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通用10篇】
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通过概率、严重性和可检测性三个维度综合评估风险,确保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如何提升风险管理效率?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 篇1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9家,其中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企业6家;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企业23家,二类备案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3家,网络销售企业0家,乡镇以上医疗机构42家。
第三季度,共出动执法人员40人次,检查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家次,使用单位10家次。
二、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医疗器械经营环节:
1、企业不能定期开展有效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相关人员不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档案不齐全。
2、关键岗位人员不能在岗履职指导企业从业人员开展医疗器械经营活动,不规范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3、部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零库存经营,经营场所和仓库经常无人值班,实施有效的日常监管难度较大。
4、企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上报制度执行不好,多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未突破零报告。
医疗器械使用环节:
1、个别医疗机构无专或兼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员及未建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
2、部分医疗机构未完全按医疗器械温湿度要求分类贮存;温湿度记录不全或记录不真实。
3、少数乡镇医疗机构不重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并积极上报。
三、安全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一是企业的负责人只重视经营,不重视质量管理,缺乏对法律法规的敬畏,没有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对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上,执行流于形式;二是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各岗位人员不能在岗发挥应有作用;三是有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销售对象都是医疗机构,医院需要购进多少医疗器械,企业就采购多少,企业仓库基本没有库存,对企业的监管难度较大;四是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不重视搜集所销售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虽然都注册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很少有企业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一是一些医疗机构不重视学习培训医疗器械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没能认真核查本单位库存的医疗器械储存的温湿度,并分类存放;二是有的存放低温冷藏医疗器械的设施没有温湿度监测设备,有的没有温湿度记录或记录不全,温湿度超标也不能及时采取措施,监测温湿度流于形式;三是部分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不够重视,临床上出现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不能及时搜集上报。
四、下一步打算
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一是重点检查超范围经营、不按要求贮藏陈列医疗器械、关键岗位人员不在职在岗等行为;二是医疗机构非法渠道购进医疗器械、未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的贮藏要求储存等行为;三是严厉打击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四是进一步落实企业风险防控主体责任,督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风险防控管理;五是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教育活动,增强企业法制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提高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自律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
小伙伴们,上述均为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范文的10篇模板可供大家当做参考工具,如何大家对与此相关的问题上存在一些疑惑,或是在编写准则的时候存在一些困惑,都可以将上面的内容当做参考工作来帮助自己解题。
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 篇2
1.资产识别
风险的重要因素是以资产为中心,威胁、脆弱性以及风险都是针对资产而客观存在的。
(1)资产分类:一般来说,我们把资产分为硬件、软件、数据、服务、人员以及其他6大类。
(2)资产调查:识别组织和信息系统中资产(包括资产属性)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可通过查阅信息系统需求说明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安装手册、用户使用手册、测试报告、运行报告、安全策略文件、安全管理制度文件、操作流程文件、制度落实的记录文件、资产清单、网络拓扑图以及访谈相关人员等,识别组织和信息系统的资产。
(3)资产赋值:依据资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为资产赋值。一般来说,根据以下几个因素综合来为资产资产赋值:
a) 资产所承载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b) 资产所承载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
c) 资产对所承载信息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程度;
d) 资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安全属性对信息系统,以及相关业务的重要程度。
(4)资产赋值报告:根据资产赋值情况,形成资产列表和资产赋值报告。
2.威胁识别
威胁是指可能导致危害系统或组织的不希望事故的潜在起因。在信息安全领域,不存在绝对的安全。
威胁的一般识别流程如下: 一般识别流程如下:
1)威胁分类:威胁分为软硬件故障、物理环境影响、无作为或操作失误、管理不到位、恶意代码、越权或滥用、网络攻击、物理攻击、泄密、篡改、抵赖11类。如果根据威胁产生的起因、表现和后果不同,威胁又可分为有害程序、网络攻击、信息破坏、信息内容攻击、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破坏、其他威胁7类。
(2)威胁调查:调查工作包括威胁源动机及其能力、威胁途径、威胁可能性及其影响;威胁调查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根据组织和信息系统自身的特点,发生的历史安全事件记录(数据),面临威胁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查。
(3)威胁分析:基于前面的威胁调查作出分析。同样也可对威胁的可能性进行赋值,威胁赋值分为很高、高、中等、低、很低5个级别,级别越高表示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越高。
(4)威胁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威胁名称、威胁类型、威胁源攻击能力、攻击动机、威胁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威胁赋值以及严重威胁说明等。
3. 脆弱性识别
脆弱性可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识别。
技术方面,可从物理环境、网络、主机系统、应用系统、数据等方面识别资产的脆弱性;管理方面,可从技术管理脆弱性和组织管理脆弱性两方面识别资产的脆弱性,技术管理脆弱性与具体技术活动相关,组织管理脆弱性与管理环境相关。
脆弱性识别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档查阅、问卷调查、人工核查、工具检测、渗透性测试等。
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 篇3
当前社会普遍采用的以整体风险等级为导向的项目稳评框架提出了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判断的五个标准。其中,第四个和第五个标准是两个定量标准,前者从单因素风险程度及其个数的角度,后者从项目整体风险指数大小的角度进行判断,显然都是不合适的。比如,某投资项目有1个重大风险或2-4个较大单因素风险,则判断项目整体风险等级是中风险。按照基本逻辑,只要某项目存在一个可能导致严重群体性事件的风险,则就意味着这个项目产生了严重的群体性事件,该项目就是高风险。同理,两个“重大风险”,才算项目整体处于高风险等级,这种判断在逻辑上也难以自圆其说。采用综合指数法,在评价标准方面,评价高风险的临界值为,假定一个项目经分析有很多个R=的重大风险,仅有1个R=的较大风险,经叠加计算的综合风险指数一定介于之间,判断为中风险,与人们的正常认知相悖。
此外,从逻辑严谨性的角度看,对于同一个项目而言,如果可用信息和工作深度一样,那么无论采用哪一个判断标准,得出的判断结果应该是相同的。但是,上述两个定量判断标准难以满足这个基本要求。比如,假定某项目存在污染、拆迁、安全生产3个社会稳定风险,其风险程度R分别为、和。根据标准四,有一个严重风险,项目整体风险等级是中风险;根据标准五,假定上述3个风险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对“项目整体”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性即权重均为1/3,则项目整体风险指数I为,属于低风险,根据两个标准得出的判断结果不一致,更与本项目属于高风险等级的实际不一致。
山东省国稳安全性企业咨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服务项目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性第三方组织,在稳评业务流程上面有丰富多彩的資源和调查工作经验,大家企业秉持诚实守信、整体实力为本,顾客至上、客户至上的经营管理理念,在逐步完善和提升服务标准的另外累积了丰富多彩的实际操作工作经验和人力资源,将尽心尽意致力于服务项目于中国各大型企业,为其出示高品质的服务咨询。
企业评定精英团队由刑事辩护律师、高Ji技术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申请注册资产评估师、申请注册税wu师、土地估价师、房地产评估师、经济师职称、统计师、技术工程师、造价师、注安师及其评定事宜需要的各种复合型人才及专Jia构成,专业为顾客出示技术专业社会稳定风险评价,剖析资询、企业经营管理与法律法规商务咨询等服务项目,you秀人才是咨询业关键的资产,企业与各关键单位、各产业协会、科学研究组织、诸多高等院校创建起长期性的合作关系,信息内容方式通畅,在新项目运行中可以激发大量的新闻资讯和助推。
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 篇4
一、项目审批环节的廉政情况
我院新校区建设是市里的重点项目工程,也是腐败现象的易发多发重点领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上一些客观因素,项目的土地使用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施工许可证尚在办理过程,但都有发证机关出据的相关证明后进行招标和施工。做到了申报手续清楚完备,各类证件逐步完善。在廉政风险排查中,学院新校区的各项工程建设项目都是严格按照物资采购招标法,委托市政府招标处,履行招标程序,实行公开招标。对中标单位我院认真与其签订施工合同,在招标和施工过程中,我院尚未发现有关部门和人员有不廉洁问题。
(一)主要做法:我院制定了《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认真做好“五个预防,一个坚持”的六项工作。一是预防插手干预新校区工程建设,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提高建筑容积率;二是预防在招标过程中招标人和投标人,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透露机密;三是预防和制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索贿受贿行为;四是预防在工程建设中,建筑质量和安全责任不落实,损害学院利益;五是预防在工程建设中,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六是坚持“四制”,即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竣工验收审计制度。同时,学院还与中标施工单位签订了《建设工程廉政协议书》。每月指挥部召开的工作例会学院领导都强调要加强工程领域里的廉政建设,由于措施得力,预防了在建设工程领域中容易发生的吃请、行贿、索贿的腐败现象。
(二)具体措施:廉政风险防控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亮权等多重并举的措施,做到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
一是加强教育,提高规避廉政风险的能力。在教育对象上要突出针对性,在教育内容上要突出实效性,在教育形式上要突出多样性。通过教育降低党员干部腐败发生的心理条件,让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敢腐败。
二是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务、政务公开,清理整合,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真正形成用
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长效机制,加大制度执行和督查力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是强化监督,进一步强化对权力的制衡。要强化党内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通过民主生活会、政务公开、廉政承诺、问卷调查、群众测评、设立举报电话等方式方法,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权力的监控和制约,适时通报查处违规违纪的人和事。
四是新校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必须在指挥长和政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副指挥长召集指挥部成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
二、资金分配环节的廉政情况
新校区资金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市政府担保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亿元;二是省市政策扶持资金(国债、地债);三是学院办学结余。资金分配中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有:一是争取资金时的请客送礼或提供各种消费、娱乐、健身等活动;二是私下承诺,滥用自由裁量权,收受施工单位贿赂,包括礼金礼券、贵重物品等;三是人为的设置障碍,索要中标单位好处。
(一)主要做法: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专门制订了《安徽芜湖技师学院新校区工程量增加报批流程》有效地规范和控制了资金的分配使用,杜绝了四种现象的发生:一是资金申报单位为了确保资金争取到手,不惜采用一些不正当手段,主动行贿送礼;二是由于资金有限,主客观原因造成在分配上不平衡;三是申报单位担心工作人员设置障碍,被动采取贿赂、提供娱乐活动等不正当手段;四是极少数工作人员故意设置障碍,利用手中的权力索要钱财。
(二)具体措施:一是加强教育,提高规避廉政风险的能力。在教育对象上要突出针对性,在教育内容上要突出实效性,在教育形式上要突出多样性。通过教育降低党员干部腐败发生的心理条件,让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敢腐败。二是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在学院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清理整合,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长效机制,加大制度执行和督查力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强化监督,进一步强化对权力的制衡。要强化党内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通过民主生活会、政务公开、廉政承诺、问卷调查、群众测评、设立举报电话等方式方法,加强对重点岗位权力的监控和制约,适时通报查处违规违纪的人和事。四是严格遵守学院《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一要遵守各项资金使用的一般程序,二要严格遵守规划内使用、项目带资金、集体研究等原则,杜绝一切暗箱操作的行为,对需要聘请专家论证的项目必须及时论证。
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 篇5
一、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是怎样的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根据《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其中要求企业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有效管控区域安全风险。
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是怎样的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就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黄色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
相关法律规定: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各部门、各岗位及从业人员的责任,并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总监(首席安全官),专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 篇6
rpn是风险系数的意思。rpn是事件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和检测等级三者乘积,被称为风险系数或风险顺序数,其数值愈大潜在问题愈严重,用来衡量可能的工艺缺陷,以便采取可能的预防措施减少关键的工艺变化,使工艺更加可靠。对于工艺的矫正首先应集中在那些最受关注和风险程度最高的环节。
RPN值范围从1(绝对最好)到1000(绝对最差)。确定从何处着手的最好方式是利用RPN的pareto图,筛选那些累积等级远低于80%的项目。具体公式如下:
严重程度(S)-严重性是一个数值主观估计,是客户(下一个用户)或最终用户将感知失败的影响。
发生(O)-发生或有时被称为可能性,是一个数值主观估计的可能性,故障模式将发生在设计寿命期间,或在生产过程中。
检测(D)-检测有时被称为有效性。它是一个控制有效性的数值,主观估计是在出售之前,检测出原因或失败模式。
作为一般规则,任何导致严重9或10程度的失效模式。将是首要任务。当评估风险时,权重是最重要的。
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 篇7
风险评估工作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相互促进、有机结合,是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识别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的风险,并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和应对的过程。
总体而言,风险评估报告的结构至少应包括四部分内容:其一,企业情况概述,本部分就企业风险评估项目背景、定位与目标、理念与方案三大内容进行概括与总结,便于报告使用者理解本次风险评估工作的基本目标与方法;其二,风险评估实施过程,本部分是整个风险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起点,旨在构建一个具有代表性又有扩展性的通用风险管理标准,从风险管理知识宣传、风险分类与定义、风险评估标准三大方面初步构建企业风险管理基础平台;其三,识别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根据风险调查问卷和风险调研访谈,识别出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以供企业管理层参考;其四,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结合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设置、职能设置、工作流程及工作防范建议。
以上四部分在风险评估报告中层层推进,构成完整的风险评估过程,以下作详细说明。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述
(一)风险评估项目背景
本部分重点介绍企业的成立、发展沿革,行业背景,分子公司情况以及业务架构、组织结构等。编制企业风险评估报告的重要意义在于企业管理层希望借助风险评估项目,有效识别和评估影响本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内外部风险源,并通过健全重大风险的应对与管控机制,有效地平衡好风险与收益,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从而防范和降低各类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冲击,为企业实现战略和经营目标保驾护航。
(二)关于风险评估项目定位与目标
风险评估项目旨在达成三大目标:其一,建立风险管理基础,构建一个具有代表性又有扩展性的通用风险管理标准,统一企业的风险管理语言和标准;其二,明确重大风险领域,采用全面梳理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识别和分析企业战略、经营、财务与合规领域中的重大风险,协助管理层统一对风险的认识;其三,团队能力建设与知识培养,加强和提高企业总部和各业务群管理团队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参与度和认知,最大程度实现知识转移。
二、风险评估项目实施过程
(一)关于判断风险分类与定义
应从企业战略出发,参考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行业风险数据库以及企业的风险管理实务,并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实际情况等因素,建立适用于本企业的风险数据模型(即风险地图),从战略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及财务风险四大方面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类和定义,从而为统一公司的风险管理语言奠定基础。
(二)关于设立风险评估标准
为了对上述四大类风险的重要性进行评定并据此明确风险管理的优先次序和资源配置方向,应从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估标准,以反映风险发生可能性由极低至极高,和风险影响程度由极轻微至灾难性的不同等级。
(三)关于实施风险评估过程
为了协助管理层更好地理解和评估风险,应以风险数据库和评估标准为基础,通过风险调查问卷的发放、收集与统计,风险调研与风险访谈等多种形式,在企业总部和业务群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通过上述工作,不仅协助企业管理层评估重大风险领域所在,而且还能分析其可能影响的战略及经营目标,从而为企业明确风险责任,改进相关重点业务领域中的风险管控措施明确方向。
三、针对企业风险评估的调研结果
结合风险调查问卷与风险调研访谈的结果,企业管理层对影响本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实现的众多风险进行客观评估,并由此明确前几大风险的优先次序。这些风险可能是:产业(产品)战略和多元化、战略规划、市场营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公司高层的基调、品牌及声誉管理、销售模式、客户结构风险、人力资源规划及政策、组织结构等等。这些风险并不是独立存在,在实际经营环境中,各类风险往往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共同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产生影响。为此,还应对上述重大风险及其内在关系进行相应的逻辑分析,以协助管理层梳理各项重大风险之间的关系。
四、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搭建
一套成熟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战略(目标)、风险以及流程与控制。企业战略处于企业管理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最高层,是企业风险管理以及流程内控建设的出发点,风险管理体系必须紧紧围绕企业战略。风险则是影响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战略目标达成的不确定因素,企业需要将外部环境、内部经营与战略目标进行对比,以识别出影响企业战略的重要风险。企业流程与管控体系则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落脚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从企业的流程、制度等管控体系中识别出影响,并从风险管理体系的制度及流程建立风险应对措施。
(一)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常由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组成的“三道防线”共同构成。通常,企业均能初步搭建起风险管控体系的三道防线,如:1.各业务部门负责关注各业务领域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2.企业管理部负责公司运营风险管理,对运营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可行性、合法性分析和法律风险分析;3.审计监察部主要负责集团的财务审计、经营活动审计及其他专项审计。
(二)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没有完善配套的内控体系,风险管理就如同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而缺少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建设,会由于缺乏足够的针对性而效率低下、浪费资源。
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或是COSO ERM模型,都将企业的目标分为四大类别,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和合规目标。风险是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而内部控制则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因此,企业有目标就会有风险,而针对每个风险就会有相应的内部控制,以管理风险,从而合理保证目标的实现。
风险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协助企业初步搭建结合先进理论基础、契合企业实际情况、符合国家监管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将风险匹配到内控体系框架,并完成对该体系框架的评估、梳理和建设工作。
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逐步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依据风险分层管理、分类管理和集中管理的要求,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另外,在充分考虑企业规模以及业务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针对近期及未来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提出相应的参考及建议。如: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中各管理层级的岗位职责。完善三道防线,其一,各风险责任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风险责任人、风险联络员等;其二,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风险管理涉及公司的方方面面,建议由总裁、执行总裁等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整体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工作的协调;其三,审计监督工作,审计监察部应对风险管理进行审查和评价,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即对风险管理过程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给出评价意见;审查和评价重大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是否适当,将评价结果向审计委员会汇报。
风险评估工作结束后,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反映企业的风险及其分布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通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价,形成风险评估初步结果后,就风险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向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的意见,调整、修正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编写出企业的风险评估报告,上报风险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进行审议。
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 篇8
为了提高消费者的认识和引导消费,卫生部于2010年底决定在2013年1月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该通则强制标示内容中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能量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使用“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每日总能量的1%”等标准用语,以此作为降低TFA摄入和保护消费者健康的一项措施。
为了为这一措施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支撑,2010年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提议将TFA风险评估列入2011年风险评估优先项目,开展相关数据采集和风险评估工作,为政府制定TFA监管措施及相关风险交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2月,受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了“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专项工作组,由委员会秘书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实施TFA的风险评估工作。本项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专项采样检测,掌握我国主要加工食品中的TFA水平;结合典型膳食调查,评估我国居民TFA的膳食摄入水平及其潜在健康风险。《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于2013年7月10日正式。
主要食品中TFA含量
总体来看,除植物油、奶油、黄油之外,大部分加工食品中TFA含量低,并且同种食品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较大。其中,巧克力糖果类食品中TFA平均含量最高,达/100g(以100g样品中的TFA含量计,下同);植物油TFA平均含量次之,为/100g。焙烤食品,调味品、油饼油条含量在~/100g之间,冷冻饮品TFA平均含量最低,为/100g。
对于天然来源的TFA,乳及乳制品中的TFA平均含量为/100g。按食品亚类进一步分析发现,奶油黄油(天然)的T[A平均含量最高,为/100g,而消费量大的液态乳(包括生鲜乳、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和发酵乳的TFA平均含量很低,低于/100g。对于畜肉类及制品,生鲜牛羊肉(肥瘦肉混合测定)的TFA平均含量为/100g,略高于牛羊肉制品(/100g)。
含TFA食物的消费量
基于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在含TFA的食物中,我国居民消费量较高的有植物油(/d)、液态乳(/a)、生鲜牛羊肉(/a)、小吃(/a)和油饼油条(/a);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2年大城市消费量较高的主要有液态乳(/a)、植物油(/d)、生鲜牛羊肉(/d)、油饼油条(/a)和其他面包(指除牛角/羊角面包、奶油面包、奶酪面包之外的面包,/d),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北京、广州两城市典型调查发现,城市居民含TFA食物消费量前5位分别为液态乳(/d)、植物油(/d)、发酵乳(/a)、其他面包(/d)、速冻食品(/a)。可见,与2002年大城市消费量相比,液态乳、其他面包的消费量明显较高,而植物油消费量则较低。
我国TFA摄入水平评估
基于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食物消费量数据,全国总人群TFA平均膳食摄入量为/d,相当于膳食摄入能量的%(即TFA平均供能比,供能比指膳食摄入的TFA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其中城市居民TFA摄入量(/d)和供能比(%)高于农村居民;大城市居民TFA摄入量(/d)和供能比(%)又高于中小城市居民。
基于2011年北京、广州两城市的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北京、广州两城市全人群TFA平均膳食摄入量和供能比分别为/d和%,略高于2002年大城市居民的TFA摄入量和供能比。北京和广州全人群TFA摄入量和供能比的第百分位数()分别为/d和%,低于WHO建议的摄入限量(1%)。
对北京、广州两城市不同年龄组人群的TFA摄入水平进行分析,13-17岁年龄组人群的TFA平均摄入量最高,为/d,平均供能比为%;而TFA平均供能比最高的人群为3—6岁年龄组,为%(与%没有明显差别)。从TFA供能比的人群分布来看,供能比超过1%的人群比例为%,其中75%为学生。
加工食品是两城市居民膳食TFA的主要来源,占TFA总摄入量的%,其中植物油最高,约为%;其他加工食品的贡献率均较低,如糕点、饼干、面包等常见食品的贡献率分别为%、%和%。天然来源TFA占居民膳食TFA摄入水平的%,其中主要贡献来自乳类(%,包括液态乳和发酵乳)和生鲜牛羊肉及制品(%),TFA含量高的食品(如人造黄油等),因消费量低而对膳食TFA摄入的贡献率不足1%。
其他各国居民TFA摄入水平
1997–1999年,曾在我国农村地区抽样调查(男性416人、女性423人)的INTERMAP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TFA供能比均为%。我国2011年北京、广州为代表的大城市居民TFA供能比为%,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研究结果相比,我国TFA供能比最低。美国TFA供能比为我国大城市的倍,日本为我国大城市的倍,伊朗是我国大城市的14倍。由于不同国家进行评估的时间不同,研究中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年龄分组、食物分类方法、食物消费量数据采集方法等各异,最终获得的膳食TFA摄入水平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一些国家或组织对膳食反式脂肪酸的供能建议
鉴于TFA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各国或国际组织分别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制定其摄入量的上限。2003年,WHO以TFA增加血中LDL-C水平并降低HDL-C水平、增加冠心病风险为终点,将TFA供能比低于1%(即
结论和建议
基于2002年食物消费量数据进行的评估表明,城市居民的TFA摄入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其中大城市最高。根据2011年北京、广州居民的食物消费量的评估结果,两城市居民总人群及各年龄组人群TFA供能比的平均值(总人群%,各年龄组%—%)和高端百分位数值()(总人群%,各年龄组%—%)均未超过WHO的建议水平(
基于我国大城市居民的TFA平均摄入水平高于其他类型地区居民的摄入水平,从本次主要针对大城市居民获得的评估结果推断,我国居民膳食中TFA的健康风险很低。需要说明的是,受消费量数据,食物聚类和情形假设的影响,本次评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尽管目前我国一般居民通过膳食摄入的TFA水平不高,但是考虑到我国膳食的西方化趋势明显以及城市中消费TFA含量较高的食物的人群增加,有必要加强宣传和进一步降低加工食品的TFA含量,更好地保护我国消费者健康;同时,鉴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评估TFA时,会考虑饱和脂肪和总脂肪对健康的影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提出如下建议:
1.食品工业界
鉴于植物油对TFA摄入的贡献率接近50%,食品工业界应进一步研发、推广植物油精炼的新工艺,在保证各种脂肪酸比例适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植物油中TFA水平;
本次专项检测发现,威化饼干、夹心饼干、奶油蛋糕和奶油面包(表观可见奶油)、派等焙烤食品中的TFA含量较高(个别食品的TFA含量超过/100g)糕点、饼干和面包3者TFA摄入的贡献率之和约为9%,因此建议食品工业界进一步减少TFA含量较高的氢化油脂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
除执行我国相关标识规定之外,鼓励食品企业对含TFA食品进行TFA含量自愿标示。
2.风险部门
尽管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TFA摄入水平低于欧美等国,但仍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风险交流和知识普及,让消费者正确认识TFA的健康风险,避免过多摄ATFA含量高的食品;同时,从风险和受益两个角度,让公众正确认识液态乳和发酵乳的营养价值远大于其中微量天然TFA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
自2007年以来,部分加工食品中的TFA含量明显下降,这是好现象。今后需要再接再厉,除实施相关标识管理规定之外,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积极探索降低甚至消除加工食品中TFA含量的有效措施;
某些类别的食品,存在少数样品TFA含量较高的现象(如某些代可可脂巧克力的TFA含量高达10g/100g以上)对此类食品应加强监管。
3.科学界
本项目仅以北京、广州两个城市为开展大城市居民膳食消费的典型调查,建议进一步开展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典型膳食调查,在获得数据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居民膳食TFA的风险评估,同时开展膳食饱和脂肪的风险评估工作;
目前关于TFA健康影响的科学研究主要以加工来源的反油酸(氢化油中的主要TFA)为主,但植物油精炼过程中所产生的TFA——亚油酸和反亚麻酸以及天然存在的TFA对健康的影响并不清楚。鉴于植物油在我国使用普遍,且食用量大,占大城市居民膳食TFA供能比的一半(供能比%),迫切需要开展植物油精炼过程中所产生的TFA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 篇9
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将不可以量化的风险进行指标化处理,然后通过维数映射使这些专业的风险状态数据转化为更为直观的风险报告。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反映证券公司整体风险状态的指标。根据数据的可得性,结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以下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证券公司的风险状况:
风险指标分析
截至2005年4月30日,经批准成为同业拆借市场成员的65家证券公司中,有48家在2005年4月底上报了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本文将其选取为分析样本。
财务风险指标
盈利能力持续低迷。从已经选取的48家证券公司的样本状况来看,2003年和2004年证券公司处于经营低迷状态。2004年,48家证券公司一共亏损50.11亿元,平均每家证券公司亏损达到了1.04亿元,亏损的证券公司为24家,占50%;2003年共亏损46.6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9708万元。
由于利润的大幅减少,证券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大多为负值。2004年全部48家证券公司平均资产收益率为-0.3070;远远低于2002年-0.041和2003年的-0.066。其原因是,在亏损逐步加重的同时,证券公司的净资产也在大幅缩水。除已经被关闭或托管的证券公司之外,年报也显示了一批证券公司正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甚至已经在技术上破产。证券公司大多数亏损在自营证券和委托理财方面。数据显示,47家证券公司自营投资业务合计亏损9.36亿元,平均每家净亏损近2000万元。根据新的金融会计准则,47家证券公司共计提了318亿元的自营证券跌价损失。受托理财业务的表现同样十分糟糕。由于管理层对证券公司委托理财业务进行了全面清理,证券公司以往表外运营资产管理业务形成的亏损开始在报表内体现出来。47家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收益为-9.54亿元,亏损金额超过自营投资业务,在证券公司的所有业务类型中亏损最严重。
资本风险值得关注。2004年,48家样本证券公司的平均净资本充足率为50.44%,2003年为44.72%,远远超过了8%的监管部门最低要求。但是,高资本充足率并不能说明各家证券公司在控制资本风险方面下足了功夫,反而说明证券公司在筹资方面的无能为力(净资本充足率二净资本/负债总额)。由图1可以看出,对于衡量证券公司资本风险的另一个指标――净资本/注册资本来说,大多数证券公司一直低于1,并于2004年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这说明证券公司由于经营的艰难,正在逐步消耗和吞噬自有资本。其中广东证券、河北证券、申银万国证券、泰阳证券的净资本均已降为负值。
负债率仍然偏低。数据显示,2004年48家证券公司平均净资产负债率1为1.59,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并没有蕴涵太大风险(证监会规定净资产负债率1的警戒线为8倍)。另一个较为客观的反应证券公司债务风险的指标在于净资产负债率2,即负债总额中扣除了委托资金和保证金。2002年、2003年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负债率2都远低于1,2004年也仅为1.15,相对来说,这个指标仍然处于安全的区域。这说明我国的证券公司债务融资渠道的匮乏,无法有效利用财务杠杆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扩张。
另外,我国证券公司权益比率1(所有者权益/总资产)的行业平均值为33%,权益比率2(所有者权益/总资产扣除委托资产和保证金)的行业平均值为66%,远远高于发达市场上的证券公司,这同样说明我国证券公司的负债比率严重偏低,财务杠杆作用没有有效的发挥,同时也说明我国证券公司的融资空间狭小。
客户资金净流出严重。证券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代买卖证券款和受托理财资金的数量变化,是检验投资者对于股市信心的重要指标。持续的市场低迷已经导致证券客户资金的大量流失。2004年46家证券公司代买卖证券款和委托理财款流失总额高达527.83亿元,平均每家证券公司流失11.47亿元。各家证券公司的审计报告也显示,除了投资者信心下滑之外,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和频频发生的委托理财纠纷也是导致客户资金流失的重要原因。
如果拿代买卖证券款和委托理财款的流失额与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以及注册资本对比,可以发现,近几年来,每年资金的流失额都超过了证券公司的净资本。2004年平均每家证券公司流失11.47亿元,是平均净资本的1.23倍;2002年全部49家综合类证券公司的代买卖证券款和委托理财款净流出为807.23亿元,平均每家流出16.47亿元,是平均净资本的1.12倍。
只有少数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款和代买卖证券款仍然在弱势中保持了增长。表现突出的有中金公司、东北证券、中关村证券、金元证券等7家证券公司。但除了中金公司明确表示受托理财未承诺保底收益,仅收取手续费,从而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其他公司均列入表内计算。这也意味着,这些公司同时承担着委托理财带来的巨大风险,而在持续的弱市状态下,这无疑加大了这些公司2005年收益的不确定性。
流动性风险状况
传统流动性指标较为安全。2004年上述48家证券公司的行业平均流动比率为1.39;速动比率均值为1.24,均高于中国证监会要求的“1”的警戒线,这说明我国证券公司的流动性并无大的风险。
流动负债占比过多,资产结构不尽合理。在负债结构方面,我国的证券公司明显存在短期负债过多,长期负债严重不足的现象。2004年48家证券公司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为97.99%,其中20家证券公司没有长期负债;2003年这一比率为98.36%,变化不大。
在资产结构方面,我国证券公司的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过大,流动资产的份量显得不足。2004年行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7.22%;2003年为6.01%。剔除总资产中的委托投资和保证金存款,2004年固定资产比率的值为15.46%,最高达到55.45%;2003年平均为16.12%。而美林公司2001年的年报显示,其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5.26%。从这些数字看来,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结构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流动资产所占比例仍然需要提高。
市场风险状况
47家证券公司的平均委托资产倍率为0.42;远低于中国证监会所设定的80%的警戒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长期的弱市状态下,委托资产的减:少降低了证券公司的市场风险。但也有不少证券公司的委托资产倍率仍然非
常之高,如申银万国证券的委托资产倍率达到4.18,在市场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如此高的委托资产倍率不啻于一颗“定时炸弹”。
现金流量风险居高不下
从公布了现金流量表的15家企业的状况来看,有13家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平均为-6.43亿元,可见,证券公司的现金流量处于一个十分窘迫的状态。扣除代买卖证券款和委托资金的变化后,证券公司的现金流量有所好转,平均净现金流量为1.52亿元。这说明代买卖证券款和委托资金的变化对于证券公司现金流的变化影响非常大。
从充足性和效率性上对证券公司的净现金流量进行考察,可以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2004年上述15家证券公司剔除广东证券后的平均经营活动指数1(见表2)为-13.41;平均经营活动指数2(见表2)为-12.68。这说明证券公司经营活动的效率较低,即使去掉了代买卖证券款和委托资金的变化,也未有起色。
在充足性指标方面,15家证券公司的平均现金流量充足比率1(见表2)为-25.0279,平均现金流量充足比率2(见表2)为-9.6173。可以看出,即使抛开委托理财和客户保证金下降的影响,证券公司的现金流量仍然非常脆弱。从这个指标来看,证券公司正面临着明显的支付风险,一旦某个环节现金流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全盘的支付危机。
证券公司风险综合指标分析
针对48家证券公司的总体情况,可以得到如下的综合状况:
由表2分析可以看出:
整体看,当前证券公司面临着行业性破产的严峻局面。从已有的指标分析来看,证券公司的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和现金流风险都处于比较严峻的状态。现金流量风险仍是证券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一旦某个环节现金流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支付危机。如果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加上无法进行有效的融资,一些证券公司可能只能处于“等死”状态。
证券公司经营业绩与风险状况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从48家样本证券公司的指标来看,虽然净利润总额为负数,但是亏损主要来自少数几家证券公司。统计结果显示,亏损额超过1.5亿元的证券公司多达13家,其中亏损额最大的3家证券公司亏损额占24家亏损证券公司合计亏损额的54.50%。而前4家证券公司的盈利占到盈利证券公司盈利总额的56.48%。
债务风险并不是证券公司的最大风险点。证券公司的平均净资产负债率2为1.15,相对来说,仍然处于安全的区域。这说明债务风险不是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的主要风险点,同时也说明由于债务融资渠道的匮乏,证券公司无法有效利用财务杠杆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扩张。
证券行业的信誉风险正在逐步加大。由于挪用客户保证金以及委托理财纠纷等事故的频繁发生,行业的整体信誉急剧下降,这也进一步加速客户资金的流失。2004年平均每家证券公司流失11.47亿元,居然高于证券公司的平均净资本。同时证券公司的净资本/注册资本指标趋于下降状态,说明证券公司正逐步消耗和吞噬自有资本,也导致了证券公司股东与公司之间纠纷的增加,给增资扩股之路增添了障碍。
结论与启示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提高了证券公司风险暴露的程度。财政部要求国内非上市证券公司自2004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从已经披露的48家证券公司的年报来看,大多数证券公司是第一次实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使得2004年度的年报较为客观和真实的反映了证券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与原先的《证券公司会计制度》相比,《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于证券公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资产减值准备扩大了计提范围,同时改变了减值准备计提办法,即需要追溯调整,另外,对自营减值准备的提取必须按股票市价与成本孰低原则来计提减值准备,此举将有效避免证券公司利用会计规则掩盖潜亏。(2)委托理财业务在年度报告中由表内转入表外。新的制度下,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收到的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由于不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相关项目如“受托资金”、“受托投资”等将调出资产负债表,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而在“会计报表补充资料”中披露。受托理财的计价办法也将采用成本与市值孰低的原则,与自营一样趋于严格,有效避免了证券公司利用会计规则掩盖潜亏的现状。
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系统风险占比居高不下,是导致证券公司行业危机的重要原因。对于我国的证券公司来说,A股经纪业务的手续费收入依然是证券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04年平均每家证券公司达到1.91亿元,对证券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贡献度为70.71%,由于手续费收入主要依靠市场行情的走势,因此对经纪业务的过度依赖使证券公司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根据相关媒体统计,2004年市场行情较好的2~4月这3个月,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占到全年经纪业务收入的42.30%。而美国证券公司的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却贡献了25%的收入,资金利息收入只占了3%。
在中国证券公司十余年的发展中,中国证券业的盈利模式是一种广义意义上的“通道”盈利模式,即证券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各种通道来获取收入,实现利润。这些通道主要包括交易通道和发行通道,交易通道对应着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而发行通道则对应着承销业务。在过去,由于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证券公司的“通道”是一种垄断资源,它保证了证券公司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能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以“通道”为主的盈利模式造成了证券公司的收入曲线与市场走势高度相关,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加大了经营风险。虽然保荐人制度的实施结束了证券发行业务的通道制,但是长期以来对于通道的依赖在客观上压抑了证券公司创新的积极性,导致证券公司都缺乏内在的冲动去创造新的业务和产品,也酿成了今天的苦果。
目前拓宽融资渠道的政策仍然难以解决证券公司当前的融资困境。从负债指标的分析来看,证券公司的平均净资产负债率2为1.15,相对来说,仍然处于安全的区域。这说明债务风险不是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的主要风险点,同时也说明由于债务融资渠道的匮乏,证券公司无法有效利用财务杠杆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扩张。在负债结构方面,我国的证券公司明显存在短期负债过多,长期负债严重不足的现象。2004年48家证券公司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为97.99%,其中20家证券公司没有长期负债;2003年负债比率为98.36%,变化不大。
目前看来,虽然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明确提出“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而且一系列政策已经出台,例如2004年10月《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相继修订或出台,已经大幅降‘低了证券公司发行证券或质押贷款的门槛,但对于部分历史包袱沉重、资质难以达标的证券公司,基本不能通过公开渠道缓解资金危机。
rpn风险等级评价准则 篇10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高度关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注重从重大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切实做到凡是不能使多数群众受益、得不到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政策不能出台,思想工作没有做好可能引发社会震动的政策不能出台,保护部门利益和少数人利益与民争利的政策更不能出台”三个不出台”要求,不断提高党委、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建设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法制性,最大限度地控制社会稳定风险,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衡量各项政策和举措出台与否的基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准则,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与人民共享;二要坚持科学发展原则。把实现科学发展作为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通过科学预测评估,及早预测、防范和化解风险,着力预防并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要坚持全面客观原则。把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党委、政府沟通联系群众,掌握民生意愿和关注热点的重要载体,科学、全面、客观、真实地征求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建议,把握各个阶层、各类群体、各地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确保风险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四要坚持民主法治原则。把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与政务公开、阳光政府、诚信政府建设,与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建设,与法治、平安、幸福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重大决策制定规划和出台程序,逐步形成有效协调利益关系、保障社会利益公平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风险评估的范围和重点领域
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目的对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前或过程中,认真分析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保障和促进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顺利实施:
(一)风险评估范围
1关系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决策;
2关系较大范围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调整;
3关系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项目;
4关系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
5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和问题。
(二)风险评估的重点领域
1企业改制;
2征地拆迁;
3涉农利益;
4教育;
5医疗;
6环境保护;
7安全生产;
8食品药品安全;
9城镇建设;
10劳动保障;
11社会管理;
12组织人事。
三、风险评估的重点内容
(一)合法性评估。评估重大事项的制定和出台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否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重大事项所涉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依据是否合法,否遵循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重大事项实施出台是否符合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
(二)合理性评估。评估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否代表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否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情;否在绝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之内,能否为本级财力所承受,实施的时机是否恰当;思想工作是否到位,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否会对生态、人居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和潜在影响,否会对长远发展产生影响等。
(三)可行性评估。否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和报批程序;否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方案是否具体、详实、配套措施是否完善;政策是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严密性,否会造成其他地方、其他行业、其他群众的相互攀比等。
(四)安全性评估。重大事项的制定和出台是否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否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等。
四、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
(一)组织实施的责任主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落实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责任主体必须牵头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并形成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估报告,与决策建议、决策草案、项目报告、改革方案等一并提交有权作出决定的机构审定。对需要提交本级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需提交同级党委维稳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审核,再报本级党委政府审批。
1重大事项方案制订的职能部门,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几个部门共同实施的事项,牵头部门是责任主体。涉及到多部门职能交叉难以界定评估责任主体的由同级党委、政府指定。
2镇重大事项由镇职能部门牵头负责进行评估,村(社区)重大事项由村(社区)职能部门牵头负责进行评估。
(二)协调督促的责任主体。各级维稳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协调督促的责任主体,负责牵头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督促落实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考核。
五、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评估事项,落实工作报备。镇各有关部门和村(社区)每年年初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进行认真梳理,确定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向同级维稳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新增的事项随时进行报备)经维稳办公室汇总、审定后,向镇维稳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新增的事项随时进行报备)
(二)建立专门班子,深入调研评估。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各部门和单位要成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部门、单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同时要针对具体的评估事项成立相应的评估工作班子;
2要认真制定风险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工作人员组成及资格条件、评估内容、措施、方法、程序、时限、纪律等要求;
3要分别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民意测评、重点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事项涉及人、涉及地的村(社区)委员会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群众对评估事项的反应和心理动态。风险评估走访对象中必须要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且原则上不低于走访对象的5%
4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组织相关群众和专家对评估事项进行听证和论证,必要时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审,为评估提供科学、客观、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5要确保每个步骤落到实处,建立评估台帐,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均要记录在案。
(三)汇总分析论证,形成专项报告。对调研收集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对评估事项实施的条件、内容、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措施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论证研究。特别要对因实施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所涉及的人数、范围和可能的表现形式及激烈程度等作出评估预测,作出总体评估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专项报告,并提交本部门、单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审核,报本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对需要提交本级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的评估事项,需提交本级维稳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审核。所形成的评估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重大事项的基本情况;
2重大事项实施的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
3群众的反映、涉及地政府的意见、专家的意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
4重大事项实施的风险预测及相关防范化解措施;
5评估结论。
(四)严格标准要求,科学审核评估。各部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要全程跟踪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过程,严格审核报告,对评估事项作出同意实施、暂缓实施、暂不实施的审查审核意见;对需要提交本级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的评估事项,要由本级维稳领导小组作出同意实施、暂缓实施、暂不实施的审查审核意见。
各部门要将审查审核意见和决定向本级维稳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各村(社区)维稳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本村(社区)审查审核意见和决定上报镇维稳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1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作出同意实施的评估意见:
(1)符合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根本利益;
(2)应当公示的已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公示;
(3)经过民意测评,主流民意认同;
(4)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部门、单位和专业机构的意见一致或基本一致,核心问题上无不同意见。
房地产开发项目和企业改制、兼并重组等事项还应当同时具备如下条件: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单位和群众知情率达100%反映的核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主要矛盾化解率达100%
2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作出暂缓实施的评估意:
(1)应当公示的未公示,或者公示的范围比较小,社会稳定存在重大隐患的
(2)经过民意测评,主流民意暂时未认同的
(3)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部门、单位和专业机构对核心问题的处理意见存在重大分岐的
(4)被媒体、网络持续炒作形成热点,暂缓实施不会造成重大损失的
(5)存在重大矛盾和问题暂时无法化解消除,实施有待时机和条件成熟的
(6)房地产开发项目和企业改制、兼并重组等事项直接利益关系单位和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暂时未得到妥善解决的
(7)其他暂缓实施的情形。
3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不予实施的评估意见:
(1)明显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
(2)明显侵犯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的
(3)存在大量矛盾和问题不可能解决的
(4)容易引发相关地区、部门和利益群体连锁反应、相互攀比,将对社会产生明显震动的
(5)其他应当不予实施的情形。
(五)完善维稳对策,做好全程稳控。对已经评估、审核,付诸实施的重大事项,要坚持全程稳控并做好后续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矛盾和问题,完善相应措施,确保决策、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和项目建设、改革举措的顺利推进。
重大事项完成后,要将过程稳控的情况形成报告报镇维稳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六、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各部门要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正确引导,坚持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改革发展上,放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上。要加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实施力度,研究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和支持。
(二)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将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各部门主要领导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年初工作目标,从机制、程序、组织、力量、决策等各个方面予以重视和落实,明确具体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有效协调和督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扎实推进。
(三)加强制度建设。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具体办法。特别是牵头单位实施改革、制定发展规划、审批建设用地和重大项目的部门,要研究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行业、部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导意见和办法,加强对重大事项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从源头上筑牢社会稳定防线。
上一篇:2024年检验科工作总结1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