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最新4篇)
【导言】此例“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最新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班教育笔记【第一篇】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龄前的儿童更是经过游戏进行大部分的学习活动。经过游戏,不仅仅能够帮忙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能够帮忙儿童消除紧张的心里和焦虑情绪,使其从游戏中获得欢喜,和愉悦的情感体验,然而,好玩的天性也常常使得部分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出现诸如:捶桌子,扔玩具,攻击同伴甚至大喊大叫的过激行为。此时,成为考验幼儿教师教育智慧的一大难题。
对于那些在游戏中屡次不听话的孩子,如果常规的说理教育收不到实效的话,采取诸如暂停游戏,隔离活动,“冷处理”等方法,能够对其产生必须的心里效应。在美国,笔者曾目睹了小孩子在课堂游戏中乱掉东西宣泄,结果被教师暂时隔离到一个独立的房间,使其无法与其他小孩子进行正常的游戏活动,暂时不论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但能够想象的是,那些被终止活动的儿童在心里上肯定会在心里上感到不适,因为教师对其行为做出了消极否定的反应。儿童在得到教师的负强化以后,如果得不到有效调适,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受阻的情绪。当儿童问“为什么不让我玩时,这是引导儿童学习反思的一次机会。止时,教师应当向其解释不让继续玩游戏的原因,使之加深对他人心理的理解,从而使游戏惩罚变得富有启发意义和情感性。
笔者坚决反对那种只进行惩罚而又不给予儿童合理解释的行为。正是这种行为,导致一部分人对游戏惩罚教育产生了片面的认识。在那里,我们有必要严格区分两种不一样性质的游戏惩罚。第一种是缺乏理解情感的游戏惩罚。如前所述,断然采取惩罚方式却不予以理解和安抚,实质上是对儿童的一种心里伤害。第二种则是建立在理解情感基础上的游戏惩罚。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制止儿童某种的错误行为,而是先留心观察,了解其行为背后到底是想要表达什么,然后再引导儿童正确认识错误,进而改正其过失行为。相比较而言,让儿童在教师关切的目光下改正错误,远比冷漠的眼神,尖刻的训斥更要来得贴心,更温暖,更能在孩子的心里刻上上印记,也更富有人性的智慧光环。而真正能够深入人心的惩罚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春风化雨式的教育。
马卡连柯指出“凡是必须使用惩罚的地方,凡是使用了惩罚能够获益的地方,教师就应当使用惩罚。在必须使用惩罚的情景下,惩罚不仅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其实,这种现象在幼儿园普通都有。笔者认为,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惩罚是必要的,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正如,由于幼儿的认知本事和自我控制本事的局限性,他们对自身的行为缺乏正确的确定和有意识的控制,有时难免发生一些与教育者要求相违背的不良行为。在劝说无效的情景下,适当的采取游戏惩罚能够在游戏中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因为,当自我的错误而受到了取消参与游戏资格的惩罚,孩子的心里上是很难受的,他们为了避免再次受到惩罚,避免再次失去参与游戏的机会,孩子们就会自觉地去改正自我的不良行为。其他的幼儿经过观察就会明白,如果自我发生了不良行为,那么也会受到同样的惩罚。为了避免受到惩罚,幼儿就会自觉地避免那些不良的行为的发生。所以,游戏惩罚既能使犯错的孩子受到教育,也能对其他的幼儿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即经过惩罚一个幼儿到达教育全体幼儿的目的。
再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学会自律,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游戏惩罚也能够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帮忙幼儿内化规则,学会控制自觉的行为,从小树立正确的纪律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要想让游戏惩罚到达预期的目的,教师和幼儿应当一齐制定游戏规则,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提升幼儿的职责感,从而减低幼儿违反游戏规则现象的发生。我们还能够把一些破坏游戏进行的不良行为拿出来让幼儿讨论:怎样做才能让游戏继续进行让幼儿经过讨论,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得出游戏的具体规则。经过师幼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相信违反规则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教师也不能盲目地冲动地对幼儿进行游戏惩罚,尤其是当我们应对一些胆小,内向而又缺乏自信的幼儿时,在他们无意中违反了游戏规则以后,教师能够先拿出来让幼儿进行讨论,并引导大家一齐帮忙他进行游戏,但如果是一些孩子出于好奇,调皮而故意干扰游戏,教师也能够针对他的情景,让全体幼儿一齐进行讨论,给他正确的引导,让他先明白自我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再次给他尝试的机会,如果他还是明知故犯,则能够暂时对他进行游戏惩罚。
其实,惩罚的目的在于教育。“游戏惩罚”能够让孩子受到三种教育:一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增强孩子的纪律观念和纪律意识,让他们学会自觉地学会控制好自我,敢于同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犯了错误就要敢于负责。二是在本事上,让孩子明白这种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提高其识别本事,独立思考和自我调控本事。三是在认知上,让孩子懂得错误行为的危害,并明白这种行为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惩罚教育”到达了这些目标,就是有效教育,其使命也就完成了。然而,使用游戏惩罚终究还是要讲究科学方法的。奖惩一种教育方法的两个方面,两者具有辩证关系。奖赏和惩罚本身不具有教育性,仅有加限了某些条件后才成为教育手段。滥用惩罚会给受罚者带来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伤害,其负面作用可能会影响受罚者一生。笔者认为,游戏惩罚不能滥用,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作为正在成长的人,孩子总是渴望被激励与赞美,更喜欢被肯定的感觉。所以,要强化幼儿的行为,我们应在平时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惩罚。正如丘吉尔所指出:“你要别人具有怎样样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如果你期望孩子表现出你所要求的行为,就要给以他充分的鼓励,对其值得肯定的行为给以应有的关注,然后把你满意表达出来。
遗憾的是,在实际教育中,很多教师的表现正好相反,当孩子的表现贴合要求时,教师不去关注,甚至是忽视,因为他们觉得还孩子这样是应当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却会惩罚,其结果是好的行为难以坚持,不好的行为,反而屡禁不止。认知行为规律告诉我们,对于一种行为,别人的关注就是一种强化,会提高这种行为的重复可能性。所以,如果你不想去鼓励不好的行为,那就不要在上头花太多的时间,不用刻意去关注,让它在谈化中逐步消失
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运用充满实践智慧的“惩罚教育”去教育幼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教育效果。
小班教育笔记【第二篇】
春天来了,我要与孩子们进行美工制作活动——美丽的花园。我精心准备了活动材料,在制作方案中,我想好了如何启发幼儿用不一样的方法装扮出美丽的花园。
突然,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为什么我总是想着让孩子们按照我的想法与要求去做呢?为什么不去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作的进取性和创造性呢?为什么不让他们自我去想去做呢?于是,我决定是一次。
在组织活动时,我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材料、分组,在我的鼓励、支持下,孩子们都进取的动手做起来,在近25分钟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都始终坚持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在完成之后,拿着自我装扮的作品与小朋友共同欣赏、介绍。
小班教育笔记【第三篇】
今日我把香喷喷的饭菜端到小朋友面前,并介绍了饭菜的名字,孩子们都吃的可香了,但唯独仅有梅嘉旺小朋友把菜吐了出来,露出不想吃的表情,这时我急忙走到她身边,我对梅嘉旺小朋友说:“怎麽啦?为什麽把菜都吐出来了?是不饿,还是不喜欢吃这个菜啊?开始梅嘉旺还有点做错事不敢说的语气和表情,我就摸着他的头边说,没事,是不喜欢吃吗?他喃喃地说:“是,我不爱吃,不想吃”,我蹲下来和梅嘉旺说:“咱们就吃两口好吗?这菜异常香,很有营养,你看其他小朋友吃的多香呀,梅嘉旺对我摇了摇头,露出无助的表情,最终梅嘉旺还是没有吃。
经过这件事我反思到我平时没有细心的观察梅嘉旺的吃饭情景,应当了解孩子爱吃什么与不爱吃什么,多和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饮食情景,仅有充分了解,懂得孩子,这样我才能使孩子逐渐的把挑食的毛病改掉,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及时与梅嘉旺的家长配合,帮忙梅嘉旺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我相信梅嘉旺小朋友以后会更加健康的成长!
小班教育笔记【第四篇】
小班的孩子入园已有一段时间了,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开始适应,这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出现,最让教师头疼的事--排队。无论是课间、户外活动还是放学,孩子们的那条队总也排不好,总是你争我强,你推我挤,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总要去"加塞",一个顶一个的往前挤,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提醒了好几次,可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会儿队又乱了。
今日户外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排队喝水,来了一阵吵闹声,保温桶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要排队!要排队!"我连忙赶过去,原先是有位小朋友张开双手,当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其他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齐乱成一团。我把那位小朋友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哭喊起来:"妈妈,妈妈!"我耐着性子对她说:"教师不批评你,只是想明白到底怎样了。"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他不排队!还插队。""他还推我!"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那位小朋友继续大声的哭喊。"真是这样吗?我相信你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听了我的话,那位小朋友擦了擦眼泪,慢慢停止了哭喊,还略微带点哭腔地说:"我口渴,我不要排队,他们太慢了。""小朋友你们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样办呢?谁愿意让他排前面?"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愿意让那位小朋友排前面,我表扬了这位小朋友。然后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愿意。"你看小朋友们对你真好!"那位小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下次也让小朋友排我前面。"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样才能把队排好。
经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死守。
上一篇:小学体育听课记录集聚【热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