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的防治范例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洪涝灾害的防治范例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1

关键词:皮尔逊Ⅲ型频率分布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O212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气象灾害防御,重在预防。近几年来,气象部门积极开展气候监测、分析和评价,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以防止这些项目不能抵御灾害甚至加重气象灾害的危害,为各地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往往需要计算项目所在地区的风速极值。因为气象记录中的极大风速值是观测时期内的极大值,只有相对的意义,工程可能遇到的极端风速不能简单地用气象记录中的极值,而需要利用最大风速的频率分布来推算出较为少见的最大风速。

由于设计要求的重现期往往超过气象资料的长度,仅根据实测极值的经验频率曲线作主观外延存在很大的任意性,为了尽量客观化,需对已有的记录拟合出极大值的频率分布,按照拟合频率曲线来客观外延频率曲线,以求取小频率p对应的极大值Xp。拟合极值频率分布的方法有很多种,气象上常用如皮尔逊-III型分布、第I型极值分布、维泊尔(Weibull)分布等,以往的研究表明它们与气象要素极值分布拟合都较好,在气象、水文上获得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主要对皮尔逊-III型分布进行介绍和应用,计算项目所在地区不同重现期的风速极值。

2 频率曲线

理论频率曲线

为了综合反映水文变量的地区规律性,克服经验频率曲线外延的主观性,水文频率计算引入了能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频率曲线来配合经验频率曲线点距,称为理论频率曲线。迄今为止,国内外采用的理论线型有10多种。根据我国多年使用经验,认为皮尔逊Ⅲ型曲线(Pearson-Ⅲ 曲线)比较符合我国多数地区水文和气象的实际情况。

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概率密度函数

皮尔逊Ⅲ型曲线是一条一端有限一端无限的不对称单峰、正偏曲线,数学上常称伽玛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2-1)

式中:Γ(α)α的伽玛函数;

α、β、a0分别为皮尔逊Ⅲ型分布的形状尺度和位置未知参数,α0, β0 。

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及其绘制

计算过程中,一般需要求出指定频率P所相应的随机变量取值xp,也就是通过对密度曲线进行积分,即:

(2-2)

求出等于及大于xp的累积频率P值。直接由式(2-2)计算P值非常麻烦,实际做法是通过变量转换,变换成下面的积分形式 :

(2-3)

式(2-3)中被积函数只含有一个待定参数CS,其它两个参数 、Cv都包含在Φ中,x是标准化变量,称为离均系数。Φ的均值为0,标准差为1。因此,只需要假定一个CS值,便可从式(2-3)通过积分求出P与Φ之间的关系。对于若干个给定的CS值,Φ和P的对应数值表,已先后由美国福斯特和前苏联雷布京制作出来,即“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的离均系数Φ值表”。由Φ就可以求出相应频率P的x值:

(2-4)

在频率计算时,由已知的CS值,查Φ值表得出不同的P的Φ值,然后利用已知的 、CV,通过式(2-4)即可求出与各种P相应的xp值,从而可绘制出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

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

频率曲线绘制后,就可在频率曲线上求出指定频率P的设计值xp,常用“重现期”来代替“频率”。所谓重现期是指某随机变量的取值在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又称多少年一遇。即:

(2-5)

式中:T为重现期,单位:年;P为频率。

3 应用实例-极大风速重现期计算

资料选取

2009年,南通市气象局受江苏洋口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对南通港洋口港区陆岛通道管线桥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气象灾害评估。该项目位于如东县长沙镇三民村东侧南黄海海域。由于洋口港管线桥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距离如东境内最近的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为如东站(掘港镇),风速计算资料主要选取如东气象观测站1973~2008年共36年实测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资料。另外,针对该项目特殊需求,报告还分别选取了距离项目较近的洋口港自动气象站和海洋浮标站作为陆岛通道管线桥桥北段和桥南段风速代表站,资料为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逐日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另外,为保证计算资料所需的时间序列,评估还采用了南通市气象观测站1952~2008年共57年实测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资料作为补充。

风速的计算

采用洋口港自动气象站和海洋浮标站的资料作大风分析,分别代表管线桥近岸和近岛区域的大风特征。通过对洋口港自动气象站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逐日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资料和如东同步日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资料的统计分析(图1左),表明洋口港自动气象站和如东站日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有较好的相关性,两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关系式如下:

Y= + ()

式中Y为洋口港自动气象站日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X为如东站日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

同样,通过对海洋浮标站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逐日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资料与如东同步日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资料的统计分析(图1右),表明海洋浮标站和如东站日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也有较好的相关性,两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关系式如下:

Y= + ()

式中Y为海洋浮标站日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X为如东站日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

图1日最大风速相关点聚图

(左:洋口港自动站与如东站对比 右:海洋浮标观测站与如东气象站对比)

由于如东站日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资料仅有1973~2008年共36年,因此统计分析如东站与南通站同步日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该关系将如东站的历史最大风速时间序列订正延长,得到1952~2008年如东站年最大风速序列。

根据()和()式,将洋口港自动站和海洋浮标站的最大风速时间序列订正延长,再利用皮尔逊-III型计算,并作“适线”处理,得到年最大风速的频率分布曲线,从而可以通过计算或查阅图表得出管线桥近岸和近岛区域(见表1和图2)不同重现期T所对应的风速极值。

表1管线桥近岸区域和近岛区域不同重现期的最大风速

重现期 10年 30年 50年 100年

近岸区域最大风速(m/s)

近岛区域最大风速(m/s)

图2最大风速频率分布曲线

(左:管线桥近岸区域 右:管线桥近岛区域)

从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管线桥近岸区域和近岛区域在各不同重现期中的最大风速均有较大差别,近岸区域和近岛区域100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分别为:/s和/s,近岛区域的风速要明显大于近岸区域,这个结论也与项目所在地地理环境相符合,即近海海面的风力往往要比近岸的风力大的多。因此,在评估报告中也明确指出:项目设计时应根据报告中对大风的统计分析,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抗风能力。考虑到南通港洋口港区陆岛通道管线桥处于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寒潮大风、台风、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袭击,为了充分保证安全,建议建(构)筑物抗风能力应该按照报告给出不同重现期的最大风速参考值设计。

4 结论

1本文简单介绍了皮尔逊Ⅲ型曲线(Pearson-Ⅲ 曲线)基本理论知识及绘制方法。根据我国多年使用经验,认为皮尔逊Ⅲ型曲线(Pearson-Ⅲ 曲线)比较符合我国多数地区水文和气象的实际情况。

2 以南通港洋口港区陆岛通道管线桥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如何应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计算最大风速重现期基本方法和步骤,并得出了与项目所在地实际地理环境相符的计算结果。

3 根据具体的结论数据,在项目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中提出针对性地建议是十分必要,即:考虑到南通港洋口港区陆岛通道管线桥处于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寒潮大风、台风、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袭击,为了充分保证安全,建(构)筑物抗风能力应该按照报告给出不同重现期的最大风速参考值设计。

参考文献

1、刘焕彬。气象参数极值理论频率曲线的Excel实现。气象与环境科学,2006,(2):70-72.

2、李世才,彭月英,魏文展。皮尔逊Ⅲ型曲线新的数值算法及其应用研究。广西水利水电, 2001,(1):18-23.

3、张怀孔。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软件在EXCEL中的开发和应用。电力勘测设计, 2006,(2):69-72.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4篇洪涝灾害的防治范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北京局地已出现大暴雨的相关认知。

洪涝灾害的防治2

关键词:乐亭县;洪涝灾害;影响因素;防减灾害措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itigate flood disaster,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harmony, stability and economy of Leting County,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od disaster in Leting Count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Leting County, proposed the “giving priority to prevention, combining prevention with control,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disaster measures in engineering and non - cheng cuoshi”。

Keywords: Leting County; flood disaster;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disaster measures

乐亭县地处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东依滦河,南临渤海,属滦河冀东滨海平原区,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呈扇面形缓缓降低,地面高程为0-14m(黄海系)。全县总面积为1308 km2,海岸线长达,为河北省第一沿海大县。乐亭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年均水面蒸发量为1707mm,年均气温℃,无霜期为185d。

乐亭县境内除滦河和小青河两条界河外,还有29条重点排水渠道,总集水面积1133km2(含滦南县汇入的)。境内河流均属河北沿海支流小河,源近流短,汇入渤海。

1 乐亭县洪涝灾害的成因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

从气象成因上分析,乐亭县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年降水总量亿立方米。但县境内大气降水有3个特点,一是大气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表现在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雨水集中。从多年年平均值来看,6—9月份(汛期)降雨量为 mm,占全年的%,其余各月降水量为 mm,仅占全年的%。 二是大气降水在年际分配上变率大。据乐亭气象站(局)30年实测资料统计:年降水量为 mm - mm,相差倍。三是在地域分布上是内地大于沿海。滦河下游行洪区及中部井灌排涝区年降水量为620毫米左右,而滨海渠灌治碱区年降水量为毫米,相差6%左右。因此,这样的气候特点,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地形地貌条件

乐亭县属于滦河下游冲积扇前缘平原区和冀东滨海平原区,境内多为平地、沙地和洼地等三种类型,其中平地面积最大,洼地次之,沙地岗丘零星分布其间,全县地势低洼平缓,低洼易涝面积达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另外,地下水埋藏浅,遇有大雨,地下水位升高,土壤水份易于饱和,这是形成乐亭县洪涝灾害的另一个原因。

滦河洪水泛滥

滦河是流经唐山市境内的第一条大河。发源于河北省承德地区丰宁县西北巴颜图古尔山麓,流径内蒙古高原及河北省燕山山区,在滦县横山出山进入平原,于乐亭县兜网铺注入渤海,全长888公里,流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其中流经乐亭县河段长51公里。乐亭县洪灾主要是由于滦河洪水泛滥形成的,滦河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形成,滦河流域地处河北省暴雨中心,潘家口水库多年平均降雨量766毫米,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且多出现大强度暴雨。

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不完善,工程标准低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乐亭县开始了大规模兴修水利。先后建成高程-4米(黄海高程系)的海挡大堤公里,总排泄能力680立方米/秒的防潮闸、站14座;修建保证20000立方米/秒流量的滦河防洪大堤公里和设计防洪标准5000立方米/秒-校核标准7000立方米/秒的滦河防洪围埝公里。由于当时设计标准低、质量标准低、数量少,再加上多年的运行和使用,致使工程老化、损坏严重,再加上年久失修,隐患较多,虽这些基础设施在历年的防汛抗旱,拦蓄洪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存在突出问题是各类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病险,设备老化失修,不利于科学调度洪水有效地拦蓄洪涝灾害。

工程管理不到位

由于不少地方水利执法工作开展不力,管理不到位,造成部分群众违法作业,在河道中采砂、种树、乱堆废弃物、阻塞河道,在河滩地上建仓库、房屋和开垦耕地进行生产生活,随意侵占行洪断面,致使河床不断抬高,河面日趋变窄,严重地阻碍了洪水的正常宣泄。

2 洪涝灾害的特点

季节性强

乐亭县降雨的特点是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为毫米-毫米,6~9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重大洪涝灾害多发生在降雨集中的7月上旬至8月下旬。

频发性强

自古以来,乐亭县滦河水患频繁, 据县志载:1123-1949年间,滦河发生大水72次,大约10年左右一次。1949年,滦河大水,洪峰流量25200秒立米,同时沿海发生海啸,潮高米,乐亭县沿河、沿海30个村庄被淹,滦河塌地1125亩,全县万亩农田绝收。滦县水文站自1929年建站以来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超5000立方米/秒的年份就有20年。

危害性大

乐亭县地处滦河下游冀东滨海平原区,地势低洼。历史上的涝灾经常发生,据县志记载:自1276年至1877年的607年中出现涝灾就有59年,建国后,自1962年至1979年共发生大小涝灾8年,受灾面积达亩,危害性大,特别是在2012年8月初,乐亭县接连遭受了滦河“”洪水、台风“达维”、 “”及“”强降雨的侵袭,遭受了50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涝风暴潮灾害,据统计全县大田作物受灾面积万亩,温室大棚受灾面积万亩,果树受灾面积万亩,水利设施、道路、配电设施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其中农业损失达亿元。致使全县粮食生产不能稳产高产,严重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农民增收,也给社会增加了不可忽视的不稳定因素。

3 防洪减灾的措施

防洪减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单一的措施都起不到根本的防治作用,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结合”等综合治理的思路。

工程防洪除涝措施

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种植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少或防止空气或水质污染,美化、保护和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从而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保证和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据有关资料,林带可削减地表径流80%,减少冲刷量90%,增加土壤含水量18%,提高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营造和更新农田防护林,结合沟、路、渠布置新林带,同时对残破林带更新改造,使农田防护林林网化。

加快重点防洪除涝工程的治理

兴建防洪排涝工程是乐亭县防洪排涝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项维系党心、民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沿滦河两岸采取修筑堤防等项工程措施以防御滦河洪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组织民工对县内各河道进行清淤和河道堤防加固,疏通水流,乐亭县境内先后开挖骨干排水渠道12条,长399公里;重点排水渠道17条,总长162公里;三、四级排水渠1900多条,并修建了7600多座小型闸、桥、涵建筑物。至此,除涝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沥涝灾害基本得到控制。乐亭县北部筑滦河防洪堤坝、围埝;南部建沿海防潮海挡大堤、排咸防潮闸站,先后建成高程-4米(黄海高程系)的海挡大堤公里,总排泄能力680立方米/秒的防潮闸、站14座;修建保证20000立方米/秒流量的滦河防洪大堤公里和设计防洪标准5000立方米/秒-校核标准7000立方米/秒的滦河防洪围埝公里。为更好的治理滦河修建丁坝198道,以稳定河水流向、束窄水流,防止河岸受冲坍塌。同时配之以平整土地、修路、植树、建设方田林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

加强重点工程的防洪除涝建设

随着滦河口地区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北京军区高炮靶场的建设,对防潮、防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姜各庄镇腰庄以下段自1978年建成未进行过大规模的整修,破损不堪,遇有低标准的海潮、洪水,将造成严重损失。针对这一情况,乐亭县积极谋划,向省争取工程项目立项和资金支持,通过多方努力,争取省市以上国拨资金180万元,县自筹资金480万元,于2004年5月至12月,实施了滦河河口堤工程,该工程位于滦河右岸,北起滦河防洪小埝姜各庄镇腰庄村北,南与北京军区姜各庄靶场护场围埝相连。河口堤的实施保护了沿海7855人、万亩的耕地、万亩养殖池以及姜各庄地区和北京军区姜各庄靶场免受海潮、洪水侵袭,保障当地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工程防洪措施

建立洪涝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在洪水到达之前,利用卫星、雷达和电子计算机,把遥测收集到的水文气象数据,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传输,并进行综合处理,准确做出洪峰水位、流量、流速、到达时间等洪水特征值的预报,密切配合防洪工程的运用,进行洪水调度,及时发出警报,人员、财物疏散与撤离。

依法管护工程,保证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工程管理方面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成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对河道、堤防、水利建筑物要加强巡查,健全举报、奖惩制度,严禁在河道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和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严禁无节制的滩涂围垦和河道取土、采砂。对损坏工程设施和破坏河道行洪断面的违法行为按照《水法》、《防洪法》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严惩。依法防洪,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进一步完善相关预案,作到防洪除涝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编制切实可行的防灾预案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洪涝灾害,是防治洪涝灾害的一项非常有效的非工程措施之一。对洪涝灾害主要是采取预防和躲避措施,在现有洪涝灾害防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完善防灾预案。防御方案内容侧重于监视、预防、预警、人员撤离、财产转移、抢救、善后工作等。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水患意识

普“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防洪减灾知识应纳入中小学生的课本;对全社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书籍、公益广告宣传、网络信息等媒体,使广大民众都能知晓有关水利知识、政令法规,以及水情灾情信息,使他们能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落实各项措施,积极参与防洪减灾行动。

4结论

乐亭县因地处滦河下游冲积扇及冀东滨海平原区,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广大人民群众为减轻灾害做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群众切实增强了水患意识,牢固树立了长期防灾减灾的思想,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兴建和完善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加强了非工程措施抵抗洪涝灾害的能力,使乐亭县的洪涝灾害损失减到了最低。

参考文献

[1]崔承章,熊治平。治河防洪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3

关键词农业气象 灾害 影响评估 发展趋势

一、国内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现状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主要是依据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价的,我国的学者通过多种控制条件、实验和对气象灾害数据的统计分析,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各种农业气象灾害评价的数学模型,使我国的气象灾害逐渐由定性评价向定量评级进行转变。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包含洪涝、干旱、台风、暴雨、寒潮等农业气象灾害。目前,我国国内外对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内容主要有灾害风险区划及管理、人类社会经济损失和作物产量损失等,评估的模型主要有灾害风险评估、作物模型评估和综合模型评估。

1.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灾害风险分析最早起源于国外,分析领域主要集中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经济领域,而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分析相对较少,起步较晚,我国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主要是通过灾害影响评估的风险化、数量化技术和方法,构建风险评估的技术体系,主要内容包含了气象灾害的风险分析,后期的跟踪与评价,灾后的评估以及应对的措施等等。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多因子的评估分析工作,主要涉及对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危险程度,对灾害的预测、承载体系的承受能力以及降低灾害措施的分析等方面。

2.农业作物模型评估

目前,在国际上的农业作物模型评估类型比较多,例如澳大利亚的APSIM模型、美国的DSSAT模型、荷兰de W it学派的系列模型等,而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是CCSODS模型。该模型主要面向国内的农田管理者以及农业管理者,具有通用性和机理性的特点,经实践证明,在气象灾害评估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提供作物的优化栽培体系。

3.综合模型评估

综合模型评估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覆盖面积、灾害的强度、农作物对灾害的敏感度、农作物的防御能力以及当地在某一时间段所拥有的生产力水平等,在此基础上构建气象灾害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模糊数学方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灰色聚类分析和BP神经网络等方法的选择与利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评估模型,以此实现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目前,我国的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根据当地气象灾害和农业发展的实际,对综合评估模型进行创新和发展,确定了科学的评估手段和方法。在该模型中,农业气象灾害定量评估主要依据对农作物受灾后产量的损失评估,农业部门主要是计算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对粮食的损失。

二、国内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的发展趋势

1.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将加强作物模型的应用

农业作物模型主要是对农作物的生理过程和土壤、气象等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把农作物的成长过程进行模拟再现,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做定量的描述,这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基于作物模型的特殊作用,在我国的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系统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从作物模型的发展来看,将依据简单、精准、大众化为基本准则,研究方向将有专业的上层研究转向基层的广大生产用户。农业评估模型也将结合数学模型融合专家知识模型,最终建立成综合系统的评估专家系统,实现作物模拟的专业化和可视化。

2.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都将被引入到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体系中,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首先,通过农业灾害相关机理的研究,对于承灾体的易损伤性、致灾因子的不稳定性以及区域防灾能力的脆弱性将得到深入分析和研究。其次,因为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而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不同的风险因素的影响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的风险模型评估和风险指标体系的看法也是千差万别,这就导致风险评估结果的不统一,所以,通过不断构设标准统一的风险评估体系,在未来的风险评估指标和风险评估模型的标准方面会得到进一步的统一和规范。

3.农业气象风险综合评估技术将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农业气象灾害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然而在对农业受灾损失进行定量评估时,一般都比较看重给农业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损失,对于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损失关注力度不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将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与之相配套的风险综合评估技术也将出现多元化。对于气象灾害的影响,除了灾害性天气之外,植被地标状况、区域地形结构等也成为气象灾害的影响因素。综合来看,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将发展成为地面监测与3S技术相融合的一体化的灾害评估系统,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全面评估。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我国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的现状分析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要不断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与相关作物模型的分析研究,切实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气象保障能力,使作为我国基础性产业的农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为我国这个人口大国提供可靠的保证,这也是我国能够实现独立自主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才能为农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常彦军,董津瑞.我国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现状和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6).

[2] 余卫东,张弘,刘伟昌.我国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03).

[3] 张昶,胡志全.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及其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S1).

洪涝灾害的防治4

首先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向出席分会的各位来宾、专家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防洪减灾事业的各方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防治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战略问题。下面,我谈三个问题:

一、防治洪涝灾害是中国需要长期应对的严峻挑战

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的洪涝灾害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发生频率高。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较大洪水。二是受灾范围广。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三是一旦受灾,损失严重。在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中下游,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约有全国二分之一的人口受到洪水的威胁。

防治洪涝灾害历来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综合防洪减灾体系。目前,全国重要江河具备了防御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一般中小河流具备了防御5~1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能够有效应对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防洪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人与水争地矛盾日益突出,江河行洪能力与湖泊调蓄能力萎缩,大洪水缺乏出路。二是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与人口高密度区域、经济财富集中区域相互重合,洪水风险大。三是洪涝灾害与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相互交织、相互转化,使得防洪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传统的防洪模式受到挑战。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实施洪水管理

中国防治洪涝灾害的经验教训反复证明:人类对水的约束越大,洪水对人类的破坏越强。洪水是客观存在,洪涝灾害不可避免。在江河中下游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中国已经形成的密集人口、发达生产力不可能作很大调整。随着人口增加,人水争地的矛盾还会更加尖锐。而洪涝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协调人类生存发展与洪水出路的矛盾,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政府对防洪减灾工作正在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核心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科学实施洪水管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建设综合防洪体系,使防洪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工程体系是防洪的基础。目前,中国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立,但多数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蓄滞洪区建设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预报、监测、指挥调度等非工程措施建设,配合工程措施,提高综合防洪能力。

2、规范人类自身活动,使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与有效规避洪涝灾害的要求相适应。洪涝灾害表面上是洪水对人造成的伤害,本质上是人水关系不协调。因此,要从以往单纯注重防御洪水,转变为既管好水又管好人,规范人类活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要调整工农业生产布局,防止侵占行洪通道,尽量保护河湖水系、滩涂湿地。对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地区,要根据防洪需要,实施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退田还湖,增加洪水的蓄泄空间。

3、实施洪水风险管理,使洪水带来的风险能够与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解决人多地少、水土资源需求压力过大的问题,必须承受适度的风险。中国政府开始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防洪工作中,力求通过建立健全洪水风险控制与补偿、防洪保险与社会保障救助等制度,借以分担、承受和化解洪水风险,将洪水风险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限度以内。

4、科学利用洪水资源,使洪水的资源化能够与中国短缺的水资源形势相适应。中国水资源的70%是洪水资源,洪水资源的利用对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的紧缺问题至关重要。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既保防洪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洪水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5、优化防洪措施,使防治洪涝灾害与保护江河生态的要求相适应。洪水在维系流域生态系统平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科学规划江河治理方案,合理建设防洪工程,优化洪水调度,有效配置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促进生态和环境的改善或修复。要高度重视解决水利工程对生态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6、鼓励公众广泛参与,使防洪减灾管理模式与洪涝灾害的社会化特点相适应。防洪减灾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共同承担防洪责任和风险。要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抗灾避险能力,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防洪减灾管理。

三、中国防治洪涝灾害的近期目标和任务

中国防治洪涝灾害的近期目标:在五年之内使得重要江河达到流域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分别能够防御100年、50~100年和20~50年一遇的洪水,重点海堤防御50年一遇潮水位加8-12级风暴潮。

中国防治洪涝灾害的近期任务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五大体系:

一是标准适度、功能合理的防洪工程体系。加强堤防、水库、蓄滞洪区建设与河道治理,优化工程布局与调度运行方式,充分发挥防洪工程体系的综合效益。

二是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在主要江河流域和区域初步建立洪水管理制度,加强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以及洪泛区的管理,提高水文预测预报、防洪调度和决策的能力与水平。

三是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明确和落实政府各部门所承担的防汛责任和任务,广泛发动群众,坚持军民联防,逐步建立社会化投入和保障机制。

四是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依法协调各方权益,维护整体利益,规范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活动,规范工程抢险、防洪调度、救灾救助、经济补偿等行为。

五是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研究推广科学、实用、先进的防汛抗洪技术、材料和设备,早日实现洪水管理技术现代化。

女士们,先生们: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的理性思考。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是事关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的防洪减灾事业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充满信心。

48 601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