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品牌工作建设情况

云海 分享 时间:

志愿服务品牌工作建设情况良好,积极推动社会参与,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公众认知,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志愿服务品牌工作建设情况”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志愿服务品牌工作建设情况

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探索,以"三融三化"深化"志愿方舟"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海域陆域双重志愿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密织"15分钟服务圈",优化海上服务链条,打造立体化志愿服务网络,提升区域资源配置效能,推动服务均衡普及、优质共享。

一、深化机制融合,系统化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一)完善党建引领机制。坚持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志愿服务,加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的牵头协调作用,确保各有关部门及群团组织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航行支部"的先锋堡垒作用,建立130个"航行支部",携手720多支网格志愿团队,覆盖5300名党员船员,引领带动全市万艘船只,全面聚焦海岛船员"家庭事务"和"心理需求"。开发"红色港湾"诉求直通小程序,提供子女就学、维权帮扶等10项服务,切实打造"支部建在船头前、先锋挺在潮头上、党旗飘在浪尖上"的"红色方舟"队伍。

(二)健全需求动态收集机制。聚焦志愿服务需求端,充分利用市志愿文化基地和"志愿××"平台等多渠道资源,精准识别服务对象诉求,实现需求与服务供给清单化快速对接。持续推进"点对点-派单-接受-评价"的志愿服务模式,深入基层、扎根海岛,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建立"志愿方舟"联络渠道,通过志愿者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常态化收集海岛群众服务需求,全年反馈意见235条。

(三)实施项目"揭榜领办"机制。针对海岛群众多样化需求,设立"党员+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服务项目清单,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动员各级各部门、各县区积极申请认领,经过择优筛选,形成揭榜名单。年底对"揭榜领办"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并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和回访。

二、深化要素融合,一体化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一)资源整合,常换常新。统筹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志愿服务资源,通过统一调度、统筹规划、分区域实施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浪费。对"如心"轮、"新海华68"轮等客运船舶进行改造,使其成为海岛志愿服务的主要载体与核心场景。

(二)力量汇聚,赋能蓄势。通过"志愿方舟"行动,整合"党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多方面力量,构建高效协同工作体系,引入教师、律师、医师等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策划、组织和培训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党员志愿者的活力,形成"社会工作者联合党员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带动全员参与"的良性循环。

(三)阵地融合,便捷利民。统筹线下服务阵地和线上数字平台,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服务站点与基层治理平台的融合。依托"志愿××"平台,以"礼"助治,持续优化"海岛共富?礼遇通"线上数字阵地,通过"贴标签""专享礼"等方式,构建"骑手志愿"参与基层治理的积分认证与兑换体系。探索志愿服务出行交通优惠兑换专区,推动××市"海岛共富?礼遇通"可持续发展。

三、深化服务融合,项目化增强基层治理效能

(一)特色服务激发海岛"新活力"。开展以宣传聚心、民生暖心、文化润心为核心的"三心"系列"志愿方舟"服务活动,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为民服务能力和基层德治建设水平。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持续推进,使海岛居民切实感受到党建引领下公共服务的温度与活力。

(二)集中服务助力海岛"新强盛"。深入推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以专业性、个性化和常态化服务构建具有地域辨识度的"志愿方舟"流动志愿矩阵。针对海岛居民普遍需求,实施"8+N"服务集成计划,即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卫生、科学普及、法律服务、生态环保、扶弱帮困及若干岛屿特色服务,确保居民"一次都不跑",便可享受多样化服务。

(三)日常服务护航海岛"新热情"。组建"法治方舟""文艺快舟""医疗方舟""海上乌兰牧骑"等七支灵活的服务小队,定期开展多样主题活动,满足海岛居民的日常需求。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干部积极认领群众诉求,深入海岛、村居开展治安巡逻、咨询服务、环境维护、矛盾调解、互助照料等日常志愿服务,推动海岛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

四、深化品牌融合,精准化塑造志愿服务标识

(一)强化品牌凝练,彰显海岛特色。深度挖掘本地浓郁的地域文化与志愿服务精神内涵,将海洋元素及渔家风情融入"志愿方舟"品牌塑造过程。精心设计专属品牌标识,以船锚象征着坚守、帆船寓意着前行,蓝白配色展现了海洋风貌,配合响亮简洁的宣传口号,如"乘志愿方舟,扬起海岛新帆",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标识在全市港口、码头、渔村及各志愿服务站点广泛展示,提升视觉辨识度,塑造出××的独特"文明名片"。

(二)深挖品牌内涵,讲好志愿故事。成立"志愿方舟故事汇"采编团队,深入海岛一线,采访和记录志愿者及受助群众的真实情感与感人故事,汇编成册并制作成系列短视频,在地方媒体和社交平台进行连载播出。例如,讲述老党员如何在"红色港湾"小程序后台坚守,彻夜为船员协调紧急医疗转运的感人故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通过生动事迹诠释品牌价值,赋予"志愿方舟"更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更多人参与,提升品牌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可度。

(三)推动品牌联动,拓展辐射范围。积极与省内外知名志愿服务品牌开展"结对共建",互相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协同推进项目,借助"他山之石"雕琢本地品牌。同时,依托海洋旅游优势,将"志愿方舟"融入旅游服务链,在热门景区设立志愿服务驿站,提供应急救助、路线指引、海洋文化科普等特色服务,让游客在离开后还能通过线上平台继续参与志愿活动,实现游客从"一次过"到"长期性"的志愿参与。通过人流与信息流的互动传播,擦亮全域志愿服务的"金字招牌"。

五、深化创新融合,数字赋能志愿服务转型新篇

(一)构建智能协调平台,优化资源高效配置。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全力打造"志愿方舟·智调云"平台,融合全市志愿服务团队、人员及物资信息,通过智能算法,根据海岛需求的地理位置、紧急程度以及服务类型,实现精准匹配与派遣。例如,当偏远海岛突发医疗紧急情况时,平台能够迅速定位周边具备医护能力的志愿者,并调配最近的医疗物资储备船只,实现分钟级响应。此举完全革新了传统人工调配的低效滞后,确保服务高效到位,资源闲置率降低35%。

(二)开发志愿培训模块,夯实专业素养基础。在"志愿助手"应用中嵌入"方舟学院"在线培训专区,分门别类地设置海洋救援、海岛生态保护、渔家文化传承等课程,特邀业内专家录制高清视频教学,并辅以模拟演练和在线考核,为志愿者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定期举办"云端直播培训",实时解答问题,累计培训人数超过5500人次,志愿者专业技能考核通过率已从60%稳步提升至85%,为高质量服务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实施数字监测分析,增强服务效果评估

制定"志愿方舟"服务全流程数字监测体系,从需求发布、响应接单、实施过程到成果反馈,各环节数据实时抓取、可视化呈现。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把握服务短板及群众满意度的变化趋势,为项目优化与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发现海岛老人康养服务需求在冬季明显上升,及时调整服务计划,增设冬季温暖关怀项目,服务契合度提高42%,以数智赋能推动志愿服务持续迭代升级。

六、深化协同融合,全域集聚志愿服务合力

(一)区域协同,打造跨界共行动。打破县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建立"跨岛志愿服务联盟",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协同行动规划,围绕海洋环保行动、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展联合志愿服务,实现人员、物资、技术跨区域的畅通流动。在海洋垃圾清理行动中,各县区协调行动,动用船只120艘、志愿者1100人,同步作业,高效净化1200平方公里的海域,充分展示了区域协同"聚指成拳"的强大力量。

(二)部门协同,凝聚服务能量。充分发挥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的中心作用,联合民政、教育、卫生健康等多部门常态化召开"志愿方舟"服务联席会议,整合政策、资金、项目资源,共同推动"医教护航""文化启智"等联合项目。卫生健康部门提供医护人员与设备,进行海岛义诊,教育部门选派优秀教师送教上岛,协同发力补齐海岛民生短板,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提升25%以上。

(三)社会协同,激发广泛参与。广泛动员商会、企业及社会组织等力量融入"志愿方舟",设立"企业公益日",鼓励企业员工带薪参与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发挥其专业灵活的优势,开展特色帮扶项目,如渔业协会助力渔民转产转业的技能培训。通过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年度社会力量投入的志愿服务资金和物资价值共计1200万元,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48 3924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