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2024年党建理论23篇

爱国 分享 时间:

党建理论强调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增强组织力,提升党员素质,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党建理论”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1. 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为做好开局之年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3

2. 论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16

3. 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哲学意蕴 27

4. 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探索 34

5. 产业链党建助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42

6. 深化党建引领优势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50

7. 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 58

8. 破解"四个难题" 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66

9. 培养更多内行领导 71

10.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74

11. 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86

12. 自我革命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 90

13. 以鲜明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101

1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107

15. 如何理解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118

16. 从严治校是坚守党校初心的根本保障 125

17. 践行好为党育才的党校初心 131

18. 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138

19. 深化党建引领边境基层治理 145

20. 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51

21. 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清醒坚定 157

22. 彰显党校独特价值和优势 161

23. 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 170

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为做好开局之年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0xx年第3期

做好20xx年基层党建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部署,研究破解基层党建难题,细化落实年度重点任务,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良好开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全面落实党员教育培训年度重点任务,突出政治忠诚教育、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培训,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活动。结合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实际,健全完善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常态化落实机制,推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举措落地见效。

按照党中央部署落实好主题教育各项任务。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推动全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党中央作出部署后,要精心组织实施,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结合主题教育,深化"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制播《榜样》等系列节目,开发一批通俗易懂、好学管用的党员教育教材,办好用好"共产党员"教育平台和各地党建信息化平台,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组织指导,全过程坚持标准、从严要求,总结经验、梳理问题、持续改进。抓实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精心设计"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内容和方式,增强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运用巡视巡察、审计等成果,加强闭环管理和评估问效,进一步解决党的组织生活随意化、形式化、娱乐化等问题,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作用。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全面深化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突出政治训练和专业化能力培训,对乡镇、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进行一轮乡村振兴大培训,由市级组织部门负责抓好乡镇党政正职培训,由县级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抓好乡镇干部业务专题培训和村主要干部培训,协调相关部门参加,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驻村第一书记分期分批培训;由乡镇党委负责抓好村其他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培训。精心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好培训班次、人员、课程、师资等,并通过直接办班、定期调度、随机抽查等方式推动落实。

强化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进一步细化落实乡镇、村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措施,全面落实待遇保障和关心关爱政策,真正稳住用好这支队伍,激励广大乡村干部担当作为、奋发有为。对乡镇、村班子进行一次届中分析,深入了解能力素质、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廉洁自律、群众反映等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不适应不符合的进行调整。保持乡镇领导班子任期内相对稳定,引导他们静心谋事、安心干事。全面推行重点村分类管理,研究确定一批廉政风险高、治理难度大、容易出现问题的村,加强重点管理和风险防范。

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做实做细备案管理工作,对人选进行前置审核。通过定期调度、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等形式,督促县乡两级严格日常管理,落实好考勤、请销假等制度,对少数不符合的及时调整。严格落实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工作队所在村捆绑责任制,运用单位的资源力量助推村级发展,派出单位党委(党组)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到村调研1次,对干出成绩、群众认可的驻村干部优先使用。做好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抓好到村到岗,抓实国情调研,强化关爱保障。

扎实推动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县级党委要加强统筹谋划,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布局,从规划、项目、资金、力量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乡镇党委要精心组织实施,逐村研究推进。村党组织要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立足村情共谋发展、共同致富。各级组织部门要会同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加强调研指导,总结经验、及时纠偏。坚持稳步推动,加强监督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出现腐败。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乡镇层面推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落实,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有序推动县直有关部门干部与乡镇干部交流使用,提升乡镇工作专业化水平。村级层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健全精准化精细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总结推广"民情在网格掌握、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矛盾在网格化解"的做法经验。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还要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好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重点任务,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在产业振兴上,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因地制宜谋划发展乡村产业,积极做好农民培训、农技服务、招才引智、信息咨询等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扎实做好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工作。在文化振兴上,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有效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抓好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建设文明乡风。在生态振兴上,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组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同落实好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态保护等重大任务。

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健全和落实领导有力、平急结合的体制机制。全面推动市、区两级建立书记担任主任或组长的领导协调机制,重点加强统筹协调、政策集成、工作指导,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做好沟通协调、服务保障工作。着力抓好平急转换能力建设和力量储备,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常态化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组建服务团队、认领"微心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关键时刻干部下沉打好基础。持续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对改革情况进行盘点,推动体制改革覆盖所有街道,确保街道真正管得了事、管得好事。

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社区各类网格整合融合,把党建和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网格合成"一张网"。推进一体化信息指挥系统建设,实现街道社区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完善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结果反馈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加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完善自助服务设施。扩大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共治机制,提高社区物业服务质量。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全面建立岗位等级序列,持续充实基层骨干队伍,加强资源整合,调整优化人员结构,统筹加强工作力量。加强培训提能,普遍开展一次全员培训,市一级负责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区一级负责社区"两委"成员的培训,街道抓好其他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借鉴一些地方建立城市党建学院、社区工作者学院等做法,有计划地建设新型培训载体。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引领居民提升自治能力。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群众自我管理、协商共治的有效方式,建立居民议事会、恳谈会等,发挥居民公约、小区公约规范作用。打造党群连心、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平台载体,推广社区运动会、公益市集等做法,发挥党员带动作用,引导居民群众、各类志愿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队,引导社会力量发挥优势参与基层治理,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统筹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

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持续加强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总部党建工作,根据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不同群体特点,发挥行业、属地、企业各自优势,把党员有效组织起来。针对货车司机跨区域流动的特点,从流出地源头抓起,将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搭建新就业群体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平台,推广以党员为骨干组建志愿服务队、发动党员担任网格员等做法,引导新就业群体在参与基层治理和行业治理中贡献力量。发挥网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邮政等行业管理和业务监管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抓好相关企业和群体党的工作。

完善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的制度机制。坚持把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创新活力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党组织和企业管理层共同学习、定期沟通、重大事项会商等双向互动机制,推动企业与国家战略同向而行、健康发展。创新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有效载体,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在凝聚人才、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中主动作为,助力企业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打通工作壁垒和"堵点",构建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通过建立行业(综合)党委、列出责任清单等方式,明确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和党建工作职责,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在行业治理中发挥作用。督促登记管理机关严格落实"三同步"推进党建工作的要求,推动业务主管单位扛起党建责任,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规范党组织生活,开展党组织活动。

充分发挥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行业党建工作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大型执业机构党组织把工作延伸到分支机构,加强中小执业机构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发展、行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动行业党组织和执业机构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保证正确发展方向。引导党员带头诚信执业、服务社会,打造专兼职结合的行业党建工作骨干队伍。

巩固拓展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优势

推动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指导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对本级及下属企业党委(党组)落实好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动态优化完善。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等重大任务中创先争优、攻坚克难。探索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推动产学研单位、上下游企业开展党建联建。实施国有企业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健全落实把党支部书记岗位作为培养选拔企业领导人员重要台阶的制度安排。

全面提高机关党建工作质量。以深化政治机关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为重点,提升党建服务、保障和促进中心工作的水平。以建设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党支部为目标,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部门党组(党委)和地方党组织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加强沟通协调、汇聚条块合力,抓好垂直管理系统机关党建工作。为年轻干部下基层接地气搭建平台,组织他们走进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加强党性修养,增进群众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党建创新发展。高校党建,重点是持续抓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深化巡视问题整改,加强院系党组织建设和师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分层分类培育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点。公立医院党建,重点是持续抓好公立医院党建意见和重点任务落实,推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党建质量评价体系。中小学校党建,重点是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校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切实提升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把思想入党教育贯穿始终,强化基层党委和县级组织部门审核把关作用,突出政治标准,加强政治审查,严格入党程序和工作纪律,确保新党员政治合格、质量过硬。着眼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以大学生和产业工人、新就业群体中的优秀青年为重点,加大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着眼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以生产经营一线工人为重点,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着眼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青年农民和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为重点,稳定发展农牧渔民党员数量;着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及时把知识分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中的先进分子发展入党。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以县级党委为单位,开展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应转尽转做好组织关系转接工作,注重运用信息技术督促流动党员报到,及时将流动党员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强化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严格执行党员教育管理各项制度,落实关怀帮扶措施,激励流动党员发挥作用。规范和健全流动党员党组织,从优化组织设置、明确功能职责、加强运行管理入手,常态化开展规范整顿工作。全面落实流动党员管理责任,按照党员组织关系隶属,落实流出地党组织的主体责任;流入地党组织要把流动党员纳入本地党员教育管理,加强直接管理和服务。

深化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和系列平台一体化建设。加强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实践探索,围绕党员教育内容、方法、载体、制度和基础保障等,研究确定一批重点项目,指导监测跟踪落实。着眼打造"智慧党员教育"平台,加强"共产党员"教育平台课件节目制作基地建设,完善重点内容平台联动发布机制。以乡镇、街道基层党校等为重点,加强党员教育培训阵地规范化建设,持续打造一批党员教育品牌。

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提升政治站位,把抓重大任务落实作为试金石和磨刀石,把基层党建工作成效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体现在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上,体现在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上。切实找准基层党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精心设计推动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和工作抓手,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精准化落实。聚焦解决基层党建工作实践遇到的新问题,影响和制约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深层次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注重采取"四不两直"随机调研、专题调研解剖麻雀等方式,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拿出破解之策。

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清醒,对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各类风险隐患、矛盾问题,动态开展大检视、大排查,经常进行分析研判,做到胸中有数。坚持稳中求进,发扬斗争精神,对潜在的风险挑战制定应急预案,做到手里有招。强化政治把关,健全请示报告和工作沟通机制,努力把各种风险隐患消除在未发之时、萌芽状态,做到应对有效。

压实基层党建责任。推动各级党委(党组)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督促党委(党组)书记带头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围绕落实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全过程抓严抓实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把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完善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特别是推动行业系统主管部门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健全跟踪问效工作机制,对制定的重要文件、部署的重点任务、提出的重大举措,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说了算、定了干,一件一件抓到底、久久为功见成效。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切实为基层减负减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论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20xx年第3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进一步提出"六个如何",指出"解决这些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作出的重大论断,是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的科学回答,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深沉忧患意识、高度历史自觉和强烈使命担当。

一、提出大党独有难题原创性概念,为读懂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新视角,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读懂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共产党,必须读懂大党独有难题。大党独有难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原创性概念,是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金钥匙",同时也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大党"的视角。经过百年发展,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壮大为拥有万名党员、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这是一支理想远大、使命崇高、纪律严明、素质优良、规模巨大的队伍,其人数已经远超世界其他政党的党员人数,也超过世界很多国家的人口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其中,"最大的政党"是指党的体量或组织体系,"大的样子"则是指党的格局之大、使命之大、担当之大、本领之大,"大的难处"则是指由"最大的政党""大的样子"伴随而来的风险和难题。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和显著特点。"大的样子"要有大的眼光和大的要求。要倍加珍惜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一发展不易的局面,竭力维护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一举世瞩目的形象,敢于承受大党之重,勇于正视大党之难,矢志不渝地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唯其如此,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荣光。

"独有"的视角。1889年,恩格斯在一封信中指出,无产阶级要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就必须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特殊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连续执政超过70年的百年大党,面临大国执政、长期执政和全球化时代执政的多重考验。与那些小党、那些年轻政党、那些非马克思主义政党比,无论是政治品格、理想情怀、革命精神,还是组织规模、政治优势、能力本领,都是罕有其匹的,无疑称得上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伟大政党。这种"独一无二"既包括独特优势,也包含独有难题。更重要的是,新时代党统揽"四个伟大",其面临的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加剧了大党难题的独特性。这就决定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没有现成答案可用,也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唯一出路就是心无旁骛地走好自己独特的管党治党之路。

"难题"的视角。大党独有难题这一原创性概念的落脚点是"难题"。难题是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与难题有天生的不解之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因难而生、迎难而上、破难而兴的伟大政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和依靠人民迈过了一道又一道坎、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从而成为民族脊梁、时代先锋和领导核心。这些难题,既有与生俱来的先天性、内源性难题,也有事业发展带来的后天性、外源性难题,不少难题都是史所罕见、世所罕见,但我们党从来都是与难共舞、知难而进,领导人民把一个个难题变为优势和奇迹。这与那些热衷党争、回避社会难题的西方政党的做派截然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无数难题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和伟大。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发扬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精神,激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二、"六个如何"既是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表现,又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努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六个如何",从六个维度对大党独有难题作了深入系统的阐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指导性、针对性,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指明了正确方向。

第一,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从初心使命的维度来阐明大党独有难题。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三个务必"中第一个务必,到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六个如何"中的第一个如何,初心使命都至关重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关乎百年大党能否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问题和现实难题。只有时刻牢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古训,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落细落实,才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第二,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这是从团结统一的维度来阐明大党独有难题。团结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和百年大党的成功经验,也是党和人民前途命运所系、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随着党员总量和党组织数量的大幅增长以及社会发展的多样化,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文化、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党员思想认识的差异性也在增大,利益诉求的矛盾日趋增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难题。只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确保风雨来袭时有主心骨、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凝聚起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第三,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是从能力水平的维度来阐明大党独有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各种工作本领,做到政治过硬和本领高强,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引领和保障"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第四,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这是从精神状态的维度来阐明大党独有难题。中国共产党是公认取得辉煌成就的百年大党,要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保持长期执政条件下全党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殊为不易。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对党的历史上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曲折不能健忘失忆,对中外政治史上那些安于现状、死于安乐的深刻教训不能健忘失忆;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反应迟钝,处理动作慢腾腾、软绵绵,最终人亡政息!"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经受"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确保党的基业长青。

第五,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是从纠正机制的维度来阐明大党独有难题。回想世界上那些失败的大党老党,其重要原因就是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缺乏清醒认识,没有及时反省和纠正,最终变得疾病缠身,甚至不可救药。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完善纠正机制,防止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第六,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是从政治生态的维度来阐明大党独有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正风肃纪,政治生态得到了根本好转。但也要看到,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绝非易事,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把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坚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切实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三、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永远在路上,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永远在路上。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必须捍卫"两个确立"。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需要坚强领导核心与科学理论指引。"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底气。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党全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和"定盘星",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就有了"金钥匙"和"指南针"。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抓紧抓好,大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把握其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其道理学理哲理,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必须坚持认真到底。讲认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也是新时代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精神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讲'认真'不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成功经验反复表明,凡事就怕认真、就怕较真。面对矛盾和难题,认真到底、一抓到底,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要保持战略定力,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克服精神懈怠和急躁情绪,真正做到时时、处处、事事讲认真,始终将认真贯穿于改造主观世界全过程,体现在干事创业各方面,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共产党人独有的认真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必须坚持内外兼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这个重要论述阐明了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两个答案"。这一"外"一"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坚持内外兼修、双轮驱动。新时代加强民主监督关键在于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务实管用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畅通有序的多样化民主渠道,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发展潜力、社会向心力、民族凝聚力。同时,必须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直面问题,不讳疾忌医,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青春永驻、活力永存。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不能靠旧思路、老办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勇于打破思想观念上的桎梏,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尊重基层首创相结合,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善于依靠改革的思维和办法攻坚克难,着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形成有效管用的体制机制。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把全面从严与科学激励、严管与厚爱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将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充满生机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

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哲学意蕴

20xx年第3期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基因,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必须深刻领悟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科学方法论,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

在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历经风雨依然保持蓬勃生机、久经考验依然充满青春活力的百年大党而言,只有具备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才能拥有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勇气与底气,才能不断激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生动力;只有保持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才能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确保党不变性质、不改颜色,始终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他强调,只要我们党牢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断检视自己,不掩饰缺点,不文过饰非,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现象作斗争,就一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自我革命与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一致性,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从价值旨归看,党的自我革命的目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而坚持人民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则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性是一个政党性质、宗旨等诸多要素的集中体现,党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保持清正廉洁等方面,尤其是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切实解决了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最大程度解决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深度结合。

二、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合力构建

在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问题解决与目标实现是高度契合的。坚持问题导向,实质上是一个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着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坚持目标导向,就是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开展工作,始终在目标指引的方向和道路上奋力前行。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就能既增强方向感、计划性,又增强精准性、实效性,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活学活用,而且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着力解决长期以来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难题。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从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过程。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这就更加需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积极应对重大挑战与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与重大难题,始终聚焦主要矛盾、着力化解风险挑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前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以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等问题为导向,稳步推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等重要目标顺利实现,体现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深度结合。

三、坚持注重预防与严肃惩处紧密结合

在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严厉惩治和注重预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惩治和预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两种手段、两种方法,统一于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积极性。"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领导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与执行力关系到党的大政方针能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针对这一群体,当党组织发现一些违反党规党纪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提醒,体现出党组织对领导干部的关心爱护。当发现违纪违法行为时,要及时进行惩戒,体现出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有效实现了注重预防。"打老虎"、"拍苍蝇"、解决"灯下黑"、开展"猎狐行动"等覆盖全面的惩戒体系,有效实现了严肃惩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深化标本兼治,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生动诠释了我们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和"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决心,体现了注重预防与严肃惩处的深度结合。

四、坚持严守底线与追求高线相辅相成

在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纪律约束和思想引领不可偏废、不能割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推动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性觉悟,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既要坚持理想信念宗旨这条高线,又要坚守纪律规矩这条底线,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底线是堤坝,起基础作用;高线是灯塔,起引领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党章党规是对全体党员言行进行严格规范的制度性规定,是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不可逾越的红线。在"六项纪律"中,摆在首位的是政治纪律。这就要求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远离被"围猎"的陷阱,树立牢固的纪律规矩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同时,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既划清了党员干部言行的"高压线",也筑牢了党员干部言行的"防火墙",有效发挥了"两条线"的规制和引领作用,体现了严守底线与追求高线的深度结合。

五、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与规范权力运行同频共振

在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管理监督干部与规范权力运行是高度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同时强调:"要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坚持民主集中制,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督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干部的选拔、培训、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从严,一切以规章制度为标准,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准则,通过加强对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依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构建起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了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实现了对行使公权力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不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不仅对党员干部压实了责任,也对党员干部权力行使明确了边界,切实把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体现了从严管理干部与规范权力运行的深度结合。

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探索

20xx年第3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山西省临汾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强化党建引领,突出市场导向,有效整合各类资金、资产、项目、人才资源,探索出一条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的新路径。

一、把准政治方向,注重整体统筹,凝聚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提质,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临汾市持续强化党委"统"的功能,明确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党的领导地位,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一是强化组织统筹。市委将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领航定向和引领推动作用,坚持把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作为"书记工程"进行谋划推动,压实四级书记抓集体经济的责任。同时,明确各级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组织、财政、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并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统筹谋划推进。二是强化政策统筹。市委统筹布局,确定战略发展目标,先后研究制定"十四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一年见成效、两年稳步发展、三年显著提升的"三步走"目标任务,并结合资源禀赋,做到一县一总规、一乡一规划、一村一计划,以清晰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强化路径统筹。明确市、县组织部门具体研究推动,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强化精准指导,研究制定"党建引领+市场推动"壮大提质村级集体经济若干措施,确定"党建引领+市场推动"的发展路径,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同步探索特色产业型、乡村旅游型、资产盘活型、资本运营型、物业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六大发展路径,引导各县(市、区)围绕临汾市经济发展沿汾、沿黄、沿太岳三大板块产业定位,确立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一大批农村集体经济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概括提出党校初心,标志着党校事业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党校人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奋发有为的昂扬姿态,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

20xx-03-03

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央党校90年来取得的历史成就和光辉业绩,首次明确提出并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为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治国理政,人才为要。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神圣使命,也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要抓住理论修养这个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重点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

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马克思主义既是"解释世界"、解读时代的伟大认识工具,也是"改变世界"、引领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也是中央党校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使命任务。新时代,要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既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大本大源,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头活水,更要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潮头,特别是要学好、用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努力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

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乎"国之大者""党之大计"。新时代,要积极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就必须自觉坚持系统观念,始终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从根本上说,改革是动力,要将改革进行到底。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大限度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是目的,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发展阶段,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特别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要靠发展,要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稳定是前提,"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改革实质性的推进就难以持续,发展实质性的提升就难以保证。总之,只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世界分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两个方面,客观世界就是人身在其中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主观世界就是人的意识、观念的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核心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关键在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新时代,要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惑,就必须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练好基本功,修好必修课,特别是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迫切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党校为党育才的独特价值、为党献策的重要功能,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使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二、发挥组织功能,注重市场作用,蹚出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乡亲们持续获益。"临汾市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在纵向联动、横向联通、一体推进上下功夫,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产生"三变"。一是构建组织体系,变乡村两级单打独斗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针对过去农村集体经济主要靠乡村两级抓的问题,市委推动成立国有性质的临汾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村发集团),带动17个县(市、区)全部组建县级公司,乡村两级规范组建145个集体经济联合社、2072个村合作社,形成了"1+17+N"市场主体体系。同步建立党建引领、职责明确、各有侧重的运营机制,即市级集团公司主推市场、主担风险、主建机制、主拓多元,县级公司主推服务、主抓基地、主上项目、主搞示范,乡村两级主推合作、主清资源、主联农户、主业种养,进一步实现了在党的领导下,由乡村打基础、县级搞承接、市级总统揽,农村集体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自组建以来,村发集团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总投资达亿元,实施18个项目;市县两级启动实施各类项目2393个,建设各类产业基地415个,初步形成乡乡有产业、村村有项目的多元发展路径。二是构建市场体系,变硬输血为"党建引领+市场推动"两手发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本质上是发展经济,必须依靠市场。临汾市立足高质量发展全局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短板,强化市场意识、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导向,从市域层面围绕补链、延链、强链,帮助县乡村三级找订单、拓市场、打品牌,实现四级市场主体多层次联动。积极推动"临材临用",支持村发集团开发市内单位、工矿企业市场潜力,打造中央厨房项目,立足全市5600余家企业、1800余个学校等市场潜力,通过各县(市、区)村发公司对接生产基地,打造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每天可向市场提供营养餐20万份、净菜半成品15万份;依托"临汾优品",通过直播带货、线上销售,拓展省内外市场,带动集体、农户双增收。三是构建发展体系,变集体组织各自为战为国有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融合发展。指导村发集团与国内上市企业、本土优势企业组建多个合资子公司,制定农村集体经济运营管理机制、农村集体经济合作机制等13项制度,实现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规范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强化服务保障,注重产出效益,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临汾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凝聚力、提升服务力的重要支撑,全方位、全领域给予保障支持,进一步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一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注重配套扶持,20xx年整合5000万元资金,扶持100个有发展潜力但缺少资金的村实施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8个,实施精准指导、强化跟踪问效,切实发挥补助资金使用效益;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村发集团通过直接投资、订单生产、项目共建、保护价收购和产品统一销售等方式,与条件差、基础弱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建设各类农副产品生产、仓储基地。二是强化人才保障。针对农村面临的老龄化、人口外流、人才匮乏等问题,市委将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长足发展的关键举措,持续优化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年龄、学历结构,推动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比例达到97%,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常态化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使用乡镇事业编制招聘2112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到村工作;持续深化"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向10个山区县选派11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科技特派团,派出1200余名特派员,推动专业人才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线流动,人才支撑有力加强。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引导群众参股经营,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就地打工"挣薪金",资金入股企业"变股金",推动产业兴旺、带动增收致富,形成"组织引、主体带、群众干"的生动局面。

四、严格监督管理,注重内外发力,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基础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是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稳步增收的大事,必须坚持严的基调,做好内管外督,狠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一是严格标准清底子。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和山西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全面摸清集体资产底数。20xx年,集中在全市各行政村开展了以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村级债务化解、新增资源收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全市共调整完善不规范合同万份,化解债务亿元,新增集体资产中集体机动地万亩,为各级农村集体经济市场主体理顺资产、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扎实基础。二是严格路径抓管理。加强各级市场主体规范化建设,指导市村发集团、县级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立董事会、监事会,依据公司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乡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合作社)合理设置董事、监事,并积极提倡村党组织班子成员通过依法选举担任,切实做好日常内部监管;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定期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年度述职制度,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四议两公开"机制,凡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重要事项均由村党组织会议研究讨论,规范财务公开程序,落实乡镇报备制度,切实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三是严格方式强监督。综合利用审计、巡察、民主监督等手段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外部监督,建立临汾市农村集体经济"三固定两随机"督导调研机制,压实各级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责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严格审计监督;将集体资产管理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纳入全国、全省平台监管,对集体资产进行全程实时监控,推进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建引领,组建村发集团,实现四级联动,壮大提质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机制,给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xx年,临汾市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2%;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亿元,比20xx年增长40%;经营性收入达到亿元,比20xx年增长90%以上。

产业链党建助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20xx年第3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同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贵州省六盘水市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兴的工业城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支柱、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六盘水市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组织堡垒建在"链"上、协同发展融在"链"上、服务赋能抓在"链"上,以党建链领跑产业链,有力促进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创新组织设置,聚焦发展需求建强"党建链"

紧紧围绕园区做大做强,针对产业链上企业规模不一、属性差异现状,积极探索适应产业链发展需要的党组织设置和活动形式,完善组织架构,着力构建产业链党委统筹协调、链上党支部具体跟进、车间班组党员示范带动的党建工作链条。

产业党委抓统筹。围绕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按照"产业关联、区域相邻、便于组织"的原则,采取"1+1+1+N"的模式,即以一家园区党工委为主导、一个首位产业为重点、一家头部企业为核心、N家上下游企业为支撑,整合园区职能部门、链上企业组建产业链党委,负责统筹协调产业发展重大事项。制定产业链党委议事决策规则和参建单位党组织职责清单,细化明确各方职责任务,形成产业链党委抓统筹、园区职能部门抓服务、头部企业抓带动、关联企业抓推进的党建工作体系。目前,已在全市5个省级工业园区分别成立了铝及铝加工、能矿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等5个产业链党委。

链上支部抓跟进。按照产业发展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建设就推进到哪里的思路,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选派组建相结合的方式,成立链上企业党支部32个,对暂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企业,由产业链党委统筹选配17名指导员进行党建工作指导。链上党支部常态化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建立企业党员员工动态管理台账,同步开展党组织向企业经营管理一线纵深覆盖行动,设立生产管理一线、市场销售一线、科技研发一线功能型党小组29个,推动组织建设与产业链条同步延伸、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组织活动与企业经营同步开展。

车间党员抓示范。开展"创业兴企先锋"创建活动,集中推进管理服务先锋岗、生产技能先锋岗、市场营销先锋岗、科技研发先锋岗和安全生产责任区"四岗一区"创建,建立党员先锋量化考评机制,创建各类先锋岗188个,设立党员责任区109个,开展"创业兴企"大比武、党员先锋微论坛等活动38次,评选"创业兴企先锋"65名。由产业链党委统筹,整合参建部门、企业党员组建项目攻坚、市场开拓、技术攻关等党员先锋队20支,领衔推进重点任务攻坚42项,切实将党员先锋旗帜树立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全链条、各环节。

二、发挥组织优势,聚焦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

聚焦园区企业聚集不聚合、产业共存不共联、资源分散不分享等问题,发挥产业链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聚合资源作用,建立发展共商、产业共联、资源共享、风险共担4项机制,推动链上企业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从各自为阵向融合发展转变。

推动发展共商。建立产业链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参建单位、企业开展共商共议,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建立座谈交流"轮值"制度,由参建企业轮流举办"产业微论坛",通过现场观摩、经验分享、专题研讨等方式,增进企业交流合作。建立"点对点"协商制度,针对部分企业同质化竞争的问题,点对点开展协调共商,在自愿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推动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截至目前,各产业链党委组织召开联席会议72次,举办交流活动64期,协商解决突出问题83个。能矿装备产业链党委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推动组建能矿装备制造集团公司,实现实体化抱团发展,有效牵引上下游产业配套协作,引导企业向核心产品聚焦,破解了行业集中度偏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推动项目共联。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按照发展统一规划、项目统一布局、产业统一链接、市场统一对接的"四个统一"原则,由产业链党委对产业全链条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分解终端产品"最小颗粒度",编制产业链图谱,推动链上企业开展产业对接和项目合作,精准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共同商议编制产业链图谱12个,实施延链补链项目19个,组织联建企业开展产业合作56项,有效推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弱链变强。铝及铝加工产业链党委积极优化产业项目配置,精准制作铝产业链布局图,有针对性地推进上下游产品成龙配套,推动形成集电解铝、铝加工、铝精深加工、铝应用为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推动资源共享。整合人才资源,由产业链党委牵头,充分整合园区经济发展部门和企业人才资源,分类建立政策服务、科技研发、生产工艺等人才库,为企业提供点单式人才服务,促进190余人次的人才交流。搭建科研平台,由产业链党委统一对接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盘活参建企业科研设备和技术力量,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合作38项。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党委牵头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贵州分院开展产研对接,合作研发出煤炭智能干选(干洗)等先进装备,首次产销对接就完成签约55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财政投入和企业闲置的车间厂房、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由产业链党委统一管理,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进行调配使用,确保资源高效配置。畅通信息渠道,发挥参建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优势,适时收集产业链产能产品及上下游市场需求情况双向反馈,推动产业链企业合作共建网络销售平台,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稳定市内循环、拓展市外市场。

推动风险共担。聚焦部分参建企业体量小、融资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探索推进销售和资金共管平台建设,通过对产业链产品统一实施销售渠道管理,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话语权、降低市场风险。整合上下游企业销售资金建立"资金池",做大资金流水,有效撬动金融资金,帮助参建企业解决短期资金周转困难,保证链上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同时,根据市场波动情况,引导头部企业发挥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对原材料供应价格的合理调控,主动让利下游企业,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铝及铝加工产业链党委引导头部企业积极让利,累计为下游企业节约成本亿余元。

三、完善组织平台,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服务链"

针对园区服务资源整合不够、配置不充分的问题,积极搭建以产业链党委为引领的产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办事难点、打通政务服务堵点。

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吸纳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为产业链党建成员单位,定期组织开展政企、政银企沟通对接活动,建立吹哨应哨机制,统筹选派驻企联络员49名,推行"企业点单、党委派单、部门接单"做法,由产业链党委定期收集汇总企业政策、资源、项目等需求清单,分派参建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办理,形成一般问题联络员协办、专业问题职能部门承办、重点问题联席会议合办的快速响应机制,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各产业链党委累计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7期,收集、派发服务订单150余条,帮助解决项目申报、水电气要素供应、人才引进、员工招聘等各类问题220余个。新型建材产业链党委搭建企业纾难解困平台,举办"政企对话沙龙"活动6次,协商解决企业及职工实际困难和问题10余个。

搭建专家服务平台。依托全市7大产业板块转型升级专家人才库,由工信部门牵头组建专家服务团,定期深入企业开展巡回服务,从安全生产、生态环境、项目申报、市场分析、生产工艺、产品研发等为链上企业全方位把脉问诊,集中解决企业各方面诉求。开展专家人才定向攻关工作,针对产业链党委收集梳理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相关领域专家人才领衔攻关,切实服务产业发展。同时,结合东西部协作帮扶、市内高等院校博士团课题研究等工作,重点推荐产业链企业技术突破难点问题,逐步研究解决"卡脖子"问题。目前,已组织开展专家巡回服务22次,实施专家人才领衔攻关项目13个。

搭建党群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园区党群服务体系功能建设,按照园区统建、产业链党委统管的原则,以集约化形式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了5个集党务、政务、商务、社务为一体的共享式党群服务中心,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开设职工诉求反映和办理通道,帮助协调解决企业职工子女就学、劳务纠纷等诉求问题100余个。积极优化服务产业路径,引导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直通站,从工信、司法、规划等部门明确"代办专员",每月集中到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一次现场办公,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深受企业好评。

深化党建引领优势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xx年第3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吉林省吉林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基层建设年为载体,深化党建引领优势,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探索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实践。

一、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协同联动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吉林市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统揽,把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有机融合,系统布局、协同联动,推动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布局。坚持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局出发,对基层治理的组织架构、资源集合、要素分配、阶段目标进行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强化纵向引领,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上下贯通"动力主轴",明确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县(市、区)委履行第一责任,乡镇(街道)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以上带下、以下促上,推动治理工作体系贯通起来、联动起来。强化横向协同,以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为突破口,把乡镇(街道)打造成基层治理"中枢",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放、力量下沉。强化区域联动,整合"条""块"资源,建立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跨地域、跨产业"五域协同"党建联合体,连点成线促面,打造红色矩阵,以全覆盖的党组织网络带动构建全覆盖的基层治理网络。

强化责任落实,高位强力推进。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重在落实、贵在坚持、成在实效。充分发挥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牵头抓总作用,健全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压实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层层抓落实责任链条,全面实施"书记一号工程"项目,市委书记亲自挂帅,市县两级领导干部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攻坚,对进展缓慢、成效不佳的集中会诊、点穴指导、专项督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制定6个方面、23项任务、186条具体措施,成立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网格治理、简政放权、物业治理、民生服务5个基层治理专项工作组,运用"五化"闭环工作法狠抓落实。强化考核激励,将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考察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对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突出的落实教育培训、考核评优、表彰奖励、职级晋升、提拔使用"五个优先"。

强化机制保障,分类推动落实。抓好基层治理工作落实,必须要有一套务实管用高效的机制作保障。建立包保联动机制,市县乡三级3311名领导干部到村(社区)联点包抓,每月深入走访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难题。建立分类推进机制,聚焦城市、农村、非公、机关、国企等领域治理工作任务,开展8个专项攻坚行动,推动各领域重点任务工作落实。建立揭榜领题机制,聚焦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采取主动认领、点题交办的方式,确定33个揭榜领题项目集中攻坚。建立拉练赛马机制,开展物业治理、"平战结合"体系建设、一支队伍管执法等巡回拉练检查,量化评比、总结经验、排榜通报,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建立示范引领机制,扎实推进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深化"强基提质、品牌创建、典型引领"行动,分领域创建特色品牌1372个,选树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党支部519个。

二、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多元共建工作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吉林市坚持以机制创新推动治理提质,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五六"工作体系,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延伸、创新。

"四网融合"深化数字治理。网络信息化赋能是促进基层治理精细化和便民服务智慧化的有效途径。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创新建立以党建工作为"引线"的党建网、以平安建设为"底线"的平安网、以民生服务为"实线"的民生网、以服务企业为"专线"的企业网,打造"城乡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通过数字平台推动"四网合一",整合数据资源、拓展应用场景、增强互联互通,将治理主体、治理资源、治理方式等有机联合,实现"网格发现问题、平台流转交办、乡街部门联动、线上亮灯督办、严格考核评价"的精准化治理,做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城市"。

(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回答了"党校是什么、党校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为新时代党校人如何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这主要是从党校姓党的角度提出的。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党校事业发展的根和魂。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自觉在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精准定位,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就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党性原则,自觉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必须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真正做到为党育良才、献良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这主要是从党校功能的角度提出的。党校不是一般的学校,而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担负着培训党内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党员干部来党校参加培训,要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学什么就学什么。按照党中央要求和部署,党校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要"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这就要求党校,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重点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另一方面,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同时,还要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胜任领导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这主要是从党校职责的角度提出的。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从延安时期的实事求是,到发出改革开放思想先声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再到新时代坚持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的灵魂,中央党校在不同时期都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当然,为党献策,需要党校人认真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打不厚书底子、坐不住冷板凳,做不到上接天线和下接地气相衔接,也就很难献出锦囊妙计。党校人只有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理论前沿上勇于开拓,在重大问题上敢于攻坚,才能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党校应该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解放思想、积极作为,充分体现自身的独特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必须掌握在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这是从理论武装、理论宣传的角度来谈党校作用。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工作视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鉴于自身的特殊重要地位,党校要积极发挥好自身优势,全面准确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发扬斗争精神,敢于直面各种社会思潮,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鲜明指出,"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新时代新征程上,践行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为党和国家事业进步作出党校贡献,就必须把从严治校、质量立校作为重要抓手和重要遵循,不断提升党校办学治校的水平。

从严治校是对党校办学治校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推动党校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方针。党校是党员干部十分向往的精神殿堂,尤其是中央党校作为党的最高学府,必须从严要求,坚持严以治教、严以治学,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切实发挥好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要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提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倡导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校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各级党校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让学员一进党校就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真正发挥好党校的职责功能。

办学质量是党校安身立命之本。党校教育培训的对象不是一般学生,不少学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素养,这就对办学质量提出了非同一般的要求。因此,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不断推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管理服务、学风校风等各方面工作的创新,持续提高教学科研服务质量;要坚持"课比天大"的理念,坚持高标准办学,高水平打造入脑入心的精品课程,高站位发挥党的思想理论战线重要方面军作用,高品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质量立校,就必须始终抓好人才队伍这个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进高端人才、培养优秀年轻人才等多种举措,不断壮大党校教师队伍,使党校出现越来越多的名师大家,成为全党干部教育培训的人才高地。

坚守党校初心,提升党校办学水平,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校历史已经充分表明,坚持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办党校的根本经验,也是推动党校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党校是党办的学校,必须"坚持全党办党校"。党校建设得好不好、办学水平高不高,与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与否、支持力度大小有密切关系。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党校事业发展"。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要求,压紧压实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把党校工作时刻放在心上,在学员选调、调查研究、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为党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清醒坚定

20xx-03-07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及"自我革命",并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自我革命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告诫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军队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锤炼"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品质,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自我革命,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努力奋斗。

勇于自我革命,就要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宗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无论条件多么困难、环境多么艰苦,中国共产党人心里装的始终是人民利益,始终重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过去是这样,现在和将来依然如此,这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奋斗目标所决定的。所以,党员干部要坚定走好群众路线,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拿群众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履职尽责,多做暖民心、聚民心、得民心的实事,以实际行动擦亮为民本色。

勇于自我革命,必须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从严、要害在敢治,就是要管全党、治全党,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在政治、思想、制度、纪律、作风、反腐等方面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形成敢管敢治、严管严治、长管长治的党建新生态,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消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就要一次次拿起"手术刀",以自我革新解决自身存在问题。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就要时刻坚持底线思维,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军规,时刻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法纪,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亲情账、名誉账、自由账,切实净化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使自己始终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干事创业状态。

勇于自我革命,还要敢于倾力解决矛盾问题。军队党员干部要在深入一线、深入官兵中,及时发现解决制约建设发展的难点、官兵关切的焦点、困扰基层的堵点,系统梳理问题、分析原因症结、制定对策措施,推进现实矛盾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要稳妥处理复杂棘手问题,敢于迎难而上,敢于较真碰硬、一抓到底;面对一些热点敏感问题,特别是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摆到桌面上民主决策。要彻底纠治行业风气问题,深入开展廉政纪律教育,用违规违纪通报、典型案例剖析进行常态警示,持续传导严抓作风建设的压力势头,同时大力培塑廉政文化,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自我革命任重道远,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应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定力,持续推进自我革命,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持续用力纠治"四风",持续下功夫抓基层打基础,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和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断增强纵深推进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赶考之心从未改变、赶考之志从未动摇、赶考之行从未停歇"的坚定执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彰显党校独特价值和优势

20xx-03-0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回顾总结了中央党校的历史成就和光辉业绩,围绕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作了全面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要求明确,是指引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一)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的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系统回顾了中央党校90年的发展历程,深刻总结中央党校90年办学治校的内在规律,明确提出"党校初心"的重大论断,并将其概括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在党校历史上乃至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八个字,凝结着党中央对党校的一贯要求,也彰显了党校的独特价值和优势所在。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对党校历史的高度凝练。1933年3月13日,党中央在江西瑞金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是中央党校诞生的标志,也成为中央党校发展历程的起点。90年来,中央党校为党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革命骨干、执政骨干,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央党校也总是站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前沿,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强化理论武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部校史就是一部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奋斗史、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对党校发展历程深刻洞察的基础上,概括提出了党校初心。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对党校性质的深刻反映。党校因党而生,是党创办的学校,也是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党校姓党,天经地义。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1924年5月,党的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提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1925年1月,党的四大提出,"党中教育机关除支部具其一部分作用,另外于可能时更有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增进党员相互间对于主义的深切认识之必要"。此后,我们党办起了中共北方区委党校、中共上海区委党校。1933年3月,我们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适应革命战争需要培养输送大批干部。90年来,中央党校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深刻把握党校性质的基础上,概括提出了党校初心。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对党校功能职责的集中概括。党校是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创办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党校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发展。90年弦歌不辍,90年初心不改。"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贯穿党校事业发展的一条红线。中央党校始终坚持"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在为党育才方面,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就培训了万多人。在为党献策方面,中央党校在1977年创办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了多篇影响力很大的文章,为全党拨乱反正作出了重大贡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新的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能否入党问题的研究等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作为国家高端智库,报送的不少决策咨询成果也受到中央重视。着眼未来,为党育才,特别是为党献策,党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着眼党校的功能职责,概括提出了党校初心。

"五支队伍联动"强化力量支撑。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人,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集聚起基层治理强大合力。突出专业化服务供给,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分别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平安(民生服务)负责人、网格员、综合执法、助企服务、志愿服务"五支队伍",保证基层治理活有人干、事有人管、责有人担。突出"平战结合",畅通协调对接机制,深入开展"双报到"活动,开发常态化服务社区微信小程序,万名机关干部到社区报到服务。常态化选派48名领导干部和215名年轻干部任街道临时党委书记和社区"第一书记",补充"社工岗"615名,招聘基层治理专干813名,有效充实基层治理服务力量。突出专业赋能,在全省率先创建基层治理研究实训中心,构建"五大课程体系",设置"六大培训班型",采取"四大实训模式",运用"情景+案例"模式,开展现场教学和实践锻炼,提升基层干部专业水平。

"六步接办"闭环解决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是解决问题。创新制定"吹哨、报到、会商、落实、反馈、评价"6步接办工作流程图,逐项明确责任主体,由网格发现问题,进行预警上报,四级平安(民生服务)负责人逐级"吹哨",社工队伍、志愿服务队伍、党建联盟单位、执法队伍分别"报到",通过部门领办、联席会议会商、开展联合执法等方式,由相关部门承接落实、限时办理并反馈,由街道社区和群众作出评价,实现问题全流程闭环解决。目前,全市共确定市县乡村四级平安(民生服务)负责人1万多名,深入一线开展工作万次,解决问题万个,一批基层治理难题得到高效处置、有效化解。

三、突出靶向发力,打造精细化治理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吉林市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做强街道、做实网格、做活实训、做优服务,不断探索符合吉林市特点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

扩权赋能建强基层枢纽。下好管理体制改革"先手棋",增强乡镇(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统筹协调功能,确保"最后一公里"治理更畅通、反应更灵敏。坚持资源集聚做加法,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编制乡镇(街道)职责清单,制定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参考目录,赋予街道"五项权力",给基层更多话语权。坚持事项精简做减法,根据乡镇(街道)不同类型、功能定位和编制数额,综合设置党政工作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全面完成一票否决事项和责任状清理工作,取消街道承担的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任务,着力为基层松绑减负。坚持力量融合做乘法,深入实施"吉林行动"计划,点燃街道"红色引擎",组建物流、外卖等两新组织行业党委,创新开展"六联共建"活动,引导两新组织与属地联建共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做实网格激发治理活力。网格化治理是实现社会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的重要举措,是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的关键。强化基层"微治理"矩阵布局,创新构建"一网统筹、一网统管"治理模式,以网格为基本单元,推动应急、消防、信访、疫情防控等工作进网格,实现"多网合一",组织清理野广告、清理乱堆乱放、拆除违法建筑物等。配足配强网格力量,新建社区25个,重新划分综合网格1万多个,配备网格长9000多人、网格员4000多人、兼职网格员近5万人。坚持"一支队伍管执法",全面整合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基层执法力量,落实城乡社区警务进网格、社区民警进"两委"机制,市县两级13个行政执法部门2000多名执法队员下沉进驻网格,实现基层治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治理转变。

释放效能做实民生服务。面对治理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只有做优做细做实服务,广大群众才能最大程度享受到治理红利。构建"家门口"城市党建模式,打造"十分钟党群服务圈",一体化构建城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站122个、党群服务中心(站)519个、小区党群服务"红色驿站"61个。加快物业治理,全面推行"红心物业""红色网格"一体运行,巩固无物业小区"清零"成果,推动"四型社区"分类治理,加强市县两级物业行业党委建设,建立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开展"星级物业企业"创建。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就地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一老一小"和困难基层群众,优化公共服务,建立对老党员、弱势群体、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预警、定期巡访关爱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定制公交"做法入选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典型案例。

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

20xx年第3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这些要求,根植于我们党发展壮大的百年斗争史,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着力把广大干部锻造成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确保我们党在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一、在重大斗争中磨砺是干部历练成长的必由之路

从党的百年奋斗史看,在重大任务和火热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的重要经验。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无论是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还是锐意创新、破冰前行的改革时期,党都非常重视在重大任务和火热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一批又一批干部在斗争中学习、在斗争中进步、在斗争中成长,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从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看,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磨砺是推进伟大变革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各级组织部门闻令而动,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刀真枪磨砺,补短板、强弱项、学本领。广大干部迎难而上,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摸爬滚打,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冲锋在前,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啃硬骨头,在全面从严治党上较真碰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寸步不让,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从未来面临的风险挑战看,培养一批又一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干部是完成时代重任的迫切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改革发展任务之重、风险挑战之大、矛盾问题之多前所未有,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有的得"软骨病"不敢斗争,有的患"无能症"不会斗争,有的只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这与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格格不入。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应对重大风险和强大对手,除了坚决斗争别无出路。面对的情况越复杂越严峻,越需要培养一大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干部。

二、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

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重大斗争实践是干部成长的"磨刀石"。要切实加强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

一是加强思想淬炼,坚定斗争意志。坚定斗争意志,最根本的是夯实思想根基,解决好"敢不敢"的问题。大力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计划,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理论上的清醒厚植斗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拧紧"总开关",加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增强斗争的战略定力和亮剑底气。要用好"活教材",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斗争的智慧和力量。要把牢"安全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常观大势、常思大局,高度警惕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不断练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先手与高招,永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

二是突出政治历练,把准斗争方向。斗争不是乱斗一气,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要坚持"两个维护"这个最高政治原则,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这个大方向,凡是危害我国根本制度、核心利益、重大原则、中心任务的各种风险挑战,都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要坚持守牢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铭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是注重实践锻炼,提升斗争本领。干部只有在重大斗争中多接几次"烫手的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才能磨出真本事、练出硬骨头。要把重大工作重大斗争作为"练兵"的主战场,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推动干部走下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处理复杂问题、解决大事难事、做实群众工作中练就"十八般武艺",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失误错误面前敢于承担责任,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甘肃省张掖市深入开展"千名年轻干部双向交流行动",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改革发展稳定一线挂职锻炼,让他们在落实急难险重任务中提升自我。

四是强化专业训练,掌握斗争策略。斗争是一门艺术,要注重策略,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要加强斗争艺术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引导干部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张掖市聚焦构建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开展精准化专业化实战化培训干部,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短板、能力弱项和经验盲区,促使干部素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三、注重在重大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

越是重大关头、关键时刻,越能考验一个干部,也越能识别一个干部。选好用好经过重大斗争磨砺的干部,会激励和引导更多的干部敢战善胜,做到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要树立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鲜明导向。选人用人,导向最根本、最管用。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斗争精神、斗争本领的考察,大力选拔使用在重大斗争实践中能够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干部,坚决调整那些不愿负责、不敢担事、疲沓拖拉、敷衍应付的干部,着力打造政治过硬、适应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要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张掖市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功过、以担当作为定位次排先后,注重选用扛重活、打硬仗、实绩突出的干部,把在重大斗争中历练作为选配"一把手"和吃劲岗位干部的重要条件,近3年从重点工作一线提拔使用干部比例达72%。

要善于发现使用在重大斗争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必须贴近实际、走近群众、创新方式,善于在大战中识良将、在大考中辨贤才。要坚持关键时刻"考"和一贯表现"察"相结合,全面历史辩证地分析显绩与潜绩、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公正合理地作出评价。要坚持见事和识人相结合,下功夫了解掌握干部做过的实事、解决的难事、经历的大事,通过具体事例知人之长、知人之短,知人长中之短、知人短中之长。要坚持考和用相结合,对在重大斗争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及时纳入组织视野,重点培养、大胆使用,真正把堪当重任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张掖市探索出全覆盖调研、近距离识别、多角度分析、宽视野比选"四步工作法",有效提升了选人用人的精准度。

要为重大斗争中冲锋在前的干部担当负责。身处重大斗争一线的干部,往往面临很多常人难以体会的压力和困难。组织部门要主动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撑劲者撑腰,让他们有谋事之心、无后顾之忧。要强化考核让担当者"出众",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有机衔接,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要选树典型让担当者"出彩",大力宣传表彰在重大斗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干部,激励大家干有标杆、担有方向。要容错纠错让担当者"放心",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该容的大胆容、该用的合理用。要关心关爱让担当者"安心",强化基层干部特别是条件艰苦地区干部的待遇保障,多措并举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干得顺心、拼得尽心。张掖市建立党政履责"督考一体化"平台,促使干部个个身上有指标、人人肩上有担子。建立"职级周转池",为一批年龄较大、表现良好而本单位无职数的干部统筹解决职级,力求让各年龄段干部都有奔头。

破解"四个难题" 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20xx年第3期

近年来,湖南省湘阴县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聚焦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不善为"四个难题",出台转变干部作风、激励担当作为系列文件,打好思想引领、政策激励、历练培养、调整优化"组合拳",有效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健向好。

一、增强使命意识--破解动力不足"不想为"的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激励手段和配套机制不够细化具体等原因,一些党员干部存在"躺平""佛系"等错误思想。湘阴坚持从思想根源抓起,从日常监督严起,着力激发干部"想为、愿为、要为"的内生动力。一是以理想信念提振干部精神状态。始终把加强理论武装、提升党性修养摆在重要位置,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覆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精神洗礼、领悟信念力量。二是以人文精神熏陶干部思想。湘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涌现出一大批务实重行的先贤时哲,我们深入挖掘本土人文资源,讲好湘阴故事、赓续湖湘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三是以发展目标激励干部奋进。省委、省政府对湘阴发展寄予厚望,将湘江新区湘阴片区作为"强省会"战略的重要阵地。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谋划推进湘江新区"十大标志性工程"、乡村振兴"十大引领性工程",明确"奋进全省十强县"目标,全县党员干部扛牢使命、满怀信心,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精神状态投入跨越赶超的火热实践。四是以监督执纪倒逼干部尽责。对那些"混日子""守摊子""撂担子"的党员干部,始终坚持零容忍严追责。

二、消除后顾之忧--破解闯劲不够"不敢为"的问题

针对部分基层干部心存顾虑、畏手畏脚,担忧"鞭打快牛"的情况,湘阴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和湖南省委加强基层建设"1+5"系列文件精神,细化容错纠错情形,明确20条正向激励措施,全力当好干部干事创业的坚实后盾。一是让冲在前的干部"不担心"。旗帜鲜明支持改革创新,出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从制度层面鼓励干部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严肃查处诽谤、诬告陷害等行为,近年来对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工作失误的12名干部予以免责处理。二是让干成事的干部"不吃亏"。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牢"凭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通过"六比六看"方式公开比选4名乡镇长、8名高新区中层骨干。重奖优秀典型,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担当作为功臣""狮子型干部"和效能之星,给荣誉、给地位、给岗位,让实干者得实惠,让重奖者受重用。三是让受处分的干部"不掉队"。扎实做好追责问责"后半篇文章",鼓励受处分的干部放下包袱、"满血回归"。20xx年,1名曾经受处分的处级干部被评为全县5名"担当作为功臣"之一,3名符合条件的干部得到重新使用,实现从"有错"向"有为"转变。

三、提高能力水平--破解本领不强"不会为"的问题

针对部分基层干部面对机遇慢人一拍、面对难题束手无策的情况,湘阴把解决干部本领恐慌、提升能力水平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善作能为的优秀队伍。一是在日常学习中明晰"干的方向"。坚持"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制度,第一时间跟进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在实践历练中搭建"干的舞台"。大力推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动员领导干部主动认领重大项目建设,逐人逐月明确任务清单,每季度评选"奔跑奖"和"蜗牛奖",并建立考评奖惩机制,真正把工作一线作为发现干部、识别干部、培养干部的主阵地。常态化开展"四千干部联民家、凝心聚力促跨越"新时代群众工作,组织动员广大干部深入一线兴办实事、破解难题,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水平。三是在结对帮扶中掌握"干的方法"。强化年轻干部培养,每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2名以上年轻干部,着力推动年轻干部尽快熟悉工作业务、提升实践本领。四是在跟踪督导中提升"干的实效"。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镇、县直单位包村(社区),强化工作指导、督促工作落实。建立主要领导干部"实绩档案",上任时"交任务、压担子、列清单",每年度"晒答卷、比排名、听口碑",调任前"看成效、比业绩、交账单",将责任压力传导到工作第一线。

四、突出因事择人--破解人岗不适"不善为"的问题

岗位不相适、人事不相宜,不仅干部干得吃力,工作效果也难以保证。湘阴坚持精准识别干部、合理使用干部,力争用其所长、用当其时。一是着眼长远发展引进一批。出台人才高地建设36条措施,围绕长远发展所需引进专业人才,统筹做好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等工作。20xx年引进2名博士研究生、14名硕士研究生,新增4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二是立足实际需要储备一批。实施干部培养"三百工程",首批遴选82名"90后"年轻干部、56名乡村振兴专业人才和31名工业经济类专业人才入库培养,储备梯次合理、专业对口的人才力量,有针对性地安排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治理等岗位历练培养,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供应链"。三是结合履职表现调整一批。统筹考虑班子结构、干部专业和工作实绩,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岗位实际合理调配干部,着力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推动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调整后的干部迅速找准定位、进入状态、干出实绩。

培养更多内行领导

20xx年第3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加强学习,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紧扣事业发展需要选干部、配班子,努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内行领导。

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所谓内行,指的是对某项工作或某个专业领域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让内行的人管内行的事,才能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才能把得住专业规律、找得准要害关键;相反,如果让外行的人管内行的事,就难免"拍脑门"胡乱指挥、"拍大腿"无所适从。当前,各项工作的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越来越多高素质、专业化的内行领导脱颖而出、担当重任。

内行既是专业知识,更是理念思维。培养内行领导,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最根本的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专业要求,精心设计专业化培训菜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领导干部走进专业课堂、拿起专业课本,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训,确保领导干部的专业素养能够胜任分管工作需要、单位核心职能。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这只是对内行领导的基本要求,还应着力培养领导干部的专业理念、专业思维、专业精神和专业视野,引导和帮助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战略眼光,拓宽视野格局,不断增强把握专业方向、谋划专业思路、探索专业举措的能力和水平。

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xx-03-07

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风的综合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政治生态的重构、净化、修复和优化,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果。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不容易,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为不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项持久的工作。"新征程上,面对更加复杂的执政考验,要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断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严惩腐败,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实现党内政治生态全面净化。

能否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乎党的事业成败和民族兴亡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础,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需求。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好,贪污腐败、滥用权力等行为就会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从而最大程度减少管党治党的阻力。二者之间的这种生态联动意味着,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政治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营造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建党百年的奋斗历程表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和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程。面对当前党内仍然存在的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问题,必须通过重构良好的政治生态来涤荡和驱除党内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正、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以钉钉子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

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方面,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能够树正气,让干事者有为也有位,从而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实现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系统工程,政治生态作为上层建筑,如果能够始终保持风清气正,必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起到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破作风之弊、立浩然正气、守气正风清

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和发展壮大与政治生态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政治生态建设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

"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难在哪里?

--难在"风清"。"风清"在"破",就是要破作风之弊。作风问题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四风"问题为切入点,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作风问题的长期性和顽固性,并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持续推进作风建设。

--难在"气正"。"气正"在"立",就是要立浩然正气。党员干部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必须高度重视涵养党员干部的政治气节,让党员干部"养正气、祛邪气",逐渐在党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大气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使命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须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弘扬正气、抵御歪风的工作与政治环境,以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为起点,形成政治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难在"始终"。"始终"在"守",就是要守气正风清。我们的政治生态尽管处于运动不息、不断调整当中,但整体上是好的、稳定的。同时也要清楚认识到,由于复杂的环境和条件,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面临的环境是复杂的、考验是严峻的,必须对政治生态问题时刻保持警惕,以永远在路上的定力和决心,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抓住关键环节,寻找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有效方法

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党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要准确把握时代要求,不断寻找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有效方法。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着力点,为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奠定基础。对于一个政党来说,理想信念就是其灵魂,是最本质的内容。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具体来说,就是要引导全党同志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引导全党同志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综合能力。

以抓住"关键少数"为支撑点,为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锻造队伍。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系统工程,牵涉范围广,制约因素多。这就需要在复杂的工作中善于发现重点、抓住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人抓起,从人做起,也就是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具体来说,首先要严格"关键少数"的选拔任用,既要注重能力素质,更要注重思想和政治素质。其次,要加强"关键少数"的作风建设,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加强党性修养。最后,要规范"关键少数"的权力行使,充分发挥党内专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防止权力失控。

以深化制度治党为落脚点,为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保障。制度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实现党的建设目标的刚性保证。深化制度治党,一方面要以自我革命精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明确政治生态建设的方向、原则等基本内容,为政治生态建设的开展提供规范性指导;另一方面,又要强化制度体系的落实,凭借高效、严格的执行力,将制度中所规定的内容贯彻到实践活动中,推动政治生态建设科学开展。

扛牢纪委监委监督责任。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纪律部队",要坚决担负起党章赋予的职责,既带头尊纪尊法、学纪学法、守纪守法,又从严从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和破坏党内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行为,坚决维护党章党规党纪权威,做党的纪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头雁效应"。推动党的各项纪律落实落地,关键在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增强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言行,严格依据党的各项纪律规定谋事、管人、用权,示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严起来、把规矩立起来。

深化党建引领边境基层治理

20xx-03-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统筹抓好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边境一线的基层党建工作。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陆地边境线长4060公里,既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对外开放、辐射周边的前沿阵地。深化党建引领边境基层治理,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家安全与发展要求、富有时代特征、具备区域特色的现代化边境治理之路,是云南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重要回信精神的重要举措。我们始终把深化党建引领边境基层治理,作为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的政治大事要事来抓,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三年提升行动和"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三年行动为抓手,着力提升党建引领的统筹力、组织力、服务力,全面提升边境基层治理效能。

着力提高统筹力,共建一核多元、条块联动的新格局。基层治理的关键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着力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统筹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实现对不同治理主体、不同治理场域、不同治理功能有效协同融合,全面提升治理的主导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确保党对边境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一贯到底、始终有力。云南边境地区大多属于"老、少、边、远"地区,市场化、社会化、开放化程度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党的组织形态与边境治理现实相适应、相融合、相促进,健全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上级着力"向"上下用力"转变、从"局部推动"向"整体推进"转变、从"自我封闭"向"协调联动"转变。突出党的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领导协调机制,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治理思路、设定治理任务、规划治理路径,确保边境基层治理始终有正确方向、清晰目标、具体任务。推进区域协同。着眼打破区域壁垒,探索建立边疆省(自治区)党建联席会议,在沿边25个边境县打造"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立边境区域党组织联建共建、应急指挥调度、联防联动治理等机制,成立边境治理区域联盟,推进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难事共解。强化多方共转。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推广街道"党建联盟"、社区"大党委"、国门"大党(工)委"模式,突出抓好边境地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全面强化党组织对各类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使各类组织成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左膀右臂。

着力提升组织力,共治党群同心、人人参与的新气象。群众既是社会治理成果的享有者,更是基层治理共同体的重要成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组织力,就是要深入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以党心聚民心,把工作对象变成工作力量,画出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云南边境地区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方式等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基层社会主要群体呈现"一减一增"特点,一方面随着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边境乡村"空心化"较为普遍,以"三留守"人员为主体的原有边民公共精神、参与意识较为缺乏;另一方面外来经商、打工、旅游等流动人口逐渐增加,给边境治理带来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加强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先锋引领,以友好型的情感认同暖人心,激活每个基层治理"细胞"、增强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抓教育凝心聚魂。实施"红心向党·思想筑边"行动,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抓实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自强诚信感恩教育、自治法治德治教育,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主题实践,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对边境地区乡村组党员、干部进行全员轮训,促进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坚定一条心、永远跟党走。强堡垒团结带动。实施"红色堡垒·组织强边"行动,持续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推动明责、赋权、扩能、减负,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创新"党建+网格+大数据"管理,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让基层事、权、责匹配起来,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坚强核心。争先锋示范引领。实施"红雁领航·先锋戍边"行动,坚持精兵强将往下派、优秀人才朝下走,在抵边一线发现识别、培养锻炼干部,常态化开展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让党员、干部、人才在基层治理中显现本领、释放能量、体现价值。

着力提优服务力,共享边防巩固、边民富裕的新成效。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党建引领边境基层治理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服务力,就是要以边疆经济发展、边境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的治理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以及国家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意见的施行,云南边境地区既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边境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民生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组织基础的高度深化认识,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并重,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边境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堵点,让群众共享发展和治理成果。让边防更固。实施"红网精治·守土固边"行动,加强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建设,优化联防所机构设置和职能,健全联指联调、联防联控、平急结合工作机制,固化"五户联防、十户联防"网格治理模式,筑牢国家西南安全稳定屏障。促边民更睦。实施"红脉相承·和谐稳边"行动,深入推进"石榴红工程",制定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责任清单,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爱。使边关更美。实施"红土和美·富民兴边"行动,围绕边境地区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发展,实施新型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有序推动"边民互市",深入开展"干部规划家乡",持续提高乡村组织、人才、产业、文化、生态振兴组织化程度,让所有边境乡村基础牢、产业兴、环境优、生活好,全面成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内行既是专业背景,更是实践禀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内行是学出来的,也是干出来的,从一定程度上讲,专业经历、实践禀赋往往比专业知识、专业背景更重要、更宝贵。内行领导的成长,更离不开专业领域火热实践的扎实历练。越是有专业背景、有培养潜力、有提升空间的干部,越要坚持早发现早培养,越要舍得放到相关专业领域的工作一线摸爬滚打,通过挑重担、扛重活,经风雨、长见识,不断丰富专业阅历,积累专业经验,切实提升领导和驾驭专业工作的本领。

内行既是能力评估,更是业绩评价。衡量和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内行,不仅要看其学过什么、干过什么,更要看其运用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干得怎么样、工作业绩如何。因此,我们培养的内行领导,既是懂专业、会专业的领导,更是在相关专业领域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前者是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层面的评估,后者是工作业绩、群众口碑层面的评价。要把培养内行领导的成效落在更好地推动工作落实、提升工作水平上,切实把专业优势转化为工作成效,不断打开工作局面、创造一流业绩,努力做一名货真价实的内行领导。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20xx-03-20

"大党独有难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到的重大理论命题,在二十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和破解之道。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这充分彰显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深沉忧患意识、高度历史自觉和强烈使命担当。

读懂"关键在党"的四个维度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至少可以从四个维度予以阐释:第一,中国共产党承载了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客观存在的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比如实现国家统一、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立人民民主、实现文化繁荣兴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等等,这些都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也都是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具体体现。所有直径交汇的地方就是圆心,亦即最大公约数,党是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人民群众具体、历史的意愿和要求的差异成为长短不同的半径,党群关系是同心圆。党只要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就能固守圆心,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持续不断地把中国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牢牢凝聚起来,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第二,中国共产党带领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大国实现整体转型。今天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是复兴中国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而是一个全新目标和全新任务,中国式现代化锚定的目标要达到行稳致远的效果,注定离不开人民共和国的力量和社会主义方向,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第三,党的领导融进了单一制国家治理结构之中,成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领导融进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的领导制度是党和国家根本领导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芯片"和关键,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第四,中国共产党通过妇女解放重构家庭结构,通过土地革命重塑生产关系,通过"三大改造"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通过移风易俗形成文明新风尚,等等,创立一个全新的基层社会,简称"新社会"。党的政治功能为社会治理提供方向,党的组织功能为社会治理提供秩序,党的服务功能为社会治理提供活力,党的整体功能的发挥确保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为成功推进当代中国市域治理现代化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根本前提。

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此重要,可是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逐步显现,党内不少问题浮出水面,引起党内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前,"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当时,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关于"忧心忡忡"一词,20xx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前,面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党是忧心忡忡的,我是忧心忡忡的。想来想去,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加以推进,团结带领全党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如此看来,面对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共产党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忧心忡忡"的心态上,而是以实际行动寻找破解之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三个特征融合注定形成"大党独有难题"

何谓"大党独有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大党有何特色?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是从党员规模和组织层级讲;其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从性质宗旨讲;第三,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是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从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求讲。这三个特征融合,注定形成"大党独有难题"。胡乔木同志在1991年《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求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并且要求用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所作的决定统一全党的行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党内的思想不一致、行动不一致是难以避免地常常发生的,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大党尤其难以避免。"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与黄炎培著名的"窑洞对"中就表达出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可能在共产党人身上重演的高度警觉。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以"进京赶考"生动比喻,明确提出"两个务必"的伟大号召。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郑重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开启了靠改革和制度建设党的新路。世纪之初,随着市场经济大潮涌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江泽民同志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指出"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党面临"四大考验",并在建党九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四种危险","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写入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继续强调:"经过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具体来看,党的规模越大,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形成共识,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越难;大党的层级越多,自上而下的压力层层递减、责任层层加码就可能出现,导致全党步调一致难、有力执行难;党员规模越大,由上至下的监督成本越高,监督管理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就越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原则不可避免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导致党内外各种利益矛盾协调越难;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随着党生存发展的外部压力降低,要保持革命本色、防止温水煮青蛙就越难;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还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必须学会洞察世界、引领世界,都有不少难题,等等。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如何始终"的大党独有难题,即:"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其中,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必然带来坚守初心使命、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等难题,最大规模政党要确保全党在共同政治思想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尤其不易,长期执政容易在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精神状态、政治生态等方面形成诸多难题。

新时代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途径

新时代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于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何谓全面从严治党?20xx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概念,20xx年2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xx年1月,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阐释: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所谓"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第一,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要对包括中心工作在内的一切工作发挥引领和保障作用,这样就把党的建设与党治国理政一切目标结合起来;第二,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离开党的领导,党的自我革命就有可能变成"自我要命"。党的自我革命,绝不会自动革命,需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各级党组织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基础在全面,就是要防漏洞、补短板,但是"全面"中也有辩证法,即注重"全面"也要抓"关键少数",如高级干部、"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等,由抓住"关键少数"向管住"绝大多数"拓展。关键在严,严在"真、敢、长",严是一种态度,但严中有爱,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也体现了辩证法思维。要害在治,就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通在责任制链条中。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党组)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在20xx年党中央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中,"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更名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这不仅是提法的变更,更是内涵和要求的深刻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原则、主线、布局、目标、任务等清晰展示出来。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根本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主线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布局是"5+2"布局,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等。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健全这个体系,需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要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特别是"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表明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予以思考,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予以设计,必须运用辩证法予以统筹。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个动态系统

党的建设遵循"修楼房"的逻辑,不是做"加减乘除法"。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首先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首先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5+2"布局,然后与时俱进作出动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的贯彻中、从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维的落实中,不断总结出新的经验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比如,20xx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八项要求",在20xx年十八届六中全会二次会议上提出"六个从严",在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提出"四个统一",在十九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总结"六个统一",在20xx年7月3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结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八项重点工作",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结了党的自我革命至少九项思想成果,在十九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提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六个必须"。

立足于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七项战略部署。第一项部署,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布局,继承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发挥统领作用的要求。第二项部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体现了党的思想建设的布局。第三项部署,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体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布局。第四项部署,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体现了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属于组织建设的布局。第五项部署,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体现了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和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依然属于组织建设的布局。第六项部署,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把纪律和作风建设相融共进、一体推进,体现了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布局。第七项部署,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这是反腐败斗争的布局。这七项部署是"5+2"党建布局的具体落实,表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个动态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回顾百年大党的自身建设史,党带领人民建立人民政府,让人民起来监督,人民不会推翻自己的政府,从而找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党通过自我革命,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成为人民的政党,人民不会推翻自己的政党,从而找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迈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持之以恒实现"第一个答案"和"第二个答案"有机结合,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社会革命促进党的自我革命。

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20xx-03-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完备的社会治理格局,关键在于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搭建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为一体的治理平台,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形成党建引领格局。加快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必须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放在第一要位,时刻树立"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思想,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注重顶层谋划,区委书记亲自挂帅,主动认领书记项目领衔破题,区委常委会定期专题研究基层治理工作,出台网格化治理、红色物业等6方面指导性方案,构建起要素完备、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持续增效。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四方,着眼增强街道统筹协调功能,做好街道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调整优化工作,推动区直部门职能下放,赋予街道党工委在区域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对区直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建议权等方面更多"话语权"。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组建"大工委"和"联合党委",吸引辖区内党组织有效参与其中,统筹辖区内各类资源和力量,共同抓好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激活小区楼栋党建"一池春水",将小区在职、退休、流动党员全部编入治理团队,设置党员责任区,确定党员联系户,推选党员楼栋长,充分发挥起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四方"共议机制,协调解决矛盾问题2400余件,实现大事共商、实事共办、难事共解。

构建系统工作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离不开系统化、制度化的理念,需要最大限度增强势能动能,汇聚各方合力,推动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构建红色网格精细化治理体系,坚持"全域覆盖、无缝衔接"的原则,按照辖区实际情况,以常住居民300户标准,重新设置"全科网格",同步成立网格党支部和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网的全覆盖。区、镇街、村社区分别建立网格管理服务中心和工作站,构建三级联动网格管理服务工作机构,形成"一张网"统全局的基层治理格局。构建智慧化管理体系,依托大数据,将网格内各类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和统一编码,形成人、地、事、物、组织等数据全覆盖的社会治理信息资源库,打破部门"信息孤岛"。每个网格员配发一台移动终端,网格事项通过移动终端"一键上报、三级响应",为基层治理安装上"智慧驱动"。构建多元共治体系,以网格治理团队为基础,广泛吸纳驻街单位、物业、医疗机构等工作人员组建暖心服务小分队,为居民提供各类暖心便民服务2000余次,常态化开展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创新开展"红色物业"创建工作,物业企业与社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依托物业服务用房、保安亭建设红色驿站,切实将党群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

夯实基础保障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须树牢强基导向,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确保基层有资源有能力抓好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以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职业体系建设为契机,专职网格员全部改由社区工作者担任,纳入社工职业管理体系,每年接受集中培训不少于24学时,推行"老带新"培养模式,制定完善网格员考核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基层治理队伍专业化水平。聚焦阵地堡垒建设,统筹推进党群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将社区办公、党员活动、为民服务等各项社区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自我革命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

20xx-03-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新鲜经验,提出了自我革命的重要政治论断。自我革命的命题虽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正式提出的,但是,由于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决定党必须自我革命,党除了人民利益以外没有任何自己的利益,更没有特殊利益。自我革命源于党的初心使命。这也是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纵观党的全部历史,自我革命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

20xx-03-09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并就此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律建设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以纪律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纪律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持续强化、不断加固

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历史与现实的维度,深刻认识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历史主动和政治自觉。

加强纪律建设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纪律严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品格和政治基因。百年来,纪律建设始终伴随着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也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勇立潮头的成功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自我革命规律的认识,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将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严格纪律执行,纪律监督的严肃性、威慑力、覆盖面不断增强,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突出亮点,为党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只有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严明纪律、严格执纪,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使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从根子上正本清源、筑牢防线。

纪律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一严到底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充分发挥纪律建设的治本作用。

坚持严密纪律体系和严格纪律执行相贯通。一方面,要推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协助党委与时俱进制定和修订党内法规制度,促进法规制度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行之有效,使制度篱笆扎得更紧。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也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持续完善程序类、实体类、协作类、束权类等制度,切实做到监督检查有理、执纪执法有据。另一方面,要增强党规党纪刚性约束。以零容忍态度抓好纪律执行,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让铁纪真正"长牙"、发威,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把严明政治纪律放在首位,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坚决清除"两面人""伪忠诚",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树起政治纪律的高压线,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严起来,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严的基调和实的要求相统一。从严管理监督与鼓励担当作为是内在统一的,严管不是管死,约束不是让人无所作为,必须深入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把严管厚爱、激励约束的辩证统一要求充分体现到纪律建设的各个方面。要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政策策略,做到定性准确、宽严有据、不枉不纵。在第一种形态上加压用力,落实好党内谈话、谈心类谈话等制度,综合运用谈话函询、提醒批评等方式,做细做实对党员干部的经常性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用纪律约束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坚持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精准问责,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严查诬告陷害、关爱回访等工作力度,打好激励保护的"组合拳",让纪律执行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纪律教育和党性教育、廉洁文化教育相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在增强纪律自觉上下更大功夫。既要把纪律教育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寓于日常、形成常态,又要与党性教育、廉洁文化教育贯通起来,同向发力、倍增效果,让党纪的外在约束真正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尊崇。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推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把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作为必修课,分级分类精准施教;将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预防作用,用好严重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在警示教育大会、民主生活会上发放,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加强党性教育,监督推动党员干部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的强大动力,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廉洁文化教育,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中的廉洁元素、纪律印记,引导党员干部崇廉尚洁、严守纪律,推动全社会形成遵规守纪的浓厚氛围。

坚持紧盯"关键少数"和管住"绝大多数"相结合。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铁规矩、硬杠杠,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既要管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也要管好每一名党员,真正以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一方面,切实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实效。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做到"两个维护"、执行民主集中制、正确履责、廉洁用权等情况的监督,对有问题反映的,该提醒的提醒、该查处的查处,督促其带头严格遵规守纪、依纪依法办事。要管住年轻领导干部,切实纠正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掌握、不执行等问题。另一方面,督促党员干部绷紧"纪律弦"。监督推动各级党组织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让广大党员干部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感到纪律就在身边,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

纪律建设是重大政治责任,必须齐抓共管、同题共答

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必须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推动形成全党动手一起抓纪律、管纪律、执行纪律的良好局面。

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居于主体地位、负有主体责任,是纪律建设责无旁贷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要把纪律建设贯穿各项工作,用纪律管住管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党员干部,坚决防止突破纪律底线。党委(党组)书记作为加强纪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动真碰硬,以严明纪律的实际行动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党校坚守为党育才的初心,不论是马列学院时期,还是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时期,以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为教学方针,把对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把为党育才作为主责主业。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党校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主课,把党性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党校坚持以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加强专业化能力培训,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新时代的十年,中央党校共培训万名领导干部,在为党育才上取得了辉煌业绩。

聚焦主责主业,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党校要坚持以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课,以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中心内容,加强专业化能力培训,努力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

加强理论教育,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党校开展理论教育,要注重理论教育的系统性、学理性,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抓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夯实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的理论基础;讲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领导干部准确把握深刻内涵,自觉领会精神实质;重点是把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在讲全讲准、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见成效,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提供理论支撑。

加强党性教育,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开展党性教育,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从"论""史""实"三个维度讲好党性教育课程。"论"就是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课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党性的理论基础,帮助领导干部厘清共产党人的党性与其他政党党性的根本区别;"史"就是通过学习"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等课程,增强党性教育的历史感,达到以史为鉴、以史育人的目的;"实"就是通过学习"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体验式教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案例教学)"等课程,对领导干部进行正面典型事例教育和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为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提供镜鉴。

强化专业化能力教育,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开展专业化能力教育,重点是聚焦领导干部履职需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通过学习"当代世界前沿问题研究""提升领导能力""形势与任务报告"等系列课程,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同时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胜任领导工作。

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提升党校教育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坚持高标准办学。"质量兴则党校兴,质量高则党校强。办学质量是党校发挥干部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基础,是党校安身立命之本,也是践行初心之本。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任何理论都是在认识和解答时代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问题导向是党的理论的鲜明特点。作为党校学员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具有强烈问题意识。这决定了党校教学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既是课程要讲的,也是学员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学理阐释和实践解读,把党的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等问题讲全讲准讲深讲透。

加强学理阐释。党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已有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有着深厚的学理基础。讲好党的理论要从学理分析、历史借鉴、国际比较、实践导向等多个维度出发,把握其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揭示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领导干部认识事物、把握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创新教学方式。要根据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的特点和要求,创造性地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要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学理阐释和实践解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开展案例式教学,既要坚持以案讲"术",提升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和"巧",又要坚持以案讲"理",提升领导干部从"论"和"道"的高度认识问题、把握规律的能力;开展体验式教学,在注重直接经验获得的同时,强化思想启迪和理性认识的提升,使领导干部既能激动一阵子,也能牢记一辈子。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践行党校初心提供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要办好,必须有一大批名师"。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既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关键,也是办好党校的关键。

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专职教师队伍。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加强党校光荣传统教育,引导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批忠诚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和知名专家。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聘先进典型人物、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发扬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的传统和优势,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讲课制度。

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我革命的探索实践

我们党一成立就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在大革命时期,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注意对干部、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进行党的纪律教育,进行反对和防止贪污腐化的教育。1926年8月,党中央发出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这是党的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惩治贪污腐败的文件。1927年6月,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专门将"党的建设"列为一章。1929年12月,红四军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指明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办法。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训令第十四号》提出厉行廉洁政治,反对贪污和浪费,依法严惩腐败行为。《训令》强调:"对苏维埃中贪污腐化的分子,各级政府一经查出,必须给以严厉的纪律上的制裁。谁要隐瞒、庇护和放松对这种分子的检查与揭发,谁也要同样受到革命的斥责。"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任务,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将党的建设作为伟大的工程来实施,这表明党对加强自身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更加自觉和深刻。1942年2月开始,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开展了一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进行了整党工作,通过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采取党内党外结合等办法,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过整党,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为争取土地改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我革命的有效实践

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重要思想,告诫全党必须警惕敌人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1950年下半年开始,全党全军开展了整风运动。1951年下半年开始,全党进行了整党。在整党进行过程中,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党中央将正在开展的"三反"运动与整党相结合,严肃查处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贪污、浪费、受贿等腐化堕落行为。毛泽东指出:"自从我们占领城市两年至三年以来,严重的贪污案件不断发生,证明一九四九年春季党的二中全会严重地指出资产阶级对党的侵蚀的必然性和为防止及克服此种巨大危险的必要性,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是全党动员切实执行这项决议的紧要时机了。再不切实执行这项决议,我们就会犯大错误。"毛泽东在下发的指示中强调:"反贪污、反浪费一事,实是全党一件大事,我们已告诉你们严重地注意此事。我们认为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而着重打击大贪污犯,对中小贪污犯则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针,才能停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才能克服二中全会所早已料到的这种情况,并实现二中全会防止腐蚀的方针,务请你们加以注意。""三反"运动有力地惩治了部分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整顿了党的队伍,纯洁了党的组织,尤其是从严查处"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刘青山、张子善案,起到了极大震慑作用。

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自我革命的创新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全会同时对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决定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整顿党的作风。这次全会上重新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担负起这项重要任务。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并向全国公布,对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根据党的十二大的部署,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随后在全党分期分批开展了一次以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为基本任务的全面整党。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邓小平指出:"开放、搞活,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不对付它,就会走到邪路上去。所以,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改革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开放、搞活政策的正确执行。"1989年7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要求从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做起,在惩治腐败和带头廉洁奉公、艰苦奋斗方面先做七件事。当时,邓小平强调:"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对腐败,不是假的。""腐败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们往往下不了手。这就会丧失人心,使人们以为我们在包庇腐败。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他还特别指出:"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江泽民也强调:"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资产阶级思想时刻侵蚀着党的肌体,使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有所滋长,脱离群众的倾向有所发展,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崇高威信。这种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能不能把我们党建设好,不仅关系到党的兴衰,而且关系到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败。"8月28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3年,党中央作出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重大决策,此后每年都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专门研究,在党内形成了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为主要内容的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1998年7月,党中央决定,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1998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0年1月14日,江泽民在十五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并完整提出了"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2005年1月起,全党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年9月起,全党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后,党中央根据党章,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制度规定。面对反腐败斗争的复杂形势,胡锦涛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充分认识腐败现象蔓延的严重危害性,认识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全党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既不要失去信心,更不能掉以轻心;既要看到斗争的长期性,又要有现实的紧迫感。"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在这一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后不久,20xx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20xx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八项规定破题,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20xx年起全党分批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xx年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xx年在全党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xx年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分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xx年在全党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通过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得到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得到提高,党员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显著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为了强化纪律执行,党中央先后修订和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与此同时,党中央以创新精神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领导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大格局。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领导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经过持续坚决的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自我革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我们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们要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我们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我们要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以鲜明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20xx-03-15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崇尚实干蔚然成风、让庸懒散拖无所遁形是组织部门应尽的职责,必须把鲜明导向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用思想塑造干部,以事业激励干部,拿奖惩鞭策干部,凭情感凝聚干部,不断提振干部担当作为精气神。

坚持政治引领,夯实担当作为的思想根基。培养造就担当作为的干部,确保他们对党忠诚是首要。要抓实理论武装,坚持把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大力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百千万"工程,着力抓好县处级干部全员轮训、科级干部示范培训、中青年干部重点调训和"新苗"干部脱产集训,教育各级干部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转化为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自觉,转化为矢志为民服务、体现价值担当的行动自觉。要抓好党性修养,深入挖掘海北作为"两弹一星"精神孕育地的红色资源和红色底蕴,围绕发生在221基地的重要历史事件、重大活动等,以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和分厂遗址为"教室",以宝贵史料和珍贵实物为"教材",以老一辈核工业创业者为"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讲好爱党的故事、爱国的故事、爱社会主义的故事,让红色历史生动再现、更加鲜活,引导各级干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定历史自信,不断深化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历史规律的把握、历史智慧的运用,夯实党性锻炼的坚实基础。要抓牢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五统一"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持续健全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以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步调一致。

坚持以事择人,树牢担当作为的正确导向。推动干部担当作为,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从正反两个方面梳理制定干部政治表现测评表,全覆盖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常态化开展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测试,探索建立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家访",做到全方位了解、多方面印证,在关键时刻中辨"德",在重大任务中识"能",在一贯表现中看"勤",在工作成效中考"绩",在作风表现中察"廉",不断增强政治标准的刚性约束。要将考察触角延伸到前沿,聚焦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采取跟随工作、现场走访、个别访谈、专项考察等方式,跟踪了解掌握干部在关键事、关键时的表现;注重将一时一事与平时一贯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无任用考察、蹲点式考察等方式,经常性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做到"一时"表现了然于心、"一贯"表现胸中有数;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考察干部的主阵地,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在巷尾街头、田间地头里掌握了解干部的日常表现情况,树牢干部到基层培养、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的鲜明导向。要以分类思维考察干部,建立"一类一策"考察模式,对党政正职着眼考察战略思维、科学决策、驾驭全局能力,对班子成员注重考察系统谋划、贯彻执行、综合协调能力,对专业干部侧重考察专业知识、技术攻关、创新创造能力,对一线干部靶向考察拼搏进取、攻坚克难、群众工作能力,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切实用"精准画像"代替"模板简历"。

坚持严抓严管,锻造担当作为的优良作风。从严管理、严格监督,既是对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对干部担当作为的有力鞭策。要扎实开展政治监督,坚持鲜明政治导向,从政治视角考察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觉悟,重点监督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否坚守立场、主动斗争,在急难险重面前能否主动担当、善于作为,在攻坚克难面前能否冲在一线、直面矛盾,坚决调整那些不愿负责、不敢担事、疲沓拖拉、敷衍应付的干部,对临阵退缩、畏首畏尾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责问责,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要扎实开展日常监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要求,深化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督办,用好提醒函询诫勉、经济责任审计、12380信访举报查核等各类日常监督管理手段,及时发现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谈话提醒常态化、函询诫勉精准化;落实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干部负面信息库,系统集成干部在完成日常工作、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应对重大考验的政治表现,切实提高干部监督整体合力。要扎实开展作风监督,高质量开展走访工作,通过家庭走访、小区走访、社区走访、网络走访的形式,着重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业余爱好、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反映等情况,把八小时内管理和八小时外管理贯通起来,教育引导干部自觉净化朋友圈、生活圈、社交圈。

坚持正向赋能,激发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调动干部积极性、提升工作精气神,需要正向赋能。要做好政治激励,做优做实公务员及时奖励,大力宣传表彰面对困难不"撂挑子"、遇到矛盾不"捂盖子"、遭遇挑战不"掉链子"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构建"年度+平时+专项"的"三位一体"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奖励使用紧密挂钩,引导更多干部把心思用在谋实事、干实事、创实绩上。要做好工作支持,坚持把"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具体化,规范实施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工作机制,划清"可容"与"不可容"的界限,对该容错的大胆容错,理直气壮澄清正名,破除"洗碗效应",避免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的逆向惩罚;严格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特别是加强对"下"的干部的管理教育,让知错改错、敢于担当的干部回归"干事舞台",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要做好待遇保障,用活用好职务职级晋升"双通道",保证担当尽责、业绩突出的,踏实肯干、默默无闻的,长期兢兢业业、临近退休工作热情不减的各类型干部都能够进入晋升范围;从健康体检、医疗保障、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落实休假等方面制定关爱干部身心健康的可操作、能落实的"10+10"措施,既为干部加油鼓劲,又为干部减负减压,以组织温情激发干部干事热情。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20xx-03-14

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组织规模之大、党员人数之多,都是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辩证地看,大有大的优势,大也有大的难处。如果管党治党有力,汇聚磅礴力量,我们党就会无往而不胜,就能够办大事、建伟业、创奇迹,否则就会一事无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兴衰成败,是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问题。那么,我们党面临哪些"独有难题",如何去破解呢?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六个如何始终"的重要论述,为全党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第一个问题,强调的是"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醒全党,不要忘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要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这个问题关系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问题,关系中国共产党人的根与本、精神支柱与政治灵魂。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并一以贯之体现在党的全部奋斗中。10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书写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靠的就是广大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始终坚守。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有了坚定的初心使命,才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一名党员干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能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

新形势下党校从严治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校在干部培训中要"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同时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高标准要靠严要求实现,党校工作面临的形势越紧,任务越重,治校就要越严。

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党校要真正发挥作用,既要聚焦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和能力培养,也要让党校成为引领党员干部锤炼优良作风的神圣殿堂。因此,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决定了党校必须持久而不是短暂地、高标准而不是一般地坚持从严治校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从严治校方针,狠抓校风学风建设,党校面貌焕然一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日益浓郁,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党校不是一般的学校,而是政治学校、姓党的学校。党校的学员也不是一般的学员,而是党的执政骨干。没有严的作风和从严管理,推进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

依规齐抓教与学,把从严治校落到实处

新时代新征程上,各级党校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治校的重要论述,聚焦教师和学员两个主体、教与学两个环节,把严的标准、严的要求贯彻到党校教学教育全过程、落实到党校工作各方面。

坚持从严治教。育人者先育己。党校教师承担着教育培训党的执政骨干的重要责任,应当在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上有更高标准。要带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时刻牢记自己党校教师的身份,热爱党校,珍惜荣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执着和坚守,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带着光荣感和使命感传道授业解惑。要严把教学科研政治关,处理好学术研究与理论宣传的关系,处理好言论自由与政治纪律的关系,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做到讲台论坛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自觉维护党的威信、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维护党校尊严、维护党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形象。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各类阵地的管理,创新宣传教育形式,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做到以理服人、以理育人,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决不容许发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违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

坚持从严管理学员。任何学员无论在原单位担任什么职务,到了党校都是普通学员,都要遵规守矩,绝不能搞特殊。党校必须本着对学员负责、对党负责的态度,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把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结合起来,做到敢抓敢管、严抓严管,使学员自觉按校规校纪办事,使党校的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浓郁扑面。要立足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把学校管理与学员自我管理结合起来,以管促学、以学促管,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学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要把党性锻炼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对学员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党校优良校风教育,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生活氛围中强化党性意识、党员意识、党风意识和纪律意识,引导学员沉下心来"踱方步、冷思考",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养成崇尚学习、勤奋学习的习惯。要坚持勤俭办学治校,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教育学员牢记"三个务必"。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四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反腐倡廉教育。要把党章和党规党纪作为学习教育重要内容,教育学员严守纪律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通过从严从紧从细从实的全过程党校学习培训,真正使学员的政治站位得到提高、理论修养得到巩固、精神世界得到塑造、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

坚持依规办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要"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标准就是规矩、规范。政治标准是管总的,居于统领地位,核心内容是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学术标准是基础,党校教育教学必须严谨治学,恪守学术规范;教学标准是关键,党校教学必须坚持最高标准,使学员学有所得、研有所悟;管理标准是保障,党校管理要从严从紧,宁紧勿松、宁严勿宽。各级党校要按照"四个标准"的要求,把严以治校各方面的规范、规矩和标准、高点立起来,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党的建设各方面日常工作中。坚持用制度管校、管人、管事,结合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形势任务,不断健全和细化各方面制度,严格树立制度权威,强化规矩意识,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以制度建设不断推进严以治校常态化,确保党中央从严治校方针不走样、不变形。对明确规定的考核评价、请销假、补训等制度,党校必须一视同仁、严格执行。

践行好为党育才的党校初心

20xx-03-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为党育才是党校初心的重要内容,也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校的定位、主责主业等一系列事关党校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党校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守初心,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中央党校90年为党育才的历史实践生动诠释了这一重要论述。

1933年3月13日,中央党校的前身即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创立之时,就把对干部实行"主义与政治上之训练"作为主责主业,就把为党育才作为初心。学校成立之初,在一年多时间里,培养了1000多名党员干部,为苏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历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课,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有六七千名干部在校学习。党的七大代表、候补代表中,曾经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工作过的人员有486人,占七大代表752人的65%,中央党校成为培养革命骨干的摇篮。

主体的能动性

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行的重视,对实践的重视,对主体能动性的强调。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个重要论断提出后,实践中曾经存在这样一种认识误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难以实现,因为自己给自己动手术难以实现。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是对自我革命主体的能动性认识不够,对马克思主义主客体关系认识不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认识不够。

马克思以前的西方哲学,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二元思维上,更多体现在把本质与现象分离开来、把主观与客观割裂开来、把相对与绝对对立起来的本体论思维方式,这种主客二分视角下的主体能动性往往十分有限,因为对客体、对象的认识无法与主体之间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之相比,马克思主义对主体能动性的认识则具有彻底性。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彻底变革了过去哲学中的主客二分思维。马克思以实践自身的矛盾性为基础,深刻揭示了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永远敞开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空间。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对主体能动性的理解必然体现为主体不断自我革命、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一重要论断,正是立足马克思主义主体能动性的特点,一方面,强调认识的主体和改造的主体是具体的、历史的人,是集团、政党、阶级,是群众以及整个社会。强调对认识主体和改造主体的研究,就是对人的存在形式及其最普遍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另一方面,强调在认识论层面把执政党自身建设与政党自主性不断生长结合起来,把执政党的自我革命体现为政党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不断统一的过程。

早在1945年5月,在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中,毛泽东就谈到,"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相信工具论""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被选的人,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一九五六年在党的八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邓小平也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中国共产党的"工具"特质,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因为中国共产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具有真正的彻底性,革命的主体可以始终做到根植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把政党执政规律探索与人的解放过程统一起来,真正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破解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

过程的复杂性

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事物发展过程的高度重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从过程角度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一是注重通过规范权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强调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强调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实践中不断深化党和国家监督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中国特色权力监督制约格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强调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把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体系建设有效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外化为各种具体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

二是注重从方法论上对自我革命的实现过程予以指导。在推进自我革命中注意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二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三是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四是坚持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把握好这四对关系正是注重在过程中实现党的自我革命,体现过程和结果的辩证统一。强调自我革命的过程就是实现党的领导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党内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过程,就是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规矩的过程。强调自我革命的过程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过程,就是不断激发主体潜力,调动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强调自我革命就是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理念、思路、办法、手段的过程,就是不断激发组织效能的过程。

当然,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不是说只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更不是说只要过程,不要结果。而是在看到过程复杂性的基础上,把自我革命的实现过程理解为执政党不断革新自己、完善自己、净化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执政党不断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过程;理解为政治主体不断有效"结合""同化""改造"客体的过程;理解为深化执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不断贯通主客体连接各要素、各中介的过程,最终实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为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提供第二个答案。

从严治校是坚守党校初心的根本保障

20xx-03-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这一重要要求,既是对中央党校90年从严治校优良传统的深刻总结,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从严治校工作的根本遵循。

从严治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校工作的一贯要求

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党校是党的重要窗口,必须保持风清气正","各级党校要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结合起来,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全面从严治党体现在党校工作中就是从严治校,就是党校的校风、校纪、校规都要坚持从严要求。党校既要通过从严治校带头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又要通过从严治校体现出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展现使命担当。

党校姓党原则只有具体化为从严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贯穿于党校教学、科研、宣传、管理等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才能得以实现。中央党校90年的历史成就和光辉业绩充分表明,从严治校方针什么时候贯彻落实得好,什么时候党校干部培训主渠道、理论宣传主阵地、党性锻炼"大熔炉"作用就发挥得充分,党校就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找准自身特殊定位、彰显自身独特价值;反之,什么时候贯彻落实得不好,党校事业发展就受影响,就会定位偏移、作用弱化、价值不彰。

新时代新征程,目标更加宏伟、任务愈加繁重、挑战日益严峻,需要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必须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第二个问题,强调的是"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醒全党,治理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如果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如果没有全党全国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就什么事也办不成。这个问题决不是一般的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问题,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党的历史看,凡是我们党保持团结统一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胜利;凡是我们党的团结统一遭到破坏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遵义会议前,由于我们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没有形成全党的团结统一,党和人民事业多次遭受挫折。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且在这以后使党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此后,我们党就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改革开放以后,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持续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特别是对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口是心非、擅自行事,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严重损害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和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

新时代新征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党要在重大问题、严峻形势面前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向前进。

必须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第三个问题,强调的是"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醒全党,一个在14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能力不足、本领不强,就无法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这个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关键问题,关系重大、决定全局。

我们党一路走来,从弱小到强大,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历来高度重视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和能力水平提升。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边学边干,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辩证法!"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强调,要重视和研究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邓小平同志号召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依靠学习创造伟业。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干部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违背规律、蛮干盲干,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严重损失。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既要有担当的宽肩膀,也要有成事的真本领。

新时代新征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就要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提高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人民学。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要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重大斗争中不断磨砺提升能力水平,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必须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第四个问题,强调的是"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醒全党,大党长期执政,承平日久,容易追求安逸享乐,从而精神懈怠、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个问题关系到党能不能永葆革命精神、坚定革命斗志,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从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我们党一路走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伟大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宗旨意识、意志品质、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只有具有伟大精神的政党,才能领导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李大钊说过:"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历史启示我们,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拥有革命加拼命精神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新时代新征程,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就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就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就要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在迎接挑战和攻坚克难中奋勇向前。

必须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第五个问题,强调的是"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醒全党,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个问题关系到党能不能突破"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世界性难题,能不能在直面问题、克服不足中永葆青春活力而长盛不衰。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推进民族复兴历史伟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探索中出现失误甚至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党在人民的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纠正错误、走向光明,可以说是几度绝处逢生、又几度柳暗花明。正是在这样的千锤百炼中,我们党愈益强大和成熟起来。历史和现实证明,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新时代新征程,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必须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第六个问题,强调的是"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醒全党,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这个问题事关党的肌体健康,事关我们党能否汇聚起激浊扬清的强大正能量,事关我们党能否做到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在党内决不允许存在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也决不允许结党营私。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古田会议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就是强调要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遵义会议之所以开得好、开得成功,就是恢复了民主集中制,党内开展了积极的思想斗争,有了正常的党内生活。延安整风后,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保证了党充满生机和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什么时候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什么时候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

新时代新征程,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政商关系。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以永远吹冲锋号的决心和意志坚决反对腐败。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如何理解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20xx-03-14

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更是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指引。为了更好地理解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一重要论断,我们有必要从时空、主体、过程三个维度深入分析,阐释其内在机理。

时空的宽广性

从时空维度阐释理论、规划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提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内含着时空的宽广性。永远在路上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是一个空间概念,强调自我革命贯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始终,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

从政党性质看,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本质力量的体现,也是党成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关键所在。在长期执政的路上,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总会不断产生,一切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相背离的现象总会不断发生,有的甚至会反复出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进程中,往往存在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对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核心是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守住初心,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才能有效面对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才能真正克服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从根子上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从政党使命任务看,中国共产党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使命任务。实现中国共产党承载的独特使命,没有别的路径,只有坚持自我革命,坚持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马克思早就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必须放在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放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予以观照。在具体实现路径上,马克思运用革命的、批判的辩证法进一步指出"对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从"革命"这一"否定性"过程中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根据。因此,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任务出发,必然要求我们从时空维度深入理解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一重要论断,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67 3816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