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有感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读《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有感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读《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有感1

今天,我在学校里读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我了解到了德国人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品质,不禁肃然起敬。

本篇课文记叙了季羡林老爷爷来到了德国,发现了每一位德国人都会在自己的窗子上养花,而且都是花头朝外,花茎朝内的样子。每个人走在街道上一抬头就能看到那万紫千红的花朵。在屋里只能看到那翠色欲流的茎干。自己走街上又看别人的花,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多么耐人寻味呀!

读了这篇课文,我了解了德国人养花的方式,这种方式让我敬佩,这种方式如果出现在我们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也是多么好的呀!生活中只要我们帮助了他人之后,他们就会反过来帮助我们,如果我们都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多一份美好。

现在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温暖和感动,如在班级里,到你值日时,你把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等轮到别人扫地时,他们也会把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下雪后,当家门前堆积了厚厚的雪,邻居们争先恐后地扫雪,相互给大家扫出一条直通家门的路。当然,社会上也有些不好的现象:大街上老人摔倒了,没有人敢扶,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反思吗?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应该把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精神发扬下去,我们要学学别的国家的优点,比如说德国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努力让我们社会发展得更加和谐、美好!

读《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有感2

季羡林先生的这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在很多年前就听到过,是听一位特级教师做公开课时初次听到的。

说来非常惭愧,当时参加工作已经十来年了,碍于自己的学识不长进,碍于自己的能力不长进,碍于自己的水平不长进,一直停留于低段教学。

常常听到有一位比较关心自己的老同事说:“按理说,你应该去代代中高段的课,可是,又担心你代了中高段的课会太费事!”这话听得很温馨,实则让人有些伤心。那时候不懂事,没经验,但是多少有些自知之明,觉得“无风不起浪”。既然有人会这么一说,有人有这样的担心,应该是自己身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水平还是不行吧!

那时候真的是还年轻,见识短浅,缺少历练,心里真的是没有底气,就认定了不是别人说自己不行,而是自己真不行,也就乐得放弃了“向上”和“努力”的念头而安于现状了。也因此,懒得去把握低段以外的教材,还有些什么内容;懒得去探求低段以外的大纲,还有哪些要求;懒得去研究低段以外的教学,还有哪些策略。就那样稀里糊涂,就那样闭门造车,就那样把自己困在一个轻松自在、封闭保守的低年级以认识字为主要任务的牢笼里。

那样的日子里,不仅没有知识,没有能力,也没有了思想,没有了思维,更没有了认识和见解。所以,这篇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从来没有见过,从来没有读过,更没有听过和讲过,真的是孤陋寡闻至极!

回想起第一次听到这篇文章,是在一次公开课的观摩学习中。执教者是一位特级教师,至于是男的还是女的,如今没什么印象了。课堂上讲的什么,似乎也没有印象。若不是翻出了那一年的听课笔记,还真的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还听到过这篇课文的课。

或许还是自己水平有限,用心不专,或许是那位校长及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不够生动,不然怎么会全然没有印象呢?

让我对这篇课文,有些记忆的还是在一节公开课上。那一次,好像记住了执教老师课堂上讲的一些内容,也从那一次开始认识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或许和执教讲课的老师还有些关系。那一次公开课执教者是女儿的小学老师,似乎因为认得,所以才格外多了一些关注,听课时也格外认真,也认真地记了笔记。

当时的自己还是不会听课,听课时该听什么该记什么,的确还是模模糊糊,并不清楚听课时可以听设计,可以听思路,也不懂得听课时可以听策略,可以听生成,当让也不知从何处去听碰撞,听遗憾了。只听到了执教老师在细细品味那里的花儿,“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只记得那天走马观花地在多媒体投影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花儿。什么花儿,不记得,但是,确实挺好看。

突然想起,在那之后的几年中,也几次听到有人在选这篇课文做公开课,可能是因为执教者比较迷信名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崇拜名家的个人风范,也可能因为执教者自己对文章的阅读不精,领悟不深,一〈WWW.〉节课上,能够听到的内容更多的依然还是那些“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儿,没有新意,更难以引发我的注意。

直到前些日子,自己教学这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时,才真正体会到在季羡林先生眼中,那些养在家家户户窗台上的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又接成一片又一片的朝外开的花儿,是他对德国人的爱花的赞美,是他对德国小镇上繁花锦簇的独特景色的赞美,是他对德国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赞美,是对德国这个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的赞美,是他对具有地域独特性,具有风土人情化的奇丽的异域风光的赞美。

德国,对于季先生来说,是第二故乡。在那里,有他经历纷飞战火的十年的颠沛流离,有他孜孜不倦的寒窗苦读的求学生涯,有他亲如父子的年迈教授的淳淳教诲,有他若亲人般朝夕相处的房东孤寡太太的莞尔一笑。在那里,有对祖国的思念魂牵梦萦,也有对故土的几朝梦回,那里,充满了季先生人生的喜怒哀乐,也充满了季先生发自内心的深深的爱。

这份爱让,季先生看到了那些开在窗外的美丽的花儿,那些花儿真多呀!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有各种各样的花儿,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养了一团团一簇簇的彩色的美丽的花儿。那些花儿真美呀!每条街道上的窗子上都开满了朝外开的“姹紫嫣红”的花儿,那些美丽的花儿把街道连在一起,把家家户户的窗子连在一起,如入山樱道上,又如徜徉在花的海洋。

那样的花儿,随时可见,那样的美,随处可见。那样的花儿流于平常,又不同寻常。那样的美就在眼前,又美在心里,美在季先生永远的记忆里。

这份爱,让季先生看到了朝外开、供人赏的美丽的花儿背后那些热爱生活把爱美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德国人。他们把对生活的热爱,奉献给那些美丽的花儿。

在春天里,他们把满载期待的种子,撒在花盆里,浇上水,在满怀希望的等待中守望它们的成长。一天天,那一粒粒小小的种子在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出嫩绿的叶片;一日日,它们沐浴在阳光下,吸收水分和土壤的营养,慢慢长出了花蕾,开出了娇艳的花儿。它们装饰了明亮的窗台,装扮了温馨的房间,它们照亮了满脸的笑容,点亮了心中的希望。

在花的海洋里,这些德国人爱上了花儿,爱上了美,爱上了美好的生活,也让这个旅居海外的游子爱上了这美丽的街道,爱上了这个奇特的民族。

愿意如季先生一样,做一个如花的人,自己的花,给别人看;做一个养花的人,自己的花,让别人看。愿意做一个赏花的人,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做一个爱花的人,去打造美好的世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心中那份美播撒在心田,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绽放的美丽的花儿。

花儿,是给别人看的;美,可以留给自己赏。

读《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有感3

每个人都爱美,花在美丽的东西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是爱花的民族之一,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最有趣的是每家人都会把花阳台上,花都朝外开,在屋子里的时候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在街上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

熟话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花。只要我为大家着想,那么大家也会为我着想。

曾有一次考试,有一位同学忘带笔盒,同学们都投来活该的眼光。最后还是有一位同学借了笔给他。这位同学很感动,考完试后,一直找机会报答他。终于又一次,上美术课,那位同学忘带美术画笔,眼看老师就要来了,那位同学急忙把比借给了他,自己却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是啊,只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种态度的话,这种境界将会是颇耐人寻味的。这篇课文是我受益终生。

读《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有感4

今天,我读到了1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文中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品质令我震撼。

课文中讲述了德国是爱花的民族。德国人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从不像中国人那样总是把花种在自己的房间里,他们是把自己种的花养在临街窗户上,他们在房间里的时候,自己只可以看到花的脊梁,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看别人种的花,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体会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其实只要我们每个人做到我为人人,也就会达到人人为我的局面,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丽的。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事例,都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种高尚的品质。例如同学们积极捐书给班里的一个图书角;每天值日小组认真打扫教室的卫生;图书馆中辛勤工作的管理员;马路上风雨无阻,坚守岗位的交警叔叔;不怕牺牲的消防员叔叔;坚守在边疆保卫国家的解放军叔叔……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默默为别人奉献着,向我们诠释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

在这里,我要呼吁大家:让我们一起学习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的品质和精神,努力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读《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有感5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读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文章后,我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篇文章写的是季羡林老先生在德留学期间发现德国人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在屋内只能看见花的脊梁。德国人说,他们种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而每当走在大街上,就又能看见别人种的花了。季羡林爷爷认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当他再次回到德国时,他发现窗前美丽的花朵和人们美丽的心灵依然没有改变。

这种无私的品质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彼得的哥哥送给彼得一辆车作为圣诞节礼物,这让一个小男孩很是羡慕。彼得认为小男孩一定会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而小男孩却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哥哥。小男孩请求彼得开车送他回家,彼得答应了,他认为小男孩一定是想在小朋友面前炫耀一下,车停在了小男孩的家门口,小男孩带着自己走路不方便的弟弟坐在了台阶上,他对弟弟说:“等我长大有钱了,我也会为你买一辆这样豪华的轿车。”彼得被这个善良的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小男孩深深地打动了,他抱起小男孩的弟弟进了车子,并邀请小男孩一起去兜风。

其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处处可见:清洁工阿姨为我们打扫街道,我们为减轻她们的工作量,把垃圾丢进垃圾箱;今天我为同学们排桌椅,以后同学们也为我排桌椅;今天我借给他一支笔,以后我没带文具,他借给我一把尺;今天他生病了,我帮他抄作业,以后我生病了,他帮我抄作业……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我为人人”,自然就会“人人为我”。我们的社会风气会更加好,世界也会变得更加美丽。

71 370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