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读后感【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孝经》读后感【通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孝经读后感【第一篇】

这次我读了《诸侯章第三》,它是《孝经》中的一个故事。

它的译文是: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他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所以才能保证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

诸侯是一个非常好的大官,他不骄傲,而且非常孝顺,值得大家学习!

孝经读后感【第二篇】

据说《孝经》为孔子所作,它是中国儒家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书于秦汉时期,一向为中国历代社会所重视。《孝经》全书共18章,透过孔子与弟子曾(参)子之间的对话,精辟地阐述了儒家代表人对孝道的认识。孔子认为孝道是天然之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并提出以孝为本的治国理念。据说唐玄宗李隆基曾为此书作注,自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悉心读罢《孝经》,掩卷静思,尽管孔子对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士、庶人,不一样阶层的人行孝做了详尽而不一样的规定。笔者认为,孝是一个很普通的行为,孝是人类生命生存延续的一个重要环节,孝乃帝王贵族、百姓人家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孝经·庶人章》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经说上到一国之君,下到普通百姓,虽然身份地位不一样,但是,各人奉养父母应尽的孝道没有什么差别。如果有人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而以各种理由不尽孝道,或者少尽孝道,那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所以,《孝经·圣治章》曰:“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纵观当今社会,这种“不爱其亲而爱他人,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的悖德悖礼之人比比皆是。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人类社会一种大公无私的大爱,这种爱大多时候只是挂在嘴上的东西,说了几千年,总是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但是,社会就是这样,总有忠心耿耿的忠烈之士,如:岳飞、文天祥、关天培、邓世昌、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民族英雄,他们时刻想着忠于国家,报孝人民。因此,宋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纵观当今之志士国人,能有多少人有如此之想法?忠君报国,此乃大爱,做不到尚且能够理解;孝敬父母,人间小爱,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孝敬父母本是一个在平常但是的事情,没有什么太难做的,但是做得好的人寥寥无几。有人大发洪财,穷的只剩下钱了,可孝敬父母却分文不舍;有人高官厚禄,出进一大帮人拥着宠着,可孝敬父母却没有一点点功夫。唯独有偶的是中国的大贪官,贪财上亿元、上千万元者比比皆是,他们大多数将贪来钱财花在了二奶情妇身上,没有一个人给自我的父母买了豪宅和孝敬老人生活上。平时听那些人坐在主席台上高谈阔论,大讲特讲人间孝顺,二十四孝头头是道,子乎也者仁慈博爱,这就是中国社会道德的基本现状。道德滑坡,孝道冷淡的主要原因也就在于此。

笔者发现《孝经》的每一章结尾,总是要用《诗经》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说明《孝经》与《诗经》有相通之处,它是从很平常的百姓生活中积累出来的最基本的最有人情味的东西。所以,《孝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并不陌生。对于孝道理解,笔者认为没有必要拔得太高,它无非是透过生活的点滴体现人间亲情,正所谓:细节成就伟大。这也许是“百善孝为先”依据。

笔者自不敢说孝顺,但最起码有自我的认识。比如说:在家炒菜时,多延长三四十秒钟,尽量把菜炒烂一些,好让老人能吃得下;每顿饭做熟了,第一碗饭务必先端给老人;每一周给老人洗个热水澡,洗洗脚、剪剪指甲、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每一天早上帮行动不便的老娘梳梳头(给老娘梳头的感觉真好,笔者又感受)。每一天晚上帮老人关好窗户、拉好窗帘,早上又打开窗户、拉开窗帘;老人吃饭时系好围裙,饭后切忌要洗干净,晾干下顿吃饭时要用;老人感冒了要在第一时间赶紧给吃药;老人大多数都有便秘,要让他们吃得下,也要让他们能拉得出;老人尿裤子了,及时给换一件干净的;天气冷了,要及时给老人加上衣服;天气热了,要为老人换上单衣等等,这些基本的琐碎小事,就是孝道重要部分。另外,老人干了错事,我们也要批评他;老人执意要干不能干的危险事情,我们要及时加以制止;老人骂你不孝顺,你要乐于理解等等也就应算孝顺的一部分吧!

做儿女的,个性是经常在老人跟前的人,常常感觉老人有一个最明显的偏心,就是他们老是惦记着不在跟前的子女,好象他们个个都比在跟前人的孝顺。他们觉得不在自我跟前的儿女在外都不容易,也需要老人的关照。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天下父母心吧!

当今社会,在外创业,确实不易。但是,有些人总是因为工作忙为由,很少回家看望老人,动不动就是我给了多少多少钱。是的,孝敬老人确实需要钱,但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钱能够雇一个保姆,但买不来亲情;钱能够买来音乐,但买不来欢乐;钱能够雇人代为照顾老人,但买不来亲自孝敬父母那份真实感受。一个人当你在外感到困惑的时候,请你回到父母跟前,在父母岁月沧桑的眼睛里,你能够得到智慧的启迪;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请你回到父母跟前,从那双皱巴巴的手上,你能够得来无穷的力量。孝顺能够使人懂得珍惜生命,孝顺会使人懂得怎样更好的应对生活,孝顺能够让你明白生命走到之后的艰难和不易啊!

天下没有自私的父母,世上只有自私的儿女!

孝经读后感【第三篇】

三才之经纬,五行之纲纪,人伦之大本,穷理之要道。

《孝经》,一部弘扬中华孝文化的儒家经典之作。世人奉为圭臬的儒家经典,圣贤恪守不二的立身之本。孔丘曾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吕维祺也曾说过:”《孝经》继《春秋》作,盖尧舜以来帝王相传之心法,而治天下之大经大本也。“

《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到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现。

《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吕维祺《孝经或问》中称:”孝经为何而作也?曰,以阐发明王以孝治天下之大经大法而作也。“《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孝“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奉为圭臬,人之所应遵守的德操。

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可称之为孝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是植根于孝道上的社会,因而孝道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文化中,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

”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原意为”奉先思孝“。据文献记载,《孝经》大约产生或大兴于周代,其初始意指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和生儿育女,延续生命。至孔子,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化为”善事父母“的纯粹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至《孝经》,孝这个反映家庭亲子关系的道德观念被全面政治化。孔丘著的《孝经》共分为两大部分——二十四孝图、孝经。其中《孝经》分为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方式阐发孝治思想。

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徳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军,终于立事。“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顺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

第十三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义和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事军章,讲孝子与事军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

古人云,”忠臣必出自孝子之门“。唐玄宗亲自注解《孝经》,曾国藩把《孝经》下发到每位士兵的手里,李嘉诚用《孝经》的思想做企业管理。《孝经》虽然篇幅简短,但字字珠玑,旨趣深远,义理宏深,而圣德无处其右,明五其治则天下和平。以孝治身、治家、治国、平天下,则宇清、国安、家和、人乐。

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为圣贤。普利众生,使千秋万代的人获益无穷,是至孝。

孝,是评定一个人道德品行修养及做人的标准。孝。也是一个企业和团体在人事资源上重点考虑的要点,是一个生命得以继续繁衍下去的阶梯,是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得以发展壮大、被敬重、被敬仰膜拜的无形力量,它无坚不催,事不待发。

说到孝,相信每个人都会想到自日趋年老的父母,那渐渐浑浊的双眼、瘦削的腮骨、佝偻的脊梁、日渐降速的步履、那蹒跚的背影,是啊,曾经父母膝下顽皮的我们,一眨眼就出落成青年了,父母对我们无所需,无需什么巨大的回报,只求我们能常回家看看,留意父母,保持通话,哪怕是简简单单的家常饭,都能给忙碌准备佳肴的父母增添喜色,是幸福,是温暖,是由衷的欣慰。朋友们,正像我这种只身在外,与父母南北各一方,在外读书打拼,父母在远方只是想要我们经常地问候,交流自己的成就、读书历程,无论辛酸,父母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是个有主见的人了,可以放手任其自由发展了。报喜不报忧,是我们远离父母的学子们常常做的事,唯一是不让父母担心惦记。父母之恩,永难报,但作为儿女的我们要有一颗时常陪伴父母的心,即使不能陪在身旁,也要常报安、报优。让父母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孝对父母是其一,我们还要尊兄敬弟,爱夫护子,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朋友,甚至是同事、同学、领导,这都是孝的一种体现。实际践行的孝,不仅会使自己活在一个其乐融融的氛围,也会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与气质,增强亲和力,与人沟通更具主动性……

行万里路,踏千条河,力求践行《孝经》传天下。

孝经读后感【第四篇】

今天,我读孝经第八章,我感触颇多。

这章一开篇就讲了非常重要的4个字“孝治天下”。这4个字可谓是整章的轴心思想。

其实,尧舜为什么能做到“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很大一部分就是“孝治天下”的功劳。只有孝治天下、以德服人。才能得到贵族和老百姓的支持。这是孔老夫子一生的愿望。他之所以周游列国,其实就是将这种理念传播给他人。所以,“孝治天下”很重要的。包括唐宗、宋祖这些明君,他们都是把德教传播给百姓,以德治国。

这一章可真是收获多多啊!

孝经读后感【第五篇】

几天前,老师给我们讲了讲《孝经》第四章,大概内容是:

不是君王制定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君王所说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如果你们按这些要求去做的话,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所说过的话,即便天下人都知道了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情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的祖宗香火延续兴盛。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诗经?大雅?民》里说:“要从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听了老师的解说后,我差不多已经读熟了,我想,用不了几分钟我就能背会了。

71 3058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