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论文研究精彩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影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论文研究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影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论文研究【第一篇】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在我国也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创造的社会价值也越来越高。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营改增税务制度的制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的计算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成了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为国家中推进经济改革实施的主要的税收制度,营改增是经济改革中的具体改革措施,在国内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本基本的经济体系中的改革内容,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于企业完成经济性结构的减税,在减税的过程中重复征税的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结构性的减税现象,对于达到减轻企业税务负担的目的非常重要。在实现营业增改税的改革过程之前,交通业和服务行业的营业税中存在着重复征税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交通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非常严重的限制。再实施营改增制度之后,就可以把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到最低。在解决企业的结构性税负性矛盾等问题也提供了具体的一种解决手段。
对票据管理的具体影响。
在营业税改成增值税之前,企业的精益问题还不再营业税的考虑范围之内,在营改增问题之前,可能对具体的纳税依据发生了变化,在按照企业的营业额检出的成本增值额来计算的时候,企业的增值问题指的是经营活动中适用于增值税的专用发票来确定的。按照税收的具体规定进行抵扣,通过这种方法来降低企业的税负。在具体的税收制度转变过程中,企业的票据管理制度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同时,在票据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对具体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专门的加强管理,特别是对票据管理的使用环节要加强更严格的监督管理。营改增后,企业假如不重视增税专用的发票管理,对企业日后的发展就可能引起更严重的法律风险。
营改增制度对于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非常重要,这主要集中体现在财务表面的具体方面中,这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和利润表中。营业税改成相关的增值税之后,因为增值税中可能会存在税额抵扣的问题,企业中固定的资产投资问题就会导致资产的价值发生一定的变动问题。这种问题,就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原值、折扣和相关应该交的税费的价值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动。同时,也可能引起资产的负债表的结构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表中,营改增在一方面就可能把原来的营业税变成增值税,另一方面就可能在会计核算的方式变化造成成本费用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可能导致利润表变化。企业往往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进行营改增的时候可能会把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等新的税收制度进行有关的互动,使得现金流量表发生变化。
加强增值税纳税筹划制度。
营改增制度对于企业的影响在企业中的体现影响到多方面上。这其中就对于纳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纳税筹划的方面。企业增值纳税筹划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国家在税收制度范围内用合理而科学的方式和手段对企业的纳税制度進行具体的规划和谋划过程,在最终达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目的。同时,国家在进行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时候,增值税和销项税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抵扣产生新的变化。更加复杂的是,还需要对新的会计制度做出修改,对于企业的自身方面,必须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的销售体系,对相关的内部预算和购销的部门进行整体的协调和整合,并且在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中,还应该加强管理的方式,对于增值税的进项中要有一个合理的筹备和规划,对于企业的发展应该从战略的角度对相关的增值税纳税做出统一的筹划,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实现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的目的。
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控制。
在营改增制度的具体落实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的控制管理过程,加强内部的控制管理之后,不仅要求企业能够免受财务风险的侵害,还可以对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一个全面的指导性的作用。同时,在企业的实际运营当中,如果经济环境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还能保证企业能够更加平稳的运行下去。这种营改增制度的变化还对企业的业务产生更加良好的推进作用。加强内部人员的培养,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保证企业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对于实现税收改革非常重要。
强化企业会计核算。
由于在营改增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落实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共算方式,必须在具体的举措中做好消除营改增制度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核算工作的影响。并且,从另一方面来讲,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具体目的,完善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可以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和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有机结合,实现两者的无缝连接。其次,就要在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完善和强化企业的内部核算制度的时候,还应该控制好内部的环境、企业的资金和相关的费用核算方面做好严格的落实。最后,还应该加强对于企业风险制度和风险意识的控制,在具体的企业内部培训中要用一定的手段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承担控制能力。使其树立一定的管理和控制意识,从而实现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总结。
总之,营改增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企业更好地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过程非常作用,对于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在营改增的过程中必须不停地加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财务人员各方面的能力和税务意识,保障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影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论文研究【第二篇】
企业合并是指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联合或获得对另一个企业净资产和经营活动的控制权,将各单独的企业组成一个经济实体。企业合并通常采取股权联合和购买两种方式。
股权联合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联合控制他们全部或实际上是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活动,以便继续对合并后的实体分享利益和分担风险。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股权联合应以账面换出股本的金额加上现金或其他资产形成的额外出价,与账面换入股本的金额之间的差额来调整股东权益。与股权联合有关的支出,应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购买是指通过转让资产、承担债务或发行股票等方式,一个企业(购买企业)获得对另一个企业(被购买企业)净资产和经营活动控制权。购买方式的企业合并与股权联合相比会计处理更加复杂,因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比较详细,具体是:
1、购买应按其成本核算,购买成本是指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交易发生日购买企业为取得对其他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而放弃的公允价值,加上可直接归入购买成本的费用。
2、购买成本超过购买企业在所购可辩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股权份额的部份,应确认为商誉。商誉应在使用年限内摊销,但其使用年限从其初始确认起不应超过,摊销方法应采用直线法,除非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其他方法更为合适。
3、购买企业在所购可辩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超过其购买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负商誉。在购买日能够可靠计量的负商誉,应按如下方式确认为收益:(1)未超过购入的可辩认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负商誉金额,应在购入的可辩认应折旧或应摊销资产的剩余加权平均使用年限内确认为收益。(2)超过部分的负商誉金额应立即确认为收益。与在购买日能够可靠计量的可辩认预期未来损失和费用相关的负商誉,应在未来损失和费用确认时确认为收益,但是如这些可辩认未来损失和费用在预期期间不予确认,则负商誉应按上述两种方法处理。
影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论文研究【第三篇】
摘要:企业合并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它是产业发展、企业竞争的必然产物,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合并将是我国现代大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正因如此,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共同密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同一控制。
我国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dd企业合并》对企业合并的类别界定范围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在会计实务界中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往往采用权益结合法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采用购买法。而在此之前美国会计准则则是明文废除权益结合法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也取消了权益结合法。我国7月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对企业合并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那么是否意味着同一控制下的会计处理采用权益结合法将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权益结合法在会计实务上会存在哪些问题?在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权益结合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笔者的部分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采用权益结合法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较大的影响。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对于上市公司存在较大的财务影响。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进行企业合并的重组资产的公允价值都会大于其账面价值,权益结合法下,用账面价值入账实际上缩减了合并方取得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这很可能会导致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下降而净资产收益率上升的不对称情况或者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同时上升的情况。
11月,东方电气支付100万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36700万并承担债务231万,对其子公司东方锅炉、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进行合并。
月至年12月期间,中国远洋通过发行股票和支付现金的方式对中远散运、青岛远洋、深圳远洋等进行合并。
2007年1月,华电国际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对中国华电进行合并。
合并后对各项财务数据的影响见以下各表:
(二)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对每股收益的影响。
(三)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上述几个合并案例皆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通过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核算,对合并后企业的经营业绩是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现将以上所列三个公司的数据加总平均,对比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对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如下:
这种财务数据的变动并不是进行企业合并后发生的盈亏的真实情况,而是会计处理方式本身带来的影响,这很容易变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
二、采用权益结合法容易导致利润操纵。
上述案例只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虽然有一大部分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权益结合法的运用相对于购买法对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众多的企业合并案例当中,难免会出现部分利用权益结合法粉饰报表的例子,以下通过浙江广厦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会计游戏”粉饰报表的案例进行说明,进一步强调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时候不应只看其报表数据,还应关注企业所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三、结论与建议。
针对文中提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一,建议在合并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一律按照合并时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在后续的计量中仍旧采用原来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避免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存在的问题。
第二,建议严格限制权益结合法的使用范围。考虑到采用权益结合法存在利润操作的问题,而根据新准则规定,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都应使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然而,准则中的“同一控制”仅仅要求参与合并的各个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却没有很严格地限定其合并的方式,而笔者认为,在应用权益结合法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对于真正满足“权益结合”的合并才予以使用,这样必然会提高其应用的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因此,笔者认为,属于新准则规定的“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且通过换股合并的方式实现的合并交易才使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是比较合理的。
第三,建议严格限制高新技术企业使用权益结合法。之所以建议严格限制甚至是禁止高新技术企业行业使用权益结合法,是因为考虑到这个行业的特殊性。高新技术企业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这类企业属于知识型企业,其无形资产在企业的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虽然现在对资产评估的技术水平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但是鉴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我国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技术还处于发展中的水平而并没完全成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英毅.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浅析[j].财会月刊:会计版,(6).
[2]胡燕,李源.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方法运用情况研究[j].commercialaccounting,(10).
影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论文研究【第四篇】
摘要:近几年,某些上市公司暴露出来的一些内幕交易信息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和谐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本文针对部分上市公司意外暴露出来的会计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揭露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正原因,并根据相应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履行会计职能,达到会计目标的手段,是人们长久以来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其中一般意义上采用的方法有会计的核算方法、会计的检查方法和会计的分析方法。本篇文章将重点论述会计的基础方法,即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设立账户。
设立账户是会计核算方法中针对具体经济业务内容即会计对象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会计对象包括很多具体内容,对它们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与监督,需要对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方便连续记录所发生的业务内容。
复式记账。
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进行记录,且借贷方所记金额相等,这就是复式记账法。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进行核实,能够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够最大限度防止失误的出现,记账方法科学合理。
填制、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用于记录经济活动,明确相关财务责任。对其正确的填写和审核是进行其他相关会计工作的基础。
登记会计账簿。
记账即登记会计账簿,是根据会计凭证在相关账簿中进行的记录。通过记账,能够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载。成本计算进行成本计算就是对相关对象进行成本分配和成本归集,是对相关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计算和核实的一种有效方法。成本计算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定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财产清查。
所谓财产清查是对各项财产物质进行盘点和核对,查明其实有数额,确定其实有数额与账面数额是否一致的一种专门方法。这种方法便于查明发生问题的原因和责任,便于及时调整账面记录,从而保证账簿记录准确和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或某一时间点的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表格表述出来,通过对报表反映的企业的财务状态和经营成果的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决策提供参考。上述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影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论文研究【第五篇】
[摘要]本文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我国目前情况下允许两种方法同时存在,是体现中国特色的产物。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dd企业合并》将企业合并定义为“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对这两种方法的选用,在会计界一直存在争议。
一、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主要区别。
在会计处理方法上,两种核算方法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一是被并企业的净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二是合并成本中的商誉是否在账面上确认;三是被并企业的利润是否应并入购买方。
购买法按公允价值记录收到的资产和负债并确认商誉,商誉由原来的摊销改为每年年末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只有合并日后被并企业的利润才能进入购买方的利润。
权益结合法按被并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不确认商誉,参与合并的企业的整个年度利润全部包括在合并后的企业实体中。同时,参与合并的企业的整个年度留存收益也转入合并后的企业实体中。
二、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对企业利润及税负的影响。
1.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采用购买法会使并购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因为购买法以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当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时,需要确认商誉并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加上较高的折旧费用,导致合并利润下降;另外,运用购买法时,只能将合并日后被并企业的收益计入并购企业,而合并日前被并企业的`收益不能并入,从而影响并购企业整个年度的利润。因此,购买法对并购企业的利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而采用权益结合法会迅速增加企业的利润。因为按照权益结合法,被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均按账面价值计量,不考虑公允价值,也不确认商誉,而一般情况下账面价值又低于公允价值,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未实现损益。并购方若对外出售这些资产,就能马上获得收益;即使不出售,也可以较低的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摊销,从而使利润增加;且在权益结合法下,不管是在年初还是在年中合并,其合并利润中都包括被并企业在合并时整个会计年度的利润,这样并购方的利润会迅速增加。由此可见,权益结合法对并购企业的利润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2.对纳税的影响。
购买法下纳税的影响:第一,减少合并企业留存收益,增大未来税前利润补亏的可能性。购买法下,实施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可能因合并而减少,留存收益的减少,意味着提高未来税前利润补亏的可能性,从而增大了潜在的节税作用。第二,增加合并企业资产价值,加大资产的未来“税收挡板”作用。购买法下,被并企业的资产、负债是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般情况下,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要高于账面价值,因此,合并企业资产价值总和提高,也就提高了未来的折旧额,增加了合并企业未来经营成本,从而加大了未来“税收挡板”作用。第三,确认被并企业的商誉,于每年年末要进行一次减值测试,与原企业制度规定的直接定期摊销相比,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也起到一定的节税作用。
权益结合法下纳税影响: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合并资产按历史成本计量,不能反映其真实的现时价值,造成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少计,从而使资产的成本补偿不足,企业税负增加。
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优缺点。
购买法的优点有:采用公允价值核算,更能反映企业合并是公平交易的结果;有利于避免企业操纵利润,通过企业合并迅速增利。其缺点是:计价基础不一致,合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是按账面价值,而被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却以公允价值来计价,只确认被并企业的商誉,而不确认合并企业的商誉;我国目前市场信息不够充分,资产负债的公允计价其可靠性值得怀疑;过高的估价会给企业今后的经营带来负担。
权益结合法的优点有:符合历史成本原则和持续经营观念;易于操作,由于直接按账面价值合并报表,因而比购买法下须先确定公允价值要简单易行;有利于促进企业合并的进行。其缺点在于:缺乏明确合理的概念基础,易导致滥用;管理当局通过年度的合并,尽快出售并入的资产即可迅速增加利润,为操纵盈余提供了可能;不能反映合并的经济实质。
四、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运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dd企业合并》规定,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中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对于母公司或集团内一个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手中购买其拥有的全部或部分少数股权的情况按购买法的原则进行处理)。从国际上目前适用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来看,基本倾向的做法是购买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先后废止了权益结合法,均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排除在外。而我国企业合并实务中出现的不少企业合并均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发生在一个企业集团内部的合并或其在同一所有者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如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排除在准则的适用范围之外,将无法真正解决我国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企业合并很多都可以按照权益结合法来处理,在我国权益结合法因公允价值的取得困难、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等原因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从另一各方面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权益结合法可能会给利润操纵留下较大的空间,这也可能成为个别公司进行企业合并的动因。因此,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允许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并存并对权益结合法的适用范围实施严格限制的二元格局。
由此可见,本准则既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表现,又是体现中国特色的产物。但是与国际趋同使用购买法是大势所趋,必须要着力完善购买法,特别是对公允价值、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等的完善。相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资产评估市场及其它条件的不断成熟,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并存的二元格局将会退出,而出现单一的购买法,提高企业间的可比性,避免投资者因对具有相同性质的企业合并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而做出次优的资源配置决策。
参考文献:
[1]范晓军刘学华冯亚琳: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反思与规范.财会通讯,.7。
影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论文研究【第六篇】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的安排,今年要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营业税这一昔日的地方大税种将由此退出历史舞台。年5月1日起,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如何看待营改增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营改增全面实施有助于降低整体税负,将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其具体影响还要看细则,从目前看或对地产、生活服务业等偏利好。
整体税负将减少。
我国从201月1日开始,分行业逐步推行“营改增”改革。实施4年多来,只剩下建筑、房地产、金融和生活服务四个行业还未覆盖到。
不过,这四个行业却涉及了近1000万户纳税人,对应的营业税是万亿,占原来营业税总收入约80%。财政部税政司曾表示,四个行业户数众多、业务形态丰富、利益调整复杂,尤其是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增值税制度设计是国际难题。
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6月底,全国纳入“营改增”试点的纳税人共计509万户,已累计减税4848亿元。全面推开“营改增”,将给企业带来多大利好?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曾表示,全面“营改增”的减税额度有望达到9000亿元。
关于四大行业营改增方案的具体内容,此前业内认为方案或者如下:即金融保险业或由5%的营业税改为6%的增值税,房地产和建筑业或由5%和3%的.营业税改为11%的增值税,酒店、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或由5%的营业税改为6%的增值税。
如何看待此次营改增扩大的影响?对此,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对记者表示,“营改增试点扩大,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从整体看是有利于上市公司业绩提升的,因为通过营改增后整体税负有所减少,有助于提升相关行业的利润,也有助于提升市场对股市的信心。”
“目前还未出台细则,因此难以下结论对哪些行业是利好。不过,对准备购买办公楼的是利好,因为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一位不愿具名的会计师对记者坦言。
如何看待营改增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四个行业的影响?对此,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记者表示,“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对建筑业而言,因为劳动力成本/折旧不能抵扣增值税,或会在较短时期内对建筑类行业公司的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长期内对营改增政策的修改将可能抵消不利影响。对房地产而言,如果土地成本不可抵扣,最终行业利润下降幅度可能会更大,反之则对企业经营业绩有利。对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而言,属于利好信息,将会显著减轻企业的负担。”
上述会计师表示,“地价、利息目前没有明确是否能抵扣,如果地价、利息能进来抵扣的话,会降低房地产企业税负。金融业由5%的营业税改为6%的增值税,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实际税负率是%,再考虑到进项可抵扣,租金、购买设备这块能抵扣的话,基本上影响就不大。生活服务业如餐饮服务行业,这块的主要成本就是人工、租金、采购。如果租金和采购能抵扣,有可能税负会降。”建筑行业分析师认为,短期来看,考虑到材料、人工无法足额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甲方供应材料情况下发票难以进行抵扣等,大部分企业税负将有所增加,但营改增可能仅适用于新签项目,预计负面影响不大。长期来看,随着建筑企业发票管理力度加大,引进高科技设备并减少人力投入等,减负效果将逐步体现。更多相关建筑行业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中国建筑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对于地产业,证券地产业分析师认为,如果营改增后能按6%计税并抵扣土地成本,将会极大改善企业的税费负担。如果仅以6%税率征收,对建安成本、财务成本等较高的企业利好也十分明显。从政策的基调来看,房地产企业的税费减免将逐步进入实质阶段。
依然较高。信托业方面,考虑营业成本中管理费用/资产减值占比60%/40%,其中人力成本占比超过70%,人力及减值如何抵扣将非常重要。
影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论文研究【第七篇】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两者分立并行。对货物和劳务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制度,该税制结构下增值税纳税人外购劳务所负担的营业税、营业税纳税人外购货物所负担的增值税,均不能抵扣,重复征税问题未能完全消除。对服务业原则上按营业额全额征收,使服务业税负过重,加之我国劳务出口缺乏出口退税的制度规定,导致输出劳务难以按不含税价格进行国际竞争,优势的削弱不利于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商品服化、服务信息化等发展趋势,商品与服务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且国际经验表明,对商品和服务共同征收增值税更为常见。营改增既是体现国际惯例的举措,又是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按照国家规划,我国营改增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在部分行业部分地区进行营改增试点。上海作为首个试点城市1月1日已经正式启动营改增。第二步,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交通运输业以及六个部分现代服务业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概率最大。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自209月1日至年12月1日,北京市、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广东省、天津市、浙江省、湖北省也相继纳入到营改增当中。经国务院批准,自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第三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即消灭营业税。按照规划,最快有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营改增。
现代服务业主要指的是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验证咨询服务等行业。在营改增之前,服务行业税率为5%。营改增之后,现代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按照3%征收率计算;一般纳税人除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按照税率17%外都按照6%的税率计算增值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除有形动产之外的现代服务业。
(一)小规模纳税人。
假定某技术服务企业dx,年含税营业额a万元,营业成本费用合计b万元(含进项税额c万元),假设无其他成本费用。城建税税率的7%,教育费附加为3%,所得税税率为25%。为简化问题说明,假定a企业只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其他税种忽略不计。
1.营改增之前。
a:营业税=a×5%。
b: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a×5%×(7%+3%)。
c:所得税=〔a-a×5%-a×5%×(7%+3%)-b〕×25%。
营改增之前各种税额合计:a+b+c=。
2.营改增之后。
d:增值税=a/(1+3%)×3%。
e: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a/(1+3%)×3%×(7%+3%)。
营改增之后各种税额合计:d+e+f=。
经推导可以看出a+b+cd+e+f,所以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此次营改增可以降低企业税负。很明显,此次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是个好消息,为企业降低了税负,增加小规模纳税人的生存机会。
(二)一般纳税人。
假定某技术服务企业dy:营业收入a万元,当年购进的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b万元(含增值税);人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合计c万元,城建税税率的7%,教育费附加为3%,所得税税率为25%。为简化问题说明,假定a企业只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其他税种忽略不计。
1.营改增之前。
a:营业税=a×5%。
b: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a×5%×(7%+3%)。
c:所得税=〔a-a×5%-a×5%×(7%+3%)-b-c〕×25%。
营改增之前各种税额合计:a+b+c。
2.营改增之后。
d:增值税=a/(1+6%)×6%-b/(1+17%)×17%。
营改增之后各种税额合计:d+e+f。
如果营改增前后服务业的税负没有变化,则营改增之前服务业各种税额与营改增之后一样,有a+b+c=d+e+f。经推导得出b/a=%,即当本期购进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占本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大于%时,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将下降;当企业当本期购进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占本期营业收入的比例等于%时,营改增后企业税负不变;当本期购进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占本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小于%时,营改增后企业税负不减反增。
服务业最大特点是人力成本在企业成本中的占比高,而能够作为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仅仅是外购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人力成本无法获得抵扣。在税率上升的情况下,营改增后服务业的税负是增是减就由可抵扣的进项税来决定,该类服务型企业会因营改增后企业税率变动带来的增税效应超过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使部分服务业出现税负不增反减的现象。虽然营改增后服务业增值税税率6%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本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来降低税负,使净利润增加。
三、案例分析。
(一)小规模纳税人。
案例一:技术服务企业a为小规模纳税人。该企业年含税营业额480万元,营业成本费用合计360万元(含进项税额8万元),假设无其他成本费用。城建税税率的7%,教育费附加为3%,所得税税率为25%。为简化问题说明,假定a企业只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其他税种忽略不计。
1.营改增之前。
(1)营业税=480×5%=24(万元);。
(2)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24×(7%+3%)=(万元);。
(4)应交所得税=×25%=(万元);。
(5)净利润==(万元);。
(6)a企业各种税额合计:24++=(万元);。
2.营改增之后:
(1)应纳增值税=480/(1+3%)×3%=(万元);。
(2)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7%+3%)=(万元);。
(4)应交所得税=×25%=(万元);。
(6)a企业各种税额合计:++=(万元);。
表1小规模纳税人财务指标单位:万元。
从表1可以看出,a企业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虽然表面上看营业收入比以前减少万元,但是税前利润增加万元,所得税减少万元,净利润增加万元,纳税合计比与原来减少万元,说明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是件好事。
(二)一般纳税人。
案例二:假定某技术服务企业b:营业收入1000万元,人工成本400万元,当年购进的材料及服务40万元(含增值税,40/1000=4%%);前期固定资产当期折旧50万元;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20万元。假定购进材料及服务全部为当年的收益性支出,城建税税率的7%,教育费附加为3%,所得税税率为25%。为简化问题说明,假定b企业只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其他税种忽略不计。
1.营改增之前。
(1)营业税:1000×5%=50(万元)。
(2)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50×(7%+3%)=5(万元)。
(4)应交所得税:435×25%=(万元)。
(6)各种税额合计:50+5+=(万元)。
2.营改增之后。
(1)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1+6%)×6%=(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40/(1+17%)×17%=(万元)。
应交增值税:=(万元)。
(2)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7%+3%)=(万元)。
(3)税前利润:1000/(1+6%)-/(1+17%)-50-20==(万元)。
(4)应交所得税:×25%=(万元)。
(6)各种税额合计:++=(万元)。
表2一般纳税人财务指标(一)单位:万元。
从表2可以看出,对一般纳税人来说,如果本期购进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小于%,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税前利润减少万元,所得税减少万元,净利润减少万元,纳税总额比原来增加万元,说明营改增使企业税负不减反增。
案例三:假定某技术服务企业c:营业收入1000万元,人工成本400万元,当年购进的材料及服务60万元(含增值税,60/1000=6%%);前期固定资产当期折旧50万元;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20万元。假定购进材料及服务全部为当年的收益性支出,城建税税率的7%,教育费附加为3%,所得税税率为25%。为简化问题说明,假定c企业只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其他税种忽略不计。
1.营改增之前。
(1)营业税:1000×5%=50(万元)。
(2)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50×(7%+3%)=5(万元)。
(3)应交所得税:415×25%=(万元)。
(5)各种税额合计:50+5+=(万元)。
2.营改增之后。
(1)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1+6%)×6%=(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60/(1+17%)×17%=(万元)。
应交增值税:=(万元)。
(2)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7%+3%)=(万元)。
(3)税前利润:1000/(1+6%)-/(1+17%)-50-20==(万元)。
(4)应交所得税:×25%=(万元)。
(6)各种税额合计:++=157(万元)。
表3一般纳税人财务指标(二)单位:万元。
从表3可以看出,对一般纳税人来说,如果本期购进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大于%,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的税前利润增加万元,所得税增加万元,净利润增加万元,纳税总额比原来增加万元,说明营改增对企业是有利的。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下降,使企业税负降低了;但是对一般纳税人而言税率上升了,虽然有可以抵扣的进项税,但是服务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很少,导致税率变动带来的增税效应超过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使部分服务业出现税负不增反减的现象。只有当本期购进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大于%时,一般纳税人才会出现税负降低的现象,小于%会使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等于%对企业税负没有影响,所以一般纳税人如果想降低企业的税负就要提高可抵扣进项税的比例。
营改增的目的之一是降低整个行业的税负,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营改增后企业税负是增是减,并非固定不变的,主要取决于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进项额大,会减轻企业税负,反之,则会增加企业的税负。目前,营改增正处于扩大试点地区阶段,营改增对部分服务业造成的影响已经出现,不少服务业出现了税负不减反增的现象,如何才能降低企业税负,达到营改增的目的,仍需要长期不断的摸索。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够为今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营改增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8]康世硕.试析“营改增”政策试点对服务外包产业。
影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论文研究【第八篇】
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能够提供非常重要的财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首先是确认过程,选择何种会计方法将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详细记录,以及选择的会计方法对相关的会计信息曝光的范围的大小,若是采用正确的会计方法,能够将企业的财务信息详细全面的表现出来;相反,如果采用错误的方法就会导致相关的会计信息出现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会计核算过程中,也要对计量过程进行选择,其中包括对计量属性和标准进行选择。若是采用的会计方法不同,则产生的计量属性不同,其中包括以下五种属性:过去的成本、现在的成本、目前的市价、可变现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进行相关的计量统计标准的时候又分为名义和固定的货币单位。采用的会计方法不同,不同计量属性和标准在财务报告上的表述结果也不同,优点缺点各不同。比如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的标准,则对目前企业的经营现状无法进行准确的反应;若是采用现在的市价,则无法对过去的情形进行比较,虽然采用现在的价格可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但是对其未来资产无法进行反映。除此之外,名义货币固然能够对会计过程进行简化,但是当经济情形发生变化时,财务报表就会失真;而采用固定货币的情形完全与之相反,就会导致会计过程的复杂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对会计的记录过程也有着不同的影响,从而对会计相关信息的披露有着不同的影响。采用的会计方法不同,其相关信息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记录也不同。对上市公司而言,采用何种的方法非常重要,其中的总额法和净额法就经常拿来用于计算工资的相关信息,这两种会计方法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带来不同的影响。采用不同的记录手段对相关的信息曝光范围也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最流行的会计方法电算化就是针对会计的记录手段进行的技术突破,对相关的财务信息的记录有着重要影响。
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对其上市公司如何发布会计报表的方法方式也不同。财务报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只能概括反映。要想对上市公司的详细的会计信息进行详尽了解还需要借助附注进行。因此,不同的会计方法的选择对大众能够是否有效了解上市公司信息十分重要。
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是否有较高的质量,根本原因在于其根本利益。总体来说,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经过长期发展的中国证券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规范体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法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其上市公司的各种违规行为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鼓励;推出的相关法律在时间上比较落后,导致最后进行的会计信息的监管和披露体系存在漏洞不够完善。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
我国上市公司的不规范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公司产权制度不健全。目前的上市公司中大股东占据的比例过大,大部分的股权其在一个人手中,因此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不对称的信息和内部制衡问题,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践踏。(2)董事会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具有大部分的股份,这就导致了董事会被大股东直接控制,失去了其原有制约平衡的作用。其中还会导致自己对自己监管的行为,这就为上市公司发布违规会计信息提供了相关的便利。(3)独立董事制度不完善。现在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都聘请了独立董事,但是其中占据的比例比较低,往往提供对企业的顾问角色,不能对其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监督和监管行为。(4)监事会形同虚设。目前的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不具备独立性,大多作为董事会的下属机构,无法履行其监管作用。由于其中的员工大多数为企业的员工,在日常关系中受到制约,无法保持独立性。
(1)企业对自己自身的监管制度的缺位。由于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监督作用,形同虚设。并且相对一部分的公司管理者素质低下,缺乏必备的法制和道德观念,他们为了公司的利益不惜违反法律进行违规披露。并且对其进行审计的审计人员都是企业自己聘请的,这就导致了审计缺失必备的'独立性,无法从根本上坚持自己的原则进行监督监管。(2)社会监管力度不够。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相关的会计信息监督监管主要是由证监会负责,但是人民银行、财政局等单位也能对其进行监管。这种权利重叠的监督监管导致了协调统一的缺失,浪费了大量的政府行政资源对相关市场监管力度进行了变相的削弱。并且由于相关的上市公司的会计新的报告公布的时间近乎统一,这也就导致了监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行为进行严格规定,保证对企业会计选择范围的缩小,尽可能的压缩其违规的可能,保障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且设立相关的民事责任,对其产生一定的法律威慑。对其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追究,形成完善健全的惩罚和追究制度。并且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对其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断增加,监督部门要对其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披露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适应资本的发展。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高低与否的基础。完善公司的产权制度,必须针对国有资产体制进行深入的改革,通过建立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只具备经济性而不是具有行政性质,帮助上市公司解决股东的缺失问题;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改革,实现股权架构的多元化,减少大股东的持有比例,实现多种股东在股东之间的制约平衡,最大限度保障广大股东的利益。(2)完善董事会结构。实现经理管理层和董事会的交叉任职,对其各级组织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加强董事会存在的意义,实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根据相关的制度和规则建立董事问责机制和股东诉讼制度,对没有能够履行自己职责的董事进行问责,同时若是违反相关的法律可根据相关法律进行诉讼,并且股东可以要求董事、上市公司和相关机构工作人员一起承担赔偿责任。(3)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对独立董事的选择聘用标准进行明确,并且根据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独立董事的管理,帮助独立董事提高素质水平,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必须确保其独立性。(4)提高监事会的权威。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监事会必须定期向股东大会汇报其工作情况,并进行相关的工作总结,将公司业绩向各位股东进行真实可靠的披露。若是监事会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必须根据相关的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并且为了保证监事会的水平,需要聘请具有高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和执业律师担任监事会的成员,有效的提高相关的素质水平。
(1)对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开发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管。企业对其进行的自身内部审计是针对信息揭露是否违反规定的一条防线,比较外部审计更容易发现问题,更容易对其违规行为进行发现和改正。所以完善正规的企业内部监管体系制度十分重要,能够有效的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因此科学规范的内部审计和财产清查的规章制度需要尽快建立,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2)增加社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当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低效,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行为,想要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必须对监管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必须确保监管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和道德水平,并且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避免出现管理范围重叠,出现资源的浪费和秩序的错乱。
参考文献。
[1]戴蓬军,李瑜珊,张超.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分析——基于股权结构理论[j].现代商业,(02).
[2]代彬,彭程,郝颖.国企高管控制权、审计监督与会计信息透明度[j].财经研究,(11).
[3]姜涛,王怀明.大股东持股、治理环境与信息披露质量[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8).
[4]张学勇,廖理.风险投资背景与公司ipo:市场表现与内在机理[j].经济研究,2011(06).
[5]伊志宏,姜付秀,秦义虎.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j].管理世界,(01).
[6]陈祥有.风险投资与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01).
下一篇:实用好老师感想大全【参考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