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业务流程【优秀4篇】
【导言】此例“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业务流程【优秀4篇】”的企业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业务流程【第一篇】
摘 要 融资性担保公司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出现的非银行地方性金融企业,提供专业的担保产品,如何确保担保产品的安全与利益,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探讨风险管理的内涵,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定义、特点、意义我国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问题、解决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 融资性担保公司 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内涵
融资性担保业务流程分为:担保调查与信用分析,担保审查与担保办理,保后管理。融资性担保业务流程管理实质就是风险管理,以保证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的过程。融资性担保风险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风险,是指融资性担保担保公司在经营融资性担保产品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或是未来的的实际情况变化与预测不相符,或使其实际的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导致担保公司蒙受经济损失或不获利,丧失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的可能性。狭义风险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融资性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保费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由于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提供担保产品的金融企业,特别是担保产品的特点决定它对各种风险要严格控制与防范。
风险管理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提供担保产品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等方法,预测、回避、分散风险,从而减少或者避免经济损失,保证不发生垫款损失的行为。按照现在经验,可以分为非全面风险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定义、特点、意义COSO委员会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受到该实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个人的影响,并应用在整个机构战略设施的过程。他被设计用于识别整个实体的潜在重大风险。他能组织的具体情况提供一个风险管理框架,并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各业务层次、各类型风险所进行的通盘管理,在对风险进行科学量化的基础上,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从而在内部实现对风险通盘管理,同时借助监管部门和市场力量的约束,形成一个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者及市场的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的特点是:
1.整体化的风险管理,对各种风险进行统筹管理;不是以各个部门为单位,对风险管理分割的分散化管理。
2.连续性的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纳入到时日常经营之中;不只是某时点的一定时段的风险管理。
3.全面的、大范围的风险管理;不是小范围、局部的风险管理。
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
1.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监管需要
去年,我国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担保公司进行整治,通过省金融办检验达标的,广东省共301家获得获得地方性金融许可证,这301家则取得与银行合作的 “通行证”,融资性担保公司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大举措。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整治,如何管理融资性担保公司,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监管的重要工作,是确保融资性担保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2.融资性担保公司确保竞争力的需要
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提供担保产品的非银行金融企业,是高风险行为,是管理风险并收取超额利润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是竞争的要求,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融资担保公司发展的基本保证。
3.融资性担保公司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需要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如何入手,是管理者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新生事物,所以目前大都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处于非全面管理阶段,在探索管理经验,而全面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自觉掌握全面风险管理精华,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我国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问题
1.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意识刚起步,处于处自发阶段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国2010颁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规范管理,作为省级新设立的金融办公室不象银行监督委员是从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的,从成立之日就有大量成熟的监管队伍,而省级以下的金融办公室的组成人员,机构新,人员新,监管能力有待提高,而融资性担保公司又是以提供担保产品为主的金融企业,对其经营规律因出现时间短而未能掌握,所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监管刚起步,处于自发阶段。
2.公司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与体系未建立
融资性担保公司行业在我国刚起步,公司对风险管理处理探索阶段,根本不可能按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置组织结构与体系。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规模较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有律师或注册会计师作为首席风险官,但并没有对风险管理提出理为科学的要求,担保不仅是法律问题或是财会问题,而是金融问题,金融是法律、会计等综合运用的有自己规律的专业领域,将风险视同法律问题或是财会问题,也误导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组织结构与体系的建立。
3.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人才来源主要是有三种,一种是从银行退休人员,因为从银行一线人员挖管理人才是不可能的,这一类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对风险管理的理论水平低,未能掌握科学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的知识,未能自觉的运用该知识指导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一种是从律师等法律界人士招聘作为风险管理人才,因为目前中国没有财税金融专业的律师,而多为通才,不能融合财会等经济实际状况,未能提交高效、简单、促进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一种是注册会计师等财会界人士招聘作为风险管理人才,因为目前中国没有财税金融专业的会计师,为通才,不能融合法律而未能促进业务与风险管理并存的风险管理措施。担保业务属于金融行业,必须培养自己风险管理高级人才。
解决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的对策
4.加强监管力量与监管规划的建设
金融办公室的组成人员,机构新,人员新,未掌握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产品经营规律,风险监管刚起步,处于自发阶段。金融办公室监管人员要加强金融、财会、法律等综合技能的学习,多从银行等金融单位招聘精英,充实监管力量;根据目前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不同规模、发展历史、市场定位和担保产品策略等,适当引进全面风险管理观念和方法,制定系统的全面风险管理监管的规范,指导监管日常工作,使监管规划实用、高效,使担保业务健康发展。
5.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与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应当建立包括决策、实施、执行、和监督部门在内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构建一个严密、高效、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直接对股东会负责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融资担保公司的各类业务以及各个部门的风险进行集中的统一管理,不要将风险管理分散由各业务部门单独负责。在操作层面上,对风险度大的岗位,设置与业务经理平等的风险经理,风险经理由风险管理委员会领导,负责对业务部门经营中所涉及的风险进行日常监测、评估、管理、和报告。风险管理人员实行垂直管理,确保风险管理的独立性。
6.完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是融为一体的,只有内控制度执行得好,风险管理才能落到实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主要是,一,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系统,通过对风险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有效评价风险的状态与程度,为风险控制提供基本依据。二,健全内部授权审批机制,保证担保产品的安全与利益。三,完善岗位责任制,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四,将风险防范作为内部审计监察的主要目标,实行风险评级制度,将内部控制作为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首要手段来抓。
7.培养全面风险管理的高端人才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的识别、防范、控制和管理需要精通金融财会法律理论、数理统计、以及熟悉担保业务的高层次复合人才。因此,要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加强专业学习,全面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全面风险管理人才队伍。融资性担保公司要从成立之日就培养、挖掘、和储备符合条件的人才,并与绩效考核等薪酬制度相结合,保持人才稳定,不流失。加强培训,加大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适用不断变化的业务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梅丽。广东融资性担保整结束,仅301家获牌。南方都市报。
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业务流程【第二篇】
中小企业融资难几乎是世界性难题,而对于无实质意义自主产品、以“销售”和“流通”为发展命脉的中小商贸企业来说,其融资焦虑更为明显。中小商贸企业融资难,难在何处?又路在何方?
融资难: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之痛
中小商贸企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战斗在销售第一线,有超强的市场敏感度,具备很强的市场判断力,其资金需求体现出鲜明的“急、小、短、频”特点――所谓“急”:用钱急,说用就用,恨不得当天就拿到;所谓“小”:额度小,从三五十万,到百八十万,再多不过三五百万;所谓“短”:期限短,从几十天到几个月不等,最多一两年;所谓“频”:次数频,常借常还,甚至一年能借几次。
商贸行业是典型的竞争性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在行业中,中小商贸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其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相对较低,资本实力相对较弱,通常会受到上游供货厂商与下游零售终端强势力量的双重挤压。同时,中小商贸企业多为家族型企业,其财务管理相对不够规范和透明,个人资产与公司资产难以分割,普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甚至没有品牌或品牌价值较低。毋容置疑,这些因素都对其融资产生影响。
作为资金需求方,大部份中小商贸企业没有让银行或担保机构认可的抵押物,土地、厂房大多为租赁,机器设备变现难、贬值率高,加之上述种种特征,面对与服务大客户差别不大甚至更为加大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相比较低的收益时,银行的不够积极不难理解,无法获取担保机构给予第三方担保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是中小商贸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融通仓:物流监管融资生逢其时
“融通仓”,简而言之,就是具有融资功能的仓储服务机构。它以抵质押物资仓管与监管为切入点,逐步形成为具有公共仓储、物流配送、价值评估、信用中介、融资、拍卖等功能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
“融通仓”业务主要适用于资信状况良好而担保能力不足的中小商贸企业,它以项目评审为基础,以流动商品抵质押监管作为反担保措施,对监管商品属性要求较低,可广泛应用于商贸流通企业。对于银行和担保机构而言,最为关心的是如何在中小商贸企业获得贷款后,既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又能确保质押物的安全以及企业无力还贷后及时将质押物变现。基于这个思路,担保公司和物流企业合作,为无法直接获得银行贷款及担保公司担保的中小商贸企业打开了一扇融资之门:企业以在库动产(包括原材料、产成品等)作为质押物向担保公司申请担保,物流公司经担保公司审核授权后,以第三方身份对质押物进行库存监管。企业可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在监管仓库内质押存货总体价值不低于一定额度的情况下,采用以物易物和以保证金置换两种方式,使质押物可持续流动更新,企业资产得以正常周转。
“融通仓”以物流运作为起点,综合发展信用担保、电子商务平台和商品供应链平台,要求运作企业具备仓储、配送、分销、售后、监管、咨询、信息等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完善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高水平的跨企业互动信息系统平台。具体来讲,作为“融通仓”业务的载体公司,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
1、质押货物评估
载体公司应掌握贷款企业的经营情况,确定库存商品的监管对象,确定债务人与库存商品的关系,评估库存商品的价值,调查库存商品的出入库情况,向担保方提供评估报告。
2、仓储监管
载体公司须具备丰富的仓库管理经验,有完善的仓库管理流程,拥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与周边库区建立有较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可对债务人的库房进行实地监管,而且能提供库房以及库房管理人员。质押货物监管可采用以下三种监管方式:
――实地监管:载体公司向贷款企业库房派出监管人员,在实地对质押货物进行监管。监管人员每日汇总贷款企业出入库单据,录入信息系统,向载体公司和担保公司反映贷款企业的库存状况。当载体公司委派的监管人员发现库存商品低于担保公司要求的底限时,要求贷款企业停止商品出库,并向担保公司报告,要求贷款企业补足库存。
――实时监管:载体公司向贷款企业库房派出库管人员,直接担负贷款企业的库房管理任务,同时实时地对质押货物进行监管。当载体公司委派的库管人员发现库存商品低于担保公司要求的底限时,主动停止商品出库,并向担保公司报告,直至贷款企业补足库存后,才能发出货物。
――实物监管:贷款企业将质押货物存入载体公司的库房,由监管公司代为保管。当库存货物数量(或价值)高于担保公司设定的低限时,允许高于部分出库。
3、物流配送
载体公司须具有较强的配送能力,拥有完整的物流配送管理体系,物流配送覆盖范围要广。
4、信息处理
载体公司须能对商品的进销存信息、物流配送信息和售后服务信息等进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有效、实时地掌握债务人的商品出入库情况和实时库存情况,及时向债权人提供实时库存信息,从而起到实时监管作用。
5、分销及拍卖
当债务人不能按约定偿还债务时,需要将债务人的库存商品变现偿还债权人。要求载体公司在分销行业积累必要的资源,保证在最快时间内将债务人的商品变现。
担保公司利用“融通仓”方式为中小商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只要质押物符合要求,便可利用非常简化的程序进行评审,效率得以大大提高,既解决了中小商贸企业反担保手段不足的问题,又不影响其实际经营活动。
银企担:三方合作共解资金困顿
某商贸公司注册资本金500万元,主要销售各种厨卫电器。2003年,该公司总资产1400万元,净资产800万元,近三年年均销售收入4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200万元。该公司拥有十几个建材城自营店面,同时在国美、大中、苏宁等电器城以合作方式进行销售,是典型的中小商贸企业。
2003年,该公司出现资金短缺,在因无房产等不动产抵押而无法直接获得贷款的情况下,通过介绍了解到某担保公司的一项特色业务“融通仓”――担保机构与监管公司合作,通过以物流监管作为反担保,进而将企业实物性资产转换为金融性资产,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融资,同时实现对贷款风险和担保风险的有效控制。在详细了解了业务程序后,该公司递交了担保申请及相应材料,经过研究和评审,担保公司为其设计了如下“融通仓”融资方案:
1、质押商品:热水器、燃气灶具、吸油烟机、消毒柜等;
2、质押商品限额:600万元(按进价计算);
3、质押物权属:核实增值税发票,确认质押商品属该公司所有;
4、保险:要求上财产保险,第一受益人为担保公司;
5、监管方式:担保公司授权第三方物流公司派人实地实时监控;
6、质押物变现性:物流公司具备较强的家电类商品分销能力;
7、其他:公司实际控制人提供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该公司欣然同意此方案,担保公司提供300万元的贷款担保。
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业务流程【第三篇】
摘要财务精益化管理是融资担保公司发展的重点,依据现阶段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精益化管理工作情况,结合近年砣谧实19司的工作重点和特点,提出优质的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精益化管理方案,起到提升融资担保公司精细化财务管理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融资担保财务精益化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政府提出了更多的法律政策,并且受到中小企业的支持,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构建也得到了不断地进步。融资性担保公司通常情况下都是依据区域政府和有政府支持的机构管理,董事会和日常工作一般都是政府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具有非营利性;商业形式的担保公司通常都是依据企业、个人等占主要股份,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强烈的商业特点。融资性担保公司具备的特点,影响了起自身的金融和财务。从精细化财务管理分析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担保公司和担保行业的进步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在精细化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人才
目前,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提升,工作模式也在不断的拓展。由此,对于高素质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那些拥有法律知识与金融知识综合性强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人员。这与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不关注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实施人才培训有一定的联系。公司没有认识到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因为思想上认识的不全面,促使公司没有提供更为优质人才的条件,也没有重视起财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这也是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缺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缺少有效的财务监管
现阶段,融资性担保企业,特别是具有商业特点的担保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非法经营活动以及范围经营的行为。例如,有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没有达到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依旧实施短期资金融通等工作,这种工作大部分都是超出经营范围的,并且也是融资企业出现财务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深入分析主要是担保公司财务预算监管系统构建的不完善,从而促使担保公司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财务管理问题,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难以得到确保,并且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三)对被担保企业的信息审计工作不严谨
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获取发展资金,通常需要向融资性担保公司寻求融资担保,但是为了获取担保公司的信任,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存在一些虚假的行为。但是担保公司拥有很多的会计师因为自身能力有限,难以对企业提供的担保物实施有效的价值评价。或者是一些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存在一些缺少风险观念的情况,其中展现为只关注企业短期内的经营业绩和经济收益,但是没有审核企业中提供的经营信息和会计信息。这些都会为担保公司的发展埋下一些潜在的财务问题,并且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防控。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实施有效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工作方案
(一)构建全面的内部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
融资性担保公司要实施全面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构建完善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其中包含了财务制度、会计计算制度等,并且在实施企业内部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定期实施外部审计工作,从而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促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这些风险包含了资产质量风险、委托业务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总的来说,就是融资性担保公司需要让业务模式和资本模型保持统一,构建全面的资本补充系统,从而有效提升风险控制的水平。除此之外,为了减少集中性风险性,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公司要对担保的客户、时间、区域以及担保额度等内容实施有效的限制和管理。在实施自由资金投资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公司资金和负债流动性的协调是相同的,减少流动性风险,需要在确保法律的条件下,关注对债务实施整体的评估和研究。同时,若是需要提升自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不能间接依据评价的形式实施账目的整合,而是要结合历史成本实施有效的账目管理。
(二)关注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财务人才
随着融资性担保公司规模的不断拓展,数量的不断提升,促使高素质的复合型财务人才成为公司发展的重点需求内容,为了提升精细化财务管理人才的素质,担保公司可以在提升人才待遇的情况下,严谨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除此之外,关注对现阶段精细化财务管理人才的专业培训工作,其中包含了流程培训、法律知识培训以及业务技巧培训等,全面提升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同时为了提升实际培训工作质量,可以实施有效的考核,在考察通过之后才能上岗。依据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定,有助于财务工作者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三)提升公司的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将影响着公司的经济效益,因为现阶段融资性担保行业一直存在问题,为了防止业务数量和经济效益出现更多的下降问题,担保公司一定要关注成本费用的管控工作,从而为担保公司实施有效的风险调控和管理,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平台。由此,这对于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力。总的来说,担保公司需要对预算的编制、分析以及考核等执行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管,对于那些没有通过审核的成本费用一定要删除。至于那些乱用会计科目、逃避精细化财务管理等问题,一定要加大惩处力度,不能姑息。禁止应用非法的形式为对利润实施有效的调控,例如多摊、少摊等行为,并且构建一个全面的成本执行监管系统,从而对成本费用预算的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考察。除此之外,对于公司的平时成本支出也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提升开支的审批授权能力,减少开支的要求和模式,明确报销的审批,特别是对于维修、业务宣传、通讯费用等常见支出的项目上实施有效的监管,依据上述案例有效降低成本支出,促使融资性担保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全面依据外部监管的力量
融资性担保公司精细化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依据的外界力量就是银行和地方监管部门。银行工作主要是防止担保公司出现于担保工作无联系的资金往来,依据源头上对于担保公司实施的资金监管,有助于公司出现违规套用银行信贷资金的情况。而地方监管工作,主要是区域财政部门对担保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和财务风险的监管工作。融资性担保公司需要全面结合外界监管力量,确保内部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从而为实际发展奠定基础,促使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有效的发展下去。
三、结语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进步对于中小企业和“三农”健康的有效发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进步一定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和提升担保公司中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提升担保公司的财务监管系统,构建全面的公司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提升风险管理工作效率,促使融资性担保行业构建完善的融资担保服务系统,从而提升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经济收益。因此,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一定好明确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薛艳青。基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精细化财务管理对策的思考[J].中国商贸,
[2]刘延东。关于融资担保公司精细化财务管理改进实施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
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业务流程【第四篇】
一、知识产权担保融资
(一) 运作流程及相互关系根据图1,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涉及多方利益关系:
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对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担保融资贷款进行再担保, 如果创业企业到期无法还本付息, 担保机构将负责协助商业银行寻找知识产权的买主, 帮助其进行拍卖,并补偿贷款本利和与知识产权拍卖收入的差额。当然, 担保机构可以寻求商业银行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担保机构的建立为银行实现其债权创造了条件, 降低了金融风险, 增加了贷款业务。从利益上看, 银行得到的贷款利息远大于担保机构得到的担保收入,因此, 银行应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 这样也可以强化银行的责任,避免因担保机构的介入使银行放松对借款企业的审查、监督而加大担保机构的风险。
担保机构与创业企业。担保机构在评估了具有为被担保企业提供有效管理咨询服务水平的管理咨询公司之后, 可以提供名单给创业企业, 由创业企业从中选择管理咨询公司, 对创业企业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创业企业要向担保机构交纳一定比例的担保费。对于管理咨询公司对创业企业提出的合理指导性建议, 若创业企业不予采纳, 但结果证明不采纳是错误的并发生了相应损失, 担保机构对创业企业有采取处置措施的权利。
创业企业与商业银行。创业企业以知识产权作担保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 并提供第三方担保――专业担保机构。知识产权的价值、贷款比例以及违约处理等都在贷款合同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对知识产权价值、专业担保机构的担保进行确认并提供贷款。
管理咨询公司与创业企业。创业企业与担保机构提供的愿意接受该项业务的管理咨询公司签订合同, 管理咨询公司的人员指导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 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 创业企业支付咨询服务费给管理咨询公司。当担保合同期限结束, 相应的咨询服务可以随之结束, 也可以继续签约延续咨询服务。对创业企业来说, 其创业者往往就是管理者, 由于创业者大多对企业管理、财务和法律事务知之甚少, 管理咨询公司的指导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
担保机构与管理咨询公司。担保机构与经审查认定符合管理咨询资质和水平且愿意接受该项业务的管理咨询公司签订合同, 规定管理咨询公司负责对创业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 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扶持。管理咨询公司向担保机构通报创业企业的有关信息, 如果服务质量好, 管理咨询公司将进入担保机构的重点管理咨询公司数据库, 便于以后更多的合作。
(二) 价值评估笔者认为, 基于贴现现金流入(DCF ) 法则的收益还原法对于知识产权担保融资评价是适用的。与有形资产评估相比, 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 要鉴定源于企业的现在收益性和包含市场全体在内的今后成长性的偿还能力; 考虑当企业不能到期履行债务, 作为强制执行的手段, 又需将最终回收财源设定为担保。商业银行向知识产权担保融资者提供资金的思路是: 在对专利权本身的价值进行评估的同时, 还应该对该发明的利用等预计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1) 估计与担保品相关的产品的未来收入。假定知识产权担保品转让给一般受让人, 根据市场预测估计利用知识产权开发的产品的未来收益。在估计产品未来现金收益过程中, 还必须考虑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对销售的影响。(2) 费用预测。通过费用预测可以根据产品销售收入推算出预计现金流入。用预计产品销售收入减去预计产品成本、销售管理费用及相关损益可以推算出营业利润, 再由营业利润减去实际税额推算出税后营业利润,再加上非现金费用并扣除增加设备投资等方面的支出得到合计现金流入。(3) 贴现率的确定。贴现率应该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它由自有资本成本和债务利息成本的加权平均值和相应的风险贴现率构成。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WACC=Ke ・E+Kd・D+P
其中,WACC 表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Ke表示自有资本成本,根据资产定价模型, 由无风险证券收益率Rf 加上市场一般收益率与无风险证券收益率之差与系数β(市场收益率变动时该资产收益率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之积构成; E 是自有资本比率, 表示自有资本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权重; Kd 表示税后借入资金成本; D 表示借入资金比率, 表示借入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 P 表示根据不同企业的风险高低程度设定的相应风险贴水率。(4) 贴现换算成现价。换算公式如下:
贴现的现金流入(DCF) = 未来现金流入/(1-WACC)n其中, n 表示贴现的期间数。通过贴现换算可以得出担保品的价值。虽然经过上述四个环节进行评估有一定的准确性, 但与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相比, 其评价准确度很低, 且评估难度较大。即使采用同一种评估方法, 不同的评估机构得出的评估结果也会相差很大, 对差异的处理往往很难达成共识。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关键环节, 因而对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
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知识产权(称为“基础资产”) , 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基础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 进而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流通证券的过程。
(一) 交易结构及基本运作流程知识产权证券化得以进行的关键在于其现金流量、专利权证券化的现金流收益是由专利权使用人支付的使用费以及由于侵权获得的赔偿。另外SPV(特殊目的机构) 是专为知识产权证券化设立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公司,其全部职能是完成证券化的各项工作, 除此之外不能有任何其他经营业务。构建SPV 同样是整个交易结构的关键, 直接关系到融资成败, 它是证券化中最重要的风险隔离机制, 完全是由它来收集和管理基础资产的现金流量, 形成的收益用来对债券和权益证券的投资者支付。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交易结构由原始知识产权权利人、特设机构和投资者三类主体组成, 其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原始权益人(知识产权所有者) 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资产以“真实出售”方式过户给特设机构SPV, SPV 获取了知识产权的独占性转让权, 可以凭借对该知识产权的独占性转让权来确保未来的现金流入首先用于证券投资者还本付息, 剩余部分则为增值收益。SPV 开始做发行前的各项准备, 包括对所收罗的各项权利进行组合, 并且聘请信用评级机构进行发行之前的内部信用评级,在此基础上根据原始权益人的融资要求, 采用信用增级技术提高
信用级别; 签定信托协议, 承销协议, 进行专利权证券化安排设计, 正式评估。SPV 与承销商商定证券发行价格、发行时间、证券收益率等发行条件, 并签定正式协议, 准备进行市场销售。SPV 获得证券发行收入, 向知识产权所有者支付募集得来的资金, 向各类服务机构支付报酬。
(二)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点主要有:(1) 依附性。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 通常其本身不会独立带来未来收益, 而必须与其他有形资产甚至无形资产相结合, 才能实现商业运营并产生收益。因此, 在知识产权证券化中, 基础资产以知识产权为主, 但通常并不局限于知识产权本身, 往往延伸到相关必要的无形资产或有形资产。如就某项专利证券化而言, 相关必要生产设备等有形资产一般也会纳入基础资产范围。(2) 直接融资和系统性。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兴的直接融资工具。在典型的资产证券化模型中, 必须有一个专门的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基于项目资产的支持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 所募集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 但项目的开发管理等权利仍然由原始权益人而非中介机构来行使, 项目完成后产生的收益用于清偿所发行债券的本息, 一旦债券本息偿还完, 原始权益人就取得对该项目的全部归属。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明显不同于传统的直接融资方式, 它不是简单的以资金来支持技术, 而是实现了资金、技术与管理的结合, 把投资者、风险资本家和企业管理者统一于同一系统, 建立了一套以绩效评价为标准的激励机制, 从而有效避免了股权融资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这种直接融资方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管理层发生逆向选择行为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 在机制上更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显著提高了融资效率。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与证券化融资两种方式的选择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当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时, 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存在着资格方面的障碍, 比如对发行主体的净资产规模要求近3 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债券一年利息; 第三人提供的不可撤销的信用担保, 发行人向担保人提供相应的反担保等; 同时创业企业通过国内证券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可能性更小, 缺乏上市的条件。因此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般只能通过担保融资, 从而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满足证券发行的一些条件时, 最好选择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方式, 因为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不影响企业知识产权的权属; 知识产权融资额高于知识产权担保贷款额, 且融资成本较低; 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可以启动民间投资, 活跃证券市场。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2] 陈晓红、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陆志明:《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特区经济》1999 年第9 期。
[4] 耿名斋、郑一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思考》,《经济学动态》2002 年第7 期。
[5] Vrood Kothari,“Securitization:The Financial Instrument ofthe New Millennium”,Calcutta Academy of Financial Services,1999.
[6] and Dietmar Harhoff,“Technology Policy for aWorld of Skew―― Outcomes”,Elsevier Science, 2000.
上一篇:董事会决议的格式及(精编5篇)
下一篇:商标授权协议书【参考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