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孔子的一封信汇总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尊敬的孔子,您的智慧与教诲如明灯,照亮了后人的心灵。愿继续传承您的思想,弘扬仁义之道。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致孔子的一封信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致孔子的一封信 篇1

尊敬的孔老先生:

您好!我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的中学生,虽然我与您生活的年代相隔很远,但您的光辉形象却早已印在我的脑海中,您创立的儒家学说更是享誉海内外。

在您生活的那个时代,很多人没有条件读书,您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却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有机会读到书。您的这一教育思想,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它不仅造就诸多人才,而且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然而您不知道吧,现在,读书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了,它已� 但是,有的人却不愿意读书,这种人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了。假如您在世的话,相信您一定能够教会好他们。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您关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精辟阐述。诚然,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两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达不到光明顶彼岸的。因此,我们应该牢记您的教诲: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候明天的选择。

“韦编三绝”是您勤学苦读精神的体现,“仁”的社会理想与政治主张更影响了当今社会,继承和发扬您的思想,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我们不会愧对前贤!

致孔子的一封信 篇2

孔老先生:

您好,这封信您或许永远也看不到,因为我与您之间距离太远又太近。

现在正给您写信的我,是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小学生,这次给您写信,是希望可以和您再次探讨君子与小人。

在论语中,您已多次阐述过君子、小人,这次我想问您,如何与小人相处,和他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是不理不问,十分热情,还是处于一种不冷不热的状态,可是,又该怎么把握好度?

在他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时,又是否该挺身而出,进行正面的冲突。而如果真的挺身而出,又该怎么避免他的变本加厉,怎样提防他哪?如果不挺身而出,那么算不算没有正义感,在帮助他做事哪?

祝论语流芳百世,妇孺皆知

写信人:

日期:

致孔子的一封信 篇3

尊敬的孔子老师:

您好!

从古至今,随着时代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却从未停下追随古代文化名人留下的瑰宝的足迹。从楚辞元曲到唐诗宋词,从中医教育到天文地理,在这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人们都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身影,那就是您——孔子,人们都不能淡忘一门重要的学说,那就是——儒学。

当人们被问及您,问及儒学时,眼前总会不自觉的浮现出您那教育三千弟子的身影,耳边总会不经意的响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千古名句。是的,您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一代宗师,你的千古名句早就被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个中国乃至世界的人的。脑海中,您或许可 或许在现代人看来,当时封建王朝的八股取士,致使当时读书人只会熟读四书五经,是对人们思想的极大禁锢。但是,可悲的是,对于那个时代,谁又能说,这不是儒学在中国的历史中传播和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呢?历届的封建帝王都曾经追加给您“至圣”等荣誉,可是现代呢?您的头像和名言有时甚至会出现在漫画书上,有些学生嘴里一边朗朗背诵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边思付着如何糊弄家长和老师。

这就引发了我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为什么现在思想解放了,人们解除了封建的约束,却慢慢失去了中华文明中的至宝?那些自谓腹中满腹经纶的人,又是否能体会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质朴与文饰的关系?又是否能体会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豁达心境?《论语》的精华难道就只局限于那几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殊不知有“仁者,其言也切”的仁义,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孝敬,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风度翩翩。

到底什么才是传承,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又传承了什么呢?《论语》的精华,仅仅是那只言片语能够概括的吗?人们总喜欢为自己的肤浅美其名曰:学习,但殊不知,正是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中,那些曾影响万世的“仁”“义”“忠”“孝”,却在人们的发展里渐渐消失殆尽。

我想,如果世界只剩下单纯的学习,单纯的重复时,您的千年精髓,或许真的就会被一声声失去灵魂的背诵声所“传承”。

此致

敬礼

唐齐

致孔子的一封信 篇4

孔老先生:

您好,这封信您或许永远也看不到,因为我与您之间距离太远又太近。

现在正给您写信的我,是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小学生,这次给您写信,是希望可以和您再次探讨君子与小人。

在论语中,您已多次阐述过君子、小人,这次我想问您,如何与小人相处,和他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是不理不问,十分热情,还是处于一种不冷不热的状态,可是,又该怎么把握好度?

在他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时,又是否该挺身而出,进行正面的冲突。而如果真的。挺身而出,又该怎么避免他的变本加厉,怎样提防他哪?如果不挺身而出,那么算不算没有正义感,在帮助他做事哪?

论语流芳百世,妇孺皆知

——一个充满疑问的学生

致孔子的一封信 篇5

尊敬的孔爷爷:

您好,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与您相隔着比银河还远的距离。您在别人的心里是神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可我知道您一定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你虽离我们远去,可您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您的思想主张没有因为时间消逝而被淡忘,反而时时刻刻都在启迪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包含您思想的《论语》一书,已被我读了不下十次,但是每次阅读完之后,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这本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回正确方向。您的主张无时无刻不熏陶着我们······孔爷爷,您知道吗?在我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所以只有努力读书,才能为自己的未来铺上红地毯。而我读书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成绩也不突出,看着同学个个都“节节高升”,而我却一落千丈,心中也似打翻了五味瓶,直到《论语》,走进我的生活,孔爷爷您的谆谆教导是我如沐春风,您的“温故而知新”使我深感读书之乐趣。从此,我的学习成绩就“节节高升”了。孔爷爷,您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我、启迪着我追寻。

孔爷爷,您是世人心中的“大圣人”,您知道你在生活中的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是多么重要吗?正因为有了你当初的宽宏大量,才有了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您的思想也曾深深教育过我。

那一次,学校组织卫生大扫除,我和一个同学被安排打扫教室,面对外面大好春光,我竟昧着良心对那个同学说我生病了,需要她帮我扫一下,那个同学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我在外面玩的痛痛快快后走进教室时,发现老师在对她训斥。原来她先帮我打扫好了卫生。而自己的区域却未来得及打扫,不知为什么,当时一种负罪的念头让我愧疚不已,当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映入眼帘时,如一只利剑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脏,是啊,自己都不愿承受的事情,为什么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呢?感谢您,孔爷爷,是您给我的人生上了生动的一课,终身受用的一课。其实,孔爷爷,您教给我的何止这些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学会了选择朋友,“不耻下问”让我攻克更多难题,学习更上一层楼,孔爷爷,您的闪光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孙后代的茫说说茫路途,您的一言一语都是我们人生的课堂。孔爷爷,看到这些,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吧。

此致

敬礼!

写信人:

致孔子的一封信 篇6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您是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您的学说以“仁”为核心,“礼”为手段,形成一个庞大而又完整的体系——儒家学派。不仅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占有独尊和正统的地位,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民族心理性格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一些世界国家。您整理了《诗》、《书》、《春秋》等“六经”,对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您所说过的言论,被您的学生汇集成《论语》,千古传诵。这些书籍都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对后代有莫大的影响。

您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您的生活也并不富裕。您三岁时,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家境贫苦,没有机会受正规教育的您学问全靠自修而得来。您打小就很好学,您不耻下问,每事必问。您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了丰富知识,您拜了许多人为师,所以不仅学问渊博,还掌握许多技能与本领。年轻时的您还做着管仓库、牛羊的闲杂事。一直到了五十多岁遂坐上了鲁国司寇的。位置,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但没有多久,因政治见解不和,所以决定离开鲁国,便带着您的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先后经过卫、曹、宋、郑、陈、蔡、楚国。本想借此找一个机会扶持政治主张,但因整个社会都正发生变革,每一个国家支持您的宣传主张。您最后只得又回到了鲁国,将毕生精力都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方面了。

您主张严格尊崇“礼”的规定,并特别强调“仁”,就是“爱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一方面您要求统治者相亲相爱,加强内部团结;另一方面也要求统治者爱惜人民。但您最大的不是就是:看不起劳动人民。

千年前,三千多个弟子孜孜不倦听取您的言论;千年后,万代中国人民又如莘莘学子尊崇您的“仁”与“礼”。我们亲切的把您称之为“圣人”,我们会孜孜不倦,学习您的那种精神!

致孔子的一封信 篇7

尊敬的孔爷爷:

您好,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与您相隔着比几光年还远的距离。您在每个人的心里是神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可在我心里您还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你虽离我们远去,可您的思想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您的思想主张没有因为时间的消逝而褪色,您曾播下的“仁爱的种子”依旧在我们心中蓬勃生长。包含您思想的《论语》一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回正确方向;如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理解细细品味人生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锋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您的思想主张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孔爷爷,您写的论语中让我们懂得了很多,让我从一个懵懂天真的小孩子渐渐的开始懂事,它还教会了我在生活中怎样去处理和对待事情。教我如何考虑事情更加的周全,教我自我克制自己。也告诉我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成绩而过度自傲,我知道比我好的人还有许多,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要在心里告诉自己:下次还要超越自我,努力做到最好……孔爷爷,您知道吗?在我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所以只有努力读书,才能为自己的未来铺上红地毯。而我却不认真读书,也不善用读书的方法,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您说过的温故而知新,我从没做到过,今后我一定严格按照您的学习方法学习。

孔爷爷,您是世人心中的“大圣人”,不仅单是您的教育思想,还有您的道德思想,您知道你在生活中的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是多么重要吗?正因为有了你当初的宽宏大量,才有了今天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纽带,您的思想也曾深深教育过我。每当我装做生病,故意寻求他人关怀照顾时,让他人替你做这做那时,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映入眼帘,如一只利剑深深刺痛了我的心灵,是啊,自己都不愿承受的事情,为什么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呢?如果那样,我和那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又有社么么区别呢?感谢您,孔爷爷,是您给我的人生上了生动的一课,终身受用的一课。其实,孔爷爷,您教给我的何止这些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学会了选择朋友,“不耻下问”让我攻克更多难题,学习更上一层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一个君子……孔爷爷,您的闪光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孙后代的茫茫路途,指引着他们的衣食住行,您的一言一语都是我们人生的课堂。

孔爷爷,看到这些,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吧。

此致

敬礼!

写信人:

日期:

致孔子的一封信 篇8

敬爱的孔夫子:

您好!

我是一个21世纪的学生,我刚读完您弟子写的《论语》一书。我特别敬佩您的才华!

虽然,我们相隔很远很远,但是,我却非常想跟您做朋友,结交您这个益友!

我很欣赏您的君子风范,希望能够有一天成为一位像您这样的君子,不过,我离君子这个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不过,我相信,按照您的说法,我想我

在您生活的那个时代,很多人没有条件读书,您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却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有机会读到书。您的这一教育思想,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它不仅造就诸多人才,而且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然而您不知道吧,现在,读书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了,它已� 但是,有的人却不愿意读书,这种人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了。假如您在世的话,相信您一定能够教会好他们。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您关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精辟阐述。诚然,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两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达不到光明顶彼岸的。因此,我们应该牢记您的教诲: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候明天的选择。

“韦编三绝”是您勤学苦读精神的体现,“仁”的社会理想与政治主张更影响了当今社会,继承和发扬您的思想,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我们不会愧对前贤!

x年xx月xx日

致孔子的一封信 篇9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您是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您的学说以“仁”为核心,“礼”为手段,形成一个庞大而又完整的体系——儒家学派。不仅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占有独尊和正统的地位,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民族心理性格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一些世界国家。您整理了《诗》、《书》、《春秋》等“六经”,对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您所说过的言论,被您的学生汇集成《论语》,千古传诵。这些书籍都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对后代有莫大的影响。

您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您的生活也并不富裕。您三岁时,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家境贫苦,没有机会受正规教育的您学问全靠自修而得来。您打小就很好学,您不耻下问,每事必问。您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了丰富知识,您拜了许多人为师,所以不仅学问渊博,还掌握许多技能与本领。年轻时的您还做着管仓库、牛羊的闲杂事。一直到了五十多岁遂坐上了鲁国司寇的位置,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但没有多久,因政治见解不和,所以决定离开鲁国,便带着您的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先后经过卫、曹、宋、郑、陈、蔡、楚国。本想借此找一个机会扶持政治主张,但因整个社会都正发生变革,每一个国家支持您的宣传主张。您最后只得又回到了鲁国,将毕生精力都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方面了。

您主张严格尊崇“礼”的规定,并特别强调“仁”,就是“爱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一方面您要求统治者相亲相爱,加强内部团结;另一方面也要求统治者爱惜人民。但您最大的不是就是:看不起劳动人民。

千年前,三千多个弟子孜孜不倦听取您的言论;千年后,万代中国人民又如莘莘学子尊崇您的“仁”与“礼”。我们亲切的把您称之为“圣人”,我们会孜孜不倦,学习您的那种精神!

写信人:

日期:

致孔子的一封信 篇10

尊敬的孔子老师:

您好!

从古至今,随着时代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却从未停下追随古代文化名人留下的瑰宝的足迹。从楚辞元曲到唐诗宋词,从中医教育到天文地理,在这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人们都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身影,那就是您——孔子,人们都不能淡忘一门重要的学说,那就是——儒学。

当人们被问及您,问及儒学时,眼前总会不自觉的浮现出您那教育三千弟子的身影,耳边总会不经意的响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千古名句。是的,您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一代宗师,你的千古名句早就被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个中国乃至世界的人的脑海中,您或许可 或许在现代人看来,当时封建王朝的八股取士,致使当时读书人只会熟读四书五经,是对人们思想的极大禁锢。但是,可悲的是,对于那个时代,谁又能说,这不是儒学在中国的历史中传播和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呢?历届的封建帝王都曾经追加给您“至圣”等荣誉,可是现代呢?您的头像和名言有时甚至会出现在漫画书上,有些学生嘴里一边朗朗背诵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边思付着如何糊弄家长和老师。

这就引发了我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为什么现在思想解放了,人们解除了封建的约束,却慢慢失去了中华文明中的至宝?那些自谓腹中满腹经纶的人,又是否能体会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质朴与文饰的关系?又是否能体会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豁达心境?《论语》的精华难道就只局限于那几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殊不知有“仁者,其言也切”的仁义,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孝敬,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风度翩翩。

到底什么才是传承,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又传承了什么呢?《论语》的精华,仅仅是那只言片语能够概括的吗?人们总喜欢为自己的肤浅美其名曰:学习,但殊不知,正是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中,那些曾影响万世的“仁”“义”“忠”“孝”,却在人们的发展里渐渐消失殆尽。

我想,如果世界只剩下单纯的学习,单纯的重复时,您的千年精髓,或许真的就会被一声声失去灵魂的背诵声所“传承”。

此致

敬礼!

写信人:

日期:

71 4461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