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精选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精选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第一篇】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49-52班生物课,作为毕业班的教师,我继续努力钻研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深入研究教法,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思路。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

首先是明确“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理科综合的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以知识为载体,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构建知识网络,合理分散难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2、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更好的指导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1.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如将选修本中细胞工程一章内容整合到细胞专题中;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合并为细胞增殖专题。可以使得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精编往年高考经典试题做为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应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语言表达的占很大一部分,且失分主要也在这方面。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用语一定要反复琢磨,还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课后精编习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0--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十分重视对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及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如第3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中光照强弱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5题考查了与免疫相关的内容,非选择题的31题考察脂肪酶的本质、活性相关内容,32题考查了与生态相关的内容等,都围绕高中生物核心知识及实验进行展开考查,而每年评卷都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我们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达到精确、精巧、精炼,同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根据特定的学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高中生物虽然抽象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生物题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3、开展讨论与互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互评中学习,在讨论中思维,在讨论中探索,在讨论中提高。

每次模拟考以后,根据模拟卷的特点和学生卷面的解答情况,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及时调整复习策略,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五、积极落实新课改理念,活跃课堂。

认真落实“两案七环节”的教学模式,营造高效课堂,课前通过对学生做的学案、作业批改,发现学生哪些知识还存在盲点、疑点,哪些重点知识还需要进一步通过课堂练习加强巩固,进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设置成一系列的小问题加以引导提问,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对于重点知识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加以巩固,课堂上学生讲解为主,教师进一步加以补充归纳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提高课堂效率。

六、努力做好“推拉生”帮扶工作和全员无缝隙管理工作。

在我们的学生中,总有一些学生存在偏科现象,如我们49班的耿志旭同学,英语很好,在班里经常第一名,而他的数学、理综不太好,严重影响他的整体成绩的提高,对于像他这样的学生,我们各科老师分包到人,确定为自己需要重点帮扶的“推拉生”,我们重点是课上多提问,课下找他们做一些课上刚讲过的一些习题,督促他们的学习,周考完后,及时找他们了解做题得失,分析以后的努力方向,其中有的同学学习成绩有较大提升,偏科现象明显减弱。

还有一些学生,如我们52班的盖胜文同学,学习较好,但心理素质不过硬,成绩忽上忽下,不够稳定,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周考、模拟考试之后,及时找他们了解做题得失,极力赞扬他们做的好的方面,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即使没考好,也不能打击他们,分析失误的地方,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七、积极参加听课研讨,取长补短。

积极听学校组织的教师的公开课,听完课后,我们专门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每个章节难点还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进行认真交流探讨,我们互相交换意见,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改进进行讨论,取长补短。这样坚持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使得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下学期工作设想。

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对于理综的做题技巧指导还应再多些,学生对于物理、化学、生物单独考时做的较好,但综合到一起学生的时间分配上,做题策略上仍把握不太好。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的指导。进一步深化课改,认真落实好“两案七环节”的教学模式,营造高效课堂,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愉悦,使自己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第二篇】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在《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我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余的时间里,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但是全员育人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心中已牢牢扎根。教育学生要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同学。时常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思想品格等方面逐步渗透爱的教育。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我没有放弃他们,时常鼓励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困难,使他们有信心继续学习。用情去培育学生,用自己的行为给他们树立爱的榜样。

总之,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虚心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

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第三篇】

[摘要]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和改革。

应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并根据材料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实际工程应用,突出材料基本性能与工程应用特性的教学;善于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为学生介绍常见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掌握常见土木工程材料基础知识能够使学生在以后的结构设计、工程施工等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繁多庞杂,同时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学生分不清主次,针对学生学习时易感枯燥、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为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好本课程,本文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1]。

一、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把握好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

为此我们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理顺我们要交接的内容,并依据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深化和适当的扩展[2]。

1.基于专业特点、突出重点内容。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课时少,实践性强,但课程中需要介绍的建筑材料品种却繁多,涉及面广,内容庞杂,且各材料自成体系,致使章节间联系性不紧密;授课时必须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使教学重点与专业相结合同时有所侧重,如针对道路工程专业可以突出沥青与沥青混凝土的教学内容,针对水利工程专业则可以突出水泥混凝土(尤其是水工混凝土)的教学内容,而针对机械等专业则可突出钢材方面的教学内容。

2.紧跟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对当前大量使用的传统材料,要介绍其用于生产的、成熟的理论和经验。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建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材料、新技术不断问世,材料的质量标准、试验、设计、施工规范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也经常更新,而这些内容在教材上难以及时反映[3]。

因此,为了适应未来的要求,要将当前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新观念和新政策法规及本学科的发展动态等内容及时充实到教学中来,有选择地及时向学生介绍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及前瞻性。

3.结合工程实例、突出工程应用。

土木工程材料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因此通过实际工程实例讲述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工程应用特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工程概念,即将不全面、不规范的直接经验用科学规范的术语表述,全面理解和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工程应用特性。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兴趣的'重要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等)不断呈现。

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创造性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是本课程教学目标能够实现、教学任务能够完成的关键。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兴趣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在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用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理激趣。

明理激趣就是用道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通过介绍材料的发展史及其对土木建筑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知道土木工程中许多新技术的突破往往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

学生在明白这些道理的同时。

也产生了要学好本课程的浓厚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4]。

(2)以疑激趣。

以疑激趣是使学生产生求知兴趣和解疑欲望的有效方式。

善于激疑、引导析疑和解疑是进行教学的重要策略。

如在讲授某种材料前,先提出一个或几个涉及该材料组成、性能、使用等方面工程问题。

使学生带着疑问和急于解决问题的兴趣,进行后面的学习和思考。

(3)以新激趣。

好奇、富有新鲜感是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

在教学内容中要适时增加新内容,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快乐感,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通过一些富有新意和情趣的方法,以新激趣,使学生能够经常从新的感受中获取新的知识。

(4)以实激趣。

教学实践表明,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教学,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工程中材料方面技术问题的探索热情。

如可列举新型混凝土技术和绿色生态材料技术在水立方、鸟巢、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等工程中应用的实例等,达到以实激疑的目的。

2.强化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过程中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第四篇】

教改项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教学工程专题项目(〔〕112号,〔〕51号)。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1]。遥感技术作为信息获取与信息更新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成为地球环境资源的调查和规划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数字地球”的重要技术支持[2]。

遥感课程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设置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科学生到大三才进行专业选择,大一、大二进行基础课学习,根据这一特点,学院将遥感课程分为《遥感概论》和《遥感图像处理》两门专业课分别进行,其中《遥感图像处理》在大二上学期进行,针对全院所有该年级的学生讲授,而《遥感概论》等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后,在大三讲授,因此,《遥感图像处理》课程教授质量的好坏,对学生培养gis专业素质、建立gis专业课学习兴趣以及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进行专业选择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针对学校要求、课程自身特点、学生对遥感没有任何基础等现状以及未来学生如何进行专业选择等问题,分析了我校当前遥感图像处理教学中的不足,结合本校教学条件、遥感课程教学大纲及国家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对进行互动式遥感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传统遥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式。传统的遥感课程讲授过程中,都以教师为主导,整堂课教师一直在讲,学生只是坐着听,多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方式进行,这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在当前提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大学教育中存在明显的不足———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无法被充分调动和激发出来,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另外,目前多数老师以ppt作为授课辅助方式,而ppt的制作很多时候也只是直接把课本知识点简单地抄写到ppt上,使得课件知识点过大,加上为完成教学任务,讲得速度过快,往往没有留下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习过程中存在惰性,缺乏激情和主动性,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课程内容缺乏整体把握,对知识无法系统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

2.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脱离遥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才能满足日后的工作和学习要求。实践课程是理论与应用的桥梁纽带,与理论课相比,学生对实践课兴趣更大,因为基于理论知识进行的实践课得到实验结果,极大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而当前教师重视理论方面的教学,过多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对实践教学课重视程度不够,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不当,实践课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模式呆板,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据统计,我国高校gis专业遥感课程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均不超过30%[3],实践课时偏少,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熟练掌握实践课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导致学生无法理论联系实际,纸上谈兵,最终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被弱化甚至埋没。

3.考核方式单一化。目前,学校规定该专业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是“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这种考核方式基本上还是“一张考卷定终身”,而遥感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此种方式不能真正达到检验学生成绩的目的,学生只要记忆力强,肯死记硬背,完全可以得到好的分数,达到合格甚至优秀的成绩,而对于真正反映学生水平的实践能力根本无法体现,因此根据遥感图像处理课程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改变以往考核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考核内容和方式,是避免“高分低能”的有效途径。

二、互动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1“避轻就重”式教学内容的调整。针对当前该课程在教学中的问题,结合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对gis人才的需求,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实践软件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在教学内容方面考虑到学生是初学,没有任何基础,重点讲授遥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公式和概念理论让学生了解即可,该部分内容可以等学生专业选择后继续学习;同时对于新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匹配相关的实践操作课程,这样调整后,课程内容就会重点分明,学习起来“有的放矢”,另外,理论和实践课内容由一位教师讲解,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理论联系实际”更紧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易于培养学生对gis专业遥感课的兴趣。而对于遥感软件的`学习,由以往仅学习erdas软件,变为学习erdas和envi两个软件,这样可以让学生多掌握几种软件操作,拓宽知识面,加强技能培养。

2“兴趣驱动和问题探究”导向下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有效的方法。采用“兴趣驱动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讲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当前热点问题,比如“全球变暖”、生态环境变化等遥感图片,让学生能够从视觉和感知上认识到遥感的重要性。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将现实生活中能体会或观察到的问题和授课内容相联系,适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听课、学习,在适当时机下,找学生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讨论,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另外,课程进行到一定程度,在学生对遥感课程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当前与遥感相关的前沿和技术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学习,然后课下查阅资料,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师生共同进行讨论、交流,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较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性。

3.互动式实践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采用教师教授完毕、学生实验的方式,很多时候,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照猫画虎”、“按葫芦画瓢”,并不知道其中操作的理论意义。因此,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法,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互动式实践教学改革。主要过程分为:教师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独立解决任务,师生互动式讨论交流,学生再次重新完成任务,学生代表讲台上演示学习结果,师生一起回顾和讨论所学实践任务[5,6]。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数据和参考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先自行独立思考和解决实践问题,尝试性上机解决问题,教师在一旁静静和耐心地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遇到的困难,并不断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进而和学生以讨论式的方法集中讲解和分析问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把刚才的任务在讲台上在演示一遍,共同学习,在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多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针对问题进行重点讲授与解释。最终,整个学习过程结束,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实验的所有内容和整个过程,同时指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上述教学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团队交流合作经验。

4.采用“平时成绩(占60%)+期末开卷考试成绩(占40%)”的方式。在考核方式上,使用期末开卷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开卷成绩所占比例为40%,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为60%。其中,平时成绩由学生“文献总结+实验报告+小组报告+个人专题报告+平时讨论和实践表现”成绩构成[7],采用的主要方式,比如,对文献总结这部分教师先讲解如何进行,然后学生自主选题完成,写作必须严格按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和规范进行;对小组报告,要求每组派代表就本组专题报告进行课堂展示,接受任课教师和所有同学的提问;除此,鼓励学生就个人感兴趣的领域作专题报告。

三、结语。

教与学之间的良好互动,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当前大学的根本任务。本文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当前现状,根据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体系,改变传统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方法,改革惯用的考核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梅安新,彭望瑔,秦其明,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张伟锋。任务驱动,激发兴趣,达成任务: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改初探[j].职业与教育,,(11):58.

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第五篇】

[摘要]本文主要从课前准备、课堂学生表现、教师角色等方面对灵动课堂作了诠释。灵动课堂即有智慧有灵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堂。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研读、互相探讨,获得理解感悟。教师适时引导、鼓励,以激起智慧碰撞,从而最大限度获得教学效果。

[关键字]灵动智慧互动有效课堂。

在素质教育的大潮流中,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如何打造有效教学课堂成为了重中之重。“问题——探究——反馈”是我校课堂教学理念,打造“灵动”课堂则成为这种教学理念的升华。

一、潜心钻研教材,预设课堂环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钻研教材、读透教材、精心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题。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地自主学习,课前教师应钻研教材,弄清本课的“三点”,即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环节,但关键是预想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初步想好应对的方法,并根据课文选用最合适的方法。

如鉴赏《再别康桥》前明确,诗歌最重要的是熟读成诵,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通过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意境;难点即把握诗歌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用心筛选信息,选取典型材料,准备好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在鉴赏《再别康桥》时设置了以下两题,要求学生讨论。

b、诗歌如诗如画,这首诗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图,请归纳这七幅美景图。

二、全面调动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1、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师生应地位平等,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一言堂”,而是启发、鼓励学生多发言,及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合理”成分,加以表扬,让学生敢说、多说、愿说甚至想说,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这样学生不再“提心吊胆”地“揣摩”教师的思想,抛开“怕出错”的思想包袱,畅所欲言,遇喜则喜,忧其所忧,完全沉浸于课堂氛围和文章的情境中。

2、学生讨论——感悟——归纳——表达——创新。

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步入文本学习中,然后让学生讨论预设问题。如讨论《再别康桥》中预设的a、b两题。讨论前说清要求,如,每小组人数(4人),时间限制(8分钟),讨论内容(a、b)两题,讨论方法(诵读法、查找相关资料),成果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让学生自主研读、讨论、思考、感悟。

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倾听,让学生自由表达,在其表达不到位时,也不打断其思路,用眼神、手势、微笑等鼓励其完全表达思想。学生的回答常常会出现一些备课时未预料的细节,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抓住这些课堂契机,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这会给灵动课堂增色不少。

如鉴赏《赤壁赋》第三自然段,分组讨论“客为何而悲”时,要求学生紧扣文本作答,限时5分钟。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时,有一位学生指出有“一悲”是悲理想难以实现,一处体现在追忆曹操成就伟业,而自己也与曹操一样,有雄才有抱负,却被贬黄州,壮志难酬;二处体现在希望能够与明月长存却难以实现。我于是抓住这个契机,适时为其总结,首先肯定学生思维活跃、考虑全面;其次对其回答进行概括总结,第一处为现实生活中的理想难以实现,第二处即为人类“渴望长生不老”这千百年来的共同理想难以实现,因此客人悲叹。学生听完后恍然大悟、会心微笑。这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展示“劳动所得”的方法远胜于教师的“总结”与“代言”。这样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生成新的理解,有益于创新。

3、充当好“教师角色”,激发智慧碰撞。

一是在学生自行阐述时,教师应适时引导。首先在时间上要恰到好处,抓住契机,使你的引导成为“久旱后的甘霖”。引导时,巧于追问,要授之以“渔”,而非“鱼”,拓展、开发学生的思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先肯定学生学会了辨证地思考问题的方法,但及时地进行引导:“那是不是说世间万物是变化的,我们就消极等待呢?”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不是”。于是教师及时顺水推舟,指出“我们一方面应该让心境变得豁达,不去为眼前的事闷闷不乐,另一方面,我们应积极地想办法,改变现状,要有‘积极入世’的心态。”

二是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恰当、中肯、有激励性的评价。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回答有正确的认识,又让学生勤于思考、精于思索,进而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是授课时不拘泥于预设的课堂环节和既成课件接部就班,而是应在对课堂有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尽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发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彰显学生的个性。

三、宏观掌控课堂,生成有效教学。

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法,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竞争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在让学生概括出《再别康桥》中七幅图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比比哪组概括得又快又好。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设置问题时把握所学课文之精髓,并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鉴赏完《赤壁赋》,设置拓展题为“苏轼豁达情怀对我们高中生的启示”。学生对此均能侃侃而谈,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如“我们要像苏轼一样,看淡名利,用心做好眼前的事。”“我们要学习苏轼辩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明白万物皆‘变与不变’道理。”“我们不应拘泥于个人的得失”等等,诸如此类,表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探讨、融情入文、全身心投入文本,完成情感体验,已经较好地把握了文章内核,因而能够娓娓道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责任在于宏观掌控课堂,适时引导,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释疑、解决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传统的苦学到灵动课堂的乐学、会学,真正享受学习这一培养能力、塑造个性的过程。

“灵动课堂”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是灵感四溢的课堂、是充满爱心的课堂、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灵动课堂”关注的不仅是对一堂课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更关注的是学生所获取的能力对其终身发展的意义与影响。打造“灵动课堂”其路漫漫,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感悟、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以期有新的突破。

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第六篇】

在新课标下,本学期生物要实现的是:

(1)、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2)、继续培养学生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5)、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6)、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一)教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人与生活的关系。

(二)学生情况。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生物有一定的理解,而且本学期主要学习生物圈中的人,与自己息息双关,学生都比较感受兴趣。但有些学生觉得人体的内部恐怖将生物拒于门外。但总的来说,学生能认识到生物的重要性,能较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但部分学生比较害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性知识。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如:让学生表演与本内容有关的事物等;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教学手法灵活、应变,这样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第七篇】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地理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地理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

(2)班中成绩差别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3)优秀率不很突出,双优率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在毕业会考和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余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工作计划#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未尾又有单元小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思想教育目标:理解科学上存在争议是正常现象,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初步形成敢于怀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文化知识目标:继续了解地理知识。

(3)能力培养目标: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更具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通过尝试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第八篇】

[摘要]材料力学主要研究由固体材料制成的构件承受各种荷载作用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力工程、水利工程、材料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恰当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善于利用身边的力学问题;注重运用类比法分析;重视习题训练与复习总结和综合能力培养。

[关键词]能动性;类比法;抽象问题;教学手段;综合能力。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由固体材料制成的构件承受各种荷载作用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力工程、水利工程、材料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程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必备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该课程的概念、公式较多,不容易记忆;内容抽象,理解困难;对实际工程问题,不会简化计算等。

本文针对材料力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尝试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力学的兴趣是非常有限和脆弱的,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去学习很重要。

在学习材料力学课程之前,先让学生谈谈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向学生介绍该课程在工程中的应用、历史与发展、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系等,最后介绍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时间安排及学习方法等。

上课时学生对老师讲解理论公式的推导过程不太感兴趣,喜欢回答老师提出的简单问题,如果回答对了,会继续跟着老师的讲课进度听下去,如果多次回答错误,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和厌恶感。

所以,我们在表述问题或者提问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总结,使他们对材料力学课程逐渐产生兴趣。

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这些问题来,接着就可以问:为什么两根杆轴力相同,却不同时断裂呢?由此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和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然后让学生讨论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从中选几个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分析斜拉桥中的拉索、教室里的柱子、钢屋架结构中的杆件如何进行截面设计、确定许用荷载及强度校核。

让学生课后用课堂上学过的分析方法分析自己身边其他实例,进而深入思考怎样设计出既经济又安全的杆件,当遇到不符合强度条件的情况时提出具体的处理办法来。

通过提问,对回答较好的同学给予加平时分的奖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一直紧跟着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积极配合与思考,才能逐渐体会到学习材料力学的兴趣。

二、恰当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恰当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用到常规教学中。

一方面,我们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各种图表、视频、工程实例、力学模型、教学总结等,利用黑板讲解理论公式推导过程和例题求解过程。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又能增大课堂信息量。

另一方面,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的力学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主动进入课程网站自主学习,还可利用师生共建的qq群、微信、微博等进行沟通交流、答疑解惑等。

课堂上我们还可以随机应变的拿起身边的物体作为教具使用,例如:分析结构的几何特征时可以把粉笔盒、黑板擦、粉笔作为教具使用;分析理想铰的时候,可以拿指甲剪、小刀、剪刀或订书机等作为教具使用;拿一块橡皮演示组合变形情况;拿一根吸管演示压杆失稳现象;拿粉笔演示脆性材料的拉伸和扭转破坏试验等。

课后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机、相机、网络等寻找身边的力学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简化出力学模型。

这样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会使力学课程变得妙趣横生而不再枯燥乏味。

三、善于利用身边的力学问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力学问题,列举一些简单易行又趣味横生的例子,使学生感觉到力学无处不在。

[1]例如,在阐述材料的各向异性性质时,可以举劈木柴的例子,顺纹劈容易断、横纹劈不容易断。

在讲解提高弯曲梁的强度时,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梁为什么是竖放而不是平放的,观察自然界生长的竹子为什么是空心的,而且从底向上逐渐变细,让学生观察粉笔在拉断和扭断时的破坏面,分析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及破坏原因。

冬天室外水管常会被冻裂,让学生讨论并分析水管和冰各处于什么样的应力状态,用哪个强度理论分析破坏原因比较接近实际。

让学生课后测量一下体育课上使用双杠的水平杆相对竖直杆伸出来的长度是总长的多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然后逐渐引出利用梁的强度和刚度条件进行合理设计的方法。

以上例子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力学现象,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然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总结,学生会很容易掌握知识而且印象深刻。

四、注重运用类比法分析。

类比教学法是将学生未知的知识点与已知的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相同和相似的地方,使学生既能加深对已有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又能使复杂未知的新知识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虽然材料力学课程概念公式多、计算量大,但它又具有分析问题方法的共性强、前后内容联系非常密切等特点。

[3]几种基本变形的主要分析思路和处理方法基本类似:利用截面法求解内力、绘制内力图;根据平面假设和杆件的变形特征,分析应力分布特点,推导应力计算公式,找出危险截面或危险点,进行强度分析;根据杆件的内力和变形特点,进行刚度分析。

我们在分析杆件的基本变形时,可以根据相似性建立一个通用公式,即:最大应力=最大内力/截面几何性质。

具体类比分析见表1所示。

引导学生用类比分析法分析以上几种基本变形的应力与强度条件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类比分析他们的变形与刚度条件。

通过运用类比分析法,使学生能够清晰掌握几种基本变形的应力公式、强度与刚度分析方法,以便轻松学习组合变形的分析计算。

五、重视习题训练与复习总结。

教师普遍注重理论公式的推导,认为把基本概念和理论讲透了,具体的应用学生自然能够迎刃而解。

事实上,现在学生普遍较为懒惰,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记笔记,课后不及时复习总结,除了做要上交的习题外其余的基本不做,而且抄作业现象很普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性较差。

大家都清楚,对材料力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做大量习题才能较为深刻的掌握基本理论与公式,否则对知识的掌握就很肤浅,就会出现能听懂但不会做或做不对的情况。

提高计算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要做大量的习题,所以,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时间练习,课后也要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

对于作业上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和引导,让学生的质疑尽可能在课堂上完全消化。

在课程复习总结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教材前后内容的连贯性和新旧知识的衔接,类比总结各知识点的特点、规律、联系、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又有利于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六、重视综合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和趣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建立力学模型,然后进行分析,从而加强学生力学建模能力和培养解决实际工程中力学问题的分析能力。

学生除了会建立力学模型外,还须要求学生会将材料力学里的许多知识点进行综合,并利用熟知的解题方法来解决力学问题。

引导学生组建力学兴趣小组,探讨身边的力学问题,撰写与专业相关的力学小论文,制作力学模型,创造小发明,参加各级各类力学竞赛,申报大学生力学方面的实践创新项目等。

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力学书籍、力学报纸杂志、力学课程学习网站等,供学生课外拓展学习使用。

总之,我们的力学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深入思考,不断探索与总结,使材料力学课程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注释]。

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第九篇】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如: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第十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遥感是地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针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校和学生现状,从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分析该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教学内容调整、“兴趣驱动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和改变传统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通过这些环节的改革,实现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48 1559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