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范例优秀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600字]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范例优秀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六年级【第一篇】

“来了,上菜喽!”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春节,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家的春节。

清晨,外面雨刚停,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我深深地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来到厨房。“来来来,快给灶王拜一下!”我走过去,没错,绍兴就要拜灶王。绍兴不仅拜灶王,还要拜车头王,希望来年继续保护我们的车。

中午,家中来了客人,外婆开始上菜,我抬头一看,谁这么调皮,往水里放了金桔?外公看出了我的不解,哈哈大笑,解释道:“水里放金桔是这里的习俗,寓意我们来年万事如意。”“哦,原来是这样!”

“来,吃饭了!”外公端上菜招呼我们,饭桌上菜品十分丰富,有切开的红膏炝蟹,经过冷藏味道鲜美,入口即化,“红膏”鲜美无比!还有绍兴的'梅干菜扣肉与扎肉,肥而不腻,十分美味!我迫不及待地解开了扎肉上的线,一口咬下去,肥肉与精肉相互碰撞,那浓厚的肉香在我舌尖扩散开去,令人停不住。此时,鲤鱼上来了,这鲤鱼是现抓现做,这也是我们这的风俗,从后面鱼塘捕上了鲤鱼现做,味道鲜美,肉质绵绵的。

晚上,我们走在鲁迅故里的街上,从书中读的故事映在我的脑海:孔乙己、阿Q、祥林嫂、闰土……我点了一碗臭豆腐,一边吃一边走,不忘回头看看鲁迅故里……

绍兴的春节是严肃的,是美味的,更是怀念的……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600字抒情作文【第二篇】

我的家乡在银川。这里有踩高跷、跑竹马、浪头车和跑旱船?今天我就来介绍我最喜欢的风俗踩高跷。

据民间传说高跷这种形式是民间社火艺人们创造的。相传有一年元宵节,艺人们要到县城闹红火。县老爷知道后,便想诈一笔横财,并下令将吊桥吊起,入城者要交过桥费,否则不准入城。城外的艺人听后,十分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便准备进城的钱。谁知县太爷又将过桥费提价了,艺人的儿子回家后看见墙上挂的长腿白鹤图受到了启发,便连夜制造木棍,在木棍上装脚踏板,将木棍绑在腿上,脚绑在踏板上,趁夜沿城演习了一遍。正月十五日那天,城外的艺人都依样绑上高跷,越过护城河,进了城。这就是高跷的原形。

大年初一那天祖父母、父母和我有幸看到了踩高跷。高跷艺人们身穿红衣服,下面穿红裤子,衣服和裤子上面都缝上了金色的边。小丑头戴红色瓜皮帽,身穿红色的中国服装,并且背了一个灰色的包,但是裤子的颜色十分特殊:一条裤腿是红色的,一条裤腿是米色。所有人的脸上都画着小丑妆,并且人人身怀绝技。一开始小丑就来表演踩着高跷倒着走路,倒着走后不忘再加一个跳起来的时候旋转的动作。随后,高跷艺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有的人倒立,有的人单手支撑转一圈后下腰,还有的人向前翻了个跟头。不管怎么做,所有人都是在踩着高跷的时候做。最后一个高跷节目也是最精彩的一个压轴节目。只见有四个艺人开始下腰,小丑倒立不动,剩下的两名艺人倒立走路,以S型的方式绕过四名艺人和那位小丑。他们获得了许多的掌声。看得我们直叫好。

妈妈说,以前的高跷都很矮只到妈妈的小腿,现在的高跷可以到她的膝盖。听到这里,我就赞叹到,现在的艺人技艺可谓是越来越高超,更加获得人们的喜爱了。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600字六年级【第三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就拿元宵节说吧,在我家,每年的元宵节我们都会去看花灯。

刚会走路的小孩子,会独立生活的大孩子,头发已经白了的老孩子,一提到花灯,谁的脑海中不会浮现出一个个花灯美丽的样子呢?

在今年的元宵节,我们家同往常一样到大街上去看花灯,那里的花灯各式各样: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花形的;有的画了牡丹,有的画着鱼儿,有的写有福字;还有的是彩灯形式的,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布的……花灯中点有蜡烛,显得更加喜庆!我心想:“这根本不是花灯的展览会,而是一场艺术的舞会!”

随着花灯越来越亮,人也多了起来,每户人家都被这美丽的花灯吸引了过来,大街上顿时挤满了人。

我们走着走着,妈妈就说:“满分作文网元宵节看花灯,这一习俗大有来历呢!”“是什么?”我非常好奇。“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元宵节成为灯节属于汉代,唐朝中期就已经成为一个传统节日了。”妈妈望着挂在空中五彩的花灯说,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去打它。一天,一个猎人不小心打死了一只神鸟,天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就下令把人间给烧了。他的女儿非常善良,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一位老人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几天每户人家都张灯结彩、放烟花,这样天地就会认为人间已烧掉了。果真,天帝没有来烧掉人间花灯,也就成了元宵节的一种习俗。我心想:“原来元宵节看花灯的原因是这个呀,历史可真悠久呀!”

元宵节看花灯是中国的传统风俗,我们一定要把这一风俗发扬下去,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第四篇】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我们都要回老家,做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们一大家都相聚在奶奶家。奶奶非常传统,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包饼。

上午,我们三家陆续到家。大妈和小娘负责做菜,妈妈为下午包饼做准备——把菜切碎。而我们这些孩子只能在那儿写作业。

看到妈妈在那儿切菜,我也想去试试。“让我来试试。”我说,“要切成什么样?”妈妈说:“越碎越好。”我听后,心想:这不是太简单啦!刚开始,我觉得特别轻松,可是,到了后来……我越来越累。看来,切菜也不容易啊!

切完菜,就要把菜里的水分挤掉。只见奶奶拿出一个布袋子,上面还有许多小小孔。把它放在案板上,用手一按,水分全都被挤了出来。不知不觉,中午就到了。上午,做好了面和菜。下午,就该炒芝麻了。

芝麻炒好后,要放在一个瓷罐子里,捣碎,然后放点糖,就好了。很快,面醒好了,开始包饼了。先把面切一块儿出来,搓成长条,再用刀切成很小很多小块,搓成圆,按一下,再用擀面杖擀,最后,就要开始包了。

首先,包糖饼。先挖两勺糖在面块上,再包起来,最后,再按一下,它就变成了饼的形状。可是,这个过程看起来虽简单,但其实特别难。刚开始,我看了妈妈包,觉得特别简单。直到包了第一个,我连自己都不想吃。但是,我怎么可能就这样放弃呢,丑就丑吧,丑的给弟弟吃。我一个一个连着包,最后,我竟然包的和妈妈一样。其次,就是包菜饼。妈妈让我最好别包菜饼,因为菜饼不好包。恰巧我也有点儿累了,就不包了。

世上凡事皆不易,唯有不放弃。比如,包饼。

若你有时间有闲,欢迎来我的家乡,尝尝我在小年时包的饼。

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第五篇】

“包”住粽香

王佳轩

初学走路的小孩子,在学校念书的大孩子,每天努力工作的大人们,提到粽子,谁不是嘴里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何况是大口大口朝嘴里塞呢!

奶奶和妈妈总会在端午节前一天包粽子,妈妈出去买粽叶,奶奶在家淘糯米。她们包粽子我总会在一边看着:先将粽叶的三分之一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跟红枣(或葡萄干,或咸蛋黄)和在一起,用勺子一点儿一点儿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压一压,馅儿就马上溢出来才行。然后用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将其包裹,一个形状小巧的粽子诞生了。她们越包越快,不一会儿一大锅粽子就包好了。我就和弟弟一起插艾草,我恶作剧,把艾草插在弟弟头上,他也毫不客气,追着我把艾草插进我马尾辫里,玩得不亦乐乎。

终于等到了吃粽子,轻轻咬上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留香。饭后,奶奶给弟弟讲起了端午节的来历:“传说在古代有一个大家爱戴的人叫屈原,可是他在的国家被人侵略只能跳河自尽,人们为了纪念塔把米包入叶子中间往河里投掷,从此以后人们在这一天叫做了端午节,要吃粽子……”

早就听过多遍的我,为了不扫奶奶的兴,表面上听的津津有味,其实心早就飞一边去了。我假装去上厕所,偷偷走进奶奶房间找了一小块红布、棉花、针和线,又找了桂花、菊花、薄荷叶。我把布平铺在书桌上,对折、缝好,反过来再折再缝…一番捣鼓以后,做好了两个香包,串上几个小巧的珠子,放上花瓣,缝好。轻轻一嗅,香气阵阵袭来。

吃着粽子,闻着粽香,放佛身处仙境中……

71 2878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