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听课记录【汇编19篇】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老师讲解清晰,重点突出,知识点连贯,互动频繁,作业布置合理,鼓励思考,提升学习兴趣,整体效果良好。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老师听课记录,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老师听课记录 篇1
听课时间:
xx
上课教师:
xx
上课过程:
1、导入,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2、出示字卡。
(1)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开飞机读、齐读。
(2)学习用词语造句。
3、读句
一座小小的荒岛上住着一只小熊。
小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和许多朋友在一起玩。
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4、过渡:荒岛怎么变成绿岛了呢?
生自由读课文,找答案
5、指名说答案,读句子,师指导,读好“种呀种”
6、朗读填空。
7、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都来了,想不想来表演一下?
生自由练习,生生合作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
8、完成学习单。
课堂亮点:
1、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2、用喜欢的词语造句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词句,进行说话训练。
3、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小岛前后变化的'对比和小熊神态前后变化的对比,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情景体验。
4、教态亲切自然,充满活力,有着年轻老师的朝气蓬勃。
老师听课记录 篇2
授课教师:
xxx
科目:
xx
听课时间:
xx课时
听课课题:
西湖
听课地点:
xx班级
听课记录
一、录像导入,引导入境。
播放一段西湖的录像。教师配以优美的语言:西湖三面青山,宛如镜框,一泓碧水恰似明镜。亭、台、楼、阁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犹如一幅秀美多姿的画卷。
二、初读课文,正确读词
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再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读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学生可借助于每小节后的小花所连接的词语FLASH,扫除朗读障碍。
三、再读课文,媒体解难
请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要求学生读出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读时,碰到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看看相关的连接;读不好的句子,点点小喇叭,听听电脑中的朗读。
老师听课记录 篇3
上课教师:
xx
上课内容: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
上课时间:
10月9日星期四第一节
上课地点:
初一教师
听课参加人员:
xx
评课过程: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3、针对点评中提出的困惑讨论。
老师听课记录 篇4
授课教师:
xxx
科目:
xx
听课时间:
xx课时
听课课题:
xx
听课地点:
xx班级
听课记录: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课件)
教师联机出示地图,让学生自我找出西沙群岛。(出示课件地图页)为同学们讲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并以假想参观的方式进入西沙。很快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交流汇报。
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以读为主线,首先让学生点击课文朗读,自由欣赏,初步感知课文。(教师适时抛出西沙群岛”什么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件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让学生到西沙小站尽情地畅游)第三环节:搜索,知识拓展。
经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也了解到课本上仅仅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一部分,自然想了解得更多。于是教师请同学们点击西沙遨游、海洋链接,进入去探索更神秘的西沙群岛。教师巡视点拨,个别辅导。这时学生能够独立学习,也能够结伴而学,收集感兴趣的资料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情感升华。
学生借助资源的检索加深了对课文资料的`理解,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自然而然地倾泻出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来总结自我的收获,感情自然充沛,到达了教育教学的最高潮。
听课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资源,形象、生动地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理解课文资料,鉴赏语言文字,供给条件。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检索到更多、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提高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所流露的情有着更加真切的感悟,帮忙学生抓住西沙群岛的特点,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整节课教师旨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平等、愉快的氛围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探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地发展。
老师听课记录 篇5
科目:
语文
课时:
一节课
授课者:
xx
听课时间:
20xx年2月28日
课题: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春游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咏柳》
1、①我说你拼。举例:亻+以是什么字,组词。
②我说你解。举例:柳,右边是“木”,左边的笔顺是什么?
2、点名背诵(要字词清晰、有节奏)。
3、①安老师给的词句的意思,回答是哪一句原句。
②转换一下,说一说原句的意思。
4、集体背诵。
二、导入
1、由柳引出是春天来了,放幻灯片——美好的春天。
2、师:从幻灯片中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
生1:柳树。
生2:白云、草。
(回答中若有不是春天的解说一下)
师:听过迎春花吗——最早开的是什么花——桃花——有一些人就浏览了桃花,来看看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呢?——春游湖。
3、自读两遍、齐读。
三、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1、解释字“蘸”
师:谁能解释这个字?
生:过年吃饺子,要蘸东西吃。
2、说读音“夹”板书:jiā(夹子)
jiá(夹袄)——夹岸的意思呢?
生:两岸边。
师:很好,接近了。把“夹岸”的.意思写在书上,就是:排列在岸的两边。
3、师:你还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呢?
生:春雨断桥人不度
师:这一句都不懂吗?知道春雨吗?
生:知道,春天的雨
师:那断桥呢?
生:断了的桥,都断成两半了。
师:这些你都知道,那你不明白的是什么呢?不度?
生:恩。
师:过不去的意思。说到这,有人能告诉我这一整句的意思吗?
生:春雨把桥断了,人过不去。
师:解释的很棒。春雨过后,湖水已漫过桥面,人们就无法过河了。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撑。
师:小舟要动,需要怎么呢?
生:划。
师:划,也可以说撑(动作演示)。
师:这句的意思就是:柳荫下小舟撑出来。还有吗?
生:夹岸桃花蘸水开,怎么桃花蘸水开呢?
师:想想蘸的意思,蘸的是什么水呢?桃花还在树上绽放,可能是湖水吗?
生:不是。
师:那是露水吗?就那么一小滴?
生:不是。
师:那你认为是什么呢?
生:雨水。
师:对了,还有雨水。你想,雨水不断地落在桃花上,越积越多,怎么形容这样的桃花呢?就用到了蘸。看看这幅图(幻灯片演示)。
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桃花呢?作者是去干什么的?
生:看景。
师:看的哪啊?(指向题目)
生:西湖。
师:是去游览西湖的。那么他看到了哪些景色呢?
生1:桃花、树。
生2:湖、燕子。
生3:划船。
师:刚才有同学说“划船”也很对,那你看他第四句为什么要写到小舟呢?
生1:好看。
生2:可以渡河。
师:因为它第三句有提示,“人不度”,人都过不去,这时小舟撑出来了,猜一猜第四局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幻灯片上的
生:惊喜。
师:那要怎么读出来呢?(挑人示范朗读)
4、齐读两遍——挑人读——齐读——自读——齐读
四、巩固
1、闭上双眼,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2、去掉幻灯片的文字,试着背诵。
3、我会组词
夹度撑阴燕断(一人领读——两个人轮读)
齐读词组。
4、图片展示。
老师听课记录 篇6
日期:
xx
地点:
xxx
老师:
xx
听课教材:
xx
听课内容:
1、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优质课活动中,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 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例如在《秒的认识》中,从学生熟悉的“神六”升天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秒的长短;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通过学生喜欢的分月饼等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新课;在《确定位置》中,教师要学生说出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并加以板书,从而引入对简单的位置表述方法数对xx的学习;在《平均数》中,通过看篮球赛,引出问题“该派谁上场?”,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找规律》中,教师通过说绕口令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新课。
这些教学情景的创设,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情景和机会。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智慧之花开在孩子们的手上。我们老师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俗话说:心灵手巧。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
例如耿静老师的《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清净土,找出信息提出问题,进而热决问题。引入对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数位以及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学生练习题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玲老师教学的《秒的认识》一课也体现这点。如:认识了秒后,老师要学生闭眼感知秒的长短,并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1秒钟、10秒钟分别可以干哪些事,通过切身体会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在杨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老师让学生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其他的分数,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折纸,使孩子们明白二分之一的意义――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再从二分之一的意义引申到四分之一的意思,以及其他分数的意义。
在《认识周长》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描一描事物的边线,让学生直观感知周长的含义,学生自己操作后交流,找出计算周长的方法。
老师听课记录 篇7
讲课教师
xxx
班别
三年级(1)班
记录者
xxx
讲课题目
四边形
时间
xx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
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教师提问:“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师提问:“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老师听课记录 篇8
授课教师:
xxx
科目:
xx
听课时间:
xx课时
听课课题:
三个儿子
听课地点:
xx班级
听课记录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看到几个儿子?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识它,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读故事,边读边想,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2.检查识字情景
3.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
(出示下列句子,其中生字加红,这些句子也是课堂上要多次用的)
如: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可是他。
4.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可是他。)
(指名生读)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四、写字
1、请学生说说哪个字书写时要注意。
2、示范写;胳膊,晃荡,停;几个字。
3、指生上来板书,指出优缺点。
4、学生书写。
听课评析
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这一点十分不错。
老师听课记录 篇9
科目:
物理
课程章节: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及方法:
1、设计验证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
2、通过对平抛轨迹的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
4、分组实验。
优点:
1、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明确;
2、通过训练入手,让学生总结规律,教师评析,符合教学规律;
3、语言亲切自然,有亲和力。
4、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学生参与欲望强烈。
缺点:
两个比较法的课件是搜集而来,有缺点,关于竖直方向的比较应该两次的高度不同而不是课件中的平抛速度不同;关于水平方向的比较应该是两次平抛的速度不同而不是课件中的'高度不同。
建议: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最后没有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教师未点明),使部分学生感觉本节课没有收获,认为只有具体知识才是收获。
老师听课记录 篇10
日期:
xxx
地点:
xxx小学音乐教室
老师:
王老师
听课教材:
《钢琴入门》
听课内容:
我于20xx年9月12日,在学校多功能厅观看了钢琴老师讲授的一堂课。该课主题为“弹奏手指技巧的训练”。
课堂上,钢琴老师首先介绍了手指练习的重要性,强调了通过练习手指技巧提高弹奏效果的必要性。随后,她向学生讲解了正确的手型和手指的定位方法,并配以现场演示,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掌握手型的重要性。
钢琴老师接着讲解了钢琴弹奏中常用的三个手指练习方法,即五指分开、五指合拢和手指按压法。她详细阐述了这三种方法的实现步骤和具体效果,并结合学生实际问题进行练习示范,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这些技巧的实际应用。
在课堂的后半段,钢琴老师开展了课堂练习环节。她指导学生们通过反复练习手指技巧的`基本动作,以加强手指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同时,她还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的技巧运用到具体的乐曲当中,在钢琴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演奏水平。
总体而言,此次听课经历让我收获颇丰。钢琴老师的授课风格深入浅出,通过现场的演示和反复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技巧,并在实践中掌握。我相信这堂课程不仅对于我个人的钢琴演奏技能提高有着深刻的启示,同时也为所有在学琴道路上奋斗的同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老师听课记录 篇11
授课教师:
xxx
科目:
语文
听课时间:
xx课时
听课课题:
生命的药方
听课地点:
xx班级
听课记录:
一、情境导入
师:今日我们学的课文里面也有一个xx病患者。患者的名字叫德诺,他才十岁。德诺找到了他生命的药方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生命的药方》(出示课题)
二、通读,初次感悟
问题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从哪儿读明白的?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流利。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抽读齐读
①读准字音
②读懂词语
2、想想课文中找到的“生命的药方”是什么?
3、交流
板书:欢乐、友情
“生命的药方”指的就是友情。你是怎样明白的?从谁的话中能够看出“生命的药方”指的是欢乐和友情?是德诺的妈妈,哦,是那位不幸的母亲,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药方”的真谛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走进德诺,感受孤独
2、德诺的妈妈为什么说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3、反馈,随机学习。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xx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
(1)指名读。
(2)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十分孤独,十分无助?(全都躲)
(3)这些伙伴在德诺染上xx病之前是如何和他相处的?
听课评析:
xx病是经过血液等传播,跟xx病患者一起吃吃饭、握握手是不会被传染的。其实,有许多像德诺这样染上xx病的人,需要大家的关心,支持,教师期望同学们都能像艾迪一样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关心和爱护,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完美。
老师听课记录 篇12
科目: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授课者:
xxx
课题:
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6学生:秤、电子秤
教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教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资料,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包含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必须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8
2x=100
包含未知数的等式
四、练习
1、确定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包含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老师听课记录 篇13
授课教师:
xxx
科目:
xx
听课时间:
xx课时
听课课题:
xx
听课地点:
xx班级
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样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样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构成了大小不一样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教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明白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理解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最终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教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日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经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一样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创造条件,供给很多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构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经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我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忙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老师听课记录 篇14
一、听课时间:
20xx-4-1
二、授课教师:
xx
三、授课学校:
xx
四、授课年级:
不祥
五、授课题目:
《背影》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是爱我们的,你在生活中从哪里感受父母的爱。
(二)、介绍朱自清所写的《背影》的来历及写作背景。
(三)、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②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
(四)、朗读课文,把认为课文内容写得好的地方记录下来。
(五)、你对课文的感受,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
(六)提问,既然课文是写父爱的,为什么用《背影》作为题目?(说明:背影在这有特别的涵义)。
(七)、课文共有几次提到“背影”(四次)。
①第一次在课文哪里提到背影,有什么涵义?
②第二次提到背影又出现在课文的哪里,有什么意义?
③第三次的背影出现在课文哪里,起到什么作用?
④第四次的背影在课文哪里出现,有什么涵义?
(八)、听录音,作者对背影作了哪些刻画?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九)、作者用了“胖”等字,描写了父亲体态特点,爬月台艰难,但表现了对儿子的爱。
七、教学评析
(一)、教态自然,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
(二)、过程生动,深度合适,形式巧妙多样,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旁征博引,注意引导,非常丰富;学生活跃、积极、主动;突出了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注重学法指导。抓住重点词语与学生交流,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善于设疑,善于引导。抓住课文提到的“背影”,设计了层层深入的问题,从而揭示课文的主旨并能巧妙引导学生作对答。
(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珍惜与父母的爱。
老师听课记录 篇15
日期:
20xx年10月13日
地点:
北京市xx小学音乐教室
老师:
王老师
听课教材:
《钢琴入门》
听课内容:
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如何正确的弹奏钢琴。王老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钢琴的基本构造和键盘的命名,让学生们了解到了如何正确的摆放手指和手掌,她通过让学生们观察她弹奏琴键的姿势和动作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
接着,王老师为学生们演示了一段简单的曲子,并详细讲解了弹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如何调整手指的力度和速度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讲解完毕后,她邀请学生们上来亲自试弹,纠正他们弹奏时的错误姿势和动作,并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在课程的最后,王老师强调了练习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们只有持之以恒地练习才能取得更好的进步。她还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要勇于尝试和改正,同时也要懂得欣赏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听后感:
通过这堂课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对于钢琴的正确弹奏姿势和手指摆放的重要性,也加深了我对于如何正确的调整速度和力度的理解。同时,王老师的教学风格也让我感受到了她对于学生的耐心与关爱,让我深感钢琴教育需要付出的努力与汗水。总之,这是一堂非常有收获的课程,让我对于钢琴教育充满了信心和憧憬。
老师听课记录 篇16
日期:
xx
地点:
xxx
老师:
xx
听课教材:
xx
听课内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之间的关系。
听课
评议
从情境图中找出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老师听课记录 篇17
执笔教师:
马老师
听课时间:
12月4日
听课老师:
本人
听课地点:
xx幼儿园
活动名称:
花手套
班级:
小班
内容
一、引入主题
1、娃娃家里的宝宝们没有手套啊!我们把盒子手套送给他们怎么样?
二、引导滚画
1、请小弹珠到盒子里来玩一玩
2、怎么请弹珠的?用勺子,请后勺子放回盒子家里。(幼儿常规引导)
3、老师边念儿歌边示范滚弹珠
(左右滚一滚,前后滚一滚,绕个圈儿滚一滚)
4、请小朋友一起来滚画
三、引导幼儿用弹珠和颜料一起来滚画
1、请弹珠休息一下吧
2、我们怎么把颜料也请到盒子里来玩一玩呢?(引导幼儿讨论)
小结:听听医生怎么说。(看图讲述)
(1)边看图边讲国王每天的运动。
星期一:大王子和大臣抬轿子送国王上山。
提问:国王是怎么做的?大王子和大臣是怎么做的?看上去怎么样?
星期二:看图请幼儿根据图片讲故事:国王是怎么骑马的?
幼儿讲述后,老师小结。
星期三:国王又去做了什么?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请小朋友用几句话来告诉大家:星期三发生了什么事?
星期四:国王叫大臣陪他去打棒球。
老师讲述故事。
星期五、星期六:国王要去干什么?(跑步、做操)
他是怎么跑步、怎么做操的?
星期天:休息。国王怎么样?大臣、王子和皇后怎么样?(累死了)
2)国王觉得很奇怪,去问医生:“怎么会这样?”医生哈哈大笑。猜猜医生会对他说什么?
幼儿讨论后,老师讲述。
国王听了医生的`话,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决定认真锻炼。
3、与国王一起锻炼:
听音乐,和老师看着图片一起绕着教室周围锻炼:
周一:爬山
周二:骑马
周三:游泳
小结:运动后你感觉怎么样?
国王和大家一起锻炼后,精力充沛,身体也好了。
制定运动计划表:
(1)你们平时锻炼身体吗?你们都参加过哪些运动呢?
(2)在幼儿园里你参加过哪些运动呢?
(3)我们也来制作运动计划表吧!
交待要求:分小组制作在幼儿园里运动的计划,商量好后画下来,每天的运动要不一样。
(4)讲评:谁来介绍一下你们制定的运动计划表?
小结:你们制定的运动计划表合理吗?有没有运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呢?把计划表贴到教室,每天按计划运动就可以看看是不是合理了。
老师听课记录 篇18
授课教师:
xx
科目:
语文
听课时间:
xx课时
听课课题:
蜜蜂引路
听课地点:
xx班级
听课记录: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样会引路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二、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的读音
2、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景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用扩句法说一说。)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在语境中辨析词义: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地去找。
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加点字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听课评析:
课堂中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中,要把指导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老师听课记录 篇19
课前热身:
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放松,舒缓情绪
正式上课:
总线:“导游小姐”带领大家游览风光秀丽的祖国。
第一环节:学习古诗《敕勒歌》
1、教师用ppt展示一些祖国风光图片。大草原图片导出古诗《敕勒歌》
2、教师范读,学生谈感受:“读出了大草原的美”,小组朗读
评: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认字
具体操作:
1、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汉字。
2、组长展示生字卡,组员开火车说出汉字的读音、结构、部首和组词。
3、教师抽查。
评:小组合作认字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根据抽查反馈回来的信息,学生掌握得很好,完全到达了教学目的。
第三环节:“我会填”
1、教师展示ppt,学生用一句话形容看到的景象。
评:这一环节中,教师先说出前面的形容词,学生说后面的名词。这样对学生干涉太多,限制了学生思维。
2、小组合作填空
评析:
这一节综合性学习的示范课。
综合性学习最困难的选题。梁教师根据第三单元的课文资料,选择了“风光秀丽的祖国”这个题目,选题与课文资料相联系,这点很好。
梁教师匠心独运,用“导游小姐”带领学生游览这个构思将各个教学环节串连,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课堂多次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互
补原则分组,以“好学生”带“坏学生”,构成一个团队。教师制定相应的奖励规则,如升级等。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小组间进行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综合性学习课堂很活跃、很开放,学生在玩中学。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让每个学生投入活动,个难题。梁教师巧妙地利用音乐解决了这个难题。经过固定的约定俗成的音乐声给学生暗示,让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坐端正。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某些教学活动不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如:给“善”、“贵”等汉字找朋友,学生一开始摸不着边,搞了半天才明白找反义词。但“善”与“恶”如何做朋友
二、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川流不息的`瀑布”、“贱贵”等。
三、对于大多数学生都弄错的问题,教师没有解释清楚。如:“贱”的反义词为什么“贵”,而不“富”。
四、机会均衡问题。表现好的组和成绩好的学生表现的机会明显多于其他组。有些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
顺德容桂泰安小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前师生交流:打招呼,问好。
正式上课:
1、一边看课文动画,一边听录音
2、自由朗读,自学生字词
3、找出课文中讲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蚂蚁、蝌蚪……”
4、让学生挑选自我喜欢的大自然语言美美地读一遍,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三叶虫化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