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样例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样例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1

一、指导思想

根据《____省“____”人才发展规划》和____市“学科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管理办法,在____市教育局和教育学院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以“五个一”工程为工作主线,通过项目式、任务式等工作形式,认真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工作室名师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化学学科建设,领航中青年优秀人才成长,加快推进____教育现代化,办好____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二、发展方向

1、建设成市内公认,省内外知名的名师工作室。

2、培养市内公认、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型学科教学名师。

3、打造开展基于线上和线下的学科研究、教改探索、教学反思的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学习共同体。

4、引领____地区化学学科教学改革和课堂创新,开发、凝练研究和实践成果。

三、发展目标

1、到20__年,打造一支学科名优教师团队。

2、到20__年,工作室主持人完成1项市级及以上规划类课题,同时协助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申请或结题一个市级规划课题。

3、到20__年,初步完成学科引领工作,并以三年为一个发展周期,不断提升工作室辐射力度。

4、到20__年凝练与总结工作经验推广一批成果。工作室主持人专著1本、工作室成员论文至少1篇、并每学期至少进行1次公开课。

5、到20__年,开发“主题课程”等一批优质的高中化学资源,完成成果汇编与推广。

四、工作内容

1、健全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制度。结合市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等重点工作,制定工作室周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严格执行。

2、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我的自我成长。规范工作室团队学习制度,以项目或任务引导团队成员共同研修,提高工作室成员学习研究力、教学与专业影响力,在区域内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学科教师名优团队。

3、到20__年,工作室主持人完成1项市级及以上规划类课题,确定每学年研究主题及工作方案,分工合作,形成阶段与最终研究成果及报告;同时协助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申请或结题一个市级规划课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4、到20__年,初步完成学科引领工作,并以三年为一个发展周期,不断提升工作室辐射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承担市级教师培训课程每人至少1次,每一年向农村、偏远地区、薄弱学校开展支教、送教、送科研、送培训等活动每年至少1次,长期落实对贵州六盘水市化学教学的帮扶工作。

5、到20__年凝练与总结工作经验推广一批成果。工作室主持人专著1本、工作室成员论文至少1篇、并每学期至少进行1次以公开课、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现场指导等形式活动,形成成果并推广。

6、到20__年,开发一批优质的高中化学资源。围绕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吸纳学科优秀教师,开展联合攻关,在主题课程建设、学科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试题命制和评价研究等领域,设计开发教学与培训资源,为学科教学和教师培训提供智力支持。

7、建立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在学科教学、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等方面的各种过程性资料,建立名师工作室日常管理档案。编印工作室成员活动简报,定期将工作形成简报在公众号上展示。

8、完成教育部门交办的其他研训任务。

五、具体措施

1、设置工作室集中活动场所,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

2、建立成员档案,接受主管部门针对工作室的年度和终结性考评。

3、建立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成果推广平台。

4、工作室主持人对工作室成员的考核与评价,采取学年中初评与学年末终评,对不履行工作职责,不适应工作,教学业绩较差的成员提出调整意见。

5、工作室顾问为工作室提供理论支撑与业务指导,为工作室开展各项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参与制定或修改工作室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管理细则,共同协商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时间等。

6、每位成员要制订三年发展计划,并确定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切实可行的研究实践。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根据工作室的研究项目,积极参与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

7、工作室采用微信交流、网络互动、集中开会、示范课、讲座等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主持人每学年在工作室活动中至少做1次经验交流或课例展示,成员每学年进行不少于2次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展示,提交不少于2份优秀教学设计或优质教学实录。

8、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参加工作室确定的科研课题,做好课题的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交流等,并依据自己研究方向申请市级规划办课题。

9、积极承担区级以上教研、培训任务,工作室成员要在培训周期内至少参加1次送教任务或者乡村教师教研指导或培训任务,至少开发1门市级学科教师培训课程。

10、组织工作室成员定期外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促进教学实践和研究。

11、加强对____的薄弱学校以及贵州六盘水地区开展支教、送教、送科研、送培训等活动。

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2

根据《____省中小学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和____县教科局《____县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____县地理名师队伍培训培养工作,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把本工作室建设成为优秀教师的集聚地、教学教育良方的生产地、教学经验成果的共享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改革、带动本县初中地理学科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特制定本工作室三年周期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____县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精神,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听评课、读教育教学专著、教学研讨、各种形式的主题培训、学术会议等形式,整体提升初中地理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二、工作室成员组成及工作分工

1、主持人:

2、工作室成员:

3、工作分工:

全局统筹:

活动方案制定与联系:

专题、课题研究联络小组:

公众号运营管理及宣传报道:

资料收集整理:

经费收支、记录与审查:

三、工作室具体目标

(一)理论学习

1、工作室组织所有成员,采取集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探讨等,工作室成员每年的硬性指标是每年学习教育专著不得少于1本,并以读书随笔,读后感或小论文等形式形成文本资料。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工作室成员聆听专家学者的授课和讲座,每年度邀请1——2位专家名师授课或专题讲课,工作室内部成员之间每年度开展教学研究或主题培训活动不少于3次,工作室成员每学年向学生或青年教师做专题讲座至少2次。

(二)教学研讨

1、工作室将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每学期开学之前,通过网络、线下会议、集体备课等形式将本学期青年教师在本学期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疑难点,解决思路和方法等进行梳理、探讨,将交流结果和好的解决办法形成系列成果和文本材料,通过各种形式,向外辐射。

2、工作室成员之间推行听评课、公开课制度,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成员开设研讨课,通过成员之间互听、互评、教学设计交流等形式,有效地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成员每学期承担一次校级及以上公开教学展示活动,积极参与每年“一师一优课”活动,对较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公开课内容积极进行县内辐射。

3、每年进行一次期末试题或中考试题命制活动,让工作室成员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期末试卷和中考试卷结构,重点内容及考察思路,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备考,鼓励成员每学期撰写考试试卷分析,对优秀的成果形成文本资料并在县内进行辐射。

(三)课题研究

1、鼓励工作室成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立足课堂、研究课堂,以教学随笔、教学小论文等形式自行选择角度和切入点进行本学科的课题研究;

2、要求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每年____市教科所和____教育科学院举行的学科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成员的教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

3、积极争取市级和省级课题,在工作室运行周期内力争高质量的完成相关课题的结题,并将课题成果积极的运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四)资源建设

以“______初中地理名师公众号”为平台和载体,一是将工作室的优秀成果和研究课题进行资源共享,对县内所有地理教师进行辐射;二是公众号面向县内所有老师进行约稿,群策群力,丰富和发展公众号内容,三是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科试题等内容的收集和整理,力争将公众号作为全县地理教师备课和资源查找的好助手。

(五)成果呈现

1、每年汇编一本工作室成员主题培训、教学交流会议、公开课教学设计、教研论文、教育教学专著学习心得或体会、期末或中考试题命制或试卷分析的集子。

2、引导、帮助工作室成员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并培养一定数量的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

3、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初步形成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库。

四、具体规划及预期成果

(一)第一阶段(20__年4月——20__年12月)

组建、分工、机制摸索和建立阶段

1、组建工作室,筹备工作室独立的工作场所,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遴选工作室成员,开展工作室启动仪式。;

2、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室三年周期工作规划。

3、制定工作室系列规章制度。

4、与学员签订培养协议,建立学员培养档案;

5、成员根据自身特点和特长制定个人年度工作计划和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6、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分工、培训。

7、初步建立符合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的流程。

8、逐步确定工作室公众号运营流程及内容分类

(二)第二阶段(20__年1月——20__年12月)

教学活动、教学研究机制完善和推广阶段

1、进一步完善教研活动,线上、线下交流会议,课题研究机制。

2、丰富、充实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做好县内辐射。

3、围绕如何促进地理学科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这个主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一个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题研究系列或主题讨论活动集子并形成资料。

4、围绕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如何提高测试成绩,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一系列以学生学科学习为中心的研究主题,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教学研究能力,并对优秀的成果进行推广。

5、以“一师一优课”为载体和平台,打磨、录制一部分高质量的优课视频,以此为契机,培养工作室成员课堂视频录制和剪辑能力。

(三)第三阶段(20__年1月——20__年12月)

总结评价、成果展示阶段

1、工作室成员整理撰写好个人专业成长小记。

2、工作室成员成果展示汇报活动和考评。

3、编辑教学研究及其他论文集。

4、完成工作室工作总结。

工作室在周期工作中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研论文、专辑、研讨会、报告会、公开课教学、专题讲座、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外辐射,示范引领我县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探索建立一系列提高老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的途径、方法及制度,促进我县初中地理教学均衡发展、促进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建设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3

一、工作室总则与思路

(一)总则

作为____县第二批名师工作室,严格遵守“____县新一轮(20__-20__)中小学(幼儿园)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管理办法”,以此作为工作室的总则。

(二)思路

工作室总体建设思路:明晰一个成长进步的目标、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营造一个科研向上的氛围、打开一个学习展示的窗口、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机制。

二、工作室思想与理念

(一)思想

1、以人为本,遵循名师成长的规律。

2、线下、线上空间为载体,浇灌个人综合思维之花朵。

3、时间为线索,注重过程呈现与留痕,组织展示好名师个人成长之足迹。

(二)理念

工作室理念是,八个“于”:勇于学习、敢于尝试、浸于体验、勤于分析、善于借鉴、乐于合作、常于反思、惯于坚持。

工作室名称是:致一地理。寓喻为:致志第一、致力专一、致道简一。

三、工作室方向与目标

(一)方向

1、将工作室打造成为____市知名地理工作室。

2、将工作室成员培养为特色教师、名牌教师。

3、提升工作室成员教师涵养与能力。

①更新成员教育教学理念;

②提高成员资源搜集运用能力;

③增强成员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能力;

④提升成员课堂教学能力;

⑤培养成员组卷、改题、命题能力;

⑥强化成员教学反思、论文撰写能力;

⑦培育成员课题研究与创新能力;

(二)目标

工作室具体目标:打造一批好课例、撰写一系列好论文、做好一个好课题、编出一本好资料、建好一个好资源库。

四、工作室任务与策略

(一)任务

以学期为时间单位,每人完成以下任务。

1、磨好一个教学课例。精品课例包含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

2、上好一节县公开课。公开课时间与方式工作室商议后确定。

3、写好1篇教学论文。学期末前提交到工作室主持人手中。

4、作好一个专题讲座。讲座内容自己选定。时间与方式工作室商议后确定。

5、做好一个县级课题。课题可以自行主持或参与工作室主持人课题。

简而言之,就是践行“五个好”任务,致力培育好老师。

(二)策略

1、任务驱动策略。学期初,布置好任务,明晰任务要求及上交时间。

2、责任到人策略。工作室工作、活动、分工具体到人,明晰自己工作内容。

五、工作室抓手与突破

1、建立企业微信工作群,增强交流探讨;

2、注册美篇号,便于自身记录与交流;

3、开设微信公众号,便于展示与成长;

4、建设学习通、云盘,形成资源库;

六、工作室常规与要求

1、每学期提交工作室计划、总结。

2、工作室定期网络交流研修。

3、活动由工作室成员轮流负责。

4、每年组织入室成员到主持人任职学校跟岗研修3天以上。

七、工作室预期与调整

1、鼓励工作室成员多学习,从书籍、网络讲座、成员与教师同仁等中学习;

2、工作室活动、任务具体策划,按照上级统一安排、成员之间互相协调,方便践行好活动与任务,落到实处,形式多样化,讲究成效,留下记录。

3、工作室各项规划,随着工作室推进践行中进行调整、优化。

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4

依据__教体研函(20__)353号《____市教育体育局关于申报第五批____市名师工作室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了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的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名师资源,发挥名师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特申报本名师工作室。

现将本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设计如下。

一、工作宗旨

工作室是在市教体局教育科学研究院直接领导下,由全市初、高中20位一线历史教学骨干组成,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工作室将按照“名师示范、专业引领、全员提高、城乡互补”的教师专业发展战略,形成一个聚焦“三新”(新理念、新格局、新本领)、专业协作、互学共进的“研、教、学”一体的教研团队。

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有效整合名优骨干教师资源,为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创设有利条件。并以此促进全市历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引领全市同仁共同进步,推动青年教师共成长,力争使工作室成为名师成长的摇篮、教学研究的中心、优秀成果辐射的通道、城乡交流的平台。

二、工作思路

工作室以“青年争先、名师带动、专业研讨、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线下和线上交流为形式,以实践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为辅,通过研究课程理念和课堂实践,探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推动历史学科发展。工作室将通过为期三年的努力,致力于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使工作室成为全体成员学习、交流、合作的场所,业务成长的家园。

三、工作方式

1、线下集中活动

每学期全体成员面对面的集中活动不少于一次,如开展报告会、专题论坛、送教下乡、外出学习等。通过座谈、研讨、教学观摩、反思总结等方式,集中交流教学、研究和学习情况,整理、研究和解决学科教学问题。

2、线上视频交流

充分利用微信群聊、钉钉会议等网络平台开展交流学习、录像教学、在线直播、预定会议等教科研活动。

四、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工作室共聘成员19人,来自明光、市直、全椒、定远、来安、南谯、凤阳等7县区。其中“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课堂教学比赛市级一等奖及以上约15人次、论文评选省级获奖及中学历史专业期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发表11人次,部分成员在我市历史教学中已经展露头角。基于此,我们将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室常规工作。

1、带好一个团队,培养一批骨干

工作室在省特级教师______的带领下,力求通过三年工作周期的实施,有效推动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在师德方面出榜样、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实现工作室成员业务成长和专业发展,在所在单位及地区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2、守好一个阵地,精彩一节课堂

课堂是教研成果孕育与实践的实验田,更是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主阵地,是工作室开展一切工作的核心。选择某一本教材或某些章节,集工作室成员智慧,研读课标、梳理知识体系,形成一套集学习方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后作业的教学案例。以此为基础,通过反复磨课,选择工作室内、外优秀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打造精彩课堂,尝试进行校内甚至区域内“同一课堂、同一方案”的教学。

3、建好一个平台,构架一个网络

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状,为保障工作室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搭建一个可以常态交流的网络平台。

(1)搭建“钉钉”教科研网络平台:通过“钉钉会议”开展定期的工作交流汇报,通过“在线课堂”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不定期的与外地市进行联合教研活动。

(2)搭建“微信”公众号或“钉钉”圈子:定期公布工作室的工作状态、活动进程,共享阶段性教科研成果,发挥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接受历史学科同仁的指导与帮助。

4、抓好一项课题,探索一种模式

依托工作室围绕课堂教学积极推进成员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通过第一年的工作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并争取省、市级课题立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实现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研实践能力,探究一系列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和经验,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历史学科中、高考成绩的普遍提高,落实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5、做好一次展示,引领一些薄弱

及时总结工作室阶段性教科研成果,并实现其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转化。不定期的以研讨交流、教学观摩、送教下乡等形式开展县、市级展示活动,联系一所农村薄弱定期开展支教帮扶教学。尝试建立学员制度,吸收一些热心教科研薄弱学校的青年教师参与工作室活动。凝聚优秀教师的智慧,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育优质资源的均衡发展。

6、学好一些经验,推出一批成果

工作室积极向县市教体局争取,各成员亦尽力向所在单位申请,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和观摩学习。工作室积极联系外地名优资源,通过邀请专家、联合教研等形式进行理论培训、实践指导,鼓励成员在各类教科研活动中承担主题发言、经验介绍加强自我历练。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专家讲”与“自己讲”同步推,不断提升团队整体理论水平,促进优秀成员阶段性成果的形成。

在教科研能力与水平有所提升的基础上,引导成员积极实现成果转化。形成一批心得、总结、报告、论文等理论成果,争取在各级评选中获奖或在历史专业期刊发表。形成一批以课堂教学实录、教学案例、教学课件为主体的实践成果,进一步促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减负提质增效,发挥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适应并满足一线课堂教学的需要。

(二)具体目标

第一阶段:申报建制,确立目标(20__。9。28——20__。9。28)

1、完成工作室顾问的聘请、成员的招募,明确工作室及成员发展方向。

2、完成工作室基础性软硬件建设:

(1)建立工作室组织架构、人员分工;

(2)制定工作室各项章程、制度等;

(3)开通期刊阅览、文献查阅数据库。

3、确定工作室主题研究方向:

围绕“核心素养”、“大概念”、“项目化学习”、“初高中教学衔接”进行探讨论证,理清其内在关联,界定工作室常规研究的主题,为后期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方向。

4、积极申报省级研究课题,指导市级课题研究的开展:

基于工作室常规主题研究方向,以主持人所在校为主体积极争取省级大课题的立项。以获批立项的2项市级课题(全椒中学余俊主持的《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凤阳二中朱宗勤主持的《“双新”背景下初高中历史纵向衔接案例研究》)为基础,协助有条件的成员学校以主题研究的小概念为方向立项课题。

通过总课题与子课题相统一,大方向与小方向相一致,联合研究与从属研究相结合,以课题研究推动工作室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工作室成员及所在校的同进步、共成长。

5、结合“业务大练兵”培训,指导成员积极参与各级“教坛新星”遴选。

6、开展工作室成员的理论学习与业务提升活动:

(1)以自主研读、深度研讨、总结推广等方式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进一步提升工作室团队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骨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以专业过硬的团队引领辐射区域教学发展。

(2)联系学术顾问及其所在单位,利用寒暑假加强对工作室成员的业务指导。

(3)邀请名师、专家,组织开展或参与观摩专题讲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7、组织教科研活动,督促成员积极承担各级各类教学实践与展示:

(1)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展示课,进行磨课交流。

(2)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加强对落后乡镇学校的帮扶(初步拟定帮扶学校为明光市司巷中学、明光市浮山中学)。

第二阶段:探索实践,稳步推进(20__。9-20__。9)

1、继续开展各类教学活动,积极探究历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力争推出一批历史学科精品课,选拔优秀成员承担面向全市历史教师的公开课。

2、加强与各地名师工作室的交流学习,组织联合教科研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专家讲座交流等活动。

3、加大送教下乡的力度,检测帮扶效果,及时调整帮扶措施。

4、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与问题,探究改进的措施与方法,初步形成阶段研究成果。

5、工作室成员在学科能力、业务发展上有所突破(业务竞赛的获奖、中高考成绩的提升、业务称号的评定、荣誉的表彰、职称的晋升等)。

6、联系学术顾问及所在单位,邀请名师、名家开展高、中考和高、初中课程改革研讨活动。

7、结合前期课堂教学实践及主题研究,整理汇编精品教学案例集。

第三阶段:展示总结,辐射成果(20__。9-20__。9)

1、继续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至少1次的展示优秀研究成果的公开课教学)。

2、继续深化课题研究的开展落实,形成课题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加强课题成果的检测与辐射,争取在学科专业期刊上发表若干课题相关论文。

3、加强与各地名师工作室的交流探讨,继续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报告等。

4、初步建成一支名师队伍,工作室成员成为学校和区域教学骨干、中坚力量,在____市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5、形成工作室资源库(论文、教学设计、课件等)。

6、形成____市______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的特色和品牌。

五、工作措施

1、按照上级文件,设立名师工作办公室,配置相关设施和设备。

2、建立规范的成员档案,记录培养过程,严格工作室管理和考勤。

3、指导成员要制订切实可行阶段性工作(学习)计划和总结。

4、要求成员每月按时通过网络阅览室阅读不少于2份教育教学专业报刊、杂志,加强理论学习。

5、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活动和相关培训学习,按时提交学习笔记与心得。

6、各成员每学期展示1节优质示范课,提交1份教学设计、1个课件,完成不少于15节听评课记录。

7、三年周期内,工作室成员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1篇教育教学论文并争取在专业期刊发表或参与省级评选获奖(市级一等奖)。

8、工作室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全体成员工作会议,明确工作任务与要求、总结阶段性工作、进行教学研讨等;利用微信群不定期进行常规性地集体交流、研讨。

9、每学期检查通报一次工作室成员完成规定目标的情况,并将研究成果在工作室微信群内公布、交流。

10、每学年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年度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并将相关结果上报____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备案。

69 1834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