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
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第一篇】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马利在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上有关《互联网与执政党建设》的讲课中,提出“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巨大挑战,我党有必要进行一次新的‘三湾改变’,从‘支部建在连上’发展到‘支部建在网上’。”中共娄底市委关于贯彻《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意见中也提出要“积极探索支部建在互联网上的新路子”。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支部建在网上”的不同阶段与特点。
“支部建在网上”的运作机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三个阶段。分别是:“网上有党员”,“网上有支部”,“支部在网上”。
第一阶段“网上有党员”。即我们的党员积极上网,积极发言讲话,积极讲宣传党的政策、维护党的形象、扞卫党的根本利益的话。
第二阶段“网上有支部”。即我们的支部除了使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之外,还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第二阶段的党员在网上出现的情况与第一阶段相比,思想上是从自发发展到自觉,人员从零散不固定的发展到相对固定,时间上从偶然的发展到定期。第一阶段中党员在网上的发言是对(党)外的,属于宣传性质的,第二阶段中党支部同党员之间的发言,是对内的,是指示与汇报、是教育与学习、是部署与服从,属于管理性质的。第三阶段“支部在网上”。即:党支部移居网上,完全在网上开展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活动和党务工作。第三阶段同第二阶段相比,在网上开展活动从支部活动的第二场所或方式发展为第一场所或第一方式,从支部活动的非常态化方式发展成为支部活动的常态化方式,从只是对个别的、一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发展到对所有党员的教育管理全部在网上实施,从大部分的党务工作不在网上处理运作发展到大部分的党务工作都在网上运作完成。
从上述对“支部建在网上”三个阶段的分析来看,马利所提出的五个层面的工作基本上是属于第一、第二两个阶段的工作,而我们目前的党建工作也正处于大力推进第一阶段工作、同时在小范围内探索第二阶段工作的状态中。而第三阶段则是“支部建在网上”的高级的、完备的形态。
必须指出,政党的组织形式是受所处的社会历史、政治环境、文化心理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的。
当初,支部之所以要建在连上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背景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军阀纷争,谁有军队谁就可以称霸天下,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等人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独树一帜的政治主张,但就是因为有了军队,他们就能在中国的政坛上走马灯似的轮流坐庄,而即使在政治主张、治国理念、人品威望上都受人尊敬的孙中山因为手里没有兵马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甚至要受到陈炯明、许崇智等军阀的威胁。在第一次国内大革命时期直至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至多也只能靠政治理念去影响、感动某支军队的负责人,进而局部地控制某一支军队。应该说,八七会议后的中共中央集体都认识到了军队对实现革命主张、建立革命政权的重要性,而正是毛泽东,以“支部建在连上”的方式把当时的中共中央的理想落到了实处,他一反南昌起义前共产党自上而下地影响军队的模式,创造了自下而上设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师政治部的方式控制军队、党组织完全同军队合二为一的模式,这也就成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党之所以要去控制军队,是因为在当时的中国能通过军队控制天下。后来这一成功的模式进而拓展到党控制国家机器、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直至社会最基层的单位,从而实现了党控制国家、控制社会的局面。
而“支部建在网上”的第一阶段的出现,是因为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舆论阵地、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思想和民众心理的力量,因此,我们的党要求自己的党员发出自己的声音,直至成为网上的意见领袖。它是在互联网声势渐炙的社会环境下、在我们的许多党员都拥有上网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出现的。它要求在巩固已有的传统宣传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占领互联网这个新兴媒体,以目前中国的社会情况,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步的。
“支部建在网上”的第二阶段的出现,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员(党员)的增加,党利用互联网远程快速传输的特点来开展党员管理工作,它是在互联网影响社会渐广渐深,有流动党员的地方就可能有互联网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技术条件下出现的,目前的中国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这一步的。
“支部建在网上”的第三阶段需要互联网发展到触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层面,有人的地方就有互联网,人们在互联网上生产甚至生活,互联网已成为人类的“第一社会”,互联网上的主流意识可以影响整个国民思想、情绪,进而控制整个国家。当这样的社会条件出现时,我们才应该把支部建在网上。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三个阶段中的“互联网”的特性是不同的,第一阶段网上有党员之“网”,它是媒体;第二阶段网上有支部之“网”,它是传输工具;第三阶段支部在网上之“网”,它就是人类社会。应该说,目前,中国社会还没有发展到这一状态,互联网还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第二社会”,网上反映的人与事,也要拿到网下来解决。即使在美国,奥巴马把互联网运作成了他的“宣传部”、“组织部”、“财政部”,都还只是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宣传功能和传输功能而已。
三、
“支部建在网上”的组织形式及其蕴含的理念虽然“支部建在网上”还只是一个远景,但它作为一种政党组织形式所蕴含的先进理念却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支部建在网上”(指第三阶段)同“支部建在连上”相比,在组成支部的党员类别上,打破了目前以工作单位、居住地域为界的格局,而代之以相同行业、相同社会观点、相同利益诉求为单位来组合支部;这样,空间距离不再是支部组成的条件,地理空间相近的人员可能不在一个支部,远隔千里的政治观念相近、相同者会在一起过组织生活。在党员的组织关系上,淡化了党员对某一具体支部在组织形式上的具体归属,而强化了党员对党的指导思想、根本宗旨、治国理念的认同。党员并一定总是某一个具体支部的成员,他可以因距离的原因、观点的原因、党的某项工作的原因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在不同的支部间流转。在支部与党员的关系上,支部不再是党员的领导者,而成为党员的服务者、党的某项活动的协调组织者;支部与党员之间淡化了金字塔式结构关系,而形成多点交互、平行网状的特点。在党同党员之间联系上,淡化了现实利益的关联,强化了政治理念的吸引。
平心而论,“支部建在网上”的组织形式同“支部建在连上”(实质上是“支部建在单位”)相比,突出了互联网虚拟的特点,在这种运作形式下,支部对党员的影响和控制力要小于“支部建在单位”,它注重的是对党员思想意识的影响,而我党传统组织形式中支部同党员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都有无处不在的关联。
“支部建在连上”与“支部建在网上”做为两种不同的政党基层组织形式,一种严密、一种松散;一种强调从思想到行动的组织性,一种注重政治观点的相近性;这种组织形式上的不同来源于对政党---这个人类文明史上独特政治现象的性质、作用、规律的认识、思考、实践的不同。自17世纪末英国形成辉格、托利两大党后,“政党”这个角色正式在人类文明舞台上粉墨登场,所到之处,搅得风生水起,天旋地转。但它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和国度里的表现形式是大相径庭的,有时它表现为一种强势组织,可以拥有精英人才、领袖人物,可以拥有军队武装、地方割据,可以拥有庞大党产、财团献金;形成像“支部建在连上(单位)”这样具有极强战斗力的组织。也可以是一种弱势组织,可以是相同主张的人们的松散的会员式组织,可以是因选举而聚而动,选举之后就散就伏的间隙性组织。政党的组织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变化性,因不同国家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社会政治环境、民族文化心理等诸多条件而定。中国共产党凭借“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形式成功夺取了全国政权、凭借“支部建在单位”的组织形式在中国稳固执政数十年,无疑证明这一政党组织形式是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然而,“我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党的目标任务变了,所处的国际国内的环境变了,同时放眼整个世界,政党理论更加丰富,政党实践更加多样;如何借鉴世界各个政党在组织形式上的成功经验、避免前车之鉴,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需要我们积极而慎重地选择与探索的。
《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二92年前,毛泽东同志领导了着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和建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制度,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一次成功实践。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力挖掘“三湾改编”的时代价值,运用红色传统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培塑合格红色传人,具有重要意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率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途中,在深入分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后,他认为,“这是缺乏革命中心力量招致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决定在江西永新三湾村改编部队,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即在连队设党支部,在优秀士兵中发展党员,在班排设党小组,在连以上设党代表并担任党组织书记。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上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军队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制度,奠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基础,为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必须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优良传统,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推动基层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过硬。
紧紧扭住政治领导这个根本。
从我们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到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支部建在团上,连没有设立党的组织,党的领导没有达于士兵、达于全部队,且官兵成分复杂、思想混乱,导致部队经不起严峻的考验。“支部建在连上”解决了党领导军队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为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当前,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敌对势力渗透破坏加剧的严峻形势,一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领导功能弱化,履行管思想抓教育的职责不够,不善于从政治上思考处理问题,集体领导、把关定向凌空踩虚。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中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在多元思想冲击中稳住阵脚、在复杂社会形势下站稳立场,确保军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应着眼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控和建设部队,履行好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领导的根本职能。切实抓好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理论学习和经常性思想教育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为基本教材,落实好组织督导抓学和官兵自主学习相关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党支部用科学理论建连育人的思想素质和实际能力。锤炼过硬政治能力。组织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懂弄通军队法规制度,深刻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确保官兵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确保部队建设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提升集体领导效能。适应新体制要求,健全完善基层组织,选取懂党务、有能力、讲原则、威信高的同志担任支部委员、党小组组长,结合组织生活搞好经常性帮带。强化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扬民主、实施正确集中,坚决防止和纠正“家长制”“一言堂”,切实提升支部集体领导质量。
紧紧扭住练兵备战这个核心“支部建在连上”,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强化党的领导,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作战任务的完成。曾有一个时期,受郭徐流毒和长期和平环境影响,一些基层党支部工作重心偏离中心任务,心思精力不够聚焦,议战议训图形式走过场,训风演风考风不实,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使命任务要求。我们应牢记,无论在什么时候,能打胜仗都是我军的根本职能和价值所在。必须聚焦备战打仗主责主业改进领导方式,把支部的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基层党支部应紧贴使命任务,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凝聚当兵打仗思想。认真抓好经常性形势任务、职能使命教育,在学习党史国史军史中汲取红色营养,在分析当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形势中深刻领会习主席胜战之问、价值叩问、本领拷问的忧思关切,激发官兵提高打仗本领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能打仗、打胜仗上来。立好聚焦打仗导向。始终着眼是否有利于战斗力建设抓建部队,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安排工作,切实排除干扰、剔除“虚功”。坚决立起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士官选取、入党考学、评功评奖等要向训练尖子、技术能手、精武标兵倾斜,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立起聚焦打仗的政策导向、用人导向和舆论导向。锻造能打胜仗本领。严格议战议训、参训组训、跟训督训等制度落实,支部一班人要带头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始终与官兵训在一起、练在一起、苦在一起,以上率下、示范引领,以训风促党风、以血性炼党性,团结带领官兵一心一意谋打赢。
紧紧扭住自主抓建这个关键。
秋收起义部队在转移途中,一路战斗频繁,生活艰苦、疟疾流行,伤病员不断增加,少数官兵公开离队、自谋出路,有的团营出现官多兵少、枪多人少的现象,到达三湾村时已不足千人。“三湾改编”在班排设党小组,连设党支部,连以上设党代表,实行“战士问题不出班排、党员问题不出党小组、干部问题不出党支部”,极大增强基层连队自建能力。当前,新的领导体制对基层党支部“三个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各级加大培训帮带力度,采取有效举措,切实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党支部自我造血、自主抓建能力。
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应扭住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过硬不放松,让连队的“心脏”坚强地跳动起来。强化自建当好主心骨。支部一班人思想上要牢固树立自主抓建意识,在上级培训帮带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党支部班子练兵活动,组织干部骨干学好《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等基层建设法规,理清抓建纲目、标准要求、方法套路,努力提高筹划、推进和落实工作的实际本领。激发动力当好贴心人。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大力发扬三大民主,经常问计于官兵,鼓励建言献策,让官兵参与决策、执行监督、实施评判,及时。
总结。
推广官兵在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引导激励官兵积极为部队建设添砖加瓦。担当作为当好主人翁。支部一班人应克服等靠依赖思想,强化责任担当,面对复杂棘手难题、急难险重任务,敢于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面对差错失误,不推诿、不躲闪,多从自身找原因,以主动作为能干事、敢于负责不避事的实际行动,赢得官兵真心拥护。
紧紧扭住永葆先进这个保证。
在湖南炎陵水口休整期间,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6名士兵入党宣誓仪式,明确党员发展的标准条件程序、组织生活制度,宣传党的行动纲领和纪律、党支部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要求,从发展首批工农兵党员入手,开启了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生动实践。在当时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党员身份虽然没有公开,但每打一仗,党员都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当前,有的支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不严格,不会、不敢依靠组织管党员管干部,对思想入党把关不严,党员身份看不出来、关键时刻站不出来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纠正这些不良现象,就必须把先进性建设作为自身建设重要课题,把“走在前列”的要求贯穿于基层党支部建设全过程。
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应着眼新时代新要求,始终扭住先进性建设不放松,在实践中彰显党员队伍良好作风和先进形象。严肃党内生活锤炼党性,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增强组织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坚决纠正和防止庸俗化、随意化现象和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先锋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从严从紧从实建强队伍,严格按照标准条件和组织程序发展党员,从源头上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全过程管理,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签订“履职承诺书”、划分“模范责任田”,督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强化监督执纪纯正风气,深化拓展基层风气监察联系点制度,紧盯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官兵权益有效维护、敏感事务公正处理、内部关系和谐纯洁等方面,坚决防止和纠治发生在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纯正基层的政治生态,不断加强党支部团结凝聚功能,更好地汇聚强军兴军强大正能量。
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初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对于当前党的基层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连队作为军队的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不仅是建党建军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制度,更是我们党建设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根基。
再次回顾“支部建在连上”的产生、发展历程,总结其经验、方法、作用,对今天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前提是要把平台搭稳搭好。我党我军通过“支部建在连上”,在部队首次实行了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的制度,这使得党的决定、规定在基层单位有了组织载体,从而有效解决了党对军队基层的领导问题,最终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空前提高。
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管理。建军初期,“支部建在连上”从根本上解决了起义部队人员思想混乱、队伍成分复杂、组织管理弱化等问题,而且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无不发挥了巨大的建设引领作用。
当前,就是要针对有的农村党支部带头人素质不高、有的社区党支部服务群众不到位、有的企业党支部发挥作用不突出、有的机关党支部开展活动不经常等现象,牢牢把握和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是要提升组织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也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革命战争年代,“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斗争力量不断壮大。突出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功能,焕发出大活力,不仅是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殷切期望,更是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迫切需求。
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根本是要取得人民拥护。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统战工作时曾讲到:“世界上什么事情最难做?应该就是争取人心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完全道出了“赢得人心就是赢得胜利”的深刻道理。这种强大力量的汇聚,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恰恰是因为有成千上万的基层支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持之以恒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所致。
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第二篇】
92年前,毛泽东同志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和建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制度,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一次成功实践。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力挖掘“三湾改编”的时代价值,运用红色传统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培塑合格红色传人,具有重要意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率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途中,在深入分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后,他认为,“这是缺乏革命中心力量招致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决定在江西永新三湾村改编部队,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即在连队设党支部,在优秀士兵中发展党员,在班排设党小组,在连以上设党代表并担任党组织书记。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上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军队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制度,奠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基础,为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必须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优良传统,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推动基层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过硬。
紧紧扭住政治领导这个根本。
从我们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到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支部建在团上,连没有设立党的组织,党的领导没有达于士兵、达于全部队,且官兵成分复杂、思想混乱,导致部队经不起严峻的考验。“支部建在连上”解决了党领导军队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为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当前,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敌对势力渗透破坏加剧的严峻形势,一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领导功能弱化,履行管思想抓教育的职责不够,不善于从政治上思考处理问题,集体领导、把关定向凌空踩虚。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中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在多元思想冲击中稳住阵脚、在复杂社会形势下站稳立场,确保军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紧紧扭住练兵备战这个核心。
“支部建在连上”,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强化党的领导,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作战任务的完成。曾有一个时期,受郭徐流毒和长期和平环境影响,一些基层党支部工作重心偏离中心任务,心思精力不够聚焦,议战议训图形式走过场,训风演风考风不实,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使命任务要求。我们应牢记,无论在什么时候,能打胜仗都是我军的根本职能和价值所在。必须聚焦备战打仗主责主业改进领导方式,把支部的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基层党支部应紧贴使命任务,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凝聚当兵打仗思想。认真抓好经常性形势任务、职能使命教育,在学习党史国史军史中汲取红色营养,在分析当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形势中深刻领会习主席胜战之问、价值叩问、本领拷问的忧思关切,激发官兵提高打仗本领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能打仗、打胜仗上来。立好聚焦打仗导向。始终着眼是否有利于战斗力建设抓建部队,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安排工作,切实排除干扰、剔除“虚功”。坚决立起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士官选取、入党考学、评功评奖等要向训练尖子、技术能手、精武标兵倾斜,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立起聚焦打仗的政策导向、用人导向和舆论导向。锻造能打胜仗本领。严格议战议训、参训组训、跟训督训等制度落实,支部一班人要带头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始终与官兵训在一起、练在一起、苦在一起,以上率下、示范引领,以训风促党风、以血性炼党性,团结带领官兵一心一意谋打赢。
紧紧扭住自主抓建这个关键。
秋收起义部队在转移途中,一路战斗频繁,生活艰苦、疟疾流行,伤病员不断增加,少数官兵公开离队、自谋出路,有的团营出现官多兵少、枪多人少的现象,到达三湾村时已不足千人。“三湾改编”在班排设党小组,连设党支部,连以上设党代表,实行“战士问题不出班排、党员问题不出党小组、干部问题不出党支部”,极大增强基层连队自建能力。当前,新的领导体制对基层党支部“三个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各级加大培训帮带力度,采取有效举措,切实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党支部自我造血、自主抓建能力。
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应扭住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过硬不放松,让连队的“心脏”坚强地跳动起来。强化自建当好主心骨。支部一班人思想上要牢固树立自主抓建意识,在上级培训帮带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党支部班子练兵活动,组织干部骨干学好《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等基层建设法规,理清抓建纲目、标准要求、方法套路,努力提高筹划、推进和落实工作的实际本领。激发动力当好贴心人。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大力发扬三大民主,经常问计于官兵,鼓励建言献策,让官兵参与决策、执行监督、实施评判,及时总结推广官兵在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引导激励官兵积极为部队建设添砖加瓦。担当作为当好主人翁。支部一班人应克服等靠依赖思想,强化责任担当,面对复杂棘手难题、急难险重任务,敢于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面对差错失误,不推诿、不躲闪,多从自身找原因,以主动作为能干事、敢于负责不避事的实际行动,赢得官兵真心拥护。
紧紧扭住永葆先进这个保证。
在湖南炎陵水口休整期间,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6名士兵入党宣誓仪式,明确党员发展的标准条件程序、组织生活制度,宣传党的行动纲领和纪律、党支部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要求,从发展首批工农兵党员入手,开启了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生动实践。在当时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党员身份虽然没有公开,但每打一仗,党员都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当前,有的支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不严格,不会、不敢依靠组织管党员管干部,对思想入党把关不严,党员身份看不出来、关键时刻站不出来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纠正这些不良现象,就必须把先进性建设作为自身建设重要课题,把“走在前列”的要求贯穿于基层党支部建设全过程。
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第三篇】
92年前,毛泽东同志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和建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制度,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网友整理了(*),提出“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巨大挑战,我党有必要进行一次新的‘三湾改变’,从‘支部建在连上’发展到‘支部建在网上’。”中共娄底市委关于贯彻《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意见中也提出要“积极探索支部建在互联网上的新路子”。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支部建在网上”的不同阶段与特点。
“支部建在网上”的运作机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三个阶段。分别是:“网上有党员”,“网上有支部”,“支部在网上”。
第一阶段“网上有党员”。即我们的党员积极上网,积极发言讲话,积极讲宣传党的政策、维护党的形象、捍卫党的根本利益的话。
第二阶段“网上有支部”。即我们的支部除了使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之外,还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第二阶段的党员在网上出现的情况与第一阶段相比,思想上是从自发发展到自觉,人员从零散不固定的发展到相对固定,时间上从偶然的发展到定期。第一阶段中党员在网上的发言是对(党)外的,属于宣传性质的,第二阶段中党支部同党员之间的发言,是对内的,是指示与汇报、是教育与学习、是部署与服从,属于管理性质的。
第三阶段“支部在网上”。即:党支部移居网上,完全在网上开展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活动和党务工作。第三阶段同第二阶段相比,在网上开展活动从支部活动的第二场所或方式发展为第一场所或第一方式,从支部活动的非常态化方式发展成为支部活动的常态化方式,从只是对个别的、一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发展到对所有党员的教育管理全部在网上实施,从大部分的党务工作不在网上处理运作发展到大部分的党务工作都在网上运作完成。
从上述对“支部建在网上”三个阶段的分析来看,马利所提出的五个层面的工作基本上是属于第一、第二两个阶段的工作,而我们目前的党建工作也正处于大力推进第一阶段工作、同时在小范围内探索第二阶段工作的状态中。而第三阶段则是“支部建在网上”的高级的、完备的形态。
二、实现“支部建在网上”所需具备的社会条件。
必须指出,政党的组织形式是受所处的社会历史、政治环境、文化心理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的。
当初,支部之所以要建在连上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背景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军阀纷争,谁有军队谁就可以称霸天下,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等人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独树一帜的政治主张,但就是因为有了军队,他们就能在中国的政坛上走马灯似的轮流坐庄,而即使在政治主张、治国理念、人品威望上都受人尊敬的孙中山因为手里没有兵马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甚至要受到陈炯明、许崇智等军阀的威胁。在第一次国内大革命时期直至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至多也只能靠政治理念去影响、感动某支军队的负责人,进而局部地控制某一支军队。应该说,八七会议后的中共中央集体都认识到了军队对实现革命主张、建立革命政权的重要性,而正是毛泽东,以“支部建在连上”的方式把当时的中共中央的理想落到了实处,他一反南昌起义前共产党自上而下地影响军队的模式,创造了自下而上设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师政治部的方式控制军队、党组织完全同军队合二为一的模式,这也就成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党之所以要去控制军队,是因为在当时的中国能通过军队控制天下。后来这一成功的模式进而拓展到党控制国家机器、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直至社会最基层的单位,从而实现了党控制国家、控制社会的局面。
而“支部建在网上”的第一阶段的出现,是因为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舆论阵地、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思想和民众心理的力量,因此,我们的党要求自己的党员发出自己的声音,直至成为网上的意见领袖。它是在互联网声势渐炙的社会环境下、在我们的许多党员都拥有上网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出现的。它要求在巩固已有的传统宣传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占领互联网这个新兴媒体,以目前中国的社会情况,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步的。
“支部建在网上”的第二阶段的出现,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员(党员)的增加,党利用互联网远程快速传输的特点来开展党员管理工作,它是在互联网影响社会渐广渐深,有流动党员的地方就可能有互联网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技术条件下出现的,目前的中国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这一步的。
“支部建在网上”的第三阶段需要互联网发展到触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层面,有人的地方就有互联网,人们在互联网上生产甚至生活,互联网已成为人类的“第一社会”,互联网上的主流意识可以影响整个国民思想、情绪,进而控制整个国家。当这样的社会条件出现时,我们才应该把支部建在网上。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三个阶段中的“互联网”的特性是不同的,第一阶段网上有党员之“网”,它是媒体;第二阶段网上有支部之“网”,它是传输工具;第三阶段支部在网上之“网”,它就是人类社会。
应该说,目前,中国社会还没有发展到这一状态,互联网还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第二社会”,网上反映的人与事,也要拿到网下来解决。即使在美国,奥巴马把互联网运作成了他的“宣传部”、“组织部”、“财政部”,都还只是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宣传功能和传输功能而已。
三、“支部建在网上”的组织形式及其蕴含的理念。
虽然“支部建在网上”还只是一个远景,但它作为一种政党组织形式所蕴含的先进理念却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支部建在网上”(指第三阶段)同“支部建在连上”相比,在组成支部的党员类别上,打破了目前以工作单位、居住地域为界的格局,而代之以相同行业、相同社会观点、相同利益诉求为单位来组合支部;这样,空间距离不再是支部组成的条件,地理空间相近的人员可能不在一个支部,远隔千里的政治观念相近、相同者会在一起过组织生活。在党员的组织关系上,淡化了党员对某一具体支部在组织形式上的具体归属,而强化了党员对党的指导思想、根本宗旨、治国理念的认同。党员并一定总是某一个具体支部的成员,他可以因距离的原因、观点的原因、党的某项工作的原因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在不同的支部间流转。在支部与党员的关系上,支部不再是党员的领导者,而成为党员的服务者、党的某项活动的协调组织者;支部与党员之间淡化了金字塔式结构关系,而形成多点交互、平行网状的特点。在党同党员之间联系上,淡化了现实利益的关联,强化了政治理念的吸引。
平心而论,“支部建在网上”的组织形式同“支部建在连上”(实质上是“支部建在单位”)相比,突出了互联网虚拟的特点,在这种运作形式下,支部对党员的影响和控制力要小于“支部建在单位”,它注重的是对党员思想意识的影响,而我党传统组织形式中支部同党员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都有无处不在的关联。
“支部建在连上”与“支部建在网上”做为两种不同的政党基层组织形式,一种严密、一种松散;一种强调从思想到行动的组织性,一种注重政治观点的相近性;这种组织形式上的不同来源于对政党---这个人类文明史上独特政治现象的性质、作用、规律的认识、思考、实践的不同。自17世纪末英国形成辉格、托利两大党后,“政党”这个角色正式在人类文明舞台上粉墨登场,所到之处,搅得风生水起,天旋地转。但它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和国度里的表现形式是大相径庭的,有时它表现为一种强势组织,可以拥有精英人才、领袖人物,可以拥有军队武装、地方割据,可以拥有庞大党产、财团献金;形成像“支部建在连上(单位)”这样具有极强战斗力的组织。也可以是一种弱势组织,可以是相同主张的人们的松散的会员式组织,可以是因选举而聚而动,选举之后就散就伏的间隙性组织。政党的组织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变化性,因不同国家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社会政治环境、民族文化心理等诸多条件而定。中国共产党凭借“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形式成功夺取了全国政权、凭借“支部建在单位”的组织形式在中国稳固执政数十年,无疑证明这一政党组织形式是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然而,“我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党的目标任务变了,所处的国际国内的环境变了,同时放眼整个世界,政党理论更加丰富,政党实践更加多样;如何借鉴世界各个政党在组织形式上的成功经验、避免前车之鉴,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需要我们积极而慎重地选择与探索的。
92年前,毛泽东同志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和建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制度,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一次成功实践。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力挖掘“三湾改编”的时代价值,运用红色传统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培塑合格红色传人,具有重要意义。
1920xx年9月,毛泽东同志率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途中,在深入分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后,他认为,“这是缺乏革命中心力量招致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决定在江西永新三湾村改编部队,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即在连队设党支部,在优秀士兵中发展党员,在班排设党小组,在连以上设党代表并担任党组织书记。
习主席在党的建设会议上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军队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制度,奠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基础,为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必须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优良传统,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推动基层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过硬。
紧紧扭住政治领导这个根本。
从我们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到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支部建在团上,连没有设立党的组织,党的领导没有达于士兵、达于全部队,且官兵成分复杂、思想混乱,导致部队经不起严峻的考验。“支部建在连上”解决了党领导军队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为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当前,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敌对势力渗透破坏加剧的严峻形势,一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领导功能弱化,履行管思想抓教育的职责不够,不善于从政治上思考处理问题,集体领导、把关定向凌空踩虚。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中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在多元思想冲击中稳住阵脚、在复杂社会形势下站稳立场,确保军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应着眼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控和建设部队,履行好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领导的根本职能。切实抓好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理论学习和经常性思想教育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为基本教材,落实好组织督导抓学和官兵自主学习相关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党支部用科学理论建连育人的思想素质和实际能力。锤炼过硬政治能力。组织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懂弄通军队法规制度,深刻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确保官兵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确保部队建设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提升集体领导效能。适应新体制要求,健全完善基层组织,选取懂党务、有能力、讲原则、威信高的同志担任支部委员、党小组组长,结合组织生活搞好经常性帮带。强化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扬民主、实施正确集中,坚决防止和纠正“家长制”“一言堂”,切实提升支部集体领导质量。
紧紧扭住练兵备战这个核心。
“支部建在连上”,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强化党的领导,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作战任务的完成。曾有一个时期,受郭徐流毒和长期和平环境影响,一些基层党支部工作重心偏离中心任务,心思精力不够聚焦,议战议训图形式走过场,训风演风考风不实,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使命任务要求。我们应牢记,无论在什么时候,能打胜仗都是我军的根本职能和价值所在。必须聚焦备战打仗主责主业改进领导方式,把支部的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基层党支部应紧贴使命任务,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凝聚当兵打仗思想。认真抓好经常性形势任务、职能使命教育,在学习党史国史军史中汲取红色营养,在分析当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形势中深刻领会习主席胜战之问、价值叩问、本领拷问的忧思关切,激发官兵提高打仗本领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能打仗、打胜仗上来。立好聚焦打仗导向。始终着眼是否有利于战斗力建设抓建部队,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安排工作,切实排除干扰、剔除“虚功”。坚决立起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士官选取、入党考学、评功评奖等要向训练尖子、技术能手、精武标兵倾斜,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立起聚焦打仗的政策导向、用人导向和舆论导向。锻造能打胜仗本领。严格议战议训、参训组训、跟训督训等制度落实,支部一班人要带头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始终与官兵训在一起、练在一起、苦在一起,以上率下、示范引领,以训风促党风、以血性炼党性,团结带领官兵一心一意谋打赢。
紧紧扭住自主抓建这个关键。
秋收起义部队在转移途中,一路战斗频繁,生活艰苦、疟疾流行,伤病员不断增加,少数官兵公开离队、自谋出路,有的团营出现官多兵少、枪多人少的现象,到达三湾村时已不足千人。“三湾改编”在班排设党小组,连设党支部,连以上设党代表,实行“战士问题不出班排、党员问题不出党小组、干部问题不出党支部”,极大增强基层连队自建能力。当前,新的领导体制对基层党支部“三个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各级加大培训帮带力度,采取有效举措,切实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党支部自我造血、自主抓建能力。
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应扭住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过硬不放松,让连队的“心脏”坚强地跳动起来。强化自建当好主心骨。支部一班人思想上要牢固树立自主抓建意识,在上级培训帮带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党支部班子练兵活动,组织干部骨干学好《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等基层建设法规,理清抓建纲目、标准要求、方法套路,努力提高筹划、推进和落实工作的实际本领。激发动力当好贴心人。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大力发扬三大民主,经常问计于官兵,鼓励建言献策,让官兵参与决策、执行监督、实施评判,及时总结推广官兵在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引导激励官兵积极为部队建设添砖加瓦。担当作为当好主人翁。支部一班人应克服等靠依赖思想,强化责任担当,面对复杂棘手难题、急难险重任务,敢于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面对差错失误,不推诿、不躲闪,多从自身找原因,以主动作为能干事、敢于负责不避事的实际行动,赢得官兵真心拥护。
紧紧扭住永葆先进这个保证。
在湖南炎陵水口休整期间,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6名士兵入党宣誓仪式,明确党员发展的标准条件程序、组织生活制度,宣传党的行动纲领和纪律、党支部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要求,从发展首批工农兵党员入手,开启了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生动实践。在当时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党员身份虽然没有公开,但每打一仗,党员都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当前,有的支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不严格,不会、不敢依靠组织管党员管干部,对思想入党把关不严,党员身份看不出来、关键时刻站不出来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纠正这些不良现象,就必须把先进性建设作为自身建设重要课题,把“走在前列”的要求贯穿于基层党支部建设全过程。
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应着眼新时代新要求,始终扭住先进性建设不放松,在实践中彰显党员队伍良好作风和先进形象。严肃党内生活锤炼党性,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增强组织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坚决纠正和防止庸俗化、随意化现象和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先锋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从严从紧从实建强队伍,严格按照标准条件和组织程序发展党员,从源头上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全过程管理,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签订“履职。
承诺书。
”、划分“模范责任田”,督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强化监督执纪纯正风气,深化拓展基层风气监察联系点制度,紧盯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官兵权益有效维护、敏感事务公正处理、内部关系和谐纯洁等方面,坚决防止和纠治发生在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纯正基层的政治生态,不断加强党支部团结凝聚功能,更好地汇聚强军兴军强大正能量。
(作者单位:武警江西总队)。
1920xx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初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对于当前党的基层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连队作为军队的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不仅是建党建军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制度,更是我们党建设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根基。
再次回顾“支部建在连上”的产生、发展历程,总结其经验、方法、作用,对今天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事业有了基础和平台。
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前提是要把平台搭稳搭好。我党我军通过“支部建在连上”,在部队首次实行了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的制度,这使得党的决定、规定在基层单位有了组织载体,从而有效解决了党对军队基层的领导问题,最终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空前提高。
当前党的形势任务及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中央到基层组织是一个坚强统一的整体这一点始终未变。作为全党体系末端的基层党组织,落实党赋予的“最后一公里”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基层党建工作,首先就是要把基层党组织的架构搭建完整,作用发挥出来,让党的支部也绝不仅仅建在“连”上,而是要建到车间、公司、学校、扶贫一线,甚至还要建到“楼”上、“网”上,在确保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多种形式多种举措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好建强,使其在领导基层工作上真正发挥出强大的政治功能。
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管理。建军初期,“支部建在连上”从根本上解决了起义部队人员思想混乱、队伍成分复杂、组织管理弱化等问题,而且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无不发挥了巨大的建设引领作用。
当前,就是要针对有的农村党支部带头人素质不高、有的社区党支部服务群众不到位、有的企业党支部发挥作用不突出、有的机关党支部开展活动不经常等现象,牢牢把握和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组织更具活力。
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是要提升组织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也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革命战争年代,“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斗争力量不断壮大。突出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功能,焕发出大活力,不仅是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殷切期望,更是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迫切需求。
“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思想主张更聚人心。
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根本是要取得人民拥护。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统战工作时曾讲到:“世界上什么事情最难做?应该就是争取人心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完全道出了“赢得人心就是赢得胜利”的深刻道理。这种强大力量的汇聚,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恰恰是因为有成千上万的基层支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持之以恒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所致。
(据《学习时报》20xx年12月11日第a5版,作者:陈明明)。
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第四篇】
支部建在连上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也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创新发展、强化党的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深切感受到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通过在连上的实践和感悟,我深化了对支部建在连上的理解,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的党性信仰,激发了我为党工作奋发向前的动力。
支部建在连上,就是把党的支部组织植入到军队连队中,实现党支部和连队的有效融合,确保党的领导体系与军队指挥链结合紧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重要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方面,支部建在连上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支部建在连上有利于强化军队的组织建设和战斗力,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建设,确保军队始终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因此,支部建在连上是推动党的组织建设、深化军队改革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历史任务和现实意义。
支部建在连上的核心任务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党组织在连队中的引领和协调,使连队的各项工作得到科学指导和组织保障。在连上的实践中,我亲身经历了党组织的团结力量。党组织号召和组织大家共同参与到各项活动中,通过组织学习、开展讨论和交流研讨,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党组织密切关注连队官兵的思想动态和问题反映,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在党的指导下,支部建在连上形成了源源不断的团结力量,推动着连队的建设发展。
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组织力量得到充分发挥。连队的基层党组织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纽带,能够将党的政策、决策迅速传达到连队一线,同时也能将官兵的实际需要和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党组织。通过组织生活会、组织工会、团支部等活动,党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连队官兵的思想动态和工作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组织保障和服务。通过党的组织力量的发挥,支部建在连上大大提高了组织效能和决策实施的水平,为连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支部建在连上也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力量。党组织通过党课、组织活动等形式对官兵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引导官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党性观念和纪律意识。在连上的这段时间,我亲身感受到了党的教育力量的影响和感染。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优秀文献,我进一步明确了共产主义信仰的正确性和可信性,更加坚定了为实现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支部建在连上还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力量。党组织通过制定和实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方案和政策,引领连队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在连队中,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引导官兵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在工作中不断取得创新和发展。支部建在连上的引领力量,为连队的发展和军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证。
总结:通过支部建在连上的实践和感悟,我深化了对党的建设工作的理解,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支部建在连上是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意义。支部建在连上具有团结力量、组织力量、教育力量和引领力量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党的组织建设和军队的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我将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为党的工作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