,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师生间利用乘法口诀对口令。(2)看算式说答案。
4×9=7×9=9×6=9×3=()×9=189×()=45()×()=18(3)判断对错。
5×9=547×9=659×9=189×3=27(4)利用口诀解决问题。
/5。
吗?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看来小小的一个9里,还藏着这么多有意思的东西,以后还要继续请你多细心观察我们的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既使学生巩固了9的乘法口诀,又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认识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自觉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5。
的乘法口决说课稿范文【第三篇】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数学 - 第三册数学 5的乘法口决。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决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决,并能运用口决熟练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教学重点:编出5的乘法口决。
教学难点:编出5的乘法口决。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乘法口决?(学生举手回答)请同学们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口算:(出示卡片)
2χ1= 2×2= 4×2= 3×1= 3×4= 1×1=、3×3=
1×4= 1×2= 3×2= 4×4= 2×4= 2×3= 4×3=
3、提问最后一题:4×3=12, 4、3、12这三个数在乘法算式中各叫什么名称,它们有什么关系?算式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表示3个4相加得12,也可以表示4个3相加得12。)
学生回答:有!(出示课题,学生齐声读题)
1、师:同学们,我们先用5分硬币摆一摆,然后来完成书上的准备题,每次加“5”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出示小黑板:
5
生:独立完成后,回答。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填空,最后学生齐读:“1个5是5,2个5是10,3个5是15 ……”
2、教学例4:(引导学生列出5的乘法算式,编出口决)
谈话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5的乘法口决”。
(1)、出示一串葡萄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葡萄)
师:这一串葡萄有几颗?
(生:5颗)
师:那么是几个五?
(生:1个5)
师:1个5是几?
(生:1个5是5)
师:怎样写乘法算式?谁能编出一句口决?这句口决表示什么?
(板书:5×1=5 1×5=5 一五得五)
(2)出示两串葡萄图
师:同学们,现在有几串葡萄?
(生:2串)
师:2串葡萄是几个五?你们会列出乘法算式和编出相应的乘法口
决吗?
(板书:5×2=10 2×5=10 二五一十)
(3)师:3串葡萄是几个5?
(生:3个5)
生:根据图片,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乘法算式和写出相应的口决,小学数学教案《数学 - 第三册数学 5的乘法口决》。
教师巡视,完成后,指名回答。
的乘法口决说课稿范文【第四篇】
一、关注学生的学需要找准学习的起点,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而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活动。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师:(出示三组有联系的口算题)你能口答出它们的得数吗?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怎么这么快呀?
生1:它们是有联系的!
生2: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能马上算出下面的两道除法式子!
师:(出示缺空的乘法口诀)你能补充这些乘法口诀吗?
生:(口中默默地试念)……。
师:(生答后)请帮忙点亮这些星?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想几乘6得24呢?4乘6得24,所以这颗星是4。
生2:我想四六二十四,所以这颗星是4。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比一比,看谁学得快。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经验,知道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比较简便,快捷的,课前也了解到学生对乘法口诀是相当熟悉,非常习惯用乘法口诀求商,可是学生在具体的计算时并不能想出相应口诀,并准确迅速地算出得数是几,如计算12÷2时,由于数据“大”,学生一时想不起用什么口诀,就顺着背口诀,但此题如果背2的乘法口诀,并不能背到“二六十二”,而且对于学困生来说,有时找到相应的口诀,还并不能马上写出得数,如二六十二,得数是多少,还是有点迷惑。因此本节课开课,我通过复习口算三组有联系的算式,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再复习口诀,渗透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的基本方法,并设计学生“点星”的变式的练习,让复习阶段非常有层次,为后面的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做好铺垫,同时,也能利用学习的正迁移,将前面学习过的内容进行类推,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之中,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教学例1)。
生:除法。
师:为什么?怎么列式?
生:求平均每行挂几面,就是要平均分,可以用除法:56÷8=7。
师:你是怎么算出56÷8=7的呢?先独立试做,再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2:等于7,我是想七八五十六。
师:还可以怎么想?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比较一下,用哪种方法最简便?
师:求56÷8的商,想乘法口诀中几八五十六?(齐答:七)所以56÷8的商是7。
…………。
师:如果“要挂成7行呢?”怎么列式?
生:56÷7=8。
师:怎么求出这个算式的商的?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还是想“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
生2:我是在想“七()五十六”呢?
师:仔细观察以上这两道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都用了“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
生2:用到的数字都一样,被除数是一样的,只是除数和商换了一下位置。
生3:用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个除法算式。
…………。
:新教材,将计算教学融入于解决问题之中,使得计算教学并不枯燥,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解决这一类问题可以用除法,除了可以感受除法的意义外,还可以促进解决问题的教学。本课主要讲计算,因而将重点放在计算教学上。虽然学生在列式后马上就能算出得数,但这个得数是怎样得出来的,能否说出思考的过程呢?此处,让学生之间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非常有必要,可是当询问几名学生后,他们的回答都一样:想口诀“七八五十六”。本节课的难点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说出口诀并不能突破难点,那如何让学生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呢?是先想乘法口诀,再想缺几,还是想“几八五十六”,得出应填“七”呢?乘法口诀学生已熟烂于心,学生也知道用乘法口诀求商简单,因此,要求学生想“()八五十六”就是让学生经历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这样在遇到较“大”除数的除法时学生能轻松地口算出结果。另外,将56÷8和56÷7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乘法口诀与相应的除法的联系,从而熟练地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由于教师在此处关注了学生的学,让学生经历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
二、关注学生的学需要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用好教材就应明确教材内容的层次结构和重、难点及习题要求。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联系师生的主要媒介。这就需要我们做智慧型的教师,灵活驾驭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元素,精心预设教学方案,发展课堂生成的空间。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解决主题图中另外两个问题)。
师:主题图上的另外两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生1:用除法。
生2:49÷7=7。
生3:27÷9=3。
师:怎样求出它们的商?
生1:想几七四十九。
生2:因为七七四十九,所以等于7。
生3:想几九二十七。
生4:因为三九二十七,所以等于3。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算式,我们是怎样求出它们的商的?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计算除法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课前备课时,感到教学时间很紧,其实教学内容很简单,但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深,总想着要把主题图中的问题都很好的解决,还要教学例1,如此一来,就相当于有三个例题了,给人感觉层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教学时间当然紧,前面讲得过多,学生练习的时间就不够了。课后仔细钻研教材,其实此处提供多余的信息是供老师选用的,并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去研究,还是应该以计算为主,不需要学生再次的研究,讨论,对于计算方法应该是通过例1的教学就应扎实地掌握的,此处只需要学生口头列式,口答出得数即可,这样节约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给学生充分练习,因此课前应加强对编者编写意图的解读,这决定着老师对教材处理的方式,才能详略得当,游刃有余。
另外,对于练习的处理形式与方法,我也做了些研究。分层递进地设计练习,当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后,为了让学生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地求商,我加入了玩转盘的游戏,让学生的参与面广,扩大了练习的容量,密度;再完成课本p50页第1、2题就非常容易了;最后设计拓展题,让每名学生选一个写出算式,放在相应的得数下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笔者也有如下一些困惑:
2、将计算教学融入解决问题之中,那么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能用7—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到达要求。在教学例1之前,需要处理主题图,从而引出计算的教学,那么时间的安排上必然有一定的冲突,如何安排好时间成了一个问题。
的乘法口决说课稿范文【第五篇】
《分数乘整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的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经会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但是,这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余。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凭借经验只知道怎么算,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尤其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为什么直接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不变,学生不一定明确。因此,这节课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练一练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的乘法口决说课稿范文【第六篇】
9月30日,全体数学组成员听了于xx老师和王xx老师两位刚转入数学学科的老师执教的《认识位置》和《9的乘法口诀》两节课,两位教师经过精心准备,教学效果很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老师执教的《认识位置》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老师教态从容、大方,语言简练、又有亲和力,能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学生,值得我们学习。
这节课从游戏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于老师在自主练习环节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练习形式多样有趣,由易到难,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新知,而且潜移默化培养了了学生的观察、交流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王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在这节课的教学伊始,王老师用让学生欣赏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并提出在这首歌曲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字?当学生说到72和81时,张老师又提问:这两个数字相差多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自然出示情景图引出本课的教学。对有限的资源加以利用,不但引起学生的热情,也让学生体会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9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学习的前面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了,应该说学生对于9的口诀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这里王老师也是让生自主编口诀,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完全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精神。
在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合作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王老师是因为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的乘法口决说课稿范文【第七篇】
2.初步熟记2,3,4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
教学难点。
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好16根同样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加法算式:6+6+6+6=24。
的乘法口决说课稿范文【第八篇】
《分数乘法(三)》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与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铺垫。
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着课程标准,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
是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以新课标精神为主导,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脉络,我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主要采用“情境探究法”、“操作法”、“比较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开放地探索学习,鼓励启发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这正是课标中要求的,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必须做到的。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来理解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与算理。
数学是培养人思维、发展人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起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了凸显本节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回顾旧知,使新旧知“衔接”起来。
复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
在课始,我用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的话语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永远截不完呢?”,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做一做:“请大家拿出小纸条,第一次折出它的1/2,第二次折出剩下的1/2,此时,剩下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并引导学生理解此时剩下的部分就是1/2的1/2,用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为1/2×1/2。并得到算式1/2×1/2=1/4,此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首先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并为下面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3、自主探究,让学生“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的有一种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首先,接着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知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如果第三次再折出剩下的1/2,此时剩余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根据第一次的经验得出此时剩余部分占这张纸的1/8,并得出算式1/4×1/2=1/8。在学生初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基础上,提出问题“1/4×3/4=?”引导学生先折出一张纸的1/4并用斜线表示出来,再折出斜线部分的3/4,用红色标记。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折的过程和结果得出红色部分占整张纸的3/16,并引导学生理解得出算式1/4×3/4=3/16。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尽量多给机会让学生总结发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在学生充分的操作和交流中,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总之,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
4、体验成功,让学生“乐”起来。
练习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根据本课内容特点,设计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练习,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
5、总结全课,加深印象。
人们常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回顾”是数学课的主流教学策略。因此,在课尾结合简洁明了的板书总结全课,同时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关注着学生,为学生提供多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