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通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第一篇】
对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名,我想不用我多做介绍,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作为公认的“推理女王”,在她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总共出版了八十部侦探小说,畅销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当然,跟大多数读者一样,在加婆的诸多作品里,我最爱两本经典佳作——《无人生还》和《东方快车谋杀案》,由于最近重温了一遍后者,故我想先来谈谈发生在豪华列车上的谋杀案。
起源于五年前的儿童绑架案,阿姆斯特朗上校的女儿戴茜被人绑架,且绑匪勒索二十万赎金。阿姆斯特朗上校遵照指示,按时支付了赎金,却未能挽回女儿年幼的生命。当时已经有孕在身的上校妻子受到刺激,发生休克与尚未出世的孩子一道离世,阿姆斯特朗上校悲伤过度,也于不久之后饮弹自杀。同时黛茜的保姆被警方认定为共犯,不堪蒙冤的她从窗口跳下,坠楼身亡,然而之后她被证实是清白的。五条活生生的人命,竟在短短时间内猝然离去!
尽管六个月后,绑匪头目卡塞蒂在美国被捕,他却利用自己庞大的财力,如鱼得水般上下走动,甚至钻司法的漏洞,最后成功逃过判决,并改名换姓,离开美国,过着自由自在的富人生活。既然法律无法惩罚有罪之人,那便由我们自己来审判,12位与阿姆斯特朗家关系密切的受害人亲属,由此化身来自不同国度、不同阶层的陪审员,唯一的目的就是惩罚凶手,势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因此,沉寂五年的他们,为了完成最后的复仇,共同出现在东方快车上。难以想象,这12个人是怎么商量好,装作互不相识,却在夜晚轮流刺杀同一个人。于是在一个密闭的车厢内,一具尸体上出现了12道深浅不一的刀痕,看起来又像是一个人慌乱之下,胡乱捅了12刀,可是既有右手捅得,又有左手捅得,这样看来明显不是一人所为。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实在巧妙,倘若没有波洛于因缘际会之下,出现在这趟列车上,恐怕这桩案件将成为悬案。
12个人轮流杀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凶手,也可以说谁都不是凶手,毕竟没有谁知道是谁彻底断绝了死者的性命。因此在不知不觉间,有罪之人就这么被执行了死刑。或许每个人都无比渴望看着他死,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夺人性命,这12个人也曾讨论过,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动手,可是仇恨让人疯狂,每个人都不愿假手于人。相信这样的集体杀人,给足了柔弱者以勇气,闭上眼一刀下去便完成了复仇。
如果说五年前的绑架,是一切犯罪的起因,那么五年后的谋杀,则是结束罪恶的终点。不被法律保护的受害者,只能化身正义的使者,痛下杀手,惩罚有罪之人。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第二篇】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为侦探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世人誉为无可争议的侦探小说女王。在她五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总共创作出八十部侦探小说。作品畅销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二十亿册。《东方快车谋杀案》作为她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这次有幸重温经典,令人激动不已。
一票难求的豪华列车,漫天的大雪,一名离奇死亡的乘客,12名嫌疑犯。随着调查的深入。案情似乎更加扑朔迷离,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真相到底是什么……
这次是在出差的路上进行阅读,虽然不能沏一杯红茶,配一张躺椅,但是能在火车上阅读到这部讲述火车上发生案件的经典之作,真的别有一番滋味。红彤彤的鼻尖,两撇向上翘起的'小胡子,还是那个熟悉的小个子。从在餐车吃饭时对旅客细致入微的分析,到“我只接受感兴趣的案子”的有力回应,再到案情严密的逻辑分析,对十个提出问题的一一回答,在一点一滴中将这位比利时神探的个性和智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搜查乘客行李后的收获,对乘客身份的一一验证,种种离奇的桥段无不彰显出作者构思之巧妙,语言之睿智,让人大呼过瘾。
尤其是作品的最后,两种结果的提出令人出人意料,最后的结局更是让人拍案叫绝。究竟孰对孰错,一方面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另一方面又彰显出作者内心对正义和良知的分析与判断。也许这就是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这次新星出版社印刷的新版作品,获得了外国出版公司的独家授权,不仅以最权威的英文版本为底本,进行了全新的翻译,更是加入了双语作品年表和独家授权的照片、手稿等资料,为广大读者全景呈现出这位侦探小说女王的文学魅力,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佳作。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作品,是在小时候的电视屏幕上。《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一部部经典名作改编成的电影,陪伴自己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一句句台词,一个个桥段,大侦探波洛的传奇故事又给自己留下了无数的快乐。
时光流逝,经典永存。无论是1974年改编的同名电影,还是即将上映的大片,无不体现出全世界粉丝对作品的喜爱。重温经典,不仅是分享精彩,更是找寻那份美好的回忆,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吧!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第三篇】
第一本阿加莎的书,在知道她是写《控方证人》的作者后,又受豆友对她顶礼膜拜般的评论,十分迫切地翻开她的第一本书,之后又买了第二本,第三本。
节奏比较缓慢,随着故事的逐渐展开,密闭的火车遭遇大雪停车,有人被谋杀这件事变得充满诡异的气息。案件发生后波洛对每个人单独进行了谈话式审问,看似漫不经心地提出无关紧要的问题,却对每个人的语气,眼神及一切细节极度敏锐,心中有数却面不改色。就算是所有精心设计好台词看似万无一失的案件,也会有细微的破绽,毕竟,人是最复杂的动物。案件的突破点就是细节,和人物本身未通过需要所泄露的信息。
推理过程逻辑相当缜密,完全没有跳过去的步骤或猜出来的答案,全凭推理和检验。可以说,这本小说的结局并不算惊艳,而最爽的还是推理过程,像坐过山车,刺激!
因这本书爱上阿加莎。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第四篇】
看了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以后,觉得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剧中人物的关系很烧脑,很在复杂。
阿加莎笔下的大胡子侦探波洛与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是位铁面无私、冷酷无情、照章办事的标配冷面侦探,而阿加莎笔下的波洛侦探则是更通情理、善于观察、精于世故、很接地气的热心肠探长。
我觉得波洛探长的探案方式也是可圈可点的,很有条理,很合理,很专业。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与嫌疑人们有目的的私聊,一步步的把自己的思路捋顺,把人物之间的关系搞明白,最后得出结论,真相大白于天下。
他的报案风格简单、直接,以最快的速度,客观的把案件破获成功,最后又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去结案,充分说明了他善良的一面,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好侦探。他的'这种办案方式是我非常欣赏的,体现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展现出了人性当中最美好的一面,没有一丁点虚情假意,也没有铁面无私、不近人情。他的出发点都是替对方着想,都是以大局为重,没有就事论事、例行公事般的不通情理。这样的办事风格让我们接受起来很舒服,也很喜欢。
希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也能多一些这样的人,让我们说话办事多替别人想想,经常换位思考,不计较个人得失,重情义,回报社会,感恩社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开心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