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4年1月党建评论17篇

爱国 分享 时间:

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员服务意识,提升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1月党建评论”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目录

1.调查研究要常下基层 3

2.挺膺担当砺青春 6

3.组工干部需要做到"十个度" 9

4.从"两个文明"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4

5.三点发力,努力破解乡村人才"三大难"问题 20

6.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6

7.兴一技之长,富一方百姓 32

8.党章修订完善的深刻启示 36

9.答好"初心三问" 49

10.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52

11.中华文明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沃土 56

12.党建品牌的本质及其创建重点 67

13.共同富裕的价值与行动 74

14.读懂新年贺词中的"奋斗密码" 78

15.青春有为谋事业冲锋在前勇担当 81

16.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85

17.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89

调查研究要常下基层

发表时间:20xx-01-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真正了解问题,客观分析问题,科学谋划方案,才能击中问题"靶子",干出工作实效。练就调研基本功,提升执行决策、化解矛盾、完善工作的能力,必须带着问题"调"、探寻原因"查"、剖析问题"研"、解决问题"究",实打实掌握问题,才能为制定决策提供指导,为执行决策收集第一手材料,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要多把基层当调研"常去之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政策的落脚点,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建设发展的主战场。可以说,理顺基层机制,化解好基层矛盾,满足好群众诉求,对坚实事业根基、更好为民造福具有重要意义。经验成效出自基层,问题、矛盾也常见于基层。必须把基层作为调研的"常去之所",多到基层查访问题,善于查摆原因根源,在基层摸爬滚打一番,才能获得解决矛盾的"金钥匙"。

要敢于在基层啃"硬骨头"。调研就是直指问题,循着问题而去。个别干部调研时,爱走"明星村",常去成效突出的"热门"之地,对问题多的"冷门"地方避而远之,担心去时容易走时难,谁去谁解决问题。成效突出的地方固然容易总结经验,但是"问题多"的地方更应该调研,更值得调研,"矛盾突出"的地方更需走访考察。否则,矛盾只会越堆越多、越积越大,影响地方稳定团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沉下身子主动到"矛盾多"的地方调研,逐个剖析问题,一口一口啃掉"硬骨头"。

要耐心在基层听"牢骚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是否适用,干部是否尽职,群众最有发言权。基层调研时,群众的话最朴实,最能反映问题,要多和群众拉家常,从群众反映中察民意,在群众"牢骚话"中听期盼,从而找准矛盾症结。要走得了泥巴路,听得惯方言土语,"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群众才愿讲实话道真情,才能更好地把问题打捞上来,为调研添加有价之料。调查研究中要避免出现拍脑袋式的决策,以言必行、行必果的态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情怀,切实为群众解难题,用实际行动实现群众期盼。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委组织部)

挺膺担当砺青春

发表时间:20xx-01-11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殷切寄语广大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想担当、会担当、敢担当,让青春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

增强"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心有所向,方能至远。政治定力是党员干部定心定行之力、立身履职之基。要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牢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歪风邪气勇于斗争,在思想上辨明方向,在政治上站稳立场,在经受考验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增强"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干事能力。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年轻干部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往往缺乏实践的经验和能力。对此,要树牢重实干、重实践的鲜明导向,勇于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吃劲岗位开阔眼界、摔打历练、增长才干,不断锤炼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过硬本领。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主动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企业工厂、医院学校,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善于拜人民群众为师,时时处处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经验、反思不足、改进工作。

增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识魄力。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踏上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之路,难免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广大年轻干部要力戒"骄娇"二气,增强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发扬"嚼得菜根"的吃苦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不惧风尘扑面,不顾泥泞满脚,做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始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加快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勇向潮头立"的进取精神,砥砺精益求精、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把真干当责任,把实干当本分,把巧干当方法,真正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委组织部)

组工干部需要做到"十个度"

发表时间:20xx-01-11

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各方面具有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个人素质和修养,而且还关系到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必须按照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大力度、最硬举措进行管理,做到"十个度"。

站位有高度。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组工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站在党和国家需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推动实践,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工作中要兵位帅谋,胸怀全局、目光长远、甘于奉献、自担压力。对全局事项、整体部署、总体安排,要全面对接、全部承接、全力落实、全心完成。多打大算盘、多算长远账、多算整体账,少打小算盘、少盘小心思、少怀小九九,更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损害全局利益。

遇事有态度。旗帜鲜明讲政治,态度坚决敢亮剑。组工干部要在原则问题面前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在危险矛盾面前挺身而出,在失败失误面前主动担责,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守底线,不能"打太极拳",得"软骨病",当"缩头乌龟",更不能做"墙头草""骑墙派""两面人"。工作中要明辨是非,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勇于说"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斗争到底,不能遇事就躲、碰难就绕、见危就溜。

精神有热度。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组工干部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百折不挠的状态、勇往直前的姿态,始终保持不怕苦不怕累的坚韧、不向困难退半步的坚持、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坚毅。工作中要以顶格的标准、满格的状态、真格的行动,全程吹冲锋号,星夜兼程、越挫越勇、勇毅前行。

见识有广度。登山远望,方知天外有天。组工干部见识越广、视野越开阔,越容易一览众山小、居高声自远。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技术产品不断迭代,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提升,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只有摸准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步伐、合上时代的节奏,才能不会被时代抛弃、被社会淘汰。"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工作中面对不熟悉的领域、没遇见过的问题、未经历过的事情,一定要以满腔热忱对待,虚心求教、认真研究、守正创新,不能封闭僵化、墨守成规、坐井观天。

心中有制度。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组工干部要时时知敬畏、处处存戒惧、事事守底线,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政策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正气不霸气、保密不神秘、公心不私心、严格不出格。"欲知平直,则必准绳。"工作中要经常与党中央要求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确保时时刻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扣好廉洁从业的"第一粒扣子",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

肩膀有硬度。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打铁必须自身硬。组工干部要在真刀真枪摸爬滚打中锤炼出一副硬朗的铁肩膀、宽肩膀,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要求他人做到的必须自己带头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更优、更到位。"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工作中既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也不能做"行动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子",而要做"政治过硬的标兵,本领高强的标杆",在涉险滩、挑重担、负重前行中走在前、作表率、做示范,担负起组织的重任,砥砺奋进。

待人有温度。常说暖心话,必是暖心人。组工干部面对各方面对自己比较尊重、比较客气、比较热情,甚至"高看一眼"的情况,要时时刻刻头脑清醒、位置摆正、心态谦和,切不可居高临下、优人一等、盛气凌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工作中要低调做人、宽厚看人、热情待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要让对方感到舒适、舒服、舒心,做党员干部和人才的暖心人、知心人、贴心人。

交友有限度。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组工干部要在交友上有原则、有界线、有限度,不能随性、任性、跟着感觉走,不能总想着"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熟人有后路",更不能搞"小圈子""小联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工作中要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多交公道正派、积极进取、开朗阳光、清正廉洁的"穷朋友""草根朋友""布衣朋友",远离三观不正、偷奸耍滑、两面三刀、别有用心的"酒肉朋友""利益朋友"。

说话有尺度。话不可随口,事不可随心。组工干部说任何话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符合组织纪律的规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话需要斟酌说,要做到头脑清醒、心中有数,不能信口开河,想说什么说什么。"人可言而我不可言,人可行而我不可行。"工作中要坚决做到不符合党性原则的话一句不说,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话一句不说,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话一句不说。不能为了显得自己"知内幕""见识广""渠道多"就口无遮拦胡说乱说,更不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妄加猜测、妄加议论、妄加散布。

胸襟有气度。胸襟决定容量,气度决定格局。组工干部要在面对同龄、同级、同事的提拔、重用、加薪时,以平常心看待、公正心处理,由衷祝贺、祝福、祝愿。"不以个人恩怨辨是非,不以个人好恶识良莠。"工作中要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阳光心态和"愿为他人做嫁衣,甘做人梯举贤能"的奉献精神,真正做到心胸开阔、海纳百川。

从"两个文明"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发表时间:20xx-01-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包含和体现了我们党不断探索现代化的方法论和实践论。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两个文明"维度不可或缺。

中国式现代化首先体现在物质文明的快速增长上。近代中国史一再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经济落后、积贫积弱,必然备受欺凌,也难以独立自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根本的就在于物质经济上的落后或不发达。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核心。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并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复杂严峻挑战的考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撑。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从而使得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更加需要我们谋划发展、实现发展、推进发展,从而为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打下坚强后盾,也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厚植深厚底气。

中国式现代化还体现在精神文明的繁荣进步上。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为深沉厚重的力量。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目标。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也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指向。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带来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为适应这一趋势,"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踏上新征程,面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所以必须抓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更高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为现代化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式现代化更体现在"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上。当前,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增强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行动自觉,努力让"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

把握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一方面,大力发展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努力加强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出发,充分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措施,坚定不移地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汲取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世界奇迹,也创造了精神文明繁荣进步的丰硕成果。应该说,这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创造性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是分不开的。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当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为顺利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可以从过去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中获得启示,深化对"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努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整体跃升。

满足多样需求。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客观上就要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通过抓好经济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又通过抓好文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总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同步改善。

坚持统筹规划。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中明确如何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要求,将之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开启新征程,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上,我们都要把握各项工作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做好促进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统筹规划、协同治理、久久为功;从落实"一岗双责"抓起,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健全促进"两个文明"均衡发展的理念及体制机制,加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常态化推动"两个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避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立足新发展阶段,更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在高质量基础上发展,不断将"两个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实现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三点发力,努力破解乡村人才"三大难"问题

发表时间:20xx-01-11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产业要靠人才来干,文化要靠人才来兴,生态要靠人才来美,组织要靠人才来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如今,农村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农业逐步迈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人才优势在乡村振兴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乡村人才存量不够、素质不高、活力不足"三大难"问题,已成为影响乡村振兴有序推进的隐忧。破解乡村人才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充盈人才"朋友圈"、搭建实践"成长链"、优化发展"生态圈",打造形成队伍兴、黏性强、活力旺的生动局面。

充盈人才"朋友圈",破解乡村人才"存量不够"难题。"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当下乡村地区容易人口外流,加之吸引人才的优势并不明显,"缺才""少才"成为乡村人才的"第一难题"。激活乡村人才存量,应注重深挖掘,充盈乡村建设人才"朋友圈",壮大人才基数。树立"以用为本"用才理念。乡村有着独特的人文特色、民俗民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须从大局、长远考虑,不仅需要"专业强、格局大、思维广"的外部人才做"加法",还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本土人才添助力。乡镇各级组织要善于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群众心声,实地踏查需要。在用才举措上,尽量减少头衔、学历、性别、地域、年龄等刚性约束。围绕"一产一策"聚才举措。目前乡村各地新农业、新能源、新文旅等产业链不断发展,乡镇各级组织应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引才引智,通过摸底调研、自荐申请、行业主管推荐、拔尖专才评选、各类人才技能大赛等多渠道,把乡村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农创客"、懂技术的"土专家"、善经营的"新农人"等各类实用人才纳入乡村人才信息库,按照实际技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划分成生产型、技术型、经营性、社会服务型以及技能带动型人才等进行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推行"双招双引"揽才活动。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离不开科研能力经验丰富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抓住优秀人才回流的契机,大力引才,将优秀人才集聚到乡村振兴一线。外出务工经商、开办企业人员等乡贤能人,他们对故土的发展更愿意投入感情和精力,要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推进,组建联络组,设立招才专员,建立驻点人才工作站,举办家乡推介会、老乡恳谈会等招商引智活动,强化与在外英才的交流与合作。

搭建实践"成长链",破解乡村人才"素质不高"难题。乡村人才本领强不强、素质高不高、是否与岗位相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培育方面投入的精力大小。因此,乡村人才建设要两手抓、两手硬,既要在人才的"存量"上下功夫,又要在人才的"强质"上加浓度,不当一只"跛脚鸭"。组织部门要准确掌握乡村人才的成长阶段和个人状况,通过顶层设计和基层配合,搭建人才实践"成长链",增强乡村人才成长机制的抗逆性、复刻性、推广性,让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砥砺品质、增长本领、用当其时。聚焦以"才"育才,形成师徒制培育梯队。通过人才信息库选拔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各类优秀实用人才,聘请他们担任导师,实行结对帮扶,以"老带新""一对一"的育才模式,构建起"师带徒""徒变师"梯次搭配的人才培养队伍,实现"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效果。同时,对拥有"高精尖端"产业的乡村可以申请县区组织部门的支持,选派专业人才基层挂职,将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带到乡村一线,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工作,形成"人才育人才"的良好局面。聚焦以"产"育才,构建链条式培训体系。乡村组织要依托当地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的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培植创新链、人才链。通过产业结对,开展"点对点"培训。组织涉农部门与乡村产业人才结对子,采用"知识传授+现场观摩+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传帮带活动,重点进行实用技术推广服务指导,将更多长期躬耕的"老农户"培养成懂技术的"田秀才"。通过产教结合,开展"菜单式"培训。利用地方党校、农广校、各类人才培训基地等阵地,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课堂学"与"实践练"等交叉方式,因需分类施教。多措并举,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效应。集聘导师、外考察、内消化、多交叉等为一体,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聚焦以"研"育才,助力螺旋式上升发展。围绕乡村的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与地方高校及相关研究院开展产业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依托项目合作开发,定期开展人才交流,不断完善产业技术人才培育体系。加大人才与企业开展重大课题项目联合申报、重大科研成果联合转化,开展优秀人才评选、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强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区、青年创业孵化园区等平台建设,为人才项目产业化搭建创业舞台。

优化发展"生态圈",破解乡村人才"活力不足"难题。目前,一些乡村引进人才容易,但是留住人才成为难题,现实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部分岗位给人"一眼望到头"的感觉,没有发展空间;二是身处异乡,人才的"归属感"不强,在产生焦虑情绪时未能得到及时疏导、帮助扎根,久而久之在这些复杂心态下自然消极怠工、离岗离心。破解人才"活力不足"难题,就要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的"生态圈",厚植发展沃土,全方位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精气神。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待遇上给予"盼头"。地方组织可设置人才的专项发展基金,专门用于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专利奖励,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同时对特殊人才要逐步完善在安家补贴、岗位激励、人才资助等方面的资助力度,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加强人才服务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奔头"。坚持"人才有所需、组织必有应",密切关注人才到乡村后的心理状态。在谈心谈话、培训补强和考评激励中疏通心中症结、打消人才疑虑,从而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打开拥抱农村的心门。同时,全面摸排人才需求,主动提供暖心服务,加强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站、专家服务基地、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融资对接服务以及创业投资、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优惠政策。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在管理上给予"甜头"。组织部门要着力完善考评体系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人才氛围。定期开展系列评选活动,对表现优秀的乡村名医、名家、名师、工匠等各类优秀人才进行表彰,让"埋头"者能"出头"。将在岗位上有突出作为、在群众中有较大贡献的人才发展成党员,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增强人才的荣誉感,让"实干"者得"实惠"。不断讲好乡村人才故事,广泛进行宣传报道,让乡村人才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发表时间:20xx-01-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斗争",并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新时代的"三个务必"之一来强调,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着力夯实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实力,勇于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后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的进军号角。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的鲜明品格和政治优势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先祖留下了许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故事传说,比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等,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品质。中华文化的斗争精神、斗争智慧支撑着中华民族在同各种复杂挑战的斗争中延续了几千年,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民族性格,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了维护国家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的仁人志士。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秀基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底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旨在解决现实矛盾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哲学"。斗争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的全过程,蕴含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中,体现在马克思对崇高社会理想的追求中。恩格斯称赞马克思"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精神底色。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武装自己,在领导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斗争策略和斗争艺术,形成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进行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命力所在。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的成功经验和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斗争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始终保持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不懈斗争,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铸就了百年辉煌。

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的进军号角和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年轻干部要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不惧矛盾风险,敢于坚决斗争,善于进行斗争。

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面对前进道路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敢于亮剑,永葆斗争的血性、理性和韧性。

把准斗争方向,坚守斗争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必须坚决防范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在五个"必由之路"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在斗争中学会斗争。

增强斗争本领,提高斗争艺术。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要掌握灵活机动的斗争艺术,必须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年轻干部要勇于到斗争一线去,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接"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要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

凝聚斗争力量,壮大斗争队伍。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必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走好最广泛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守好人民的心。

加强斗争领导,夺取斗争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加强党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领导干部要把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做实做细,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兴一技之长,富一方百姓

发表时间:20xx-01-10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日前,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在"十四五"期间,认定若干技艺精湛的乡村工匠,遴选千名乡村工匠名师、百名乡村工匠大师,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队伍。此举对于育好用好乡土人才、激活乡村社会"一池春水"具有重要作用。

乡村工匠,是扎根乡土、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的技能人才。他们在传承"绝活"、留住乡愁的同时,对盘活乡土文化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名乡村工匠就是一门传统手艺的代言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链接传统技艺和现代市场,领办创办特色企业,打造乡村工匠品牌,在推动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与活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工匠凭借一技之长成为发展富民产业的"领头雁"、传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守艺人",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当前,以乡村工匠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是要在建立健全乡村工匠培育机制上下功夫。

念好"特字经",让更多传统工艺"显山露水"。绵亘千年的传统工艺,是人民群众基于日用需要而发明创造、累计传承的技艺与成果。比如,剪纸刻绘、刺绣印染、纺织编织、陶瓷烧造、金属锻铸等。它们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蕴藏着中国人长期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前人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于丰富百姓生活、提振农民精神气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当前培育乡村工匠,要邀请专业力量做好调研评估,挖掘好、遴选出兼具传承基础和市场潜力,既有社会价值又有发展前景的传统工艺,发现一批有培养潜力的乡村手工业者、传统手艺人,认定一批技艺精湛、有望带动产业发展的乡村工匠,建立目录清单并动态调整,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让更多传统工艺展现新魅力新风采。

用好"孵化器",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品牌。要在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标记、过硬技能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激发乡村工匠队伍活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助力创业就业,带动村民稳定增收。要用好乡村工匠工作站、大师传习所、名师工作室等载体,开展好师徒传承、研习培训、示范引导、精品创作等活动,孵化培育一批乡村能工巧匠。可在相关职业院校、地方高校开设传统手工艺相关课程,鼓励和支持民族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乡村工匠、名师大师进学校进课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乡村工匠故事。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把传统手工艺知识技能培育工作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在文化熏陶中萌发兴趣,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做好人才储备。

合力托举,让更多乡村工匠脱颖而出。近年来,全国多地充分发挥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作用,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文化振兴相得益彰的创新之路。当前,要多措并举,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吸引他们参加乡村工匠技能培训,对于既感兴趣又有基础的人才,要及时列入乡村工匠后备人才库。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乡村工匠,关键是让乡村工匠受尊敬、有荣誉、得实惠,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首先,传播技能文化,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不断提高乡村工匠的职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其次,构建完善的职称评价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工匠参加职称评审,增强乡村工匠的职业荣誉感;最后,扶持一批就业帮扶车间、非遗工坊、妇女手工基地等发展壮大,完善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的联结机制,切实提升广大乡村工匠的获得感幸福感。

党章修订完善的深刻启示

夏光明

发表时间:20xx-01-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最基本、最重要、最全面的行为规范。"制定和修改党章,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基本职权,是每次大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党的一个惯例和政治规矩。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体现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党的建设取得的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是我们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修订的第一部党章,是百年大党章程的最新"升级版",是党章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经过一百年的积淀,修改后的党章面貌焕然一新,党的领导更加凸显、思想理论更加充实、使命目标更加明确、制度体系更加科学、管党治党更加有力,是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

一、党章是一个永不僵化的思想宝库,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佳见证

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是一个政党公开树立的旗帜。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理论创新,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强调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箭射中国革命的靶子。这就使得党章在一开始就成为党的行动纲领和根本指南。党的七大党章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与时俱进,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五大党章、十六大党章、十八大党章、十九大党章分别把它们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正式写在党的旗帜上。党的二十大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写入党章,更好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重大贡献,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有利于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更好发挥这一科学理论的根本指导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光辉的旗帜又一次增添新的思想之光、真理之光,更加丰富厚重,更加充满活力,更加熠熠生辉。

理论上的成熟体现党的成熟,理论创新的能力反映党的能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能够及时总结执政经验,并升华到理论高度,写入党章指导全局。党章的发展过程就是党在认识论上不断取得新飞跃的进程。党章的修订,表达的是全党的理论创新和政治主张,体现的是全党的意志和共同理想。可以说,党章是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宝典",其内容的丰富发展全方位地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格局。党章中的理论概括不断守正创新,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毫不懈怠地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锻造新的理论武器,不断补充新的理论营养,始终保持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行到底的政治定力,向全世界精彩展现出一个百年大党不断前行的"思想足印"。这对于保证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央八项规定不是只管五年、十年,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十年磨一剑,中央八项规定的"金色名片"来之不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牢记"三个务必",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一刻不停地吹响作风建设的冲锋号,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要充分发挥"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一把手"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领头雁,是一个地方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上级党组织决策的第一责任人,是推进作风建设关键少数中的少数,要通过强化党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层层落实,做到勇于担责、敢于斗争;要加强警示教育,及时梳理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发挥典型案件警示作用。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不断增强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准确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及其背后的腐败问题,坚决斩断由风及腐链条,健全风腐同查工作机制,从腐败案件中深入分析作风新动向,有的放矢深入整治,纠树并举、破立并进,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不断压缩腐败滋生空间,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攻心战,抓作风建设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永远吹冲锋号,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抓到底。

二、党章是一张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百年成绩单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意是最强的支撑。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的完善,还是基本国情的新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目标前提下。正是因为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汲取了这个深厚伟力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始终成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依靠人民的力量推翻"三座大山"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谱写了强国富民的新篇章,在新时代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民族复兴伟业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千秋伟业,薪火相传;百年大党,风华正茂。这些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历程和经验都已在党章中"定格"为永恒。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专门增写了党的初心使命、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内容,并在总纲中单列一个自然段。

党章是一个铭刻初心使命的系统工程,其"任务清单"的持续升级彰显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种种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优异答卷。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可以说,党章就是我们党不忘初心使命、为人民造福的百年成绩单,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理想和信仰书写的,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用拼搏和奉献赢得的。在党章提法表述的变化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党对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宗旨的始终坚守,是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新向往的坚定承诺,必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永葆"赶考"精神,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不断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三、党章是一部高度浓缩的党的奋斗史,是我们党风云激荡伟大历程的真实写照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与追求。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这一神圣和光荣的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小康"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奋斗目标里,成为里程碑式的标志。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接力棒。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发展实力和潜力。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团结带领人民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取得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从大国变成强国。我们党走过的百年恢宏壮丽的奋斗历程,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建党至今101个春秋,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风险、挑战与考验,党的章程也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七次制定或修改党章(党纲)的过程,见证了我们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与伟大。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四次修改党章的过程,反映了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与成就。改革开放至今,九次修改党章的过程,见证了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与发展。党章的一次次修改,体现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时代特色;党章的一次次完善,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映射出一个矢志民族复兴伟业政党的强烈责任与历史担当,它将引领新征程、开辟新天地、走向新胜利。透过党章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我们党101年来走过的救国救民、强国强党的不平凡道路。百年党章建设史,就是浓缩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录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轨迹,展现着我们党成长、成熟、成功的艰辛历程,体现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进程。

四、党章是一个持续深化的制度体系,是我们党自我革命和依规治党的生动反映

党的一切制度是从党章开始的,党章是所有党内法规的源头,是制定一切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在革命战争年代,从一大党纲明确提出"监督"一词,二大党章首设"纪律"专章,五大党章创设监察委员会一章,首次规定民主集中制原则,六大党章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到七大党章详细规定扩大党内民主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新中国成立后,从八大党章规定开展党内监督、实行党代会任期制,到十一大党章设立中央和地方纪律检查委员会,再到十二大党章首次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创设党的纪律和纪律检查机关分章并写新模式,为此后的党代会提供了修改党章的"制度母本"。十三大党章提出实行差额选举制度,十四大党章首次表明党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十六大党章提出对于重大问题要遵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十七大党章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更加突出制度建设。十八大党章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党建新布局。十九大党章专门增写了一项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的基本要求,把政治建设、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规定实现巡视全覆盖。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纳入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增写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健全党内法规体系、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容,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坚定决心,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党章作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根本法规,是立党之本、行动之规、对照之镜、执纪之尺,是党离不开的护党之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判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要以党章为基本标准;解决党内矛盾,要以党章为根本规则。作为党内最重大的制度变革,党章的修改必须要有足够成熟的实践成果提供支撑。在这个意义上,党章的修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是对现实成果的确认和反映。如果没有党的建设和工作的重大成就、成功经验提供源头活水,党章制度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当前,以党章为核心,由准则、条例、规定等构成的党内法规体系已经形成。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传承好全面从严治党"接力棒",确保"政治立党、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纪律管党"的根本方向始终如一。

五、党章是一个动态更新的文本系统,是我们党谋篇布局伟大事业的精品大作

我们党从建党伊始就十分注重章程的修订,到目前为止对党章共进行了十八次修订。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了具有党章性质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党的二大制定第一部党章。从党的三大开始修订,除了党的五大因特殊环境未对党章进行修改、后由中央政治局对党章作出修改外,其他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对党章作了修改。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20xx年党的二十大,都对党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党的十二大党章第一次比较全面而正确地回答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目标、途径和方法等基本问题,是一部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好党章。党的十二大以来的党章修订,在框架和结构上基本保持稳定,主要在内容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充实。新征程需要新党章,新党章指引新征程。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共修改50处,其中总纲部分的修改37处、条文部分的修改13处,总字数20452字,比十九大党章增加956个字,字字千钧、处处紧要,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了党章又一次与时俱进。这个党章修正案顺应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集中全党智慧,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为规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行为、指导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指南。

任何一部党章都是历史的产物,都带有自己的时空烙印。党章以法规特有的文本形式,持续更新了一百年,每次修改都是对党章这本"大书"续写新的篇章,都是在党章这棵"大树"中留下新的年轮。党章的状况体现党的状况,党在理论、政治、组织上成熟到什么程度,党章就会成熟到什么程度。研究党章的历史演变,不难发现党章的修改也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党章修改必须把好政治方向、审慎稳妥。修改党章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须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原则,维护党章的权威性、严肃性,坚持科学严谨的作风,审慎而为,对每一处修改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的修改,都要做到反复琢磨、反复研究、反复斟酌,力求准确、恰当、到位。必须以全党意志为牢固基础,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广泛研究和正确采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党章修改重在体现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党章高度凝练、篇幅有限,不是党的"规章制度大全",不是党的活动规范的"百科全书"。党章只能择其要者而入之,至于比较具体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工作要求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写进党章。有关党的活动的许多具体问题,可以用其他党内规章制度加以规定。

党章语言文字表述贵在严谨精准,特别是条文部分应当符合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党章同党的政治报告、决定、决议在内容表述上各有侧重。党章不应采用过多的形容词和标语口号式的文字,而应做到思想观点准确、新增内容稳妥、文字语意精到,避免语言含混不清、界限不明而引起误解和歧义。

总之,一个政党,必须有一部党章;一个大党,更要有一部好党章。我们党不断修订完善党章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照亮前路的"思想路标",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众望所归的"政治地标",找到了一个又一个依规治党的"制度坐标",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中不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要求全党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章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深刻把握党章各项修改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切实把党章落实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全党形成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良好局面,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系中宣部办公厅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答好"初心三问"

发表时间:20xx-01-09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新的赶考路上,广大党员干部当赓续传承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答好"初心三问",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常思"我是谁",始终与人民鱼水情深。央视的一则"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公益短片以温暖朴实的镜头,记录了在不同岗位上忠诚履职、担当奉献的医生、警察、教师、环卫工人的生活日常,他们用共同的党员身份回答了"我是谁"的时代之问,他们用不变的初心贴近人民、扎根人民,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建立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脉联系。党的根基在人民,党员干部无论身居何位、身兼何职,都当常怀"为民之心",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多走走田间地头,多撸起袖子下基层,把"屁股端端地坐在群众一边",才能真正走进"百姓心头",做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的人民公仆。

常悟"为了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为了谁》是为了纪念和歌颂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而写的。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人民子弟兵以"誓与大堤共存亡"的信念守护大堤,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成为人民群众迎战风雨的"主心骨"。是山火蔓延、疫情防控、抗洪抢险......当灾难降临时,各行各业的广大共产党员挺身而出,逆流而上,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与人民群众心手相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筑起了坚实巍峨的钢铁长城,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民心曲"。党的血脉在人民,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群众危难之时展现担当,以真心真情真力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走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大战、大考中书写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暖心答卷。

常答"依靠谁",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一直有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优良传统,解放战争时期,在群众"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的真心拥护支持下,用人民的"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用人民的"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用人民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的改革序幕、用人民的智慧力量书写了经济特区"春天的故事"......百年来,党团结和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党依靠人民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书写了同人民心心相印、唇齿相依的奋斗史。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才能交出"人民满意"的民心答卷。

(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纪委市监委)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发表时间:20xx-01-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原则要求、制度机制,为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巩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告诉我们,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突出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官兵头脑,引导官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划清是非界限,抵御不良社会思潮对官兵的负面影响。组织官兵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实践逻辑,进一步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而不断强化理论自信,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意识形态工作是事关政治安全特别是国家政权安全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官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肩负着神圣使命。必须紧紧扭住军魂意识不放松,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培塑忠诚品格,立牢根本指导,确保我军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必须坚决破除"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引导官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广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聚焦官兵价值判断、价值追求、价值引领,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始终着眼官兵的活思想,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在服务官兵中凝聚兵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样,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要深入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官兵充分认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保持我军性质、本色和作风不变,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军队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工程。要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官兵日常工作生活,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转化为官兵自觉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

加强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意识形态工作是军队党的建设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不动摇,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各级党委要履行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党委工作的重要位置。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统筹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快速反应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动态和社会舆情动态对官兵的影响,深入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规律,持续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强化各级党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真正把政治上过硬、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用到管思想、把方向的重要岗位上,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诚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

67 3858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