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彩4篇)
在助残事业中,积极参与活动,关心残疾人生活,提供帮助与支持,传递温暖与希望,难道这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吗?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助残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助残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1
,女,1995年出生,中共党员,阆中市玉台镇(原宝台乡)夹渠沟村村民。20xx年,获脱首届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成为全省“战贫”巾帼英雄,也是南充唯一入选村民。同年,被表彰为阆中市“脱贫能手”。20xx年5月被表彰为阆中市“助残先进个人”。
今年25岁的,顶着生活重负,勇挑家庭重担,15岁开始,用她瘦弱的肩膀,带着家人战贫、脱贫。
25岁的,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女孩。8岁那年,在外采矿的父亲发生意外,高位截瘫。9岁,母亲外出后再无音讯。一家只能靠奶奶辛勤劳作和父亲编竹编挣的微薄收入勉强支撑。15岁,年迈的祖母开始多病,不能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那年8月,本该升学读高中的毅然做出决定,放弃学业,回家帮助父亲。自此,这个年轻的女孩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重担。
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年纪,她却忙碌在田间地头。每年春耕的时候,像犁田这样的重体力活,做不了,雇人又太贵,她只能通过换工的方式请人帮忙。靠着这股韧劲,15岁至今的10年里,她用她瘦弱的肩膀,支撑起一个家。
20xx年,一家被评为精准扶贫户。在政策帮扶下,她承包起鱼塘。从此,这些鱼苗成了“心肝宝贝”,不管天气如何,她都要在鱼塘走上几个来回,细心观察鱼苗的成长情况。一得空,便翻看养鱼的书籍,上网查询养殖技术。20xx年,鱼塘出鱼达到8吨,销售十分喜人。在鱼塘走上正轨后,又养了400只鸡鸭,种了4亩庄稼。同时,在乡政府帮助下,还把以前的土坯房改造成现在的砖瓦楼。20xx年,凭着勤劳的双手,她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获得成功的时候,不忘回馈社会。近年来,她坚持经常到敬老院看望慰问残疾老人、照顾孤寡老人、向残疾人及周边群众传授种养技术和经验,携手残疾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奔小康,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在脱贫攻坚的战线上,她是不等不靠、助人为乐、邻里团结的代表,先后获得省委脱贫攻坚“奋进奖”、南充市“最美农家”,“感动南充20xx十大新闻人物”荣誉。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今天,她用坚韧、勤劳、担当、感恩谱写了一名共产党人无怨无悔的人生。
助残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2
退役不褪色,侠骨亦柔情,十年来,他始终以部队的“严”来要求自己,却用内心的“柔”去对待别人,从铮铮铁骨的军人到事无巨细的乡镇理事长,他用真情奉献书写着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助残情。
“残疾人就是我最牵挂的人,为他们服务是我的本职所在。”这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xx街道有2个行政村和12个社区,共有998名残疾人。刚到街道,就遇上了省残联试点残疾人专项调查。面对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量大、残疾人数多的情况,为了能够圆满完成调查任务,从前期慰问物品筹备、调查表格解读到宣传资料分发,他都加班加点做了精心的准备。
“居住地与户籍不在同一个乡镇如何调查”“助学填写省表和国表是否有逻辑性”……这些问题经常被村、社区的工作人员提出来,每一次,都积极耐心地回答。为此,他对自己提出了“三个必须”:必须将上级布置的任务和调查的内容吃透,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解决村、社区提出的调查问题,必须将同样出现的问题通知其他村和社区调查员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有的村调查员刚刚接手残联工作或者年龄偏大,虽然经过了培训但对残疾人调查业务概念模糊不清,就放弃休息时间,从低保、残疾人补贴等政策以及填写表格注意事项为他们进行单独辅导和再培训。他每天都会选择两个以上的`村、社区随行调查,并要求自己对残疾人工作做到“腿勤、眼明、心细”,为自己全面了解掌握辖区残疾人打下坚实基础。试点那年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来进行基层连心调研活动,并对基层残疾人专项调查进行督导,对评价为基层工作扎实。
20xx年,德清县创建无障碍县,xx街道作为创建的核心区域,也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长期基层残疾人工作,让深刻明白无障碍出行是残疾人的渴望和期盼,所以他拿出百倍精力投入到无障碍工作中。一方面,他借助社区的阵地建设和小区改造,积极联系县残联指导提升公共区域无障碍环境,实现街道公共便民服务无障碍全覆盖,另一方面,他又积极申报了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和困难家庭无障碍改造。
低位服务柜台过高,无障碍坡道未达标……走在社区道路上,他一遍遍地指出无障碍设计细节上的问题,一遍遍地纠正无障碍建设施工。德清县全国无障碍县创建成功,xx街道两个社区也分别以市第一和第二名成功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这其中也有他为无障碍环境提升贡献的一份力量。
助残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3
,男,右下肢三级残,现为常州金坛华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多年来,他自强不息,凭借聪明才智,团结带领残疾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直面苦难,不屈不挠,文学创作重燃生活信心
出生在农村家庭,家中兄妹5人陆续成家后,只有残疾的他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从小自强自立,成绩名列前茅,1987年如愿考取了中专,最后因为身体原因被校园拒之门外,找工作时又因身体原因被企业拒收。连番的打击让他变得自怨自艾,甚至萌发了轻生的念头。
最终,朋友相赠的《张海迪日记选》让他重新振作,并在父母的帮助下获得人生第一份烧炉子的工作。烧炉子的五年,不曾沉沦倒下,他用文学创作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激励着自我前行,他的文学作品陆续在当地广播、报刊、杂志上发表,逐渐获得了周围人的认可与尊重,他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乐观。在命运的炙烤中经历了蜕变、实现了成长,并遇到了排除万难也坚定和他在一起的妻子。
永不言弃,含泪奔跑,创造残疾人建筑职场奇迹
1995年,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毅然辞去了烧炉子的工作,到南京建筑工地谋生。白天,他咬牙坚持同健全人一样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苦活,晚上不知疲倦的学习建筑工程专业;他在当年底就通过了自学考试,取得了土建预算员资格证。就在他满心欢喜以为能熬出头时,再一次被命运无情打压,由于一名合格的造价师,要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双学习,面试的几家工地老板担心他腿部残疾容易出安全事故而拒绝录用他。峰回路转,最终在一位亲戚的力荐下回到了南京工地。在工地的十年,逐渐从一名门外汉成长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专业造价师,由于专业强,能力突出,后又被南京、无锡、浙江等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聘为高管,年薪最高时达到了百万元,创造了残疾人在建筑和房地产职场上的奇迹。
不忘初心,耕种希望,创业带动残疾人奔小康
“我要帮助更多残疾人,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这个信念一直根植在心中,并经多年孕育后破土而出、茁壮成长。20xx年,金坛“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建成,他毅然放弃百万年薪,拿出所有积蓄400多万元回乡创业,在基地注册创办了“常州金坛华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初期主要以经销金坛名优特色农产品。在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以及自身的奋力开拓下,逐步创建了500亩无公害有机米种植基地、200多平方实体店和配送中心、裕嘉坊淘宝企业店,形成了完整的营销产业链。不仅优质的自产大米被政府、学校和相关企业单位确定为指定供货商,他还先后与南京、浙江、上海残联和残疾人企业家开展良好的合作,将产品打入了外地市场,20xx年年销售总产值超过了经营多年的同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扶持一人,带动一片”,政府的号召时刻萦绕在耳边,始终引领着他不忘初心、回馈社会的前行步伐,践行着他“公司业务做到哪里,就将残疾人就业带动到哪里”的战略规划。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积极为残疾人提供自立自强的平台,切实帮助残疾人重拾信心、减轻家庭负担。20xx年11月,投资成立了裕嘉坊淘宝企业店,旨在通过发展电商重点带动残疾程度相对较重的就业困难残疾人,为他们免费提供产品,培训他们在家里用电脑就业,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同时,将力争把业务扩展至全省乃至全国,携手更多残疾人脱贫奔小康。
牢记使命,尽心尽责,团结带领残疾人奋斗出未来
20xx年,被同时推选为“常州市助残创业协会副会长”、“金坛区残联副主席”和“金坛区肢残人协会主席”,得到了政府、社会和残疾人认可的他更加坚定信念,贯彻落实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紧密联系残疾人群众,深入开展工作。
20xx年,他婉言谢绝了江苏远东集团对他个人的资助,并积极建议和引导集团通过金坛残联设立“远东身障人创业帮扶点”,建立“远东慈善基金会”,用这笔资金来帮助更多残疾人创业,远东慈善基金会已累计投入50多万元,帮扶了33名金坛残疾人创业。
同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和公益活动,走进企业和学校励志演讲,分享创业经验,传播正能量,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影响和鼓励着残疾人奋斗前进。
助残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4
xx于20XX年5月发起爱心qq群“爱心好友团”,20XX年成立“隆化爱心联盟”,任总支书记。20XX年10月28日,作为一名基层公益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XX年,成立“xx爱心联盟志愿者协会”,任会长。她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助残阳光使者”“中国网事,感动xx年度十大人物”“xx省青年服务20周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人物”“xx市五四青年”等荣誉。
协会建立”隆化县博爱养老中心”等机构,募集善款及爱心物资近千万元,长期一对一帮扶学生867名;孤寡、残障老人926户。向全市100多所学校捐赠《弟子规》十万多册;为24所学校更换新桌椅;为留守儿童捐赠爱心书包14000多个。共有15000多人参加过爱心联盟活动,活动27万人次,正式注册志愿者4624名,累计服务时长150万多小时,暂居xx省第一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