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措施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经济管理措施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经济管理【第一篇】

所谓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主要是对医院、患者以及社会等进行服务,是医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体系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经济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是一把双刃剑,管理效率高的话,将会推动医院的发展,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相反,如果医院卫生医院管理工作不合理,将会给医院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甚至影响到对患者的服务质量,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措施

1.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信息化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中,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也应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确保医院卫生经济管理质量。信息化时代地发展,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要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必须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首先,应对当前医院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有关经济管理的工作,相关领导人员必须将其重视起来,尤其在医院会计核算信息以及医院不断扩建的情况下,使得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类的信息也在不断地增加,而传统的医院卫生经济信息管理已无法满足当今的发展形势,因此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应不断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结合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不仅要注重对卫生经济信息平台的基础建设,更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对卫生机构经济管理进行改进,用信息流进行指导,从而有效地推动财流、物流、人流的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当然,在未来的发展中,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应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这样才更有利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可持续进行。

2.建立健全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对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来说,不仅要注重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引用,更应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效率。首先,应以净收益为基础,对其展开评价和控制,主要分析当前医院的医疗收益率、效益率、卫生费用使用率等,这些都将作为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重要评价指标,并结合各项指标的评价数据,不断的对医院管理绩效评价机制进行探索,不断的对绩效评价机制进行完善。其次,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展开划区医疗、就近收治的原则,并不断地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一切以人民为主,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同时,应不断的对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进行优化,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合理用人、用财、用物的机制,要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不仅对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质量提高有着极大的保障,更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医院患者提供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以及相应的经费保障。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医疗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最后,应对医院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要做到对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一方面分析是否适应当今医院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分析评价体系中是否存在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做到公平合理的运行,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质量对医院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来说,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达到指导以及促进医院卫生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要做到以医院患者服务为根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坚决杜绝追求片面性的经济效益、短期效益等现象,要以长期效益为主,这样才能确保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医院基层卫生机构、卫生经济管理等进行探索,不断地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推动医院的发展。最后,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应站在社会、事业以及经济效益上进行全面的考虑,不仅要确保医院事业的顺利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效益,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效益。

三、结语

经济学经济管理【第二篇】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管理;发展

引言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来进行调节。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市场恶性竞争的频繁发生,很容易造成失灵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公共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就必须加强公共经济学得研究,加强公共经济学的管理,进而维持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1.公共经济学的概述

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市场秩序需要政府来维护,社会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为避免市场失灵,则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进而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公共经济学中,它主要研究的是政府及其行为。首先,政府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政府与市场也同样会存在失灵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而公共经济学就是要解决此类问题,包括政府的经济暗语行为、政府从事的经济活动范围、方式、途径以及效果[1]。同时,在公共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同时,它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的,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另外。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寻租等问题时,采用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运用委托―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既完成社会的目标,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2.公共经济学管理的意义

公共经济学管理是一门具有多门经济专业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的综合学科。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是政府的经济行为,而政府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要想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大公共经济学管理的研究,加强公共经济学管理,确保政府宏观调整职能的合理利用。从现代管理体系的角度出现,管理最根本的职能就是使一个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或使一个系统从低级有序变为高级有序的过程,它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只有加强公共经济学管理,才能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2]。

3.公共经济学管理的发展

更新经济管理理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经济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共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公共经济学管理中就必须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彻底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公共经济管理,充分重视经济管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在经济管理中,要重视民族管理,提高公共经济学管理的透明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共经济学管理工作中来,多听取民意,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管理智慧和创造力[3]。应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另外,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政府要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宏观职能,更好适应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要建立健全现代经济管理制度,注重人性化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价值和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经济管理带来更好的效果,创造更多的价值。

实现由传统硬件管理向软件管理过渡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管理中各种先进的管理软件越来越多,传统的以人财物等硬件为基础硬件管理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优势逐渐消失。软件管理则是对学习和知识的管理工作,现代竞争是知识和创新的竞争,更加注重知识的创新、文化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因此,在管理上应该更加注重软件管理,因此,政府最为重要的资源是知识和管理理念,高效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公共经济学管理中都应该注重知识经济创新[4]。管理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只有不断创新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和管理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不断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

公共预算管理

公共部门的收支决策是通过预算的编制过程来完成的。政府预算是与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同步成长的。在公共经济学管理中,公共预算管理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公共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资金的使用情况。而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依法管好老百姓的钱,体现公共预算管理的“公共性”是政府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政府预算而言,应研究政府计划与预算之间的相互联系,探讨建立由一般公共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组成的复式预算体系以及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中的应用、推广绩效管理、公共部门财务报告等;就公共预算而言,则需要研究强化人大的预算控制与预算监督、推广参与式预算以反映公众的预算需求。要着重研究中国公共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途径,完善公共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强化预算约束力[5]。

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问题

公共社会经济学管理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公共经济学管理而言,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大,不仅包括公共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同时还包括环境、生态等事业。就目前来看,我国公共经济学管理还不够全面,对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彻底和深入。为此,在公共经济学管理中,我国政府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要以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教育产品的公共属性分析,在对当代中国教育财政状况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论证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教育财政政策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模式,探索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投资效率的公共政策和现实路径,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6]。

4.结语

公共经济学管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公共经济学管理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要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宏观职能,就必须全面抓好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进而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西支行)

参考文献:

[1] 雷银枝。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情报,2008,01:22-25.

[2] 孙克竞。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04:65-68+73.

[3] 陈柳钦。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动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1,01:21-28+42.

[4] 张丰祥。论我国公共经济学管理的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5,08:172.

经济管理措施【第三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制度以及经济管理均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能力以及服务质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我国事业单位是以国家政治体系为核心的国家机关单位,与国家发展和进步有着密切联系。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关系着国家的财政支出。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能够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从而为我国的经济管理减轻负担[1]。

1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措施

完善资金分配制度。资金分配的合理程度会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营以及发展状况,因此必须对事业单位的现有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和分配,避免因“面子工程”造成资金和人力及物力资源浪费。这需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明确事业单位的发展状态,根据自身特点,将资金用到能促进单位有效发展的地方,从而提高发展质量和速度。为了业绩盲目修建不合实际的项目,这样不但不利于事业单位良好发展,而且会损耗大量资金,影响其未来发展。另外,管理人员在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预算管理。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实施财务管理,将每一笔资金的支出、收入、使用和来源都纳入财务经济管理中,确保管理安全、有效、科学[7]。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致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因此,事业单位若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使事业单位在资金分配、协调以及使用方面都有明确的制度可循。一些人员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不仅会给事业单位带来财务风险,对事业单位的形象和发展也有一定消极影响。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制度松散,出现部分人员将公款外借的情况,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很有可能会使事业单位资金周转不当,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8-9]。事业单位必须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严格规定。一旦发现有人公器私用,且对单位造成了不良影响和损失,必须进行严厉惩处。事业单位需要对财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有足够的能力对财务工作进行严格、合理的控制。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状态和项目的运营情况合理调整和科学把控相关工作,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10]。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有效的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是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非常淡薄,普遍认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是国家拨款,不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以及贷款等问题。要想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必须改变其陈旧的思想,改变“吃国家饭”的观念。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将贷款资金列入资金管理制度中。这样,当单位需要贷款时,财务人员有相关制度进行参考,从而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正确作出判断,避免因制度不明而导致判断失误,使事业单位遭受巨大的损失。另外,事业单位应提高对财务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使其能够有效、顺利完成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评估,从而保证事业单位长期发展。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合理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管理质量。因此,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要严格分配相关岗位,确定岗位负责人,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系统的统计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二是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以及报废处理,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制定严格的报废标准,避免出现公器私用以及滥用职权等现象。

3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有效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以及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资金分配不协调、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等,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完善资金合理分配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等策略,对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金梅。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几点措施研究[J].中国市场,2018(17):87-88.

[2]吴元艺。探讨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若干措施[J].经济,2016(8):253-254.

[3]李宁。新时期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10):20-21.

[4]李晓清。试论如何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J].财经界,2019(16):141.

[5]员晶。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1):114-115.

[6]李杰。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8(26):128-129.

[7]张蕊。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措施浅见[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11):34.

[8]杨以慧。基于对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探讨[J].时代金融,2020(2):110-111.

[9]刘志峰。关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1):87.

经济管理措施【第四篇】

关键词:管理模式;经济管理体制;素质建设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建筑行业所表现出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为整个社会提供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截止2016年,我国最佳就业形势排名中,建筑行业排名前十名。所以,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建筑经济管理是确保其行业能够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不仅要通过建筑经济管理来规范化其行业的资金建设,还需要通过建筑经济管理对其建筑施工项目的各个环节需求进行控制。通过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制定合理化、科学化的措施,为其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经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任何相关的经济活动,在当今社会实质上是建立在整合管理和责任的基础上的完善管理体系,是实现长期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不是把建设项目的经济管理排除在外。现有的建筑行业还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用以保证管理体系工作的正常运行。(1)成本会计监管体系并不完善。核算性差错经常发生,而主要监控实施主体尚不清楚。(2)责任主体未分配到位。有些建筑公司有成本管理部门,有些没有,有的对财务部门进行大量的兼职管理,对于有成本管理部门的企业,存在职责划分不清楚,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将责任推给对方的事实案例经常发生。(3)二级管理滞后。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快,已经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领域,所以相应的建设和经济管理中的二级管理是处于滞后状态,二级辅助落后的经济管理、工程建设质量和性能不符合标准,严重限制了发展建设的经济管理[1]。(二)融资渠道不开放。建筑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同时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建筑行业想要得到发展,必须要通过融资方式来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随着社会对建筑施工要求的不断提升,相应的对可融资渠道的要去也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来规范建筑行业,从总体上规范、调控建筑业。同时,政府在实行调控手段之前,必须要加强对企业贷款的整体把控,构建透明度高的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在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下,建筑企业的融资难度也随之有所增加。(三)企业内部管理呈现出混乱状态。许多建筑企业在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其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机制。但由于职能管理部门的权与责没有得到明确的情况下,导致部门运作效率低的问题发生。甚至有的建筑企业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后发现,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在管理机制方面缺少一定的灵活性,与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有一定的出入。尤其是我国建筑企业在不断改革之后,许多企业中还存在着“直线职能制”的问题。企业在组织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互相交叉、多头领导等问题,上述几种所暴露出的问题,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以及信息传递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让许多建筑企业内部出现了责与权不明确的现象,让其企业内部管理呈现出混乱状态。对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导致具体实施过程无法明确执行任务[2]。(四)负责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企业所开展的经济管理的整个过程,必须要由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参与建筑企业经济管理者,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经济管理工作经验以外,还需要掌握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知识。来保证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对与建筑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以及政府政策。但建筑行业所表现出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对于劳动者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大量的人开始从事建筑业,导致了行业中出现大量的技术不过关、综合素质不达标的从业人员[3]。

二、逐步建立经济管理体系

(一)逐步对经济管理体系建设进行改进。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设的逐步改进、完善,一方面,应该强调成本管理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建立特殊的项目成本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针对经济管理合理明确的分工,坚持“谁是经理谁负责”的原则,在管理上实行签订责任状的管理方法,实施质优价优、质劣处罚的措施,将个人责任制落地实行,与此同时,务必保证质量和安全。实现对经济管理监督体系的有效监督。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成本核算的监管制度,明确建设经济成本的监管主体,及时了解和引进先进的监管方法,(二)开源与节流互相协调、结合。由于建造业的特殊性,建设企业在银行融资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实现有效缓解资金压力问题,就需要开源与节流的合理协调、有机结合。(1)在经济管理体制建立的基础上,有效地节约。在启用建筑资本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事前规划和过程控制”的理念。资金的使用必须保证科学的本质、在使用过程保证合理性和动态的监督,充分合理的利用资金,使其经济效用最大化。与此同时,必须严格按照适度的原则使用资金,提高建设基金的流动率,减少多余的资金积累,提高资金的流通效率。(2)将进一步扩展资金来源和开源工作渠道。建筑企业是巨大的,所需的资源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金钱。在这一点上,企业需要对当前的开发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知识深刻分析,开展融资、投资背景等多种资金来源拓展开发,实现投资多元化[4-5]。(三)对原有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创新。企业选择成本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对成本管理水平和管理过程的顺利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核算包括核算对象、核算的具体方法、核算的程度和分析。对于成本管理人员来说,确保成本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为财务信息的分析和确定提供可靠的数值。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可以为成本核算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已逐步成为现代成本管理的主要办公工具。该模型不仅大大减少了财务信息反馈速度的时间和改进,大大提高了低成本核算业务效率,确保了成本估算的准确性,为做好全面成本核算工作奠定了基础。(四)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将建筑行业领域人员综合素质的建设提上日程,不仅可以加强建筑经济管理相关概念的使用率,也可以促进建筑业的稳定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想要高效地提升现有经济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加强对建筑经济管理人才的引入和培养,加强评估申请人的考评力度,对早期招聘来的新员工进行一个实时培训,在提高其工视界SHIJIE作能力的同时,企业更应重视新经理和原有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新经理学习现有的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可以加强其综合管理能力,促进了专业管理的改进。此外,员工应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念,在工作休闲中,加强主动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弥补自身的不足,及时有效地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在建筑经济管理理念方面的更新、进步

为了做好经济建设管理工作:(1)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动态管理思路,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计划、核算,竣工等定期检查,在整个建设工程造价预算的全过程中进行核算,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建设经济管理成为有利的工程建设管理工具,落实到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实现建筑的动态发展,以保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2)应该建立一个大局意识,通过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比率,对其进行全面、合理的预算,从而对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3)完成项目的整体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能加强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也可以减少建设成本,将成本合理地降低,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筑经济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要想在市场环境中占有优势,就必须要开展建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优化建筑行业传统的管理模式,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在目前,企业加大力度去解决建筑行业在对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郑志改。建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北方经贸,2017(08):134-135.

[2]门永峰。浅析我国建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7(01):88+110.

[3]丁亚清。浅谈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良性互动[J].知识经济,2016(23):100+102.

[4]张忠。建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76+116.

48 529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