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意见(精编5篇)
【导言】此例“安排意见(精编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安排意见范文1
促进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为落实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工作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电发明电[]15号)要求,结合我区平安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总书记、总理平安生产重要讲话,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平安发展指导原则和“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紧紧围绕我区“抓住一大机遇,突出两个重点,做到三个显著”要求,认真做好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明平安稳定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治理各行业、各企业的事故隐患,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狠抓隐患整改工作,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平安专项整治,推动平安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完善平安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强化平安生产基础,进一步完善企业台帐,提高平安管理水平,为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年平安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做出贡献。
三、范围、内容和方法
(一)排查治理范围。各行业、各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
1人员密集场所: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含水上游览场所)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公园、敬老院、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
2道路交通:交通平安设施设置、汽车站、运载工具等。
3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4建筑施工:大型机械、架子、用电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
5危险化学品:石油、化工的生产经营、使用、储运等。
6烟花爆竹:烟花爆竹的存储、运输、销售等。
7其他电力、生产经营企业的设施设备。
8近年来发生过事故的单位。
(二)排查治理内容。继续落实年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有关指导意见的基础上。
1平安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规范的贯彻执行情况;
2平安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平安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平安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4企业平安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颐养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演讲、处置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9、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
10、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
11、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三)排查治理方式。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
1、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日常检查结合起来。做到在日常检查中发现隐患,并及时帮助指导生产经营企业排查隐患。
2、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建立企业台帐结合起来。要在建立企业台帐的过程中,逐步摸清企业的底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教育培训工作结合起来。教育培训工作要以提高企业法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发现隐患、排查隐患为重点,使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无事故。
4、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年终考核要重点突出各单位隐患的排查情况,对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得好的进行表彰,对隐患排查不利造成安全事故的要严肃处理。
四、重点时段
第一时段(2月至4月):围绕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时段(5月至9月):围绕汛期和奥运会安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以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特种设备等夏季事故易发的行业为重点,抓住容易引发事故的重大隐患、加大治理力度。化工企业、加油站、危险物品运输要防火防爆、防泄露防中毒(特别是防硫化氢中毒),建筑施工要防坍塌垮塌,道路交通要防超载、超限、超速。
2、加强对奥运场馆、设施设备、代表团驻地以及宾馆饭店、商(市)场、旅游景点和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和整改,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时段(10月至12月):针对第四季度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冬季雾、冰、雪天气多发的特点,深入推进隐患治理,预防事故的发生。
1、指导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认真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落实防火、防爆、防尘、防静电、防寒风、防冰雪灾害、防一氧气碳中毒、防冻裂泄漏和道路交通防滑、防雾、防碰撞等措施。
2、认真总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健全企业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使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特别要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企业法人负责制,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抓好此项工作。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排查隐患。隐患排查治理我区要突出三个重点,即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重点企业;全国“两会”、汛期、奥运会、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取得实效。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措施,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采取巡检、抽检、互检等方式,深入生产一线加强督促指导。强化行政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等行为,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难以整改到位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取缔。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要依法查处,严肃追究责任。
安排意见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全市广大人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市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建设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实现人民健康幸福、社会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
2.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推进城乡、区域之间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发展。
3.坚持依法治体,全面执行《全民健身条例》,切实保障公民体育健身权益。
二、目标任务
到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城乡居民的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二)全民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新建一个省会体育中心,一个全民健身(游跳)中心,改建1个体育公园,100%的城区公园、广场、街道、社区、农村乡镇和60%的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平方米以上。逐步形成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
逐步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提高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
(三)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内容更加丰富。坚持开展经常性、传统性、品牌性的全民健身活动,统筹推进各类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均衡发展。大力开展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化、区域化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县(市)、区开展创建体现区域特色和风采的“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使健身活动项目更加丰富。
(四)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网络、社会团体网络和基层体育组织网络在全民健身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市,县(市)、区全民健身协调机构,成立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指导小组,各县(市)、区普遍建有体育总会、行业体协、人群体协、单项体协等。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较大发展。10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和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逐步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五)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注册管理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年,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00人以上,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300人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和技能有较大提高。城镇居民平均每500人、农村每1600人至少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100%的活动站点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0%的县(市)、区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六)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和《普通人群锻炼标准》,“十二五”期间,市,县(市)、区要加大国民体质监测的投入力度,完善监测站点布局,建立国民体质数据库和长期稳定的监测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保证每个监测站点每年能够组织一次以上有计划、有规模的体质测定工作,及时了解全市群众体质状况,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实施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七)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通过对公民进行日常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八)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体育品牌,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体育消费需求。
三、措施和保障
(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年)》和本实施计划作为本级政府和本部门依法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充分发挥部门协调联动作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把全民健身工作作为政府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的重要指标。
2.各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按照国家有关公益金的分配政策,由体育主管部门分配使用的公益金,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
3.完善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石家庄市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建立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确保顺利实施。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推进体育生活化
1.健身活动要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突出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不断创新体育健身活动形式和方法,提高活动生活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和策划,开展好“全民健身日”、“双节健身月”等传统体育健身活动,举办好石家庄市全民运动会、职工、农民、民族传统体育、残疾人、大(中)学生等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竞赛活动。举办和打造一批与省会城市相适应的群众性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扩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力。
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责成体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广场、公园和节日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引导公众科学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根据区域特色,结合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创建、开展“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要组织居民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
4.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坚持开展工间(前)操和业余体育健身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要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5.各单项体育协会要将普及推广体育项目和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列入计划,并对全民健身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
(三)加快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
1.县(市)、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选址必须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做好衔接。新建、改建、扩建的城镇居民住宅区要按照省体育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通知》要求,规范设计标准,配套建设相应的公益性体育设施,并由各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审核确认。在农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建设力度,着力推进新民居、乡镇等系列体育健身工程。在城市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建设健身步道和室外体育健身设施,利用山野、景观等自然条件,建设登山道和户外运动设施。
2.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工作,提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城乡体育服务设施,各县(市)、区政府要责成体育行政部门认真履行管理职能,要按照资金配比规定给予建设经费保障,加大对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监管力度。
3.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单位予以适当补贴和办理有关责任保险。维修改造各类体校体育设施,使其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使用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已建公共体育设施,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其性质和用途。
(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1.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健全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继续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吸引、组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吸纳优秀教练员、运动员,授予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称号,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和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体育指导服务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在全市晨晚练辅导站、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级体育协会等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全覆盖。
2.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经费,用于培训、业务交流、表彰奖励,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成立石家庄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立培训基地,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档案,修改完善有关管理办法,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在项目推广、活动组织、信息咨询、业务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3.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加强对高危险性项目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的管理,逐步做到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和指导高危项目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工作。
(五)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体育院校学生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全民健身的内容,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组织体系,健全注册管理和培训制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立足基层,示范推广活动与日常健身指导服务活动有效结合,推广实施多元化服务项目,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树立崇尚互助、强健体魄的良好社会风尚。
(六)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举办全民健身事业,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各级体育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管。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
(七)统筹城乡体育和人群体育协调发展
2.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建立以农民体协为纽带、乡镇为重点、村民委员会为基础的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
3.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全基层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挖掘、整理、继承、推广我市传统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民族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设置优秀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参加并办好各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单项赛事。
4.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各类学校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上好体育课,开展各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素质明显提高。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努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每年一次田径运动会,每学期一次全园参与的趣味性运动会。普及推广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5.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办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配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兴建体育健身设施。
6.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建设就近方便的体育健身设施。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重视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办好和参加各级残疾人运动会。
7.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建立职工体育活动阵地、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鼓励企业制订针对职工的体育健身指导方案,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坚持工间(前)操制度,有条件的单位可每年举办职工健身运动会。
8.鼓励支持妇女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妇女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推动妇女健身站(点)发展,以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体育活动吸引和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健身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妇女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不同年龄的妇女健身活动骨干,带动妇女健身活动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妇女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八)提升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普及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广播电台、电视台要安排专门时段播放广播体操、健身操(舞)、传统武术等普及健身活动的节目。报刊和互联网要不断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提高宣传质量。
(九)加大科学健身指导力度,做好科研和法制建设工作
1.加快制定《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完善全民健身法规体系,加强对施行《全民健身条例》的检查监督,保证其各项规定的全面执行。
2.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定标准。深入实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积极推行各体育项目《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达标活动。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技术健身指导,健全体质测定服务机构,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
3.宣讲科学健身知识,教授运动健身方法,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十)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围绕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从全民健身组织、设施、指导三大网络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入手,明确制定每年的考核目标,细化责任分解,落实措施要求。目标考核要以完善城乡基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核心内容,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全民健身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十一)建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激励机制
适时对各部门全民健身计划推行情况进行综合鉴定和评估表彰。积极选拔、推荐部级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和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实施计划是我市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责成体育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各部门、各行业也要制定相应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并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要将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安排意见3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家“两烟”政策和行业管理体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提出了“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的行业发展思路,“两烟”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竞争异常激烈,烟叶质量作为市场竞争的焦点,越发被凸现出来。因此,进一步加大科技兴烟力度,全面提高烟叶的工业可用性,打造巧烟品牌形象,是我们在更加强劲的挑战和压力下,逐步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必走之路。
根据2004年烤烟生产工作总结和2009年烤烟生产意见座谈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2009年科技兴烟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我县烤烟生产科技措施推广尚存的主要问题
“九五”以来,**烤烟生产在县委、县政府和市烟办、市局公司的领导下,本着工业引导农业、原料服从配方的发展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加大了品种更新、漂浮育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立式炉烤房改造和“四大目标”烘烤工艺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全县烤烟生产整体科技水平和烟叶可用性得到了提高,为**烤烟产业及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国内外选进地区相比,我县烤烟生产科技措施推广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施肥方法更新进程缓慢。2004年,全县虽然加大了双层环状施肥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但受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肥力结构不
一、烟农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此项技术尚未得到全面推行。
二是烘烤技术滞后。落后的两段式烘烤法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四大目标”烤烘工艺尚未得到较好落实,田间烟叶质量在烤后得不到较好的体现,因烘烤不当造成的损失仍然居高不下。
三是封顶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上部叶特别是顶叶较难烘烤,烤后黑蚂皮烟比例较大,后期若出现低温,将更加难以烤出正组烟叶。因此,很多烟农都习惯于把顶叶提前摘除,使烟株株形变为不正常的筒形或伞形。封顶过低、留叶数偏少不但导致单产不高,更重要的是使中上部位的烟叶出现身份偏厚、结构紧密、组织僵硬的问题,从而影响我县烟叶的市场形象。
四是连作问题突出。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县烤烟生产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面对一年比一年大的种植任务和“宜烟”面积的逐年减少,连作问题必将进一步恶化。
五是种植品种结构不合理。受全国烤烟育种工作的影响,我县烤烟品种单一化、长期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烤烟品种特性的退化速率与新的优良品种的产生速率不同步的问题,将对烤烟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六是局部烟区施肥总量略显不足,大田后期烟株脱肥现象明显,影响了烤烟产、质量的提高。
七是烟叶质量观念滞后,收购导向与市场需求错位,工业引导农业、收购指导生产的关系出现脱节。
二、2009年烤烟生产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烟叶生产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吸收国内外烤烟生产先进实用技术,以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以提高烟叶可用性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实施“稳适压次、增优减劣”的烤烟布局规划,根据**立体气候突出这一实际,实行“一乡一品种”的区域化部局,加强以提高科技措施到位率和收购等级合格率为中心的生产收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引导收购、收购指导生产的导向功能,改变**烟叶“紧、厚、深”的质量现状
,进一步打造**烟叶的质量品牌。
二、任务目标
1、种植面积及收购指标
全县烤烟生产收购任务按63500担青黄
一、二和光滑二不收购下达;指导性种植面积每亩按250市斤测算,全县下达种植面积25400亩;生产总值按元/公斤计算,全县下达生产总值万元;上等烟比例达20%以上,中等烟比例达55%以上,低次等烟叶控制在25%以内。
2、生产节令
常规育苗在2月15日前后5天播种,4月5日前后5天假植,同一烟区漂浮育苗比常规育苗推迟10—15天播种;5月5—10日集中移栽;6月1—5日追肥;6月25日前揭膜培土一般情况下;7月20—25日开烤;9月10日前后采收结束。
3、壮苗标准
常规苗苗龄85天以下,茎高7—10CM,漂浮苗苗龄75天以下,茎高7—12CM。成苗高15—20CM,茎径—,有5—6片功能叶,茎叶清秀无病,茎杆韧性好,叶色淡绿色,根系发达呈白色。群体整齐一致。大田移栽壮苗比例≥85%。
4、大田移栽规格及烟株形态
1、株形及长势长相:株形腰鼓形,脚叶长60±CM,腰叶长70±CM,末端顶叶长45—50CM;打顶后行间叶尖距20CM左右。群体合理,烟株清秀整齐,病虫害轻,营养协调,叶片舒展,无缺素症状。
2、株高和采收叶数:打顶株高90—110CM,采收叶数18—20片。
3、单叶重和单株产量:单叶重下部叶7—8克、中部叶9—11克、上部叶8—10克,单株产量150—160克。
4、移栽规格及群体密度:行距110—120CM,株距50—60CM,亩栽烟1100株左右。
5、大田烟株发育进程:移栽后还苗快,不蹲塘。移栽后5—7天,第一片新叶出现,栽后20天前后摆盘、30天前后团棵、55天前后旺长、65天前后现蕾、75天左右开烤、115—125天内采烤结束。
5、产量质量指标
1、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指标:中部叶叶色柠檬黄—桔黄,叶片厚薄适中,油分足,色度浓,有弹性,成熟度好,组织结构疏松。保证上、下部位烟叶有合理的身份档次,大幅度减少组织结构紧密、外观平滑、僵硬的烟叶比例。
2、单产:150——175公斤。
三、主要措施
1、搞好择优部局、减少连作比例
各烟区要采取“大择优、大转移”的烤烟布局调控手段,对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不能满足优质烟生产的不适宜区和次适宜区以及交通不便、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的零星种植区要下决心淘汰、压缩和转移,确保烤烟种植计划向光、热、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转移,向种烟技能较好的烟农转移,向有利于集中连片和发展潜力大的烟区转移。重点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烟区的统一规划工作,各乡镇要做到有规律的连片种植,在布局上要有较长远的规划,将择优部局与规划连片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属规划范围内的地块,因特殊原因不能种烟的,可限制其种植矮杆作物;二是着力开发具备一定条件的新烟区,开发新烟区之前要做好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
2、强化品种区域化布局,合理调配品种结构
烟叶的品质特点除受自然气候、土壤条件和栽培、调制技术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由品种自身的遗传性状决定,不同的优良品种具有不同的香气特点和外观质量。同一乡镇种植多个品种,将严重影响烟叶品质的均衡性、稳定性和工业可配性。因此,2009年将续继实行“一乡镇一品种、单种单收单调单贮藏”的运作模式,种植品种以云烟85和云烟87为主,适当搭配种植公司统一安排的试种品种。各乡镇要加强以品种为中心的分类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良种良法配套,让优良品种的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3、改进育苗技术,培育“适时、适龄、适高、无毒”壮苗
烟苗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移栽成活率、大田整齐度、大田烟株长势及有效叶数,最终对产质量产生影响。培育壮苗,提高烟苗的抗逆性,是减轻气候对烤烟生产影响的重要措施。各乡镇必须将烤烟壮苗的培育工作作为科技兴烟的重要内容,认真抓紧抓好。
(1)漂浮育苗:各乡镇要加强漂浮育苗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切实抓好建池、播种、消毒、剪叶和炼苗等环节的工作,全面提高漂浮育苗的壮苗率和利用率。进一步做好无基质假植漂浮育苗的试验示范工作,积极探索降低育苗
成本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营养袋假植育苗:一是要抓好营养土的配制和堆沤消毒,重点要解决苗床整理不规范、营养土无营养、假植苗偏小等问题;二是要改变揭膜炼苗过早,苗龄过长,叶片分化过多,苗矮难深栽的陈旧陋习,并充分借用漂浮育苗的剪叶技术,先提后剪,促进根系的生长和茎杆木质化,增强烟苗的抗逆性,为提高移栽成活率和减轻大田病害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继续推行宽行窄株种植方法,保证合理的群体密度
种植密度是决定烤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密度过小有利于烟株个体发展,但由于亩栽烟株数的减少将导致单产降低、烤后烟叶形成“大、深、厚”以致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的不良后果。反之,密度过大则会导致烟株个体长势较弱、病害严重、烤后烟叶叶薄色淡等不良后果。因此,只有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确保大田烟株群体旺、个体壮,使个体与群体均得到协调发展,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立体气候突出、土壤类型多样等实际情况,全县烤烟移栽密度应控制在110—120CM×50—60CM之间,各乡镇及其烟站点应视具体的地力情况作出灵活的调控,因地制宜地搞好此项工作。
5、大力推行平衡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技术是根据烟株的吸肥特性和需肥原理提出的一种新的施肥方法,这种施肥方法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移栽后出现烧根,有利于大田烟株持续、稳定、均匀地吸收利用土壤养分,促进大田烟株正常生长。因此,各乡镇应进一步加大此项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切实改变我县烤烟施肥“各吹各打”、随意性太大的现状。具体措施是:改复合肥集中塘施为双层定位定量环施,改硫酸钾为硝酸钾并在移栽后20——30天内分1—2次追施,在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上再作相应调整。具体为:每亩施用复合肥50公斤,硝酸钾15公斤,腐熟农家肥600公斤以上。
6、进一步加大揭膜、培土和除草工作。
地膜的应用,为加快我县烤烟产业向前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地膜烟的大面积推广,一是在无形中助长了广大烟农“以膜代管”的惰性思想。移栽后疏于管理,导致烟田杂草丛生,病菌、虫卵滋生蔓延,病虫害的发生逐年加重,统防统治成本逐年增加。二是在海拔1700米以下烟区,烤烟移栽35天以后,随着季节推移,地膜不仅起不到增温保水作用,反而会导致膜下地温过高,灼伤烟株根系,加重根茎类病害等副作用的发生。三是地膜揭除过晚,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在少雨天气下会造成土壤水分不够、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因此,低海拔烟区进入旺长初期移栽后35—40天进行揭膜培土,一是能有效改善土壤温湿度环境,二是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接纳和充分吸收中小降雨,确保烟株旺长所需大量水分供应,促进烟株正常生长发育。但揭膜培土时间必须灵活掌握,是否需要揭膜和具体揭膜的时间主要根据海拔、气温、降水、地力和烟株长势等因素灵活掌握,一般以继续盖膜对烟草产量和品质是否有利作为标准,以此决定继续盖膜还是揭膜。
揭膜培土过晚,一是易导致根系发育推迟;二是烟株大了不利于田间操作,易损伤根系和叶片,三是表层肥料遇雨下渗,引起叶片返青,导致烟叶难烤和大田生育期推迟。
正常情况下应在团棵后期至旺长初期之间进行揭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揭膜后必须培土。
采收结束后,应当清理烟田,防止污染土壤。
(1)、不揭膜的几种情况
海拔1700米以上或者烟株生长和气候、土壤等方面无异常情况时,通常全生育期覆膜,因为地膜覆盖栽培的烟株根系分布要比裸栽的浅,生理活性较高的烟株根系大都密集在膜下5CM的表土层内,如果在烟草生长或成熟阶段揭去地膜,则膜下表土5CM土层的干、湿状况极易变动,使处于该土层的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被打乱,对整个烟株正常的生长与代谢活动不利。
大田后期雨水大的烟区,为避免田间积水的不利影响,也不必揭膜。
(2)、需要揭膜的几种情况
第
一、当膜内土壤表层温度稳定在35℃以上时就应揭膜,否则影响烟株正常生长,并有可能加重烟株根部病害;
第
二、降雨量少,烟田土壤干旱或严重脱肥,可适当提前揭膜进行灌溉或追肥;
第
三、如果采用地膜覆盖只是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与大田初期的早长快发,则在烤烟团棵后可揭去地膜;
第
四、如果采用地膜覆盖仅仅是为了使烟苗安全度过雨季前的少雨干旱季节,则在雨季来临时揭去地膜。
7、规范合理地使用农药,减少残留,提高烟叶安全性
对统一配供的农药,各地须严格按照县烟草公司制定的相关操作规程执行,以充分发挥专用农药的使用效果。各乡镇需要另购烟草专用农药的,必须经县公司认定批准后方能采购使用,以减少农药残留,提高烟叶的安全性
,减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安全、高效之目的。按照市公司的相关要求,“六六六”、“滴滴滴”、“甲胺磷”等残留量大的农药,烤烟生产上必须严格杜绝使用。
8、加强田间管理,适时封顶,合理留叶,彻底打杈
打顶的一般原则是:营养不足、长势较差的“扣心”或现蕾打顶,生长正常的见花打顶,营养过剩的盛花打顶。
根据我县当前种植的当家品种——云烟85的“带花长”特性,生产上一般不提倡扣心打顶,这样容易将有效叶摘除,使有效叶不足。
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在现蕾至初花期打顶,打顶时切勿将小叶轻易摘去,务必要留足有效叶20——22片。过一段时间后若顶叶确实长不大的,可进行第二次“打顶”,将此类叶片摘除即可。
烟花、烟杈、底脚叶、病株残体必须清除出烟田晒干烧毁,以防二次侵染。
9、分部位间断式采烤,提高鲜烟叶成熟度和烘烤成熟度
适当提早下部叶的采烤时间,延缓中部叶的采烤时间,推迟上部叶的采烤时间。顶部4叶成熟后集中一次性采烤,烤房容量不够时,可先集中采烤一片地,再集中采烤另一片地。要大力推行“四大目标”烘烤法,做到在变黄期开始排湿,适度延长37℃、39℃、41℃变黄与定色期之间三个温度点的衔接时间每个温度点延长8小时左右,让烟叶内含物质充分转化,促进烟叶致香前体物质的大量形成,定色后期加强温湿度协调控制,适当延长48—54℃之间的烘烤时间比常规烘烤时间总计延长8小时左右,促进烟叶致香物质的大量合成,大幅度降低因烘烤不当造成的产质量损失。
以上内容的核心理论是67%的黄色临界值原理,这一原理的主要内容是:叶绿素降解适宜的相对湿度较宽,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降解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较窄。烟叶变黄后,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降到67%以下含67%,其黄色性质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或者说变化量非常小。烤房空气相对湿度在58—67%之间,叶绿素却仍然在大量的降解。因此,只要运用好这一原理,就能做到“黄烟等青烟、青烟快变黄、黄烟不过度、烤成全炉黄”,最终实现“烤黄、烤干、烤香、烤熟”这四大目标。
四、其它配套措施
1、转变质量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引导收购、收购指导生产”的导向作用,实现生产与收购协同发展
2009年的烤烟生产、收购工作,将进一步体现“市场引导收购、收购指导生产”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切实抓好生产、收购等各环节的工作,加大生产、收购、烘烤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力度,转变“紧、深、厚”的质量观念,控氮降碱、提质增香。在烟叶收购上真正体现优质优价,逐步改变生产与收购关系不太协调的现状。
2、加强生产、收购合同管理
烤烟种植收购合同统一使用全省统一制作的合同文本,各乡镇不得另行制定其它合同。为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充分体现合同签订对烤烟生产的指导作用,各乡镇必须在2月底前完成正式合同签订工作,合同中应明确的内容必须填写清楚、完备,不能让合同签订工作流于形式,严格杜绝合同签订内容不完备的现象发生。生产管理中,要求填入合同的考核内容也必须认真填写到合同上,为后期兑现各种扶持资金和相关补贴提供依据。
3、进一步规范小组建设
安排意见范文4
今年是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精神,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省人民政府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部署和总体要求,我市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年国发2号文件精神,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确保大中型水库(电站)、城镇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小型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最大程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一、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
(一)超前谋划,及早部署。充分认识防汛抗旱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超前谋划,及早部署,做到思想、组织、预案、工程、队伍、物资六落实,牢牢把握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权。
(三)及时修订完善预案。继续编制和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要按照省、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新一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编制修订完善各类预案,要不断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开展预案演练和评估工作,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强化预案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将预案落实情况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
二、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乡镇防汛组织机构。乡镇防汛组织是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把建立健全乡镇防汛组织作为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重点来抓,所有乡镇要成立防汛指挥部,设立办事机构(有编制部门认可的批文),落实工作人员,明确防汛责任和工√山草香★√作目标,制订工作制度,确保工作规范有序。
(二)认真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防总印发的《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职责》,在工程建设、汛前准备、队伍组织、工程管理、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等各个环节要逐级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内容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并贯穿于防汛抗旱工作全过程。要逐一落实辖区内各类水库水电站(灰渣库、尾矿库)、重要山塘、防洪城镇的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易旱区域、缺水城镇的抗旱行政责任人,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
(三)着力做好水旱灾害预警预报。加强中短期天气、水雨情预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监测力度,提高灾害预报的超前性、预见性,不断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要根据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加强防汛抗旱会商频次,增强决策科学性;要加强小尺度、局部性灾害的监测预报,群专结合,及时山洪、泥石流、滑坡等预警信息,为群众及时准确掌握预报成果、提前安全转移提供优质服务。
(四)继续抓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山洪灾害县级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和管理。各区、市、县要加强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根据《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暂行)办法》负责落实好本地年度运行维护费;要在年底全面完成山洪灾害县级非工程措施的建设任务。
(五)切实完善防汛抗旱社会化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社会各行业承担的防汛抗旱责任,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要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防汛抗旱投资体制,各级财政用于防汛抗旱的预算内资金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加;要以社区、村镇、学校、企业等为单位,通过编制预案简本、印发科普读物、展播影像资料、开设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公众避险救灾知识的宣传,切实提高群众的避险自救意识和能力。
三、全力做好防洪保安工作
(一)抓好水库水电站、灰渣库、尾矿库安全度汛。要严格实行水库水电站汛期“五落实一问责”制度,即每座水库水电站必须落实2人以上值守人员、落实固定值班地点、落实值班经费、落实通信设备、落实应急预案,对不按要求做到“五落实”的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对病险水库水电站,要降低水位或空库运行;对灰渣库、尾矿库,要落实汛期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巡查制度,及时巡查排险;对在建水利水电工程,要编制和完善年度度汛方案,落实防汛组织机构,明确管理、施工双方的防汛责任;对影响泄洪的建设项目,要合理安排工期,加快建设进度,务必在汛前达到安全防洪标准;对未安排处理的病险水库,要在现场备好抢险物料,落实好抢险措施,保证度汛安全。
(二)抓好山洪灾害防御。认真落实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责任人、预案,完善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建立“群策群防、群专结合”的防御体系。要落实汛期监测、预警预报、人员紧急撤离方案等措施,切实做到早预防、早转移、少损失。对重大隐患点和山洪灾害易发区,要加强排查,落实监测人员;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地区,要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尽量避免人员伤亡。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制止违章开矿、乱砍滥伐、侵占河道等行为,最大限度规避或减少山洪灾害的发生。
(三)抓好城镇防洪排涝工作。要依据城镇建设发展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城镇防洪规划和应急抢险预案,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要加强城镇排水管网的检查,搞好河道沟渠的清淤和水毁设施的修复,及时检修排水泵站、闸坝等防汛设施,加强管理维护工作。要依法加强城镇河道、排水沟渠、蓄水坑塘的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填埋河道沟渠及搭建违章建筑,严格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在汛期到来前清除阻洪建筑,确保河道行洪畅通。
(四)强化24小时防汛值班制,抓好突发险情灾情信息报送工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险情灾情信息管理和报告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程序,理顺报送机制,及时了解掌握防汛抗旱突发险情灾情信息,努力提高险情灾情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值班期间要有领导干部带班,并做好防范突发水旱灾害的应急准备,确保发生突发险情灾情反应迅速,处置突发水旱灾害事件及时。
四、切实加强抗旱工作
干旱是我市发生较频繁、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给我市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连续三年的特大干旱,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务必要做好抗大旱、救大灾的准备,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努力把旱灾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加强抗旱水源管理和调度。在全面掌握本区域地表、地下和过境水的基础上,科学调度,合理配置,优先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兼顾发电、航运等生产需求。要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加强洪水资源利用,尽可能增加工程蓄水,尽量多引、多提、多拦、多蓄水,努力增加抗旱水源。
(二)加强城镇抗旱工作。加强城镇抗旱基础工作,了解掌握干旱缺水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供水和用水的水源、结构等情况。要加强城镇抗旱统计工作,及时掌握城镇供水动态,统计上报有关信息,提出城镇抗旱的决策参谋意见;要结合去年特大干旱灾害的特点制订城镇应急供水预案,做好应急水源调度与运用等措施准备,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确保城镇供水安全。
(三)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加大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并大力开展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建设,千方百计增加蓄水、引水、提水能力;要对现有小水库、小塘坝、小水池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续建配套、除险加固,对老化失修的泵站、渠道等灌溉设施要抓紧修复改造,更好发挥工程效益。
安排意见5
一、审计项目
(一)2011年度区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二)街道办事处财政决算审计
以促进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为目标,对、2个办事处2011年度财政决算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核实预算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摸清政府性资金的分布情况和总体规模,分析评价政府性资金的变动趋势和结存情况,检查有关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
(三)政府投资审计
以维护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目标,开展2个政府投资审计:1.区民政局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2.医院改造项目跟踪审计。重点检查财政投入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检查有无挤占挪用和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及损失浪费等问题,确保财政投入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以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依法履行职责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委托,对11名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随时接受组织部门的委托。重点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情况,检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情况及遵守廉政纪律等情况。注重全面审查和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发展责任、经济决策责任、经济管理责任、执行经济政策责任、内部管理责任和廉政责任。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立问责机制,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作用,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开展,在促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专项审计和调查
1.区体育公益金专项审计。根据省审计厅的安排,以摸清区体育公益金收支余情况,规范体育公益金的管理和使用为目标,对我区2010年至2012年6月体育公益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审计中,要充分关注体育公益金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审计,揭露和查处滞留、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体育公益金管理和使用效益问题,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区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根据省审计厅的安排,组织开展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专项审计。主要审计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具体审计财政、卫生等资金分配管理部门和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审计资金筹集情况、拨付情况、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通过审计,摸清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现状,揭示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完善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有关部门加强资金管理,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2011年度区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养老补助政策落实及资金兑现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以促进我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对2011年度落实“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养老补助政策”及资金兑现情况进行审计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区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养老补助政策”的现状,查明具体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执行不到位、不合规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兑现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促使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服务。
4.区融资平台运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以促进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维护财政安全为目标,组织对区融资平台运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摸清我区融资平台规模、资金来源、资金投向、管理现状等情况,分析地方政府的偿债责任归属,分类评价政府偿债风险,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提出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维护财政安全的审计建议。
5.重点项目指挥部和实体公司财务收支情况审计调查。为进一步加强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审计,规范建设行为,节省政府资金,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组织对全区10个重点项目指挥部和实体公司2009年至2011年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摸清全区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的规模、资金来源、资金投向、管理现状等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环节,揭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
(六)财务收支审计
二、保障措施
为确保做好今年的工作,审计机关要坚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严格执法、把握有度”的原则,努力把今年的审计工作做好。
(一)坚持科学审计理念,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服务力。深入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暨作风建设大会”会议精神,强化“权力就是责任、职责就是服务”的审计职能观,强化“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的审计发展观,强化“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审计管理观,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切实关注政策安全、财政安全、民生安全、国有资产安全、环境安全和廉政安全。要深刻领会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科学实质,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委政府改进和加强经济社会管理作为衡量审计服务绩效的重要标准,履行好监督与服务职能。
上一篇:专题摘编学习感悟【参考4篇】
下一篇:捐款倡议书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