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论文【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军事思想论文【汇集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军事思想论文【第一篇】

摘要:军事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国家荣誉感与爱国主义精神的课程,已经成为高校庞大的课程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存在政治站位有待提升、课程认识不足、专业化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评价片面等问题。对策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课程认识、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探索课程考核新体系,促进军事理论课改革,保证课程有序、高效地开展,并将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问题;研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8-0092-03

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现代化建设,在教育领域促进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是针对大学生开展现代国防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科學规范教学内容,强化科研创新。2019年1月,教育部和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将军事理论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和国家教育督导体系。随着国家对高校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成效已势在必行。如何通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达到国防教育的目标要求,需要我们根据当代大学生特点和时代发展趋势,深入剖析当今教学现状,结合网络教学新形势,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重塑教学体系。

一、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政治站住不高,军事理论课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教学管理者认为普通高校不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场所,对开展好军事理论课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穿插引导,弱化了日常管理和督导,导致教学管理、督导机制不健全,相关教学资源和科研经费得不到保障。多数授课老师由于缺乏专业的军事理论课培训和部队生活经验,对军事理论课整体架构和理论体系缺少科学、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军事缺乏具体感受,在课堂授课时存在知识盲点,只能照本宣科,难以进行课堂引导和知识延伸,教学效果不好。大部分学生因“专业课至上”的功利心理,导致他们忽视军事理论课育人作用,课堂学习只限于“被动应付”和“浑水摸鱼”,没有认识到军事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整体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的综合素质教育课。

(二)专业化师资力量匮乏,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军事理论课大纲要求课堂教学要保证基本概念“准”,基本原理“透”,基本范例“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这就要求军事理论教学必须由专业化师资力量来承担。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军事理论课通常由人文社科类公共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兼职老师承担教学工作,因缺乏系统、规范的军事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匮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难以达到,教学效果欠佳。另一方面,目前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在职称评定和晋升上只能挂靠其他学科类别,导致任课老师对职业发展的认同感不足,“学科边缘化”感受强烈,教师队伍不稳定。

(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目前,军事理论教学主要以“粉笔+教材”、“合堂+视频”的灌输性课堂教学为主,即使少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也均以讲授型为主,“探究式”“引导式”“合作式”少有涉及。教学方式死板,教学内容编排形式单一,内容滞后,缺乏军事前沿和热点内容的更新。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专业背景差异,真正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兼顾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堂教学活动偏少,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实效性难以保证。

(四)教学考核模式单一、教学评价片面

目前大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主要通过纸质测试结合平常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即便是网络平台学习考核也是以试题测试为主,考核模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缺少过程性考核,难以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对国家、社会的热爱程度给予客观评价,考核结果片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及时获得反馈,即使发现教学问题,也很难及时进行修改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提升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对策研究

(一)提高政治站住,加强课程认识

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军事理论课是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培养学生大格局思维、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四个自信”,提升国防教育成效的作用。将军事理论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管理、督查体系,严格依纲施教、施训和考核,保障教学设施与经费的投入。按规定成立独立的军事课教研室,健全军事课教学管理机制,构建任课教师培训和思想政治引导体系,加强授课老师对军事理论课认识,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针对学生认识不足的问题前期加强课程开设利他性讲解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依托公共必修这一特点发现和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点,兼顾个性化施教,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增加军事教学实践,减少枯燥知识点罗列,提高学生参与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学习兴趣和重要性认识。

(二)增加专业教师人数,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确保教学成效的重要支撑。针对缺乏专业军事理论课教师来源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师范类大学与军事院校联合开设军事教育专业的规划,增加面向地方就业的军事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数。高校在做好专业军事理论课教师招聘的同时,选拔军事素养高、思想觉悟高、教学能力强、德才兼备教师向专业军事理论教师转化;以及接收既有专业的军事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军旅生活、工作经验的转业军官来校任教。更重要的是构建完善的军事理论课培训、考评体系,通过军校进修、课题研讨、驻地部队见习、以老带新等方式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针对军事理论课教师,制定专门的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形成规范的晋升机制,给与应有的职称、职务待遇,增加职业发展认同感和幸福感,保持专业教师队伍稳定性。通过建立与奖金挂钩的教学考评,增加授课老师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坚持“引进来”的战略,通过加强与驻地部队、军事院校的交流合作,把具有丰富军事实践和理论经验的军官或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吸纳到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队伍中来,打造专兼相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多措并举构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

军事理论课单纯依靠网络平台学习或者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满足新时期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诉求问。需充分借鉴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理论,运用大数据、网络新媒体等技术手段,选择更容易让新时代大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实施网络平台学习、线上交流互动、线下“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

课前学生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困惑的、整合性的学科问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运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利用网络在线精品课程的学习分享来自国内外一流大学、一流教师的优质资源,享受军事专家的讲解,通过军事专家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点多面广”的军事理论知识相串联。学生通过难点、热点问题网络社区互动讨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加以教师针对性的引导,形成自身理论认识,同时辅以电子军事模拟和试题闯关测验等模块锻炼,在提高学生兴趣,巩固学习成果的同时,实现“玩中学”和“比着学”。针对学生基础和专业背景的不同,通过对学生课件学习和测评数据的智能监测和分析,兼顾学生个性化差异,判断学生对军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其与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有机结合,根据学生个体之间掌握理论知识程度的不同,适时推送不同练习,让学生充分参与课程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借鉴“翻转课堂”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彻底翻转,即课前学生带着学科问题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将知识主线的教学改造为问题主线的教学,通过进行角色扮演、论题争辩、边体验边讨论、互动交流等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深度体验,教师有针对性的解答以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创建“先学后教”的教学新范式。例如:伊拉克战争分析学习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有目的地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战争场景或者氛围中。根据学生对战争的不同认识形成课程争论焦点和难点,再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解答来正确的解剖战争背景,掌握作战指挥背后的思路方法,分析高新技术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等。在“翻转课堂”沉浸式、投入式学习中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知识学习帮助者、问题的解惑者。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理论信息的加工者,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学生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到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和国际斗争形势,掌握现代军事科技知识和战争本质,形成个体军事理论知识体系,形成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感、态度。

在新生军训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一是利用爱国教育基地和军事纪念馆开展爱国、拥军传承教育。二是有针对性的开展军事技能实训,如军事搏击操训练、校内定向越野、军被大赛、校外素质拓展等,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三是邀请军事教授或专家,以“70年国庆阅兵军事武器讲解”“国产航母建造”等“中国故事”为主线进行专题讲解,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四是建立军、校联合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进军营,感受军队发展,开展国防和军事科技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军事理论教学成效。

(四)探索考核新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通常把学期考核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直观评价,为客观、全面地考核学生,我们在传统考核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网络平台成绩考核(35%)、平时成绩考核(20%)、实践考核(20%)和期末考核(25%)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在大数据的分析下以学生参与网络课件学习、讨论、测试数据为基础界定网络平台成绩。以课堂纪律、表现、随堂测试成绩等界定平时成绩,以爱国主义情感和参加实践活动的表现等综合界定实践考核,以期末试卷或论文成绩界定期末考核成绩。以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情感与知识相结合,考核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客观、公正评价学习成效,完善军事理论课程评价体系。同时教师可实时根据网络平台数据和学生課堂、实践表现等及时获得教学情况反馈,发现教学问题,立刻进行修改和对教学过程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成效。

三、小结

军事理论课教学对于国防教育、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军事理论教学提出明确要求,但目前在具体学校教学中各种不足和矛盾依然普遍存在,教学《大纲》要求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鉴于目前现状,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从思想、行动上重视军事理论教学,不断加强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开拓思路,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军事理论教学在育人体系与国防建设中的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军事思想论文【第二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传统的《军事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发展状况和慕课背景下军事理论的教学优势;以我校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重点介绍了传统讲授与慕课混合式教学的思考研究。

【关键词】慕课军事理论混合式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甘肃省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美育国防教育专项任务项目《甘肃省高职院校军事慕课建设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H319;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43-02

引言

《军事理论》是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基本国防,激发积极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热情。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主要是依托授课教师进行课堂讲授,多年的教学实践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紧缺、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慕课化教学在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因此,如何将传统军事理论授课和信息时代慕课教学有效衔接起来,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1,2]。

一、传统《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发展现状

《军事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重要的一种形式,对于学生、国家、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研究发现,在传统的《军事理论》授课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健全

传统的《军事理论》教学是教师运用教材进行大课堂讲授。现在的学生都接近2000后,自主性很强,对教育的信息化要求很高,这种传统的大课堂授课方式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其次,《军事理论》教材种类繁多、水平良莠不齐,教材编排形式单一、内容创新性不够[3]。

2.教学师资队伍数量不够、专业性不强

教学师资队伍作为《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实施者,在课程实践活动效果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4]表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授课教师队伍不稳定,授课教师由学工部、保卫处、思政处老师及辅导员等兼任,流动性大,学历层次不高且专业性不强。

二、慕课背景下的《军事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优势

慕课作为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一种新颖且开放的教学方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类教育教学当中,军事理论慕课教学研究也不少,其中杨凯在《慕课视域下军事理论课教学研究》中从搭建全国教学资源平台、创新线下教学组织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慕课军事理论教学的可行性对策。

1.军事理论慕课教学的优势

慕课平台的教学内容是我國一流的教育资源,学生们在教室就可以聆听我国一流大学的教育者的授课,授课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授课内容全面且贴合当下国际、国内军事情况,让西部地区的学生依托慕课平台共享中东部地区优质资源,拓宽视野;慕课教学方式灵活且多功能性,将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典型化、图像与文字相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兴趣,有效的提升学习效果。

2.军事理论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慕课的教育教学优势填补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但是,慕课教学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其属于网上的开放型教学,存在着授课过程中师生缺乏交流、教学设备要求较高、教学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三、传统讲授与慕课混合式教学的思考研究

2016年,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共享校外优质资源,实现信息时代慕课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校依托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智慧树”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引进最先进、最优质、最全面的教学资源,以小班授课、自主学习、集中学习为重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及考核方式为:集中学习(30%),见面课(5%)和习题(5%),期末考试(60%),两年来,有5000余名学生完成了《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

《军事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解决了授课教师资源紧缺、专业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主动学习了解我国及世界国防。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军事理论》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中要不断加强传统教学与慕课教学两者之间的研究,结合当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探索出传统军事理论教育教学与信息时代慕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方式,切实提升国防教育的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孙士庆.“慕课”背景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改革刍议[J].理论观察,20171:140-142.

[2]时慧.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慕课教学研究[D].东南大学,2017.

[3]张可.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0-51.

[4]李猷艺.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实现路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1:100-101.

军事思想论文【第三篇】

【摘要】通过对比,深入追究两个学科面对新军事变革产生的行为差异,发现在思维模式中的缺陷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提出军事教育学深化改革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具体的路线。

【关键词】军事装备学;军事需求;过程方法;持续改进

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以前的教育训练学的思想方法,原来教育训练学的思想方法对于数量规模型的军队是适合的,有成效的。本文是为建设质量效益型的军队的教育训练学提出适合的思想方法,为了创造新的军事教育训练学体系结构。

装备与人的融合成为形成了将来军队的战斗力,装备与人在作战过程中互为镜像成为一对矛盾,组成同一作战过程中矛盾的一个方面。军事教育训练学与军事装备学在学科领域也应当是研究互为镜像的不可分割的过程。

在我们的军队,装备等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在资金困乏技术落后的中国,装备总是会走在教育训练的前面,而有几千年文化资源的训练总是落后,我们不得不从两个学科的指导思想思想的理论基础开始研究。通过对学科理论有代表性著作的学习,我们用吴栓叙编写的《军事训练学》对比余高达编写的《军事装备学》内容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学科代表性的思想方法差异。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建议。

军事训练学是研究军事训练规律和指导规律的学科,旨在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一切有关军事训练的理论问题,以指导军事训练实践[1]。

军事装备学是研究军事装备发展、保障及管理的规律,指导军事装备实践活动的军事科学[5]。

不难发现,军事训练学主要研究总结“现实”训练规律和指导规律,军事装备学是研究装备“发展“过程”保障“过程”及管理“过程”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科思想存在的差异已经初露端倪,就是一个是从现有的训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个是从装备创造过程开始直至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持续改进的“过程”。在后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步地看到,军事装备学从定义开始就将矛盾论、实践论的基本思想融入其中,思维模式上没有变通的余地。而军事训练学可以任意的使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世界观[11])。

一、从著作的目录对比分析

目录是学科的核心,凸现学科的思维模式。通过对目录内容对比分析,可以得到这两个学科代表性的思想方法,发现的差别及可能发生的影响如下:

1.在最重要的第一章内,训练学没有关于“思想方法”内容;装备学有“思想方法”的重要内容,并且,”“装备思想方法”的内容都与“过程[11]”有关,这样就可以将马列基本原理落实到装备学的思想中,避免了口号式的落实。

2.训练学中,“训练规律”、“训练要素”“训练分类”作为重要的章节出现,对人的素质这个要素没有予以重视;在装备学中除“规律”外“需求牵引”作为重要的章节出现,装备的质量作为学科核心研究的内容,可见,两个学科关注的焦点是不同的。新军事变革不断产生需求,关注需求就是抓主要矛盾,才能不断的适应变革,满足要求需求的能力就是质量(素质),它是主要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方面,这就是军事装备发展能够不断的跟踪军事变革的根本原因。而抓规律只能是适应现实或成为口号,是不能适应变革的。

3.在训练学中,是按照抽象的“要素”来划分章节的,可以研究目前不同类型训练的规律;在装备学中是按照未来装备发展“过程”全寿命周期的各个工作过程来划分章节的。两个学科,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和目标是有差异的。一个思路是将现实的训练分割划分为类来研究,面对未来新类型的训练,比如联合作战训练就显得无力,于是训练学研究的成果很难落实;而另一个思路是系统的对未来过程内部矛盾以及过程之间的矛盾进行研究,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使用于适应新军事变革的任何装备寿命周期的各个“过程”。特别要指出的是,美国武装力量联合训练手册[6]的目录结构与军事装备学的目录相似,在这个手册的每个章节目录中都特别强调针对训练各阶段“过程”的“输入、处理与输出”。

4.在训练学中,训练组织实施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靠总结规律的管理,缺乏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军内大多数从事军事训练的人对于在训练中系统的建立“质量(素质quality)管理体系”持怀疑态度,素质教育和训练只能挂在口头上;在装备学中是按照现代管理理论,从体制、机制、技术基础、日常、法规、经费、人才等系统的建立“过程”管理体系,质量是可以按实际装备全寿命周期的各个工作“过程”来进行控制的。

5.在训练学中,没有训练信息采集、存储、使用和沟通相关的目录,所以无法面对未来信息化战争,无法面对联合训练,信息能力不作为训练的要素是学科思想方法落后时代的表现,院校教育条例的总则中也没有相关要求条款;在装备学中有专门描述信息的章节,作为装备的技术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还在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总则中加入相关条款。

6.在训练学中,训练中政治思想工作作为重要的章节内容进行研究;在装备学中没有装备工作中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内容。无论训练工作还是装备工作都是人参与的工作,靠思想指导,没有正确的思想显然是不行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训练学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口号和要求很难得到具体的落实,客观检验的标准和方法也没有。为什么装备学不做思想工作还能搞好装备工作?另外,为什么政治工作条例对装备工作中的政治工作也没有明文规定?下面的节将分析这个关键的问题。

二、指导思想对比分析

从目录中我们已经看到按“两种世界观”[11]来看问题的差异,要解决军事训练转型问题,首先要解放思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军队履行职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命线。”[10]

在装备学著作中既没有看到大篇幅的直接引用马列、毛泽东思想以及党章的地方,装备学是怎样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在装备体系中的?奥妙就在武器装备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四条: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其承担的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任务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确保武器装备质量符合要求。在GJB-9001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要求各组织在建立和运行管理体系时采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军事需求驱动,体现人民军队宗旨;

2、领导作用:党组织在装备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以及怎样落实;

3、全员参与:落实三大民主制度;

4、过程方法:矛盾法则;

5、管理的系统方法:辩证法;

6、持续改进:认识论;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实事求是作风;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党的统一战线、信息化战争、联合作战思想。

以上简单几条原则就将矛盾论、实践论方法和党章里的所有要求,转变为对装备一切工作的过程方法和决策的依据。这就是政治思想工作与装备工作的融合。为了客观的检验政治思想工作是否落实,在每年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世主官必须为落实组织方针提供客观证据。就是说:装备学是通过过程控制和过程的制度化来落实党对装备工作政治思想的领导。

在军事训练学的著作以及条例中,虽然有许多章节写上了要运用马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却没有明确具体的过程、管理方法和建立管理体系将这些东西系统的融合到一切训练过程中,需要主官个人的兴趣和管理能力将这些要求得到具体的落实。党的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是要靠管理体系来系统的落实的,训练学提出要求只是政治工作的开始,并且不是系统的要求,将要求转变为过程和制度才能长期发挥作用。由于训练学研究的分类不是围绕过程组成的体系进行的,所以研究的成果只能是提出的工作要求,这些要求需要通过管理学方法转换为落实的过程,然后再进行实践,实践经验总结后再传送到训练学,整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12]”的环节不能直接的进行信息传递。主、客观相脱离,孤立的看问题是必然的了。

三、目标体系和发展动力方面对比分析

“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11]

在训练学中,训练发展趋势只有2个页面,从创新理论、依靠科技进步、深化改革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我们不得不问训练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哪里?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来看是邓小平的思想,到今天,训练学还没有做到。无论是否得到发展,训练学永远不会死,天塌下来有孔丘顶着呢。训练学的发展动力来自上级机关的推动以及学科研究相关人员的需求,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召开训练会议,改革院校训练的编制、体制和机制。而美军则相反,由各单位根据军事需求进行训练的组织管理。

在装备学的总论篇中有一半章节是研究发展问题,从发展历程、技术、需求牵引用了61个页面对发展提出要求。在第2篇整篇的对发展的所有过程进行了研究,包括发展战略研究过程、体制建立过程、计划过程、预先研究过程、型号研制过程、试验过程、生产过程、采购过程、国际合作过程,用了250个页面。在装备学中,“发展是硬道理”,因为没有装备的发展,装备学就死定了。无论如何,装备学科都要求以顾客(军事需求或即主要矛盾)为关注的焦点,经过需求分析“过程方法”,就可以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上的使命任务、主题主线思想转换为装备具体的工作目标体系,路线图和思路(组织方针和质量目标[15]),以持续改进的方法跟踪军事变革,包括人员的编制和运行的体制。于是,上级机关就不需要对装备研发、生产和使用单位召开会议,强制性的改变其编制体制。只需要根据作战需求来研究装备的发展战略,建设好装备的技术基础,带动其他工作转型。

四、研究方法对比分析

训练学与装备学研究思想方法完全不同。训练学的学科分类思想如下:“学科的分类,是指对某一学科作理论延伸,以此分解出若干分支学科的过程。科学分类,强调这一过程必须运用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依据研究对象自身的矛盾特殊性,按照固有的知识架构合理取舍并以约定俗成的次序排列。”[1]。这种按属性进行划分的方法,只能适应已有的训练研究,不能变化以适应新军事变革产生的需求。这种分类方法支持的是“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11]。对于联合作战那样的靠兵种融合进行的过程,我们无法将学科内容进行融合。

在看到美军的军事训练和作战规范后大家都眼馋和感叹,他们是怎样想到和做到如此地步,用当前训练学的理论无法解释。用装备学的理论体系就很容易理解,他们是通过军事装备学的“过程方法”思想来实现的。这就是思想方法的差异。“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着重这一点,而且必须从这一点开始。”[11]

一个是利用矛盾的特殊性进行分类开始分类进行研究,试图通过数量的组合实现目标,这叫就是数量规模型军队的概念。另一个围绕实现需求的过程进行,发现并解决过程的矛盾实现目标,这就是质量效益型军队的概念。显然是两种世界观。

五、制度概念的对比分析

院校管理条例18700字,只管理几百个统一规格的国内军事院校。装备管理条例5900字,可以管理任意个不同规格的国内外组织。可以看出大家都关心制度的建立,但是对制度的理解却完全不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循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的规律。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必须是可以形成所有的认识环节的,无论何时何地,过程(制度)都应当包括“计划—执行—测量—分析与改进”四个环节的工作。现在除了装备学是严格按照这个思路研究问题,其他军事学科各自有自己的办法。

每个项目在开始前,从制度和标准可以中找出可行的过程方法。“标准和规范就是各类过程的制度,只有经过贯彻实施才能产生实际效益。虽然标准作为一种处在法规性文件以下层次的统一规定,有别于无条件强制执行的法规性文件,但是,它以有关方面的批准认可或共同约定为前提,一旦为法规、制度、文件、合同所“引用”,就应无条件地执行。”[5]

装备学制度的产生过程与其他学科不同:装备的制度产生起点是军事需求这个主要矛盾方面,将主要矛盾分解为系列目标(矛盾)体系;根据矛盾体系设计解决矛盾的过程体系;过程体系中的过程要有输入、输出和工作方法;过程的工作方法和要求反复使用后,对有效过程可以固定成为制度。执行时要对制度有效性进行客观测量后进行持续的改进。装备学认为:工作过程中的制度、法规、标准、过程、领导决策等都是为满足需求而存在的。在法规和制度或领导意图与需求发生矛盾时,只有用满足需求来解决矛盾。在每个装备工作项目的策划中,都要求提出合适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等要求,如果现行的与实现需求相矛盾,就对制度进行剪裁。每次完成任务后,领导必须对规章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论对规章制度进行持续的改进,这就是需求来管理制度的制度。军事学其他学科,需要领导代替需求作为制度来制定制度。在军事装备学中,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最有价值的不是下级执行,是主要领导履行改进制度职责,就是对于规章制度(训练中产生的人的素质也是如此)的持续改进。

训练学制度的起点是上级机关或主要领导的管理要求,产生于学科分类。它的“规范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训练管理必须坚决贯彻训练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按上级训练指示办事,保证其沿着正确的方向运行。二是训练管理必须严格按法规和规章制度运行,使之条令化、制度化、标准化。军事训练管理行为的规范性特征,要求训练管理必须依据统一的训练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一方面,对于训练法规和规章制度,各级都必须严格执行,且无权擅自修改,即便是训练改革,也必须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另一方面,成功的训练改革成果,也要力求通过建章立制转化为训练者的行为规范,以维护训练工作的严肃性。”[2]至于具体有计划、有步骤怎么做,怎样保证制度符合需求,这些关键问题没有人研究过,也没有任何的制度。于是,这些被学科主观分类不断割裂后提出的制度不但“上下一般粗”的成为了训练场上的口号,最要命的是这种思维模式严重的影响了被训人员的思想素质,长久下去会使他们脑瘫。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批评了这种思想:“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六、从理论体系到技术基础看思想差异

在训练学中关于训练学的理论体系结构没有太明确的研究结果,因为经常的有争议,所以只提出构建理论体系的要求包括基础、应用和建设理论三个层面,最后按军事实体建立了学科体系。问题是,这些作为训练基础的军事实体会随着需求变化,造成学科体系摇摆不定,联合作战训练就因为魂不附体进入不了训练学。另一个问题是各体系之间没有过程进行沟通,也造成联合训练不成体系。特别是没有训练的技术基础概念,没有进行过任何的理论研究。

装备学从理论到知识分四个层次;作为思维模式的顶层是《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体系结构的上层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作为过程方法的中层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作为具体操底层的是技术基础体系,既是组织的过程资产体系,包括制度、流程、标准、规范、指南等知识。维系这个体系运行的思想方法只有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方法”,这个理论体系的魂是附在过程上的。所以,装备理论可以成体系的运用在任何的军兵种任何时代,对此大家没有争议。

“装备技术基础工作包括军用标准和与装备建设有关的计量、质量、科技信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的管理工作,是装备建设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军事装备发展和使用的综合性技术支撑体系,既广泛渗透于所有军事装备系统之中,又贯穿于军事装备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和各个重要阶段。”[5]

八、解决的路径

军事训练学的问题已经清晰,是学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存在问题。因此解决问题的路径也清晰了。要将马列基本原理运用到指导和管理训练的过程中去。应当在训练过程中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提高被训练人的各类素质(质量)为终极目标体系。训练工作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军事需求,以军事需求为关注的焦点,从需求分析到对训练过程的持续改进过程是训练要建立的主要过程,即是“主题主线”,要围绕主题主线开展训练的研究。训练工作是管理工作,现代管理理论可以直接使用,特别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应当进行规划并开展训练的技术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栓叙.军事训练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

[2]何为荣.空军军事训练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1).

[3]杭长钊.军队院校素质教育案例精选[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213.

[4]张永义.海军军事训练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1).

[5]余高达,赵潞生.军事装备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1).

[8]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

[9]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育条例.

[10]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11]毛泽东.矛盾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2]毛泽东.实践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3]阎宇华,王黎明,宋太亮等起草.GJB5000A2008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北京:总装电子信息基础部技术基础局,2008.

[14]王勇,张斌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4版)(PMBOK®指南)/(美)项目管理协会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5]田武,李钊等起草.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北京: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

军事思想论文【第四篇】

摘要: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信息化战争中,人是应用信息技术的主体,一切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利用,都离不开人的设计,控制和操作。在信息时代,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很多国家把军事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信息素养、军事人才、大学生、教育、发展

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信息文化建设,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是一个及其庞大的群体,大学生军事信息素养的培养对军事信息文化的构建尤为重要。因此,我等就国外大学生军事信息素养教育案例,研究如下:一、军事信息素养与军事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涵义

(一)军事信息素养,是指军人适应信息时代需要,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应对信息战争等方面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主要由军事基本素养、军事技术素养、军事专业素养和军事综合素养四个层面构成。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最早于1974年提出,被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简言之,信息素质就是获取、评估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它包涵诸多方面:

(1)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

(2)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生学习的水平;

(3)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

(4)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如对需求的了解及确认;对所需文献或信息的确定、信息检索;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信息组织及处理并作出决策。

(二)军事信息素质教育是指人们在信息化社会中为了提高自身军事信息素质而接受的系统教育。军事信息素质教育,对学生个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信息社会里的高质量生存教育和发展教育;世界各国政府都把信息社会里人们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对成人的信息素质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纷纷提出了本国的信息素质教育规划。

二、国外信息素养教育案例

现今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很多国家把军事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例如:俄军从方面军到师都编有直属电子战部队,电子装备配套齐全。目前,俄空军正式将电子战内容列入训练大纲;印军不仅平时注重电子战训练,还在重大演习中增加了电子对抗内容,还组建了陆海空三军联合计算机网络应急作战分队,并经常通过网络战演习的方式来训练网络战部队;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多次进行网络战模拟训练;法、德等国也着手网络战的研究和模拟演练。

由此可见,信息战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重视。美国联合出版物3-13《信息战》将信息战定义为“综合利用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心理战、军事欺骗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手段去影响、扰乱、腐化或者强占敌方的人工或自动化的决策系统,同时保护己方的不受侵犯。”《信息战》还指出:“为了达成军事行动的目标,计算机网络战被分成计算机网络攻击战(CNA)、网络防御战(CNP)以及为保障军事行动(CNS)胜利而进行的一切网络开发活动。”该条例还指出“电子战指的是为了打击敌人或为了控制电磁频普而采取的任何使用电磁或者使用定向能武器的行为”。

(一)电子战

目前俄军实施电子战,大部分是依靠空军的作用。这些任务主要由改装的伊尔-76、伊尔-38、安-72大型电子干扰飞机来完成。两次车臣战争中,俄军都表现出很高的电子战水平。据专家统计,使用电子战部队和装备,使陆军部队的作战潜力提高2倍,空军的损失降低1/3,战舰的损失减少2/3。可以说,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谁输了电子战,谁就输掉战争。俄专家认为,未来战争中,电子战武器可以瘫痪敌方整个指挥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它完全可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媲美。美国早就意识到电子战的重要性,美军电子战部队也比俄电子战部队在国防部的地位高。据俄军专家介绍,与美军相比,俄军虽然可进行独立的电子战演习,但还不具备大规模使用专用电子装备的能力,另外经费方面,俄军也远远低于美军。要将俄电子战水平提升至与美国同样的水平,建立统一的电子战部队就刻不容缓。

(二)网络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逐渐渗透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军事活动中。而网络战俨然成为现今社会信息战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些年来,世界上也时常有大规模的网络战爆发。

(1)法海军内部计算机受病毒入侵2009年1月,法国海军内部计算机系统的一台电脑受病毒入侵,迅速扩散到整个网络,一度不能启动,海军全部战斗机也因无法“下载飞行指令”而停飞两天。仅仅是法国海军内部计算机系统的时钟停摆,法国的国家安全就出现了一个偌大的?黑洞?。设想,如果是一个国家某一系统或领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问题或瘫痪,这种损失和危害将是不可想象的。

(2)科索沃战争南联盟实施网络攻击北约军队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网络战的规模和效果更是有增无减。南联盟使用多种计算机病毒和组织“黑客”实施网络攻击,使北约军队的一些网站被垃圾信息阻塞,一些计算机网络系统曾一度瘫痪。北约一方面强化网络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实施网络反击战,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送到南军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从高技术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过程中,网络战的规模和强度将越来越大,作用日趋上升。

(3)俄格冲突中俄罗斯黑客控制格鲁吉亚网络系统俄罗斯的黑客举世闻名,在2008年8月的俄格冲突中,俄罗斯可以说创造了一个网络战的经典案例。在军事行动前,俄控制了格鲁吉亚的网络系统,使格鲁吉亚的交通、通讯、媒体和金融互联网服务瘫痪,从而为自己顺利展开军事行动打开了通道。尽管俄罗斯的网络战实力不俗,但由于网络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俄罗斯的网络战并没有经受真正的考验。这也是为何俄罗斯积极主张制定网络战国际条约的一个原因。由此可见,在网络战中,培养具有军事信息素养的人才,教育出能够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新生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培养具有这些素质的人才呢?很多国家都有不同的网络战训练计划。

美国国防部在西点军校设立了网络战训练课程,旨在培养新一代军事指挥人才,这一课程对学员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要求很高,课程全部由计算机专家授课,学员最终将接受严格的考核才能过关。据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都为上述课程撰写了部分授课教材,而攻破敌方网络防火墙和寻找并识别有用的信息是学员们最主要的训练项目。在训练中,学员们在网上与模拟的敌方展开网络较量,电子邮件和破译密码等高技术知识而不是真刀真枪将成为他们克敌的灵丹妙药。

美军还组织了网络战争的实战演习。2006年2月和2008年3月,两场史无前例的网络作战演习—“网络风暴I”和“网络风暴II”在美国本土打响。在这两场演习中,除了18个联邦机构,9个州、4个国家(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参加协同作战外,更是有思科和微软等40余家大牌科技企业参与。

我们可以发现,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而且不断变化发展的综合性概念。它不仅包含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还包含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学习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培养军事人才的信息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信息化战争中,人是应用信息技术的主体,一切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利用,都离不开人的设计,控制和操作。信息化武器装备作用的发挥,不但依靠人的操作,在其离开人体之后,仍然依赖人赋予的程序功能才能继续发挥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科技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当然各个国家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点从各个国家在军事武器上投入大量资金以及对科研人员进行丰厚的奖励等方面就可以看出。当然,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国外的发达国家已经广泛的普及军事教育,在先进的军事科研方面给予最大的照顾。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科学技术的前沿也不缺乏高端的科研成果,但中国人口众多,即使再高端先进的知识也终于因为“僧多粥少”的缘故无法快速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科技人才的培养进度。

党的十六大对我军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英明正确的战略性决策,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核心。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必须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按照实现信息化的要求,科学确定我军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步骤。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战略任务。”这个决策无疑是我国未来军事发展的指南针,以信息化为主,通过先进的科研成果将我军的武器装备以及内在的软件硬件强化。当然,不仅仅要在“硬件”上下工夫,“软件”更是决定性的存在,它决定了世界军事的走向。

我国的军事既然决定朝着信息化发展毋庸置疑,就一定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军事设备、军事教育内容以及军事教育普及的方法于众多方案的可行性。对于借鉴的对象,美国无疑拥有令我国学习鉴赏的地方。作为发达国家,美国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在军事武装力量上达到令世界震惊的高度。在众多的国际战争中,拥有足够军事力量的美国多次扮演主角。先不讨论美国的军事立场及发展的野心,单从军事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也不得不考虑美国的军事教育体系。一个好的体系可以培育出更多的军事人才,可以说是军事发展的根源所在。对于人才的培养从来都是重中之重。美国的军事教育院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体系,教学资源,以及尖端的科研所,这些军事院校每年都要招一千多名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青少年。学生在校期间,课程与普通大学无异,但学生重点是野外训练和技术上的培训。在技术上的培训主要从海、陆、空等方面进行实战训练演习,拥有雄厚的经济来源的美国在训练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不仅在实战上必须要熟练,学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课程培训,要求在学历方面丝毫不逊于名牌大学生。学生毕业后,不是马上工作,而是进行再一次的培训,将在学校无法获得的知识再次进行补充。除了军事院校可以接受到正规的军事教育,在美国的其他大学也可以接受到军事训练。这种训练是由军事院校提供的,训练时间是四年。训练内容主要是从简单基础的军事教育抓起,例如射击,体能训练,实战演习等。当大学生从大学毕业后,接着继续服兵役,前提是在军事院校等军事机构接受过军事训练。为了更好的吸收高素质人才,军队还从美国的著名大学里招收各个专业的毕业生,来武装部队的“软件”。

从我们自身来讲,中国军事教育在硬件设施方面虽然不及一些发达国家,但作为一个现如今的军事大国,我们的军事意识是十分普及的。虽说强度不够,但就学生而言,从初中开始一直延续到大学,军事训练或许不系统,但却不间断地进行着。在身体力行地感受着军事训练的同时,国家也将军事理论的课程设置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让每一名大学生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军事讯息、掌握军事基本常识、了解国家军事国防现状等等,为军事和国家安全做好了充分准备。换句话说,现今为止中国是一个崇尚和平的国家,但一旦发生战争,国家的人民除具备自觉服兵役的意识之外,还能切身保证个人和自身安全,并为国防和国家安全尽绵薄之力。

我们可以向国外借鉴的方面有许多,如野外训练的强化、技术知识的深化以及一些相关知识的传授力度。国外的大学生可以就一项军事训练而进行演习,在我国则只有真正的现役军人才有这样的训练,同时国外对于军事的教育不仅仅是如我国一般只传授一些基本的军事国防现状,而是就军事的非机密技术进行普及,这也是我国所缺乏的。并且,国外一些国家还会就军事国防进行一些相关学科的系统学习,从教育的角度上讲,不仅仅使得学生对于军事国防了解更加深刻,更是对军事发展起到了一个急智作用,为国家的军事方面提供了一些技术性人才,有利于促进军事的稳固和发展。

从态度上讲,中国的军事信息教育还算比较成功,但是从强度和力度上讲却远远不及一些发达国家。尽管大学生普及军事理论课程,但从速的原则导致认识浅薄,理念和意识不够深入,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们远远无法与一些发达国家高资本投入长期的军事培训相提并论。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使我们在军事信息掌握和军事知识学习方面也提供了便利。并且,若想维持和发展我国的军事,增强我国全民军事力量,就应当从某些方面学习国外的军事信息培养体系,来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军事教育体制,进一步增强国防力量。

参考文献:

①环球时报2005年12月16日

②时代周报“美国‘140部’队的网络战争”2009年7月15日

③《高等学校军事教程》吉林省教育厅编、2008年6月出版

④《美俄激辩“网络战”规则》新华网2009年06月29日

⑤《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学习纲要》

⑥《2008年国外信息安全建设发展综述》作者:周保太《现代军事》2009年5月刊

⑦美国陆军《军事评论》2008年第6期

70 945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