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实践实用(优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供应链管理实践实用(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供应链管理实践【第一篇】
在全球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企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用户需求水平的升级和需求结构多样化,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竞争越来越剧烈。如何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快速回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效劳,成为企业生存和开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客观地要求企业必须从传统的产品驱动向新的客户驱动管理模式转变。供应链管理是实现这种变化的最有效模式,表达了方案传递的最大效率和优化过程,是目前企业关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当今世界衡量国家开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据统计,汽车国际贸易额已占世界国际贸易总额的12%—15%,仅次于旅游、石油,排名第三。随着后wo时代的到来,我国汽车产业向世界提出了更紧迫的时间表和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民族汽车工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如果不将各企业的核心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和新技术(知识)共享、降低本钱,更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在分析中国汽车供应链管理的现状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供应链联盟的背景。首先要明确供应链的概念。
首先,由于需求环境的变化,原本排斥在供应链之外的终端用户消费者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被纳入供应链的范围。这样,供应链不再仅仅是生产链,而是涵盖整个产品运动过程的增值链。在此根底上,美(国史)迪文斯在1999年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流通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动是供应链。它始于供应源点,终于在消费终点。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展和产业不确定性的增加,今天的企业关系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网络化趋势。对此,人们对供应链的认识也从线性单链转向非线性网链。事实上,这种网络链是许多单链纵横交叉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哈利森在1999年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将采购原材料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将成品销售给用户的功能链。在这样的条件下,供应链运营的核心问题再是产品的制造和流通,而是适当的供应链成员的选择和供应链整体对需求环境变化的迅速反响能力。
中国汽车供应链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供应链管理优秀企业也不少。例如,一汽—群众在学习德国群众先进经验的根底上,结合国内市场特点和售后效劳多年经验,建立了第三方物流运营方式进行备件供应模式。其中由7个备件中心库组成的全国网络已经全面运营,为一汽—群众旗下的数百个效劳站提供原装备。备件中心库分别设立在北京、广州、济南、无锡、成都、西安和长春共7个中心城市,各库为相对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中心,但所有库存资源均可共享,长春总部通过sap—r3微机系统统统一安排,各库采用长春总部制定的统一、标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进行仓库管理。另外,东风汽车株式会社根据汽车行业物流管理的特点,以条形码为信息载体实现整车仓库的自动化管理。以整车仓储自动化管理、运输管理为主,涵盖汽车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形成汽车行业供应链scm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全方位的条形码扫描代替人工输入管理所有仓库库库存,根据规那么自动提出入库位置,自动提出出出库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空间,到达防止仓库区内倒车的管理效果,通过仓库间倒车跟踪和长途运输跟踪,控制车辆运输时间,防止车辆损失,大幅度提高汽车行业整车物流管理水平,减少巨大的管理费用,有助于仓库运输、销售、生产三方面的有效管理。
另外,上汽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与天地物流控股公司合资设立了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定位为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从上海群众提供效劳转变为多客户效劳(例如核心客户:上海通用汽车、上海群众汽车、金杯、柳汽等),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集现代运输、信息网络、仓库管理、营销筹划等多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效劳。上海宝钢集团也于20xx年11月完成了与我国汽车行业内一汽、上汽和东风三大巨头的战略合作,初步形成了钢铁与汽车两大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战略关系。其内容包括:建立彼此竞争的供应链,如宝钢集团支持上汽集团改善原材料库存结构等,将钢材配送效劳延伸到汽车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双方共同完成更多汽车用钢实验攻关工程,在未来新车的研发中加强前期设计合作。
汽车(中国)公司副总裁许国框曾透露,汽车行业是一个高收入、低利润的行业,从全球平均数据来看,国际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仅为3%—5%。我国汽车行业是低收入、高利润的行业。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1515亿元,实现利润431亿元,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0xx年全国共售车万辆,全行业销售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行业平均利润率%。20xx年,包括上汽、北汽、东风、长安汽车集团在内的13家汽车行业国企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实现利润亿元,利润率仍达6%。通用、福特等制造商平均每年销售17800亿美元,但利润率只有3%。中国汽车行业的高利润不需要加强管理,可以获得丰富的回报,因此国内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对erp、供应链等优化管理措施不太重视。与此相对,大多数企业只希望投资少的可怜的钱用于erp和供应链的建设,但大多数乡镇企业的二三级零部件供应商不愿意为此掏钱。
我国汽车行业有一个惯例,由于每辆新车的价格每年都在下降,整个汽车制造商将降价带来的压力转移到零部件制造商,每年要求零部件制造商降价3%—5%,以确保利润。这无疑是零部件制造商严格的本钱考验。但是,过于激进地对供应商下令,对整个汽车制造商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神龙汽车从1990年代开始推进多渠道供应制,即同一部件由2家或2家以上的供应商供应。但是,神龙各型号的零部件购置量本来就很少,供应商很难饱,规模利益缺乏,反而容易发生恶性竞争,神龙的本钱客观地增加了。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各大汽车公司都有意培育当地供应商,形成了各自比较独立的供应商体系。由于整车厂规模有限,采用多种供应战略,零部件厂的生产能力利用率非常有限。20xx年,6000家零部件生产厂只有6家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这样,压迫供应商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恶性循环,整个车商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相反,国际上成熟的整车公司一般采用的供应商管理方法是一种产品,一种供应商一系列,多种供应商。支持零件制造商的开展,使零件制造商之间保持一定的竞争关系。
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涉及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供应链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随着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许多汽车制造商必须以价格竞争的方式应对。在这个背景下,汽车制造商必须降低本钱。为了降低本钱,许多制造商从物流开始,提取物流被视为第三大利润的源泉。有资料显示,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一般物流本钱至少占整个生产本钱的20%以上,差的公司根本上是30%—40%。国际上物流良好的公司,物流本钱控制在15%以内。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其实根本上都是国外汽车巨头在国内的竞争。但是,系统的供应链管理迟早会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直到必须面对的日子才感慨。事实上,国内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稳定的高速增长期,长期保持20%—30%的增长率,吸引更多资本,冲动难以限制。wo过渡期结束后形成全方位开放结构,竞争态势必然发生重大变化,新入场者增加,集中度变动,价格竞争更加频繁,国有企业面临新挑战,整个行业面临重组。
竞争环境分析是为了识别企业面临的市场特征和市场时机。
要完成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根据波特模型提供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调查、访问、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供应商、用户、现有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掌握第一手准确的数据、资料。这项工作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对市场的敏感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市场信息收集监视系统,开发复杂信息的分析和决策技术。例如,一些企业建立的客户效劳管理系统是掌握客户需求并进一步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客户价值,降低总交易本钱,因此必须从客户价值的角度定义产品和效劳,不断提高客户价值,寻求最低交易本钱。
供应链管理实践【第二篇】
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者更愿意看到短期业绩的提高,而不愿意改变既有的管理模式, 这就使企业很有可能因眼前利益而放弃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只有让企业管理者确切知道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带来的经济效果,管理者才会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
传统的产品设是以市场需求的预测为基础缺乏环境保护的设计意识, 仅从其结构和功能、外观造型、加工制造等角度考虑。绿色产品设计则从产品需求、设计、制造到销售、使用、废弃/回收再生等整个阶段考虑环境因素, 是把产品视为与人类共存的生命体, 并考虑生命周期内每一个阶段产品与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都对环境给予关注(李琳, 李杞仪, 罗雪波 2001)。绿色设计实际上是一种面向环境和生态的设计,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提倡无废物、可回收设计技术,将3r(reduce reuse,recyling)直接引入产品研发阶段。绿色设计的核心思想在于彻底抛弃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治理方式,代之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环境保护策略(孙衍林 2006)。
同时,不仅要考虑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最小化,而且设计出来的产品还需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适应市场快速多变的要求。要实现绿色产品设计的思想, 必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有面向回收再生和面向拆卸两种。面向回收再生的设计dfr(design for recycling)为在新产品中利用使用过的或废弃的产品零部件和材料(李琳, 李杞仪, 罗雪波 2001)。
绿色材料是绿色设计的关键和前提。russel (1998) 将绿色材料选择(或绿色购买)定义为亲环境购买政策、以及通过自发建立严格的环境标准并适用于提高整体供应链亲环境的媒介。min and galle(1997)对负责材料采购的人进行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及“绿色采购”在减低废物中的作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企业在环境监督、与供给者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绿色材料选择时将优先实施绿色材料选择(或绿色购买)。绿色材料的主要概念包括材料本身的先进性(优质的、生产能耗低的材料)、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低噪声、无污染)、材料使用的合理性(节省的、可回收的)以及符合现代工程学的要求等(汪波,白彦壮,李敏 2004)。绿色材料的选择是依据绿色环保的原则来选择供应商,并安排物流,尽量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并从材料的采购至产品销售的全部周期过程中选择能耗少、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污染少且易回收处理的材料。绿色材料的选择原则包括: 低能耗、低成本、无污染、易加工、可再生、无毒无害、天然性高的材料且尽量减少材料的种类。
绿色制造就是根据制造系统的实际,尽量规划和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物产生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王志凤 2006),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刘飞,曹华军 2000)。 lindhqvist (1992)强调应从环境和节约能源角度妥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并且生产者应负其首要责任。
绿色制造的关键是确定绿色制造的技术方法,企业绿色制造的技术方法主要有:(1)改进生产设备,提高设备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2)加强绿色制造的推行以及制造过程的管理。绿色供应链要求产品不仅本身安全无害,而且要求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应安全无害。因此,绿色制造要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所有活动都按 iso 14001 标准进行,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污染最轻,原材料和能源利用合理,减少废物的数量。标准化作为绿色制造领域的技术支撑,贯穿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全过程。良好的标准体系是开展绿色执照领域标准化的基础。实行绿色制造工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工艺, 提高产品合格率; 采用合理工艺、简化产品加工流程、减少加工工序、谋求生产过程的废料最少化, 避免不安全因素; 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等(胡爱玲 2006)。
绿色营销是指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友好,并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营销,即在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下,企业从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产品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生产,实现企业营销目标,追求企业理论、消费者欲望和社会利益三方面的平衡(魏明侠 2003)。
绿色营销作为市场营销发展的新阶段,代表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照顾生态层面的新的营销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孙衍林 2006)。绿色回收包括产品和产品零部件及其包装物的回收。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如不回收处理生命周期结束的产品及包装物,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应运用可循环重用的且不含对人体或动植物有毒有害成分的包装材料的同时,产品及包装物的组装拆卸要简便。企业的最优战略依赖于消费者,因此,企业应通过广告等宣传手段宣传本企业的绿色产品及其生产工艺和技术引导更多的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和强化环境因素,即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从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产品的制造、产品的销售以及回收的全过程中考虑环境整体效益最优化,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从而实现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赵清华 2005)。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能否同时改善企业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是主要分歧之一(赵清华 2005)。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普遍观点是,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全新的生态设计、减少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 同时,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可以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效率,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研究表明, 绿色供应链企业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seu)。walton(1998) 通过调研分析了美国制造商给予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的供应商标准及影响因素。
绿色供应链的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影响日渐明显,特别集中体现在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降低企业的内部成本、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王志凤 2006)。陶莉莉 (2006)的实践也证明,通过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我国企业可以减少环境风险、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
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也在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环境因素谋求可持续发展。因此,为实现整个供应链共赢需要建立有效的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与评价体系。曹敏,范佳静 (2006)在对供应链绩效以及供应链绿色度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可比、实用等原则,建立了顾客导向评价、供应链密切度评价、供应链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供应链绿色化评价4个方面多层次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供应链管理实践【第三篇】
本次实训,旨在加深我们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综合知识理解的同时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树立全局观念,注重培养我们的物流资料收集、分析、处理和集成能力,计划及执行。强化我们对物流各岗位职业技能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制造物流运营方案的设计能力。本次实训内容主要是围绕着供应链管理。三个星期的实训中,我们根据系统软件,分别扮演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物流公司,模仿真实的公司运作,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物流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我们主要是按照拉式的供应链方式操作,从零售商下订单,到制造商生产需要原材料在进行采购,在从上游往下游流动的这么一个过程。先是从零售商下订单,然后制造商接受订单,并按照订单制作出供货计划。根据供货计划,制作出mds主需求计划、mps主生产计划以及mrp物料需求计算,并发出需求通知。物流公司接收到物料需求通知,制作采购计划,生成采购订单发送给供应商。供应商按订单接收后,进行订单备货,并发送给物流公司。物流公司收到物料后,按照配送指令,制作配送计划,将原材料配送给制造商。制造商进行收料后,开始生产,并进行检验,将成品发送至物流公司。物流公司收到成品后,按照配送指令,制作配送计划,配送给零售商。零售商收到成品后,就可以往市场进行销售。整个供应链流程就结束。在供应链系统中,物流公司充当的是第三方物流公司角色,零售商、制造商、供应商都是将配送业务外包由物流公司完成。
我在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物流公司中扮演了具体的角色,体会到了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是息息相关的,一个环节的运行需要相应环节的回应,否则寸步难行。例如在做物料齐套时,配套的材料必须严格仔细清点数量,否则无法进行。
通过这次实训的实际操作,使我对整个社会物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物流相关性的业务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它把我们日常学习的与专业有关的知识紧密的结合了起来,将我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让我们对物流公司的营运流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供应链管理实践【第四篇】
内容摘要:随着电子商务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供应链管理逐渐引起重视。本文就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
作为网络经济的必然产物,电子商务掀起了经济领域的一场革命。面对电子商务大潮,众多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通过电子商务解决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问题。
供应链是指从产品开发到售后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各个环节纵向一体化网络,是对整个供应链的各参与组织或部门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使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最大化,并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供应链网络上的各组织或部门具有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基础上的管理,它将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
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的协调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使供应链的协同管理面临挑战,关于在供应链内建立协调合作关系,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认为,供应链各方以各种正式合同来保证合作,一旦合同拟定下来,各方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以信任的方式开展合作;观点二认为,由于供应链各方存在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关系,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上,积极的相互作用加强了对方合作的信任。
在实际情况中,上述两种观点各有偏颇,不可能设计出一种能够涵盖未来发生的所有偶然事件的合同。因此,彼此尚不信任的双方不得不靠建立信任关系,来解决合同内尚未涵盖的问题。在多数有效率的合作关系中,两种方案兼而有之。故应从两个方面来完善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一是从供应链的硬环境建设方面,一是从软约束方面,两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供应链的协调运行。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硬环境协同。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硬环境建设包括两方面,一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供应链成员必须遵守的硬性合同、制度。由于这两方面都具有一旦建立就保持稳定或具有强制性、灵活性较差等特点,所以把两方面共同努力达到的供应链协调称之为供应链,即硬协同管理。硬协同是供应链最主要的协调管理工具,在供应链管理的初级阶段也是最有效工具,要想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化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为供应链协调提供技术支持,保证供应链上信息流、物流和商流等畅通。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基础设施必须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能为供应链各阶段之间的同步行动创造条件。
电子商务要求的基础设施首先就是网络设施,供应链上必须完善自己的网络基础设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intranet(企业内部网)和在企业之间建立外部网络(extranet)。使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连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供应链上的信息才能同步传输,信息在出现的同时就能在供应链上得到共享。
供应链上的生产和物流设施必须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电子商务时代的运输更多的是趋向于第三方物流,那么传统供应链企业包揽一切运输任务的状况就得改变,许多不必要的物流设施完全可以省去。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之间的设施不匹配会导致供应链不协调,必须进行优化。
另外,供应链上企业的管理系统必须能满足供应链协调运营的需要,管理系统要能有效的把企业各功能模块集成起来。目前,供应链管理的工具很多,应用范围各不相同,应用最广的主要是两种系统,一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系统),一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系统)。两种系统基本涵盖了供应链的整个管理范围,能够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erp系统掌握了整个企业的原材料、订货、生产安排、成品库存及其他信息,跨越了企业职能之间的界限,涵盖财务、物流、生产、订单完成、人力资源和供应商管理等功能模块,这些模块相互关联,因而每一职能的使用者均能知道公司其他领域发生的情况。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不仅仅纪录整个系统状况,同时还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提高效率、减少失误。此外,erp系统的杰出之处在于实时提供广阔视野。
crm系统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具有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关系获得客户信息的功能,从而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客户关系资源,扩展新的市场和业务渠道,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盈利能力。crm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加强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实现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它一般由销售、市场营销、服务、电子商务和电话中心五个功能应用组件构成。
合同制度的建立。
对供应链的协调起着关键作用的合同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信息共享机制供应链要通过联合预测与规划来实现协调,前提是必须要有共享信息,减少供应链上的波动,必须保证各阶段决策的基础数据如销售量、需求量和库存量等的一致性,制定一些合同与制度来要求各阶段都能把自己掌握的数据与其他阶段共享。许多企业认为,共享信息会泄漏自己的商业秘密,因而持消极态度,一旦信息共享的合同制度建立起来以后,这种行为就应该受到惩罚。
利益分配机制供应链的协调运营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盈利能力,但是各阶段从这种协调中得到的利益是不均衡的,这就限制了一部分企业采取协调措施的积极性,把协调运营所增加的盈利在各阶段之间进行再分配,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利益分配的比例只有通过强制的形式规定下来才能得到承认。由于很难区分各阶段在协调管理中所付成本的大小,因而比例的确定是一件困难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妥协。
冲突解决机制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能够显著增强供应链的协调关系,任何供应链关系都难免会出现各种冲突,如果冲突解决得不能令人满意,就会使合作伙伴关系恶化。为了促进交流,管理者及合作成员之间应该经常定期举行例会,在矛盾转化为冲突之前付诸讨论,即便未能采取基本对策,也为矛盾的深入解决提供了一个基础。详尽的合同是有效解决争端的有效工具,通过签署合同,鼓励供应链成员协商解决计划外偶然事件的发生,以此增加彼此的信任。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软约束协同。
供应链的软协同就是要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建立一种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各成员能够自觉地维护供应链的整体利益,这是精神、文化、理念上的融合,又称为“文化协同”。电子商务环境的虚拟性增加了供应链上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因为虚拟的供应链成员更容易做出短期的投机行为,从而破坏供应链的和谐关系。
在建立信任的供应链文化中,管理者应该注重下列因素。合作中的弹性、信任与守信有助于供应链关系的成功。直接负责合作关系的管理者,以合作各方自身期望为依据,界定每一方的价值,这能增进合作关系。明晰各方行为结果的机制有助于避免冲突,解决纠纷。这种机制有助于避免某一方的投机行为,并能指出程序的缺陷,提高双方关系的价值。强势方公正对待弱势方。脆弱的合作伙伴关系越公正,供应链关系往往就越紧密。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了解。供应链成员应该主动让对方清楚自己的战略目标、价值趋向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取得求同存异,达到协调的目的。奖励有利于供应链协调的行动。这是培养协同文化过程中有效的工具。
供应链中的信任文化是要通过长期培养才能建立起来的,供应链管理者只有本着信用、公正、互利的方式设计和管理合作关系,才能在供应链内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实践【第五篇】
摘要:。
本文界定了供应链文化与供应链文化风险等概念,探讨了供应链文化风险的基本特征与消极影响,提出了防范供应链文化风险的对策。
供应链的概念,最早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中关于“价值链”的概念。因此,可以把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由三个或更多的参与产品、服务、财务和信息等、在供应商和顾客之间双向流动的实体(组织或个人)组成的集合。
对上述定义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确定供应链复杂性的三种水平:简单供应链,扩展供应链与复杂供应链。简单供应链,由一个生产企业、一个供应商和一个消费者组成,共同参与上游和(或)下游产品、服务、财务和(或)信息流动;扩展供应链,还包括直接供应商和直接顾客对上述活动的参与;复杂供应链,包括从最初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所有实体对上述活动的参与。
凯吉彼得和夏皮罗罗伊分别于1983年和1984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首先使用了供应管理这一说法,但并没有给它明确的定义。后来,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基本思想和相关理论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1986年物流管理委员会(clm)对scm作了定义,即scm是一种关于企业外部顾客和供应商的物流管理。在这一定义中,将供应链管理视为物流管理的一种形式,可能是由于物流管理也是企业的一个功能模块,它也有关于资源和信息流管理的因素,这些都和供应链相互交织。
目前,供应链管理的定义见仁见智。供应链管理涵盖了多个企业、多种商业活动,以及这些商业活动在供应链内部进行的跨部门、跨企业的协调过程,因此可以定义为:供应链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对供应链内某一企业内部与跨企业之间的传统业务职能和跨越这些职能所采取的合作策略,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的协调。
二、供应链文化与供应链文化风险。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为农耕和对植物的培育。在中国古籍中,“文化”一般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
在近代,给文化一词下明确定义的,首推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年,泰勒出版了他的最有名的代表作《原始文化》,书中写道:“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现在,文化一词通常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供应链文化,是指在供应链长期实践中所形成并被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普遍认同的,以核心企业的企业文化为基础,以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和较高的客户满意度为宗旨,以合作互利等价值理念为核心的联盟文化。
供应链文化风险,是供应链在运作过程中各节点企业文化受民族、地域、行业等方面的差异与文化交汇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供应链不能正常运转、偏离预定目标,甚至导致供应链合作关系破裂的可能性。供应链文化风险可以分为4个层次:器物层面的文化风险,比如因产品造型、外观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引起的风险;行为层面的文化风险,例如各节点企业之间在经营、宣传教育、人际关系活动中产生的风险;制度层面的文化风险,比如因各节点企业的领导体制、规章制度和纪律等的差异引发的风险;观念层面的文化风险,例如因各节点企业不同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传统而引发的风险。
三、供应链文化风险的基本特征。
(一)客观性。
供应链文化风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同的企业,由于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必然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在供应链形成、调整与发展中,各节点企业之间资源、结构的整合,必然引发企业文化理念等方面的碰撞,如果不能正确识别和有效防范,就可能导致供应链不能正常运作,甚至合作关系破裂。一般来说,供应链文化风险的客观性源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区域或行业之间的文化差异,而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以其所在国家、民族、区域或行业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因此供应链文化风险是我们必然面对的事实。
(二)影响的两重性。
供应链文化风险与机遇是共生的。可以说,供应链文化风险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面对此种风险,如果未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措施不当,就会使供应链整体及其各节点企业的实际结果与预期发生背离,甚至导致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破裂;另一方面,这种风险也带来了机遇,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并由此带来额外的收益。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要善于在此种风险里发现机遇,使供应链整体及其各节点企业更富有生机与活力,最终将风险转化为收益。
(三)多样、复杂性。
供应链文化风险的多样性、复杂性源于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多变,并通过语言、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因而,供应链文化风险常常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沟通不畅、人员之间的误解、制度的差异、观念的冲突等,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并处在动态变化之中。正确地理解和分析供应链文化风险的多样性、复杂性,是有效地识别这种风险的基本前提。
(四)隐蔽性。
供应链文化经过供应链发展过程的积淀,主要处于深层次无形的观念领域,这决定了供应链文化风险的隐蔽性。其隐蔽性使人们不容易注意到风险的存在,而容易在各种活动中蒙受损失。当然,是否真的蒙受损失却是有条件的,即当促使风险事件发生的条件或环境变成现实,风险才从隐蔽状态凸现出来,成为风险事件。
(五)持续性。
文化风险属于观念形态方面的风险,是一种价值危机和信任危机。与因汇率、利率、市场需求波动等引起的其他风险相比,因文化差异引起的风险渗透力强、错综复杂,一般来说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
(六)可测控性。
能够预测、识别和控制是风险的共同特征。虽然供应链文化风险触及深层次的观念领域,但它仍然是可驾驭的。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对可能发生的供应链文化风险进行预测、估量和评价,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其风险。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相应的防范、管理等措施。
四、供应链文化风险防范对策。
(一)重视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和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一定社会生活中,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我文化的方位,并自觉地以组织文化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文化行为。
为了防范供应链文化风险,应当重视文化认同,从而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及其成员能够以供应链文化与本企业文化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文化行为。而重视文化认同,需要发展跨文化沟通与跨文化理解的技能技巧。实践经验反复证明,一个跨国家、跨民族、跨地域或跨行业供应链的成功,离不开各节点企业跨文化沟通,而这种沟通要有一定的机制。因此,各节点企业应当有意识地建立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跨文化沟通的组织与渠道;一个供应链的成功,还离不开各节点企业跨文化理解。跨文化理解有如下含义:理解他文化首先必须理解自己的文化,包括其优点和缺点;善于文化移情,理解他文化。“移情”最初是一个美学概念。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早就注意到移情现象。最早使用“移情”一词的是19世纪德国美学家劳伯特费肖尔。对移情方面研究贡献较大的是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什么是移情呢?从本来意义上简单地说,移情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来看事物和思考问题。上文所说的文化移情,就是在考察他文化时主体自觉转换文化立场,有意识地超越自身原有文化的框架模式,而从他文化的角度去感受、领悟和学习他文化。
(二)进行文化整合。
供应链文化风险的防范,主要是进行供应链文化整合,即在供应链构建与运作过程中,使相异或矛盾的各节点企业文化在相互适应、认同后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体系。供应链文化整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注入式。
这种模式适合于核心企业文化有比较优势的供应链。整合时,核心企业将本企业文化输入链上其他企业,即以核心企业文化为主导,链上其他企业原有文化被整合为符合核心企业价值观的文化体系。
2、相互渗透式。
此种模式适合于由各自具有独特文化优势的企业构成的供应链。在强势企业之间构建供应链时,如果各方都有令人自豪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且彼此不存在很大差异,能够通过沟通、交流,相互学习与吸收他方文化的优点,那么各企业文化经过相互补充和协调,就会形成新的相互渗透的企业文化。
3、创新式。
如果是弱势文化企业之间构成供应链,就可以此为契机重塑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共同努力,摒弃原有企业文化中的劣质部分,保留其优质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成有利于供应链整体及其各节点企业发展的新型企业文化。当然,这种创新文化的形成,难度较大,需要的时间较长,成本也较高。
4、保留式。
该模式适用于由中小企业构建的比较松散的供应链。假如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都是弱势企业,彼此文化背景和组织文化风格相异,而且企业之间分布松散,又只在少数领域合作,人员交往较少,文化不协同也不会引起很大的矛盾冲突,那么各节点企业可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而保持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三)制定文化风险管理策略。
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特别是核心企业应当把风险管理的任务集中到一个专职部门,由其负责本企业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等业务。链上企业在制定风险管理战略计划时,除了要对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等给予充分的重视外,还要把文化风险纳入整个风险管理战略计划中。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的文化现状及其可能包含的风险,链上企业可以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如强化共同目标、进行跨文化培训等。当供应链内部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摩擦和冲突时,各节点企业特别是核心企业的决策者应当遵循供应链合作互利等价值理念,运用其所产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内部人员对供应链共同目标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相互协调,减少文化摩擦,使供应链得以高效运作。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进行跨文化培训是跨国家、跨民族供应链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业务活动中防范文化风险的有效工具。为了加强企业及其员工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与适应能力,促进其沟通与理解,应当进行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对合作伙伴的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认识、了解,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的培训,语言培训,跨文化沟通与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对合作伙伴的先进管理方法、经营理念的培训等等。通过跨文化培训不仅可以防范文化风险,而且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促进信息沟通、增强供应链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黄震海.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及其战略[j].改革与战略,20xx(3)。
2、泰勒著.蔡江农译.原始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修辞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供应链管理实践【第六篇】
摘要:物流的供应链就像是整体的车厢一样,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工具将企业以及物流等联合在一起。本文主要研究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一席之地,除了要提升自身软实力之外,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建立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物流供应链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企业需要完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技术,更新并发展物流管理技术等先进科技,在了解自身供应链存在问题的同时,主动寻求解决方法,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
供应链是指,企业关联部门之间或是业务往来伙伴之间所产生的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的流通,整个过程覆盖原材料的采购、设计以及包装与支付等,是一个商业全流程的活动。
企业以最小的成本满足客户及消费者的需求,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等完成商品物流的全流程,并进行全面的控制、协调以及管理,从而实现对整个客户端中各个主体的监管,其中包括供应商、发行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批发商等,联合渠道内部进行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整合,从而促进企业的流通和运行。
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供应链管理进行定义就是指,企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科技以及数据通信技术,对商品物流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将供应链上的业务信息和资源进行集成和保护,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物流交易质量,这样不仅能够合理满足客户需求,同时还能降低供应链系统的成本,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
在我国,物流的发展起步较晚,而且运行缓慢,不仅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还存在成本过高的风险。同时,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均,各地的收入差距也过大,不同企业之间甚至是不同行业之间的物流供应情况也各不相同,甚至出现严重的供应收益差距,致使一些小型企业发展缓慢。造成企业物流供应量出现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原因。
没有树立“第三利润”的理念。
通常来说,物流供应链一般会分为生产、供应以及销售三个主要环节,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刻意缩小成本,也就是所谓的“开源”和“节流”。这样做虽然短期内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的收益,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供应商故意减小运输和物流成本,会大大降低提供商品的质量,从而也就忽视了销售渠道和利润空间。
没有建立协同竞争的意识。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消费者的需求也日益五花八门,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一席之地,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链。但是在我国,很多企业之间缺乏合理的物流合作案例,很多企业都是自给自足,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各自为营的时期。同时,企业之间缺乏交流,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难以应对有效的机遇和艰巨的挑战,从而也无法将物流供应链中的各主体进行合理整合,在无法实现强强联合的背景之下,也就无法享受最终的共赢结果。
企业内部网的概述。
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网是全企业共用的一个网络。以前,只有大企业才有资格和条件拥有自己专用的企业专用网络。但是现在借助内部网技术和条件,除了大企业之外,一些中小型企业也能建立与发展规模相当的内部网络。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小型企业内部网的建立已经成了不可阻挡之势,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甚至对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传承也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企业内部网的应用需求。
第一是企业办公的自动化需求。首先是企业信息的分享和传播等,其中包括公司的新闻、基本介绍、员工的训练手册、电话本等,还有企业中的高级文件,包括技术核心文件、技术新的体会以及竞争者的资料和文件等,这些资源和数据都需要放置在企业内部网中进行分享或是长期保存;其次是群组的讨论,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每天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内部业务往来以及信息交流,这样通过内部网传输信息,可以大大节省数据流通时间,也减少了人员的走动,提升工作效率;最后是工作流程的集成。信息的传输不仅需要不断满足企业活动的各类需求,同时还需要与企业经营中的各项环节相结合,利用内部网来处理信息和外部数据,从而提升与其他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合,促进自身软实力的提升[1]。
第二是对于企业外部来说,首先是对外宣传,企业的内部网能够在pc服务器上,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粘贴广告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自身的影响力,从而加强与其他企业的联合。网络上的宣传可以尽量做到明确具体,这也是传统的数字广告等形式无法比拟的。如果条件技术允许的话,还可以在网上随时发布企业的视频信息,使潜在客户能够随时浏览所需信息,大大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
第三是业务应用环节。随着企业外部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多,企业内部网的服务器还需要兼具与外部随时沟通的职能,从而实现与外部用户的交互沟通。其主要的应用类型包括账单查询、站点账单分析以及疑难问题解答等。服务器上的应用除了会基本满足客户需求之外,还能方便调查用户信息,为企业培养更加优质的服务型和技术型人才。
第四是远程访问需求。一个企业的命脉包括其销售量的`多寡以及业务规模的大小。同时,企业内部的员工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出差,都需要与企业员工或者管理者进行实时沟通,例如一些新产品的介绍以及技术参数价格等信息。例如,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在外地随时能掌握企业内部信息,以及第一手的销售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一些从事高科技技术的公司,产品的风格变化多端,因此需要满足客户以及员工远程浏览的需求。
第五是因特网、内部网以及外部网之间的区别。因特网强调的是网站组织之间的相互连接,不仅包括内部网连接,甚至毫无关联的消费者以及其他企业,都是其服务和经营的对象和范围。内部网是基于企业内部信息和资源的联合,提供的业务范围仅限于企业内部和员工之间的联合,还包括分店和分部门等。外部网则是强调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联合,其中包括交易伙伴、服务对象、相关合作公司以及主要客户等。因此可以确定,因特网的服务内容和业务范围最大,外部网其次,最小的是内部网。
联想集团的物流供应。
21世纪初,联想集团首次在国内采取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并以客户管理系统为核心来梳理市场中的业务流程。因此,借助客户管理系统,联想企业通过收集客户的基本信息和数据,在全面掌握市场对于联想产品需求的同时,掌握了客户以及潜在客户的联想及其他相关产品的使用习惯,从而实现基本的客户资源共享,以更好、更全面地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提升联想品牌的客户满意度。
除此之外,联想还有更大的收获。通过采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联想企业的整体交货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减少到一半以上;存货的周转天数也降低了一倍以上;订单的人均处理数量甚至增加了十倍以上。这样的工作效率,是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之上的,提升了联想集团的综合软实力。除此之外,供货的满意度以及交货准确性也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和同行业竞争者的羡慕。由此可以看出,联想的物流效率通过采取供应链管理技术不断加强,突出乐行业的竞争实力,从而使得联想集团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
阿里巴巴社会化平台供应链模式。
在,阿里巴巴的物流供应链正式走进人们的视野。主要的做法包括:第一,收购了网络大亨sinawb,从客户及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出发,实现最精准的对流。改良传统的数据挖掘模式,以电商为基本的营销平台和销售渠道,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为客户提供最原始的数据和信息需求。第二,利用天猫等强大的数据平台控制住商业流量。第三,利用菜鸟数据来整合整个物流和快递行业,在全国各地的核心城市进行圈地计划,从而建立多个供应物流站,为偏远地区提供基本的优质服务。第四,建立“淘工厂”,将其正式纳入供应链模式之中,从而推动c2b计划,即直接从消费者到企业,减少中间环节,从而建立完善的大数据系统。
由此可见,物流链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包括:首先,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为物流链管理系统提供基本的基础和物质支持,其中应该包括运输、管理、存储等技术类型。其次,充分了解市场及客户需求,企业管理者在将产品投放市场之前,需要建立物流供应链,并有针对性地在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区域建立相关营业网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点的建立必须呵护规律,不能盲目建立。再次,实现资源的即时共享,物流供应链是发行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建立物流链之前需要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各自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促进资源的发挥和共享。最后,大规模培养物流人才,从高校入手,成立物流等相关专业,企业与学校联合,从而帮助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物流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3]。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想要站稳脚跟,除了要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之外,还应该完善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和管理质量,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充分了解市场及客户需求,大规模培养物流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同时,促进企业自身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丹,刘洁.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策略分析[j].学园,2017(11).
[2]赵换丽.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发展创新与应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3).
[3]储国斌.我国中部地区绿色物流及供应链构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供应链管理实践【第七篇】
第一段:引言(200字)。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领域,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供应链管理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个学生,在通过实践学习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学到的五个关键点。
第二段: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200字)。
一个成功的供应链管理实践离不开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合作伙伴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通过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可以实现更好的信息共享,优化损耗和减少库存。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与合作伙伴之间建立信任和互惠互利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段:信息技术的应用(200字)。
信息技术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使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和系统,我们可以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监控和协调。例如,使用ERP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实时了解库存情况和订单状态,从而更好地规划生产和配送。在实践中,我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能力。
第四段: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00字)。
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风险管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诸如自然灾害、供应商倒闭和物流延迟等风险都可能对供应链造成影响。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制定应对措施和建立紧密的灾难响应机制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供应商网络,我们可以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从而降低风险。
第五段:持续改进的意识(200字)。
供应链管理实践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评估和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我们可以实现持续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在实践中,我学到了持续改进的重要性。通过与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和不断挑战现有做法,我们能够发现并改进供应链中的瓶颈和不足之处。持续改进的思维和实践使得供应链管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保持竞争优势。
结论(100字)。
通过实践学习供应链管理,我深刻体会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应用、风险管理和持续改进是保证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得到了显著提升。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供应链管理的挑战。
供应链管理实践【第八篇】
最近一直在学习,单位称之为轮岗学习,不影响工资待遇,但给人总感觉就是下岗学习。平常的学习就是单位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之类的内部培训。周末时候,从外面请了讲师来讲供应链管理,我们这些顺便上课的人就被要求一起上课,不许请假。本来约好的爬山因此取消。供应链这些虽然不是自己的主要工作,但还是按时来了。
培训师王大勇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很多头衔,不一一列举了。职业培训师的头衔都很多的,也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不过水平确实是真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术业有专攻而已。
供应链建设与采购谈判,并非专业,工作中偶有接触而已。所讲这些,犹如一个全新的世界,很新鲜,很多东西其实是普遍适用的道理,很多方法觉得也有助于其他领域的拓展。
采购的一些基础的知识,我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了。他讲到好像是格力空调采购一个案例时候,我觉得对大家都有一定的启发。将所有供应商的原材料采购进行统一采购,量大了,价格便宜,返回来,再给供应商供应原材料,这样降低了成本,控制了原材料的质量,还可以增加直接利润,真是一举三得的事情。不过在我看来,真正的意义,不是上面所说的这些。我是从物流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的。这样做,是共赢的一种方式。是真正改善了物流的效率与品质,利润来自于整个供应链,而不是损害了上下链条的利益得来的利益。与早期施耐德和其他物流培训师讲授的不太一样。这虽是一个个别的案例,但其主导思想来自于整个物流体系的共赢前提下创造的利润。这点是这次培训的心得之一。
再一个就是对公司目前管理现状的分析。王大勇给很多大企业做过培训,可谓见多识广。谈及企业目前的现状,可能顾及面子,有些话不好说吧。但企业现在的采购供应现状,也是经过很多努力才达到的,可能有很多不足,但也不是一个部门能决定和改变的。但主导思想不能放松,整个供应链建设的长远目标要修订,要往长远里看。降成本的着眼点,不能仅仅盯住采购单的价格,其他重要的,质量,交货期,支付条款这些也都很重要。质量的作用不言而喻。我重点说下交货期对整个物流和利润的影响,可以给以后的采购谈判转换下思路。物流重要的一点就是资金周转率,1000万元流动资金,一年周转三次就是3000万,周转率越快越好,周转率怎么来的。
资金周转率=销售额/成本,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而可变成本就来自于库存。销售额当然越大越好,固定成本摊的越薄越好,这些都不是我所要讨论的。可变成本,就是库存怎么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要喝水,需要外部供应,我每天需要饮水一杯,供应商的交货期是5天,那么我要喝一杯水,我就要提前5天下订单,才能够保证我每天能喝到一杯水。我只喝一杯水,但为了保证我每天有水喝,得备有适当的库存,以防止各种意外情况,这些就构成了库存。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交货期的重要性。转换思路,利润不仅仅盯住采购的价格,更多时候可以考虑下其他因素。这是此次培训的心得之二。
接下来又讲到了复杂的谈判。后背的力量,心智的力量,信息的力量,策略的力量。以及如何克服囚徒心里,获得共赢。其实我觉得概括一下,力量是来自于里面的。好像一句广告词。不管啥力量,都来自于自身。共赢合作,看起来相当的美,但很不容易做到。还有老师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话,即使把我关在胡桃夹子里,我一样是统治英国的国王。就是说,不管啥时候,相信该相信的。当然包括自己。培训心得之三。
当然了,王大勇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视角,等等这些,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一而足了。每次的培训,多少能留下点印象,培训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提高了。
上一篇:奔驰调查报告(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