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精彩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职业教育的论文【第一篇】

一、明确政府职责,更好地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

1.政府部门重视职业教育管理

由于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运行的大部分政治策略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强制性,对职业教育并没有做出完整的管理机制,因此政府和职业院校的关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偏差。现今,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调节手段,原本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建立起新的政府和职业教育院校的关系迫在眉睫。政府应该重视职业院校的管理,建立起新型的管理理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职业教育向自主方向发展,强调职业院校的绩效评估,建立起新型的管理机制,政府应该正确看待与职业教育院校的关系,做出新的角色定位。

2.地方政府加大区域内职业教育管理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各项策略的执行机关,因此地方政府对区域内职业教育院校的引导和管理十分重要。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地方政府角色的发挥,将职业教育放到地方政治管理的重要阶段。职业教育院校需要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注意职业院校的管理机制建设的引导。地方政府应该统筹社会各界的力量进行职业教育管理的建设工作,对职业教育的办学团体进行资格审查和有效监管,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相应的招生权利等等,保证职业教育院校的管理体制合格。

3.完善政府统筹,建立平等的竞争环境

要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管理机制,政府部门的作用不容小视,政府应该保证我国职业教育院校都处在一个同样平等的环境中。现今社会中,职业教育院校有一个明显的不平等现象就是,职业教育中的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存在不平等的竞争关系,现今社会的各种机制,都明显偏向于公办院校,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下,不利于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的建设。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推进职业教育向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而且目前民办院校的办学资格和各种教学设施都明显优于公办院校,所以建立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对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有着一定的推进作用。

二、创新职业教育管理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随着各种法律制度的健全,公民的各种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之后,教育界也出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管理理念的风潮。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重视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却忽略了被管理者的意识,将人看做被管理的工具和任务,这就导致职业教育院校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我们,要重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做到照顾个人的情绪和需要,并且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持。教师方面,应该对教师提供相应的而服务,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另外,对学生方面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的照顾,做好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的必要条件。

2.建立品牌意识

随着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品牌意识成为职业教育竞争力提高的表现。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上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没有特色的专业,所有设置都是盲目跟随市场需要,导致专业设置繁多,课程安排不尽合理,职业教育的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漏洞。因此,要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必须建立起品牌意识,将专业做小做精,专注于某一个或者两个特色专业,防止出现专业上的平庸化,要重视特色专业的建设,保证管理机制能够运用到实处,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并且对这种特色专业进行相应的宣传,达到建力品牌意识的目的。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机制还应该建设起专业的教师和管理队伍,保证对学校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树立起完善的品牌形象。

3.注重各项教学内容的融合

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机制,应该做到对校内的各项学校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要重视办学理念和管理机制的融合。现代职业教育要取得成功,首先应该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并且办学理念的设置上,应该与管理制度相适应,不能出现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相冲突的情况。好的管理制度应该适用于学校的方方面面,不仅能够体现学校的品牌形象还应该能够对内部的教学环境实现优化,学校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内部的管理层,对学校的情况有着明确的了解,改变学校内部的教学环境,实现管理机制和其他教学内容的结合。

三、构建配套管理机制

1.完善教师培养机制

职业教育中,师资力量的情况与学生学习的情况息息相关,因此职业教育应该进行教师的选择和培训。职业教育中的教师,首先,应该有专业的技能,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另外还应该有一定的素质,能够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教育。其次,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职业教育学校还应该向社会招聘一批名师和专家,帮助校内教师了解更多专业知识,打造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提供条件,并且按照及时所教授的专业对教师进行严格要求,教师必须时常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尽量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要求。教师具备了过硬的技术水平再加上学校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完善,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完善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的评定,不仅是对教师能力的评定,更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的评价机制,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定。帮助教师根据评价内容进行反思,找出自身缺陷,进行更好的课堂教学。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差距,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评价机制管理,对学生和老师进行更好的评价管理,让学校在用一种有序的氛围下进行更好的发展。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完善的评价机制之下,学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得到完善,才能进行更好的课堂教学。

四、结语

职业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推动非职业教育更好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专业人才。另外,我们应该明确,目前市场紧缺的就是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力,因此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第二篇】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最重要的教育部分,它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而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而且社会欠缺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也未经过良好的完善等问题一直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所以职业教育必须要对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形成的因素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而促进职业教育良好发展[1]。下面本文就对山西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跟其问题制定有效的策略,有效推动山西职业教育良好发展。

关键词:山西;职业教育;问题反思;完善途径

山西职业教育是由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起步的,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类型的职业教育逐渐兴起,而且山西职业教育也一直坚持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精神理念,为社会各个领域培养发挥现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型人才,这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也有效促进了山西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但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职业教育问题逐渐浮现在人们眼前,这给山西职业教育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1山西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山西省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进步,这给山西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山西省职业教育发展来说,一直比较落后于东中部、西部等省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本省的普通教育发展也有所滞后,并且也欠缺较为实质性的措施和改进策略,而形成这一问题主要还是山西省职业教育欠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正确认识,不明确自身本质特色,欠缺科学合理的定位,觉得职业教育就是普通教育,因此在山西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非常多的问题[2]。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山西省职业教育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形成问题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与全国相对比,山西省职业教育在发展中明显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都有极大的差距,并且有些政府领导欠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学生与家长也欠缺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这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其次,山西省职业教育的结构不合理,而且普通高中的招生幅度也不断增大,职业教育招生却赶不上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这导致山西职业学校规模小、教学条件差、学生少,这也是影响山西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第三,职业学校校长和教师在思想上欠缺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对口升学,却忽视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并且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也相对比较落后,欠缺良好的改革创新意识,在教学中一直延用传统的教学形式,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最后,在山西省职业学校虽然比较多,但学校却欠缺面向社会、市场、用人单位要求的研究,也欠缺学校定位、专业特色、教学质量上的认识,这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所以要想保障山西职业教育良好发展,那么就必须要解决以上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策略,这样才能推动山西职业教育健康稳定的发展。

2促进山西职业教育稳定发展的有效策略

转变传统落后的职业教育理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但在我国却有很多人对职业教育有所偏见,有 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就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的发展,政府要积极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塑造一个良好的职业教育形象,让人们能够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错误想法,国家要支持、鼓励和参与职业教育活动,这对促进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山西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和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公共财政要逐渐提高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在职业教育当中就必须要大量的资金才能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要想推动山西职业教育良好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其次,职业教育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拓展职业教育资金来源,国家必须要积极解决职业教育资金来源的主体形式,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将融资和投资渠道进行改变,并建立完善的教育机构,发挥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最后山西政府也要加强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让更多人知道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改变错误的思想和观念,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山西职业教育健康稳定的发展。

山西职业学校要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

形式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就是面向基层、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有效为社会各个领域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所以职业教育必须要有效围绕办学特色,明确办学定位、建立良好的办学条件,为社会稳定发展培养出专业型人才[3]。首先,职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进行合作,在教学中要根据企业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到工作岗位上,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其次,根据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这样才能利用教学资源来实现特色教育。最后,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要严格按照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中心,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才能促进学生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

3结束语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最重要的教育部分,它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必须要克服相应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良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丽华;姜俊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2):149-150.

[2]李建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

[3]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xx(4):1-35.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第三篇】

[摘要]职业教育有别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是它更强调技能性、实践的操作性。这就从根本上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师有较高的实践技能能力,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仍以学历学位的高低作为选拔职业教师的基本标准。教师知识体系仍以理论知识 建立职业教育合理的教师选拔机制,主要包括严格选拔,注重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与经历,职业院校的老师应定期接受到企业的实践培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校企合作,从企业选拔职业院校实习教师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选拔机制;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带动我国人才培养的层次化、多样化,职业教育培养大批职业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高尖端技术人才、学术型人才等知识密集型人才,从人才储备的完整性、系统性的角度而言,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有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一个社会人才的密集程度,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同我国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一样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是它更强调技能性、实践的操作性。这就要求在选拔职业教育教师时,更应该注重教师实践经历与经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仍以学历学位作为选拔职业教师的基本标准。教师知识体系仍以理论知识 职业教育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因此探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选拔机制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是关系到职业教育办学很重要的核心部分。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普通全日制的教育的,它要求教师要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上,在理论上要具备一定的高度驾驭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职业教育教师的招聘与考核不能仅仅从某一方面确定其标准。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仍然以学历的高低作为进入职业教育领域门槛的标准。教师真正来自于企业的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比例很少,而依据学历的高低作为考核招聘教师的教师队伍的往往具备过硬理论知识体系,但实践操作能力比较薄弱。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突出职业性的特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对职业教育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职业教师队伍应该进行不间断的职业体系的培训,才能真正强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职业性素养,职业教师队伍实践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才能使职业教育发展真正和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相对接,但从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上看,培训的力度不够,培训的形式以讲座、参观为主,没有更深入、细微的了解企业的变化动态,仍然是泛泛的了解这种浅层次的培训。教师在实践技能体系环节的知识储存不足,直接导致学生培养的状况不理想,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三、建立职业教育合理的教师选拔机制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选拔一直以来以学历学位为基准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的选拔用人机制,以这种方式选拔的教师往往有过硬理论知识体系,但实际操作能力薄弱的特点。由于职业教育教师实践技能的缺乏,导致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实践实训的能力较差,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所以我国职业教育面临重新设置合理的职业教育教师的选拔机制。

(一)严格选拔,注重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与经历

我国职业教育在用人机制上应尽快出台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职业教育任职资格要求,建立职业教育教师用人的新标准制度,把教师的实践经验与经历作为硬性的规定写在标准里。在德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沿的国家,入职教师基本上需要经过严格的技能的培养并且必须具备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分为企业教师和专任教师,入职前,在主体中学学习9年,毕业后接受年国家认可教育职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教师到企业工作3-5年获得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后,再到全日制2年获在职4年的师傅学校或专科学校学校,参加“企业教师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从而具备企业教师资格;专任教师是在完全中学学习12年毕业后,到大学学习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至少实习1年,通过国家考试者,再到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学院进行为期2年的预备见 德国教师的入职选拔是非常严格而且规范性很强,借鉴德国经验,我国在选拔职业院校教师时,也应该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师的岗位设置上,设置企业老师与职业专任老师,在制定职业教师的选拔标准上,应该严格确定实践经历的时间,在招聘教师选择范围上,更倾向于招收工作经验较多的企业人士。随着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加深,企业中有许多有经验的工程师,经过一定的师范培训后,就可

(二)职业院校的老师应定期接受到企业的实践培训

因为国家政策、技术、社会环境等发生不断的变化,因此企业的经营是在不断在动态地发生变化中的,新的事物不断形成,要求职业院校老师要不断更新固有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同步,因此,职业院校的老师定期的社会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接受职业院校老师的实践实习。不管是2006年的《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还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都提到要推进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但这些促进企业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实践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没有强制约束力,没有明确企业的责任,操作性不强,这使得企业支持教师实践缺乏政策法律保障。因此,从政府的层面上,制定明确、详细地政策法规,使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接受教师的培训是解决目前职业教师实践环节薄弱的有力保障。第二个层面,职业院校应该支持学校的教师参加脱产与半脱产的培训,在脱产期间不改变教师的工作待遇,同时,对于培训优异者给予相应的奖励。第三个层面,接受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企业应按照规定,认真对待学校教师的培训任务,不能只是流于形式,为职业院校教师安排工作岗位,选取企业有经验的一线操作者,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职业院校教师以企业工作实习员工的身份在岗位上工作进行辅导、讲解。在教师实践学习期间,和企业其他员工一样,参加企业员工考核。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校企合作,从企业选拔职业院校实习教师

近几年来,我国也颁布了很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参与率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达到一定比例,初步建成30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一批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基本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局面。要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利益链”为纽带,促进校企双赢发展。这种改革举措无疑将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破目前职业教育的瓶颈。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从规划到落实,从政策到措施,还必须找到有效的切入点。还需借助于政府强大的推动力,确定各个主体的利益边界。多渠道引入职业教育的投入资本,实施股份制,进行实体合作,让企业的投入资本进入到职业院校,实现校企更紧密的结合方式,对积极参与投入资本到职业院校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税收上的减免,推动更多的企业关注与参与职业院校的发展,校企的有效结合,会改进职业院校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对职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企业选派一些人员参与职业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时,选拔一些技术工程师、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进行师范教育培训后,作为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老师。这些技术工程师、操作人员担负着双重职责,既在企业履行原职责,又承担着职业学校的管理、教学任务。校企这种更深入融合的方式,对双方来讲是共赢。对企业而言,投入资金到职业院校,参与职业院校的管理与建设从中既可以获得收益,与此同时,可以利用职业院校的平台,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弘扬企业文化,扩大企业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职业院校由于企业的参与,增加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教师来源的渠道,同时,职业院校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到企业参加实践。

[参考文献]

[1]季敏。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国别比较与企业[J].职教通讯,2014(26)

[2]于秀娜。浅谈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科技创业,2014(11)

[3]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4]张欢,任程坤,陈志平。国外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策略分析[J].高教学刊,2015(13)

职业教育的论文【第四篇】

摘要:职业教育负担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对发展和繁荣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重要性;意义

纵观当今世界,所有经济发达国家,都是依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起来的。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未来经济无论怎样发达,社会所需的人才,多数是高素质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虽有了长足发展,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经济发达回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职业教育负担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对发展和繁荣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职校”,请大家不要小看它!它代表的是一种职业教育,大学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虽然方方面面的都涉及到,但在专业技能方面有些不足,而职业教育是针对就业的教育,针对社会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人们工作中需要用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相对大学教育来说职业教育有其明确的目的性,因此,职业教育作用显著。大学教育需要改革,应该把职业教育融入进去,让同学们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到技能,学到在社会上谋生的本领,大学教育在这些方面有待提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非常剧烈,就业结构变化速度快。大学教育只重视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技能教育。而职业教育正是具有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和就业需求的特质,因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从东亚经济发展经验看,职业教育在其起飞阶段发展很快,对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这些经济的发展成熟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出现了下降趋势。因此,职业教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倒U型变化的趋势。我国很大一部分家长和学生由于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强烈的虚荣心让人 现在的孩子一般又是独生子女,家长为了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只考虑眼前去什么学校,有着先读一般大学然后就业时再想办法的思想。

这是一种落后的观念,这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人们往往把大学教育奉为“正宗”,把大学教育看的很高,期望很高,殊不知大学教育被大众化以后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了。而人们习惯性地会把“技校”看低,是对社会需要的认识不足和虚荣心的体现。其实现在“技校”已经发展成为职业教育机构,我们应该正视这种职业教育,它是一种针对就业的培训,是大学教育的完美补充。从就业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已经凸显它的重要性,一般单位招聘人才时把职业教育也就是培训经历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在一些行业或职业职业教育的资格认证已� 种种事实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已� 一些职业资格认证如用友的ERP认证、思科的网络工程师认证、微软的MCSE等等证 近年,我国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很多职业教育品牌,不仅中高等职业院校日益红火,一些民办技校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最有代表性如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孙进技校。这些民办技校年培训能力达3万人之多。现在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由于没有技能,不好就业,不得不上技校重新接受培训。大学教育遭遇尴尬,需要每一个人理性的看待这些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质量难保证,百亩良田也难保没有一粒秕谷,加之高等教育本身也有些不完善,出现这样的事并不奇怪。

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给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大学生上技校这种现象不是高等教育的尴尬,而是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分属两个不同方向的教育,而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的教育形式,因此,职业教育重要性凸显,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平衡搭配,将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

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第五篇】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理念,也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和理想信仰。中职学校要加强研究,创新思维,用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涵养和锻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切实完成好这一新的历史使命。

1、从时代价值上理解把握工匠精神总理提出工匠精神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价值。目前,我国经济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发展方式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供给侧改革中的诸多困难需要一一破除。工匠精神的适时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指出了一条可行路径。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为中职教育指明了价值导向和培养方向,对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必然成为中职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2、从教育意义上理解把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深厚的时代价值,就是对中职教育强烈的时代要求。通过在中职教育中传承和培养工匠精神,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大国工匠,做好技术人才的保障和支撑,成为中职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任务。中职教育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教育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创新改革,逐步建立形成有中职教育独特形式、独特灵魂的工匠精神培养和传承体系。

3、从品格特征上理解把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在劳动者工作精神、劳动态度、质量意识、服务观念和职业道德等诸多方面。在现代工业文明之中,工匠精神表现在质量和服务的持续提升,既不断改进制造工艺和产品性能,又不断创新管理服务和改善用户体验;表现在对品牌和声誉的始终坚守,保持对高品质的执著追求。在中职教育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要注重群体工匠精神的培养;既要考虑某一方面的技能和品格养成,更要综合考虑这些特征,避免单纯化、片面化。

1、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原则工匠精神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的伟大结晶,要用富含特色的中职教育,把中职学校建设成工匠精神的培养基地。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二是要坚持“三全”育人原则,要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三是要坚持“三个贴近”的原则。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状况、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工匠精神教育,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的实际成效。

2、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点要求中职学校在培养工匠精神过程中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又要满足以下重点要求:一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二是要切实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三是要注意体现中职学校特色。

1、切实抓好学生工匠精神教育的统筹规划中职学校根据相关意见和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工匠精神的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抓好总体布局,科学合理地制定工匠精神教育教学规划。

(1)统筹建立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在课程教学、实训实习、党团社团工作等教学环节和工作层面上,形成共同培养的局面。

(2)统筹组织校园活动。中职学校要紧扣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开展工匠精神专题活动。

(3)统筹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要面向未来加强工匠精神的指导,发挥工匠精神培养的长效作用,促进学生树立终身的工匠精神意识,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2、建立健全工匠精神培养的教育管理机制中职学校不仅要从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方面深化工匠精神的传承、培养,还要不断改革和完善相关的教育工作管理机制。

(1)健全领导机制。要建立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两个一把手”亲自抓工匠精神培养的工作格局,不断充实领导力量,层层压实责任,实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2)建立与高职院校的沟通机制。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承担着传承和培养工匠精神的历史重任。从中职学生的成长角度讲,中职学校要考虑向高职学校输送人才的工匠精神的后续培养问题。因此,各中职学校要根据历年毕业生升学去向,有重点地探索建立与对口高职的联系渠道,形成工匠精神培育的贯通机制。

(3)要健全培育工作联络体系。以学校为主,强化校企合作和家校联系,建立家庭配合、社会支持、行业企业合作的工匠精神培养体系,并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强工匠精神培养工作。

3、建立完善工匠精神培养的考评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把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纳入对中职学校的评价、评估和考核内容,定期开展检查,建立奖惩机制,发挥好“指挥棒”作用。中职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完善考评指标,科学组织考评,用好考评结果。要建立面向全体教职工的考核制度,并针对德育工作者、班主任等重点岗位加大考核力度,对先进典型要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要问责、追责。要把工匠精神的养成情况作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注意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管理,增强考核评价的及时性、常态化。

4、强化工匠精神培养的教育教学队伍建设若要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就要有一支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教学队伍。要引导教师带头塑造工匠精神,发挥示范作用,努力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要强化专业教师的育人职责,搭好名师成长平台,打造富有工匠精神的名师,让身边的榜样感召、引领学生。要加强对工匠精神的研究,设立专门研究课题,挖掘工匠精神的核心本质和长远价值,探索培养工匠精神的理论原理和长效机制。

1、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涵养工匠精神中职学校要把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制高点,充分利用橱窗、校园广播、网络及模拟工作场景的宣传作用和校徽、校歌、校训、校报、校刊、校史等的激励作用,用文化软实力推送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要充分利用包含工匠精神的标语、名言、画像、雕塑、碑铭等,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涵养工匠精神;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典礼、运动会、军训集体活动,开展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2、用多彩的主题活动渗透工匠精神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歌咏比赛等形式,传播工匠精神。可以通过组织诵读活动,学习我国和外国能工巧匠的故事、事迹,让学生感受工匠精神。可以通过邀请劳动模范和技能大师来校园开展指导、报告、宣讲等活动,让学生受到直接、生动的工匠精神教育。中职学校要指导成立有关工匠精神的学生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交流中养育工匠精神。学校还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接待日、家校联谊会等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营造共同培育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3、用细致的行为训练传导工匠精神要让学生形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习惯,就要从“细”抓起,加强引导和传导。无论是德育教师、学科教师还是实践教师,都要学会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像一次卫生扫除、一次上机操作,都要做到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专注是工匠精神的良好开端,教师要细致、耐心,加强指导,从严要求,通过一次次的行为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教师本身要做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从一言一行、一事一节上体现工匠精神,让每堂课都成为展现和传导工匠精神的舞台。

4、用扎实的实习实践锻造工匠精神实习和实践是中职学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必由之路,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实习教学和实践锻炼,让学生真正具备工匠精神。实习指导教师要在实操环节上尽可能地展现精湛技艺和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贴近学生,言传身教,发挥工匠精神的感召力。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要建立“一岗双责”责任制,安排专人同时负责教学实习和德育管理,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工匠精神养成情况,切实加强技术和思想方面的指导。中职学校要注重与企业联合制订定岗实习方案,明确工匠精神培育内容和方式,并注意进行联合考评,实现共同促进。在学生就业或升学后,学校要注意保持联系,做好后续服务,帮助学生不断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获得发展。

[1]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

[2]苗圩。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j]。中国经贸导刊,2016(28)。

[3]卢敏月。新时期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发挥与培育[j]。职业,2017(4)。

[4]张捷树。中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7(1)。

[5]陶文辉,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7(2)。

48 3187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