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原文加翻译【汇集4篇】
【导言】此例“资治通鉴原文加翻译【汇集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资治通鉴原文加翻译【第一篇】
周纪商鞅变法
原文
周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
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译文
周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
秦孝公在国中下令说:"当年国君秦穆公。在岐山、雍地励精图治,向东平定了晋国之乱,以黄河划定国界,向西称霸于戎、翟等族,占地千里之阔,被周王委以重任,各诸侯国都来祝贺,所开辟的基业是多么伟大!只是后来历代国君厉公、躁公、简公及出子造成国内动乱不息,不得安宁,所以才无力顾及外事。魏、赵、韩三国夺去了先王所开创的黄河以西的领土,这是无比的耻辱。献公即位后,平定安抚边境,把都城迁到栎阳,并亲自前去治理,打算向东征讨,收复穆公时的旧地,重修穆公时的政策法令。我想到先君的未竟之志,常常痛心疾首。现在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使秦国强大昌盛起来,我就赏他高官,封他土地"。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道命令,就西行投奔秦国。
资治通鉴原文加翻译【第二篇】
周纪吴起才识
原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安王十五年(公无前403年,公元前387年)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1]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2]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3],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周安王十五年(甲午,前387年)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
注解
[1]谮:造谣中伤。
[2]赢:负担。
[3]旋踵(zhǒnɡ):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
译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安王十五年(公无前403年,公元前387年)
吴起,卫国人,在鲁国为官。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任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就对吴起有些不放心。吴起便杀掉妻子,当上了大将,率军大败齐军。有人在鲁侯跟前谗毁吴起,说:"吴起当初曾经师从曾参,母亲去世他不奔丧服孝,曾参为此与他断绝关系;如今,为了一个大将之职,他居然杀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吴起真是个残忍的小人啊!况且,小小的鲁国战胜了强敌,未必是好事。有此名声,各国都要一起来对付鲁国了"。吴起知道此事,担心鲁国治他的罪。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前去投奔。魏文侯向李克征求对吴起的看法,李克说:"吴起为人,贪婪而好色,但在用兵打仗方面,就连齐国名将司马穰苴也不如他"。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带兵攻秦,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担任魏国大将,与最下等的士兵吃同样的饭食,穿同样的衣服,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不乘车马,亲自捆扎行李、驮运食粮,为士卒分忧解难。有个士兵长了毒疮,吴起为他吮毒。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放声痛哭,有人奇怪地问:"你的儿子不过是个士兵,而将军却为他吸吮毒疮,你哭什么呀"?这位母亲说:"我不是为这事哭泣。当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疮,他父亲打起仗来拼命冲杀,最后没有回来。现在,吴将军又为儿子吸毒疮,不知道儿子又会战死在哪里。所以我哭泣啊"!
公元前387年,魏文侯逝世,太子击继位,即魏武侯。
资治通鉴原文加翻译【第三篇】
原文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译文
第二天,智瑶把疵的话告诉了韩、魏二人。二人齐声说道:"这一定是小人想为赵氏游说,使主公您怀疑我们两家,从而放松对赵氏的进攻。不要相信这样的话。我们两家岂会放弃早晚就要分到手的赵氏之地,而去图谋那既危险又必不可成的事呢"?两人走后。疵进来,问道:"主公,您为什么把臣的话告诉他们两人呢"?智瑶吃惊地问:"你怎么知道的"?疵说:"刚才他们两个人见到我,便仔细地端详我,然后匆匆走开,可见他们已经知道我识破他们的心思了"。智瑶不听疵的劝谏,仍不肯改变主张。疵见状,便只好请求出使齐国。
赵襄子派遣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说道:"我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进攻赵家,赵家一亡,就该轮到你们两家了"。韩康子、魏桓子说:"我们也知道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了出去,那样就要大祸临头了"。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两位主公之口,只进入我一人耳中,有什么妨害呢"?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定好起事的日子,然后便让他回城了。这天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死智军守堤官吏,决开堤口,让大水倒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为救水乱作一团,韩、魏两军乘机从两边杀来,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大败智瑶之军,杀了智瑶,又将智氏族人尽行诛灭。只有辅果一家幸免于难。
资治通鉴原文加翻译【第四篇】
原文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译文
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对吴起说:"真美啊,险固的山河!这是魏国的宝呀"!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应是国君的德政而不是山河的险要。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修道德,被夏禹消灭了。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商纣的国土,左边是孟门山,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北面,黄河经过南边,因为他不行仁德,被周武王杀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说得太对了"!
魏国设置国相时,任命田文为相。吴起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与田文商谈:"我和你谈论功劳如何"?田文说:"可以"。吴起问:"统率三军,使士兵乐于战死,敌国不敢侵略,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问:"整治百官,亲善百姓,使仓库充实,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接着问:"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听之任之,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仍然说:"我不如你"。吴起质问:"这三条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在我之上,为什么呢"?田文说:"如今国君年幼,国家多疑难,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是嘱托给你好呢,还是嘱托给我好"?吴起默然地想了想,回答说:"嘱托给你"!
上一篇:优美风景句子摘录【优质8篇】
下一篇:企业文化的涵义及特征概述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