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教育研究与实践范例优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民俗教育研究与实践范例优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民俗教育研究与实践范文【第一篇】

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有着灿烂辉煌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传承至今,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民俗文化,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参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民俗的独特魅力,并从中汲取了人生的宝贵经验。

首先,在实践活动中,我亲身体验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比如,在春节期间,我参与了一个传统的庙会活动。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广场上,到处都是唱戏跳舞的表演队伍,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和手工艺品。大家争相购买年货、拍照留念,仿佛整个世界都进入了欢乐的状态。这种欢乐的氛围感染了我,使我感到了节日的快乐和社会的凝聚力。

其次,在实践活动中,我亲自参与了一些传统的礼仪活动。比如,在元宵节期间,我参加了一个“灯谜猜猜看”的活动。这个活动要求根据谜面猜出谜底,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通过这个活动,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解谜,还学会了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在解谜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共享快乐,形成了一个温暖团结的集体。这种传统的礼仪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智力和思考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第三,在实践活动中,我发现中国民俗有着丰富的寓意。比如,在清明节期间,我参与了扫墓活动。这个活动要求我们亲自打扫祖先的墓地,并向他们表达敬意。通过这个活动,我领悟到了生死循环的哲理,也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同时,扫墓活动还有助于加强家庭的凝聚力,使家人之间更加和谐团结。这种扫墓活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四,在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了中国民俗的包容与共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通过参与不同地区的民俗实践活动,我了解到了这些不同的文化特色,并领悟到了中国民族团结的力量。比如,在西南地区的某个村落,我参加了彝族的过年习俗。在这里,我看到了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的深深的热爱。这种包容与共融的民俗文化,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统一的追求。

最后,在实践活动中,我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艺术。比如,我参与了一个传统乐器的制作工作坊。在这里,我亲自动手制作出了一个古筝。通过这个过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制作乐器的艰辛和耐心,也体会到了传统乐器的独特韵味。同时,我也明白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到之处,它不仅让人们享受音乐之美,更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总的来说,通过参与中国民俗实践活动,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了解了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还让我亲身体验了传统礼仪的传承和寓意的深远。同时,通过参与不同地区的民俗活动,我领悟到了民俗文化的包容与共融,也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智慧与艺术。这些体验和体会将伴随我一生,让我更加热爱中国,更加追求文化的多样性与一体化。

民俗教育研究与实践范文【第二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

傣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傣族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民俗教育研究与实践范文【第三篇】

在当今社会,尽管现代科技的发达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传统的民俗民风仍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民俗民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还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作为一个现代人,我认为传承和弘扬民俗民风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我积极参与了一次民俗民风实践活动,并从中受益匪浅。

第二段:参与经历。

我参与的民俗民风实践活动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庆典,这个庆典每年都会在我所在的城市举行。活动期间,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参与组织和准备各种活动,包括传统舞蹈表演、手工艺品制作、传统游戏等。除此之外,我还有机会观摩了许多传统仪式和习俗,比如家庭祭祀和传统婚礼。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亲身体验了传统文化,还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第三段:收获与体会。

通过参与民俗民风实践活动,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感悟。首先,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性。在庆典活动中,我看到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大家都怀着喜悦和兴奋的心情积极参与,这种团结和融洽的氛围让我倍感温暖。其次,我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统习俗和节日,这些传统不仅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也体现了不同地域的特色和个性。最后,我意识到传承和弘扬民俗民风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只有通过实践和参与,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它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段:启示与思考。

参与民俗民风实践活动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开始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如何让年轻一代更加喜爱和参与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保持其独特性。我相信,只有通过创新和变革,传统文化才能与时俱进并传承下去。我们应该积极提倡传统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民俗民风保护和传承的力度,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机会。

第五段:总结。

民俗民风实践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和体验方式,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不仅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认同感。尽管现代化的进程给传统文化带来了许多冲击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守初心,传承和弘扬民俗民风的任务仍然充满希望。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牢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它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积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贡献。

民俗教育研究与实践范文【第四篇】

民俗民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实践的方式去感受民俗民风的魅力。在我参与的一次民俗民风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第二段: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财富,是人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根基。它记录了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和智慧思想,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所在。通过实践的方式去感受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其中的智慧与魅力。在我参与的民俗民风实践中,我亲眼目睹了精心制作的传统乐器、独特的民间舞蹈和热情的民间戏剧表演,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瑰宝之美。

第三段: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是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实际参与,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还能够亲身体验其中的艰辛与乐趣。在民俗民风实践中,我学会了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亲手参与到传统的节日庆典中,与当地的老人们一起唱歌跳舞,感受到岁月流转中传统文化永恒的魅力。实践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让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了更加坚定的决心。

第四段:实践中的收获。

民俗民风实践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学到了技能,还培养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制作传统手工艺品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心思,只有细致入微的工作才能保证手工艺品质量的优良。在与老人们一起参与传统活动中,我学到了尊重前辈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实践使我成长,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的责任和使命。

第五段:结语。

通过民俗民风实践活动,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也有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收获。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的瑰宝。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传承和保护好这份瑰宝。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学习和感受,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中,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

民俗教育研究与实践范文【第五篇】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包括各种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民间传说等。通过参与和观察,我深刻体会到了民俗的魅力和意义。在这次实践中,我对民俗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也学到了许多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

第一段:民俗的魅力和意义。

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方式,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风情,也体现了人民对于传统的珍视和尊重。在我所参与的传统节日庆典中,我亲身感受到了民俗的独特魅力。例如,在春节期间,我参加了舞龙舞狮和放鞭炮的庆祝活动。这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庆祝,更是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过去的庆典方式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进一步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段:民俗的丰富内涵。

民俗的丰富内涵使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事实上,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民俗。例如,在我参观的一个小镇上,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庙会习俗,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舞狮表演。这些习俗和表演都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参与和观察,我深刻体会到了每一种民俗的独特性和丰富内涵,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段: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民俗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活动。通过参与和观察,我发现民俗能够提升社区凝聚力,增强人们对于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举办庙会、表演舞狮等活动,既能够增加与他人的互动,也能够加深与社区的联系。此外,民俗还能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个人对于文化自信的自豪感。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历史和传统,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

第四段:保护和传承民俗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化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民俗逐渐消失或受到冷落。保护和传承民俗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次实践中,我了解到了一些保护和传承民俗的方式。首先,重视民俗教育,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加对于民俗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加强庆典活动的组织和推广,为人们提供参与和沉浸其中的机会。最后,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民俗的传承和发展。只有通过这些综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俗。

第五段:个人的实践感想。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仅是观察和参与了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更是对自己的身份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我深深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也坚定了我保护和传承民俗的决心。我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和宣传有关民俗的活动,同时也会通过学习和研究,增加自己对于民俗的认知和理解。希望将来能够为推广和传承民俗文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民俗的魅力和意义。民俗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凝聚人心的社会活动。保护和传承民俗的重要性由此也得以凸显。作为个体,我将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和推广有关民俗的活动,并不断增加对民俗的认知和理解。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民俗,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民俗教育研究与实践范文【第六篇】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象征。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参加了一场春节民俗实践活动,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首先,参加春节民俗实践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活动中,我学习了许多与春节相关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活动,包括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等。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这些活动不仅是春节的庆祝方式,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的体现,帮助我重新认识了自我身份和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其次,春节民俗实践活动让我体验到了家人团聚的重要性。在春节期间,家人之间的团聚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参加春节民俗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庭团聚的温暖和重要性。在活动中,我和家人一起贴春联、包饺子、赏花灯,共同度过了一个快乐而难忘的春节。这让我更加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也更加懂得了珍惜和关心身边的亲人。

再次,春节民俗实践活动增进了我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认识。在活动中,我了解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通过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活动,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所在。只有我们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去、传承给下一代,才能保持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和文化认同感。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

此外,春节民俗实践活动也让我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如布置新年的庙会和演出、准备道具等。通过与团队的合作,我明白了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优势,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活动。这让我学会了倾听、合作和尊重他人,也让我培养了与他人共同努力的品质。

最后,春节民俗实践活动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也明白了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都应该积极地融入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往开来。

总之,参加春节民俗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通过亲身参与各种传统活动,我不仅感受到了家庭团聚的温暖和重要性,也更加明白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和责任。这次活动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也让我愿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希望将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类似的活动,不断培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民俗教育研究与实践范文【第七篇】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过年时的民风民俗过年时的民风民俗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其它的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惯,我只介绍汉族的。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与殷商时期。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一月一日叫春节。在春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比如我家今年的对联是由书法家亲自书写在红纸上的。有的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即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这些都是要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都赶在春节前回家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听说妈妈单位的一个北方阿姨介绍,他们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并且在十二点准时吃的。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在南方我们有过年吃年糕、包粽子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和粽子,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说了这么多,你也大致了解了吧,当然,少不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心的看春节联欢晚会。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那是个有趣的地方。每逢除夕早上,店铺早早的开了门,并放着喜庆的乐曲,人们也早早地出门逛街。但最有趣的还是我们这的集会,老师说我们这的集会原来叫做庙会,集会开3天。

在农历三月十七,集会前一天。小贩们在家就把自己的商品放在车上,开到自己的指定位置,然后在空地上搭个棚,把商品摆在棚里,再把棚的四周用布围上,这时准备工作就做好了。集会前一天就在人们迫不及待的心情中过去了。

农历三月十八,集会第一天,早上7点,小贩把棚上的布拉开,准备开张。半小时后,一些老人家就来了,他们都在给自己的子女买什么。八点半了,人渐渐多了起来,那叫个人山人海啊!我最喜欢逛集会,为的是有机会买到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从北往南,最北边是卖各个地方的食物—香气扑鼻!往南一点,是小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游戏,再往南走,就是卖日常用品和衣服的了,最南边是卖杯子、碗的。十一点人还是那么多,原来5分钟走的路,现在15分钟也走不完!小贩们在摊位上吆喝:“看一看了,我的锅炒菜不冒烟、不粘锅、不费油,买一个吧!”另一边就是买主和卖主为了价钱在争吵着什么。

农历十。

九、二十,人就没有第一天那么多了,可还是很热闹,每逢这3天,如果是假日的话,我就会在这呆一整天,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有集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民俗教育研究与实践范文【第八篇】

(一)。

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二)。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三)。

大年初一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一天。我不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和新年礼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了。我一睁开眼,就往枕头下面摸,哇!我摸到了两个红包。原来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我打开一看,啊,里面有这么多压岁钱呀!我高兴极了,大声喊道:“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永远幸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全家人都高兴地笑了。

离开了大伯伯大妈妈家,我又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当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喽!

有了这么多的压岁钱,今年我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元宵灯会义卖”活动,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压岁钱为学校里生病的同学献上一份爱心。

小学生六年级关于描写家乡的风俗习俗作文500字家乡的春节。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家乡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到那天,人们整天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里。

每逢端午节那天,人们都包粽子吃。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当初他被别人杀害了并且扔进了又急又宽的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把新鲜又绿油油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来用绳子捆紧,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还在煮的时候那香味早已传遍了整个大街!你咬上一口尝尝,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闻一闻,都会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一顿丰富的午餐过后,人们就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来观看激烈的赛龙舟。只见两队选手精神抖擞地坐在船上,手紧紧地握住船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整装待发。“叭”的一声,一条条龙舟像射出的箭一样向前冲。两岸的人们也欢腾跳跃,兴奋地大声喊着:“加油,加油。”那简直锣鼓喧天,响彻云霄,热闹非凡!

到了下午,人们也早已满头大汗,该洗个舒服的澡了。按着传统的习惯,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艾叶、菖莆、鱼腥草等烧上一大锅水。全家人都要洗,说是避邪气,其实按中药原理是杀菌除湿气。洗了以后,不会生痱子。

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那一定一饱会眼福和口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花市何处有?的士直驶望海村。”星期五,我与爸爸到江北观音桥的望海花市去开了一番眼界。

清明节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来购买美丽的鲜花,去祭奠先逝的亲人,以对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挂念。我为这文明、古朴的民风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国人要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清明时节——家祭无忘思乃翁。

小学六年级作文: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春节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了。春节,是热闹的象征,是团圆的象征。我的家乡在建西,这儿的春节习俗我最熟悉不过了。我们这的春节差不多在农历腊月二十四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就是小年。在这天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祭灶:在灶台上方的墙壁上贴上一张红色的灶君画像。还得把这一天买来的“灶糖”、“灶饼”和各种糕点放进盘子里装好,摆在画像前。最后还要点上几柱香,来接灶神爷来家里吃东西。在民间,还有一个幽默的说法:如果灶神爷来了你加,并且吃了你家里人供上的物品,他就会一直住在你家的锅灶里。其实,这种说法也只不过是为了喻意着年年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祭灶过后,就开始打扫卫生,叫做“扫尘”。因为“尘”与“陈”为谐音,在新春来临之前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这样做是为了把一切穷运和晦气统统都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套和窗帘。到处都洋溢着欢欢喜喜扫尘,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扫尘”过后,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为了让家人们吃上一顿好的年夜饭,他们也不辞辛苦。

终于到了大年三十,大家都开始贴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除此之外,人们还要贴上倒着的“福”字。“福”字指“福运”、“福气”,把“福”字倒着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现在的“福”字贴,更是花样繁多,有的还有在“福”字的周围加上寿星、寿桃、龙凤呈祥、五谷丰登和鲤鱼跃龙门等等图案。

做好了年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分外的热闹。一家人难得能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因此,所有的人都是开开心心,其乐融融的。

吃过了年夜饭,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小家庭,洗澡过后,穿上新衣,迎接新年的到来。现在,大多数人家都会在这一天晚上观看中央一套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大家才会放鞭炮,放烟火。这样的鞭炮声和烟花会一直到深夜。

新年过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晚辈都要到长辈家里去拜年,祝长辈们长寿安康。另外,长辈还要分别给晚辈们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有“平平安安过了一岁”的意思。这一天里,同辈人如果见了面,也要说声新年好。以示对对方的新年祝福。

家乡的春节过得多么热闹啊!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这样一个古老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它对人们是多么重要。我爱家乡的春节。

小学生中秋节作文400字:中秋月儿圆中秋月儿圆。

常熟外国语附属小学六年级二班张欢。

10月3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在阳台一边赏月,一边吃着月饼,就连我家也不例外。

我和家人一起在阳台赏月。刚刚升起来的月亮倾泄下了一片清辉,月亮亮灿灿的,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月光静静地洒在了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镇上像被笼罩着薄薄的银纱。月亮穿过了云朵,将光辉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是用银子铺成似的。它还将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女孩,一会儿躲进了云里,一会儿又从云中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将大地浸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看着月亮,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是为了纪念嫦娥才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还令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感情。使我不时想起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在中秋节这个日子里不能与家人团聚。

我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家乡的端午节。

转眼间,春节已经过完,再过3个月,就是端午节了。想一想去年的端午节,真的很期待。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等。相传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节,人们就用棕子等方式来祭祀屈原。

到了端午节,早上人们就去包棕子,包棕子是很难的。包完了棕子,还得把棕子拿去煮。真是麻烦。

差不多到了中午的时候,人们就通通祭祀祖先,祭祀品最多的就是棕子。

吃完了棕子,人们就都去看赛龙舟。这时到处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龙舟赛开始了,一条条龙船在大江里游,龙船各种各样,五颜六色,有黄色的,粽色的,红色的,蓝色的„„比赛开始了,赛龙舟的人都用尽了全力划船,都想争夺第一名,大江两岸人山人海,观众在岸边大喊大叫,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在为船队加油。听奶奶说,每年举行龙船赛是我们潮州人的民俗文化,它是潮州人民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象征。这样的龙舟赛既好看又有意义,真让人喜欢至极。

端午节还有三个月就到了,大家都来看我们家乡的赛龙舟哦!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

知不觉的有过了一天。“有红包咯!”小孩们欢叫。家乡习俗作文500字。

(三)老家的人们都爱唱戏,更爱听戏。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请个豫剧班子,在家门口搭个戏台,这么唱下去。一般持续三天左右,这三天里,可忙坏了人们:一大早儿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个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飞也似地赶去看戏,只怕耽误了剧情。看戏时,人们把整个戏台“包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就像蚕吐出的丝,裹得紧紧的。若是你来晚了,那就站在外面竖着耳朵听吧,这人群是任凭你怎么挤也挤不进去的。豫剧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马金凤等,她们可是诸多戏迷心目中的偶像呢!姥姥喜欢听常香玉的戏曲,她的声音变幻无穷,有时如大海的涛声般浑厚,有时又如小溪的流水声般恬美,有时候喜气洋洋的,有时候又使人感到无比的忧伤。出门在外的游子听到这熟悉的乡音是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幼时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她哼唱着豫剧才能入睡。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说并不会留太长时间。

民俗教育研究与实践范文【第九篇】

20xx年7月20日,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加通宵硬座,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湖南省张家界市永顺县吊井乡,随后兵分三路,分别前往长光、天堂、团结三个村庄的小学,开始了我们的支教生活。

苦&甜。

一栋平房,两间教室,三个老师,旧旧的木质课桌上已布满岁月的痕迹,学生上课时坐的是简陋的小板凳,阴雨天教室就会因没有电灯而显得昏暗,没钱买教科书的学生上课时全凭看老师的板书,炎炎盛夏,教室俨然成了一个大蒸笼,教室前的场地上空空荡荡,表面凹凸不平,走起路来十分危险,至于体育器材、多媒体设备、图书馆这些城里学校基本的设备更是严重缺乏。

有一次放学时,有个孩子家长来接得比较晚,等了一会儿后仍不见家长身影,这时孩子扬起了稚嫩的小脸:“老师,没人来接可以自己回去吗?”

“你家里没有人来接你吗?”

“妈妈在……在广州”

“爸爸在福建开出租车”

“……那爷爷或奶奶能来吗?”

“……”

四顾无言,心中一丝苦涩和辛酸荡漾开来,我竟不知该如何安慰他……也许我们能做的事情只是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梦想课上,孩子们尽情舒展天性,说出了他们的小小愿望:

“长大想当美食家,去吃各种好吃的东西。”

“我要当科学家!因为爸爸说我很聪明。”

“我要当一个医生,因为医生可以救人。”

这是一堂梦想课,一堂最梦幻的课,也是一堂最真实的课。说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孩子们的脸上写满微笑、真诚和勇气。

走在上学的小路上,远望朝阳薄雾,山峦层叠,青树翠木,近看是绿油油的农田,田野间勤劳的耕牛,路边小花上的朝露……孩子们和我们一起去上学,一路上聊的是天上的白云和地上的爬虫,远离那些心心念念和琐琐碎碎,感谢能在湘西当一名单纯的老师,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最美的时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民俗教育研究与实践范文【第十篇】

近年来,我对民俗这一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我不仅深刻体会到了民俗的丰富内涵,也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实践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参与民俗活动让我更加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参与了不同地区的民俗节庆活动,如传统的婚礼仪式、春节庙会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亲身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婚礼仪式展示了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价值观,春节庙会则彰显了对新年祝福和生活习俗的传承。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了解了传统的形式和礼仪,也意识到这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尊重。

其次,参与民俗活动增加了我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参与民俗活动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人们团结协作的力量和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性。在盛大的节庆活动中,社区居民们共同合作,倾注心血,共同创造了热闹、喜庆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活动的热情和欢乐,也深刻体会到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更是对一个文化传统的认同,让我觉得自己与社会紧密相连,有了更强的归属感。

第三,参与民俗活动拓展了我的视野和交流能力。在过去的实践中,我结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共同探讨传统文化的魅力,交流各自的经验和见解。这样的交流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和见闻,也提高了我的交流能力和沟通技巧。通过与各方人士的互动,我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惯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豪。这样的交流也是我在实践中得到的宝贵财富。

此外,参与民俗活动还让我体验到了独特的审美情感。在传统的婚礼仪式中,我欣赏到了精美的婚庆布置和绚丽多彩的舞蹈表演。这些细腻的艺术表达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的独特魅力。而春节庙会中的巡游和表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反映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智慧,也让我对传统民俗中的审美情感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欣赏。

总结起来,通过参与民俗活动,我不仅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同,也增加了对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参与活动也拓宽了我的视野和交流能力,让我体验到了独特的审美情感。我相信,只有通过实践和亲身参与,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传承和发扬传统民俗文化,让其绽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我希望将来能继续参与民俗活动,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体验到这份独特的魅力和精神感召。

48 17144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