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 医院护理论文【优推8篇】
【导言】此例“护理论文 医院护理论文【优推8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护理专业论文【第一篇】
在进行护理教育改革前,我国大部分护理院校的课程体系中都很少涉及社会人文学科的内容[1]。如今,虽然我国护理院校开设了人文社科课程,但生物医学课程与人文课程之间缺乏横向的相融性[2],其平均学时较少,其授课教师多为护理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普遍缺乏关于人文社科专业教育的背景[3]。
2国外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现状
从1960年开始,美国的护理院校开始推出人文社科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此类课程日益受到重视,其平均学时迅速超过生物医学课程,对护理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也越来越大[4]。国外护理院校人文社科课程的师资力量主要为人文、哲学、艺术专业背景的教师及专职牧师,其课程内容主要以护理伦理学、护理法学、疾病叙事的文学作品、历史、艺术等能引发学生热烈讨论、贴近现实社会的课题。例如,英国莱斯特大学华维克医学院开设的《医学与文学艺术》课程,其内容包括培养医护人员的形象、参观牛津艺术博物馆、分析及体会死亡和濒死的感觉、参加戏剧讲习班等[5]。
3进行护理专业人文教育改革的对策
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调查资料显示,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传统课堂讲授式的人文课程教学形式较为抵触,对此类课程的学习效果较差[6]。在开展人文领域的教学工作时,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应放弃理论说教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欲望,尝试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题讲座、话题讨论、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小组讨论等。在进行护理伦理学授课时应采用叙事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并促使学生在课下精读相关病例故事、写反思日记,最后指导其讨论相关故事的伦理学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人文素养。
实现人文课程的微型化
今后,进行人文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开展微型课程。开展微型课程可提高学生对护理工作的兴趣,发挥教育者的特长和潜能,弥补课程内容滞后于临床的缺点,开拓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微型课程是1960年由美国依阿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先开发使用的[7]。它不是根据护理学科原有的课程框架、知识体系进行教学,而是根据护理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教师的能力、社会的需要来修订的。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医学课程是整个护理教育体系中大块的钢筋水泥结构,可用来建造高楼的框架结构和主体部分,那么微型课程就是建造高楼的小砖块。它们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使整个护理教育体系变得更灵活、更丰富。
实现人文课程的综合化
当前,我国护理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多为学科课程教育。我国护理院校各学科的知识较为系统化,其教学内容的中心各不相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不强,不能使理论很好地结合实践,也不能提高学生应对临床具体问题的能力。如果将人文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合入到相邻领域的学科中,形成一门综合化的学科,实现多学科的重组,就可减少教学科目,避免多学科中教学内容的重复,克服分科过细的弊病,将各学科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考评体系中
在进行护理专业人文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将人文精神融入到考评体系中,如在国家规范化考试及用人单位的考试中加入伦理、法律、心理、沟通等需运用人文知识的考题,使学生高度重视接受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学习人文知识,变被动学习为自觉行为,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人文素养。
积极开展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伴随正规课程的教学内容出现的一些随机课程,可广泛地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家庭、社会中[8]。护理专题的人文教育应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诵读中外经典名著、邀请社会知名专家进行人文学术讲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加社团活。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施行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措施[9]。目前,我国护理院校讲授人文课程的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情况。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则缺乏医学及护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为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如让护理专业的教师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培训,由体育学院教师承担护理礼仪课的授课工作,由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承担社会学的授课工作等。
4结论
护理专业论文【第二篇】
1.1教师: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承德医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3所学校的所有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60名教师。
1.2护士:承德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唐山市医院、承德中医院、承德市妇幼保健医院、滦平县医院、滦平县中医院、丰宁县医院、隆化县医院、隆化县妇幼保健医院、隆化张三营镇医院等不同临床科室的80名护士。
2研究方法
2.1文献调查法:通过文献调查法,了解有关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研究,根据2007年新一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以“精练、实用”为特点,“必需、够用”为原则,走访学校生物化学、其他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资深教师,共同研究。确定高职护理专业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
2.2访谈法:走访上述学校的生物化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资深教师,确定生物化学本学科和后续课程需要的内容及其使用情况;广泛调研上述各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培养要求,确定生物化学中岗位需求的内容及利用率,调整课程设置。
2.3行为研究法:根据上述确定的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及访谈结果和车龙浩、赵汉芬,李宗根分别主编的教材,编制: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和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调查表中频繁应用指每月应用≥6次,常用指每月应用≥3-5次,偶尔应用指每月应用≤2次。
2.4问卷调查法:向上述3所学校的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共6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向上述11所医院不同临床科室的护士8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无记名填写、三天之后回收,有效卷分别为58份和75份。
3结果
70%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概念、分类、命名、生理功能及其与辅酶;水的摄入与排出;钠、钾、钙的代谢;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的来源;生物转化的概念与意义;胆汁酸生理功能这些知识点频繁使用。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水的生理功能;电解质的生理功能;酸碱平衡调节;黄疸等常用。5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酸碱平衡生化指标;常用肝功能检查与物质代谢的联系等知识点偶尔应用。50%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偶尔应用。
4讨论
4.170%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点频繁使用,是因为蛋白质、核酸、酶、水,无机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与其它基础课和临床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与临床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的分类、来源、生理功能、缺乏症及构成的辅酶,由于酶的结构与功能与临床联系较多,故酶的概念、特点、酶原、同工酶内容,编写大纲时作为掌握内容,教材中作为精编内容。
4.2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再加上社会等因素,三高病人、心脑血管病人越来越多,所以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等知识点常用,把这些内容作为学生熟悉内容。
4.35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等知识点偶而应用,这就要求代谢过程简明扼要地编写,要求学生懂得重要步骤和结果能满足后续教学即可,作为了解内容。
4.450%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偶尔应用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删除。
4.5结论及研究成果
4.5.1结论:调查结果可以作为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的编写依据
4.5.2研究成果
4.5.2.1编写“高职涉外护理专业18学时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表及要求”。
4.5.2.2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4.5.2.2.1教材编写原则:按着上述教学大纲,根据本课题对基础课、护理专业课教师和临床护士的调查结果,遵着“必需、够用”为原则,即前期基础课程服务于后期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即前面知识为本课程后面学习的需要做铺垫,本课程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做铺垫,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做铺垫。以“精炼、实用”为特点,设计的知识点属于本课程知识系统化需要,后续所有课程均不需要的知识点一律删除。经重新整合后的教材,达到学生学习难度降低,涉及知识面更广,更接近专业需要的目的。此外,凡能与专业接轨的语言一律使用专业语言,避免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为突出涉外特色,教材要给出主要专业词的英文单词,增加英文专业名词,以帮助学生日常学习和涉外服务。
5结语
护士护理论文【第三篇】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1、了解社会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需要满足现状。
2、分析影响社会养老机构中老年人需要满足的相关因素。
3、了解成都市硬件设施较好的养老院供需基本情况。
研究意义:
1、为政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提供依据
联合国在1928年通过并在全世界实施的“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为年长者提供健康照顾,在此基础上寻求社会养老机构和家庭之间的适当平衡,国家和社会为弥补21世纪家庭养老的不足,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养老方式和养老条件,并在政策和制度上提供有利的保障[1]。在老年人健康照顾方面,我国政府主导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在推广社会养老意识方面的力度不够[3]。因此,通过对养老院老年人需求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对老年公寓开发商的政策、法律、方向做引导,以及对于老年公寓的服务质量做相应的规定和监督提供相应依据,同时也可以促进政府加强社会养老的推广和宣传,使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稳固发展。
2、为社会养老机构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依据
我国的社会养老机构发展较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缺乏行业标准,普遍雇佣的是一些文化素质偏低的临时工或是一些下岗女工。这些服务人员并未经过专业培训,只是完成喂饭、送水等生活服务,无法考虑和满足老年人的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有必要进行本研究,为养老机构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3、为提高到养老院进行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及指导
如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越来越多,而且从以前的校园周边实践发展到深入各福利单位,特别是到养老院进行志愿活动。虽然如此,但是这些年大学生在养老院的志愿活动效果却并不理想,老人们的一些需求也未得到很好的满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老人们的具体需要,实践活动也成了自己的一厢情愿。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目的开展能够为大学生到养老院提供高质量服务给予一些相关知识的方向性指导。
4、有利于拓展老年护理理论
我国老年护理研究进展比较缓慢。以老年护理为主题的文章绝大部分为老年护理经验、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等。面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来开展老年护理是老年护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面对老年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老年护理学应具备超前意识,加强相关方面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使护理工作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变化,满足老年护理工作的需要,满足人民卫生事业的需求。
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1、国外的相关研究现状
关于国外老年人需求满足状况,有人运用Z~R需求框架模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人们普遍把经济需求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身体健康需求及居住环境需求、活动需求、心理健康需求以及自我发展的需求。Barbara等人使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马萨诸塞州的门诊老年病人进行了社会服务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有生理功能需求的有%,情感角色需求%,缓解疼痛需求%,心理健康需求%,社会功能需求%,保持一般健康需求的有%,保持生命活力需求%。
2、我国的相关研究现状
关于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状况,台湾有学者对养老机构内居住的残疾老年人未满足的护理照顾需求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约有%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这些需求主要有全范围关节活动、梳洗、营养教育、运输、信息等需求,影响这些需求未满足的因素主要有老年人的年龄、受教育水平以及健康照顾者的知识水平。1991年由中国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老年供养体系调查”,1994~1996年由华东师大等组织的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香港地区进行的城市老年社会服务的调查与研究等多类研究,但这些调查和研究大多偏重于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医疗保障方面,专门针对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的调查较少。
3、发展趋势
护理护士论文【第四篇】
研究方法对医院入选护士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给予统一指导语,研究对象独立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本次调查问卷发放396份,收回有效问卷369份,有效回收率为%。
统计学方法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应用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等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组研究对象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岁,工作年限1~27年,平均年限年。性别:女365名(%),男4名(%);护士所在科室:内科91名(%),外科24名(%),其他科室37名(%);学历:中专6名(%),大专136名(%),本科221名)(%),硕士及以上6名(%);职称:护士112名(%),护师180名(%),主管护师77名(%);职务:护士359名(%),护士长10名(%)。
报告意向情况对报告意向总得分进行正态性检验,P<,为非正态分布。统计结果显示,报告意向问卷的得分范围为3~15,报告意向总得分的中位数为14,P25为12,P75为15。
报告障碍情况
研究对象的报告障碍得分情况报告障碍问卷的得分范围为25~80,对报告障碍问卷的各条目分别进行描述,将研究对象对报告障碍问卷各条目的认同度划分为三个水平,分别是不同意(包括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和同意(包括非常同意、同意),369名研究对象认为对其报告护理不良事件阻碍最大的五个因素,即同意率在30%以上的条目见表1。
开放性问题描述报告障碍问卷中,条目23为开放性问题,调查其他可能影响研究对象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因素。归纳如下:①对于护理不良事件责任人处罚过重,如经济处罚;②没有意义,对今后的护理工作没有太大的积极作用;③怕记录在人事档案中;④怕同事或上级对自己有负面看法;⑤怕与患者之间产生纠纷。
报告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特征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比较报告意向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一般资料中的分类变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年龄、工作年限及职务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与报告障碍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惩罚性文化、报告意义与报告意向呈显著相关(P<)。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多因素分析报告意向总分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惩罚文化和报告意义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年龄、工作年限、惩罚文化和报告意义,见表4。
3讨论
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现状本研究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总得分的中位数为14,对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较高,与田欢欢等的结果基本一致。一方面医院越来越重视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大多数护士都知道护理不良事件需要上报。另一方面患者及家属对肿瘤科的要求更高,使得肿瘤科护士更为重视护理安全。
年龄、工作年限影响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和工作年限与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呈正相关,护士的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长,其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越高。另有报告[3]也指出护龄越高,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度越高,上报率就越高。说明临床经验对不良事件识别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肿瘤科工作量大、重症病人多、专科操作多,较长时间的临床工作使肿瘤科护士的工作经验较为丰富,沟通能力较强,安全意识较强[5]。同时,大多高年资的护士为护士长或协助护士长做部分的管理工作,其报告认知高,感知的报告意义也高,促使其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因此,开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工作年限护士的护理安全知识培训,从而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
医院的惩罚文化影响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研究显示报告障碍中护士同意率最高的五个条目均属于惩罚文化,护士感受的惩罚文化越重,其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越低。研究对象在开放性问题中也多次提到“惩罚”、“处罚”等关键词,再次印证惩罚文化影响护士的报告意向,与国内王玉艳、方良玉等分析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虽然医院已实施非惩罚上报机制,但研究对象仍受长久以来的惩罚性机制影响。哈佛大学Leap博士提出,发生错误后担心被惩罚是当今医疗机构内患者安全促进的唯一的最大障碍。建议医院加大力度推广非惩罚性文化,从而使相关管理者和护士正确看待不良事件的发生,避免对责任人的不同形式的惩罚。二是医院实行逐级上报的报告系统,这种系统外界比较容易获取报告者的信息,给当事人带来很多难题。Karsh等也指出,报告障碍之一在于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匿名性缺乏信心。因此,提供较少的个人身份信息,使得报告者的身份无法被识别是促进医护人员进行报告的首要标准。建议建立较强报告系统的匿名性和保密性,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报告意向。三是管理者在分析不良事件时,更多的分析个人在护理过程中的缺陷或个人责任等,很少研究当事者的心态、客观因素等。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认为因不良事件受到惩罚的配置不公平或不恰当直接影响其报告意向。因此,建议医院应用更为合理、科学的分析方法评析护理不良事件。
护士感受的报告意义影响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研究结果显示护士感受的报告意义越低,其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越低。研究对象在开放性问题中多次提到“没有意义”、“无影响或影响小而不用上报”等关键词,也再次表明报告意义影响研究对象报告意向。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个:一是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后,管理者反馈信息只是统计数据,没有深入分析如何规避差错,因此护士不能从反馈中提取到有效信息,不能获得学习与进步,进而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的意义提出质疑。建议医院从护理不良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相关制度,及时反馈,避免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再发生。二是护士“认为对患者无影响或影响小而不用上报”。潜在漏洞或无伤害的护理不良事件具有隐蔽、动态的特点,当事人不报告,其他人事后很难发现。但这类不良事件可以挖掘更多的临床护理风险,也正是护理差错、事故的源头。护士未明确理解护理不良事件的范畴和报告意义而影响其报告意向。建议医院进一步明确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范畴的同时,对护士进行定期、定向培训或借助案例分析提高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水平、明确其报告意义,提高其报告意向。
4小结
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性大,积极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可提取促进患者安全的信息,促进护理安全。医院应尽快深化非惩罚文化理念,明确报告意义,进一步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高护士的报告意向,从多角度、多层面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安全,保证护理安全。由于时间、人力、经费等条件有限,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特别是仅针对一家肿瘤专科三甲医院进行调查,可能受到医院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后续的研究工作应增加样本量、扩大调查范围,争取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开展调查研究。
护理护士论文【第五篇】
[关键词]护士长;现代护理管理;工作重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另外,医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转化之中,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对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护理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其科学管理的效应已越来越重要。为适应这些变化,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则迫在眉睫。作为“兵头将尾”的护士长,是护理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者和骨干力量,在病区组织和业务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
1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升护士品质
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护士长的职责,除检查、督导、协调、服务外,更重要的是自身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的确立,引导及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增强护士的质量意识;让单纯工作质量被监控、被管理转变为自我质量控制,充分发挥护理技能潜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护理质量环境与氛围护理论文。
护士长是临床质量管理的参与者又是具体实施者,应明确地传达上级的管理要求、标准,及时传达护理部的管理精神,让护士们了解护士长对待上级要求的态度、工作方式及对待检查的态度,以及管理上对她们的希望,要求达到的目的。给予每位护士明确的任务,个人在检查中应负的责任,对她们的处罚、奖励等管理理念。并与护士们达成共识,全员参与。让她们参与制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目标和标准,完成上级检查的要求,自觉实践“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行为准则、质量标准。引导护士发自内心地对患者负责的真实感情,把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延伸和升华,准确定位,从“微笑服务”转变到“个性化服务”,就是说将每个患者视为独立的个体,针对其护理问题进行身心全方位的护理,实行“因人施护”、“因病施护”[1]。
2正确对待日常工作中的偏差
纠正偏差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除道理上讲的规范、制度、标准外,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定之规,即要达到监控目标的结果,管理的过程、方式是不定式的,不能简单地用一种规范和制度去管理,需根据护士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工作能力、态度、效率,患者的要求,制定灵活的可操作性的控制措施、考核标准。
在管理中发现问题不能只偏重对症处理,要参照“四不放过”的原则[2],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认真查找问题发生的各种原因,从而落实人员责任,制定整改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行之有效的控制。强调以预防为主纠正偏差,使影响护理质量的多种因素、技术及护士的思想状态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每一项护理行为达到上下衔接、横向协调,才能发现护士护理是否到位,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定期工作讲评,有助于工作计划安排及重点检查。
3以人为本,掌握沟通技巧
以人为本,即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作为基层的管理者,护士长要全面关心护士的工作、学习、生活、健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成就企业价值的同时,充分实现护士的人生价值。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善于做思想工作,抓住对方心理,即使批评对方也能接受,达到预期的效果;善于交往,能够与各种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思想,善于明察秋毫,辨明是非,具有敏捷的思想和准确的判断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平时要学习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人文科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掌握各类人员心理活动特点,并在临床实践中学会运用。学习人际关系和交流技巧的有关书籍,邀请专业人员进行讲学,掌握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及有效沟通的原则。
护士与任何其他人一样渴望名誉、声望,渴望独立、自由,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和尊重。作为护士长,应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应鼓励她们刻苦学习,钻研业务,以取得他人的认可。护士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护士长应知人善任,力争使每个护士都处于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使每个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如果护士长把护士当作自己的朋友,则护士就会成为护士长的知己。护士长要以诚相待每位护士,经常与护士交流。对护士存在的实际困难,要给予帮助,这样才能增加科室的凝聚力。
4正确处理病房患者投诉
护士长首先要重视和正确对待患者投诉,力争将矛盾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以此为契机,完善管理,强化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会经常遇到患者或家属投诉,焦点大多集中在医疗收费或服务质量方面。无论是哪一方的问题,都应以积极的心态与当事人及时沟通和协调,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护士长首先要耐心倾听,热情接待。抓紧时间调查核实,找出矛盾焦点,根据了解的情况,对照工作程序、制度、职责和质量标准,找出问题的重点。及时反馈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第一,通过科主任和护士长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反馈调查结果,属于医护人员过错时要赔礼道歉。第二,对全科医护人员讲清事情真相,如果是管理上存在漏洞,护士长要自查、反省,勇于自我批评和承担责任;如果是个人操作不规范,则与当事人考核、奖金挂钩,以示警告。
5注重视培训质量,提高整体水平
护士长应重视对护士的培养,努力为她们争取或创造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每位护士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
首先要针对实际存在问题,制订培训目标和内容,进行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定期组织考试;带动科室护士学习专科知识,使护士们对其护理工作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严格把好带教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士长要根据专业特点,制订详细可行的跟班带教计划,并选派工作严谨,业务素质高,思想品德优良的护师承担带教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她们尽快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并进行个别辅导训练,使其在试用期间专科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迅速得到强化和提高,为日后独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定期组织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开展业务学习,通过强化护理技术操作,使护士的业务技术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业务学习使护士对专科疾病的性质、发展、预后、治疗、护理问题、措施等知识都要掌握,才能在护理中主动向患者宣教,正确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才能使患者满意。
建立护士个人档案,全面了解考核情况。把护士的个人资料、考核情况、每次理论及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情况等都记录于档案上,作为评选优秀护士、评奖的依据。
通过上述做法,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肃的工作态度,使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总之,护理管理是一门科学,护士长在工作实践中应把握住工作重点和方向,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力军。浅析护士长在现代护理管理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护理研究,2003,17(4B):482.
优质护理论文【第六篇】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2012年6月对60例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治疗方式,作为观察组,2011年1月~2012年1月50例未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将采用和未采用的优质护理服务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优质护理实施方法
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教育
转变护理服务基本理念,根据卫生厅下达文件要求:院方管理部门及护理部门需要积极组织学习活动要求,加强领会文件主要精神,动员全院人员积极参加,要求护理人员要自我批评、自我认知、自我鼓励,统一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共同组成良好的护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医护人员要积极克服传统观念,在服务过程中不仅有深度和广度,还要调动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服务理念不断的转变,提供优质的服务。
加强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
良好的护患关系及交流护理是获得满意效果的基础。患者在ICU住院期间,让患者及其家属满意是医护人员共同目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入沟通,用心交流,用心沟通,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理解医务人员工作。
护理模式不断改进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场所,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感受到ICU护理人员对患者专业的护理。若使患者家属认可就需在探视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接待每一位家属态度要积极,并且及时告知ICU病房探视管理制度。院方考虑由于ICU患者家属不能时刻陪在亲人身边,又关心亲人身体情况的心理,科室将改变传统治疗护理的模式,理想的治疗护理时间安排在16∶00之前或17∶00之后。亲朋好友探视时,需要护士陪在患者家属身旁,并且要主动告知家属,患者当日情况及当日为患者进行的基本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病房内整洁以及患者舒适干净的情况,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肯定、认可。
观察指标
院方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需要分别对患者家属、主治医师、医护人员发放满意情况调查表,从而能够了解患者家属、主治医师、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及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对护理的投诉观察组为0,与对照组%相比显有成效,通过落实工作,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优质护理的明显优势。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发放100份调查表,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对照组为%,观察组为%,经过对比,其结果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
3讨论
在护理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耐心、细心,使患者的舒适感提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不断加强,规避患者的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做好探视管理以及入科宣教工作,通过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细致观察,得到患者家属的认可与支持。护理终末质量的主要指标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医护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以及合理排班,人员利用率得以提升,护理文件书写尽量简化,从而增加医护人员的时间,使护理质量有所提高;经过宣传以及实施人性化耐心沟通,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使护患关系和谐,在治疗护理中患者能更积极的配合。
4结语
优质护理论文【第七篇】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肝胆疾病患者,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岁,其中重症胰腺炎12例,胆结石15例,胆囊炎13例,急性胆管炎10例。全部患者均不存在意识障碍及精神疾患。本组患者均知情同意后,随机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例如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对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主要实施优质护理,其中优质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构建良好的医疗环境。临床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前,首先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就医环境和住院环境,同时还应该保证病房中的清洁度以及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从而让患者保持一个愉悦的治疗心情。护理人员要注意着装和言谈,语气要轻缓,服务要优质全面,并且积极主动的为患者服务,努力营造一个优质服务空间和舒适的治疗环境。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监督,使护理工作能落到实处,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②心理护理。患者对病情缺乏了解或者对治疗效果不清楚等状况会使其产生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中一定要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等各项工作。另外,还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各种疑惑,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治疗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也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密切的联系,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贴心的关怀和心理的抚慰,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难关。③对需要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手术的要求做好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例如术前禁食水、留置导尿管、灌肠和备皮等各项手术准备工作。在手术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应立刻报告,及时处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根据手术的不同情况,帮助患者安排舒适的卧位,在手术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还不太稳定,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④饮食护理。肝胆疾病患者的饮食是很关键的,否则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恢复。建立符合患者实际情况和身体需要的饮食结构,嘱患者食用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禁食刺激性食品和油腻食品,确保营养的充足摄入。根据患者的要求和病情需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主动协助其吃饭,密切观察进食后反应。⑤引流护理。要密切关注引流物的量、颜色、性状等情况,确保引流管的顺畅,一旦发现引流异常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采用医院自行制作的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表进行,其中调查项目主要有入院指导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以及出院指导服务等各项指标,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评价。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照组护理满意例数为18例,护理满意率为%;实验组护理满意例数为24例,护理满意率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小结
优质护理论文【第八篇】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注射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3例,女37例,年龄13~62岁,平均(±)岁。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肾、肝、心功能不全,无妊娠妇女。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差异(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内容如下。
心理护理:
大多患者在行注射之前,心理都会有恐惧感,加之对疾病的担忧,易出现烦躁、焦虑、冲动。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讲解注射相关知识,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消除心理戒备,积极配合治疗。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尽量保持轻柔的语气,对患者进行宽慰,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密切观察患者:
行注射后,应该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帮助患者能够对出现的不良情况进行详细解释,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感。有许多患者会出现药物过敏情况,应该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全面了解,对其呼吸、面色、疼痛、神态作密切观察。需严格执行皮试制度,且确保皮试质量。有过敏史患者,在注射时应该密切关注,准备好抢救措施,如肾上腺激素等,并定期对抢救措施和设备进行检查,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应该立即予以对应措施进行归转。
晕针护理:
年老体弱,或者过度紧张的患者,在注射时会有担忧。护理人员应该热情与患者进行交谈,并针对患者所担心的情况进行讲解,从而解除患者的顾虑,在行注射操作时,应该保持细心操作,一旦患者出现晕针情况,应该立即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积极对患者予以安慰,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从而帮助患者恢复状态。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护理过程中,因护理人员态度不佳,引发的护理纠纷不胜枚举。医院应该针对此情况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学会如何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到情绪的稳定,减少因多次穿刺引发患者不满,为患者带来痛苦。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可帮助医院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社会效应。
规范静脉注输流程:
对各班的职责进行明确,对于静脉输液患者,应该在输液高峰期中,安排心理素质佳、操作实践能力强的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减少因穿刺不成功,导致注射时间延长;对静脉输液情况采取检查制度,对静脉输液情况进行规范化,将常规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流程制作成册,让护士能够对其熟悉。输液前需要对药品、输液工具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质量的合格性。输液前检查管内气体是否排完,并对患者姓名反复核实,做静脉穿刺时,需尽量保持动作轻柔,减少二次穿刺;对于婴幼儿需要两名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减少因配合不当,引发穿刺失败,导致患儿血管受损;血管较脆弱的老年患者,应该尽量使用小针头,行旁刺法,进针应该尽量小心,提高患者满意率。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情况进行观察,及对患者护理后出现的低血糖、药物过敏、晕厥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患者31例(%),满意率为%,对照组非常满意患者22例(55%),满意率为70%,(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对比[例(%)]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观察组4031()6(15)3()对照组4022(55)6(15)12(30)70χ2值值观察组药物过敏、昏厥、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例(%)]组别例数药物过敏低血糖晕厥观察组402(5)2(5)0对照组408(20)7()6(16)χ2值值
3讨论
上一篇:护理论文 护理学术论文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