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优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

苏教版第四册112—113页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二十二1—3题。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画法。

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掌握角的画法。

三角板、红领巾、扇面、棋盘面。

师板书:角。问:这个字你们认识吗?(齐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有角的图形吗?说说看,哪些图形上有角?(生举例)。

说到红领巾,师再出示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呢?谁来指一指?

老师也把它贴到黑板上,把这两个角描下来(锐角和钝角)。

看,黑板上现在留下的这些图形就叫角。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三个角,说说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样的?(两条直直的线,一个尖尖的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和这个尖尖的点,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有谁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师介绍)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角就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2.在我们认识角的时候,有几个小动物也找来了他们认为的角,你们看,他们找的对吗?

出示小兔,我们先来看小兔找的角,对吗?

小羊找的对吗?(对)。

看,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几个角?(指名上来指)。

再出示棋盘(六边形),这是我们小朋友玩的飞行棋的棋盘,这个棋盘上又能找到几个角呢?(指名上来指)。

谁来和小朋友汇报一下,(口答校对)。如果有图形学生有争议的,师出示图片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画一个角,会画吗?试试看(师巡视,找一个画法正确的小朋友板演)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小朋友的画法再来画一个角,好吗?(生练习纸上练习画)。

找几人上黑板画(画不同方向的)。

2.画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小朋友动手能力真强,我们一起来玩玩自己做的活动角,好吗?

我们一起来变一个大一些的角,能再变大些吗?变小些呢?

(指名上来拉)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原来角的大小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今天,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了哪些本领?(学生自由说)学生说到学会了画角,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在脑子里画一个角,想一想,要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另一条边——你画好了吗?把眼睛睁开。

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来玩几个游戏。开心吗?

1.我们先来玩折纸游戏。请你拿出一张白纸,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折好后指给同桌小朋友看你折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巡视,选取不同的剪法展示。说说现在纸上留下了几个角?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篇】

1.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平均分。并能够几个几个地分,通过动手作知道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分,分成几份。初步建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表象。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分析,综合。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二.新授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只桃子。

提问:这里有几只桃子?如果要把它们分成2堆,你会分吗?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指名演示。(2)请同学们把6个分成3堆,指名演示。

(4)指示:像右边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2.试一试。

(1)请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如何把8个桃平均分,

1

文档来源为: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2)每四人一小组,学生们将自己分的过程,结果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3)指名汇报一下自己分的情况,并演示。

(4)提问:为什么我们说这样分就是把8个桃平均分了呢?(5)练习:课本第32页例题。

a.幻灯出示。学生分别说说图意。

b.学生判断,并说明为什么是平均分。c.小结: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称作“平均分”?3.教学例2。

(1)出示幻灯。提问:你在图上找到了什么?有几只小猴子,几只桃子?

教师边叙述,边出示题目。

提问:“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我们怎样分?几个几个地分?(2)教师演示:

a.把2只桃子分给一只小猴,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只桃子分给第2只小猴?

请学生自己一边分,一边说说分的过程。

2

4。试一试。

(1)教师示范操作分小棒:拿出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先拿出2根放一堆,再拿2根又放一堆``````一共分成6堆。说明:每2根放一堆,就叫“每2根一份”。

提问:这里的小棒可以看作几个几?这说明12里面有几个2?(2)照样子分一分,说一说。(3)学生填书。

1。完成课本第31页“想想做做”第2题。(1)第一幅图是什么?

说明:把5块饼干作为一份,就把它们圈在一起。

请学生照样子把剩下的饼干每5块一份,圈一圈,再填一填。提问:这些饼干我们是怎样去分的?(2)生独立完成第2幅图。

(3)提问“我们在分这些物品时是怎样分的?属不属于“平均分”?2。操作练习。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

)份,12里面有(。

)个2。

3

文档来源为: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分成了(。

)份,12里面有(。

)个6。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1)请学生看图,了解意。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什么叫做平均分?几个几个地分属不属于平均分?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三篇】

成功之处:

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观察、猜测、思考、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现实世界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在这环节能让学生给角的各部分起名字,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在这环节教学中也有个人反思的地方,比如当学生回答“角的样子是那些物体留下来的”时,如果能及时捉住有用信息,用孩子的话去引导“生活中能没有角吗?”这样就更能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因此,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观点,并及时捉住有用信息,去引导学生,调控整个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深入,思维水平不断飞跃,知识结构不断完善。

上完这堂课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己“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科书第21~22页7、8、9、10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卡片。

教师:例5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9÷3=3,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摆出来,并列了算式。

3、说出6÷3=2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练习:

同组有在一起讨论后,独立完成练习四的7、8、9、10题。

第22页的思考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

三、总结。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相同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合作学习的`态度,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学重难点认识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把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课前准备。

小木棒,圆片。

教学流程。

出示练习题(板书)读一读,算一算下面两组算式。

2+4+75+4+34。

学生读算式,在算得数。

学生读第二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把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a、刚刚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来看图算数,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出示例(1)图。

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只?怎么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6(只)。

引导:求小白兔一共多少只?就是算3个2只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用3个2连加来算。

图中几出有只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一共有几只鸡?怎么算?学生回答,(板书)3+3+3+3=12(只)。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它们的加数相同,都是用连加来算。

b、尝试练习,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拿出小木棒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1个2个2……算出得数,最后填在书上。

c、出示例(2)图。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2+2+2+2+2=8(台)。

几个几相加?

(板书)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得8,可以用乘法计算。

1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六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等。

学具准备:尺子,小棒,圆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请你猜猜,用3根小棒手拉手你能摆出什么图形?(ppt)。

生:三角形。

师:猜对了,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2根小棒你能摆出什么图形呢?好好想想,用你们手中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

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几位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摆的图形。

学生展示图形(直线;加号;大于号;小于号等。)。

师:观察这些,你认识哪些图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

(把是角的图形摆到黑板中间,不是角的移到黑板左边.)。

师:像这样的图形大家认识吗?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一边连在一起,一边没有相连的图形叫做--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认角。

1、师: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那你能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吗?摆好了的小朋友请用你的坐姿告诉我,老师刚才巡视了一下,看到同学们都能用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真了不起!

师:那你们观察一下,看看你们摆出的角和黑板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都有两条。

师:你的发现是对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角的这两条叫做角的边。它是直直的。(说的时候指着边)。

师:所以,角有几条边?生:两条。(板书两条直直的边)。

师: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边相交)。

师:在数学王国里,两条边相交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那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

(生:边,顶点。师:几条边,几个顶点?)。

生:两条边,一个顶点。

师: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补充板书)。

(让学生读一遍)(收小棒)。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学具,你能在这个学具中找到角吗?生:能。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指指他找到的角。(请学生上台指角)。

(学生指角,但不规范,指了一个点)。

师:这个点就是角吗?(学生会开始指边,教师慢慢提示)。

(师:老师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还有两边)。

师:同学们,指角是有规矩的。老师先示范一次,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指角时,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教师示范指角,指角的时候注意动作规范,尽量做的夸张使学生理解,要体现出两条边)。

师:那你再用老师教的方法指一指你找到的这个角。(学生指)。

师:真不错,你都学会了。

师:老师要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用顶点处戳一下学生)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对,角的顶点摸起来感觉是尖尖的。

师:那两边还有什么特点?

生:直直的。

师:对,直直的,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课桌的平面上也有角呢,找到一个,我们一起来摸一下。用老师刚刚教的方法。开始,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

2:体验感悟,画角。

师:刚才你们都用两根小棒摆出了角,现在老师想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看哪位小朋友最善于观察,能在老师画完后说出老师是怎样画角的。

(教师示范画角)。

师: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哟,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画边时提问:老师还可以再把这条边画长一点吗?生:能。

师:哪位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能来说一说老师刚才是怎样画角的。

生:先画了一个顶点,然后画了边。

师:几条边呀?

生:两条。(学生说时在角的旁边写出角和边)。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大拇指送给你。

师:就是刚刚这位小朋友说的,老师在画角时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课件)。

师:老师能画角,你们能不能在练习纸上也画出一个角?那自己动手画一画,画完之后告诉同桌你画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

(学生自己动手画角,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他画的角。(拿一个学生画的角投影)。

师:你来说说你画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学生指)。

(师:只有一条边吗?)。

师;是的,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同学们看看这位同学画的是对的吗?生:对。

3、动手操作,角的秘密。

1.比角,比角的方法,发现角的大小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画角都画的很好,那接下来想不想和老师来一场比赛呢?同学们看看老师黑板上画的角,你能摆出一个比老师画的角大的角吗?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用我手里的活动角摆一摆。(学生摆)。

师:你们能一眼就看出他摆的比我的大吗?

1,生:能师:那你是怎么来比较的呢?

2,生:不能师:那你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来比较的?

(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

师:哦,你是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顶点对齐去比较的。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你摆的角比老师的大?

生:两边张开比老师的大。(如果没说,引导学生说)。

师:哦,你的意思是你的两条边都在老师这个角的外面,张开的口子就比老师的大,所以你的角就比老师的大。

师:那你可不可以再摆出比老师小的角呢?(学生摆)。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角比老师画的角小呢?生:开口比老师的小。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把老师说的要求都做到了,真棒,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同学们,刚才那位小朋友是怎么让这个角变大或者变小的?

学:把两边拉开。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生:那两条边的分开大小。

师:你的意思是说这里是吧?(指着开口处)我们看一下,这像不像一张嘴巴,嘴巴张开角就变--,嘴巴合拢角就变--。(动作示范,引导出开口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开口。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生:开口。

师:恩,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口子有关系。开口越大角就越--,开口越小角就--。

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把这两条边加长了一点,角的大小改变了吗?(把学生摆的角的一边加长)生:变了。

师:变了吗?我们刚刚说了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生:开口。

师:看看这里有没有变化?(指着开口)生:没有。

师:所以这个角的大小有没有变?生:没有。

师:如果老师把这条边剪去一点?它会不会变小?生:不会。

师: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生:没有。

师:对,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ppt演示)在比较角的大小时我们可以把它们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与一条边重合,再看看它们的另一条边,边在里面的这个角就小,边在外面的这个角就大。

师: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口子有关系,开口越大角就越--,开口越小角就越--,恩,真棒。

师:我们看一下,这个角的边在延长,缩短,角的大小大小有改变吗?

生:没有。师:恩,没有变化。

师:所以我们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开口有关。

2、小组合作,折角。

生:没有。

师:那你能用它折个角吗?好,自己动手用你们手里的纸试着折一折。(学生折角,教师巡视)。

师:老师要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折的角。

师:你给同学们指指你折的角,记得要规范的指角哦。(学生指)。

师:告诉同学们你折的角顶点在哪里.(学生指)边在哪里?(学生指)。

(师:只有一条边吗?学生指)。

师:这位小朋友折出了角,也指出了角的顶点和边,真厉害。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可以像他一样。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同学们看看,它是角吗?

生:不是。师:老师要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为什么不是?

生:是。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角的?

(从顶点和直直的边说)。

师:小朋友们真不错,都记住了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老师这里标记出了一个图形,你们判断一下,它是不是角。

生:不是。师:对,因为它没有顶点,真棒。

4、生活中的角。

师: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有角,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ppt)。

三、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给时间学生来说。

老师把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编成了一首儿歌送给爱学习的孩子: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师:老师给同学们留一个课后作业,放大镜可以放大角吗?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七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认识角。

正确画角。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录像片,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小组合作,折角。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上有三个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八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

(一)尝试“平均分”

第一环节:分一分。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分成2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3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6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9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的选中了18根小棒,因为18的因数比较多,从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难度依次增加。为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行,不会分的学生可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每份的根数同样多这一现象,也就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平均分。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回忆起上学期学过的相同的加数相加的情况。)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如果我们把小棒每份分得的根数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平均分,平均分也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

第二环节,说一说。

出示课件(葡萄,西瓜,苹果),小组讨论判断哪组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平均分的直观模型,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第三环节,演一演。

1、小朋友,我们来分一分下面的里,把下面的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设计意图:学生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环节,我们通过练习来让学生对平均分进一步的理解,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论理解进行了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同学们把12根火柴每4个为一份,可以分几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对演一演的第一环节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平均分的知识,通过份数变化,观察分的结果,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

小结: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的。象这种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或把12根火柴每4个为一份,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指板书,齐读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并教授除法知识。

第四环节,想一想。

1、出刚才我们看过的图片,写出算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所学的知识即刻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2、练一练。

(1)球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个,并填上真确的答案。

(2)的算式。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的得数。

(3)把12根火柴平均分成几堆,有几种不同分法?(先分一分,再写出算式)。

(4)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多,你能写出几个算式?

(设计意图: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因此,我在本环节设计了各种形式的练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参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以增强学生对前后的体验与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从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文档为doc格式。

70 1869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