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第一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职业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所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的品质和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从内容及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看,职业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和相融性。随着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改革的深化,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着力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围绕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一体两翼”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目前高职的思想政洽理论课的教学体系是根据和教育部的“05方案”设置的,即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称《基础》课)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称《概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整合、拓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适应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实践中可尝试构建以‘,05方案”为主体,以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两翼的教育内容体系。

(一)以“05方案”为主体,整合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概论》课和《基础》课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三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可整合、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和引导功能。如《概论》课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将理论学习和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学生能感悟和触摸到的内容,这样既可避免理论宣讲的枯燥性,又可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另一方面,针对高职的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基础》课教学中可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跟学生的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如可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职业指导”和“心理教育为两翼。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指导不等同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它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全程。职业指导课程应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施以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大一可开展“职业导向性教育”,引导学生在了解专业、了解自身、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大二,可进行“职业融人性教育”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更好地了解社会分析自我,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并有效地实施、修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将之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大三,町实施“职业拓展性教育”,针对毕业生群体的需求,在做好常规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作为职业人必备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升,关注学生后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培养。

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结构性和地域性的“供大于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法国社会学大师莫里斯说过:“心理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心理教育的任务就在于预防问题,发现问题,提供指导,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心理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指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以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协为主阵地,以心理危机干预为主线,形成中心、院系、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为支撑的日常工作体系……还可将心理教育与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使之日常化、全员化、全程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就业心态。

二、服务职业技能培养,构建“多边合作”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的新途径。

(一)健全实践保障制度,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内容

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往往会遇到诸如实践课时、经费、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强有力的实践保障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个保障体系至少应该包括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学校应组建一支包括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师的工作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学校每年应根据学生数拨付一定的经费专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为其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教务处要以要求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标准来组织安排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明确把实践教学课时写进教学计划,有统一的大纲,有规定的内容和学分,有完整的课表安排,有规范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为实践教学提供长期实施的制度保障。

从实践内容上讲,可尝试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及和谐校园的构建相结合。利用实践课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深入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与人相处,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发展的状况,科学地做好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零距离地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知识竞赛、读书节等活动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参观改革开放的典范,如华西村等,让学生切身感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党的领导的正确性……

(二)构建多边合作平台,多渠道探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途径

首先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渗透。在构建和谐校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越发多姿多彩。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可与学校的党团组织相结合,与各院系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相结合,在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环节:利用“五四”“七一”“一二九”等活动纪念日,组织或参与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节、征文比赛、演讲辩论赛、党团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历史了解国情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锻炼思考、表达能力;参与志愿者组织或公益活动,如参与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捐款、义务献血、组织到敬老院、孤儿院帮助老人照顾儿童、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等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等。

其次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习实训相渗透。“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短视”行为,重专业技能,轻思想政治素质。针对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深入实习工厂,与实习指导教师及工厂的实习指导师傅们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切实去体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做人之本,是立足之基,自觉地去体会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从而提高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围绕职业素质提升,构建“全员全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考评体系

有学者指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的全面性与考试的有限性永远是一对矛盾,无论怎样的考试都无法反映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考核尤为如此。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任。短短三年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提高了?科学的“三观”是否“人心人脑”?这一切很难用一个具体的量化的标准来衡量。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内容、彤式、标准等都应有别于其他的课程。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体系。

(一)重知重行,创新考核内容,丰富考核形式高职的生源构成、人才培养途径、

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有着其特殊性,为此应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来创新考核内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考核要在根本上有助于学生知行素质的提高,其结果可从三个方面来评判: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是否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是否增强;在处理社会人生问题上的思想境界有无升华。这三个结果,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很难达到。因此应创新考核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记忆性、模仿性向探索性、创新性学习转变,增加主观性命题的比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形式和方法上讲,可采取开卷、小论文、调查报告、口试等途径,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行统一”、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第二篇】

一、ABC理论简述

ABC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一种理论,埃利斯认为,人们通常的情绪困扰,是因为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BC理论是心理学上认知疗法的一种,它是通过纠正人们的认知来改善咨询者的情绪体验,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比如,有两个同事一起逛街,恰巧看到另外一个同事迎面过来,但是对方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就直接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可能有一个人是这么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又没带眼镜,没看到我们,也可能有别的原因”,但是另外一个可能会想:“他是不是还在为前几天的吵架耿耿于怀呢,他现在故意不理我,下一步可能就要找我茬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想法造成了不同的心理和行为,下一步可能前者该干什么干什么,而后者的这种情绪会让他无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不合理的信念中,就有可能产生情绪障碍。

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体会到,大学生的部分不良的就业心理状态等都是由于认知错误造成的,如果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进行积极的引导,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会有促进作用。ABC理论虽然是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但是理论掌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笔者认为,如果能和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进行融合,将会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单纯依靠学校心理辅导的老师是不可行的,辅导员通过掌握ABC理论并能加以应用,将会大大增强学校就业工作的力量。

二、ABC理论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大学生出现的不良就业心理,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在这里不再论述不良心理出现的原因,仅仅针对大学生出现的普遍的就业心理不良现象以及辅导员如何运用ABC理论进行教育和引导进行探析。

1、自卑

自卑主要表现为脸红、低头、出冷汗,这些大学生胆小、萎缩,面对就业单位不知所措。按照我国的学制,大学分为重点大学、普通本科、独立学院、高职院校等,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大学生面对毕业院校比自己好的大学生或者条件比自己好的大学生容易出现缺乏信心的现象,这些大学生勇气不足,瞻前顾后,缺乏主动争取的心理。这种现象在学历相对比较低以及农村的学生中出现的比较多,女性出现的比例也比较大。自卑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辅导员在面对这些大学生时,要通过引导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因为大学生的B(信念)出现了不客观,所以他们的情绪和思维的结果C就出现了问题。面对这些大学生的B,辅导员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通过自我认知,帮助大学生认清楚自己的性格、特长、优势在哪里,不要拿自己的劣势去比别人的长处;另外,还要认清楚现实情况,对于应聘的岗位自己符合的条件有多少,不打无准备的仗,对于条件高的岗位不要贸然去应聘,否则失败的次数多了势必打击自信心,而对于符合条件的岗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全力出击,并及时总结应聘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等。

2、焦虑

焦虑主要表现为大学生长期担心、心烦气躁、心神不宁,思想压力大,睡眠不好等,严重的甚至对就业表现出恐惧心理。这种情绪的出现主要源于大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就业形势,也不知道如何去找工作等。辅导员面对这样的学生应该首先让他们认识到,焦虑的出现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当地焦虑可以让大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就业,促使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但是过度焦虑就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以及就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大学生过度焦虑甚至产生恐惧心理的情况下,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B(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比如,有的大学生感觉自己没有竞争的优势,肯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而焦虑。辅导员要针对大学生的信念B——“没有竞争优势,肯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行纠正,通过自信心的塑造以及提高自身竞争力等方面纠正学生的认知。

3、从众

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在就业的选择上,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从众心理,表现为:选择大家都看好的热门职业;就业地区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或者大城市;趋向于选择工资高的单位等。这是因为大学生很多人把别人的就业选择作为自己的参考标准,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攀比,盲目从众。这种从众往往导致大学生扎堆找工作,造成很多人失利,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等后果。辅导员针对这种情况,同样要纠正大学生心中的B(不合理信念)——“别人的选择就是我的选择”。辅导员要通过引导让大学生认识到,每个人有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特点,自己适合的工作和符合自己条件的工作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来选择职业,不要盲目追求金钱、大城市和工作轻松等条件。而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刚开始起点的不同并不决定了每个人的生活,只要自己努力,辛勤工作,早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4、自我定位过高

这种大学生也体现为自大的心理,他们认为自身条件很好,自我估计较高,在职业的选择上表现为职业取向太高,脱离现实,心态上自高、自傲,盛气凌人。这种类型的很多大学生往往自己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就业单位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十全十美,对于用人单位挑三拣四,但是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这种单位是否能够招聘自己。而这种大学生一旦未能如愿,则容易出现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这种好高骛远的心理对于大学生的顺利择业和就业产生的影响很大。

三、辅导员运用ABC理论的注意事项

辅导员面对这样的学生,利用ABC理论纠正学生的不合理信念——“我的条件很好,我就应该去那些大型企业”。纠正这种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很多,辅导员可以利用清单法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到“人外有人”,帮助他们认识到找工作不是要找所谓的“好”工作,而是要找自己适合的和适合自己的工作等。现实中,大学生的就业不良心理现象不仅仅只有以上分析的四种,但是笔者认为以上四种是受大学生认知因素影响比较大的心理现象。大学生就业认知因素是指由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主客观因素推理与判断是否正确导致的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而ABC理论是认知疗法的一种,针对以上四种心理现象最为妥当,因此本文不对其他心理现象进行分析。

ABC理论本身是心理咨询方法的一种,笔者认为辅导员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仍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咨询讲求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辅导员工作中,辅导员一定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逐步建立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只有这样的前提下,辅导员进行的关于认知等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产生效果。当今国内众多学者对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的疏导者,但是具体怎么疏导谈之甚少,辅导员还是要经过实践总结掌握方法。

2、ABC理论是通过纠正学生的认知来达到调整学生心态的目的。辅导员在开展工作前要认识到大学生自身已经具备的一些客观现实条件等的不可改变性。如,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进行心理教育工作,这时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经过大学将近三年或者四年的学习已经基本确定,每个人的素质是不同的;大学生的性格经过社会化的过程也已经是基本稳定的状态等。只有认识到这些,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瓶颈或者分析问题时才能比较全面和客观,如一位辅导员在进行一名自卑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他要通过交谈认识到这名学生的自卑到底是因为什么,是家庭、自身素质还是其他原因,而家庭条件等是老师不可改变的,这时在利用ABC理论进行疏导时应该把分析的重点转移,而不应该局限于不能改变的现实情况。

3、虽然本文研究的是ABC理论对于辅导员就业工作的帮助,但是就业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辅导员在运用这个理论的过程中,还可以和其他的一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该理论的使用也是因人而异,不一定所有的辅导员都适合使用本理论,辅导员在与大学生交流前,务必要做好准备工作,不要生搬硬套理论,注意根据学生情况随机应变。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 就业导向;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目前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根本宗旨,也是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就业导向”是我国新时期发展职业教育所确立的办学方针,它把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和有助于实现就业,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

随着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目标也有所调整,如何培养更多的适合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另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适应当今形势和企业的需求,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所面对的新课题。

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全方位育人环境

与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是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实践性教学的具体课堂内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另外,思想政治概论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学生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实践性课程的内容设计,要充分调查学生的需求,对于学生有困惑或者迷茫的知识要重点讲解,确保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程中。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后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和实践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交流总结,确保学生学有所用。

以理论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学生社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在众多类型的学生社团中,最具有鲜明特色的就是理论社团。理论社团以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宗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学习和宣传党的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以及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高职学生就业教育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善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有机结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充分就业,而且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理论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准确把握社团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以理论社团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理论宣传、志愿服务、主题辩论、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承担起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劳动力转移和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直接向社会输送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首先解决办学理念问题。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己任,以社会评价为标准。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体现着大学的本质属性和基本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培养模式以就业为中心,通过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使每一个毕业生都各有所长,各得其所,增强了学生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强化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与专业实训实习相结合,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实习多,把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实习结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相互渗透,从而解决课时紧张、经费不足和实习基地难找等的问题,使之成为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与学院党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思政课实践教学比理论课的教授范围更广,教授难度也更大,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更大。学院党团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主要环节。思政教研部与院团委、学生处密切配合,将学期实践教学与院团委、学生处开展的假期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教学活动中更多融入一些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策划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案及实施步骤,并负责实践教学的全面落实,从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完善知行统一的综合性考核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考核方式,采取知行合一的综合考评方法,分别从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表现和日常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考核,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目标评价相结合,形成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理论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的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具体操作分为平时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和理论考核。

(一)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20%,具体考查:①学生在校思想品德表现。本项给分参照学生学期德育量化积分。②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表现。主要对学生出勤、课前5分钟时事政治报道、听课状态、课堂发言等进行考核。

(二)实践环节

考核实践环节考核主要对学生活动参与程度、活动表现、获奖情况、合作水平、实践能力等进行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30%,具体考查:①学生参加在线联盟活动情况。一是规定活动,提交读后感;二是自选活动,参加思政部组织的大学生在线联盟活动,根据获奖情况评定积分。②参加思政部、院团委、学生处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情况。

(三)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50%,主要采取开闭结合的复合型考试形式。闭卷主要适用于知识性识记的客观试题,开卷主要适用于综合应用性的主观试题。开闭结合的复合型考试,既检测了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的了解和掌握,又检查了学生理解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克服了单一考试的不足。

在课堂教学模块中,将教学内容整合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和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二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特点”等24个专题,开展理论教学。通过课堂理论模块的教学,提高运用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模块中,由思政教研室牵头,整合学生处、团委、心理咨询机构等资源,开展“缅怀先烈。感受烽火岁月――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感悟新民主主义理论”、“工学交替,体验改革成就――参观工学交替单位,体验经济建设和改革成就”、“服务社区、关心家乡建设――促进城乡统筹。我为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躬身践行、送技术进社区――营造服务文化氛围,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身体力行,送文化进社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五大主题实践活动。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到社区给居民表演文艺节目,帮助社区制订文化活动方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宣传先进文化理念等,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丰富和完善教育内容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学生就业,着力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心理问题。二是实施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风险和就业竞争,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职业和岗位。三是加强就业诚信教育,提升素质。从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入手,增强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所需要的高情感、高责任感和高精神境界。营造一种浓厚的诚信文化氛围,把弘扬正气、恪守承诺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和理念,让学生时刻感同身受。四是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就业教育重要内容。根据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和心理素质形成的特点,采取集体教育和单独辅导、专题训练与学科渗透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五是开展职业与成才观教育,激发学生求职成才动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成才观,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学习的理念并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六加强以爱岗敬业等职业价值观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公德心、责任感、职业伦理等,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及法律要求,帮助他们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职业行为规范,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七是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择业期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四、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方式方法

(一)就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动,及时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把计划经济时期那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封闭型教育方式,转变为面对现实社会,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开放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和伦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这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顺应现代科学总体发展趋势的要求,又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就业教育可采取心理辅导、养成教育、危机干预等手段,运用模拟情景体验法、典型案例介绍法、专业技能估量法、就业目标定位法、创业思路引导法等,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思想问题和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单独进行教育。或针对学生模拟就业岗位,设计专业技能衡量标准,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分析其与就业岗位的差距,提出提升专业技能的思路和途径。或通过假想比喻、言传身教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充分认识自己,全面分析、评价自己的基础上找准自己在择业中的适当位置,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与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以避免择业方向和择业目标的盲目性。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健全就业诚信监督机制。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广播、BBS、校园网、校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立严格的就业资料审查制度,完善就业诚信考核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讲诚信、重诚信的好习惯。

(二) 建立健全教育服务体系,营造教育氛围

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就业教育机构,保证就业教育经费充足到位,人员配置科学合理。就业教育机构对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提出总体部署并负责监督考核各系部工作的开展情况。各系部指定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要求专业课教师利用授课时间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实施就业中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形成完善的工作网络,提高大学生就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教育队伍,推进专业化

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优化队伍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就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主要力量,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许多思想问题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给予指导和解决。辅导员、班主任、专职从事学生管理的行政人员负责对学生理想信念、责任意识、价值取向、学习态度、职业规划、社交技能、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指导,开展经常性的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思想问题。

总之,通过实践化教学模式实现从教材为主体向教学为主体的转变,以及从教学为主向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为主的转变,形成以问题为核心,专题内容为单位,各自独立的且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欧阳剑波,苏冰星。 “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生思政教育亟待实现的四个转变[J].职教论坛,2008,(12):47-49

[2]刘萍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初探[J].职教论坛,2009,(12):54-56

[3]余晓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新模式探讨[J].学校思想教育研究,2007,(04):49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 基础理论课 教学设计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伯恩茅斯大学的前身是20世纪初成立的一所技术学院,1992年荣升到大学地位,其课程设置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满足了学生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需求。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学生的满意度也因此在全英名列前茅。

笔者通过对伯恩茅斯大学的实地考察与学习,以该校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对该学院的《国际文化意识》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以期对国内相关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英国伯恩茅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简介

基础理论课程在大学各专业教育中拥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这些课程由于理论高深、内容繁杂、教学方法简单,很难被学生接受,是一般大学中学生满意度相对较低的课程。

随着旅游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伯恩茅斯大学近年来招收的国际学生也越来越多,学生就业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国际理解教育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国际文化意识》课程,学习时间从一年级延伸到四年级,每个学年都有一定的学习任务,侧重让所有的学生从国际化的视野去研究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消费和处置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和行为规律,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

这门课程属于基础理论课程,所有的酒店管理专业及其他服务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修这门课程。在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的伯恩茅斯大学,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也尽可能使理论更接近实践,更接近学生本身,其主要授课团队既包括校内的研究国际文化教育的专家教授,同时也选聘了优秀的国际学生代表进行部分内容的兼职授课。

以核心教材为主要学习材料

鉴于国际文化意识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政治经济条件、自然环境、饮食习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显得十分的庞杂。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消费行为与心理特征,以期提供能满足顾客心理需要的服务,在教学设计中,该教学团队特别指定了一本核心教材《消费者行为:购买与持有》(Solomon,M,2013,10th)作为主要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从消费者的市场特征、个性特点与角色、购买与处置商品、社会阶层、文化对决策的影响等方面来了解消费行为。选择本教材的主要原因是该教材在业内比较权威,内容体系合理,新颖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提供辅的学习资源

除了核心教材以外,教师还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包括单元学习手册、图书馆资源推荐、阅读清单、前沿专业论文、报纸文章、市场调查报告以及各类学习小贴士之类。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比较详细的指导,提出十分具体的学习要求和考核要求,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从而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与要求。

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视针对重要概念讨论环节的设计和课堂、课外作业的设计。这种设计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课内外的全身心参与才能够完成,激发学生个人、小组的积极性,发表个人的的观点,理解有关的概念。

当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往往寻找一些有趣的事例或视频材料,让学生从这些材料中得到启示,理解相关的概念。教师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讲解、讨论、图片展示、作业等加深学生的理解,这与国内理论课的教学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

强调即时评价的教学评价体系

伯恩茅斯大学十分重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无论是针对整门课程,还是每个单元、每个主题,甚至于每节课,都有详细的评价指标。如下面就是“消费体验与行为”这个单元的展示环节的评价表:

2教学效果分析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估,伯恩茅斯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2011年在全英同类专业中排名第1名,2012年排名第3名,这些排名的主要参考指标就是学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在全球化背景下,英国旅游市场的火爆和海外就业逐年扩大也是该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高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学生能尽快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对不同的顾客群体全心全意地去做好服务工作,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国际文化意识》课程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另外,从学生的评教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满意度是很高的。

3启示

据了解,在伯恩茅斯大学,除了酒店管理专业外,很多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理论课的教学也采用了类似的教学设计。因此,对于国内高校如何提高基础理论课的实效性也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重视与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多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在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并运用评价体系及时地督促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1)教师提供大量的阅读与参考材料供学生自学,以作业、详细的评价体系来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

从上文教学设计样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显得十分突出,备课的量很大,而讲授的内容较少,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里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多方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应付学生各种学习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满意。对于学生的学习,主要以作业与评价体系来进行督促与调控,强调学习的过程。

(2)对作业的布置与评价十分细致,评价注重个性化与发展性。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理论课的作业布置既有简单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也有在概念基础上理论的深入领会与运用,既有个人需要独立完成的作业,也有小组作业,还有闭卷考试,形式多样化,评价标准也同样是多样的,没有唯一的评判标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会及时地给予指导,提供更多的帮助。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较少关注绝对的排名与选拔,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3)学习形式多样化,教学资源丰富多样。

伯恩茅斯大学的图书馆很大,藏书量大,设计也有独特,有单独的学习区也有小组讨论作业区,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同时电子资源也十分丰富,校园网上有大量的资源可以查询,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学习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个平台中,学习变得可视化和多样化,没有唯一的标准和权威。除此之外,教师也会寻找与学生生活接近,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各种资源供学生学习,如多媒体材料,各种图片资料等,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这些也是大学今后基础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48 842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