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讲章大纲在线阅读全文精编3篇
新约讲章大纲涵盖了耶稣生平、教义、门徒的使命、信仰的实践及对人类救赎的重要性,强调爱与宽恕的核心价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新约讲章大纲在线阅读全文”,希望您喜欢。
新约讲章 篇1
新约中的五个约翰
经文:太3:1-15;约1:42
“约翰”的意思是“神的恩赐,”是犹太人常见的一个名字,新约中至少出现了五个约翰,其中以?施洗约翰与?使徒约翰最为著名。我们从五个方面来看《新约中的五个约翰》。
一、施洗的约翰
这个约翰是耶稣的表兄,也是耶稣的开路先锋。施洗约翰以施行洗礼而著称,他曾预言耶稣将会来,并且自己不配给他解鞋带。他的生活充满了对神的虔诚信仰和勇敢的行动,他曾为耶稣施洗,最后在希律的生日筵席上被希律王所杀害(马可6:17-29)。
1.约翰的父母:(路加福音1:5-7)当犹太王希律的时候,亚比雅班里有一个祭司,名叫撒迦利亚;他妻子是亚伦的后人,名叫伊利莎白。他们二人在神面前都是义人,遵行主的一切诫命礼仪,没有可指摘的,只是没有孩子;因为伊利莎白不生育,两个人又年纪老迈了。
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是个祭司,母亲是伊利莎白,他们夫妻二人都是义人,只是没有孩子,此时二人年纪已经老迈,因为神要预备伊利莎白生约翰。
2.天使预言约翰出生:(路加福音1:8-25)撒迦利亚按班次在神面前供祭司的职分,照祭司的规矩掣签,得进主殿烧香。烧香的时候,众百姓在外面祷告。有主的使者站在香坛的右边,向他显现。撒迦利亚看见,就惊慌害怕。天使对他说:“撒迦利亚,不要害怕,因为你的祈祷已经被听见了。你的妻子伊利莎白要给你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约翰。你必欢喜快乐;有许多人因他出世,也必喜乐。他在主面前将要为大,淡酒浓酒都不喝,从母腹里就被圣灵充满了。他要使许多以色列人回转,归于主-他们的神。他必有以利亚的心志能力,行在主的前面,叫为父的心转向儿女,叫悖逆的人转从义人的智慧,又为主预备合用的百姓。”撒迦利亚对天使说:“我凭着什么可知道这事呢?我已经老了,我的妻子也年纪老迈了。”天使回答说:“我是站在神面前的加百列,奉差而来对你说话,将这好信息报给你。到了时候,这话必然应验;只因你不信,你必哑巴,不能说话,直到这事成就的日子。”百姓等候撒迦利亚,诧异他许久在殿里。及至他出来,不能和他们说话,他们就知道他在殿里见了异象;因为他直向他们打手式,竟成了哑巴。他供职的日子已满,就回家去了。这些日子以后,他的妻子伊利莎白怀了孕,就隐藏了五个月,说:“主在眷顾我的日子,这样看待我,要把我在人间的羞耻除掉。”
一日,撒迦利亚进圣殿烧香时,天使向他显现,预言他的妻子伊利莎白要怀孕生子约翰。撒迦利亚知道自已和妻子都已经年纪老迈,不能生育,因为不信而暂时成为哑巴。这事以后,伊利莎白果然怀了孕,就隐藏了五个月。伊利莎白知道神眷顾了她。
3.约翰朝拜救主:(路加福音1:39-45)那时候,马利亚起身,急忙往山地里去,来到犹大的一座城;进了撒迦利亚的家,问伊利莎白安。伊利莎白一听马利亚问安,所怀的胎就在腹里跳动。伊利莎白且被圣灵充满,高声喊着说:“你在妇女中是有福的!你所怀的胎也是有福的!我主的母到我这里来,这是从哪里得的呢?因为你问安的声音一入我耳,我腹里的胎就欢喜跳动。这相信的女子是有福的!因为主对她所说的话都要应验。”
天使向童贞女马利亚预言她要怀孕生子耶稣后(路加福音1:26-38),马利亚得知亲戚伊利莎白已经怀孕六个月,就来到撒迦利亚的家,问伊利莎白安。伊利莎白一听马利亚问安,她所怀孕的胎就欢喜跳动。伊利莎白且被圣灵充满,就称赞马利亚在妇女中是有福的。马利亚唱出了著名的颂歌《尊主颂》(路加福音1:46-56)。
4.约翰出生:(路加福音1:57-66)伊利莎白的产期到了,就生了一个儿子。邻里亲族听见主向她大施怜悯,就和她一同欢乐。到了第八日,他们来要给孩子行割礼,并要照他父亲的名字叫他撒迦利亚。他母亲说:“不可!要叫他约翰。”他们说:“你亲族中没有叫这名字的。”他们就向他父亲打手式,问他要叫这孩子什么名字。他要了一块写字的板,就写上,说:“他的名字是约翰。”他们便都希奇。撒迦利亚的口立时开了,舌头也舒展了,就说出话来,称颂神。周围居住的人都惧怕;这一切的事就传遍了犹太的山地。凡听见的人都将这事放在心里,说:“这个孩子将来怎么样呢?因为有主与他同在。”
伊利莎白的产期到了,就生了一个儿子。第八天,邻里亲族来给孩子行割礼,给他起名时,伊利莎白告诉他们孩子的名字是约翰。撒迦利亚也在石版上写出“他的名字是约翰。”撒迦利亚的口立时开了,舌头也舒展了,就说出话来,称颂神,唱出赞歌《我祖颂》。约翰出生的传奇注定了他是神所重用的工人。
5.约翰在旷野传道:(马太福音3:1-4)那时,有施洗的约翰出来,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这人就是先知以赛亚所说的。他说:“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这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
约翰出生在祭司之家,生来就是祭司,过着富裕的生活,然而,他知道神赐给他的使命,当他三十岁的时候,不是在圣殿作祭司,而是到犹太的旷野传道,呼吁人们悔改,他正是先知以赛亚在主前700多年所预言为主预备道路的人。
6.约翰为耶稣施洗:(马太福音3:13-15)当下,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约翰想要拦住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耶稣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于是约翰许了他。
约翰在约旦河施洗,耶稣代表全人类来接受他的洗礼。约翰就为耶稣施了洗,标志着耶稣正式出来工作。
7.约翰殉道:(马可福音6:17-28)先是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差人去拿住约翰,锁在监里,因为希律已经娶了那妇人。约翰曾对希律说:“你娶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理的。”于是希罗底怀恨他,想要杀他,只是不能;因为希律知道约翰是义人,是圣人,所以敬畏他,保护他,听他讲论,就多照着行,并且乐意听他。有一天,恰巧是希律的生日,希律摆设筵席,请了大臣和千夫长,并加利利作首领的。希罗底的女儿进来跳舞,使希律和同席的人都欢喜。王就对女子说:“你随意向我求什么,我必给你。”又对她起誓说:“随你向我求什么,就是我国的一半,我也必给你。”她就出去对她母亲说:“我可以求什么呢?”她母亲说:“施洗约翰的头。”她就急忙进去见王,求他说:“我愿王立时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给我。”王就甚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不肯推辞,随即差一个护卫兵,吩咐拿约翰的头来。护卫兵就去,在监里斩了约翰,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女子,女子就给她母亲。
希律娶了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约翰勇敢地指责他行这事是不合理的。希罗底因此怀恨他,一心想杀害约翰,却是不能。一天,恰巧是希律的生日,希律就为他的群臣大摆筵席,处心积虑的希罗底知道希律垂涎她女儿的美貌,就让她女儿前去跳舞助兴,希律在得意忘形的时候就随便起誓,要照着女儿所求的给她。在希罗底的指使下,女儿要约翰的头。希律甚是忧愁,但因他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约翰因此殉道,但奖赏在天。神也必按着希律所行的报应他。
二、使徒约翰
约翰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被称为“主所爱的门徒”。使徒约翰在耶稣的教导和生活中深受影响,后来成为初期教会的领袖之一,也是使徒中唯一的一个寿终正寝的。
1.耶稣呼召约翰兄弟:(马太福音4:21-22)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
耶稣出来传道时,首先呼召了西门兄弟,接着呼召了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
2.约翰成为使徒:(马可福音3:13-17)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耶稣拣选使徒时,约翰兄弟榜上有名。
3.约翰是主最爱的一个门徒:(约翰福音13:23-26)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他说:“主啊,是谁呢?”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
约翰体贴主的心,他不仅成为耶稣最爱的三个爱徒之一,且是主最爱的一个。
4.耶稣把母亲托付给约翰:(约翰福音19:26-27)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
在耶稣的门徒中,只有约翰跟随他到S字J下,耶稣把母亲托付给约翰,从此约翰把马利亚接到家里去了,他代替耶稣尽孝。
5.约翰的著作:约翰晚年执笔写下了《约翰福音》以及《约翰一、二、三书》和《启示录》五卷书,这些著作在基督教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称呼马可的约翰
在《新约》的某些地方,他被称为“称呼马可的约翰”,以区别于其他名叫约翰的人物。马可的家庭相当富有,据说,最后的晚餐就是在马可楼上举行。圣灵降临后,他家里建立了教会,门徒常在那里聚会祷告。这位约翰就是指写《马可福音》的马可,《马可福音》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耶稣生活和教导的宝贵资料。
1.逃跑的少年:(马可福音14:51-52)有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麻布,跟随耶稣,众人就捉拿他。他却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
耶稣被捕时,有个少年跟随耶稣,但众人捉拿他时,他就逃走了。有人认为,这个少年人可能就是马可。
2.马可家有聚会:(使徒行传12:12,25)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巴拿巴和扫罗办完了他们供给的事,就从耶路撒冷回来,带着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
初期在称呼马可的约翰母亲马利亚家里有聚会,使徒彼得被希律捉拿后,信徒在这里为彼得祷告。因此天使救彼得出监后,他先来到了这里。
巴拿巴和扫罗从安提阿来到耶路撒冷,办完供给的事回安提阿的时候,带着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
3.马可和使徒一同布道:(使徒行传13:4-5,13)他们既被圣灵差遣,就下到西流基,从那里坐船往塞浦路斯去。到了撒拉米,就在犹太人各会堂里传讲神的道,也有约翰作他们的帮手。……保罗和他的同人从帕弗开船,来到旁非利亚的别加,约翰就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
在圣灵的指示下,巴拿巴和扫罗开始了第一次旅行布道,称呼马可的约翰和他们同去,作他们的帮手。可惜后来却中途退出,这使保罗感到不快。
4.保罗和巴拿巴因马可分开:(使徒行传15:36-41)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过了些日子,保罗想去看望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巴拿巴要带着马可同去,但保罗认为不可带他去,他万一再中途退出怎么办?他们二人因此起了争论,巴拿巴带着马可出去了,保罗也拣选了西拉和他同去,开始了第二次旅行布道。
5.保罗接纳马可:(提摩太后书4:11)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
在后来的服侍中,马可得到了锻炼,渐渐成为一名出色的传道人。保罗得知后,就接纳了马可。保罗最后一次在罗马坐监时,写信给提摩太,嘱咐提摩太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保罗有益处。
四、大祭司的亲族约翰
(使徒行传4:6)又有大祭司亚那和该亚法、约翰、亚历山大,并大祭司的亲族都在那里……
他在《使徒行传》中被提及,是大祭司的亲戚。虽然关于他的具体事迹和贡献在圣经中记载不多,但他的存在证明了当时犹太社会中有许多不同阶层和背景的人都在关注着耶稣和基督教信仰的发展。
五、彼得的父亲约翰
(约翰福音1:42)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
(约翰福音21:15)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
这个约翰也被称为约拿,他是彼得的父亲。在《新约圣经》中,关于他的记载相对较少,但我们知道他是彼得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对彼得兄弟的信仰和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五位名叫约翰的人物在《新约圣经》中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基督教信仰的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
新约讲章 篇2
第 98 讲 新约的应许和笃定
第一节应许的要素:天国永生,不是地上今生
一个要素就是,应许的要素。
旧约和新约是不一样的。旧约的应许是什么?是地上的地土和今生的福祉,而新约的应许是天国,是永生,这个差别是很大的。前面讲过,现在这里再概括一下。在旧约中,神对以色列的应许是土地,流奶与蜜的迦南地。从亚伯拉罕的承受到摩西的追求,从约书亚的进入到大卫的强盛,从几千年的流离,到1948年以色列国的复国,一路下来,直到今天,犹太人的心一直是系于土地,这是一目了然的。
摩西叫以色列人恪守律法,履行旧约,动力跟目标也是进迦南地。所以你阅读旧约圣经的时候,你能感觉摩西叫人们的心,不是系于天上,而是系于地上。不是系于永生的盼望,而是系于今生的福祉。更要命的是,他们用来交换今生地上福祉的唯一筹码,就是他们永远也拿不出来的完美行为。于是我们看到,慈爱的耶和华,也不得不常常板起面孔,怒加责备,严加惩罚,以至于没有人敢喊他一声阿爸父。于是我们也看到,旧约里说到死后,只有阴间没有天国,没有复活,没有永生。正如雅各所说,悲悲惨惨地下阴间,归列祖去了。这句话说得很动情啊。
新约的应许则大大不同,耶稣带来的是天国的福音,是永生的盼望。他和我们一起呼叫阿爸父。他将我们的视野,从地上引向了天上,从人间引向了天国,从今生引向了永生。不仅如此,耶稣还将我们的注目点,从自己的好引向了神的好,从自己的能引向了神的能,从自己的心引向了神的心。
所以,我们就看到,从旧约到新约,从一个小小的、民族的封闭的宗教里,诞生了普及天下、传遍地球的信仰,就是耶稣带来的。
第二节果实的要素:生命,不是道德
下一个要素,是果实的要素。
是生命的果实,还是道德的果实。一切的宗教都给人一种假象,似乎上帝的心意就是劝人为善,就是提升道德,就是叫人变得好一些。
藉着耶稣我们知道,上帝的目标不是完善人,而是破碎人。这个差别很大!不是在你旧有的基础上给你加加工,完善完善。上帝来说,去你的,换个新的,叫重生嘛,是吧,这个意思。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所以说,不是完善人,而是破碎人。
上帝的目标,不是叫人逐步地完善自己,而是叫人彻底否定自己。不是提升人的道德,而是叫人换一个生命。
打个比方,上帝不是修补一个漏水的罐子,叫它不再漏水。他是要打碎这个罐子,叫人再也无法用它,好到上帝这个活水的源泉来取水喝。我们人的想法,就是说把你修修补补再用几年。上帝说,打碎你,让你们再也没法用了。让你知道你是个废物,彻底败坏,完全败坏。
这一点是对的。加尔文一开始就讲,人如果不意识到自己是完全败坏,就不可能有得救的希望。各种宗教,包括犹太教,不管起初的动机是什么,最后在信徒心里留下的烙印,就是道德完善。所有的宗教,说劝人为善嘛。劝人为善没什么不好,是好事。但是人靠劝是劝不善的,这个很要命。
保罗说得真是好,那句话,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由不得我。(罗7:18)我说佩服,佩服,佩服。
古今中外,人生或者社会都告诉我们,道德主义并不能带来道德。你不要以为讲得好听,讲得好听,讲得好听,你要怎么着,你要怎么着,你要怎么着。他说,是的,我要怎么着,我要怎么着,我要怎么着。最后是不能怎么着,不能怎么着,不能怎么着。因为人没有办法改变自己。
道德主义和律法主义是一对双胞胎。他们穿戴的衣裳都是用行为缝制的,他们都是抓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面,他们都是想在蒺藜中摘无花果。因为生命没有改变嘛。树没有改变,你怎么能改变果子呢!
耶稣带来了生命树。耶稣不是不重视道德行为啊,他要求门徒结好果子啊。他说,不然的话,就砍下来烧掉。他很重视这个东西的。耶稣知道,只有好树才会结好果子,因为他是抓根本的,他不是光强调你结好果子,结好果子。他说,你要接到我这个好树上来。
所以,虽然耶稣很重视人的道德,但是他苦口婆心强调的,从来都不是道德努力,而是生命的连接,信靠他,吃喝他,到他这里来,住在他里面,枝子接在葡萄树上,合而为一。他甚至说这样的话,指着马利亚说,人生不可少的事只有这一件。(参路10:42)就是跟他连接。其实,你连上他以后就什么都有了。
第三节地位的要素:儿子,不是奴隶
接下来,地位的要素。
就是在新约跟旧约里,我们是有不同的地位。在新约里我们是神的儿女,在旧约里边人是双重奴仆。
为什么说双重奴仆呢?一方面,圣经上说,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另一方面,所有靠行律法救自己的,又成了律法的奴仆。你看,两个奴仆。
那么,在新约下不一样了。新约下罪人被恩典释放,成为神的儿女。保罗将这一点说得很清楚。他说: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将来的真道显明出来。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份。既为儿子,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我们的心,呼叫阿爸父。从此以后,我们不是奴仆,乃是儿子了。(参加3:23;4:4-7)
接着他又讲,凡是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我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乃是儿子的心。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参罗8:14-16)
保罗这段话,就把旧约的奴仆的地位给否定掉,告诉我们,我们是在新约里作儿女。这个地位的转换已经很明确了。地位的转换,是因着实质的转换,内容的转换,就是我们不在律法之下。人在律法之下必定是奴仆,这是肯定的。人在恩典之下就肯定不再是奴仆,因为恩典之为恩典,就是不让你的行为作为条件、作为前提。因为按行为我们都该死。
那么约翰福音一开始就明确宣告:凡接待耶稣,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给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参约1:12)
我们前天也在这讨论过,为什么一开始说耶稣是独生子,后来好家伙,我们都是神的儿女了。那耶稣还是不是独生子?保罗这句话就说得很清楚了。开始的时候,就是独生儿子,生在律法之下,要把我们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叫我们也得着儿子的名分。怎么得着儿子的名分呢?你注意啊,神差他儿子的灵,进入我们的心。我们因此也跟着叫阿爸父!(参加4:6-7)
好,这是刚才讲的这个地位的要素,从奴仆变为儿子。
第四节结局的要素:笃定,不是未知
好,结局的要素,是笃定,还是未知?
如果是在旧约之下,你就是未知。如果你在新约之下,你就是笃定,对于我们未来的结局。
认识新约与旧约的不同之所以重要,换句话说,认识耶稣和摩西的不同之所以重要,或者说,活在耶稣里之所以非常重要,就在于结局的无比重要。
我们以上谈了几个要素,中保的不同,践履的不同,目标的不同,根基的不同,应许、果实、境界和地位的不同,我们都谈了。但是,所有这些不同,最后导致一个结局的不同。保罗明明白白地说出了这种不同:他对站在这个旧约中的人,保罗说: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加5:4)
他对站在新约中的人说: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加5:5)你看,非常明确。
对站在旧约中的人,保罗说: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罗3:20)
对站在新约中的人,保罗说: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之外显明出来,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罗3:21-22)
你看,凡是站在旧约中的人,保罗都说:不确定。而对新约中的人,保罗说,你是确定的,你已经得着,就是神的义。
信神的人都很在意神的审判。其实审判不仅仅是未来的末日审判,也包括当下的审判,就是你可能因犯罪引起来的心理不安,控告,没有信心,刚才我用的那个词叫“不笃定”,就是你没法笃定你自己已经得救了,这是个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让人得忧郁症,比那个不信的人还厉害。因为你不信的人,他没有这个被神责备的感觉。这个信的人被神责备的感觉,噢,那个东西让你……你得罪了神,你还向谁祷告!连孔子都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那个不认天的人,他永远不会获罪于天,因为他根本不认天。就是我们这些认神、信神的人,我们才会有得罪神的感觉。
不管是对末日审判,还是对当下审判,我们都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站在哪里?我们是站在新约里,还是站在旧约里?我们就是我们了,我们就是这样,我们努力地行善,我们努力行出好行为来,但是我们还是不行,这个事情已经是定了的。那我们是站在哪里来看这个问题,是站在新约里,还是站在旧约里?你是在耶稣里,还是在摩西里?你是在恩典里,还是在律法里?你是仰仗神的怜悯,还是仰仗自己的行为?
你的果子,不错,讲到果子,不管在新约,还是旧约里,神都要看我们的果子,这一点是肯定了。旧约讲果子,讲这个遵守律法的行为。新约也讲,耶稣也讲,特别是讲到,你们的义若不胜过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还有讲到末日审判的时候,要按你们的行为审判你们,这个讲了很多。
旧约新约都讲果子,讲行为。但是呢,是生命的流露呢,是耶稣基督之生命在你身上流露的果子呢,还是你自己守律法的努力的行为?这两个是很不同的。后者是伪善,一定的。因为你没有生命,你是为了跟神交换、为了逃避审判,去行善。我就觉得有点像圣诞树,一棵假圣诞树上挂的那些装饰品,那不是真的果子,那不是真的果子。真的果子,一定是生命的流露,是出于爱。就像我们谈到的《密室》那个case,如果那个主人她没有说谎,遵守了十诫,这是不是会得到神的奖赏?No!因为她遵守十诫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自己不受审判。而那个说假话的人,虽然没有遵守十诫,但是她却是发自内心的爱,生命的流露,宁肯我死,宁肯我下地狱,宁肯我受惩罚,宁肯我触犯十诫。对这种人,上帝说,你不用下地狱。
那个想说实话的人,想出卖那个犹太人的人,他跟神说,我要遵守你的律法。神说,你这恶人。耶稣说:你这恶人,离开我去吧!
耶稣本人就是这么行的嘛。耶稣本人安息日不就是这样吗,明明地他触犯了安息日,但是他却心里非常清楚,他是合神心意的。
圣灵在你身上流出来的,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等等九个果子。
守律法呢,守十诫是什么呢?守安息日,不妄称耶和华的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窃,不骗人。
你比一比这两个,一个是生命的流露,圣灵的果子。一个是守律法的那个不,不,不,不,不,那前边是要,要,要,要,要,你知道两个之间差距有多大吗?一个是东,一个就是西。一个是最基本的,比方说不杀人,不杀人跟爱人之间的空档有多大,你们知道?十万八里。我不杀你,我起码还可以恨你。我不恨你,起码我可以不爱你。但是,圣灵的果子却是要仁爱,让你去爱这个人。不是不杀人,是爱人。
如果你一直活在旧约里,最终只能按律法审判你。如果你一直活在新约里,最终自然是恩典拥抱你。人很容易把事情想得复杂,而宗教就故意把事情搞得复杂。实际上的结局很简单,就是那句话,信他的,不被定罪。不信的,罪已经定了。(参约3:18)为什么?因为原本就在罪里,就这么简单。
我跟大家讲一个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但是现在意识到了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导当中,很多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导致我们的信心像海中的波浪,就像雅各说的,海中的波浪翻腾不定。信心如果不坚定的话,什么力量都谈不上。
有一点我是坚信不疑,就是有些事情,当我想不清的时候,当事情比较复杂的时候,我就把它归到耶稣这里来,我就相信耶稣说的都是对的。耶稣怎么说我们就怎么信,就好了,就这么简单。
耶稣说,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信他的,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参约3:16,18)你问将来怎么审判?就这么审判。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讲行为的话,跟他讲信心的话,怎么连到一起来。耶稣讲了两句话,这两句话是从两个角度讲的,看起来是矛盾的,不一致的,但是我们必须有一个信念,它一定是一致的,那你就去找出一致来。那很简单嘛,有信心就有好行为。所以耶稣说那话说得真好:你们靠着我,凡事都能。(参腓4:13)而且你们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参可11:24)你们离了我,什么都不能做。(参约15:5)
所以,我们有时候得不着的东西,我们要考察是不是我们还没有信是得着的。
祈祷
天父啊,你是何等伟大!何等深奥!何等奇妙!但是你又是何等简单!因为你道成肉身,来到了我们中间,把一个生命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成为他的枝子,连在他的生命当中。
主啊,这就是我们的命定,这就是你赐给我们的福音。让我们藉着你的儿子,你道成肉身,你不是道成理论,不是道成教义,不是道成组织,你是道成了一个人的生命,让我们可吃,可摸,可看,可听,可效法,可遵从。
主耶稣,我们谢谢你!求你就在我们的心中扎根,简简单单像阳光普照一样,驱散一切的阴霾。
主啊,谢谢你,让我们能够认识你,而且能够直接地认识你,直接地来到你的面前,求你的圣灵继续地引导我们,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事情当中,回归你的简单,像婴孩一样。因为你说,这些事向聪明通达的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反而显出来。让我们都成为你怀中的婴孩。
谢谢耶稣,听我们的祷告,奉你自己宝贵的名。阿们!
098讨论题
a.请说明新约与旧约相比,到底新在哪里?
b.讨论在新约要素中,哪几个要素是你需要改变的?为什么?
c.如何理解在恩典中堕落?为什么?
新约讲章 篇3
新约中三个有病无钱的人
经文:可5:25-34;路16:19-31
我们常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偏偏世上就有许多有病还没钱的人,他们成为世上最可怜的人。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新约中三个有病无钱的人》。
一、患十二年血漏的女人
1.患十二年血漏的女人:(马可福音5:25-26)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
这个可怜的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这是一种严重的妇科病,因长期大量失血严重贫血,面色蜡黄,浑身乏力,她的生命快要漏掉了,“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利17:11)。”有病乱投医,为了医治自已的疾病,血漏女人会去找许多医生,而求医问药需要花钱,吃药。女人该找的医生找了,该吃的药吃了,却与她的疾病无济于事,“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此时的女人,因病致贫,有病无钱,等待女人的,只有死了,她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2.血漏女人信心的触摸:(马可福音5:27-29)她听见耶稣的事,就从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摸耶稣的衣裳,意思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于是她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
这个血漏的女人听见耶稣的事后,重新燃起了希望,产生了信心,她相信“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于是不顾律法的禁忌,穿过熙攘的人群,挤到耶稣的背后,摸耶稣的衣裳。信得到,就得到,就在女人触摸到耶稣衣裳的那一刻,她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十二年的疾病就在那一刻得了痊愈。
3.谁摸我的衣裳:(马可福音5:30-32)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说:“谁摸我的衣裳?”门徒对他说:“你看众人拥挤你,还说‘谁摸我’吗?”耶稣周围观看,要见做这事的女人。
就在女人触摸耶稣衣裳的同时,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可见女人得医治,是来自耶稣身上的能力。耶稣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问“谁摸我的衣裳?”主耶稣并非不知道是谁摸祂的衣裳,因为祂是无所不知的神;祂所以问这句话,乃是要这女人在众人面前作蒙恩的见证:勇于见证自己从前的光景如何可怜,如何因着一摸(信心的接触)而得医治;也是为要叫众人因此信他是基督。门徒却不明白耶稣的意思,对他说:“你看众人拥挤你,还说‘谁摸我’吗?”耶稣周围观看,要见做这事的女人。
4.女人述说实情:(马可福音5:33)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他。
作为这件神迹的经历者,女人知道在自已身上所成就的事,就恐惧战兢:‘恐惧’指内心的感觉,‘战兢’指外表的态度。她由背后转到了耶稣面前,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他,实际上是要在场的人都听见。她不说,耶稣也知道。
5.你的信救了你:(马可福音5:34)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
耶稣安慰这个正在恐惧战兢中的女人,亲切地称呼她“女儿”,她现在已经是神的女儿了。“你的信救了你”她的信心使她得了医治:这医治是全面的医治,是身心灵的医治,她的(身体)血漏得了医治,她的心灵也得了平安。
妇人这信心的一摸,让她得了痊愈:“痊愈”健全,完全康复。女人只是想医治她的血漏,耶稣却医治她的全身:34节的“痊愈”与28节的“痊愈”不同字;那女人原只想她血漏的病症能‘得医治’,但主的拯救却令她‘得着健全’。主所作的,总是超过人所求所想的(参弗3:20;腓4:6-7)。
二、被强盗打得半死的人
1.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路加福音10:25-29)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这个律法师是犹太教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以为可以靠着自已的努力、遵守神的律法就可以承受永生,因此故意来试探耶稣,问“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察看人心的神知道这个律法师熟悉律法,因此反问他“律法上写的是什么?……”让他自已回答他提出的问题,结果他的回答“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这的确是神的教导,耶稣给他的回答打了一个满分“你回答的是”,接着教导他“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耶稣要叫他知道,他根本不可能完全遵守律法。
2.谁是我的邻舍呢:(路加福音10:29)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耶稣的肯定让那人有点忘乎所以,为要显明自已有理:我不是不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关键在于“谁是我的邻舍呢?”我若知道谁是我的邻舍,我一定会帮助他。
3.一个被强盗打得半死的人:(路加福音10:30)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耶稣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路上,落在强盗手里,强盗抢走了他一切的财物,又剥去了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任由其自生自灭。(约翰福音10:10a)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这个可怜的人,转眼就成了一无所有,还有伤(病)的人。他无力自救,只有被动地等待着他人来施救:若有人救他,他就能活下来;若无人救他,他只有死路一条。
4.祭司与利未人的冷漠:(路加福音10:31-32)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
就在这个可怜的人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这祭司是在圣殿烧香献祭侍奉神、将律法教导百姓遵守的人,然而,当他看到那个可怜半死的人,却塞住了怜悯的心,视而不见,见死不救,硬着心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利未人是在圣殿服侍祭司的人,他看见那人,也视而不见,照样从那边过去了,任由其自生自灭。他们的知识只能使他们自高自大,反而失去了怜悯的心。可见这些宗教徒能说不能行。
5.好撒玛利亚人救死扶伤:(路加福音10:33-37)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就在祭司与利未人都撇下这个伤者不顾、伤者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被犹太人所不齿的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这里,他看见那伤者就动了慈心,放下自已手中的事务,上前去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又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这个好撒玛利亚人救人救到底,第二天他又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让店主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他回来必还店主。
6.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路加福音10:36)“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耶稣的故事讲完了,他问那个律法师“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耶稣用这一问来回答律法师“谁是我的邻舍呢”问题。
7.你去照样行吧:(路加福音10:37)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面对事实,谁都看出来,是怜悯伤者的撒玛利亚人,他虽然没有祭司与利未人懂得律法,但他却有一颗怜悯人的心,行出了律法的精义——敬神爱人。耶稣接着教训这个能说不能行的律法师“你去照样行吧!”耶稣的话巧妙地回到开始律法师所提出的问题“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的意思是“只要你能行出律法的精义,你就可以承受永生。”关键在于你能行出来吗?
三、讨饭的拉撒路
1.讨饭的拉撒路:(路加福音16:19-21)“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
在福音书中,耶稣总是用鲜明的对比来衬托他所要讲的事物,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如宽门与窄门,大路与小路,自义的法利赛人与谦卑的税吏的祷告等。
这里,主耶稣是针对法利赛人嗤笑祂有关玛门的谈话(参13-14节),特以一个财主的悲惨下场作为例证,警告他们不可因贪爱钱财而拒绝救主的福音。耶稣在讲财主与拉撒路(神所帮助的)”的比喻时,先说到这个财主是如何过着奢侈的生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而这个讨饭的拉撒路却一无所有,还“浑身生疮,”连自已去讨饭都不能,实实在在一个“有病无钱”的可怜人,他是“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在富有人家,人们常以面包来擦手,擦过手的面包就随手丢弃,给讨饭的、狗所捡食。拉撒路在门口所等待的,便是这类面包。“并且狗来舔他的疮”疮会流血;狗餂疮,就是餂血,意味着活活的被狗折磨而死(参王上21:19)。财主有钱有健康,能够尽情地享受生活;而拉撒路无钱还有病,他们的贫富是那样的悬殊,他们的生活天壤之别:一个富得流油,一个穷得一无所有。
拉撒路是人,但他活着不像人。然而,即便如此,拉撒路也从未因自已的遭遇发过一句怨言,他在艰苦的生活中依然持守自已的信仰,坚信自已是神所帮助的。虽然他外面穷得一无所有,但他里面却有着丰盛的生命。
2.拉撒路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路加福音16:22)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
拉撒路在饥寒、疾病交迫中离开了这个世界,连安葬都没有人安葬。但他的灵魂却被天使带到亚伯拉罕怀里,与他的祖宗亚伯拉罕一同享受安息。虽然我们看不见神如何在他生前帮助他,但看到神的确在他死后帮助了他。
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无论是讨饭的拉撒路,还是“天天奢华宴乐”的财主,结局都是死了,只是死了不是完了:(希伯来书9:27)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财主一生所顾惜的肉体也是被埋葬了,可能他有着豪华的葬礼、最高级的坟墓、高档的棺材与裹尸布,但这些都不能改变他死后受痛苦的命运。
3.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路加福音16:23-24)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
奇怪的是,与讨饭的拉撒路死后享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财主死后却在阴间受痛苦,用他自已的话说“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财主在极其痛苦中举目远远地望见了他的祖先亚伯拉罕和在他怀里的拉撒路,就高声喊叫,祈求亚伯拉罕可怜,“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
‘阴间’是人死后灵魂暂时停留、等候末日受神审判的地方(徒2:27,31)。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收留义人的灵魂,又称乐园(参23:43);另部分收留罪人的灵魂(伯24:19),中间有深渊相隔,双方可望而不可及(参26节)。
4.亚伯拉罕要财主回想生前享福的光景:(路加福音16:25-26)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
然而,亚伯拉罕并没有应允财主的祈求,而是要他回想生前如何享福的光景,拉撒路受苦的光景。如今拉撒路结束了他在世上的痛苦,在亚伯拉罕这里得安慰,财主却在阴间火焰里受痛苦,生前死后两重天。不但如此,他们之间有深渊限定,使双方不能相通:“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对于财主这一点可怜的祈求,亚伯拉罕也不能答应。
5.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路加福音16:27-31)财主说:‘我祖啊!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
听到亚伯拉罕的这一番话,财主才醒悟过来,知道一切都已经晚了。他想到他的五个弟兄,也正在过着与他相似的生活,因而心生怜悯,生怕他们将来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转而祈求亚伯拉罕打发拉撒路到他父家去,对他的弟兄们作见证。这是从阴间发出的呼吁──在阴间里受痛苦的灵魂,悔恨之余,深盼自己的亲人在生前就能接受救恩,免受自己所受的痛苦。亚伯拉罕仍然拒绝了,因为他们都是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我们从亚伯拉罕的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他们死后的遭遇与生前的贫富没有关系,拉撒路能够在他怀里享福是因拉撒路听从了神的话,遵守神的律法。而财主被下在阴间受痛苦是因他不听从神的话,不遵守神的律法。
财主认为,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他们必要悔改。但亚伯拉罕却坚持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对于财主这个祈求,亚伯拉罕也没有答应。
很快,亚伯拉罕的这话就应验了:当马大的兄弟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后,犹太人的宗教领袖们不但不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反而商议要把他杀了(参约11:45-53;12:9-11);再后来,即使主耶稣自己从死里复活了,犹太人还是不相信他(参太28:11-15;徒13:30-40,44-45)。
这个拉撒路在耶稣的比喻中象征着贫困和苦难中的信仰者,提醒人们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也要持守自已的信仰,就会有好的结局。而富有的人要同情和帮助穷人,不要像财主那样自私自利,只顾自已享受,不管穷人死活,不然,等待他们的,将是地狱永火的刑罚。
总结:患十二年血漏的女人因着用信心触摸了主耶稣,得了痊愈,从此再不是有病无钱的可怜人了;被强盗打得半死的人,因着得到了好撒玛利亚人爱心的帮助,有了疗伤的地方,有了痊愈的希望;而有病无钱讨饭的拉撒路,因着在贫穷和苦难中仍然持守自已的信仰,听从神的话,死后有了一个永远享福的去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