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休闲农业发展路径论文(实用(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实用休闲农业发展路径论文(实用(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论文1

摘要: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我们要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农村;农民;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问题,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最难的是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_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温家宝同志在十届五次人大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将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什么是现代农业?简而言之,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传统农业和不发达农业转变到现代发达农业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装备和较高的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二是高效能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部门的支撑和效益相对较高的非农产业需求的支撑,并采用现代营销方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三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水平如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等,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才能的农业劳动者,农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水平,生活、居住方式城乡一体化;四是农民组织结构的改善与优化,尤其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五是有良好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并有较高的资源转化率。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集约使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第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中心任务。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才能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增粮增收的基础。

第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的内在基础正逐渐强化。目前,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达到48%,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那么,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应该是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明显加强,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升,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主要是抓住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采取综合措施,整体推进。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应用农业机械,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和生产效率;要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强化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要将农业产业化经营贯穿于现代农业建设全过程,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要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要树立和运用大资源、大农业、大食物、大市场和大生态的理念,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贯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确保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健康推进。

农业现代化这个主题是一个包括多方面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要求。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的农业现代化理论及发展模式。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并把农业现代化概括为“四化”,即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20世纪70年代末,又以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商品化代替了原来的“四化”,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来概括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同时还把生产区域化、专业化以及农村工业化、小城镇建设等内容同农业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这说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是不断完善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呢?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由原来落后的传统形态向先进的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农业要达到的现代水平,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历史概念。它与现代农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现代化”一词的本意而言是指使某一事物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因此,农业的现代化当指使农业发展达到最近的国际水平。然而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现代化”的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仅就概念而言,“现代化”所指十分宽泛,它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的外延,空间上也无确定的内涵,所以“现代化”不是严格的科学范畴,也不是什么理论性的概念。农业现代化就是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综合性、历史性的概念。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现

了农业现代化,不能把本国已经达到的技术、经济水平同本国过去的情况相比,而应该同当时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只有在经济上、技术上赶上、接近或超过当时先进国家的水平,才算实现了和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人们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历史的角度,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农业现代化则是指农业由原来落后的传统形态向先进的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农业要达到的现代水平程度。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之一,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增收,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从目前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环境来看,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至少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生产过程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

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

增长方式集约化,是指摒弃传统的粗耕简作,推广现代的精耕细作,在化肥、农药、灌溉等方面的投入边际效益递减,外延扩大生产余地变小的情况下,把增产的基点转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经营循环市场化,就是指投入—产出—消费的经营循环都要在市场上得以实现。

生产组织社会化,它意味着农业生产与流通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必须和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劳动者智能化,在这里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的人,一定要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总的来说,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离开人,现代化是不复存在的。农业现代化意味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不能只是使用现代物质投入,不能“见物不见人”,必须认识到使用现代物质投入品的只能是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

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虽然不尽相同,前进的速度也有差异,但它们都希望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奋斗与成功,预想与结果会有一定的距离,但这不妨碍人们朝共同的方向努力。什么是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这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发达的农业、富庶的农村和良好的环境。(1)发达的农业就是要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将目前低产低效的农业建设成高产高效的农业,使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为整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奠定稳固的基础。(2)富庶的农村就是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稳步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方面的差距。(3)良好的环境就是要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经营,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的稳定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人民工作与生活创造美好的环境。

总而言之,农业的现代化应当建立在经济上可行、生态上适应、社会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从广度和深度来改进和协调农业生态、技术与经济这三个系统,使之在和谐中发展,在互动中前进。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没有中国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快发展我国的现代农业,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以上这5篇最新休闲农业发展路径论文(实用是来自于山草香的休闲农业论文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论文2

目前,全国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胜利,今年国家已经将目标转到了乡村振兴有很多方面,我愿意提点建议。

第一方面就是不聚众赌博,以前大伯还在世上的时候,经常在家里和别人赌博而且越赌越大,还把这几年打工钱输的干干净净,被迫要出去打工,本来钱输光了心情不好,大伯有心梗去世了。那件事令我非常伤心,所以我的内心十分抗拒赌博,因为我觉得是赌博害了大伯,所以,一定不要接触赌博,因为只要接触,就会上瘾,从而越走越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第二方面是不要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如果你随地吐痰,恶心先不说,如果别人踩到,那就会更恶心,也不要乱扔垃圾,因为清洁工们早晨三四点就起床打扫卫生,为的就是把城市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但它们为了打扫卫生,有时候还会受伤,如果你乱扔垃圾那你的良心就不会痛吗?如果你劳动成果被别人糟蹋,你就不会生气吗?所以,不要乱扔垃圾,糟蹋别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点是家庭要和解相处,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然而,每年因为家暴入狱的人不下万人,在家里一定不能骂人争吵甚至打起来,我们一定要和谐相处,不打架,不骂人,这样,才会实现乡村振兴。

第四点就是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因为祖国是我们坚强的护盾因为有了祖国的支持我们才能好好学习,从而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就像最近印度军队越境并用棍棒击打我国士兵,但有了像肖恩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的人,我国的边疆才被守住,从而保护了后卫。

这就是我对乡村振兴的意见。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论文3

看遍良田万顷,看遍湖水万丈,看遍夕阳一方,家乡是释怀与放松的向往;听完鱼虫鸟鸣,听完乡里余音,看完亭台雨榭,家乡是宁静与思念的圣地;品尽风土人情,品尽地域习俗,品尽春夏秋冬,家乡是肉体与灵魂的归途。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振兴乡村战略的阐释让我真切感到家乡的召唤,返乡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富农,让人愿意回。明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中提到:“天下顺治在民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让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的人民,尤其在对于乡村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无论是搭建农村电商平台,还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亦或是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无不体现出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视。另外,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城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乡村蕴含着巨大潜力,振兴乡村,让人们看到希望,愿意返乡做“城归”。

乡村振兴美景,让人回得去。谁不想青山常在,谁不想绿水长流,这从主席著名的“两山论”中得到诠释,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乡村不再是蓝天白云绿草,随之而来的是雾霾、土壤重金属污染、水质下降,草场退化等,甚至更有甚的是城市垃圾转向乡村,农村资源被过度开发,出现“空心村”危机,终让乡情变愁思。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养育着全国诸多人口,如何让乡村重新焕发生机,以来,党中央高远的历史眼光和文化胸怀给我们给出了明确指示,重构新型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时代的呼唤,建设绿色环保的乡村美景,更多的专业人才涌向乡村,扎下根,生出枝桠,开出新时代的美丽花朵——乡村振兴,最终让人们有家可回。

乡村振兴强业,让人留得下。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的振兴也是为了人,要让人能够留得下,来振兴乡村发展,响应国家振兴乡村战略,创造就业条件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是必经之路。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这其中农业便是核心,农业是我们经济建设的第一位,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让农村产业飞速发展,“旅游+”模式更是一种创新,让远离家乡游子看到家乡的发展前景,更让返乡创业的人坚定了信念,整合产业优势,融合多产业齐头并进,展现中国智慧,让中国的“乡土味”更浓,更厚,在振兴乡村的伟大战略中,鼓励更多有志青年“折返跑”,用自身的知识改变乡村,让旧貌换新颜,跑出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梦想。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人,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非常关键的是人的作用,一个乡村都没有人了,谈何发展,谈何振兴。望的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花海下的良辰美景,网络时代中扎紧富口袋,新世纪里的现代化农业,让返乡振兴乡村掷地有声,让人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论文4

从总体上讲,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依然偏低,农业人口仍在我国占有较大比重,和发达国家3%左右的第一产业人口比率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而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也给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使我们能够迎头赶上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潮流,由于信息的广延性和通用性,使信息化发展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去武装我国传统农业,就可以为我国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技术活力,使我国传统农业得到超常的发展。

一、信息化是传统农业的倍增器

信息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但就信息技术本身来讲,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替代其他产业,只有和其他产业结合,才能够真正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倍增器。信息技术与农业结合也同样能够起到倍增作用。

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营信息化:如农产品交易信息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用于建立农业信息和市场服务网络。有着粮仓称号的俄亥俄州的农场主,一个人经营几千公顷的土地,全靠电脑管理控制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而在我国目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要在人均0.067公顷的耕地上解决13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及其物化了的设备工具和生产资料来武装农业,使之在有限的土地上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所以发展农业信息将给我国农业带来难得的机遇。我国传统农业绝大部分尚处于低质低效水平,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劳动力人员素质也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也同样不高。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我国农业生产不得不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用当今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无疑会极大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使我国传统农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二、把农业信息当做产业来发展

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把农业信息当做一项产业来发展。众所周知,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科技含量最高、利润率最高的产业之一。发达国家50%以上产值来源于信息业,信息产业在农业上应用,一方面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农业信息本身也可以被当做产业来发展。所以农业信息化建设决不仅限于信息网建设,它还可以带动农业信息硬件、软件建设,还可以拉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以及农业信息中介、网上农科教育、网上农产品交易、网上结算、定单农业、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流通活动,既可以创造一大批就业机会,又可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在农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农业通过信息化可以获得倍增效益,信息业可以通过对农业的信息软硬件服务形成农业信息产业,最终形成农业与信息业双赢的良好局面。现代农业在农业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已经涉及到了农业生产、流通的方方面面,加之信息本身的增效作用,使得农业信息服务的各环节都会有效益产生,在这里由于农业信息效益市场价值的体现,起到了促进农业信息向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得将农业信息化被当做产业来发展成为了可能。

三、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在谈到现代化指标时,往往把信息化程度作为一项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来看待。信息化指数的高低也就反映了该地区、该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农业信息化产业也就不能不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信息量: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通话次数、E-mail数、信函数、报刊数、网上信息数、因特网点数等。

信息装备: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电话机数、电视机数、计算机数、上网微机数等。

信息主体水平:如单位面积内人口中的第三产业人口数、大学生数、信息从业人员数、上网人数等。

信息消费:如个人、单位或集团消费中信息消费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等。

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就必须按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各方面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与我国目前农业水平、农村条件和农业人口来比较,尚具有不小差距。但我国农业发展也具有地区性不平衡,西北地区相对落后,而东南沿海由于开放早,市场经济已经比较发达,农民已经向富裕小康水平转化,初步具备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条件,有了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投资能力,只要领导重视,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完全有能力发展农业信息产业。另外在目前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许多统计材料中尚缺乏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记录,希望将来把农业信息化等有关量化指标加以统计,逐步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以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四、农业信息化市场需求巨大

在我国总人口中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有绝对大的比例。在我们对浙江农村的考察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农民、农业工作者对农业信息的渴望。绍兴市所属嵊州市1998年专门提出了“必须像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一样重视农业信息”的要求,嵊州通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110”及农业信息员、农业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农业信息形式,开拓了为农业服务的新领域,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确使农民尝到了农业信息的甜头。如嵊州农业信息网,短短几个月就有200多个农户、企业在网上交易,涉及200多种农产品,吸引了美、日、香港客商洽谈生意,成交额已突破300万元。又如绍兴“中国轻纺城”这一大型纺织品专业市场,去年成交额167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轻纺市场。这个市场建成了100兆的网络线,所有商户都可以进入因特网,网址点击率已达3.5万次以上。这说明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农民需要,也顺应了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一般来讲,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优于落后地区,城市优于农村。虽然浙江省和全国相比,农业属于较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业信息化建设目前仍显不足,农业信息流通仍显闭塞。比如,绍兴日报报道对在诸暨市的抽样调查表明,10个种粮大户中有7户不了解粮食购销改革,反映出农民目前大多数还是处在信息不灵状态,说明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如果农民、农业工作者、小城镇居民都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或即使仅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仅有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农业人口来参与这个市场,按全国人口比率而论这个市场该有多么巨大。

发展农业信息产业本身也是一项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就必须用市场手段去做,用市场方法做市场的事,不宜用行政方式做市场的事,政府最好是去为农业信息产业业搭台,唱戏还应让企业去唱,政府不宜包办。但在发展农业信息产业过程中,政府要扶持,要给予优惠、引导,最终要按市场规律以企业运作方式来完成。只有真正按市场方式运作,才能真正发展农业信息产业。

五、利用农业信息系统,保障粮食购销市场安全

浙江省已经在全国率先开始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不久,我国还要加入WTO。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想保障粮食安全,首先必须按市场规则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农业信息保障系统。这种投入是一种软投入,以建立一套风险、预警、警戒域值及解决问题、化解风险的方案或预案为主旨。这比常规只通过单一购粮的硬投入来保证粮食安全的方式要经济得多,也实惠、实用得多。可以说是通过掌握市场规律、利用信息软手段来解决粮食风险“硬”问题的最佳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对全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都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农业信息产业,对实现这样的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当然这样的信息预警系统决不是简单的农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重要的是对农业信息进行的深加工、分析和预测。如同天气预报,原始的水文、气象资料信息对最终消费者没有多大意义,但经过对这些原始资料加工分析产生的新的天气预报信息却更有价值,这其间通过信息加工形成新的信息产品,使信息在深加工过程中得以升值。粮食预警信息系统也同样如此,在粮食预警信息系统中不单要研究国内农业信息,由于我国即将加入WTO,还要研究国外信息,不仅要从粮食品种、质量、产量、面积、价格等方面进行研究,还要从气象、灾害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新的信息产品,以保证粮食运行体制的安全。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论文5

随着我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以及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集体经济对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更多的农业生产机械投入到生产中去。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作用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国情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对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首次引入了要以水利农田和农业机械化生产两个方面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农业机械化是作为改变我国农业生产落后面貌的唯一方法与唯一出路,收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农业化的发展根本出路就需要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这一理论基础。在这一时期,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尤为重视,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多种所有制经济时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

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速度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特点主要是农业现代化的投资又增添了更多的通道,不仅仅包括着国家投资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还包括着;个人投资建设以及集体经济等等多种投资渠道,不同形式的投资机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逐渐的由“国有体制”走向了“民办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在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农用拖拉机的数量每年都呈现增长的态势,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的保有数量成倍增长,彻底打破了我国传统的“人力生产为主”农业生产模式,逐渐的,我国的农业化发展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使得我国大量的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以及生产资料的利用率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与机械化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加证明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代表我国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得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得到了提升。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可以在有限的农耕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农作物,达到了提高生产量的目的,与此同时,也改善饿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免受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由于我国大部分农耕土地都处于“季风区”气候条件变化莫测,我国利用了现代化的农业对农田进行了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业上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更打破了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生产的限制。例如:水利设施可以抵抗旱涝等自然灾害,温室大棚生产可以抵御寒潮霜冻的危害等等。在近几年来,更是引用了农用飞机撒药防治虫害的措施,更是很大程度上抵御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生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与劳动力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往往机械化生产是人力所不能代替的。一个机械的生产效率可以与十个人甚至更多的人力所比较。这样一个人控制机械生产其余的劳动力就可以参与到其他产业与行业中去,这样,农业机械化生产就可以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与生产力,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仅可以起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更多的产业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3结语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解放农村更多的生产力,使得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能够与世界相接轨,甚至可以走向更高的发展层面。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的生产会促进我国农业向着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48 895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