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精编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精编”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篇1

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基础,因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网友分享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精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笔者经常到一线课堂听课,总的体会是教师参照教参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却没有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从作家、写作背景、注音解释到感情内容、品味语言等一律代劳。即使讲过的知识还不放心,唯恐哪个句式学生不会仿写,哪个名句在考试中可能会考到,哪个成语用法辨析不清楚……讲完课内讲课外,讲完课本讲试卷,讲完试卷讲作业。语文教学理论强调“真正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重要任务是学会如何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以及如何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所表现出来的方式。具体而言,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

生活

经历置于更为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对文本作者及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行关照和解读。在一定程度上,解读表现为一种直觉,不需要教师做定性说明,应对于文本所固有的可能性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而不是理性分析的、终结宣判式的态度。而这种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的阅读教学方式,若教师讲得生动一点,学生还

听;若讲得味同嚼蜡,学生就睡大觉。学生疏于思考、懒于思考,根本谈不上解读文本、享受语文课,更谈不上从文章中感悟人生和社会了。这也是一些学生轻慢语文课甚至厌恶语文课的原因。不少学生在语文考试或练习中,只要碰上语文阅读题就头痛,有学生说宁愿做100个数学题,也不愿做1个语文阅读题,足见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畏难心理。

阅读教学是以文本作为载体的,所以不能脱离文本。文本虽具有开放性,但它又不是无限制、无休止的开放。在多重对话中,文本是一根纽带,它维系着参与对话的

其他

因素,阅读教学对话的多个维度中,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是基础,而学生间的对话、师生间的对话也不能置文本而不顾。然而,有的教师为体现课改精神,将对话设计为一种脱离文本的游戏,不深入阅读文本,为拓展课文而大量补充课外的东西,仅仅为讨论而讨论,不管对教学有无作用;为活跃气氛而偏重学生表演,哗众取宠,如高中语文教科书有曹禺的《雷

》,教科书上有“请

同学

分角色读课文”,大部分教师也是按照这个方法教的,也就是说,这是“合法的表演”“必要的表演”。可是课堂效果如何呢?笔者听过多次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几乎每次都能看到:演周朴园的学生一开口,全班大乐,而“鲁侍萍”稍稍带点感情,立刻哄堂大笑。经典台词的魅力没能表现出来,“戏味儿”也没有了,热闹一场,最后只剩下“好玩”。多媒体本应只是辅助设备,现在成了表演的装备,这种表演冲淡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整个教学过程与文本有多少联系,教学目的是

什么

,都让人不明所以,课堂俨然成了沙龙和游戏场。

有的阅读教学课存在严重的“问题化”倾向。有些教师备课把学生的答案都写在教案上,那不是预设,那是编剧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肯定了提问的重要性。但教师也不能提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不经过思考就可回答的判断性问题,那是“问得笨”。有的课堂上老师居然提了几十个这样的问题,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确定、唯一的。老师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更多的是按照教参的理解)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然后按照这些问题按部就班进行提问,学生也就按部就班地一步步进入教师预设的答案。这些问题把文章“肢解”了,文章的整体美也丧失了。学生忙于去

寻找

书上现成的答案,无暇根据自己的情感、个性去倾听文本,更谈不上有理解、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课堂,目标不明,效率必然是低下的。有的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就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笔者曾听《树林和草原》一文教学的第二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提这样的问题:“请仔细品味‘太阳就要落下去……’这段文字所蕴含的感情。”其实以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回答这样的问题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10分钟、15分钟过去了,没有学生举手,以致这节课气氛近乎沉闷。中学语文教学中,占语文课时最多的是阅读课,所以阅读教学质量的好坏是语文教育成败的关键。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成为了阻碍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桎梏。如何让阅读教学真正摆脱低效费时的状况,有待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我所在的学校八中每天都安排有早读。早读课上,我从不占用时间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早读课成了学生的阅读天堂。每节早读课上,我都会安排学生(轮流)推荐1篇佳作(课本内外均可),并陈述推荐理由。这是每天早读最令学生期盼和心动的时刻。即使在课堂上,我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

安全

”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

关于

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重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致女儿的信》一文中,我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写法、重难句子、早恋现象、现代人的爱情观等方面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学完那篇文章,我还推荐他们阅读鲁迅的《伤逝》。学生感觉收获很大,围绕“爱情”这一主题还自创了很多佳作。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

学习

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以锻炼。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不会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变模式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如课标中所说得那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作为老师,切记:不论哪个层面的学生,教师都应对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给以充分的理解和赏识,让他们体会丰收的喜悦。

当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做到因文制宜。首先我们要注意选择那些有思想性、文学性,并适合学生阅读的美文。之后还要根据文本特点区别对待,一定要改掉以应试为目的的架空分析式阅读模式。只适合读后作为材料积累的文章就坚决不能做无味的问题分析,可让学生多读几遍,整理记忆;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汲取精华;行文规范性强的文章就不要忽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总之,我力求让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尤其应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着重从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入手。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在教学《生物入侵者》一文前,我大肆宣传“生物污染“的危害及部分人的麻木不仁,在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戛然而止,让他们自己去查相关资料。结果,学生搜集的资料比较齐全,涉及到的书之多,出乎意料。如《我国加大防治生物入侵力度》、《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现状》、《入侵生物,朋友还是敌人》等。因大量的阅读,学生自然见多识广,再加上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合作探究,因而上课的效果相当不错。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s("content_relate");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相关文章:

1.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步骤

2.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3.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问题

4.

英语阅读教学问题

5.

高中英语日常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6.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初探论文

7.

中学语文作文

8.

中学语文作文教案

48 1458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