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精编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精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第一篇】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朱老师在本节课中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教学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了画“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线段图,并且知道了画线段图来帮助解题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2、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技巧。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和在对线段图画法的讨论中,得不断的联系已知信息,去体会、分析信息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获得的,所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很轻松,讲起解法头头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3、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这个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叙了。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第二篇】

本节课时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基本能掌握方法,但本节课还多了项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内容。上课前我和同年级数学老师交流了下,这里的线段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种方法吗?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也有求会吗?结果我们就陷入误区,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线段图的画法,结果导致学生对于自己本来能够理解的方法都晕了,更别说另一种方法的出来。教学内容也没完成。

后来我看了教师用书,上面写道“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画线段图,对画法不要作统一的规定,不要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这才知道我要求过高了,不适合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

另外对于本节课我和同年级老师还专门去请教了我们的师傅该如何上,下1篇会写上。

反思2。

这节课,首先是让学生能在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这方面的知识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因此每题都给学生分析,这样会使部分学生自己不动脑子,不会分析,机械的去乘或除,而并不知道为什么乘?为什么除?该放手的时候要放给孩子。

因此在教学中:

1.注重算理教学,学生列出算式后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来,不能一味的由老师说,否则学生还是不明白每一步的真正含义。

2.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有两个思路,一是从条件入手,一是从问题入手,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喜欢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体现数学学习的主体化。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经过探索与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画线图表示和分析数量问题,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变式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班上谁平时最讲究卫生,衣着最整洁吗?(不提漂亮,避免学生盲目攀比),确实,衣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那么,××同学你知道吗,你的衣服是谁给你买的呢?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有关衣服的问题。(板书:实际问题)。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既自然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妈妈带芳芳买衣服的情景。

衣服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在书上画。要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钱一共是多少元,那么该怎样表示这个问题呢?可以这样表示(师生边说边板演)。

(3)现在线段图画完了,你能指着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吗?

(1)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说说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2)学生根据题意,同桌进行讨论,弄清上衣和一套衣服的价钱该怎么表示,并将线段图补充完整。

(3)结合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2、教学试一试。

3、比较。

(4)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解决?你会解答吗?写在自己的随堂本上。(若有困难,可以与同桌讨论后再做。)。

(5)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有不同的算法吗?若有,则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说说”1+3“和”28×4“表示的意思,若没有则不教学第二种解法。

(2)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呢?你能说出要改的是哪部分吗,师画线段图。

(3)在随堂本上独立解答。

(4)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呢?怎么想的?(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5)有不同的解法吗?(没有别的解法则不讲另外的解法)。

上面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师补充出完整课题。

(4)学生独立解答或讨论后解答,全班交流。

(5)学生交流自己的解答过程,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学生交流不同的解法。

(1)思考怎样解答芳芳的问题。

(2)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3)独立解答。

(4)有序地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解答的过程。

(5)交流不同的解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三、应用拓展。

四、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说说要求的问题,独立解答后再交流。

根据已知的信息,你能求出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说图意后,独立解答。

交流时,说说怎么想的(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图,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做什么?你打算怎么办?独自填表,全班集体订正。

4、补合适的条件。

湖中黑天鹅有24只,,

白天鹅和黑天鹅共有多少只?

5、根据情境图,编一道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素材:雅典奥运会上,罗马尼亚获得金牌8枚,中国获得金牌32枚)。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1、先说出要求的问题,再独立解答、交流。

2、说图意后,独立解答交流。

3、交流题中的信息,填表后,集体订正。

4、同桌一人补合适的条件,另一人再说出算式。

学生交流感受,

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设计说明。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用线段图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帮助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

2、强调与他人合作交流,重视思维与表达的有序性。

3、鼓励解题方法多样化,但不强求一题多解。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第四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郭老师去商场为孩子买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贴出图片):

裤子:28元。

上衣:价钱是裤子的3倍。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或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师生讨论“画数学”的方法:

一条裤子28元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线段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来画。上衣的价钱不知道,鼓励学生尝试画。通过讨论要明确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那么长的线段。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裤子————。

上衣————————————。

1、“一件上衣多少钱?”

提问: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怎样标?你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28×3=84(元)。

师: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提问:谁来讲讲“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买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标出问号)。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裤子一共是4个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标出表示问题的部分,并独立解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第五篇】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大大体现了预习的必要性。以前学过列表分享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精编8篇”,所以学生对这种方法并不陌生。所以今天重点还是放在线段图的指导上,如何画得规范?其实这节课上解决问题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这种策略的应用上,实际还是操作能力薄弱。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还是耐心的教会他们这种解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问题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双重准备。不能只重结果而轻过程!

今天这节课我针对学生预习作业上的问题重点进行画图指导。学生对于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不是十分感兴趣。课上我提了个问题:你们喜欢用列表法还是喜欢用画图法来解决问题呢?祝瑜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用列表法,因为列表法条件列得很清楚,便于比较。画图法比较烦。王新洛不甘示弱说:我喜欢用画图法,因为画图法把条件和问题表示得很清楚,画好图就知道怎么做了。季文协说:最好直接解答,既不画图,又不列表那该多好呀!确实有的题很简单对于优生来说完全能直接列式解答。一些行程类问题用画图法来解决数量关系很清晰。可惜学生似乎较难接受这个新事物。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第六篇】

1、课件演示小猴摘桃的情境。

毛毛猴说:“我们一共摘了42个桃。”

提问: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安排自己的食物?

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案:(1)每天吃的个数同样多。(2)每天吃的个数不同,如:第一天吃9个,第二天吃12个。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估计学生会提出:吃了多少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个桃?你能独立解决吗?

[设计意图:变静态展示问题为动态生成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探究解决方法。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再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想法:(1)从条件想起。根据每天吃9个桃,吃了3天可以求出长尾猴吃了多少个桃,再用一共摘了42个桃减去吃的桃,得到还剩多少个桃。(2)从问题想起。要求还剩多少个桃,需要知道摘了多少个桃和吃了多少个桃,已知摘了多少个桃,所以要先求出吃了多少个桃。

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讨论,自己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板书:

(1)吃了多少个桃?9×3=27(个)。

(2)还剩多少个桃?42—27=15(个)。

提问:9×3求得的是什么?42—27为什么会得到剩下的呢?

3.引导反思,形成思路。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已经吃了多少个桃?

4.迁移解题思路。

出示“试一试”。

毛毛猴说:“我一共摘了42个桃。”长尾猴说:“第一天吃(9)个,第二天吃(12)个(用学生课始时提出的数据)。”大卡提出问题:“还剩下多少个?”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计算方法。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第七篇】

1.使学生能从开放的情境中合理提取数学信息,能够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步列式解答相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体会成功的快乐。

一、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解决方法。

1.课件演示小猴摘桃的情境。

毛毛猴说:我们一共摘了42个桃。

提问: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安排自己的食物?

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案:(1)每天吃的个数同样多。(2)每天吃的个数不同,如:第一天吃9个,第二天吃12个。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估计学生会提出:吃了多少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个桃?你能独立解决吗?

[设计意图:变静态展示问题为动态生成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探究解决方法。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再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想法:(1)从条件想起。根据每天吃9个桃,吃了3天可以求出长尾猴吃了多少个桃,再用一共摘了42个桃减去吃的桃,得到还剩多少个桃。(2)从问题想起。要求还剩多少个桃,需要知道摘了多少个桃和吃了多少个桃,已知摘了多少个桃,所以要先求出吃了多少个桃。

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讨论,自己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板书:

(1)吃了多少个桃?93=27(个)。

3.引导反思,形成思路。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已经吃了多少个桃?

4.迁移解题思路。

出示试一试。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下面两种解法,指名板演:

组织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表述第一种方法的思考过程,并提问:这样解答与例题的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要先求已经吃了多少个)。

交流第二种方法。提问:这种解法先求什么?与第一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二、分层练习,逐步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叙述题意后,提问: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学生独立解题,并组织反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主解决,并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不同解法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每一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与同伴交流(每一种解法的思考过程)。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组织全班交流。

5.拓展练习。

毛毛猴摘了3天桃,一共摘了31个;长尾猴也摘了3天桃,每天摘9个。

(1)毛毛猴与长尾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

(2)毛毛猴比长尾猴多摘了多少个桃?

学生独立解答后,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整理反思,形成思路。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思考呢?举例说一说。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第八篇】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7~8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开放的情境中合理提取数学信息,能够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步列式解答相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解决方法。

1。课件演示小猴摘桃的情境。

毛毛猴说:“我们一共摘了42个桃。”

提问: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安排自己的食物?

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案:(1)每天吃的个数同样多。(2)每天吃的个数不同,如:第一天吃9个,第二天吃12个。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估计学生会提出:吃了多少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个桃?你能独立解决吗?

[设计意图:变静态展示问题为动态生成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探究解决方法。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再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想法:(1)从条件想起。根据每天吃9个桃,吃了3天可以求出长尾猴吃了多少个桃,再用一共摘了42个桃减去吃的桃,得到还剩多少个桃。(2)从问题想起。要求还剩多少个桃,需要知道摘了多少个桃和吃了多少个桃,已知摘了多少个桃,所以要先求出吃了多少个桃。

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讨论,自己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板书:

(1)吃了多少个桃?9×3=27(个)。

(2)还剩多少个桃?42—27=15(个)。

提问:9×3求得的是什么?42—27为什么会得到剩下的呢?

3.引导反思,形成思路。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已经吃了多少个桃?

4.迁移解题思路。

出示“试一试”。

毛毛猴说:“我一共摘了42个桃。”长尾猴说:“第一天吃(9)个,第二天吃(12)个(用学生课始时提出的数据)。”大卡提出问题:“还剩下多少个?”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下面两种解法,指名板演:

(1)9+12=21(个);42—21=21(个)。

(2)42—9=33(个);33—12=21(个)。

组织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表述第一种方法的思考过程,并提问:这样解答与例题的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要先求已经吃了多少个)。

交流第二种方法。提问:这种解法先求什么?与第一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二、分层练习,逐步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叙述题意后,提问: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学生独立解题,并组织反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主解决,并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不同解法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每一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与同伴交流(每一种解法的思考过程)。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组织全班交流。

5.拓展练习。

毛毛猴摘了3天桃,一共摘了31个;长尾猴也摘了3天桃,每天摘9个。

(1)毛毛猴与长尾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

(2)毛毛猴比长尾猴多摘了多少个桃?

学生独立解答后,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整理反思,形成思路。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思考呢?举例说一说。

70 2461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