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养生调理【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三伏天如何养生调理【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三伏天如何调理身体【第一篇】

三伏天如何调理身体

运动方面:

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

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沐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等多种疾病。

饮食方面:

饮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三伏天饮食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我们的身体是调理的更好,还是更差。三伏天应以饮食调养为主,以清暑、益气、滋阴生津为主,特别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差,如过食肥甘厚腻之物,易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很好的食品。

精神调养方面:

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心静自然凉。避暑是总的原则。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

午饭后最好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夏日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不宜夜晚露宿。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使人得病。

三伏天养生注意事项

西瓜解暑不宜多吃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西洋参茶补气

西洋参是夏天最好的补气药之一,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不吃冰饮、雪糕,冷粥祛湿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不要对着空调吹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

夏练三伏,但别傻练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要注意锻炼之前做好热身,运动强度不可过激,运动过程中,也要注意夏季的防暑降温、补充水分,小心防范运动伤害。

三伏天如何养生

穿:待在空调房记得多添衣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然而写字楼里的上班族们需应对的是“冰火两重天”。目前,多数写字楼采用中央空调,温度较低。中医言,风寒容易让气血流通不顺畅、凝滞,引起关节痛。而且空调风会引起毛孔收缩,排汗不畅,办公室人群容易起疹。

医生提醒,上班族在办公室千万不可对着空调直吹。如果由于位置避免不了,需准备好帽子、丝巾、围脖或长袖衣服,遮挡住风直吹的位置。

吃:陈皮普洱茶消暑又降脂

酷夏消暑也可以通过夏季饮食多喝汤解决。其中,冬瓜薏米煲水鸭、冬瓜扁豆薏米荷叶汤等老火汤、清汤均可达到消暑效果。上班一族可以选择泡杯茶,简单方便又消暑散热,淡淡的茶香还能舒缓工作压力。推荐以下三种:

1、菊花消暑茶菊花5g、紫苏叶10克、决明子15克、枸杞5克、热开水1000ml。

2、淡竹叶茅根茶淡竹叶10克,茅根30克,荷叶5克,共放到热水瓶中,注入沸水15分钟即成,清热泻火利大便,可防暑热症。

3、陈皮普洱茶陈皮丝3—5条或者2g左右陈皮片,5g普洱茶叶泡水。将一整只陈皮放入壶中,先用沸水冲洗,再用沸水冲泡约15秒,将茶汤倒入杯中即可。一次可泡8—10次,是经济健康的饮料,既消脂又润肺。

动:室内空气闷少用跑步机

天气太热,稍微运动一下就是一身汗,但不运动更觉得身体乏困,怎么办?医生建议,“三伏天”可选择游泳、慢跑等运动。但需注意的是,游泳后不要对着风吹,需先擦干身体;而慢跑则需选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在一些写字楼里,为了方便员工而设置了跑步机。但医生则表示,跑步机并不适合在“三伏天”使用。因为从中医角度而言,“三伏天”适合做些较静的伸展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而且在室内运动,空气较为闷浊。

医:颈椎病也可贴天灸治疗

天灸如今不少忠实粉丝,但每每贴药之时,多是老人小孩。一来这是因为贴药时间多在上班日,另外有不少人以为天灸只对呼吸道系统疾病有效。实际上,天灸疗法还可以治疗上班族易患的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虚性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腰肌劳损、膝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虚寒性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而且,据中医学实践跟踪随访发现,除呼吸道疾病外,其家常见病有效率均超过80%,其中肩周炎、慢性肠炎、膝骨关节病等的有效率都高出了平均值。医生告知,虽然天灸最好在三伏当日进行,但若因上班等原因错过,其前后一两天效果也可以。其中,错过此前初伏加强的市民,可从初伏贴起,至少坚持贴三次。

三伏天如何养生调理【第二篇】

伏了!“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合称。今年的三伏共计40天: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10天

中伏:7月26日-208月14日,20天

末伏:8月15日-年8月24日,1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且又潮热的日子,被称为“最难熬的日子”,但是,三伏天也是养生的好时节。那么在三伏天里,有哪些禁忌需要知道?有哪些养生小细节需要注意?

在这最容易生病的40天里,可谓暗藏“杀机”。入伏后开始冬病夏调,可以改善身体的许多隐疾,但同样,三伏天“暑邪”盛行,一不留神也容易落下病!

一个温度——26℃

夏季吹空调,较适宜的温度为26℃以上,室内和室外的温差最好不超过8℃。如果温差过大,很容易造成头晕、口干舌燥、咳嗽流涕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中风等并发症。

一次步行——出汗

人的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的时候得出汗。三伏天可以选择“走暑”去,进行走路的慢运动,既运动健身,又能避暑养生。可以利用平时时间早晚走走,一般40分钟,2~3公里最合适。

一杯热茶——补钾

三伏天给身体补足水分还不够,还得适当补点钾。持续高温时,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缺钾,倦怠无力,精力和体力下降,耐热能力降低,因此,膳食中适量补钾很重要。茶叶中富含钾,喝茶不仅能解渴,还能帮助消除疲劳。

一碗豆汤——三豆汤

常有说法,“夏季吃豆胜过吃肉”,有一定道理。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湿,胃口不好,而大多数豆类都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有专家推荐了三豆汤(赤小豆、绿豆和黑豆)。先将豆子泡几个小时,然后用小火慢熬至三种豆煮烂,就做好了。

一个午觉——补精气

“午觉不睡,下午崩溃”。夏季气温高,昼长夜短,睡眠容易不好,而且人体消耗大,精力不济。中午打个盹,补个15-30分钟的午觉,能很好地恢复消耗的“精气神”,让下午有个好精力。

一杯温水——小口喝

水别等渴了再喝,经常小口小口喝杯温开水。建议每天喝水量最好多于1200ml。

一份葱蒜——杀菌

天气炎热,食物容易滋生细菌,是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吃些杀菌蔬菜或多或少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主要是指葱蒜类,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这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生吃比熟吃的杀菌作用更强。

一次泡脚——保健

俗话说: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泡足是一种自我保健方法。睡前热水洗脚,能调补阴阳,温通经络,调和营卫,升清降浊,安神养心,健脾和胃,减轻苦夏的症状。

中医认为,夏季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而湿为阴邪,如果湿过于旺盛,会克制阳气,并使原本应该升发的阳气伏藏起来,因此,这段时间被称之为“伏天”。三伏天,大家要当心一下几种疾病的发生。

热射病

三伏天温度过高,太阳暴晒,很容易引发中暑,热射症属于重症中暑的一种,会使人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心脑血管病

每年最热的7~8月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受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高以及高温心烦等影响,夏季心脑血管病一旦发作,就多是心梗、脑卒中等急症,更需警惕。

血糖波动

很多糖友发现,天气越热,血糖会比原来低。这是因为高温闷热的天气,能量消耗较大,新陈代谢旺盛,而热量的消耗主要来自于体内的血糖。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就是血糖忽高忽低,血糖波动最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胃肠病

三伏天因为天气炎热,冷饮成为很多人的“救星”,恰恰夏日里 的冷饮是胃肠道疾病主要诱因,大量进食冷饮后,胃肠道血管因冷刺激而急剧收缩,血流量减少,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出现腹痛等。

腹泻

三伏天温度过高,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加上细菌活跃,很容易出现腹泻。对老人而言,夏季腹泻不是小病,尤其是本身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腹泻时人体处于脱水状态,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很容易促使血栓形成,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等。

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第三篇】

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

运动方面:

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

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沐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等多种疾病。

饮食方面:

饮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三伏天饮食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我们的身体是调理的更好,还是更差。三伏天应以饮食调养为主,以清暑、益气、滋阴生津为主,特别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差,如过食肥甘厚腻之物,易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很好的食品。

精神调养方面:

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心静自然凉。避暑是总的原则。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

午饭后最好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夏日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不宜夜晚露宿。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使人得病。

三伏天养生禁忌不能吃什么

三伏天不宜吃冰

汉代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写道,要治疗伤暑(中暑),第一步就是“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因为热水含有能量,会让毛孔打开来排汗,解除热气闷在身体里的状况,而冰水则有“阻挡”作用,不利气血循环。

1、月经前期或月经期间

中医说月经期间子宫容易收缩,这时候吃冰容易造成经痛或经血难以排除干净,长期会有经期不顺的问题。

2、饭后

饭后吃冰,会导致胃内的温度急剧下降,容易造成胃胀、消化不良,甚至绞痛、腹泻。

3、剧烈运动后

剧烈运动后不少人爱吃冰或冷饮解渴,但从养生的角度说,剧烈运动后会让胃肠道的血管突然收缩,引起腹泻或腹痛。

小提示:

冰对嗓子也有刺激,有哮喘的人不能多吃,防止哮喘复发。

三伏天不宜大量进补

三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爱喝清凉饮料,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不能坚持锻炼身体。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

但中医指出,即使出现上述情况,三伏天也不适宜大量进补。因为夏季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易引起消化不良及肠胃不畅。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食会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

中医总结出的规律是,在一年当中的夏至之后、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夏季饮食应以调养为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原则。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理想的食品。

夏季宜喝清暑和补气生津的饮料。绿豆汤、酸梅汤、冬瓜汤都具有清暑解毒的功效。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番茄汁、葡萄汁、菠萝汁等果汁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具有帮助消化、健脾开胃、提高食欲的功效。

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第四篇】

三伏天养生小知识

食疗祛寒

三伏天可适当吃些温热祛寒的食物,避免进食寒凉食物。羊肉、鲫鱼、山药、枸杞等都是温补的食物,烹饪时还可适量加些大蒜、生姜等调料,也可暖脾胃,去寒邪。

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泡脚祛湿寒

人脚上有脾经、胃经、肝经、肾经等腑脏经络,三伏天通过泡脚可通经活络、温煦腑脏,调节脏器功能,改善毛孔的血液循环,加速祛除身体寒气。泡脚时间不能太长,泡脚不能泡到出大汗,出汗太多伤气血,正所谓“大汗亡阳”。因此,夏季泡脚最好用40℃左右的温热水,具体以不出汗为原则。

吃姜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鲜姜滋润而不伤阴,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艾灸祛湿寒

艾灸是通过灸火的温热力及药物作用,对穴位进行刺激,温经活血,扶正祛邪。采用艾灸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温阳散寒。

刮痧

刮痧一般只针对于初期和中期的感冒,有疏风清热、祛风散寒的作用,后期的感冒刮痧的效果要差得多。刮痧后最好能喝一大杯温开水以帮助排毒,刮痧部位不要受凉。

喝热水

三伏天是人们阳气最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正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喝热水的目的则主要会是为了发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热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一种养生方法,虽然可行但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并不是短短一个三伏就可以排除体内的湿寒的。

拔火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改善。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

吃羊肉

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不过,“吃伏羊”并非人人适合。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包括“三伏补”在内的“冬病夏治”。

防湿健脾胃

要注意对脾胃的保养,脾胃虚的人少喝冷饮、少吃凉菜,注意肚脐不要受凉。三伏天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在饮食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

三伏天养生指南

不宜过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口渴后不宜狂饮

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常备防暑药物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应准备一些防暑药物,常见的药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金银花、菊花、荷叶、西瓜。

学会睡好午觉

夏日,日长夜短且天气闷热,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犹如给大脑充电,有利体力恢复。

湿度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年老体弱和平时缺少运动者,万万不可剧烈运动,否则有害无益。世界共识,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热茶比冷饮效果好

医学研究表明:防暑降温,热茶比冷饮效果好,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茶中含有丰富的钾。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钾离子丢失过多,钾与钠共同维护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神经、肌肉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有重要影响,体内钾不足时,常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耐热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中暑。夏日常饮茶,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

三伏天运动的注意事项

运动时衣服不宜过露

赤膊或露背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或露背会感觉更热。而且,在太阳下露背进行活动,强烈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在皮肤上,还会引起皮肤疾病。

运动后降温不宜过快

刚练完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在过冷的空调下直吹,以及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身体,实现“快速降温”,是好多人认为爽心的做法。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

这是因为,运动后人体毛孔处于扩大状态,经过突然的冷刺激,毛孔迅速缩小。这对身体极其不利,容易受寒邪的侵扰,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运动中不宜喝水过猛

如果喝水过猛,会引起胃部肌肉痉挛、腹痛等症状,应该在剧烈运动后间隔几分钟再适当的补充水分。

运动后不宜补充纯水

因为纯水中几乎不含人体出汗排出的盐分及矿物质等。人在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大量出汗,造成机体里水分和盐类丢失。若大量饮水而没有及时补充盐分,血液中的氯化钠浓度就会降低,肌肉兴奋性增高,易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因此在训练前,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在运动时注意全身各肌肉群交替进行活动,避免仅运动局部肢体,使局部肢体负荷过重。

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