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人的幸福范例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小女人的幸福范例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女人的幸福1

文/周六

“嘀”,家里的对讲电话响了,可视荧屏上出现了一楼大堂保安的面孔,我摘下对讲电话,“您好,您家请的计时工来了。”

这是春节前最后一个双休日了,节前计时工业务火爆,供不应求,幸亏我早早预约,又是老客户,家政公司才给我“挤”出一个人来。可我怎么看到的是一个高盘发髻、身着貂皮大衣的高挑俏丽女子身影?肯定是写稿熬夜弄得迷迷糊糊看错了。

“请她上来吧。”

不一会儿,响起了轻柔的叩门声:“您好,我是家政服务员黄晓丽。”声音柔和悦耳。

打开门,一个漂亮女人走了进来。她能有的个,一件漂亮的棕花貂皮雍容华贵,下面是一双长腰黑皮靴,头上发髻高盘,把那张虽不算太漂亮的脸衬得多了几分高雅,脸也仔细地收拾过,眉毛描得又细又长。只是以我女性刊物编辑的眼光看,脸有点涂得太白、口红抹得太重,多了点俗味,否则真是一个时尚雅致的美女。

我俩站在一起,一高一矮,一个装饰细致、衣着高档鲜丽,精气神十足,一个肿眼土脸,披头散发,皱皱巴巴的迷彩裤、肥大大的旧毛衫,让谁看都得把我当成计时工,把她当成女主人。

“姐,这是我的用工卡,我换下衣服,您就计时吧。”她把用工卡递给我,非常麻利地脱下长靴,掏出两张报纸塞进鞋里,细心地拉好拉锁,让那靴有款有型地站在我家门口,又脱下大衣,精心地翻过叠上,又掏出个花布兜,拿出一套劳动服装,把貂皮大衣板板正正地放进去。她脱下黑色脚蹬裤,换上厚的肥大的劳动裤,在毛衣外也套上蓝色劳动服,这是一套老旧工厂服,隐约还有×××厂的字样,她又往头上戴顶老式白护士帽,带上套袖,这回是个劳动妇女的样了,只有那太白的脸和有些粗糙的手对比得太鲜明。

“姐,我先收拾您的书房吧,这样您就可以在里边干您的事不受打扰了。”

她还真细心,看到我书桌上一摊子东西,正在工作,可不是吗,我正编一个稿呢。

“好。”我上厨房去给她烧水沏茶。刚进厨房,她跟了进来。“姐,这是你小柜的钥匙,我帮您拿来您收好。”

看我这个粗心大意!这个小书柜的抽屉里是我所有的卡、现金、存折、房照等重要物件,我经常拿完东西忘了锁,因为家里也没有人。说句实在话,我记不清钱啥的准确数,也不习惯总数,多几张少几张我根本不知道。

“来,喝杯热茶吧。”我有点感激地递给她一杯茶。

“谢谢,我自己有杯子,我不喝茶,姐,你给我倒点水就行。”

我想起来,好像公司有纪律,不用业主家的水具,或用一次性的。

她拿出一个杯子,是那种带果粒的饮料瓶,铁盖的,许多人用完后留下杯子当水杯。我看到杯底有两块冰糖,两朵黄色小贡菊,几粒红红的枸杞,水冲上去,漂浮沉转,煞是好看。她看着我带着欣赏的目光看着水杯,莞尔一笑,有些羞涩又带着幸福说:“我家的帮我放的,说我最近太累,喝点这水,去火清嗓补气。”

我真的很羡慕!我知道,她们不习惯说老公、先生,爱用“我家的”借代“丈夫”、“爱人”,还有的称“我家那口子”。我反而觉得,她口中“我家的”,比那些“我老公”、“我先生”称呼更朴实更生动更真情。

一杯冰糖水,是一个丈夫对一个用操劳、汗水换取生活温饱的妻子的最真切的体恤和爱意。

她还真是麻利,一会儿就把我的书房收拾得窗明几净,还在我桌上放了一杯热腾腾的茶。“姐,你快进去吧,我来收拾其他房间,用不用关上门呢?”

“不用,我想放段音乐,你愿意听吗?”

“愿意愿意,干活听音乐美死了!放吧,姐。”

“放歌还是放曲子呢?”

“我也不懂,放啥都爱听。”

我挑了张张信哲的碟放进音响。《心如潮水》的音乐响起,“啊,阿哲的,太好了!”她情不自禁说,又下意识地停下,看了我一眼。可能是觉得自己太得意忘形了。

我笑了,我愿意听张信哲的,是因为他嗓音独特,还有一些颇有哲理的歌词,我可不迷他这个人,看她欢天喜地的样,是真的哲迷、粉丝呢!

于是,我家这一天有了奇怪的一幕:一个蓬头垢面的眼镜中年女人坐在桌旁写东西,一个亮眉亮眼的漂亮女人风一样旋在各屋之间,所到之处,蓬荜生辉,铮亮的落地窗撒满冬日难得的暖阳,张信哲水一样的歌声流泻在屋角、地上……

我一到冬天就有点抑郁的神经这一天格外的兴奋、舒坦,因为焕然一新的家,因为这个漂亮的穿貂皮的计时工黄小丽。

中午,我执意请她一起吃我简单的午饭,她们纪律严明,必须自带午饭,或出去买,不许在业主处吃饭。她带的是一个面包,一个咸鸭蛋。我煮了两包海鲜快餐面,卧了两个鸡蛋,起了一个鱼罐头。我俩边吃边聊挺热乎的。晚上九点多钟,她彻底完活,又换上来时的行头,俨然一个贵夫人。正好我一个朋友开车来看我,我执意要送她,因为我知道她家住的那个地方挺偏僻,不太安全。我谎称想出去兜风,她才同意。我把她的用工卡和工钱递给她,谢谢她。“姐,我午饭应该扣半小时。”“算了,是我拉你聊天的,不用扣了。”她连说谢谢。

我们把她的旧自行车塞进后备箱,关不上半敞着,上了车,她忍不住又说:“姐,这是头一回干完活有人用车送我回家,姐,以后你家干活还找我吧。”

我答应着,却在脑子里想像着一个穿貂皮的女人此刻如果骑辆自行车往那个有点黑的住处蹬着车是个什么情景。

穿皮草、骑自行车、当计时工,也许我感到的不协调不搭配对于她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干了一天的活,挣了几十块钱,我也穿着女人最得意的貂皮大衣,家里有个做好饭菜等自己的丈夫。

果然,她拿出小灵通正在打电话:“我快到了,姐送我回来的,小车!我给你买了老字号的粉肠呢……”

她推着那辆自行车,在我们车灯的光柱下走向那个黑黑的没有电子门的旧楼洞,但我知道,在那黑暗的尽头,有一片光明和温暖在等候她。

幸福情商

婚姻的合不合适,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别人看不出来;女人的幸不幸福,却大都可以从她的言谈举止中看出来;因为幸福感像一种光辉,由一个女人的内心而生,通过各种渠道丝丝不绝地溢出来,你不讲,别人也感觉得到。

上海的大街小巷中有很多幸福和不幸福的女人。

和王丽琴认识是在一个圣诞之夜,那天很多朋友聚在一起又吃又喝互赠礼物玩近尾声时,从门外旋进来一个人,她夹着股寒气,张了双臂高唱着《平安夜》夸张地亮相到大家面前,哇,是歌剧院的女高音王丽琴到了!朋友们纷纷责怪她来得太晚,可是王丽琴又唱又演,不一会儿便哄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时,有一个戴眼镜的男人牵着孩子望着王丽琴笑吟吟地摇头,眼睛里充满了对妻子的喜爱,“老马啊,我来晚啦!”王丽琴扑到他的怀里,当着众人“吧嗒”亲了他一口,马上又抱起女儿嘘寒问暖。

“老马追我啊……”王丽琴当众开说他们的恋爱故事,老马就摇头了,他申明:“不要相信她,10句话里有3句是真的就不错了。”然后老马便放心让王丽琴发挥,王丽琴说,那时候,自己年轻不懂事,看见老马年纪这样大了,每天到学校门口来等她,天气很冷,嗦嗦发抖,很可怜的,就同意和他谈朋友……后来也是看他可怜,长得这么丑,我不要他谁要他啊?算了,就收留了他,和他结婚了。

这几年,王丽琴当歌剧团的团长,调到大学里当上学生艺术团团长,做教授了,忙得一塌糊涂,隔一段时间会打电话给朋友,报告她的近况,许诺请大家吃饭,让朋友们心里暖洋洋的,自然就为她祝福。

另外一个有本事的女人风格完全不同,她长得漂亮高挑,写得一手好字。读大学的时候很多男孩子追求她,她却暗暗与手中有分配权力的老师好上了,老师想方设法将她留校后,突然地,她就和另一位干部子弟结了婚,住进高尚住宅区。女人举行婚礼的前一天,那位老师还以为自己听到的是天底下最大的玩笑话。

这个女人追求到了自己所要的,工作、生活看上去都很美满,但是内心一直恐慌,不进则退的感觉缠绕着她。所以,她常常破坏身边的游戏规则,伸手抢一切能够抢到的东西,学历、出国、晋升、奖金……按我们看来,这些不必抢,她也是会得到的,但是不行,她就是觉得需要更新、更快、更优秀。后来,她生病了,中药西药都治不了,好像身体中什么部分紊乱了。有朋友建议她去算个命。算命先生是什么人?阅人无数!一读就读出她的毛病:太急了。其实旁人早看出来了,还用花钱请算命先生吗?

这样的女人即使是有福在手,也不会有幸福感的。

还有一个普通的上海女人小文,她中学毕业去造船厂当行车工人,和行车底下挂钩的男孩子恋爱了。不幸的是,相好不久,男孩子吐血了,患的是相当严重的胃出血。那时,完全可以中断爱情的,但是小文瞒过妈妈,偷偷去医院看他,感情在病床边很快燃烧了。男孩的家境很差,几乎没有条件结婚,小文等了一年又一年,温顺的她,永远对男孩子的承诺抱希望,不肯看其他男人一眼。

小文是那种苍白的柔美,业余在文化宫跳民族舞,在舞台上就像公主一样。热恋期间,小文的不幸又来了,女工友从高高的行车下来的时候,一脚踩空,就在小文眼前瞬间命归黄泉。她的男朋友不在现场,闻讯后发疯似的奔到她的身边安慰她,小文还是吓得几天几夜睡不着,心动过速,久久不能平息,遂酿成心脏病。按通常的意义看,这个小家庭在尚未组成以前就已经是不幸的了,但是几十年来,小文对日常生活细致的感受,她穿衣打扮的架势,流露出来的对家庭现状的满足神情,一直让旁人羡慕,自叹不如。

小文夫妇俩都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小文却很明智,支持她的丈夫很早就离开了国有企业进外资公司工作,凭着聪明才智他一步步做到中层。他们的儿子健康、懂事,小文病休了很久,早早地就退休了,只拿一点微薄的工资,日子安排得井井有条。前些日子,二十几年前一起跳舞的文化宫舞蹈队队员又组织起来,成立老年舞蹈队,焕发余热了。小文仍保持着苗条的身材,当然地成了台柱子,被人请去四处表演,吃香得不得了。

女人有很多类型,交女朋友的原则是对方一定要“聪明”,谈起话来才有趣。也有男人娶老婆一定要娶聪明女人的,说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

人们都讨厌和“怨妇”交朋友,怨妇老是喜欢把自己心里不开心的事情唠唠叨叨,说给人家听,把别人当作精神垃圾桶,应付这样的女人很累。其实,往往这种“怨妇”未必是生活情况很糟糕的,有的甚至钱比你多几十倍,房子比你大几倍。她们之所以成为“怨妇”也许存着这样的私念,和你多讲些自己的不顺心,这里痛那里酸,会减少你的心里不平衡,减少对她的妒忌。这让人觉得可笑,一个女人如果连感到幸福都不敢声张,相反装出不幸福,或者把幸福藏起来窃喜,那岂不是很可怜吗?

相反,炫耀自己幸福的女人也够呛,往往这样的婚姻很快就结束了。媒体上常出现的名女人就不必说了,如果到饭店、宾馆做个调查,那些排场最大的婚礼主人,手指上钻戒最大的女人,说不定就是最不幸福的新娘子。

老人言还是有道理的,小区门房间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说,婚姻幸福不幸福,千万不要看表面条件好不好,一个家庭即使是每天吃泡饭,那也可能是幸福的。这个门房老头辛苦工作,省吃俭用,十多年前,闲下来就拖了一大麻袋隔壁杂志社的读者来信拆,每封信挣1分钱,后来又学习做校对,戴了老花镜像抓虱子似的抓文章中的错别字。他的老婆从农村来,没有工作,一直保持农妇的本色,常常用毛巾包着饭盒来送饭,一揭开热腾腾的饭盒,两个老人的满足之情全部写在脸上。

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没有女人不想成为幸福女人的,但也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如愿。成为一个幸福女人,她的身上有几点要素必不可少:善良、聪明、头脑简单、心态平和。

《打开巴黎女人的衣橱》系列

巴黎•女人•狗

……

担任麻醉科医师的第二年,妮琪就嫁给了任职外科的亚历山大,娇小的妮琪依偎在高大的丈夫身旁,就像大熊身边的小兔子。等她升任麻醉科副主任时,她与亚历山大已经有了5个子女,此时她却也开始察觉自己与亚历山大之间,除了孩子的事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谈论的话题。随着最大的两个孩子进入大学就读,原本被孩子占据的时间一下子空了出来,上班之余,妮琪开始研究中医,除了因为对针刺麻醉有兴趣之外,主要也是避开与亚历山大共处的机会。

亚历山大似乎不曾察觉妮琪对自己的日益厌恶,直到妮琪提出分居的要求时,他还认为她是需要更多的私人空间与时间来进行医学研究。两人分别居住在巴黎的东边与西边,每个月他会牵着两只妮琪最讨厌的雪瑞纳犬过来看看妮琪和孩子,而妮琪则将母亲接过来,与自己、5个孩子以及两只爱猫一起住在有6间卧室的大公寓里。

某次的中医研讨会里,妮琪遇到了让她生平第一次两眼发光的对象。中西医兼通的贾克,温文儒雅、谈吐风趣、治学严谨,与妮琪的兴趣相投,两人几乎一见如故。6天的研讨会结束之后,妮琪便与贾克出双入对,原本难掩憔悴的容貌,开始现出闪亮的神采。

聪慧能干的妮琪扮演起贾克的最得力助手。除了到医院上班之外,所有时间几乎都贡献给了贾克,替他处理研究数据、烧饭、找房子、搬家、整理既是住处又是诊所的大公寓、替他办理各种日常采买与衣物送洗。为了能够替他顺利申请到政府的研讨会补助款,她特意向母亲借了昂贵的夏奈尔套装,穿着去和那些势利的官员周旋,每星期有两个晚上在贾克那儿过夜。3年过去了,两人如同事业、生活最佳双人组,他们共同创办了一份医学专业期刊、共同举办医学研讨会、共同度假、共同出席所有的活动,直到有一天,贾克向她暗示自己有了与她结婚的念头……

妮琪突然想到亚历山大,这个几乎在她生活中变成透明的人,她开始主动与他联系,分居这么多年,似乎也该把事情解决了。妮琪第一次见到贾克的双亲,他的母亲是一位永远面带笑容的人。晚餐后,贾克的母亲找妮琪到附近的树林散步,她微笑着表示,很感谢妮琪一直以来如此照顾她的儿子,贾克单身这么久,真的是该结婚了,而且要找到如此契合的对象实在不容易。妮琪开始紧张,期待她接下来要说的。“我想你很清楚,天主教徒一生只能在教堂里举行一次婚礼,贾克一直期盼神父能为他的婚姻赐福,而你却已经不能再有这种机会了……”她接下来说了些什么,妮琪已经记不得了,或许是她刻意要忘记,但是贾克母亲那张始终带着微笑的脸,她却怎么也忘不了。

妮琪重新安排自己的作息,留在自己家里陪伴孩子、母亲与逗弄两只猫咪的时间多了些。而贾克不再提结婚的事,生活中的一切反而更加依赖妮琪,共餐时的话题却开始不时提到那些频频对他表示好感的女病人,妮琪总是带着浅笑聆听,回头整理厨房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将贾克冰箱里那些女病人送的甜点美食全都丢到垃圾桶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3篇小女人的幸福范文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小女人的幸福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小女人的幸福2

大女人更像男人,买家具装修、买房供楼,不诉苦不牢骚;工作起来风风火火,爱拼敢拼,不达目的不罢休,一副拼命三郎形象,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小女人早早嫁人,在家相夫教子更容易满足自己的小目标、小事业、小心思,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足矣。

大女人大大咧咧,衣着中性化,会抽烟、喝酒、开怀大笑;有很多好哥们,适合生意上或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引为蓝颜知己,但不是男人们心目中的梦中情人,因为她身上或许有刺,或许有太多光芒,不能激起大男人的保护欲望,追求起来比较费劲,又担心将来谁占上风。小女人被人追,爱得如胶似漆,小女人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娇若游龙;注重细节,慢嚼细咽;不时用小手掩嘴窃笑,美目盼兮,抛个媚眼,男人们就丢魂了。

大女人办事大包大揽,更成熟独立。小女人办事行云流水,打情骂俏四两拨千斤更经济实惠。大女人遇到困难,忍辱负重,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志豪情。小女人遇到困难,抽抽噎噎常有男人怜香惜玉代为操劳。大女人爱管人,小女人爱粘人。大女人怕失败,小女人怕没人疼爱。大女人被欺负横眉怒眼发威,小女人被人欺负楚楚可怜,不用发怒已有众人炮轰。

大女人一人赚钱全家用,大女人昂首阔步进商店买商品,总是自掏腰包付帐。小女人总是花光自己赚的钱再伸手向老公要。大女人总是一本正经,看不惯小女人打情骂俏。小女人总是善于制造荤玩笑,一双风情的大眼似笑非笑,银铃般笑声魅力四射。大女人不时尚不新潮想法古板经常自惭形秽。小女人自我感觉超凡脱俗;小女人爱自己胜过一切;小女人发现细小皱纹即刻要晕倒,连忙冲进美容院大瓶小罐买了一大堆回家做面膜;小女人说要给你打一件毛衣,却只打出一块茶杯垫,小女人口口声声要傍大款却与你风雨兼程不离不弃。大女人也有优越的地方。比如大女人豁达、智慧、任劳任怨、有老大气概,让人受惠无穷。

大女人理性,小女人感性。大女人直爽,小女人有心计。大女人招人敬,小女人惹人爱。这么说吧,大观园内,王熙凤就是大女人,而林黛玉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女人。当然王熙凤那毒辣置人于死地的伎俩就别学了。如果你生就一副大块头,却一副小女人扭捏状,让人作呕;如果生就一副弱不禁风状,一定要力负千均,又不免有点免为其难。社会上同时存在这两种人。比如女总统、女企业主、女总、女强人一般都是大女人。家庭主妇、秘书、护士、保姆都是小女人。如果能综合为一体那就最好。可惜王熙凤不可能成为林黛玉,林妹妹也不可能有凤丫头那么泼辣。大女人少点泼少点悍多点妩媚细腻心思可能更有女人味。小女人多点独立性,少发嗲,少些狭隘心肠,可能更能独领风骚。这一点杨澜做到了,“大女人胸怀,小女人情趣”。在事业上她果断、聪慧、敬业,在孩子心中她开明、关怀、大爱,在丈夫眼里她善良、自信、独立又温柔贤淑。诚如她自己所说:“人能了解自己,那是她最大的智慧。”她的独特人格魅力让观众对她主持的节目着迷。

小女人是男人的母亲、厨娘、保姆、孩子妈。大女人看不起小女人:根本没有自我,拿男人当饭票使用,时刻都有下岗危险。小女人不喜欢大女人:没一点儿女人味儿,等着当老姑婆吧。大女人羡慕小女人:什么时候,我也能有个家,躲到男人的背后遮风挡雨。小女人嫉妒大女人:自己赚钱自己花,买什么东西绝不用跟人伸手赔笑脸。大女人对小女人诉苦:现在的男人,不从你身上捞点好处回来已经不错了,你还等着他们为你做什么,好难。

小女人的幸福3

王秋杨,今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酷爱收藏车、旅行、探险。曾自驾车50天行程两万里,深入西藏和新疆罗布泊无人区。向西藏阿里捐款1000万,修建“今典苹果希望学校”。中国第一位徒步北极并成功到达极点的女性,首位徒步征服两极点的华人女性。

若要形容这个女人,一定会用这样的词语:地产界女强人、爱酷车、爱极限冒险、热爱慈善,但她说,“我的内心依旧只是个小女人。”

细节一:家是心灵栖息所

常常有人用某种物品,或是一段经历作为印记,来证明自己的某种情缘。有的人甚至会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寻找这种印记。

王秋杨说这和对一个男人的一见钟情是一样的。突然有一种前世的轮回,在面对他的一瞬间,就觉得爱上了他。第一次见到张宝全,他们都还是军人。那一年快春天了,大家去小镇上买衣服。有人看到一件衣服,让张宝全试试。张宝全脱下一件厚棉衣,光着上身,皮包骨头。就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他。无话不谈,随时开始争吵,随时和好。最初,宠爱她的父母不同意。5年后,他们走到了一起。

婚后第二年,他们就下了海。张宝全到海南从事房地产。她在北京搞贸易。一年后,海南地产泡沫破裂,他撤回北京,在北京的第一个项目又遇到合作方违约,使公司陷入困境。初秋的一天,她和丈夫在家里的院子里转,琢磨着一旦公司关门,拉回来的桌椅柜子放在什么地方。她问丈夫:“我们能行吗?”她从丈夫的眼睛里看到一片茫然,听到的却是:“能行!”

就这样,他们坚持下来了,奋斗到了峰回路转的一天。他们在北京做第一个房产项目时,她怀上了第一个儿子。那天,她正和一个大客户谈判,宫缩开始了,肚子的疼痛一阵紧似一阵。她拼命坚持着,直到和这个大客户达成初步意向,才去了医院。第二天孩子就出世了。

这个一直被宠着的女子很坦白。每次探险回来,需要处理的工作有一大堆。她说,面对那么多事情,她会很烦躁,但她很会给自己找不烦的理由。“张宝全是我惟一的合伙人,是我丈夫。对我来说,不是多么喜欢工作,而是一种责任。现在公司做到这个份上,我只能想办法把公司做大做强。”

后来,她有了一个风光的家――柿子林公馆。位于北京昌平。这个公馆占地350亩,总体感觉是美国西部的风光,有马厩、狗舍等等,是他们及孩子度周末的地方。门口只是一个非常破的锈铁门,里面是别具一格的玻璃屋综合体。有22间客房、游泳池、健身中心、电影放映室、多个小型会议室,台球厅等等。进门的大客厅有一个壁炉,边上有很多被劈好的干燥木头,据说家里的工人、马夫、驯狗师就有30多个。

今典集团的高层会议经常会在这里举行,员工们也可以在这儿休息。她的两个孩子非常调皮,张宝全说:“我的书房都成了孩子的画室。”院子里,停放着奔驰、宝马、保时捷、陆虎、悍马……湖边有阿拉伯纯种马在散步,是一家三口的马。王秋杨不喜欢买东西,尤其不喜欢买衣服,她的衣服大都是运动装和休闲装,没有职业装。屋里的很多摆设都是从各地旅游时淘来的,门厅边上的三个柜子,就是从西藏拉来的,是并不名贵的松木,但是工艺极好。王秋杨说,“家是安放心灵的地方。”

王秋杨的两个儿子,老大11岁,老二9岁。她说:“他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才不管呢。”老大比较喜欢数学,报了很多数学班,老二比较喜欢冒险。

王秋杨的一天通常这样安排:7:50起床,上午是运动与学习时间;中午时分到达办公室,整个下午处理公司日常事务;晚上7点以后还会在办公室工作,与各个公司的老总谈话;回家通常是在晚上九点钟,在两个儿子睡之前,与他们玩一会儿。

有时候,简单的选择就是一种幸福。

细节二:属于西藏

王秋杨把对西藏的感情形容为:一见钟情。她说:“我非常热爱西藏,包括我的配饰永远都离不开西藏的东西。西藏那个地方让我有一种归宿感,前世好像跟那个地方有缘,感到自己好像是那个地方的人。”

一天,一位朋友带王秋杨去参观普兰南部的科加寺。回县城的路上,路过一个叫岗孜的村庄。朋友告诉她,村里有一个妇女,带着4个孩子,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还拼命地供孩子们读书。

王秋杨产生了强烈的愿望――见见她。他们先去了村里的学校。只有7个学生,却分成3个年级,共用一间教室。一位老师,教完了两个一年级学生的算术,再去教另两个二年级学生的语文。

这位妇女没在这里。他们又去了村外的青稞地,也没找到。一位农妇告诉他们,最好是先去找村长。那位母亲终于被找来了。一个已经有了白发的老年妇女,粗深的皱纹像沟壑一样布满她黑黄的脸,双手像树皮一样粗糙。她对客人行礼,谦卑地坐在村长家的墙角,拘谨地回答着王秋杨他们关于自己生活情形的问话。只有在谈到自己孩子的时候,她的眼睛放出了光芒。她不无骄傲地告诉客人,孩子们在学校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王秋杨无意中问了一下她的年龄,她答:“36岁。”她大吃一惊。面对着这位青春早逝的藏族妇女,王秋杨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美丽高原生存环境的严酷!做一个过客和在这里长久地生活完全不是一回事。意识到这一点,她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感动。

她不想再刻意去寻找自己“前世”与这片土地的渊源,唯愿牵紧今生今世的机缘,为这里的人民做点事。

依孔雀河山崖而建的普兰县城小得让王秋杨和她的助手吃惊,只有一条短短的街道。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好奇地问王秋杨:“听说有一种东西叫网络?”

这里的人民,却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但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能到内地念书的孩子,不仅要求成绩优秀,而且要有经济条件―――仅仅从这里到内地的路费,也要几千元。

为了未来希望学校的校址,王秋杨在阿里地区转来转去,选择了普兰。初步算下来,需要600万元资金。这大大出乎王秋杨的预料―――以前预算200万。

在内地的乡镇,建一所像样的中小学,几十万元足够了。但在阿里,除了一些初级的农牧业品和生活用品,其他物品都得从新疆和拉萨运来,许多东西的价格比内地要贵上几倍,更不要说水泥、钢筋、砖瓦、玻璃这些建材了。

隔了一天,阿里军分区的阿旺副参谋长来看王秋杨,又提到了普兰的另外一所小学:巴嘎乡小学。

第二天,阿旺副参谋长陪王秋杨去看望巴嘎乡小学的师生。茫茫荒原上,唯一剩下的就是这所用石头和泥巴垒起来的小学校。不远的地方,是搬迁一空的乡镇留下的废墟。正是午休时间。面色黧黑的校长带王秋杨走进空荡的教室,破损粗糙的课桌上放着孩子们用旧了的书本。她又去到学生宿舍,大通铺上,熟睡的孩子在破旧的被窝里挤做一团。他们的小脸蛋沾着灰尘,却掩盖不住那被高原尖厉的风和强烈的紫外线印在面颊上的深红。

晚上,她为建校资金的事给丈夫打电话。拨号前,她想了好久怎样对丈夫措辞。从200万元增加到600万元,不是一个小数字。

她一听到丈夫的声音就哭了,想好的话全忘得一干二净。她哽咽着,没头没尾地说:“……我觉得我只能为西藏的孩子做这点事情,但我想为西藏的孩子做成这件事情。这些孩子太可爱了,太需要帮助了……而且,所有的人都对我这么好……”

丈夫已经明白了:“是不是捐助的钱要增加?”

“是。”

“需要增加到多少?”

“600万。”

丈夫在电话那头沉吟了一下,温柔地说:“由你定,你自己看着办吧。”

几年来,王秋杨每年回阿里一趟。在阿里盖了4座学校,设立了“苹果基金”,帮助辍学的孩子,帮助他们实现到内地读书的愿望;培养当地老师到内地集训,支持内地志愿者去西藏支教。

细节三:汽车像是一个男人

王秋杨至今记得拥有的第一辆车――一辆破旧的二手212吉普。前任主人肯定是个不修边幅的男人,墨绿色的车棚变成了黑色,上车摆弄摆弄,除了喇叭不响哪儿都响,打开暖风,一股浊气卷着灰尘就扑面而来,呛得她连连咳嗽,还弄了个花猫脸。那是个三伏天的大中午,王秋杨从家里拿了脸盆抹布肥皂,几个小时又刷又洗,212总算有了些车的样子,而她,却没了一点女人的样子,一身的泥水汗水。她顾不得那么多,跳上车就抡开方向盘跑了一圈。王秋杨还记得,那天的天格外的蓝,阳光也是格外的纯净,道路两边的树也是绿得那么殷实,仿佛20年前的那段青葱岁月。

如今的她,依然对车很迷恋。家里几乎每半年就要添一辆车。车对于她,从可望而不可得,变成了按需索求:想体体面面地去和客户谈生意,首选就是奔驰和宝马;想和朋友到郊外小聚,陆虎揽胜随时待命;如果想要张扬一下,开上她的悍马绝对会引来百分之一百二的回头率;偶尔想要放松心情,没有比开上敞篷911在长安街的夜色里呼啸而过更惬意的了。

单人单车,数万里路,王秋杨却从未觉得孤单。

很多人问她,“你购置这么多名车到底是为了什么,是炫耀?是肯定?抑或仅仅是一种奢侈的装饰品?”答案其实很简单:对于王秋杨,汽车像是一个男人,有着宽阔的胸膛,坚实的臂膀,可以包容她,穿过死神的咽喉,走过漫漫的人生之路;汽车像是一位不善言辞的伙伴,用引擎与她低声倾诉,用方向盘与她心灵相通,用车灯给她指引方向,陪伴她勇往直前。对于车的些许感悟,正是对人生的感悟,把握住方向,才可尽力前行,直达理想的彼岸。

不管她的外表多么风光无限,但她说自己内心始终是个小女人。确实,她有着小女人的温软、善良,又有着大女人的豪爽。■

48 558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