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读后感【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读后感【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读后感【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这里主要选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有关著作、文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就是为广大研究生的需要而选编的。收入《选读》的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一些主要的著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则以收入《选读》的著述为主体,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及其相互结合上,作了一些必要的梳理和解说。

读了此书,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点了解,切实感受到了他思想的博大、深邃。粗略纵览了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对现实更有了切实的体会。对于几个伟人,也深感佩服。

读了此书,我受益匪浅。让我且思且行。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第二篇】

《共产党宣言》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构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当时的新兴阶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用心作用《共产党宣言》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用心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财产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宣言露骨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无耻罪行,揭露了社会上压迫与被压迫的现象及其不合理性,有力地回击了各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攻击。最后,宣言发出了伟大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自1848年2月起,69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欧洲大陆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断,最后,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1858年来,《共产党宣言》的光辉思想一向指导着全世界一切为人类进步事业而斗争的人们团结一心,反抗压迫,消灭剥削。

在中国,自1921年7月起,100年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9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奔向康庄大道,奔向繁荣富强。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曲折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环境下,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时代、形势和实践的新变动,以新的实践为基础,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我们要从中学习马克思思想的根源所在——与时俱进。大学生要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就是社会,一个关系到自身前途的问题。大学生要求具备的,是创造力,是一种结合社会和自身,发挥想象力去创造的潜力。能在社会中拥有竞争力,生命力,要拥有的,就要马克思思想中的与时俱进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读后感【第三篇】

在图书馆看书,看到有相关著作,即题目所提到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其中有恩格斯对共产主义原理的描述。其总结说:"在废除私有制之后,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而有计划的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的需求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满足另一些人的需求的情况,彻底的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就得分工,进行生产的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为我们描绘了没有私有制以后的共产主义的社会。这个描绘很好,有一些方面我赞同,但有些方面我有疑问。下面一一阐述。

赞成的方面:在他的描述中恩格斯说:"废除了私有制的社会进入繁荣的新时代,并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可以组织分配以满足全体成员的需要,这样的社会为各个不同的相对敌对的阶级也就是多余的,甚至是和新社会互不相容的。"我认为但社会发展到那样一种高度发到的阶段,没有了私有制,也就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同样的社会各个阶级也就会消失,所有的人享有同样的平等,也就不会允许有特别的阶级出现,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是不会容许有不平等的。这一点我是肯定的,也是很支持的。

怀疑的方面:恩格斯在书中又说:"由于整个社会共同的和有计划的经营工业,就更加需要各方面的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分工将会完全消失。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的熟悉整个生产系统,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个人的爱好,轮流的从一个生产部门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不会再有一类人从事农业,一类人从事工业,一类人从事其他事业的想象"。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现在的人不能够完全的了解整个大的生产系统,在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智力的增加就一定能够使人完全了解共产主义的生产系统?即使教育水平发展了很多,就真的能使每个人完全了解掌握共产主义的生产系统能力?一个是教育的不可能性,再有就是人本能的不可能性。教育在于培养整个人类在普遍学识上的共性,而在专业方面的额特性,教育在于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而不是全能的天才;人不是一部只用来储存的机器,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要是人能够掌握全部的知识的话,那就违背了客观的自然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在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切违背客观规律的是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是真是可以那样的话,只要少量的人就可以使整个生产系统在全球运转起来,何必来那么多的人?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共产主义不是分工的消失,而是分工的细化与专业化。

这就是我对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读后感【第四篇】

一、《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

1841年12月24日,普鲁士政府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用虚伪的自由主义词句掩盖其专制主义的出版政策,以取代威廉三世颁布于1819年10月18日的“旧”书报检查令。此“新”法令由于其字面上的保障言论、出版自由而迷惑了相当一部分人。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令”就是官方的批评,书报检查的标准就是批评的标准。书报检查令明显地印刻着“官方的容颜”,代表官方的立场。无论是这项法律本身还是执行它的检察官都不可避免的披着虚伪的面纱。检察机关“不仅调整个别公民的行为,而且调整社会精神的行为。”因此,国家的一切行为都在检察官的掌控下,公民得不到应有的自由权利。他进一步分析得出,检察官纵然是行使法律指令的工具,但法律本身存在更多的问题。检察官也就成了专制法律的牺牲品。而法律本身也在玩弄文字游戏。马克思辛辣地嘲弄道:“我是一个幽默家,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

从1835年到1842年是马克思从康德主义向黑格尔主义的转变时期。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法哲学观,即新理性自由主义法哲学观。在资产阶级激进政治的运动的发展,争取民主反对专制、崇尚理性摒弃神性、追求自由否定强权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抨击专制法律并深入分析了法与自由的关系。人类的各种自由从来就是存在的,只不过有时表现为普遍权利,有时表现为特权。马克思以其敏锐的眼光看到其专制,他强调人的自由,尤其是精神的自由,他认为人的精神存在的样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将这种自由的精神扼杀,最终只能滋长专制和愚昧,世界最终会变得黑暗。但是检查令却指定用一种形式、一种风格来表现精神,即严肃和谦逊的态度,这种规定本身就是对自由创作的一种抹杀和限制。

二、《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1篇论文)》自由观的解读

在马克思看来,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因此新闻出版自由就同时是人的类本质的表现。这里实质上是采用黑格尔哲学的语言,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包含的观点推到了极点上。这里指出了新闻出版自由的重要性,新闻自由作为一种充分体现人类意志自由的自然权利,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强调与张扬。同时马克思提出了自由的整体性,个体自由与社会自由的关系。自由的每一种形式是相互制约的,新闻出版自由作为自由的一种重要形式,若其不能得以实现,就会影响和限制其它形式自由的实现。正如作者说没有新闻出版自由,其它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自由是普遍存在的,是整体存在的,马克思“所主张的自由,不是少数人的自由,而是人民的普遍自由;而自由的形式也应具有普遍性”。自由的每一种形式是相互制约的。人类自由的存在,强调个人在现实世界的独立地位和独立意识。柏林的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理论亦强调自由不受他人干预和限制,自由要自己依赖自己,自己决定自己,而新闻出版自由是个人独立地位、独立意识的集中体现,若其得不到真正实现,人类的其他自由就会成为泡影。

三、早期马克思法律思想自由观对黑格尔法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哲学思想受黑格尔的“理性说”的影响较深。黑格尔认为,国家是精神本质即理性的化身,是每个人的国家;人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和法律,而国家和法律都应保护全体人民的自由权利。马克思接受了这个理性说的基本观点,井作为其法律思想自由观的一个重要哲学思想基础。马克思从人的精神自由来考察出版自由。他认为,人的理性是自由的,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人类的本质。因此,出版自由本身就是人的思想的体现、理性的体现、道德本质的体现。马克思就是在以下这些方面接受了“理性说”,并拿起这个武器,猛烈地抨击封建社会的书报检查制度、努力地争取出版自由的。马克思认为,出版自由是一种伟大的天赋特权,是一种先验的存在,是人所固有的东西,是人的理性最美好的东西,而限制出版自由等是同人类的精神自由相对立、是对普遍理性和精神的压制与迫害。

然而,马克思又超越了黑格尔自由观的“理性说”。黑格尔的“理性说”,虽然有它的进步性,但是他认为,出版自由要以服从国家利益与政府的同意为前提,这实质上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拥护普鲁士的专制国家制度,结果只能是少数人的政府、官员的自由,而非一种普遍的自由。马克思认为,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精神的体现,是人类自由意志的体现,出版自由就是要废除书报检查制度,制定出版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使人民有真正而充分的自由。从这点上看,马克思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因为这个时期马克思不仅从理性的角度去争取个性自由、出版自由,马克思首次运用阶级分析法,对议会各等级代表对待出版自由问题采取不同态度进行了中肯的分析和评论,站在人民的角度,主张以出版法代替检查法。马克思的阶级观点和革命意识已初露端倪。“

71 641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