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范例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范例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陈玲玲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2.学情分析

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一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一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

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1/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四)教学策略设计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五)教学方法设计实验原理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六)媒体设计

自制CAI动画:反射弧模式图;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突触小体结构模式图;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七)教学过程设计

章题引入: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各器官之间功能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都是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实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课引入:而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最主要的是神经调节。知识回顾: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单位神经元。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提出

问题:想一想,下列现象属于反射吗?

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的叶子被触碰后会下垂;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用针刺激蛙的离体腓肠肌,肌肉会收缩。

学生思考分析,并总结出反射的概念。教师强调反射概念的三要素,并且指出,反射是应激性高度发展的结果。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学生:反射弧。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并提示注意闪动部位代表的结构。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教师引导学生识图。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析与综合产生兴奋,经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总结:1反射发生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一定强度的刺激;

2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从宏观上看,兴奋需要在反射弧各部分上传导;从微观上

看,兴奋则需要在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导,特别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展示实验现象,学生分析总结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

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2、传导过程: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结果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度则相反。

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

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

Na+离子浓

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

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

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学生分析:静息时,由于K+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方向如何呢?

学生: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引导学生观察相邻的未兴奋部位: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

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兴奋传导过程:刺激T膜电位变化T电位差T电荷移动T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T局部电流。

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图示略)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结论:传导特点——双向性。

兴奋传导受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化学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或阻断。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递质,例如乙酰胆碱。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兴奋T突触小体T突触小泡释放递质T突触间隙T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

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课堂小结: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信号形式传导速度传导方向实

细胞间的传递化学信号慢单向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电信号快双向

膜电位变化T局部电流

【板书设计】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4/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一、基本方式:反射---概念、分类、结构基础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形式:2、过程:3、特点: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基础:2、过程:3、特点:4、形式:5、信号转换:【教学反思】

5/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教学课时:2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的);条件反射(后天的)。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性)

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

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

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定义: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①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

② 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③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3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作用

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1.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

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

2.言语区

1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2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听觉性失语症

3.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联系

4.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协调统一

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各项生命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等共同调节作用下才得以协调进行。

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九、布置作业

典型例题

例1.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

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

A.内负外正,向下    B.内负外正,向上

C.内正外负,向下    D.内正外负,向上

解析: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剌激后发生电位逆转,成为内正外负。而在突触部位的兴奋传导,具有单向性,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答案:C

例2.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3

1、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等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对大量生活实例的分析理解反射的概念、完成反射的结构反射弧、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本节内容设置的目的是有利于学生较深刻地理解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做出各种协调性反应的生物学基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课堂活动加上课件的动感效果为理解本节课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引用学生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会使课堂内容更丰富,过程更精彩,这对新知识的生成十分有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理解反射的定义,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② 举例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③ 能说出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2、能力目标

① 学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② 联系实际,运用生活实例来理解反射和反射的类型及其条件反射的建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较深刻地理解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做出各种协调性反应的重要性;了解 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强化,才能取得好学习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区别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

难点:理解条件反射的特征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体验导入:直接吃柠檬和观看“宝宝吃柠檬”。吃柠檬分泌唾液和看柠檬刺激大家分泌唾液都是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1.反射的概念

1学生通过吃柠檬分泌唾液和看柠檬刺激大家分泌唾液都是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

用自己的语言概况反射的定义,并举出生活中反射的例子说明。

2根据反射的概念回答以下生命现象是否属于反射,加深学生对反射概念的理解。

含羞草的叶子受碰撞后合拢         草履虫可躲避盐水的刺激

强光刺眼,立即闭目           婴儿尿床

2.反射的过程与反射弧的结构

1学生演示膝跳反射的过程。                 5.                      4.

2概括反射的过程。                                                 2.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各   1

结构的名称及其作用。

4强调如何区分反射弧各个结构。                                    3.

5通过缩手反射的例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从而突破本节重难点,并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反射机体可

以及时的躲避伤害。

完成上述反射的结构是            。并填写

右图该结构的各部分名称。

如果其中3处或4处分别受损,会有什么反应?

3.反射的类型

1关于反射,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事例,国外有著名的巴甫洛夫训练狗,讲述其实验过程并总结反射的类型,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定义、特点等。                        .

2PP展示小资料,通过资料回答相应问题,让学生体会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并能从中总结条件反射建立的条件。

小资料:郑板桥的家乡有一个常常骑驴逼债,并强令人鞠躬行礼的地主,郑板桥看不惯,想惩治一下这个恶霸地主。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夜,郑板桥偷偷溜进地主的驴舍……第二天,地主又骑驴去收租时,郑板桥远远地频频向驴鞠躬,驴子则不停地瞎蹦跳起来,把地主摔个鼻青脸肿。地主再也不敢骑驴收租了,也宣布人们对他免礼。

根据小资料,结合课本巴甫洛夫的实验,如果你是郑板桥,你是如何让驴见到你鞠躬就不停的闪躲蹦跳?

郑板桥月黑风高夜潜入驴舍……驴受到危险时本能的蹦跳躲闪,这个属于什么反射?该反射有什么特点,神经中枢位于哪里?并举出1个该反射类型的例子。

经过郑板桥的一晚反复训练,此驴在第二天见到郑板桥鞠躬就立刻蹦跳逃开,这个属于什么反射?该反射有什么特点,神经中枢位于哪里?并举1个该反射类型的例子。

3展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涉及到的反射类型。

六、小结提高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刺激                                                                        反应

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七、练习与作业布置(让学生感受学习是一个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并且需要不断的强化)

八、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一反射与反射弧

二反射的类型

九、教学反思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生物必修本中的一大内容,它主要涉及到动物机体的内在调节,知识相对来说非常抽象,也较难理解。每次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是感到比较头疼、难教,可它却是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大知识要点。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效果分析”这样4个方面进行剖析。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一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第二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命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第二课时为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语言和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

二  目标分析

(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①结合初中的知识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

②经过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b、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c、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 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    的思想,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三) 学习方法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三、过程分析

1、创设情景(这部分需5分钟)

a.处理:本节课通过 “某位同学被先后两次扎针”,引出“神经调节”一节,

(组织学生观看并思考:为什么这位同学两次都会缩手呢?)

b.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引入课题,可以很快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一上课就进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并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

2、新课教学(这部分需20分钟)

本节课我准备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①复习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知识;②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③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第一层次:反射、反射弧

a.原因:由于考虑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关于神经调节的部分知识,所以在此主要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

b.处理:在新课开始时首先设疑,接连抛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它由几部分组成?”“怎样来解释刚才某位同学被先后两次扎针后的反应?”等一系列的问题。

(组织学生回忆、思考,并展开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第二层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a.原因:在学习这一层次的知识之前,需要学生先了解神经纤维的概念。考虑到学生对神经纤维这个概念可能已经模糊,所以在本部分内容学习前,先安排复习神经元的结构,了解神经纤维的概念。

b.处理:提出“1、神经纤维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

“2、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

“3、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等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文)

因为兴奋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比较陌生。在此,安排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先阅读课文中相关的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心理上产生较强的可接受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3第三层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过渡]

a.处理:在这一层次开始前,首先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一个疑问“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的呢?”

(组织学生认真观察)

b.优点:从而使“兴奋在实际功能纤维上的传导”自然、流畅的过渡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探究下一个问题的欲望。

[正文]

a.处理:在学生充满疑惑的情况下,将知识转换成问题抛出:

“1、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它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2、兴奋是如何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组织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观察图形,通过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

b.原因:为了形象的展现出突触的结构,在此利用多媒体的放大功能,突现出突触,了解其结构。同时为了克服兴奋在此传递过程中的抽象性,再利用课件动画展示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进一步理解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过程。进而突出兴奋传导的单方向性。

最后,再通过小练习,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

3、总结(这部分要5分钟)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归纳和小结。利用简炼、清晰的语言,再一次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练习(这部分要10分钟)

用大屏幕投影把题目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这部分安排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

5、板书设计

在板书中,我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学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在其中,注重了重、难点的突出,使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层次、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理解。

四、效果分析

对于反射的判断,学生仍有可能出现错误,如刺激坐骨神经肌肉的收缩,教师应强调没有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参与的不是反射。没有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的不是反射。如:含羞草受刺激收拢叶片。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通过音、像、影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又提高教学效果,成功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69 938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