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天天 分享 时间:

经验做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2023年来,区聚焦“两强两富”目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做实头雁、产业、服务“3篇文章”,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持续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跑出“强村富民”加速度。

一、做实“头雁文章”,锻造强村富民“主心骨”。坚持以“选、育、管”为切入点,持续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村级集体经济“领头雁”作用不断彰显。一是严格标准优选。坚持将“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优、带富能力强”作为主要选拔标准,注重从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毕业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择懂经营、善管理、有闯劲的担任村干部。同时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和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进一步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中引领作用。截至目前,选举产生村(社区)“两委”干部594人,全区83个村(农村社区)建立合作社,村党组织书记和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达100%,村“两委”人员到村合作社担任职务230人。二是系统全面精育。组织开展村干部全覆盖培训和学历技能“双提升”,实行村干部“点单”、设计“点单式”课程、教师“接单”培训,促进村干部针对性提升。组织村干部及后备力量参加“村干部学历技能提升班”,重点围绕村级管理、农村改革、农业技术等方面学习,全面提升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库”“人才储备库”,积极从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推荐选拔,采取“四定”培养模式组织跟岗锻炼、列席村级会议、参与村级事务等,在实践中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共开展村干部培训610余人次,村干部及后备力量实现学历提升450人。三是考核评比严管。围绕“三学三讲三比”举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擂台比武”,通过研讨比武、观摩比武、田间比武等方式,在比学赶超中推动其提能争先。常态化开展村“两委”成员背景审查,按照“党管干部、凡进必审、凡动必备、从严管理”原则,对103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资格联审,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档案室和档案。同时强化村干部廉洁履职监督,开展任期、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分类制定“小微权力清单”,坚持村级重大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村级事务民主监督,有效推动村级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确保村干部全心全意在村工作、助力发展。

二、做实“产业文章”,结出强村富民“幸福果”。围绕全区“一主两辅一突破”产业格局,通过盘活闲置、延伸链条、深挖潜能的方式,扎实做好“土”“游”“水”文章,持续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一是盘活闲置做活“土”文章。推行“整村建制托管”土地流转模式,将各家各户闲置、低效土地返租到集体,由村级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统一托管,将闲置、低效土地全部流转。积极引进梵天菌业、香柚香、华诚牧业等具有相关管理运营经验和实力的龙头企业,对低效耕地、撂荒耕地、荒山等闲置资源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整体打捆包装,统一规划发展香柚、蔬菜、葡萄等产业,在盘活闲置资源的同时形成产业规模化效应。截至目前,共流转土地9.2万亩,建设蔬菜大棚基地3万亩、香柚种植1.6万亩、山地刺葡萄种植2000亩。二是延伸链条做活“游”文章。立足x实际,用好自身优势资源推动产业链“接二连三”。围绕打造x工业旅游示范区,积极对汞矿闲置遗址和汞矿近现代工业建筑群升级改造,制定“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汞矿博物馆——地下长城——那个年代一条街”研学路线,打造“红色x”研学基地,带动“旅游+研学”蓬勃发展。“红色x”研学基地开业以来,已接待研学团队1.4万人次,带动社区集体年经营性收入34万元。三是深挖潜能做活“水”文章。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打造产业增收项目,让自然资源潜能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变“闲”为“宝”,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其中在谢桥街道龙门坳村,通过用好用活村里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成立x圣泉桶装水有限公司,打造饮用水生产线,生产规模可达每小时1500桶、日产10000桶,年均销售达160余万元,真正将自然“活水”变为“致富水”。

三、做实“服务文章”,释放强村富民“内动力”。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不断凝聚各方力量资源形成强大推进合力,持续释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活力和动能。一是强化激励主动干。严格落实“345”保障机制,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管理考核报酬+任期补贴+养老保险+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相结合的报酬机制,推行村干部报酬与集体经济发展挂钩制度,有效提升村干部带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区村干部报酬最高达5257元/月,最低2700元/月。二是整合资源推动干。积极整合组织、农业农村、发改、人社、金融国资中心等部门资源力量,争取到财政资金2350万元专项扶持25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推动涉农项目、资金和服务下沉。同时选聘40名“金融村官”结对帮扶40个行政村,帮助联系村成功获得融资贷款等,切实促进特色产业“做起来”、金融服务“跟上来”、农户增收“富起来”。2023年来,共获得以工代赈项目2个、补助资金970万元,“金融村官”帮助联系村获得融资贷款4344万元。三是专家人才帮助干。围绕全区“一主两辅一突破”产业布局,实施“五类人才”培训培育8217人次,组建区级农业技术专家服务总团,设粮油、经济作物等专家服务团3个、技术服务工作组9个,积极到基层一线开展实地指导、技能培训等,推动技能赋能、产业提效。同时通过乡级自查、区级核查等方式,全面摸清“三资”底数,按照“九个一批”方式盘活资产,高效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区村集体总资产达7.30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达6.337亿元,共盘活闲置低效项目资产53个。

48 2924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