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范例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高中作文教学范例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作文教学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作文素材一材多用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解决学生写议论文“无材可用”的大难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训练高效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学会一材多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方法印发资料,学生训练,教师精讲点拨。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掌握“多角度立意”,处理好素材与论点的论证关系。
教学难点把握素材与论点的关系,写好“叙例”和“议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
二、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花8分钟时间自行阅读以下材料:
运用技巧
一、多角度深思
一则好的材料多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
例如:
邓亚萍, 1米5的身高,除了体操教练举重教练,没人会看得上。也正是这个原因,打球出色的邓亚萍曾多次被省队国家队拒绝,直到1989年国家队才给她机会。邓亚萍不相信命运,她的逻辑是:胜利,胜利,不断的胜利。1989年首次参加世乒赛便夺得冠军,从此邓亚萍称霸乒坛,连续8年世界第一,4枚奥运金牌,14个世界冠军头衔。赛场上的邓亚萍是一个传奇,退役后的邓亚萍更是让人惊诧,她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学士、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从不被人看好,到成为一代乒坛女皇,再到成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一路走来,邓亚萍永不言败。邓亚萍说: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因为我没有输的理由。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观点:①信念 ②先天条件与后天努力 ③永不言败 ④拼搏 ⑤不轻易放弃甚至国家荣誉等。
二、依照论点使用素材
议论文中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鱼因水而彰显生命活力,水因鱼而具有生机色彩。 1篇好的议论文,议论文论点与论据要一致统一,论点统帅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首先,在证明论点时,引用材料时可针对不同论点有意识的选择材料中有用的部分,适当渲染扩充,其他部分可忽略不计。
其次,事例转述的侧重点也要因论点而异。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转述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转述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巧妙地转换叙述重心,突出某个侧面。能证明中心、围绕话题的部分要详写,和中心、话题无关的,要略写或不写。
最后,要对事例进行引申与拓展。紧扣道理写好事例以后,要不失时机地对事例进行分析引申强调 ,使事例与所要证明的道理紧密关联,让阅卷者更明确的知道事例恰当、有力地证明了道理。
注意“一材多用”,要注意:准确选取材料和作文立意的“契合点”,不能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范例展示
[苏轼解读]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巨子。他长于散文创作,他的诗,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他的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例文1]
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的走着,心情渐渐的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全国甲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例文2]
在这里,再次被迫远离政治核心的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看到的是西湖如美丽杭城的眉目,一旦淤塞消失,世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并称“西湖十景之首”。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淼,柳披纱缦,水被云吞……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有了无数绝美的诗文,再筑一道实在的长堤。人生有如此成就,夫复何求?
站在西子湖畔,成就人生之巅。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左右人生的顺逆,如不系的小舟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但是只要有一颗不屈的心,一颗爱人的心,那么,何必在乎站在哪里呢?站在哪里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全国乙卷《位置和价值》
三、精讲点拨:技巧解读
(一) 多角度立意
同一则材料,侧重材料的部分不同(立意的角度不同),可以挖掘出不同的观点。例:邓亚萍。
(二) 依论点用素材
首先,取其有用,略其无用(选例)
其次,详写重心,略写其他(叙例)
最后,引申拓展,紧扣论点(议例)
(注意:一材多用,要准确选取材料和作文立意的“契合点”,不能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例:苏轼
四、实战演练
1、指出下列材料,可以用于证明哪些观点。(分组完成,1-4组各完成一小题,学生讨论——提问——教师点拨——展示参考答案)
2008年6月27日比尔·盖茨正式宣布从微软退休,转而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因为他意识到,人生在世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留下多少。在告别会上,他说:“我不能再挡道了,我离开后,会有人填补我留下的空白。”谈及微软的未来,他说:“如果我们不求改变,不吸引优秀人才,这对我们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分析:这段新闻内涵丰富,有很多可以挖掘思考的地方
(1)比尔·盖茨退休一事,可以论证:
(2)他给新人留下拓展的空间,可以用来论述:
(3)他捐出财产,从事慈善事业可以论述:
(4)他对微软未来的看法,可以用来论证:
参考答案
比尔·盖茨退休一事————————可以论证“人生需要放下”,开辟生活的新空问等话题
他给新人留下拓展的空间——————可以用来论述“人才的更新交替”,长江后浪推前浪等
他捐出财产,从事慈善事业—————可以论述“如何正确看待金钱财富”
也可以论述“从‘留下’什么,看人生的价值”等话题
他对微软未来的看法————————可以用来论及“创新求变”的重要性等
2、试运用下面的材料,从给定的话题中选其一写一段文字,证明观点。
(学生练习——成果展示——教师点评——选择性地展示参考答案)
材料《烛之武退秦师》(课本第1册)
话题1
①金子总会发光的。
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
③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④责已恕人,宽容待人。
⑤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①金子总会发光
烛之武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却被埋没几十年而不受重用。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叙例)
他就像一块金子,身上的光芒也许曾因被埋没数十年而无法闪耀,但在国家存亡之际,他用金子般的光芒化解了郑国的危机。(议例)
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
烛之武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却被埋没几十年而不受重用。直到晚年,在佚之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的极力推荐下,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叙例)
如果说烛之武是千里马,那么伯乐无疑就是佚之狐了。如果没有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再多才华也难有施展的机会。(议例)
③顾全大局
还记得当郑伯召见烛之武请其解救国家危难之时,当烛之武压着满腹的牢骚借故推辞时,郑伯的一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让烛之武毅然出使秦国。(叙例)
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他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国难当头,必须放下个人恩怨,顾全大局。(议例)
④责己恕人,宽容待人
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最终成功说服烛之武去见秦君,挽救了国家的命运。(叙例)
身为一国之君的郑伯用言行告诉了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懂得责己恕人,宽容待人。(议例)
⑤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我们学习
当夜缒而出拜见强秦之君时,烛之武利用三寸不烂之舌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成功地劝退了秦师,为郑国解除了危机。(叙例)
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不一样,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刚,弦外有音。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人际交往需要大大增加,不善辞令的人,将难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议例)
五、课堂总结
(一) 多角度立意
(二) 依论点用素材
首先,取其有用,略其无用(选例)
其次,详写重心,略写其他(叙例)
最后,引申拓展,紧扣论点(议例)
六、布置课后作业
从“实战演练”2中选其中两个话题写两段话,要求按照标清“叙例”和“议例”,星期六中午放学交。
七、反思
1、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基本能做到人人动手,认真自学。
2、课堂氛围比较活跃,特别是在提问环节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不少学生主动起来回答问题。
3、各环节时间把握得较好。
4、对学情估计出现较大偏差,很多学生记不清《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导致“实战演练”2效果不佳。
高中作文教学2
众所周知,自从2004年以来中国的高考实现了全国卷与部分省市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命题模式。随着高考的改革不断深入,高考语文试题的式样也越来越多姿多彩,出现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的作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处于非常尴尬的处境。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毋庸置疑,高考就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所以我们就由高考作文来引出高中作文的教学现状。先看高考作文的普遍呈现方式:“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1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我们能够发现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字眼在作文要求中的出现频率很高。应该说这样的变化趋势很符合学生张扬自我个性发挥自我特长的愿望。让他们能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立意,构思,还是语言表达上都能够各尽所能各显其长。
这种貌似非常宽松的要求让高中语文教师以及高中学生都把高中作文从语文的领地上竭力边缘化了。具体而言边缘化主要表现在: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讲授课文内容为主,以作文教学为辅。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则是尽可能应付差事,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上交作文,并不注重作文的质量。
二 、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方面
1、作文教学的无序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从第一册到第四册在“表达交流”这一专题的“写作”部分其实对高中作文教学做了序列性的规划。若我们对“表达交流”做简单分析就可以发现:作为刚刚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教材的一二两册安排的写作训练重点当是记叙文。很显然作为从初中到高中的一个过渡与适应期,这样的安排既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一的第二学期,即三四两册安排的写作训练当为议论文。
但实际情况是,高中语文教学从未把作文教学列入每学期的教学计划。高中作文教学只是完成每学期学校要求的次数即可。至于每次作文写什么,怎么写甚至怎么改都由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在这种以考试为纲,以老师喜好为领的前提下,至于要兼顾到不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不同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各个环节——审题、立意、构思、成文;各种作文形式——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训练就成了空谈。
没有了科学的规划、有序的指导,从高一开始学生的写作就如同无头苍蝇一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样无计划、无序列地作文训练你还能奢望学生有写作的积极性吗,你还奢望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2、高中作文教学的套板性
虽然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但在高考考场上学生很难在六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成功的运用各种手法写出上乘的小说,散文等文体。高考作文的题意也不适合写说明文,相形之下议论文便成了大多考生的不二选择。一方面无论哪种命题形式,考生基本都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或联系生活实际,或发表自己观点或挖掘社会现象或弘扬民族正气,总而言之几乎所有高考作文的题意都可以让学生写出1篇颇具现实意义的议论文。
老师们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打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旗号从高一开始就给学生灌输作文特别是高考最实用的文体——议论文的写作思维模式的构建。并且从高考议论文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举例,如何说理,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甚至是如何照应点题都作出了细致而规范的点拨。
这种极度的规范,表面上看起来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规范实质上不就是一种“八股”现象,不就是一种典型的“套板反应”吗?这种陈式化的教学模式教导出来的学生作文分明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让学生的作文很容易出现千人一面,大同小异的局面。(二)学生方面
1、写作素材的缺乏性
写作文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大多数高中生写作文时都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在高考的重压下,为了提高成绩,老师家长步步紧逼。大多数高中生的生活空间相对封闭,没有时间和机会来体味生活细节和新鲜事物,至于把自己的体验整理成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去就更无从谈起了。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想尽一切办法,除了一周五节的语文课外,大多数自习时间都被无条件地让给了其它高考科目,作为母语的语文在大多数学校都是被边缘化了的学科,好多班主任都视学生看课外书为“违纪”行为,这样的高压之下学生又何来积累素材的机会。
部分学生也缺乏做“生活有心人”的'意识,很少主动地去观察体验生活,只是在写作文时求助“优秀作文”套用别人现成的素材。
基于以上原因,学生的写作文便成了典型的闭门造车,这样又怎能期待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呢?
2、写作兴趣的匮乏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学生一旦有写作文的兴趣和爱好,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作文创作中去。
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在利益的驱动下的确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本身就无序的教学计划,又有着套板式的教学模式,同时我们又习惯了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所有学生都提出了立意新颖、事例典型、逻辑严密、主题深刻等要求,而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达到我们的要求,这样就打击了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事实上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
反之,当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得不到自我心灵的抒发,同时又得不到老师对自己写作成果的认可,久而久之便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对于每次的作文训练只能是消极应对。
综上所述,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堪忧的,而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甚至学校重视的。因为写作是贯穿个人一生的工作,高中又是每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趋于成熟的阶段,要是在这一阶段未能完成对一个人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那么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大大小小的写作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3
众所周知,作文虽及不上作品,可1篇好的作文,也需要一些功力和技艺的。在高中阶段,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分数的差距绝大部分取决于作文,也许作文普通,不会让你的成绩太过落后于人,但对于想要远远超越别人的同学来说,你还能对自己蹩脚的作文水准置之不理吗?。
就高中而言,课程的安排有了改变,有了文理科之分。一听到这个词,估计大多数人的想法就是,文科生感性,理科生理性。在学习中,文科生钟爱阅读或者记忆类的,从故事中品味生活乐与趣,相反,理科的学生偏爱动脑,整日疲于奔命研究各类“难题”,他们是对付难题的多面手,却不知道怎么教会别人解决问题。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理科生不爱阅读的“习性”带给了他们在语文成绩上的失败,而这失败也大都是因为作文。在我们身边,我们常常会听说这些东西,就是文科生写作文几乎都不用思考的,随笔就来,即使很难得高分,但也不会太低,而理科生一听说要写个八百多字或一千多的作文就头疼,结果有多惨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我给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平时要勤阅读,记得初中第一册是冰心奶奶的文字作为开篇的,其中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这句话应当是我们记忆中最为尤新的。可能当时我们只是觉得这句话很合理,并没有着手去践行。
现在,它不仅是一句苦口良言了,它道出了当今一些学生抱怨没东西可写,但又找不出原由的弊病。对理科生来说,文科生阅读的习惯好,积累多,平时写的一些作文题型几乎都离不开人和事,再就是情感,其次是言语的“锻造”,这些技巧一旦娴熟了,写个几百字的作文自然不再话下。
总而言之,对于在阅读方面做的不够的同学,一定要重视了,不然到了真枪实干的战场,脑子里半天却挖不出东西,就算你“狗急跳墙”也是徒劳了。
之前讲了积累素材的问题,接下来自然是语言的锤炼,像机器的零件一样,要是不依照一定的原则将它们一一拼凑,那就与废铁无异。例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作文的要求是是写一本书的读后感,有1篇作文是这样开头的:初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时,感觉是迷茫的,一点点情节拼凑不出文中精神与道德复活的迹象,结果又重读了一遍,回想起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又不免激动起来。
显然这位同学是在如实叙述自己都《复活》的经历,但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简练并且吸引人的,而这样的开头不够精彩,我们可以稍稍改动一下。
初读《复活》,心里有种酸楚的滋味,总是想要见到更美好的结局。再次读它,我的心归于平静,更多的只是敬畏。
如果这样写,一则可以引出后文自己读这个作品的感受,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二则读者一看,会觉得写的`人很有文学修养,语言也比较简洁,具有深意,自然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了。
所以, 语言的运用的好坏靠的不仅仅是积累,还得多琢磨,多学习别人的经验。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课后的阅读都是锤炼语言的好时机,平时不但要积累素材,还要“咬文嚼字”,做个实在的“酸秀才”。
1篇好的作文除了平时语言的积累和精炼感人的语言之外,还要有情感。还记得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词语??寓情于景,而在作文中,我们就要寓情于文了。
说到情感,我想说,一个没有生活体验的人是不可能表现如何真挚的情感的。要做到情,第一点,我们得多去体验生活,只有经历了才会有心痛或者幸福的感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一些的感情真挚记叙文在考场中是很受考官青睐的,但前提是要做好前面两点。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急于求成,记忆一些优美的词句,在作文中运用,有的甚至直接抄袭。1篇语言华丽的作文会让看卷老师耳目一新,可如果情感苍白,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只是一味的堆砌华丽的辞藻,亦或是灯火阑珊,故作神秘,也称不上一等的作文。
说过了这么多,可能读者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文中提到了积累、锤炼语言以及情感这些问题,具体的要求并没说太多,因为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可能大家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从这三个基本点出发,如果你想去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准,而且又切实去做了,相信不久之后,成效必定是显著的。
下一篇:关于敬老爱老的作文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