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坡绿化方式及长期养护探讨【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公路边坡绿化方式及长期养护探讨【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矿山边坡治理工程【第一篇】

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石灰石矿山地形地貌景观治理我国华南地区石灰岩多呈巨厚层状,水平向展布广,连续性好,因而,石灰石露天开采矿区通常较大。由此造成的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而且,遭受破坏的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即使在闭坑之后仍无法恢复。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防治措施应根据矿区不同的土地类型、破坏的特点和矿山终采后的情况确定。做到重点治理与面上治理相结合,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工程措施速效性和控制性,同时也要发挥生物措施的后续性和生态效应。治理对象一般有废石堆场、尾矿库、矿山道路、边坡及矿山工业设施区等。治理措施从美观及环境恢复的角度出发,优先考虑生物措施和植物措施。对于废石堆场、尾矿库、矿山道路、边坡坡面及矿山工业设施区等的复绿工作,不具有实质性难度;而对于最底部的采坑平台,其治理措施是石灰岩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重点,也是难点。若为山地露天开采,则底部平台最低标高一般高于地下水位,闭坑后底部平台不会积水,此时若暴雨天气条件下矿区能自然排水,则多采用覆土植树造林措施,但这类情况不多见。若暴雨条件下矿区无法自然排水,树苗将被雨水浸泡或淹没,导致复绿失败,基于时效性问题,当前的做法通常是不对坑底平台进行任何治理。若为平原露天凹陷开采,则底部平台最低标高一般低于地下水位,闭坑后底部平台将缓慢积水,最终水位与地下水位齐平,达到平衡。水位恢复后,矿坑此时相当于一个水库,可用于发展渔业等。另外,近年也出现了将闭坑的大型矿区发展成旅游区等新型可持续发展方式。如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区,当前正在规划为地质公园。其虽然为非石灰石矿区,但其发展模式及恢复治理模式值得借鉴。石灰石矿山土地资源治理土地资源的占用与破坏对象包括基本农田、耕地、林地或草地、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4大类。平原区石灰岩矿的开采多破坏基本农田、耕地、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而山地石灰岩矿开采则多破坏林地或草地、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实际上,石灰岩矿区土地资源一经破坏,则难以得到有效恢复。尤其是农田及耕地,该类型土地资源的恢复治理基本上是假命题。而对于林地或草地、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因此,总体上,石灰岩矿区土地资源恢复治理难度较大,效果不理想,如何科学、有序且高效地重新利用石灰岩矿区土地资源,是往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重点研究方向。

实例分析

矿山边坡治理工程【第二篇】

关键词:露采矿山环境治理质量通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由于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具有工程性质多样性、生产流动性、露天作业、自然(地质、水文、气象、地形等)条件多变、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条件差、立体式交叉施工等特点,致使其工程质量影响的因素多,常常出现诸如“边坡滑塌”等质量问题。犹如“多发病”、“常见病”一样,成为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质量通病。针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2 常见的质量通病

常见质量通病包括:边坡的崩塌、滑坡;边坡削坡的超爆、欠爆及坡度偏差;边坡安全平台的位置(高程)、宽度发生偏差;碎石土回填区的地面沉降、地裂缝、边坡滑塌;挂网客土喷播中出现的喷射层与铁丝网顺坡滑落或铁丝网撕毁;坡面遭受水流侵蚀、冲刷;挡土墙、排(截)水沟、蓄水池等墙体发生开裂甚至倒塌;植被的覆盖率、苗木的成活率偏低,生长状况不良。

3 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产生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实施主体单位和个人缺乏专业技术和质量意识。要消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执行相关技术及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层层把关,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边坡的崩塌、滑坡

原因分析

⑴ 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合理,造成边坡偏陡或偏高,未达到边坡稳定要求,在遭受自然界外力作用如水流冲刷等而产生边坡滑塌。

⑵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受外力作用影响,从而造成边坡发生滑塌。主要情形有:

① 岩层或软弱结构面产状与边坡产状一致(即顺向坡)造成边坡滑塌。如无锡市滨湖区石塘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由于岩层产状与边坡产状一致,表层岩土受雨水冲刷、自身重力等外力作用造成边坡遭到破坏而产生滑塌。(照片1)

② 边坡岩石中含有膨胀性或湿陷性特殊类岩土,遇水后变形使边坡产生滑塌。

③ 由于边坡中存在断层(裂隙)或溶洞而发生管涌现象等造成边坡滑塌。

⑶ 碎石土边坡未按相关规范或技术标准进行分层压实,密实度达不到相关标准造成边坡滑塌。

⑷ 地震、山洪瀑发等自然灾害造成边坡滑塌。

防治措施

⑴ 降低边坡坡度或高度至边坡稳定条件。

⑵ 对工程地质复杂的边坡采取削坡减载、换土压实、边坡防护等措施。 照片1 因岩层产状与边坡产状一致导致的边坡滑塌。

⑶ 对松散的碎石土边坡进行分层压实至相关标准或采取压密注浆等加固措施。

边坡削坡超爆、欠爆及坡度、安全平台的位置、高程、宽度发生偏差

原因分析

⑴ 测量放线定位错误。

⑵ 工程地质现状调查不清楚,设计计算偏差。

⑶ 爆破施工工艺、参数选取不合理。

⑷ 最终边坡角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防治措施

⑴ 复核工程测量放线工作。

⑵ 进一步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对设计进行验算。

⑶ 严格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边坡坡度进行削坡降坡。

⑷ 邀请相关专家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调整施工工艺、合理选取爆破参数。

碎石土回填区的地面沉降、地裂缝、边坡滑塌

原因分析

⑴ 碎石土碎石粒径或碎石含量偏大,土质欠均匀,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密实度,导致边坡地面沉降、地裂缝。

⑵ 分层压实厚度偏大或未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压实,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密实度,导致边坡地面沉降、地裂缝。

防治措施

⑴ 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控制碎石土中碎石粒径和含量。

⑵ 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控制回填压实厚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密实度。

挂网客土喷播中出现的喷射层及铁丝网顺坡滑落或铁丝网撕毁

原因分析

⑴ 边坡坡度偏陡或偏高。

⑵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主要有:

① 岩层或软弱结构面产状与边坡产状一致,从而发生滑塌。

② 边坡岩石中含有膨胀性或湿陷性特殊类岩土,遇水后使边坡表层产生变形。如江苏省宜兴市徐家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照片2),边坡出露的基岩主要为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局部夹有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灰质泥岩(俗称耐火泥或白泥),在岩体中呈蜂窝状分布,为遇水膨胀性土。治理后的坡面遭受暴雨及地表泾流的冲刷、渗透,加上白泥遇水膨胀,引起边坡表层岩土体变形、开裂,在雨水及岩土自重等外力作用下,使部分挂网客土喷播后的铁丝网产生整体下滑,局部撕毁,造成表层土壤、种子及幼苗因 照片2因膨胀性岩土遇水变形造成边坡滑塌

冲刷而流失。

③ 边坡中存在断层(裂隙)或溶洞而发生管涌现象。

④ 边坡排水措施不力,导致雨水季节边坡遭受冲刷。

⑶ 设计或施工原因,主要有:

① 边坡表层的碎石土清坡不到位。

② 碎石土边坡未按相关规范或技术标准进行分层压实,密实度达不到相关标准。

③ 未进行必要的边坡稳定安全平台设置,边坡偏高使得挂网的上下跨度太大,喷射层及网的自重(下滑力)大于铁丝网的锚固力。

④ 铁丝网及锚钉的质量(种类、规格)、搭接、锚固(锚固深度、密度)等存在问题。

⑤ 喷射层厚度、粘合剂配比不当。

⑷ 山洪瀑发等自然灾害。

防治措施

⑴ 降低挂网区边坡坡度。对顺向坡要求最终边坡角应小于岩层倾角。

⑵ 消除边坡上存在的膨胀性或湿陷性特殊类岩土,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清除置换(一般置换为粘土),回填压实平整;对边坡上存在断层(裂隙)或溶洞结合潜水导流进行封堵,避免发生管涌而冲刷边坡岩土或植被。

⑶ 结合边坡地形和各区域汇水量,调整边坡排水工程,确保边坡排水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⑷ 清除边坡表层浮土,对边坡表层无法清除的碎石土,采取压实或其他加固措施,确保其稳定。

⑸ 通过设置边坡安全平台等措施,控制边坡连续挂网的高度。

⑹ 保证铁丝网、锚杆、粘合剂等材料质量,严格按设计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挂网或锚固施工,保证喷播材料中粘合剂的质量及含量。

⑺ 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控制好喷播层厚度。

坡面遭受水流侵蚀、冲刷

原因分析

⑴ 边坡地形调查不够详细,边坡的汇水量计算偏差,排水设计(位置、规格、数量)不合理。

⑵ 工程质量不合格导致排水工程非正常性损坏。工程质量不合格原因包括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沟体基础承载力不足;施工工艺、方法不合理;偷工减料或工程的规格达不到设计要求等。

⑶ 边坡上存在断层(裂隙)或溶洞,因潜水作用产生管涌而冲刷坡面。

防治措施

⑴ 对边坡地形现状作进一步详细调查,正确计算坡面汇水量,依据坡面上已有的冲刷路线,进一步优化边坡排水工程的设计方案(位置、规格、数量等)。

⑵ 保证工程材料质量合格,施工工艺和方法得当,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

⑶ 对边坡中存在断层(裂隙)或溶洞结合潜水导流进行封堵,避免发生管涌而冲刷边坡植被。

挡土墙、排(截)水沟、蓄水池等墙体发生开裂甚至倒塌

原因分析

⑴ 水泥、砂石、石料、混凝土预制块或砖等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或砂浆配比不合理,石料规格及表面平整度不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⑵ 工程整体结构、构造不合理,结构整体稳定性差,变形缝设置不当,防护不良等。

⑶ 施工工艺不合理。

⑷ 地基变形。如地基沉降差大;地基冻胀;水平位移;墙侧土水平应力的影响。

⑸ 环境条件影响。水流冲刷;冻融循环等。

防治措施

⑴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⑵ 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保证工程结构构造的质量。

⑶ 保证施工工艺合理,施工方法正确。

⑷ 保证结构断面尺寸。

⑸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基变形。

⑹ 采取防护措施,防止环境变化的影响。

植被的覆盖率、苗木的成活率偏低,生长状况不良

原因分析

⑴ 材料质量不合格。如苗木长势、规格及种子质量如发芽率等不符合相关要求。

⑵ 种子含量、配比及苗木数量、种植密度等不符合设计要求。

⑶ 土壤、肥料等不满足植被生长要求。

⑷ 起苗、运苗、栽种施工等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⑸ 后期养护方案不合理,养护措施不力,管理不到位。

防治措施

⑴ 严格控制苗木、种子的质量。

⑵ 把握好种子含量、配比,对苗木数量及种植密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

⑶ 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苗木的栽植施工。

⑷ 保证土壤、肥料符合植物生长要求。

⑸ 按相关规范要求做好植被的养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露采矿山环境整治技术要求》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山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09

[2] 《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山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0

矿山边坡治理工程【第三篇】

[关键词]露采矿山 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46-1

0前言

矿产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战略资源,我国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源自资源开采。矿业和矿产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由于广东省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中小型矿山开采技术落后、矿业权管理尚未完善,长期轻视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目前省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相对滞后和地质环境的日益恶化问题。现对广东省露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论述如下:

1露采矿山矿业开发中环境地质问题

根据广东省露采矿山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质灾害和地下水均衡破坏。其中分布广、影响大、最突出是地质灾害问题,其次为占有破坏资源。

首先,露采矿山在矿业活动中极大的改变了原始地形地貌,严重影响矿区的自然景观,同时还易形成各类地质灾害。广东省2005年以前,矿山占用和破坏各类土地公顷[2],土地占用和破坏严重。

其次,露采矿山矿业活动常引发各类地质灾害。数据显示[2],露采矿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32宗,1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12万元。多发生于小型矿山,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主导,降雨及爆破等下诱发,其规模多为小型~中型。

再次,采矿活动中矿坑积水常采用强排方式排放,破坏了地表水、地下水均衡,甚至造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和周边区域水资源枯竭,沿海地区或可引发海水入侵。同时废矿、矸石和尾砂中大量有害物经侵蚀和淋滤渗出并排入水体可造成水体污染。

2露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特征及主导因素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其主要特征有:

(1)矿山某类地质环境问题可以由不同的工程活动造成,并且具有多期性。如地质灾害,可由基础建设和各矿业主导,在外部因素下诱发。

(2)矿石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由于不同地质环境条件及开采矿产类型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明显不同。地质环境问题具复杂性特征。

(3)地质环境问题还具有相互关联性,通常一类地质环境问题是另外一类或多类地质环境问题的诱因。

(4)地质环境问题具“区内相似,区间相异”性。在不同的地质环境背景和自然地理条件下,所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同,在相同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理条件下,出现地质环境问题多相似且具有同生性。

3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

为应对日益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需对露天开采矿山开展因地制宜的、生态景观和谐的恢复治理工作。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条件,与治污和周边景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理。土地整理应优先利用废石土,对矿坑可改变为尾矿库或蓄水池;对边坡做好分级工作,采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平整方法进行植被恢复。

排水、蓄水系统建设

矿山排水系统的建设直接影响矿山运营期的开采安全和矿山后期及闭坑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在排水系统建设时应根据矿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植被条件以及水文气象条件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天然沟道,其规格应经过校核验算,能形成系统并与蓄水系统结合,实现水的综合利用。

边坡防护及植被恢复

矿山基建和开采中形成的边坡常常是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的重点区,应根据坡体的地质、工程特征以及当地气象水文条件结合生态复绿进行坡面防护和生态恢复工作。

常用的坡面生态防护技术[2]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坡面防护、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坡面防护、混凝土预制空心砖坡面防护、浆砌石框架坡面防护。常用的坡面生态恢复技术[2]有生态植被毯坡面恢复技术、生态植被袋坡面恢复技术、坡面垂直绿化技术、生态灌浆坡面植被恢复技术、土工格室坡面植被恢复技术、三维网坡面植被恢复技术以及植生基材喷付植被恢复技术。

4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发展及问题

我国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起步的较晚,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直至本世纪初国家相继颁发了各项矿山地质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机构和资金上保障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做出了相关规划目标,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才初见成效。

广东省于本世纪初开始全方位对矿山开展土地复垦、生态恢复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露采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矿种多、分布散

广东省露天开采矿山种类多,空间分布凌乱,水源和土壤条件差异大,岩石,植被恢复困难,治理难度大。

治理手段单一、效果不和谐

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主要是治理防范地质灾害以及生态复绿,治理技术多为植被生态的恢复,人类活动迹象明显与周边景观的不协调。

对矿山废石、矸石、尾矿及废水的无害化研究程度低,对如何减少地质环境的影响没有进行理论综合研究。

缺少专业人员

露采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目前仅靠地质系统原有成员培训后取得相关资质后持证上岗,同时还缺乏相关的施工队伍,导致了恢复治理项目效果较差。

法律法规不完善,环保教育相对滞后

对露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相关规范、法规均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但经常操作性差。此外,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没有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义,多数仍从既得利益角度看问题、办事情。

参考文献

[1]张进德、张作辰等。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9.

[2]赵方莹、孙保平等。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金洪涛、贾伟光等。东北地区矿业开发态势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研究。华南地质与矿产。2005.

矿山边坡治理工程【第四篇】

[关键词]露天矿山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恢复

[中图分类号] S891+.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21-2

蛇屋山金矿是一个露天金矿山,其选矿工艺是堆浸工艺。蛇屋山金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的甚至是无法在短期内进行逆转恢复的。本来,土地及生态环境在自然条件下有一个极其复杂的演变过程,人为的扰动特别是像蛇屋山金矿这样进行大规模的露天开采作业,会加速或改变这种演变,而土地及生态环境的演变又反过来会改变土地的性状和土地的生产能力,进而影响土地的利用。其他露天矿山的情形也是一样。

现在我们对露天矿山的生态恢复进行分析,就是为了使得矿山在生产过程中的演变朝着有利于生产的方面发展,避免不利的发展趋势。

1露天矿山开发过程中对于生态的影响

地形地貌

在矿山的开发中,对于地形地貌的影响是首要而又危害巨大的,露天矿山在进行剥离、开采之后,原来的地表形态及地貌会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蛇屋山因山形似蛇而得名。自从金矿被发现并被开采后,原来的蛇屋山已经被开挖成大型的凹下采坑,而与之相邻的船湾湖则被金矿排放的废石渣填成高大的山体了,将蛇屋山金矿的变化说成是“沧海桑田”一点也不为过。

海州露天矿,它于1953年投产,2005年闭坑。经过50余年的大规模开采,海州露天矿在为共和国发展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欠下了生态环境的“账”,城市中心区留下的4000米长、2000米宽、深度为350米的废弃矿坑,从空中俯瞰仿佛是一只巨大的黑鞋底,成为阜新环境之殇。

露天矿山对当地的地形地貌的破坏是严重的。

土地占有

一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可能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的资源进行一种破坏,比如在矿石开采的开采中,必须要对矿石埋藏地的地表要进行破坏,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以及建立一定的厂区,同时在开采过程还要对于开采的废弃物进行堆积,这些都是对于土地资源的一种占用和周围生态环境的一种破坏。蛇屋山金矿现有占地面积达两千余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占地面积还将继续扩大在矿山开采完毕后,其在短期内一时还难以恢复及复垦,而土地资源珍贵而又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果不对原来占用的土地进行处理和生态恢复的话,不仅影响了土地资源的结构,使得占用的土地日益变得荒废,而且是一种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一种表现,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资源。

如嵩县露天矿开进保护区2800亩天然林岌岌可危,露天开采铁矿,山头被剃掉,山体遭“开膛破肚”,满目疮痍;蛇屋山金矿在露天作业、选矿过程中,占用土地2000余亩,虽然其矿山在当地经济生活中占有较大的份额,但其土地的社会属性产、自然属性资源的份额也是不容忽视的。

野生动植物、植被

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下,自然环境本身就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整体,外界环境的介入势必会对原来的环境产生影响。在金矿开采前,据当地居民说,蛇屋山区域有大量的野猪、野兔、还有珍稀的猴面鹰等众多的野生动物以及植物存在,还有在矿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原来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系统将会受到影响,无论是生存的栖息地还是食物供给都会丧失,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急剧减少,同时采矿开挖地以及选矿所产生的大量废弃产物的堆积和场地的建设也会使得覆盖在地表的植被面积不断减少,同时也会加剧地区间的水土流失。

景观格局

矿区开发活动对景观的影响主要是地形的改变和生态系统改变所造成原有景观的破坏和新的自然景观格局的形成。采矿活动对地表的干扰,改变了地区的地形、地貌,形成许多人工景观,降低了矿区原有的自然景观美学价值E引。采矿造成的景观影响包括由于挖掘剥离所破坏的地表、植被的破坏、废石场的景观影响等。尤其在矿区服务期满后,采矿区形成的相对低洼的矿坑,废石场形成的人工山,由于新的生态系统难以形成。景象荒凉,视觉效果极差。

2加强露天矿山的生态恢复

边坡治理工程

露天矿山边坡的特点

边坡的治理是一切矿山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边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才能保证整个生态治理与恢复的进行和达到预定的结果,保证自然环境的稳定性以及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一般情况下,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一般的露天矿的边坡的高度都比一般的较高,有的甚至高达上百米,走向也不一,而且边坡的周围常常伴有很多的岩石、岩层,多为陡坡,因此地质环境差异比较大,地形较复杂。在蛇屋山金矿,边坡主要是指采坑边坡以及选矿所排放的废渣在堆集时所形成的边坡,其相对高差近七十米,坡体结构复杂。

(2)矿山的边坡正常都包括上部边坡、下部边坡和底部边坡,其中上部边坡的使用期限要较其他的两个较长,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无论是对边坡的治理还是防护,其基本要求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正常的边坡都是采用爆破、大型机械开挖的方式或手段才出现的,因此周围的暴露岩体一般比较多而且没有规律,再加上日久的风化和侵蚀,使得岩体的稳定性进一步下降,常伴有崩落、散落、座落、倾倒坍塌和滑动等现象。

边坡稳定性治理

露天矿大多位于城乡周边,水、陆交通要道旁。基本上也是人们生产、生活频繁出入的区域,因此,矿山关闭前(对于已经废弃的露采石矿,在进行露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工程开始之前),应首先进行边坡的安全评估,然后开始治理。一般露天矿边坡的治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对坡度不符合要求,开采面已过山顶的边坡可以进行削坡减载。对于高度不大的此类边坡,也可填方压坡脚。

(2)对富水地区边坡必须进行疏干排水,必要时可钻引水孔排水。

(3)对于地质条件易造成滑坡或小范围岩层滑动的岩体,须采用抗滑桩、挡石坝方法治理。

(4)对局部受地质构造影响的破碎带,采用锚杆、钢筋网喷砼护面。

(5)对深部开裂、体积较大的危岩,宜采用深孔预应力锚索、长锚杆进行加固。

(6)对于边坡石质较软,岩石风化严重,易造成小范围塌方的削坡后低处宜用挡土墙支挡,高处可采用框格式拱墙护坡。

(7)为防止滚石伤人,坡面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撬毛工作,然后可结合绿化工程在坡上铺设金属网,或塑料格栅网挡石。

(8)对于地势较高的矿山,须检查矿山废碴场(堆)有无可能形成泥石流和坍塌,若不符合安全要求须进行清理或建拦碴坝拦挡。

目前,蛇屋山金矿的边坡治理,主要采用削坡减载、挡土墙支挡的方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进行生态恢复的最重要手段,也是恢复原来的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对于矿山的生态恢复的植被恢复一般还是以人工手段为主,从而加快植被的生长周期,对于原来的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进行适当的缩短,从而达到预期恢复目标。矿山的植被恢复肯定和原来的植被类型、种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的植被类型还应该根据地区的土壤条件、地形条件、水体状况、温度气候等条件进行综合判断。

土壤是植被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是植被获取成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的来源,由于矿山的原来的土壤结构受到损坏,因此首先要创造一个适宜植被生长的土壤条件。一般的创造土壤条件的方法有喷浆型、营造台阶型、鱼鳞坑型、放缓边坡复土型、暗台阶复土型以及无土生态有机基质(营养土)等等,当然具体的方法还应和矿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环境和要求而定。其中的无土生态有机基质也就是营养土的使用可以使得植被恢复得期限缩短,加速矿山绿化,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创造好良好的土壤条件和植被种植后,要对于已经种植的植被进行采取必要的管理,同时采用一些绿化工艺对于矿区进行进一步的绿化。

蛇屋山金矿地处湖北省嘉鱼县,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所在地,雨量充沛,各种复垦植物易于栽种存活,如蛇屋山金矿在尾渣堆上种植泡桐、刺槐、油茶、柏树、樟树、狗牙根等植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以后蛇屋山金矿的生态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同类矿山的生态恢复发挥了示范作用。

3结语

采矿业作为一社会属性很强的行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些年在露天矿的开发应用中,却充分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当前露天矿山进行生态恢复是一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表现,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 李富平,冯捷。 采矿迹地生态农业重建模式能量分析研究[J]. 绿色科技。2012(10).

[2] 孙永章,白瑞娟,史密伟,王云霞,孟令尧。 河北省石灰岩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特征探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1(04).

[3] 李武斌,何丙辉,钟章成,王力,齐代华,张兴华,娄方海,苟小军。 九寨沟马脑壳金矿山优势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格局[J]. 草地学报。2010(05).

48 522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