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范文及十四五工作规划范例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2024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范文及十四五工作规划范例实用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2022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篇1

“十三五”期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两个健康”先行区战略目标,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水平,推进全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

1.事故压降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区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较“十二五”时期大幅度下降,总体形势趋于持续稳定好转。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16和2019年分别为和,降幅为%,均低于“十三五”规划的控制值。

2.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出台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系列文件,将全区党政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写入三定方案。区级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完成多个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多重预案体系。着力构建了具有瓯海特色的“1+X”专业委员会制度。

3.基础短板不断夯实。“十三五”期间先后完成10244个合用出租房改造、13786户危旧房排查;城乡危旧房治理率达到100%,山塘水库排涝工程完成率达118%。提升公路安全改造60公里,省和区级安全隐患整治8处,地质隐患点整治工程6处。共建成应急避灾安置场所189处,且区级避灾安置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已经全部完成。

4.监管效能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共排查整治“厂中厂”企业逾8000家(次),摸排整治在册的“三场所三企业”超过2000家(次)。排查隐患超过50000处,且整治率达到99%。“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执法监管力度,年均立案查处的企业超过200家,罚款数额均超过500万元。

5.应急救援日渐成熟。推进1个总体应急预案和40个区级预案修编工作。建立起23支三防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其中包括15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应急物资统一调拨机制。组织区级应急演练4场次,参演人数400余人次;各镇街(开发区)管辖内企业开展应急演练3640场次,参演人数17万余人次。

6.数据治理稳步提升。首创“安监云”平台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实施“安全生产云培训”等八大“云”系列监管模式。中介机构云服务开创了为企业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平台,目前社会化已经覆盖全区80%企业,排查治理隐患超过40000条,位居全市第一,并得到冯飞副省长的批示。基于“浙政钉”创造性的实行“一次不跑”,打造人、财、物的数字化管控模式,实现各项审批“掌上办”。

7.安全宣传亮点纷呈。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瓯海区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平台,推进了安全生产月、“8·5”安全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建立全国首家企业资助儿童宣教基地、全省首家成人平安教育馆、全温州最大安全文化主题公园等系列措施为“七进”宣教创建多个文化示范点。积极组建队伍参加或者承办温州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七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应急小瓯”和“应急小海”等系列瓯海应急品牌相继亮相。

8.防汛防台扎实推进。完善防汛防台组织机构,厘清防汛防台救灾工作职责边界。落实各级防汛责任人,告知防汛工作职责,督促责任人尽责履职。年均防汛安全大检查10次,并监督落实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到位。不断夯实防汛基层基础,完成261个建制村的防汛防台形势图,并进行全面梳理、每年更新。

9.森林安全不断向好。积极推进“引水上山以水灭火”的灭火新模式,共建设森林消防蓄水桶110个。补充和更新专职森林消防队和镇街物资装备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数字化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森林火灾形势不断向好,十三五期间,保持发生起数年均下降百分之十五。

“十三五”期间不足及短板:

1.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仍然突出。全区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存在共性问题,企业所处环境混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搭建占用消防通道等现象依然存在。

2.风险防控体系科技赋能不足。应急科技创新基础薄弱、成果转化率不高,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滞后,难以支撑风险防控创新发展带来的挑战。

二、2020年工作总结

1.建成瓯海区“智慧应急一张图”

瓯海区“智慧应急一张图”工程在本年度完成了从招标到建设再到验收使用的全过程生命周期。平台打通了应急、水利、交通、住建、农业农村等20多个部门现有系统或数据库。为后续应急指挥、应急调度和应急资源的掌控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2.推进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

自全省全面开展推进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瓯海区结合本区实际,积极开展多次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在危险化学品、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以强大的力度着力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为瓯海区打造“重要窗口”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

3.抗击疫情瓯海应急勇敢行动

自新冠疫情肆虐以来,瓯海应急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敢于担当,为全力做好疫情防范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输运紧急救援物资,到参与测温阻疫的志愿活动再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宣教活动无时不刻在为阻击疫情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4.全面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开启“云课堂”传播安全生产知识运用瓯海应急卡通动漫形象“应急小瓯”、“应急小海”讲安全,推出“拿案说事”H5系列漫画,线推上广“行业微剧”系列片;以“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开展第19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以“云培训”为抓手,全面开展线上线下百万员工培训。

三、“十四五”发展计划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是我区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瓯海作为的成果示范期。谋划“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计划和2021年瓯海应急管理工作思路对护航 “重要窗口”和践行“八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深化数字应急管理

以瓯海区“智慧应急一张图平台”为依托,加快应急平台系统建设,推进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整合各层级、各有关单位的应急资源,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大型应急装备和设备、风险源信息等基础数据库。

2.强化基层应急管理

推动基层应急管理执法力量建设。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保障充实区、镇街(开发区)、村社等多级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加强基层应急设施建设。基层单位要配备和储备消防、卫生、监控、供电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应急设施和物资。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储备意识,根据需要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

3.整合应急物流体系

建设应急物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原材料供应、生产、公路铁水空运输线路、流动资金、潘桥物流枢纽网络、运力等资源信息,促进物流供应链协同。建立吸纳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公众参与物流工作的平台,构建社会自救物流信息平台,增强多方共救能力,提升救灾、救助服务水平。

4.开展自然灾害普查

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查明城市综合抗灾能力。全面调查掌握风险要素信息,实施重点隐患排查,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开展多尺度区域风险评估。

5.发展应急服务产业

围绕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与预警、隐患排查与治理救援服务等领域,建立覆盖全市的应急服务站。吸纳风险评估、社会化服务、应急救援等企业入驻站内。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在培训,共育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为服务站输入最新鲜的血液,加速各类型应急服务企业的成长。

6.提升全民应急素养

线上结合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安全宣教工作,根据受众需求不同,分类别、分行业、分区域、分时段、分人群,精准开展培训宣传工作,提升全民安全职业素养;线下大力开展以安全教育场馆、体验基地、安全文化走廊等为主体的宣教基地建设、文化阵地建设,打造由政府引导,基层和企业跟进的瓯海安全生产宣教模式。

7.推进重点领域整治

加大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城市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整治,制定针对性整治方案,全面建设各重大领域管控体系,在规划引领、标准规范、科技兴安、源头治理等方面实现全面覆盖,全面提升各重点领域安全水平。

8.加强森林防火监控

针对本区林地连片、分布广等特点,布设森林智能化监测探头及视频监控系统等设备,增强森林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林区消防蓄水池基础设施建设,配置适合森林火灾扑救的设备,增强森林火灾扑救能力。

四、2021年工作思路

1.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区建设

以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夯实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础,不断完善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有效评估各类安全风险,深入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切实增强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并推动瓯海建设成为国家级安全发展示范区。

2.实施全面自然灾害风险普查

成立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并遴选相关工作人员,以应急管理局为牵头部门联合资规、水利、气象、住建等部门开展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类型自然灾害的风险普查。

3.开展应急产业发展相关培育

加快形成系列化、成套化应急产品解决方案,推动应急产业发展。提升应急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拓展应急服务新类型,促进应急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发展。完善应急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支持,补齐应急产业保障供给短板。

4.进行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提升

针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违法行为,务实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市政公用设施、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

5.推进防灾减灾预警能力建设

深化瓯海区“智慧应急一张图”平台建设,整合各有关部门资源,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加快推进灾害事故监测站网建设,逐步实现江河洪水、山洪、台风、暴雨、内涝、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等事故风险的实时综合监测。

6.落实执法装备全面保障配备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配齐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检测仪、移动执法终端等执法专用装备。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执法执勤车辆和应急保障车辆。

7.提升复合宣传教育培训力量

培养一支“懂安全、会培训、能宣传”覆盖企业员工、网格员、志愿者、专家团体等全方位立体化宣教队伍。创新宣传形式,依托“安监云”平台,开展基础群众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网络学**台,开发应急安全教育课程,加快安全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编制安全培训信息管理数据标准,开发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培训优质资源数据共享。

2022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篇2

十三五期间,瑞昌市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厅、九江市局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应急管理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为推进瑞昌“五大升级”、打造“五好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

2016年以来,安全生产工作连续四年被省安委会和九江市安委会考核为优秀等次,连续四年获九江市安委会综合考核第一名。防震减灾工作三次荣获全省先进单位、江西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全国防震减灾综合先进。森林防灭火工作连续五年获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市)”称号。

1.规划修编安全发展。对化工产业集中区新扩亩用地,化工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以氯碱、氟化工、复合肥、亚克力板材、高性能树脂涂料生产制造为龙头的化工产业基地。

2.清理整顿非煤矿山和危化企业成效显着。依法关闭不符合条件的小化工企业4家,整改提升4家,推动化工企业机械化、科技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防控风险的能力。“十三五”期间,关闭退出证照齐全的合法小煤矿7家,地下矿山5家,露天矿山关闭49家,尾矿库治理销号4家,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事故风险,亡人生产安全事故较十二五期间下降70%。

3.防震减灾能力提升。投资7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1800平方米的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创建一所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市区建成5处可容11万人的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各乡镇至少建成1处容纳千人的避难场所。投资600万元建成市、乡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备物资近1千万元。截止2019年11月,先后创建了7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乡镇、4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及7个九江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争取中央救灾资金2395万元,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完成85户。

4.森林火灾防范有力。十三五期间,我市重点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体系、森林防火责任体系、火灾控制阻隔网络建设,全市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显着,未发生一起较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连续七年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瑞昌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项目顺利实施,林火预警监测系统可覆盖全市重点林区。及时调整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健全运行机制,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形成工作合力。2016年至今,新建生物防火林带176公里、面积3900余亩,抚育管护生物防火林带面积8700余亩。

5.地灾防治更加完善。完成1/5万地质灾害、岩溶塌陷区专项地质灾害调查和数据库入库工作。为150名群测群防员配备装备和每年不少于1200元/年监测补助。共投入近2100万元,治理地灾隐患点154处,有效确保了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投入48万元,建立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二、2020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工作亮点:

1.应急物资保障给力。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疫情期间先后从国内国外采购病床、口罩、防护服、消杀液等急需物资,没有出现1种物资断供现象,退回67万元验收不合格产品,从省厅争取到两批应急物资有力支援了全市一线抗疫工作。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解决了“一罩难求”现象,有力支援了全市一线抗疫工作。防汛应急响应期间,及时安排了600多万元防汛专项资金采购各类紧缺防汛物资,储备了140万余条编织袋、207台排水设备,18万平米三色布等物资,实行统一储备、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救灾物资随时调拨、随时发运。

2.防汛统筹协调有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瑞昌市应急管理局集智筹谋,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统筹调度防汛“大应急”体系,抽调了精干力量,成立了“防汛指挥作战室”。调整了防汛指挥机构,适时调整充实5个前线指挥部,市四套班子领导挂点包乡,形成了指挥调度、宣传报道、督察督办、监测预警、后勤保障、信息处置等“六位一体”高效应急指挥体系。组建市级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1493人尖刀队伍,设立418支应急小分队,实现了“不垮一坝、不倒一堤、不死一人”的目标。

3.智慧管控线上发力。在前期530家风险相对较高的企业排查出7285个风险点基础上,制定管控措施28709条,全部风险已线上管控。理文化工、武山铜矿、亚东水泥等20家企业成为线上运行单位,真正把监管重心放在了源头、放在了薄弱环节、放在了堵塞漏洞上。我市纳入试点的20家企业的37条生产线实现了机器人操作、无人化生产,这些企业向安全生产本质安全迈进了一大步。

4.练兵磨剑储蓄能力。我市首次开展以“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线上启动仪式。二是与九江市安办联合举办“安全生产月媒体开放日”活动,拉近公众安全距离。三是在白杨镇檀山村熊家自然村成功举行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锻炼了应急队伍,检验了应急能力,获取了应急经验,是一份智慧应急实战的好答卷。

(二)主要做法

1.以训词精神锤炼队伍,让党员应急先锋立起来

一是强化政治担当。践行***总书记提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到位。应急干部职工办公经费全部纳入预算,各项经费有保障。三是强化半军事化队伍建设。与市人武部联合组织防汛应急抢险队伍集训,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半军事化建设。

2.以安全整治为抓手,让人民幸福指数升起来

一是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力推进安全生产强基固本行动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中的257家企业自查11903条隐患实行动态监控,实行事故隐患闭环管理、动态监管。盯紧企业落实“五个一”“十个一次”目标任务,对排查发现的隐患,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隐患整治到位、“清零”到位。二是严格安全生产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788人次,检查企业家281(处次),责令停产整顿 5家,罚款万余元,追究责任4人,暂扣吊销证照2家、关闭取缔11家、移送司法机关人员2人。共约谈警示52家、联合惩戒2家。三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疫情期间,共组织安全服务指导组159个,指导服务企业1391人次,检查监控企业1419家次,参加指导服务1447人次,帮助排查隐患问题798条,整改798条,整改完成100%。

3.以民生为中心,让智慧应急能力强起来 

①防汛抗旱工作情况。一是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二是实行了汛前检查巡查督查三查机制。三是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加强防汛队伍建设,做好防汛物料储备,确保工程安全度汛。

②森林防灭火工作情况。一是落实森林防灭火责任。层层下达森林防灭火责任书,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和“一票否决”制。二是加强扑火联动。按照“以市建队、分散养兵、集中使用”原则,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三级联动”的统筹用兵机制,全市专业森林消防队和半专业队由市指挥部统一指挥、统筹使用。市指挥部与市人武部和武警中队签订联动协议。三是狠抓野外火源管理。严格规范野外用火审批手续,杜绝越权审批、违规炼山。四是做好应急准备。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队伍建设,按照省防总对专业森林消防队和乡镇半专业队建设标准要求,完善扑火队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队伍“拉得出、打得赢”。

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一是落实责任,完善体系。编制印发了《瑞昌市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了各级防灾责任。经排查我市共有562处地灾隐患点,共巡查9243人次,真正使“四级”群测群防工作落到了实处。二是加强会商,精准预报。落实了气象会商制度,完善了气象地灾预警发布协议和信息共享平台。三是加大投入,确保安全。投入246万元用于地灾防治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地灾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④综合减灾工作情况。一是妥善安排我市冬春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下拨了85万元自然灾害资金和500万元中央冬春救助资金到各乡(镇、场、街道),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安全度过了冬令春荒关。二是各类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在往年创建的基础上,继续夯实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同时,创建综合减灾示范乡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九江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全省精品示范社区。

5.以宣传培训为基础,让全民防灾自救意识热起来

一是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成立了瑞昌市安全生产培训中心,目前已开展培训5批次,培训人员300人。二是开展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地震纪念日宣传活动。三是精心组织全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启动了“六进”宣传工程,全市企业、农村、机关、社区、学校、家庭六体联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干部群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十四五”工作规划

1.总体目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火灾起数与过火面积“十四五”期间比“十三五”继续下降70%。

2.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行政执法,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统一布置化工企业,做好武山铜矿地下开采三期工程安全设施设计评审批复,确保三期工程“十四五”期间建成并投产达标。关闭现有年生产能力在700万吨/年的露天采石场7家,保留3家,不新增金属及非属地下矿山。保留现有的一座地下矿山,同时,通过增设矿权等增加2-3家大型露天采石场。进一步对全市尾矿库进行销号, 不新建尾矿库。

3.启动瑞昌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工作,编制、修订突发地质灾害、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对全市529个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级分批进行防治。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专业人才培养,每年至少开展1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和业务培训,全面普及和提高地质灾害预防与应急处置能力。

4.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建设专业森林消防营房和物资储备仓库,按照九江市防指“十四五”规划要求及我市现状,规划新建5000平方米应急物资仓库和2000平方米专业森林消防营房及20000平方米训练场。

5.应急物资管理。因应急物资使用及报废,每年需要200万元物资更新采购,及时补充森林灭火设备和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等。

(四)2021年工作安排和打算

1.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一是运用“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自动预警机制和管理制度,初步实现安全风险分类、分析、自动预警等功能。二是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以“应急管理网格学院”“化工安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学**台,开展企业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安全管理水平。三是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开展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使用行为,强化对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的执法检查;对发生过事故或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加大检查频次,深入排查冠名“生物”、“科技”、“新材料”的企业的注册生产经营范围与实际是否一致,对发现的问题企业,认真甄别其行业属性和风险,逐一明确并落实监管责任。

2.提升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全面落实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加强化工园区、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救援装备配备,配强应急队伍,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实训演练,不断提升企业应急处置能力。

3.防灾减灾扎实有效。创建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实行灾害点网格化管理。一是积极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的年度“三查”工作,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公布相关信息。对各类灾害隐患点要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库,及时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防汛抗旱防灾预案和应急预案,对全市529个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级分批进行防治。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做好应急防治。二是严格野外用火审批,规范野外用火。进一步促使防火责任落实到落实到乡村组、到山、到户、到人,建立起有章可循、有责可查的森林防火责任机制。三是做好洪旱灾害应对,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强化监测预报预警。

4.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完成应急指挥中心和41家市财政投资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建设。对3座尾矿库进行安全销号,保留使用两座尾矿库。

5.建设应急管理铁军。统筹建设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在出现突发情况时第一时间响应、最快速度出发、有序有力有效应对处置,真正做到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6.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市融媒体“瑞昌云”、市政府工作网站开设安全生产宣传专栏,以“微笑瑞昌”公众号自媒体为民间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公益宣传,进一步增强群众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

2022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篇3

近五年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州应急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思维,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三项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开展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坚决纠正安全生产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连续多年实现了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将我局“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

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细抓实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分解与落实。通过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县、镇、村、组等四级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形成全社会人人有安全生产责任,人人参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氛围。

二是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局全面推进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创建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镇等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镇;2019年**镇居委会成功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县7镇都完成创建州级安全生产示范镇工作任务;各行政村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示范村创建工作。机构改革前,加大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各镇安全生产服务站人员配齐配强,根据委托执法权限能全面胜任各镇安全监管执法工作,逐步形成应急系统选贤任能干部提拔机制。解决了办公场所,新增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局二级机构,副科级事业单位))。

三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完善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长效工作机制,结合安全监管“强执法防事故”工作,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大力开展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职业卫生、消防、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常打常治,确保高危行业安全有序运转。坚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安全生产,通过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有效防范和治理事故隐患,防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觉开展高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整治隐患,把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防控事故的工作目标。

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教育视频“七进”等宣传教育活动,把安全生产知识和警示教育案例送入机关、村寨、企业、学校等单位,深入民心,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发展氛围。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上“安全生产第一课”、系统执法人员培训、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四主两员”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系统执法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监管能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通过争项目,打基础,逐步提升安全监管能力。2018年底完成县应急管控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与省应急管理厅、州应急管理局对接工作。完成网上监管执法系统、OA办公系统、高清会议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要求系统执法人员人人能够进入全省应急管理执法系统进行网上执法信息录入,确保监管执法的公正、公平和严肃性;加强OA办公系统培训和使用,确保局机关干部人人都能使用OA办公系统;目前高清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正常运行(与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和州应急管理局对接)。

六是进一步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能力。“十三五”期间,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工作和“强执法防事故”工作,认真落实隐患整改“一单四制”要求,强化综合监管,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完成《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6个专项预案编制工作,按照要求,每年在直管行业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应急救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局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机构改革后,多职能融合的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新职责、新工作全面理解不透;“懂应急、会应急、能应急”的服务本领、知识欠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抓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扎实工作,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把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做细做实,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十四五”规划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贾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持续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和“强执法防事故”活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始终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实现“一杜绝、双下降”目标,即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着力控制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一是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二是全力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1.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州《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约谈和考核制度,确保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上肩;2.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生产安全管控的双重防火墙;3.持续深化非煤矿山、危化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坚决提请县政府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完成尾矿库闭库治理;4.继续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完善监管执法质量考评体系,续推行计划执法、专项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广行政执法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三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推进重大风险“一单四制”,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完善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加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常态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施闭环管理。四是统筹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

1.全面履行“综合防、牵头救、统筹助”职责,推动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制和行业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构建统等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教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2.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会同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推进全流程速报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协调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早情、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监测预警,建立预警和灾情统一发布机制,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会商研判、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专题会商研判机制,提出精准防范措施,提前防范化解风险;3.协调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协调相关部门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加紧编制我县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规划;抓紧启动一批防灾减灾重点项目,协调统筹推进建设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早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治理和险移民粮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七项重点工程,做好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含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等应急资源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综合资源。

五是着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会商研判、应急救援处置等制度,规范各灾种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完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联动、应急处置、信息发布、新闻报道、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和军地应急联动等工作运行机制,及时调整县安全生产委员会、防汛抗早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减灾委员会、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突出重点、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基本形成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等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积极支持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加快建设应急管理专家智库,为应对全灾种、实施大救援提供智力支持。强化区域化应急救援资源共享,不断提升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3.强化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面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4.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定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探索多道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推进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搭建应急物流网络,提高物资快速保障能力。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应急物资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合资源,努力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5.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落实三级带班值班要求,建立健全综合值班值守和专业值班值守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积极应对处置可能或已发生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事件;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日常调度机制,平时加强联络,战时加强调度,确保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颊会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完善值班值守设施建设。

六是加强应急管理基础保障。

1.强化应急机构建设。认真贯落实《中共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以“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各镇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以“三有”(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建制村(社区、居委会)应急服务站点和村志愿消防队、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落实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责任,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2.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作,确保应急指挥平台与州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省级应急平台视频畅通无阻;3.深化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示范镇、示范县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学校、居民创建活动;4.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制度体系,抓好应急管理系统新媒体平台建设和新闻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全媒体、多方式、多渠道地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减灾、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精心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七进”“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消防宣传日”活动。七是着力打造应急管理铁军。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州和县委要求,抓政治建局工作,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系列重要论述并以之为根本遵循,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局机关支部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省委九项规定、州委七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制定全县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分批组织全系统干部队伍参加省、州开展的应急管理知识集中轮训。

(四)重点项目。机构改革后,为加快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局党组坚持“边组建、边应急”工作思路,积极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申报项目,如下:

一是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已完成申报工作)。计划在2020年至2022年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做好储备库内辅助设施配套建设以及物资运输、消防通道建设等。用于存放救灾物资,投资估算**万元。

二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小林场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该尾矿库面积20000平方米,已停运,设计坝高57米,现状坝高34米,总库容万立方米,现状堆积尾矿20万立方米,四等库。向上申报资金510万元,预计在2020年完成闭库工作。

三是县烂泥田锰矿区采空区隐患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烂泥田锰矿区有张氏锰业、宏泰锰业和恒源锰业,经十几年开采,总计大约18万立方米采空区需治理。向上申报资金1200万元,预计在2021年底完成该采空区治理。

四是县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还未申报)。准备向上级部门积极申报修建县应急救援中心业务用房、训练场地、救援器材及仓库等建设项目(目前未规划),预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计划在2024年完成项目建设。

2022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篇4

“十三五”以来,我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大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通区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大府办〔2016〕48号)(以下简称《规划》),切实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把规范生产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提高监管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谋划之年,现将我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规划目标指标实现情况

《规划》确定了4项安全生产主要指标,从实施情况看,各项指标总体控制情况较好。2020年(数据预测到年底)全区共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36起,无亡人、无工矿商贸事故、无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十三五”期间,工矿商贸、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下降,一般事故减少,无较大以上事故、无重特大事故;无职业危害、职业健康事故。

(二)规划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是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责任。一是与各安委会成员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大通街道办事处的履责检查和履职考核,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特别是近期作出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区委常委会8次、区政府常务会9次听取了应急管理局工作汇报,区安委会3次和区消委会1次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防汛抗旱指挥部7次会议研究部署汛期防汛救灾工作。加强责任查处追究,坚持将安全生产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系统,加大考核力度,严肃责任追究,强化事前问责事后追责,严格实现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二是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贯彻落实《进一步落实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意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有效防范化解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风险。

(2)提高依法治安水平

一是区应急局对市级挂牌督办企业逐家跟踪督办,对拒不整改或超期未完成整改的企业坚决予以处罚,市级挂牌的20家96项隐患,已整改完毕。我区共通报80家单位125条隐患,已整改完毕。

二是开展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等企业安全检查72次,排查整改隐患和问题230条;全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已注册企业86家,企业自查自报隐患51条。共处罚企业14家,处罚46000元。

三是大力推进“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6月23日,区安委会制定出台了《大通区“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大安字20208号),建立工作机制,由区应急局抓总抓统,每月按时汇总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召开调度会,对整治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单独会诊、逐个击破,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目前累计成立检查组61个,检查单位325家,排查隐患311处,整改311处。

(3)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和打非治违

今年重点组织开展了“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针对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建筑施工、油气管道、工贸行业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

危险化学品领域:集中开展了全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经营企业全覆盖。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19次,查改隐患67条,处罚2家。

工贸领域:以建材、机械、工矿、纺织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专项行动。 检查工贸企业检查30次,查改隐患101条,处罚5家,9000元。  

其他单位:对辖区内学校、医院、小作坊等单位检查23次,查改隐患62条,处罚7家。

有限空间:深刻汲取寿县绿色东方新能源有限公司5·6中毒事故教训,开展大通区防范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专项整治,全区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凡是有可能涉及到有限空间作业的,都开展专项整治。11个领域开展全面排查整治活动,累计排查整治各类隐患74处,责令改正15家次。

建筑施工方面:扎实开展建筑工程安全质量专项治理行动,突出整治施工现场基坑支护、脚手架等五类分部分项工程,推进建筑起重机械、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保障性安展工程、燃气安全生产等安全管理力度。会同市建管处对全区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出具整改意见书,督促整改完毕。整改时限到期后,又组织了“整改回头看”活动,确保专项行动的整改实效。共摸排1家单位,发现隐患2处,已整改完毕。

交通运输领域:一是加大对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的运输管理,加强源头监管,开展危化品易燃易爆品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组织安全教育与应急能力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7月8日参加安平运输公司应急演练),严格执行易燃易爆危险品“三品”查堵制度。二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活动,以事故多发路段、施工路段为重点进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消防:持续推进冬春、夏季火灾防控和电气火灾等各项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紧盯高层建筑、学校医院、养老机构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多合一”,城中村、群租房、老旧小区、民俗客栈、小微企业、家庭作坊等高风险场所,特别是“下店上宅”“三合一”场所,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对同一时间容纳30人以上,从事生产经营仓储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了建档和安全隐患排查,共摸排264家,发现火灾隐患528处,正在整改中。

城镇燃气专项检查:因7月7日田区朝阳街道发生一起瓶装液化气爆燃事故,由区安委办牵头,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具体落实专项检查。检查时间:7月10日至7月14日,排查到大通街道东菜市有两家瓶装液化气换气点、洛河1家两瓶。我局立即对这两家换气点进行的处置,不再经营瓶装液化气换气服务。

特种设备领域: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要求企业单位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加强对小区民用电梯的安全检查。

(4)提高应急救援与指挥协调效能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一是完善应急管理与指挥协调机制,建立应急指挥中心、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及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二是强化应急演练和救援处置,区政府将安全生产应急响应纳入区安委会统一协调调度,区应急管理局对应急预案实行备案管理。防汛抗旱:进一步完善了《大通区2020年度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大防指202014号)。并《调整大通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大防指20204号)、《成立大通区防汛抗旱工作指挥部专项工作小组》(大防指202012号),印发了《成员单位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大防指20206号)。减灾救灾:印发《大通区减灾救灾委员会关于调整组成人员和单位职责的通知》(大减委20201号)。三是每年定期组织企业开展相对应的应急演练,今年组织、参加各类应急演练13家次。加大应急资源储备力度:汛期调用上提坝防汛物资:草袋3万条,麻袋2000条,编织袋5万条,花雨布1万平,桩木40立方米,救生衣500件,救生圈50个,铁丝片300片,铁丝网投1000个,冲锋橡皮舟2只,砂石料210吨。铁锹100把,充电式头灯100台,探照灯8台,应急灯50台,电缆400米,扩音喇叭10台,铜锣6面,帐篷33顶,救生衣400个。

(5)严肃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

制定《大通区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的通知,严格按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机制,规范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程序,执行事故整改评估制度,督促事故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部门事故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形势分析。2020年全区工矿商贸等行业领域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6)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七进”活动。二是抓好基层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按照省市文件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专职安全员开展事务性工作和日常检查的辅助工作,确保每个乡镇、街道、园区的专职安全员不低于4人。

(7)强化“科技兴安”,提升基数支撑能力

推广应用科技信息化执法手段。配备移动执法终端,及时记录执法信息,执法文书,同步上传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保障行政执法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溯性。

(三)主要成效、措施

印发《大通区2020年度安全生产执法计划》,开展危险化学品专家指导服务,邀请专家对辖区内危化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复查,督促企业隐患整改到位。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从整体上看,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出台,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兴安战略实施,基层基础不断加强,安全责任深化落实,安全生产状况好转。但有的任务进展不快、成效不明显,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投保安责险积极性不高,把投保安责险看做是额外增加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负担,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保险,没有完全领会国家推行安责险的实际意义。保险公司也因缺乏针对各行业的风控专业技术人才而未能提供充足的事故预防服务。有的公司只注重收取保费,在开展风险评估和聘请技术机构为企业服务方面办法不多,甚至基本没有服务。

(2)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化水平低,科技支撑力量薄弱,成果转化率低。

对策: 

(1)加强企业责任人、技术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安全培训,强化安全生产装备和安全生产经费经投入。

(2)增强安全信息化建设,增强信息化专业人员。

二、“十三五”工作亮点、经验

(1)我局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以严防较大升生产安全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42起亡19人,其中工矿商贸事故1起亡1人、自杀1起亡1人,其余40起事故中亡17人全为道路交通事故。与“十二五”期间我区共发生各类事故亡44人相比,死亡率降低56%,总体形势还是安全平稳的。

(2)宣传教育形式丰富效果显著。借助“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等重大活动,联合多部门、单位,全力开展了安全知识大讲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开设安全知识咨询台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搭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发放宣传品2万余个,接受群众咨询5万人次。我局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是完成的很有自己的特色。2018年宣传月活动被省应急管理厅通报表扬,去年抖音短视频火爆,我们立即筹划抖音的拍摄,今年“Vlog”(视频记录)火爆,我们又借来无人机等工具拍摄“Vlog”,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组织举办的“云课堂”也是深受好评。宣传月年年有,而我们每年都在创新、都在与时俱进,希望能够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开展,不断的去丰富安全月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发发宣传单就结束宣传工作。

三、2021年工作谋划

(一)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精神,将相关内容纳入区委中心组和局党委集体学习计划。加强宣传教育,将宣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作为局党委宣传工作重点,结合业务工作,开展经常性、系统性宣传贯彻和主体宣讲活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从源头上加强治理,要针对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强化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二)全力推进“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持抓总抓统,做好整治行动的牵头人,统筹推进1个总体行动和16个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月调度月通报”机制,定期召开会议,调度整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安排业务精干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全面整治。

(三)抓好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工作。吸取防汛抗旱经验教训,强化汛期24小时应急值班工作制度,加强水情雨情汛情监测。未雨绸缪,按定额数备齐备足各类防汛物资,强化汛期物资调度,严格物资发放、使用流程,确保平安度汛。落实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安排人员驻点值守。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强化应急准备,备齐应急消防器材,合理处置各类紧急状况。

(四)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做好市区挂牌重大安全隐患整治督办工作,结合各位分管副区长督查安全生产计划,安排分管领导督查挂牌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强化安全隐患“月排查月通报”制度应用,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深入企业一线加强对企业隐患整改的督促工作。

(五)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七进”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应急管理条例》《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徽省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组织全体基层安全监管员参加年度安全生产业务知识培训。

(六)做好应急救援建设工作。完善应急物资采购、更新、储备、调度、分发制度,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精配强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和装备。开展各类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

四、“十四五”形势展望及工作思路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贾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扶。

(二)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 故,始终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实现"一杜绝、双下降”目标,即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 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1)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 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2)全力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约谈和考核制度 ,确保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上肩; 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生产安全管控的双重防火墙; 持续深化、危化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继续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推行计划执法、专项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 , 全面推广行政执法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3)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完善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加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常态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施闭环管理。

(4)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落实综合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颊会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完善值班值守设施建设。

(5)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应急救援区域化统筹协调和补偿机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小微企业抱团建设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扶持民间应急救援机构建设,鼓励企业与应急救援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多方谋划,加快推进区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力争“十四五”期间能建成投用。

(四)重点项目

为加快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局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建设大通区应急联合指挥中心及物资储备中心。总用地面积约90亩,一期用地面积75亩,二期用地面积15亩。总建筑面积约16140平方米,主要建设应急联合指挥中心、消防站以及防灾减灾救灾物资库、防震减灾物资库、事故救援物资库、防汛抢险物资库、抗旱物资储备库、防疫抗疫救灾物资库、森林草原灭火应急物资库等物资储备库。2021年上半年启动该项目,项目建设期2年,项目总投资万元,项目建成后,进一步完善大通区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能力。

    五、对区政府的意见建议

建议进一步精简各类会议,压缩会议规模,控制会议时间,简化会议程序,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48 2559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