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背影读书笔记实用【通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作家的背影读书笔记实用【通用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作家的背影读书笔记【第一篇】

朱自清是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大师,读朱自清《背影有感》。大多数人对朱自清的诗并不是很了解,但说起散文,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篇《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这篇散文短小得只有千余字,为什么会给人留下这么难忘的印象,它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俄国作家高尔基回忆自己在少年时,读完福楼拜的小说《一颗单纯的心》后,曾被这个朴素的故事感动得如痴如醉,《背影》比起福楼拜那篇小说来,篇幅更短小得多,情节也更加简短,却同样也激起了读者的感情,小学生作文《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背影》所以能感动读者之处,在于对父亲的这种回忆,最重要的是他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许多读者一样,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片段: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是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二是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吟于心间,会与作者发出一样的感想。我们不能忘记这两个动人的情景,我们不能忘记那父慈子爱的诚挚之情。

我不知道,也无法预测,将来还会有多少人会被《背影》所感动。

作家的背影读书笔记【第二篇】

在上大学以前,我一直以为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作者父亲深深地爱,写的是伟大的父爱。但是,到了大学,重新学习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以前,一读到描写他父亲的爬过月台时的背影,那个艰难的模样,总会感动,就总以为文章的中心就在这里。就没有去看前面的一些叙述和描写,在这前面,作者其实太爱哭了,而他的父亲感觉好像就没哭过,可能就会想,是不是他父亲在他祖母死了,反而不伤心?是不是作者也太爱哭了点,在这篇短短的文中,就有三四处流泪的地方,也太像女生了点,文章写的太不正常了。其实,文中写儿子的流泪是写作技巧上的需要,文中写父亲不流泪,如果儿子再不流泪,那文章就显得太不近人情了,文章就失败了。

多留在身边一会儿的表现,其实是父亲希望得到亲情慰藉的表现。

作家的背影读书笔记【第三篇】

汗水奔流在岁月开凿的运河里,激荡着开拓的浪花,突起的青筋是力量筑成的长城,愚公移山的精神从这里延伸。月光滋润着这宁静的夜晚,房前的流水带走了所有的疲惫,我触摸到了鼾声中的祥和,还感觉到了镜中白发的光芒。

被风雨垒起的岁月,刻在父亲的额角,深深地勾勒出智慧与人生,青丝间夹杂着白雪的记忆,心中翻腾。

朱自清望着父亲孤独的身影,心中不觉一阵酸涩,眼泪划过脸颊,润湿干涸的心田,父亲拙笨地翻过短墙去为自己买橘子,事业的失败,亲人的离去使得已步入老年的父亲更显沧桑,岁月让父亲原本挺拔的脊背,慢慢地弯曲。黄昏,父亲携着我的小手去看夕阳,红霞染着天空,好像父亲期望着我的一个梦想。我心虚得不敢直视父亲期盼的双眸,浩瀚的云彩,好像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我幸福得想哭了。

小时候,父亲总是对我说:“我是大树,你是小树。”现在,长大了的小树想说:“父亲,你永远是我的大树。”

我默默地读着散文中父亲那模糊的《背影》,含着感恩看着父亲那饱经沧桑的脸,用心的声音吟诵着《背影》里的词句:……于是,我便泪流满面。

我把“父亲”比作一座山,高高的山梁是父亲挑起责任的双肩;我把“父亲”比做一棵树,儿女围着父亲树干般粗壮的胸膛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安全;我把“父亲”比作大海,父亲给予儿女的爱,比大海还要深;我把“父亲”比昨天空,父亲对儿女的无私比蓝天还要广阔……但这些都无法概括“父亲”这两个字的含义。

父亲节的来临,我由衷感谢,感怀父亲节,我飞绪万千,从笔尖流泻的心情,是“我爱你”无法说出口。

作家的背影读书笔记【第四篇】

多年后再读朱自清的《背影》,却是另一番感受,仿佛春风吹过宁静的湖面,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父爱如山般深沉,用尽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够。

“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的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看到这里时,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小时候父亲总是骑着自行车带我出去玩,或是把我扛在肩头满街溜达,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父亲的头发变得花白了,脸上的皱纹深成了沟壑。我长大了,父亲却老了。

时光的洪流,卷来了我的青春,却也卷走了父亲的青春,他用坚实的肩膀为我托起了一片光明的前途。

子多说什么,可人生中的每一刻都有父亲的身影。我生病,不管多远多晚他都会出去买药;我不开心,他找了很多蹩脚的话题与我闲聊;我成功,他却假装不在意的在外人面前炫耀。在父亲的眼里,他的女儿是从相貌到智商都最优秀的女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能感受到这无声的父爱,并渐渐融化在深深的父爱中。

父亲为我遮风挡雨,给了我温暖的童年;父亲为我指引方向,给我人生的启示;父亲不善言谈,却让我的人生旅途不再孤单。父爱,是伟大的,是无声的,是深沉的,是需要用心才能感受到的。

作家的背影读书笔记【第五篇】

这一次用耳朵听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什么用耳朵听呢,纸质版的找不到,电子版的读起来总是少些真情实感。正好有电台分享了这篇文章,索性就只出耳朵听就可以了。

再次遇到这篇文章真切感觉到很多浓烈的情感,文中的父爱甚至胜过母爱,甚是细腻,受“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影响,可能多少有些偏见。也是这篇《背影》让我可以静下心好好想想自己的父亲,我的爸爸。

我爸与朱自清的父亲相比较,真是太不一样,他总是不喜不怒就像个闷葫芦,也不爱说话他几乎不怎么管我,从小到大我妈管我比较多,我姐说可能是女孩子的关系,所以母亲管的多,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小时候爸妈总是吵架,他们一吵架我便嚎啕大哭,起初还好使,后来也不怎么管用了。我妈狠批我爸,我爸就一句话都不说。直至如今我才想,只有我爸才能忍得了我妈的暴脾气吧。后来,我姐找对象,我妈第一句话说的就是,首先不能像我爸那那样不说话。一句话便把我爸置于死地了。

到底是我的记忆中我爸的背影真的那么少,还是我总是自觉的就忽略他对我的关心?

我记得儿时他他把我举过头顶,我骑在他的脖子上,他就这样驼我看过一整场“小姑贤”,大雨里他背着我趟过从家到学校最泥泞的路,初中最寒冷的的那个下过雪的下午为我开过家长会,回来后笑得合不拢嘴说老师夸奖过我,高三在我失望哭泣的时候,为我讨过如何变聪明的偏方,虽然现在看来真是好笑。在我姐结婚的时候塞了红纸做的保护符在箱底,我妈和我说太迷信后来偷偷扔掉了。

原来关于父亲的背影有这么多而我从来没仔细翻找过。

也许你的父亲没有那么有钱,但他却给了你他所有的最好。有时候真的想对他说一句:爸,您辛苦了,以后靠女儿吧,您不用这么累了。或者是一句:爸爸,我爱你!却总是羞于表达,怎么都不能像对妈妈那样轻松说出口。

最后电台主播说,她的父亲在她二十岁就离开人世了,我能听见她极力克制的哽咽声。对此我真的感觉痛心,却又真切感到父母健在才是世上莫大的幸福。

作家的背影读书笔记【第六篇】

作为一位文学爱好者,《朱自清散文集》曾陪伴我走过人生的许多阶段,里面的文章,有似清茶,有像咖啡,有如美酒……虽然味道不同,但总能给我带来美好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散文集里的《背影》,是熟记于心、刻骨铭心的,于记忆深处,那是拭之不去的云天爱语……因为教学的需要,我再一次打开了《朱自清散文集》,打开了《背影》,于是,火车站上,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爬上月台的背影,复又萦绕在我心间,久久不能弥散!浓浓的父爱,让人深深地怀念,这一刻,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打记事起,父亲就外出工作,逢过年回来一次,每次见着,心里是高兴的,但是却也不敢太靠近。记得那时,半夜睡醒,只要看到自己跟父亲是睡同一个床头,第一反应就会抱着被子起身睡在另外一头;甭管做没做错事,只要父亲一大声,眼泪必定夺眶而出;要是挨了批评,那是会一辈子都记在心里的!

父亲是长子,他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他爱整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小孩子家,最高兴地要算过年兜红包了,总想着,我们是父亲亲生的,红包就应该会大点。可父亲偏不,他将我们和叔叔家的堂姐堂弟们一一排列,谁大,谁的红包就大,这一点,连母亲也不例外,她的红包跟我两个婶婶都是一样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自己吝啬,对自己家里人苛刻,但是他却把他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予了整个大家庭,甚至于,把更多的爱给予了两个叔叔家及堂兄妹们,为此,母亲伤心,我也难过,小小的心里总也认为,父亲是不爱我们的!

我自知自己不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所以,打上学起,我就非常的用功。用母亲的话来说是:学习比天大,每天晚上不到她喝令,我是不会停止学习的;若逢上考试,我会紧张得一晚上醒来好几次,就怕错过了时间;除此而外,学校的演讲赛、作文赛、歌唱赛……我总踊跃参与。因此,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各方面一直表现优秀,家里的墙壁上满满地糊着几十张奖状。这一切,父亲虽然没有目睹,但也有耳闻。

农村重男亲女的现象是极正常的,极普遍的,庆幸的是,父亲当时没有。小学六年级那年,继将哥哥从农村迁出城市后,父亲也将我带离了农村,这算是我人生中较大的一个转折点。

父亲最后还是咬咬牙,找了关系交了赞助,让我以借读生的身份上了重点中学。

懵懂中,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好强的我又开始奋发图强了。宿舍里、教室里、操场上……到处都有我学习的身影,甚至于,晚上宿舍关灯后,我还在被窝里挑灯夜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个云集了全县尖子生的重点中学,我,一个借读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我的成绩在班里稳步上升,最后挤进前三、前二,语文成绩在全县统考获最高分。优越感又重新回到,那个时候,一个更大的目标在我心里悄然而生:像哥哥一样,争取保送重点高中,考上好的大学。

可是那时,父亲却早有了打算:女孩子家家,考个师范,将来当个老师就很不错了!于是,我的保送资格没有了,我的大学梦破碎了,我的未来,我的前途,我的信念,一瞬间,轰然坍塌……那一刻,我认定,父亲始终是重男亲女的,他是有意不让我上高中考大学的。于是临近中考,我在自己最热衷、最心爱的语文课堂上,跟我的班主任邓老师处处作对,直至邓老师发现不妥后的一次促膝长谈,我的心里包袱才得以释放:邓老师告诉我,考上师范远远要难于考上重点中学,因为它的录取分数线要高于重点中学,而且它是有名额限制的,达到了分数线还要全方面的考核,所以必须是全市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读上中师……最终,我恢复了正常,也遂了父亲的愿望,以超过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的成绩成为了公费中师生。

中师那三年,对我一生影响是最大的,那是我成长的关键期。在那里,我找寻一切机会锻炼自己,从组织委员到团支书,到最后的老班长及校刊审稿组长,期末总评第一名,一等奖学金……在那里,我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知晓了道理,获得了满满的自信……在那里,我学会了乐观待己,懂得了真诚待人,在那里,我拥有了最知心的好朋友……最终,我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那一刻,我终于庆幸我是一个师范生,而父亲的选择应该是正确的!

至今,我的学业目标已经达到,职称已经拿下;已成家,已为人母;妈妈健康着,哥哥是一个医生,弟弟是一个工程师,赴意大利工作,妹妹是军嫂,自己是一个老师;有的知书达理的嫂嫂、体贴入微的弟媳,有活泼可爱的儿子、侄女、外甥。最重要的是,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我们彼此的关系和谐,幸福着、快乐着……但是,父亲依然对我们严格要求,生活依然简朴甚至于吝啬,依然固执甚至于苛刻,我们依然敬畏他!但是,与往日不同的是,虽然,他的一些想法、做法,我并不认同,可我已经能日益地理解他了。

10月29日,晚上8点,正在跟儿子嬉闹,突然收到父亲的短信,内容很简单,仅有四个字:生日快乐!霎那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儿子发现了我的异常,用他的小手揉了揉我的眼睛,说:妈妈,沙子进了你的眼睛了吗?我说:是的,有东西进了我的心里!

是的,生日快乐,这四个字,进了我的眼睛,更进了我的心里……虽然,这只是普通的四个字,虽然10月29日这个日期跟我身份证上的日期、跟母亲所记下的日期不一致,但是,那一刻,我感动了;那一刻,父亲的不苟言笑、说一不二、固执苛刻、绝对权威,我理解了;那一刻我读懂了父爱!

感谢《背影》,让我明白:父爱如山,头顶着威严,但爱却在心里流倘!

作家的背影读书笔记【第七篇】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冲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干枯时,父爱是湾生命之水;拼搏时,父爱是精神的支柱;成功时,父爱是鼓励和警钟。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这,或许就是我读《背景》后对父爱深层的认识。

当岁月的风尘将皱纹刻上他的额头,将雪鬓迁上他的青丝时——我们才发现父亲——老了。在冰天雪地的日子,在面临亲人逝世,职务被撤的艰难日子里——有一个早已被岁月压弯了的背——坚强地搞起了整个家。纵然背上的责任千斤重,但这个受岁月磋砣的背却宁愿在独自抗起的同时——微笑着说:一切有我抗,放心……“这就是一个父亲的形象。变卖家中一切行当,还却了亏空。却又得借钱办丧,悼念死去的“祖母“。为抗起整个家,纵然满鬓苍白,年老体弱的父亲也仍心甘情愿地外出奔波谋事。一切只为了在外念书的儿能够吃饱穿暖——哪怕身为人父的自己忍饥挨饿。这就是一位人父——无论付出多少,也不会多说一句。尽管日子再难熬,有了父亲这座大山依靠怎样都是幸福的。

远去读书的儿又一次离开不善言辞的父。不善言辞的父只能将不舍投注到行动——蹒跚的脚步跨越出艰难的步伐头等。年老肥胖的身躯吃力地穿过铁道,气喘吁吁地问道:“老板,这橘子怎……怎么……卖?“然后便用抽搐的手数颤巍巍地递过去……,纵然心中有着千万不舍,但离别迟早会来到。不如用人父以往刻板的表情减少儿子的顾虑,然后说上一句“进去吧,到那边来信……“父亲的背景随着火车鸣笛混入人群中远去了——此时,父亲的背景应是何等地高大,大得能够顶天立地!

父爱无言,父爱无声,父爱无疆——父爱,是何等的深沉而宽广。父爱是而含蕴的语言,但它却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真谛。父爱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生命的道道年轮中并且永不磨灭。

羊有脆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亲的内心同样是渴望爱的,所以让我们这些子女回馈的爱在父亲有限的生命里量出无限的长度。

作家的背影读书笔记【第八篇】

朱自清是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大师。大多数人对朱自清的诗并不是很了解,但说起散文,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篇《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这篇散文短小得只有千余字,为什么会给人留下这么难忘的印象,它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俄国作家高尔基回忆自己在少年时,读完福楼拜的小说《一颗单纯的心》后,曾被这个朴素的故事感动得如痴如醉,《背影》比起福楼拜那篇小说来,篇幅更短小得多,情节也更加简短,却同样也激起了读者的感情。

《背影》所以能感动读者之处,在于对父亲的这种回忆,最重要的是他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许多读者一样,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片段:

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是为了给儿子买橘子;

二是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吟于心间,会与作者发出一样的感想。

我们不能忘记这两个动人的情景,我们不能忘记那父慈子爱的诚挚之情。

作家的背影读书笔记【第九篇】

变黄了的树叶从树枝上悄然脱落,落下,没有一点声音。清晰干涸的脉络明朗地印在叶片上,那是生命的痕迹,是从生漫过死,为了嫩绿的新叶而舍弃了生命的痕迹。脱落的枯树皮说落叶与他是同病相怜,而落叶却说自己虽然卑微,却很伟大。

我对母爱很降血糖药,熟悉她带给我温暖快乐的感受。从小到大在母爱的呵护下长大,难免会忘却了对那模糊的记忆,忘却了那种并不伟大的爱带给我曾经的那份感动与回忆。

父爱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常这样问自己,永远不能下一个清晰的结论,直到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才深切的体会到父爱的卑微与伟大。

也许卑微与伟大是互相矛盾的.一组词,可是只有用这两个词来形容,才能贴切的形容出完整的父爱。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平凡、真实,却处处关心儿子,为儿子考虑,但又会将自己的痛苦埋藏至心底,不愿让儿子担心。他细致入微地照顾儿子,尽管做得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体现出对儿子深深的爱。朱自清用清新淡雅的文字,用形象生动的动作、外貌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平凡卑微的父亲,但又从带着淡淡感伤的字里行间中表达着父亲对自己的爱。

父爱中的伟大来源于感动。《背影》中父亲为作者费力地买橘子,爬月台,用轻松掩饰艰难,在父亲孤独的背影中,透露是对儿子伟大无私的爱。

《背影》是最平凡、最真实的父爱的体现。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用最平淡无奇的文字渗出最真实的情感。

当你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生命是谁给予的,当你已经忘记了是谁用宽大的手拉起跌倒的你,轻拍掉你身上的泥土,当你已经忘记了是谁用浑厚的声音为你轻唱第一支儿歌……请闭上眼睛,用最原始的声音,去呼唤你心灵最深处的某个角落,不用担心它会不醒,因为那里装有最纯真的快乐与感动,那里有最平凡卑微但足以让你温暖和感动的爱。

父爱是山,给你不会退缩的力量;父爱是水,也会让你流下感动的泪水;父爱是亘古不变的承诺,永远在你迷茫失意时,给你最卑微的温暖与感动;父爱是永不枯竭的信念,让你在它面前,永远是个孩子。

卑微的父亲,伟大的爱。

作家的背影读书笔记【第十篇】

朱自清在他的散文《背影》的最后写道: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透过这段文字,我们不难发现,朱自清和他的父亲之前一定闹过别扭,发生过不小的冲突,否则,朱自清怎么会说:“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

那么,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朱自清和父亲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朱自清的父亲叫朱鸿钧,字小坡,是个读书人,做过一些小官,曾在东海、高邮、扬州、徐州等地做官。朱鸿钧1917年在徐州失业后,便仕途坎坷,生活逐渐困顿,老境颓唐。1945年逝世,终年76岁。

朱家是书香门第,朱自清是家中长子,父亲朱鸿钧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所以对少时的朱自清既格外疼爱又严加教育,在尽力保证儿子生活无忧的同时,对他管教甚严。

朱自清小时候,科举初废,新学刚兴。父亲对新式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读书效果很是怀疑,便把他送到秀才或举人那里学习古文和诗词。放学回来,父亲总要过目朱自清的作文。在父亲严格督促下,朱自清在古诗文和经史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对朱自清以后成为一代散文大家影响巨大。

对于朱自清,父亲朱鸿钧既有严厉的一面又有慈爱的一面。

朱自清在散文《冬天》里回忆童年和父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冬天的夜晚特别的冷,父亲便起了炉子,煮上白水豆腐。但“洋炉子”太高,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进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寒冷冬天里,父子围炉坐吃,父亲为儿子夹白水豆腐,多么温暖的父子情!

然而,父亲朱鸿钧大半生生活在清代,毕竟是封建式家长。我国历史上,“父为子纲”,父亲可以安排儿子一切,儿子必须无条件服从父亲,父子之间尊卑关系是不可侵犯的。受此影响,父亲朱鸿钧是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丈夫、父亲,他虽爱儿子,但并不多表露,而且很严厉,随意操作儿子的生活,有浓重的封建家长礼法。

小时候的朱自清没法违逆父母等大人意志,加上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他对父母态度是顺应的。

1916年夏,朱自清考进北京大学预科。由于父亲失业“赋闲”,失去了经济来源,家中人口又众多,家里经济非常拮据。但为了让朱自清在北京安心念书,父亲不让家人把家事告诉他。但朱自清还是在暑假回家时察觉了。朱自清为减轻家里负担,提前投考北大,进入哲学系。

北京大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朱自清受五四运动猛烈抨击一切封建“纲常伦理”、痛斥封建家庭为万恶之源,高声呐喊个性解放的精神影响,具有了挣脱封建专制和封建伦理束缚,争取人格独立解放的新思想。受着新思想熏染的朱自清对传统的旧家庭伦理关系不满。

父亲朱鸿钧失业后,举债度日,故债台高筑。1920年,朱自清从北大毕业,理所当然要负担家庭的经济。面对新思想的儿子,若能稍微平等态度与儿子商量,朱自清还是愿意尽力承担应尽的义务的。

但老派思想根深蒂固的父亲没有把成年的朱自清视为一个平等的个体,而是像封建专制家长一样要继续完全控制朱自清。朱自清没有独立支配自己收入的自由,即使朱自清已经成家立业了,也依旧如此。

为了维护传统的家庭伦理,捍卫父亲对儿子的绝对权威,在朱自清1921年回扬州任扬州省立八中教务主任时,父亲朱鸿钧凭借与校长的私交,直接拿走了朱自清当月的全部薪水,这种专制式的家长行为极不尊重人,使朱自清非常不满。

于是,朱自清愤然离开扬州,到宁波、温州等地执教。1921年冬天,朱自清从老家接出妻儿,在杭州建立了小家庭。朱鸿钧感到自己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竟然在翅膀硬了后想抛弃自己和家庭,激愤之下便不肯原谅朱自清,父子从此失和。

朱自清和父亲朱鸿钧之间的矛盾冲突,实质上是旧传统与新观念的矛盾,是旧思想和新思想的矛盾,是专制和自由解放的矛盾,是父亲的封建家长专制与儿子个性自由思想解放要求的冲突。这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境遇,经济冲突只不过是形式上的显现。

1922年暑假,朱自清想主动缓解和父亲的矛盾,带着妻儿回扬州。朱鸿钧先是不准朱自清一家进家门,后虽在家人的劝说下作出了让步,却不理睬朱自清。朱自清在家感到很没趣,几天后悻悻离去。

此后,父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朱自清认为自己没错,不肯认错;朱鸿钧也认为自己没有错,老子用儿子的钱天经地义,为父的即便有错也不该认错。于是双方进入了“冷战”状态,朱自清几年不曾回家。

其实,晚年的父亲朱鸿钧表面上对朱自清很冷漠、很苛厉,实际一直挂念这个在外讨生活的长子。可传统的“父子纲伦”使他不愿低下为父之头向儿子认错,父亲朱鸿钧就以惦记孙子的名义和朱自清书信往来。这也就是《背影》里所说到的“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这种父子失和状态对孝顺的朱自清是一种折磨,给朱自清造成了不小的精神创伤,使他痛苦、焦虑和自责。1925年朱自清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时候,十月的一天接到两年多“不相见”的父亲自扬州寄来的一封家信。

父亲在信中提到:“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封家书使朱自清心灵深受刺激,那种父子骨肉相连的情感使他不禁悲从中来。毕竟血浓于水。于是,朱自清回忆着八年前与父亲离别的情景,含着泪水,写出了父子情深的《背影》。

出处

48 15272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