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赏析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电影艺术赏析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电影艺术赏析范文1

[关键词] 《香水》;艺术感悟;审美体验

人类对于美感的欣赏和享受来源于对各种事物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动,是一种能够让人心灵愉悦和放松的精神状态,对于美的享受和感受是人们从各项事物中获得的宝贵回馈。人类对美感的感受和享受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主要是审美主体对于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广义上,则是人类的审美意识,通过审美主体对各种美的存在的反应形成变化多样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等。在电影《香水》中,导演汤姆・提克威就通过将嗅觉影像化和审美化的方式将其搬上银幕,运用画面声音、时空光影等视觉造型元素,给观者带来了一次神奇的嗅觉视觉化之旅,让人们深刻感受都了艺术之美。下面我们对于电影《香水》所表现的艺术美略作赏析。

一、电影《香水》介绍

影片讲述了男主人公让-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因为对于香水的迷恋而最终走向了犯罪道路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对于人性、道德、理想、价值观和审美倾向都进行了拷问,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它的导演汤姆・提克威尔对于影片所表现的内涵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影片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出生在巴黎最肮脏、恶臭遍地的鱼市场上的格雷诺天赋异禀,对于各种味道有着极为惊人的记忆力,并且在嗅觉上得天独厚,能够轻易分辨各种味道。这种天赋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同时也是他悲剧的源泉。在孤儿院长到13岁的时候,格雷诺被孤儿院长卖给了制皮匠,在那里他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艰难困苦,但是在机缘巧合下,他将自己天赋异禀的嗅觉展现在了香水调配师巴尔蒂尼面前,成功获得其青睐,开始进入香水铺工作,在这里,他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但是随着自己的天赋的展现和应用,格雷诺渐渐开始不满足于制作世界上最芳香的香水,他开始狂热地追求能够将万物的气味保存的方法。格雷诺毫不犹豫拿着巴尔蒂尼的推荐信到了格拉斯小镇。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制作出世界上最完美的香水,保存万物的味道,格雷诺选择使用十三种少女的体香来代替古典的十三种精油配方,在制作香水的过程中,他爱上了少女的体香,并且狂热不已,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保存这些香味,成全自己的爱恋,他最终走上了杀手的道路。格雷诺与世俗不同的追求美好事物的方式使得他逾越了身为人的底线,成为一只盲目追求美的野兽,使自己陷入了悲剧的结局。

二、《香水》的艺术感悟

该片改编自德国作家Patrick Süskind(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畅销国际的小说《香水――一个杀手的故事),原著小说自从出版之后,在各国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其作者不仅一跃成为德国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同时吸引了众多导演的兴趣,想要将其改编成为电影,但是却因为原作者担忧作品被电影化后的质量而一直未能成行。后来著名导演汤姆・提克威最终获得电影改变版权,这也是电影《香水》的由来。

影片从小说改编而来,由于对“香味”表达的难度和对“嗅觉”演绎的高难度,一直以来,原作者在授予改编权方面都非常慎重,直到导演汤姆・提克威的出现,才最终出现了这部精美的艺术电影。电影中,导演使用独特的手法通过嗅觉来感知美,这种手法与较长使用的视觉和听觉不同,神秘的嗅觉所带来的想象空间更让人在感知美的过程中变得敏锐。但是因为美感的获取与视觉关系密切,因此又采用电影这种直观的视觉艺术手法来调动人们的视觉感受增加形象感,更好让人体味美、感受美。[1]

《香水》是一部深刻演绎了人性、社会,探讨了感性与理性的优秀电影作品,电影通过格雷诺的眼睛看世界,将欲望扼杀天真和欲望带来激情真实展现在人们面前。影片中,格雷诺刚出道的时候,天真而纯粹,他对香水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各种味道,花草树木、有着人气味的衣物,这些都曾经让他获得灵感和快乐,但是随着他好奇心的增长,这些已经不能满足他的精神需求,开始狂热地追求最完美的香水,从而走上了残酷的杀人之路,可以说是欲望驱使他走向了生命的终结。前半部的格雷诺是天真的令人同情的,但是狂热的欲望促使他谋杀了别人,走上了追求美的歧路,在无形中也杀死了天真而纯粹的自己。[2]

电影的男主角格雷诺对于任何味道都非常敏感,他天赋异禀,甚至只是单纯通过气味就能感受到远处的物体,在电影中,导演多次对男主角的深呼吸和鼻部做了特写,同时还通过对群众演员的特写来表现香气和嗅觉对于人们的影响。影片中有两次极为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写,一次是在格雷诺即将执行死刑时,通过将香水洒出的方式让一众王公贵族们狂欢,目的就是为了证明美是可以通过嗅觉产生的,由神秘的嗅觉产生的美让人在无限的遐想空间中沉醉。第二次是他再次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鱼市场的时候,穷人们在闻到香水味道的时候无限沉醉,产生了深深的向往,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无论何种阶层任何人种对于美的感受都是相同的,对于美的追求都是纯粹的强烈的。影片通过各种方式调动了观众们的感官,在表现香气的魔力时,观众也忍不住闭着眼睛深呼吸,仿佛感受到了影片中那种令人沉醉的美好香味,产生了各种联想。主人公格雷诺在看到美丽的年轻女子时,不同于一般成年男性对其产生诸如爱慕之类的感情,而是贪恋着她们身上的香气之美,对于他来说,嗅觉是他获得各种美的源泉,他对于这种美好的气味的感动都是通过嗅觉来传达和表现的。他在这种过程中产生的愉悦的心理感受,使他贪婪享受的这种美好的状态,最终背弃了自己纯粹的天真,而走上了成为一个杀人魔的道路。

三、《香水》的艺术之美

(一)美感的直觉性

美感具有直觉性,电影画面中,导演使用了不断变化场景色彩的手法来表达主人公的心境和对美的向往,电影的明暗色调和氤氲情境好似真的把观众带回来18世纪的法国,大量灰调的使用表现了主人公命运的残酷,比如出生在肮脏的鱼市场、暗无天日的孤儿院、绝望的制革厂,这些都是格雷诺生命中不得不承受的悲哀,同时也为影片接下来想要表现的美做了对比与铺垫。在格雷诺意识到自己天赋异禀的嗅觉时,世界是彩色的,当他可以脱离绝望的制革厂成为巴尔蒂尼的徒弟加入香水制作时,他是幸福的,影片中在这些地方大量使用了鲜艳的色彩来表现格雷诺对于世界中美的感知,表现了最初他纯粹的天真心灵之美和对于美的追求与向往。影片在结束时,使用了两个大型场景,将观众们再次拉入了神秘的嗅觉之美的遐想空间,通过类似古典油画的观影表现手法,以直观的、直接的方式让人们获得具体、纯粹的视觉享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不需要抽象的思考,只需要通过画面就能感受到嗅觉的神秘和美感,产生让人心驰神往的意境。[3]

(二)美感的社会功利性

影片的名字是《香水》,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看到影片介绍时,也很难与谋杀这种事情联系到一起,影片所展现,既非香水,也并非谋杀,虽然香水和谋杀确实是主人公两种最典型的行为,但是在这些行为的背后,是不同的爱和对于美、对于生活的向往,格雷诺所追求的是人类心灵深处最美最纯粹的东西。[4]在影片所表达的追求里,是对人类生活有益的内容,是让人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爱的重要,满足人类对于美的追求的狂热和对于爱的渴望。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审美享受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并且以表达真、善、美为主,让人们在获得悲情的感动同时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5]

(三)美感的愉悦性

结合电影剧情来看,它无疑是一个悲剧,格雷诺为了实现自己的狂热的对于美的追求,创作出世间极致的完美香水,因而向众多少女下了毒手,当他杀害了第26个少女时,他仍旧未感到害怕或愧疚,因为他认为自己这是在追求美,将生命的精髓――气味进行保存。但是当他发现自己身上没有任何气味,没有任何能够让他觉得可以证明自己是存活在这个世上的时候,他害怕了,退缩了,崩溃了,影片在快要结束时,格雷诺看到不同的人在香水面前展露的真实,真、善、美、假、恶、丑,在意识到自己几十年来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自己所追求的美的真谛――气味原来不过是世界之美的一部分,他无法收集所有的美,也并未感受到所有的美,这种击碎他人生支柱的认知让他崩溃了,于是,他选择了自我了断。格雷诺的遭遇,既让人悲叹同情也让人痛心惋惜,但是在痛过却又让人充满遐想,让观众从精神层面获得一种满足。在满足的同时,又会发现这只是一部电影,一部充满艺术之美的影片,无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用片的表现手法、拍摄角度,都给人强烈的美的感受。[6]

(四)美感的主观性

由于个体在生理心理方面不同,所呈现出的审美特点也各自不同。审美活动中个人受当时的心理状态、外在环境和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在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出现众多差异。这种差异与审美主体的年龄、文化修养、情趣倾向、情绪心境和审美理想各自相关,因而美感的主观性非常强。对于《香水》这部电影来说,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所获得感触是不同的,比如观看影片时,一个儿童可能只会对电影的色彩感兴趣,但是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上较低,具有一定深度的成年人可能对影片所反映的深层次的内容感兴趣,喜欢小说的观众可能更关注电影的表现手法和对原作精髓的把握,美感的主观性就是在这些千差万别的审美主体中得到展现的。

在观赏《香水》这部电影的过程中,观众不只能够获得丰富的美的享受,同时对于格雷诺命运的反思、对于真善美和爱的认识也会让其获得深厚的情感体验,随着对电影感悟的加深,能够在其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体会与感悟。

[参考文献]

[1] 刘强。康德对美感生命正向引领活动的感悟及局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04).

[2] 黄健云。发现特殊――美感生成观新探[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3] 沈鲁,胡辛。浅议“新民俗电影”的审美旨趣[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

[4] 林洪桐。电影的现代性与银幕表演[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

[5] 潘予。一点体会――在电影《安居》中扮演角色的心得[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的4篇电影艺术赏析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电影艺术欣赏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电影艺术赏析范文2

不懈的绘画艺术创作伴随着何韵兰的生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何韵兰的作品前后曾参加过数十次国际、国内的重要画展,连续四次入选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在法、美、加、日、新等国举办过八次个人画展并进行考察、讲学,还曾获全国性美展两项银奖、一项铜奖、多项国际优秀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奥委会、香港东方艺术基金会、日本作家协会、加拿大温哥华国际艺术中心、马来西亚第一现代美术馆等机构及私人收藏。

纵观何韵兰的电影海报创作,大都成于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期与中期。其间,何韵兰受各电影制片厂的邀请创作了不少以译制片为主的优秀电影海报,涵括了:英国故事片《罪恶之家》、墨西哥故事片《圣母的珍珠》、朝鲜故事片《在敦化的密林中》、阿根廷故事片《中锋在黎明前死去》、朝鲜故事片《不要忘记敌人》、墨西哥故事片《民族英雄突多尔》、古巴故事片《青年起义者》、民主德国《特殊任务》、缅甸故事片《鄂巴》、苏联故事片《带枪的人》及国产影片《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其中英国故事片《罪恶之家》、古巴故事片《青年起义者》、民主德国《特殊任务》等,以及国产故事片《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海报非常出众。

从这些电影海报的艺术风格来看,作者明显具有深厚的版画艺术功底,故而线条与色彩的表现力、技巧和力度都十分讲究。笔者非常喜欢其中的英国故事片《罪恶之家》。此幅海报给人以版画特有的视觉感受,整幅画面构思独特,主题突出,众多人物刻画相当鲜明,特别是罪恶家庭人员全部采用黑色,地上则是流着红色的鲜血,与人物的黑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海报背景上何韵兰采用了朦朦胧胧的英国建筑,片名则采用红色行书字体,非常醒目,令人过目后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当年此海报发行后,就很受观众及业界的喜爱。尽管此海报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只要是六十年代过来的人仍可通过观摩《罪恶之家》等海报重温当年这些艺术家们借助着纸、笔、颜色以及艺术构思给予我们的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其次古巴故事片《青年起义者》反映的是古巴革命青年在卡斯特罗的带动下以武装起义来反对巴蒂斯塔反动独裁统治的故事。何韵兰根据影片的内容和故事情节,采用画面横幅的海报形式,创作技法采用套色木刻,海报画面人物众多,个性鲜明,主题突出,用色对比强烈,且立体感突出,整幅画面一群青年起义者在领导者的带领下手拿武器向前冲锋的情景十分状观,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观赏性。

电影艺术赏析范文3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属于帝企鹅的伟大的时代,他们的族群占据着南极洲的最深处。在帝企鹅家族里每一只帝企鹅都是依靠美妙动人的歌声寻找自己心灵的伴侣,诺玛?珍和孟菲斯就是这样结合在一起的,婚后不久帝企鹅宝宝曼波出生了。曼波从小就表现出较大的舞蹈天赋,可是天生的五音不全导致了它是家族里唱歌最差的企鹅,这在当时的帝企鹅家族里是不被允许的,可怜的曼波甚至被视作邪恶的象征。不会唱歌的曼波却和家族中最优秀的歌手格洛丽亚成为好朋友,两者衍生出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毕业晚会上曼波屡次破坏了会场的气氛而被孤立,在它垂头丧气的时候却被一只海豹追赶着逃到了一片新的领域,遇到了一群阿德兰企鹅,在这里曼波的舞蹈天赋得到了充分肯定。曼波和新朋友出现在了为格洛丽亚的情歌派对上,并以快乐大脚带动了整个派对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却遭到了首领的反对,首领认为曼波是邪恶的,正是因为它才造成了食物的短缺,曼波为了找出食物短缺的真正原因也为了向族类证实自己的大脚和舞蹈是对快乐的追求,曼波和朋友们踏上了漫漫征程。他们翻过高俊危险的雪山,穿过海象的领地,终于到达了人们的领地。看着满目疮痍的大地、鲸鱼背上触目惊心的伤口、各种随意丢弃的机器残骸,曼波坚定了去和人类交流请求人类将鱼类还给企鹅的念头。最终,在海底公园的曼波再次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也使人们陷入了反思之中。最终曼波回到了帝企鹅家族,面对固执的首领诺亚和质疑的族类,曼波宣布了鱼类消失的真正原因。同时曼波还把人类引领到了帝企鹅的圣地,向人们展示了企鹅们快乐的大脚和欢快的舞蹈,最终曼波也赢得了爱人格洛丽亚的芳心。影片的歌舞是整部影片的亮点,片中能听到的动听歌曲包罗万象,包括皇后合唱团的Somebody To Love、王子的Kiss、弗兰克?辛纳特拉的My Way等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配乐大师约翰?鲍威尔在熟悉的经典节奏中融入了摇滚、嘻哈与当代的打击乐,使整部影片的配乐旋律优美、动感十足。

一、精彩的配乐渲染出影片的精彩场景

《快乐的大脚》这部影片有很多震撼人心的地方,比如惊心动魄的探险历程,热情奔放的歌舞场面和逼真的人物形象设计等,都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上的震撼。在这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里,冰雪交融的碧海蓝天、遍地延伸的冰雪裂痕、迷幻神奇的极地极光都处处展示着南极洲这片净土的独一无二。高贵的帝企鹅们是一个快乐的族群,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能歌善舞,影片中的美妙歌声和热情奔放的音乐再加上出神入化的踢踏,这一切都深深地震撼并净化着当代社会一切浮躁和喧嚣,给观众带来了无限向往和轻松愉悦的观感。

(一)后现代化的歌舞派对烘托了整部剧情

在影片的开始,诺玛?珍和孟菲斯的情歌派对上,优雅的舞蹈,美妙的歌声使观众眼前随之一亮。180度的摇镜头把帝企鹅独特的爱情聚会刻画得惟妙惟肖,也把我们渐渐地引入到帝企鹅的神秘世界中去。曼波的毕业典礼的海底热舞中,走路摇摆不定的帝企鹅们在海里却灵活如梭,在游过水面的时候,身后还拖着长长的水花,设计者别具匠心地利用了水花效果为热情的舞者们编排了一场整齐生动的集体群舞。配乐上采用的是极富动感旋律的说唱音乐,将毕业生们欢快的心情和企鹅们对大海的钟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的大量精彩歌舞盛宴片段也是影片的一大卖点,其中第四次出现的歌舞场面更加火爆。在格洛丽亚的情歌派对上,帝企鹅聚集在这片辽阔空旷的雪地上,此时音乐先入为主,在长镜头的慢慢推进下,缓缓地揭开了这场盛宴的帷幕。轻快的音乐、柔情的对唱展现了帝企鹅家族时代的风俗,这里配乐大师运用了大量的当代轻音乐旋律,将情歌派对的柔情浪漫的场面烘托到了极致。主题曲The Song Of The Heart不仅表现出格洛丽亚对爱情的美好追求,也表现了帝企鹅族类对于纯洁爱情的崇尚之情,更从侧面反映出帝企鹅对音乐的情有独钟――每一位帝企鹅都有各自的心曲,依靠自己美妙的歌声找到自己心灵的伴侣。场面在对唱的形式上也充分运用了现代歌舞表现形式,一个出色的主唱,大量优美轻柔的伴唱,再加上众星捧月般的轻柔的舞蹈,这简直就是一个现代版的现场演唱会。随着曼波和朋友们的出现,场面渐渐进入了另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一个主唱,多人伴舞,音乐的风格也随之而改变,场面大量运用了Rock等时尚音乐元素和伦巴等时尚舞蹈元素,曼波的火爆踢踏舞第一次引爆全场,踢踏舞的出现也打破了家族派对中一成不变柔情舞蹈,曼波热情高涨地舞动着,族人们也随着节奏不断地增强也渐渐地融入了神奇的踢踏世界。

最后在影片的结尾场面,这是舞蹈场面中最宏大的一次。帝企鹅们解决了食物短缺的危机,这也意味着帝企鹅族群接受了曼波,曼波也成为族群中的英雄。族人们完全地、放松地享受着踢踏舞带来的快乐感受。现代音乐元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弘扬,成千上万只帝企鹅穿着整齐的燕尾服踏着一致的步伐,敲打出强劲的节奏,把欢乐的气氛推向极致,曼波的勇气和快乐感染了数以万计的观众,也为影片恰到好处地收了尾。影片中大量的歌舞元素的运用,也敲定了影片的艺术风格,使《快乐的大脚》也变成了一部时尚的歌舞剧。一群群可爱憨厚的帝企鹅伴随着ROCK的节奏跳着出神入化的踢踏,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强劲动感的音乐打破了南极洲坚硬的冰壁,使整个南极处于歌舞盛宴的顶端,再坚硬寒冷的环境也融化在了这劲歌热舞之中。

(二)动感的配乐为生死搏斗场面锦上添花

当曼波和海豹惊险搏斗的时候,紧张优美的配乐无疑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当曼波被孤立在浮冰上,这时周围是没有任何声响的,四周静谧得使人感到空虚,整个环境寂静得可怕,直到曼波感觉到了异常,都没有任何一点的音乐提示,这样的编排显然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当这种静谧压抑到了极致,突然音乐急剧地响起,海豹的偷袭开始了,紧张的搏斗扣人心弦,看得观众心惊胆战,音乐的节奏也是恰到好处的。曼波逃离了水面,这是音乐在经过短暂的停息后进入到了更加紧张的追逐中,曼波在薄冰上奔跑,海豹在冰面下直追,场面设计把南极洲特有的地理环境表现得危险异常,音乐带来的紧张气氛完美地融入到了这种危险之中。当曼波再次被击入水中,这段精彩搏斗的小高潮也完成了,随之而来的是短暂的寂静,这场寂静又为新的追逐做好了铺垫,也让观众高悬的心稍稍放松,紧接着音乐跟随着海豹的狡诈接踵而至。海底的追逐展现了南极洲海底的特色:密集曲折的冰柱,窄小繁多的冰窟,随着镜头一转,曼波扶摇直上,高耸的冰岩给观众们呈现了逼真的海底神秘景观,音乐也由紧张高潮恰到好处地转位低沉悠扬。

二、影片中的歌舞元素再现了好莱坞的电影文化理念

美国电影一直推崇的是商业至上,在全球文化大环境下,为了赢得世界各地的观众,打破世界观众群的欣赏局限面,就要对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及地区的优秀的艺术文化进行吸纳和包容,这就是“文化大熔炉”一种体现,也是美国电影开辟市场的一种战略。

《快乐的大脚》中曼波出神入化的踢踏舞,就起源于美国的底层大众,是爱尔兰民间舞蹈和非洲黑人舞蹈的一种结合,这种舞蹈流派注重开放和自由,舞者不必注重舞姿,而是通过脚下打击节奏的技巧性和复杂性取胜。正是这种下层踢踏和街头街舞为《快乐的大脚》带来了现代歌舞表现形式上的巨大成功。 此外,小人物成为大英雄也是好莱坞商业运作模式的一种百试不爽的套路,好莱坞式的小人物往往都肩负着拯救和铸造辉煌的重任。《快乐的大脚》正是这种招牌套路:一个被家族排斥遗忘的小企鹅,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终蜕变成为家族的英雄,不仅拯救了自己的族群,而且还拯救了人类和全世界。这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式的商业励志片。同时,《快乐的大脚》也是美国经典电影的缩影,正是有着“熔炉文化”导向的美国,才使电影具有容纳百川的博大和兼容。

三、综 述

《快乐的大脚》以欢快的歌舞剧的表现形式,既轻松有趣地讲述了故事又严肃地揭示了现实。影片加入的动感歌舞元素为影片增色不少,以超现实的创作手法表现了小企鹅曼波的成长经历和种种的矛盾冲突,现代歌舞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剧中压抑的气氛,影片在歌舞剧的创作框架下,将小人物大英雄的创作思想和生态环境主题巧妙地镶嵌其中,获得了观众的重视和喜爱,这也是《快乐的大脚》在创作上较之其他动画影片更胜一筹的地方。

综观后现代电影题材,大多强调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和淳朴。《快乐的大脚》正是后现代电影题材的难得佳作,影片以南极洲神秘的原始地貌为环境,再现了帝企鹅真实的生活状态。在创作中穿插着小人物大英雄的三部曲。其原型就是“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以一只与众不同的小帝企鹅的成长为主线,讲述了这只受人歧视的小企鹅如何变成一名英雄的故事。故事里穿插着亲情、爱情和友情,通过坚强的信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名默默无闻的小企鹅最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解救了整个家族,并使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类开始做出反思。导演乔治?米勒希望借助企鹅的故事告诉人们,必须与大自然共存共荣,“我们要对这个世界负责,这包括了如何对你的家庭、父母、朋友、社区和地球”。

注释:

① 百度百科:《快乐的大脚》,http://b。

电影艺术赏析范文4

[关键词] 《战马》;音乐;表现艺术

电影《战马》在登上银幕之初就获得了广泛好评,其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的阵容上都体现了华丽的特色。在导演方面,《战马》由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倾力执导,在演员上也由强大的演员阵容构成。影片改编自英国同名小说,讲述的主要故事围绕着一个小男孩和一匹马的缘分与生命经历展开,塑造了一段人与马的非凡的友谊和生命的缔结交融,而影片的大背景也宏大、深刻、耐人寻味,影片的背景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结合,更加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和核心。在电影《战马》中,加入的音乐元素可以说是十分丰富的,同时这些丰富的音乐元素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有欢快的、悲壮的、感人的、宁静的,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穿插使得整部影片完整而华丽。更使得影片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上乘之作。通过对电影《战马》中音乐艺术的赏析,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视角进一步对《战马》做出更加深刻的主旨揭示,体味音乐对电影主题的深化作用。

一、电影《战马》

电影《战马》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了发生的大背景。影片讲述了1914年,在一个名叫德文郡的小镇上,一个名叫艾尔伯特的小男孩,在目睹了小马驹乔伊的诞生后,又看到它频繁被放在集市上叫价但是无人购买后,对父亲泰德发出的信息奏效,父亲泰德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笔巨款的30基尼买下了这匹名叫乔伊的小马驹。这是一匹额头上有着特殊的白色纹理的小马驹。由于当时一个地主也在竞拍这批小马驹,并且认为它不值那么多基尼,泰德的行为触犯到了这个霸道的地主。小艾尔伯特在父亲泰德买回乔伊后与乔伊欢乐相处。然而没过多久,在马市上与泰德发生冲突的地主就出现在了泰德家中,并威胁泰德一家,如果他们今年因为乔伊不能耕地而耽误了收成,就将乔伊牵走。而残忍的地主为了赢得这场给泰德家分了一块贫瘠的土地,生硬难以耕种。泰德无奈之下只好抵押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小艾尔伯特看在眼里,被逼无奈之下为乔伊套上了耕地的用具,强迫乔伊耕种。起初乔伊反抗,但后来十分具有灵性的乔伊和小艾尔伯特心灵相通,竟将一大片荒芜的土地耕出了模样。为了还债,泰德一家辛苦耕种着自己的土地,辛苦换来了收成却在一场暴雨中毁于一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军队袭击了德文郡,泰德无奈之下将马充军,换取了30基尼,小艾尔伯特只能目送乔伊上了凶险的前线。乔伊渐渐长大,在前线上体格强壮并且十分听话,甚至成为头领的坐骑,然而战争的无情使得乔伊在战场上不停辗转漂泊。从普通的英国军官,到平民家的老农和自己的孙女,再到德国军队,遭遇了种种艰辛,甚至几度差点儿在悲惨的境遇中死去。而在乔伊心中,却始终难以忘怀艾尔伯特。艾尔伯特在长大后也参军,并一边寻找自己失散的乔伊,在一次意外的中途小憩中,乔伊凭借着幼年和艾尔伯特的默契最终和艾尔伯特重逢。战争结束,艾尔伯特重新获得了乔伊并和它最终一起回归了老家。

影片最终以喜剧结局收尾,在这个过程中,却通过跟随一匹马的视角,看尽了人间冷暖、战争、平凡的生活及历史的变迁,由此也在主题的深化上达到了成功的效果。

二、音乐元素与《战马》

在影片《战马》中,导演煞费苦心,在不同的情节中,引入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从而在剧情的串联、性格的塑造及其他方面表现出了对影片的独特贡献和重要作用。可以说,音乐艺术的恰当运用,几乎作为一种语言,描述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变迁。

(一)剧情的串联

在影片《战马》中,音乐艺术的恰当运用对串联影片的剧情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在影片剧情的串联过程中,起初的音乐是平和的,是凸显了小镇的宁静的生活的。而后,凶恶的地主到小艾尔伯特家中的时候,背景音乐则表现出阴翳的、沉闷的基调。在小艾尔伯特看尽了地主的鬼把戏而不得不把乔伊套上耕地的用具时,音乐也是十分悲壮的。可以说,让当时的小马驹乔伊去耕地,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乔伊奇迹般开始将贫瘠荒芜的土地犁出一道一道可以耕种的沟槽的时候,音乐的风格是轻快的、夹杂着感动的元素的。这种音乐也在悲壮的同时承认了乔伊的工作。

影片中有一处描写乔伊被迁入其他队伍中继而和另一匹马一起拉大炮的情景。此处的音乐是浑厚的、低沉的,也是充满了艰辛的意味的。可以说,乔伊在力不从心地拉大炮的时候它的生命甚至因此受到了威胁,这种沉重的、缓慢的音乐不由得使观众为之一动,为乔伊的命运打上了一个问号。当乔伊与艾尔伯特奇迹般重逢之后,音乐的风格又变为了动人的、震撼人心的,可以说这些音乐的变动在整体上是上下、前后承接的。随着影片情节的变化和发展,这些情节被自然串联在了一起,起到了一种连贯的效果。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情节的串联也是紧凑的,通过音乐的变化使得情节在大体上成为一个整体,具有链条式的解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情节的串联也是剧情需要的,通过跌宕起伏的音乐串联出情节的起伏和变化,巧妙表现了影片情节上的递进。

(二)性格的塑造

影片《战马》中,通过音乐体现出来的对性格的塑造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个性格的塑造不仅仅是针对人物的,更是针对本片真正的主角――乔伊的。在这匹马的性格塑造中,作者有意放入了不同的音乐,使得每个不同的部分乔伊的性格都得到了相应的历练和变化。在小艾尔伯特看尽了地主的鬼把戏而不得不把乔伊套上耕地的用具时,音乐是十分悲壮的,这种悲壮也是幼小的乔伊第一次得到经历考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乔伊的瘦弱的躯干第一次承担起了一个家庭的重任,这种沉重的风格也使得这样的承担显得尤为动人;乔伊在被迁入军营为前线运输物资的过程中,音乐也是沉闷的、粗缓的、低沉的,这种音乐元素塑造的是乔伊彼时彼刻沉重的生理负担和性格变化,使得乔伊在历练中成为一个负重的角色,同时也使得观众对乔伊性格的把握具备了一点基础的方法。在乔伊和艾尔伯特重逢的一瞬间,音乐是激昂的、愉悦的但同时也是浑厚的,充满了动力的,这样的音乐元素是乔伊重逢艾尔伯特后性格上的“主体化”地位的再现,通过和艾尔伯特的重逢,展现了自身的喜悦。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当艾尔伯特牵着乔伊回家的时候,暮色西沉,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恢复了宁静的音乐,是静谧的、平和的,此时,实际上主题的深化达到了顶峰,交代了影片最后的结局。

(三)对心路历程的表现

在《战马》中,通过音乐元素的发展变化还能够突出显示对于心路历程的变化。开始的音乐是宁静的,是乔伊和艾尔伯特的心理共同成长之初的平和和涉世未深;随着影片的发展,音乐元素逐渐丰富化,原先简单的和弦和音乐元素慢慢加入了丰富的元素和构成。暗示着乔伊和艾尔伯特的共同的心路成长历程。在这个历程中,音乐随着剧情不断丰富化、多元化,也暗示着人物和乔伊的心理成长轨迹的多元化、复杂化和坎坷的生命经验。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争的时候,实际上音乐是复杂的、跳脱的,这一点也使得观众在体会影片本身时候产生一定的思考,这实际上也暗示着主人公和乔伊的心路历程的明显的曲折发展。在影片最后的部分,夕阳西下,宁静的音乐重又伴随着乔伊和艾尔伯特,两个主角的内心世界重新归为了平静,而这种平复并不是简单的平复,而是经过了坎坷的心理成长和生命经验之后的返璞归真,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

(四)对主题的深化

音乐元素的加入对电影的贡献决不仅限于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串联,也不仅在于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塑造,同时,在更深层的方面,音乐艺术的恰当运用,也使得电影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开始平静的音乐是对应主题的开端,塑造的是一种平实的生活和节奏,随着音乐简单的、一元化的柔和变为逐渐多元化的、复杂的元素包括缓慢、低沉、雄浑、浑厚甚至跳动的变化,逐步剥离出来主题的独立性,体现人性在历史变迁中的发展和变化,在战争中的成长和蜕变,同时也对普通的一匹马――乔伊做了深刻的剖析,所谓一匹普通的马,在有灵性的前提下的成长与磨难、历练与重生,对战争抱着从动物的角度去看待的视角,更是突出了一种非同寻常的主题深化。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平和的音乐实际上达到了主题的最深探寻。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存在感,同时也是主人公艾尔伯特和乔伊经历了所有人世间重大变故之后的喜悦重逢时体味到的生命经验和艰苦的历练。可以说这样的音乐元素的运用与搭配对于影片本身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深化作用的。

(五)象征意义表达

在影片《战马》中插入的优秀的音乐元素也是一种符号化的表达,是对主题元素的象征和体验。通过音乐元素的恰当运用,战马成功展现了主人公艾尔伯特和乔伊的深厚的感情。开始的时候,跳脱的音乐和音符不相衔接的特点表现了小艾尔伯特不能和乔伊很好沟通的状态,音乐的柔软和舒缓部分则象征着这种状态的缓解,透过这种柔缓,我们也看到饱含着爱的艾尔伯特和温顺的乔伊的相处中的柔情和感人至深的体验。随着音乐的变化,一种激昂的、亢奋的音乐象征出了勇往直前的超越精神,当乔伊成为一匹受人赞美的战马的时候,音乐的激昂和亢奋表现出来了乔伊的一种战斗精神和高昂的斗志,包括对生命的不屈服的象征精神。在乔伊和艾尔伯特重逢的刹那间,音乐是带有很大的成分的,这种成分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同时,略带欢愉的音乐也象征和预示着一种成功的重逢。果然,影片的发展随着音乐的变化符合了观众的全部期待视野,达到了艺术和感情上双重的成功,并且,在音乐与象征意义成功结合的过程中,对主题的表现也实现了进一步的深化。

三、结 语

《战马》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优秀影片,影片中围绕着一个名叫艾尔伯特的主人公展开,艾尔伯特在他从小到大的生命经历中,同一匹马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被迫参军投入到惨烈的战争中,他的马儿乔伊也在历经了一系列苦难后同他重逢。影片中大量运用了丰富的、恰当的音乐成分,这些音乐元素的成功运用无论在影片的剧情的串联上、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对心路历程的表现上、主题的深化上还是在富有象征意义的责任上,都完美诠释了音乐作为一种重要元素对于影片成功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通过对《战马》中音乐艺术运用的分析,能够使我们对该影片做出更多视角的解读并了解影片和配乐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卢金婷。电影《战马》的视听语言分析[J].文艺生活,2012(07).

48 648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