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论文实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齐鲁文化论文实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齐鲁文化论文【第一篇】
山东素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而我们作为孔孟的后人,更应该将先人的遗训传承下去。
我们大家天天说要有诚信,可又有几个人真正理解诚信的蕴意呢?诚,是诚实,主要是指办事、说话认真的态度,言行一致。守是守信,指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总的来说,诚信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说到这,你们可能要问,为什么要有诚信呢,因为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
记的那是一年夏天,太阳火辣辣的,好像要把大地烤焦了似的。我和小伙伴们坐在池塘边玩耍,突然,伙伴凝凝抬起头来,对我说:梓月,你星期天上午有时间吗?八点钟,我们一起骑自行车吧。”“好啊!”我一听高兴的答应了。“那好,就这么定了,我先回家了,再见。”说完,我高兴地回家了。
转眼到了星期天,我早上起床后,拉开窗帘,咦,天怎么昏沉沉地,我心里一惊:不会是要下雨吧?天气预报没有雨啊。正在这时,耳边传来了轰聋聋的打雷声,接着哗哗地下起了大雨。“不会这么倒霉吧!”我在心里暗暗地叫道。这么大的雨,我是去还是不去呢,去一定会淋湿的,不去,万一凝凝等我怎么办?我站在窗前,看着窗外,心里矛盾着。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妈妈看出了我的异样,走上前,问我:“梓月,有什么事吗?”我回了句:“没事。”然后,就去吃饭了。
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到:妈妈说的对,我一定要做一个讲诚信的齐鲁人。
齐鲁文化论文【第二篇】
“诵国学经典,沐孔圣之风。”带着这样的初衷,我们毓秀学子怀着赤诚之心,踏上了这片神圣的齐鲁大地。
之前就已听说,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因此对于这片土地,我们素怀敬重之情。孔子博物馆,是我们初次近距离接触孔夫子的地方,不再是书籍上的略有耳闻,而是真真实实地看到了当时齐鲁大地上的器皿、文书,以及孔老先生所希冀的景象之雕塑,馆内“天圆地方”的设计,则更是体现了古老的文化与智慧。我们一一细品齐鲁大地的文明文化,感受齐鲁之风,这才乘兴而归。
“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我们的第二站。孔庙中柏树环绕,还有不少古代皇帝和文人墨客的题字,令人顿感文化气息之浓。孔府中那所谓的“勾心斗角”的建筑设计,在令人讶异的同时,更彰显了中华文明数千年以来在建筑学上的深入见解以及极致的智慧。对比以上二处而言,孔林,便安静得多。那里埋葬着数千位孔家子弟,可谓是孔家祖坟。每位游客在它面前都主动禁声,望着一个个坟堆、一块块墓碑,由衷地表达着自己崇高的敬意。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正如朱熹说的那般,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对孔子抱有崇拜与敬仰之意,他为我们开了一扇窗,一扇《诗》《书》《礼》《乐》《易》《春秋》之窗,一扇仁爱之窗,一扇文化之窗。
要说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第三日的泰山之行。泰山,五岳之尊,在我眼里一座无比神圣的山峰,一想到能有幸攀登它,我便心潮澎湃。
踏着一步步台阶,我兴奋地向上攀登着,眼里满是对于登上山顶的渴望。仿佛不觉得累般,我以极快的速度向前迈着步,最开始只是一段台阶一段平路,还算得上轻松。可是,事与愿违,渐渐地,台阶增多平路减少,再加上艳阳高照,不免有些疲倦,大汗淋漓。望着越来越陡的路,一望不到头的无尽台阶,再望望身后已经累得在石阶上坐着喝水而没有一点起身意思的小伙伴,我终究叹了口气,甩了甩有些酸痛的腿,倚靠在石壁上休息,心里估算着还有多少路程。重新整顿一番,原以为已经斗志满满可以向前冲一冲了,谁知才走完一段台阶便感到浑身无力。这台阶确实是长得过分,供人脚踩的阶面过于狭窄,攀登的确费力。
于是乎,之后的那一段路程,我们便努力保持匀速缓步前进着。路上常见筋疲力尽的游客,就那样半瘫坐在石阶之上,而无数旅客则撑着登山杖,用“三条腿”吃力地爬山,甚至有一人丢了登山杖,双手双脚同时着地向上攀爬。我与我的小伙伴手牵着手,互相给予力量,我们眼下几乎只有这一条条台阶,和一双双疲乏的脚。低着头,感觉着越来越沉重的身体,一步一步费力前行着。
蓦然回首,才猛然发觉,我们已经爬到如此高处。向下望去,是蜿蜒的石阶小径与踩在脚下的诸多小山,心中一喜,爬上泰山之巅的欲望更加强烈。终于,我们见到第一梯队的旗帜,望到了南天门,赶紧踏上最后几百步台阶,终于到达目的地,欣然在那里集合与等待,然后再整装待发,与其余毓秀学子一同携手,最终登上泰山之巅。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们在山顶上激情澎湃地朗诵杜甫的《望岳》时,真切感受到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势。于泰山顶进行的一场以“山”字为题的飞花令,则更为此行增添了无穷文学趣味,每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场面一度沸腾。
但是,在下山之后,我的内心却升起一丝茫然,登顶之时确实快乐,可是除了山顶上的瞬间震撼与欢愉,似乎别无所获,仿佛只是做了一场梦一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猛然惊觉,缺少的那一部分,是登山过程的感悟,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记得当时无意一扫瞥见的溪水潺潺,却因急于登上顶峰而没有驻足欣赏,不禁万分懊恼,自己为什么只顾一路攀登,却忽略了眼前景呢!
唉,留意脚下,一路向前自然是好,可除了终点,沿途自然还有别的惊喜在等着我们,纵然只是自然的随意馈赠,也足够让心灵收获更多。
此行,精彩有趣而又收获满满,可终究还是留下了些许遗憾。带着这份遗憾,我坚信,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一定会重来泰山,到时候说不定别有一番风味在等着我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想到年轻时杜甫的感慨,我想,我的内心想得更多的,却是日后“凌绝顶”,途中多赏景。更愿齐鲁之文化,在我们心中开花。
齐鲁文化论文【第三篇】
齐鲁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和了解齐鲁文化,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变迁,也能够加深自己的文化素养,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齐鲁文化。下文将从“齐鲁文化的历史背景”、“齐鲁文化的主要特征”、“齐鲁文化的代表性人物”、“齐鲁文化的影响与价值”、“宣传和推广齐鲁文化”的角度,谈谈我对“讲好齐鲁文化”的心得体会。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的齐国和鲁国,具有深海厚重的历史渊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影响力。齐鲁文化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哲学、战争、礼仪、民俗、风俗、等方面,这些文化元素逐渐形成并传承至今,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遗产。
齐鲁文化的主要特征有几方面。首先,就是稳重性强,求稳定性,崇尚古朴。这一点可以从齐鲁文化的建筑、村落、园林、节日等方面得出。二是齐鲁文化具有人文关怀,注重内在品质,追求天人合一,不注重表面功夫。三是齐鲁文化注重合作、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这可以从古代的国家联合,教育、文艺等方面得出。此外,齐鲁文化中还有许多其他特征,如多彩的戏剧文化、珍贵的文物、丰富的民俗等。这些特征使齐鲁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第四段:齐鲁文化的代表性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代表齐鲁文化的著名人物。例如,孔子在齐鲁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论语》对于推进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弘扬,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再比如,曹操、鲁迅、郭沫若等人,虽然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贡献,但都对齐鲁文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著名人物在悠久的齐鲁文化的传承中,留下了重要的人文精神和历史贡献。
齐鲁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历史上的文化遗产和学术研究,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感悟齐鲁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这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交流、线上平台等。这些渠道和途径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齐鲁文化,还可以在不断的推广和传承中加深人们对齐鲁文化的理解,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总之,传承和弘扬齐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价值和传统文化保持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让我们走进齐鲁文化,从中感知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更好地为中华文化在当代发展作出贡献。
齐鲁文化论文【第四篇】
我逃离了闷热的都市,带上行囊,与妈妈以及她的同事们来到了心中的乐土——山东。早在之前,我就对山东的民俗、风景颇有兴趣,如今真正的踏在这片富饶的齐鲁大地之上,我对这次的山东之旅充满了希冀。
乘了一晚上的火车,终于抵达了山东的泰安。泰安,意思是“泰山安泽”,它原本只是一个小城,却因五岳之首——泰山而举世闻名。泰山巍峨壮丽、气势磅礴,而且是历代帝王祭天的地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一览它的风采,今天,我也很荣幸的成为游客之一,体会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妙感受。
带我们团的是一名年轻漂亮的当地导游,小丛姐姐,还有一位帅气的全陪导游:小郑,我和晓薇私下里都说这俩人很配——忘记说了,晓薇是妈妈朋友的女儿,一个快乐活泼的胖女孩。
到达泰安后,我们便上了大巴,直接向泰山开去,约摸1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泰山的山脚下。刚下车,好清新的空气啊,我的精神也为之振奋起来。
“大家跟我来,我们去坐缆车……”小丛姐姐清脆的声音传来。我和晓薇手牵手,三步并两步跟了上去,实话说,泰山的缆车真得不怎么舒服,一个窗子都没有,闷闷的,正当我被憋得大汗淋漓时,终于到终点了,出了站,我算是彻底懵了——四周除了一些花草树木,竟一个景点都没有!
“我们还需要走一段路程才能看到景点。”小丛姐姐告诉我。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一步一步往上爬,好在太阳被参天的大树遮起来了,凉丝丝的风吹走了暑意。
“我们到天街了!
”晓薇指着不远处的那个牌坊,我不禁一愣,这又不是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中的皇都,怎么也被称作“天街”?穿过这个牌坊,我也就豁然开朗了,远处被淡淡的云雾罩住,隐隐约约望见对面巍峨的山峰,近处,山风吹拂着云烟,云烟象晶莹透明的雪缎。我想,唐岱所说的“烟云本体,原属虚无,顷刻变迁,舒卷不定”就是这般情景吧,怪不得被称作“天街”!
我踏在“天街”上,一边闻着这山中的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泥土清香,一边欣赏着两侧古代文人赞美泰山的墨迹继续往前进,走了许久,眼前出现一级级石台阶,还挺高的。我和晓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冲了上去,我刚刚走了20多个台阶就有些招架不住了,晓薇比我胖,她可谓是“举步维艰”啊!
于是我便一边自个儿喘气,一边连拖带拽晓薇,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爬完了石阶。
抬起头——嗬!
最终目的地玉皇顶就在眼前了!
我和晓薇兴奋极了,不顾已是疲惫不堪的身体,向着“玉皇顶”进发。“秋思儿等会儿……看看这个无字碑啦!
”在我走到一半时妈妈在我身后叫道。这如同妈妈所说的,玉皇庙前的这块碑真是一个字都没有,据导游讲,是秦始皇想为自己一生说话好而设,但后来又没有刻上字,我心想,他是想让自己的一生的好坏由子孙后代来评说罢!
无字碑“到顶了,到顶了!
”当我的双脚终于立在玉皇庙前,我忍不住大喊,这不仅是因为登顶的喜悦,还有那无与伦比的美妙景色,我忽然想起了东晋才女谢道韫的诗: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玉皇顶下了山,我还是念念不忘泰山山上的每棵树、每缕风、每处墨迹和每个迷人的景点,它真是一个巍峨与秀丽并存的美丽圣地!
齐鲁文化论文【第五篇】
摘要:建筑文化是整体文化中特殊的组成部分,建筑作为人类共有的活动,在不同地域、不同人文、不同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尤其是在拥有五千年历史、幅员辽阔、多民族的中国,建筑文化更是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笔者在本文介绍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希望促使我国建筑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建筑;文化;发展。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成果,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建筑文化成为人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现代人探索历史离不开建筑文化,而现代建筑文化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发展民族性、地域性的建筑,而且,很多研究都表明,人们往往对具有古代建筑特色的现代建筑更加情有独钟,究其根本在意建筑所蕴含的文化性,在现代建筑文化中,如何做好建筑和文化连接和传承就成了我们必须注意的地方。笔者在本文介绍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并从古建筑出发,解析了我国建筑的几大文化特征,希望能在现代建筑中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既具有我国鲜明民族特色,又富含现代气息的建筑文化。
一、我国建筑文化发展历程。
我国的建筑文化从夏商时代开始萌芽,在此期间,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廊院形式,进入周代和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的建筑体系布局已经初见规模,建筑施工中开始出现专业分工,像土工和木工的分工合作;我国建筑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战国和秦时期,这一时期大规模的城市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宫室和高台建筑开始兴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咸阳宫和阿房宫。进入汉朝,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使得建筑产生显著的进步,木构建筑基本成熟,古典建筑三段式的外形特征基本成型,像陵墓、私家园林、长城等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建开始发展,这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在这个时期,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使得建筑获得了新的发展,像佛寺、佛塔等建筑等,可以看出佛教当时的盛行。到了隋唐时期,我国基本形成了建筑体系,并且影响了朝鲜、日本等国,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长安城,其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而宋、元、明、清等国在传承唐朝建筑的特点基础上,又融合了新的文化元素,像宋代将建筑方法和工料标准化和规范化,并流传了很多建筑巨著,此外像明代的紫禁城、清代的避暑山庄等,都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标志。到了晚晴时期,中国逐渐的保守起来,中国的建筑文化逐渐趋向没落,在近代,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多元化文化冲击之时,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使我们急需考虑的问题。
二、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征。
我国的传统建筑都蕴含着鲜明的文化特征,其中最为鲜明的为儒家的“中庸”和“礼制”以及儒道结合的文化特征。具体来讲有以下内容:
1.儒家中庸文化。
中庸是中国人的基本精神文化之一,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中庸文化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三点,第一,建筑的布局有南北中轴主线,使得整个建筑呈现对称分布,在中国古建筑中宫殿、书院、四合院等都有体现。第二是包容性,即中国的传统建筑将一切美的事物都融合到中华传统建筑当中,其中最为典型的建筑就是圆明园,包容了很多异国文化。第三是建筑呈现平面发展,建筑不求高大,表现出在平面上绵延的宏大感觉。
2.儒家的礼制文化。
礼是中国传统美德,是维持天地人伦和上下尊卑的准则,中国古代建筑中有很多礼制建筑,其目的是为了以建筑区分人的等级,借助建筑维持阶级社会秩序。这种思想在我国古代的皇宫建筑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像北京故宫中,中轴线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屋顶的规模体现了建筑的等级,又比如四合院中长辈住上房、女眷与后院等,这些都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3.儒道结合文化。
儒道结合文化讲究外儒内道,在礼制盛行的年代,中国传统建筑在讲究伦理制度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修身养性的道家思想,想成了前宫后苑的布局,使得古建筑富含灵动之感。
三、我国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
近代的中国建筑文化收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筑文化的影响,加之晚清时代的保守之姿,使得我国现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变得少起来,特别是建国初到改革开放阶段,我国的现代建筑文化处于停滞发展阶段。到现如今,我国的建筑文化形成了几个方面,第一是过度的对原有文化维护,我们已经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却忽略了创新。第二是对原有文化结构的延续。第三是文化结构的嫁接,即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第四是构建传统文化的新概念,即建筑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现代社会的特色建筑。
我国现代建筑与文化面临着脱离的现状,建筑和文化的融合只是混合组装,并没有认识到建筑文化的深刻本质。为此,我们在现代建筑中,要更加注重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在此基础上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发扬我国的特色建筑文化。为此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加强我国地域建筑空间特色的研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各不相同,在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区域,在建筑中充分的发挥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第二是正确对待建筑文化所处的自然文化环境,即在特定的地域和文化环境中加深对建筑文化的理解,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人文思想,即要人、建筑和自然有机的统一起来,突出各地的特征和层次。第三是在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体现出现阶段高新技术和生态环境的需求。这在我国的古代建筑文化中就能看出,地域建筑注重于自然环境结合,在现代建筑中以高新技术将其表达出来,更加符合现代建筑的需求。第四,加大对地标建筑的研究,即用建筑特征表现出建筑文化,在建筑文化发展中,我们要注重对建筑材质、地域特征的研究,让建筑与地域环境充分的结合起来。近几年,我国的现代建筑文化又有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像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上海石库门商铺、天津鼓楼商业街、大唐芙蓉园等建筑,都体现了现代建筑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的交融,现代建筑正以多种方式将古今文化融合,表现出了文化的传承,未来的现代建筑发展也必须紧靠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结合的主线,加大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齐鲁文化论文【第六篇】
齐鲁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优秀的传统美德。我有幸在其中成长和学习,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以下是我对齐鲁文化的心得体会。
首先,齐鲁文化教会了我坚定的品德和原则。齐鲁文化强调“道义”精神,以中庸为核心价值观。我明白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谦虚、仁爱、尊重和诚信。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时刻铭记着不伤害他人,要以和为贵。这种品德观念让我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做一个正直和友善的人。
其次,齐鲁文化注重的教育理念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学者,例如孔子和曾子,他们提出了“术业有专攻”、“温故而知新”等理念。这种教育思想告诉我,在学习上要有专注、踏实的态度,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同时,我也深感到受教育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应该通过学习来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和素养。
再次,齐鲁文化给予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鲁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吸引着我对它的探索和研究。我参观了孔庙、曲阜大学和孔府等文化遗产,了解了这些古老建筑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愿意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
此外,齐鲁文化还给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和价值观的启迪。曾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意味着每天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更好地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个观念影响了我对人生的态度,让我懂得了自我完善、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在追求目标和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也从中获得了正确的人生导向。
最后,齐鲁文化给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齐鲁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倡音乐、绘画、文章等艺术的鉴赏,以及体育运动的参与。这种生活方式让我有机会去欣赏和感受社会、自然的美丽。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我总是能够通过欣赏艺术和运动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总之,齐鲁文化是我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指引和源泉。它教会了我做人的原则,提供了对教育和学习的启示,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引导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和价值观的塑造。更重要的是,齐鲁文化让我对生活充满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在接下来的人生旅途中,我将继续传承和发扬齐鲁文化的真善美,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齐鲁文化论文【第七篇】
当前,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转变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消费模式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过渡,世界也进入了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这都要求建筑与文化实现高度融合,实现协调统一。欲如此,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而文化创意就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以文化创意推动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实现建筑与文化的协调统一,必须找到融合的具体模式。因此,建议就从这几个环节着手融合。
1文化创意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
建筑欲与文化高度融合,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而文化创意就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创意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文化创意就是以文化为素材,以推进文化本身的提档升级、价值实现或文化与经济、与物品的融合为旨趣的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设计、策划、构想。就建筑而言,文化创意就是以文化为素材,以推进建筑与文化的高度融合为目标而进行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地构想。文化创意是当今诸多产业的有力推进器,建筑本身就适合文化创意功能的发挥,而我国又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使借文化创意推进建筑与文化的融合更加有效、更加合理。建筑,从广义上讲,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包括房子、道路、桥梁、城墙、水坝、烟囱、水塔及战壕、碉堡等军事攻防设施。建筑并不只是用石头、木材、钢筋和混凝土简单堆砌而成的构建物,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是人类智慧、情感、观念和力量的综合表现,是人类文化艺术成就的综合表现形式,正如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所说:“建筑基本上是全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有人类历史便有建筑,建筑会与人类用永恒共存。依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可推动文化与建筑的高度融合,使建筑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并彰显建筑设计者、建造者及使用者的风格、个性,大大提高建筑的品位和市场竞争力。
2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环节,与文化的融合,文化的实物资源、形象资源很难派上用场,可用的主要是观念资源、知识资源。与环境相协和,充分利用地利的观念、方便节约的观念、邻里和谐观念等观念,皆需秉持。与环境相协和,充分利用地利的观念、方便节约的观念,人自然都会秉持,但邻里和谐观念却有人经常违背,以致侵占邻居地盘、遮挡邻居采光等现象不时出现,是重点应加秉持的观念。代表现代文明的物理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知识会大有用场,同时,古代风水术知识也必须加以重视和利用。古风水术是论述和指导人们选择和处理住宅(阳宅)与坟地(阴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择日等一系列的主张和学说,是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术数。其所用的阴阳、五行、八卦、风水等概念,与现代科学大不相同,现代人理解起来颇感困难,给人以神秘感,常被一些人视为迷信,其实有深刻的内涵和道理,不能理解、不知利用十分可惜。
3在建筑结构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建筑结构是建筑的关键环节,对于单一建筑来说,直接决定着建筑的面貌特征、风格样式、空间大小、厅室安排、厨厕位置、门窗样式等问题;对于城市、村庄、街区等建筑群来说,直接决定着民居、商场、工厂、剧院、街道、道路、广场、河湖、公园、绿化带及雕塑等的位置、大小、面貌等问题。建筑结构是外显于人的东西,代表着一幢建筑或一组建筑的形象,最能体现建筑的人文艺术特征。城市是最大的建筑群,最能体现建筑结构这一环节的人文艺术特征,现以其为例来说明建筑如何与文化融合,实现与文化的协调统一。为增加建筑的文化元素,推进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对城市来说,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在城市建设中,妥善处理现代化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在谋求现代化,面向未来,力图展现新颖、前卫的形象的同时,不忘文化的传承,有意识地保留城市记忆和历史符号,对现有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选择性地加以保护,若有破损,则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加固。第二,有意识地建设若干体现历史风貌的建筑,形成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个街区经营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食品、服饰及艺术表演,使之成为世人了解这一城市历史文化的有形载体。第三,把该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出现的名人通过城市建设体现出来。若有遗迹存在,应尽量保留下来,进行仿古修复;若遗迹不存,则可采取“意会”的办法,在事件发生地建立纪念碑亭、小纪念馆、小广场或园林小品等,诱发人们对历史的想象。还应以这些重大事件或历史名人来命名某些街道或建筑,使其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第四,城市的街道、建筑乃至路灯、便道、门店、广告、牌匾等,都要克服盲目克隆的陋习,改变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严重“同质化”局面,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个性化表现展示城市总体特色。
4在建材选择、建筑工艺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建筑物都是利用建材按一定的建筑工艺建筑起来的。这两个环节是建筑的核心和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建筑的坚固程度、宜居程度,乃至面貌、结构。草木建筑、石头建筑、土坯建筑、砖混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因建材的不同,不仅给人的观感大不相同,其坚固程度、宜居程度也大不相同。材料是工艺的基础,建材对建筑工艺的确定具有决定性影响,不过,二者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同样的建材会有不同的工艺,同样的工艺,也可选用不同的建材。同样的建材,建筑工艺不同,耗材和效能也会不同。一幢精美的建筑,既需要好的建材,也需要好的建筑工艺,缺一不可。建材的选择、建筑工艺的确定,既体现着科学性、技术性,也体现着艺术性、民族性和个性,既是个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也是个不断巩固和传承的过程。因此,既要吸纳高新技术等现代文明的成果,又要设法保留民族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华。事实证明,一些利用传统建材和建筑工艺建造的建筑,具有优良的性能,如榫铆结构的木材吊脚楼,因具有弹性,在汶川地震中很多并未倒塌,而砖石建筑大多倒塌。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华,要尽力保留,有意识地吸纳进现代建筑。
总之,建筑文化的非物质基因表现为人们通过不同仪式化行为和标志边界等各种方法将文化意义赋予场所和行为。建筑中不同的符号、材料、色彩、形式、空间组织和景观方面都可能包含某种文化意义。当意义、空间与活动系统相互一致时,彼此之间就加强;当建筑变得与社群文化和生活方式一致时,就有归属感。
齐鲁文化论文【第八篇】
山东是一个锦绣壮美,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省份。山东还是全国第二大省。有五岳独尊之称的巍巍泰山、有孔孟之乡的文化魅力、有中外闻明的旅游景点、有富饶的胜利油田……无数美丽的词语来形容山东都不为过!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是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断地破坏植被,毁坏森林,动物们都没了去处,只好听天由命,许多动物濒临灭绝。更有人无节制的开采自然资源,使它们越来越少,工业污染更是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想必,大家都还记得不久前的雾霾吧。那不正是因为燃煤、工业、汽车尾气等污染因素日益增强,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悬浮颗粒增多,造成雾霾天气出现更频繁。雾霾会诱发多种疾病,给交通造成困难。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们都是地球上的居民,有义务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如果地球住不下去了,那人类又能上哪呢?森林可以让我们每天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大气可以让紫外线不直接照射在我们身上,水可以维持我们的生命……可是这些自然资源都被我们人类自己污染、破坏。人类把树伐了,使人类不能阻挡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把空气污染了,使人们得了病。把河水弄脏了,把珍贵的动物灭绝了,真正留给子孙后代的又是什么呢?大自然不属于人类,但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
我希望人类马上停止现在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来。我们中学生应该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捡一个纸片,一个塑料瓶做起。我希望明天的白云会比今天更白,蓝天会比今天更蓝,污染会比今天更少。
在此我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山东,描绘美丽齐鲁!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上一篇:学习靠自己最新5篇
下一篇:逃学上网检讨书【实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