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观后感通用9篇
东京审判揭示了历史的复杂与正义的追求,反映了战争的惨痛教训与和平的重要性,值得深思与反思。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东京审判观后感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东京审判》观后感 篇1
在看《东京审判》的时候,由于昨晚熬了很长的夜,起初处于困乏状态,加上影片那样沉闷的气氛,我得抱歉我居然睡着了。但当电影播放至检察官对日本战犯义正词严的审问时,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人,我瞬间睁开了眼睛,或许我想看看这些罪恶滔天策划了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的日本战犯在他们脸上是否会流露一丝的悔意,但是鬼子终究还是鬼子,终究让人失望。 我睁大眼睛仔细看着,竖着耳朵仔细听着,回避掉这部影片的技术性问题,我更关注它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我想这是一次人性的拷问。 影片拍出了纪录片的风格,许多画面色彩与音响的处理引领后来者仿佛重回了现场,让人倍感沉重。加上真挚的旁白,一个极富善良与正义的声音贯穿了整部影片。整部影片暗暗对人类发自肺腑地提出一个个沉重的问号:战争是什么?什么是爱国?文明又是什么? 正如抗日战争一样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正义之战,反法西斯之战是正义之战。所以这次审判也就意味着是扞卫人类正义与和平的一次审判。它必须取得胜利!否则正如梅教授在片尾所说的那样:我们很难想象世界人民将会怎样?这个世界的未来将会是怎样? 上帝说当人类产生了“善”,罪恶的源泉也便开始蔓延。因为小部分人对权利和财富疯狂的追逐或自身的非法利益,就引起血肉之躯的争斗与杀戮。这样的战争是令人发指的。它因私欲而起,扰乱世界,践踏生命,也践踏着人的尊严。所以我想每一个从军者首先应该把自己当作一个人,其次再是一个军人。古时候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铁论,那是封建社会的标杆,不应残存在现代社会。每一个军人不应该只是当权者的傀儡,不应只是他人的杀人工具。应如影片中芳子的哥哥正夫那样有自己的判断,首先是一个人,有自己的良知,其次再是一个军人,并只为正义而战。 一切非正义的战争都是值得声讨的,因为人类生于爱,这是对爱的践踏。有战争,就会有疼痛,就会有生命的陨落。 日本侵华战争残害了中国两百多万人民。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后的关头,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长城,这个时候人人皆兵。这已不再是一场战争,这是一次民族的救亡运动,一次对奴役的反抗,一次对自由的争取,一次对战争的驱逐。这也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呐喊! 爱国这个情结每个国家都有,而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呢?没有民,就没有国,民不爱国,就没有国家。所以我理解影片中那几个激烈分子在日本战败后的失落而极端的情绪。因为他们爱国,他们把日本当作自己的国家,他们崇尚它。只是他们在爱国的同时忘记了人性,他们是盲目的信仰,更不知道他们究竟在信仰什么。 国与国的界限不过是地理位置上的,而人类本身的渊源却深不可探,谁敢保证战场上面对的敌人没有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可能呢?所以爱国首先要爱世界。我认为影片也是暗中阐释着这一观点的,既然中国人和日本人可以相恋,既然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可以用多种语言沟通,既然人类情感是没有界限的,既然人类文化是可以交流的,那么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就应将心比心,首先懂得博爱,才有资格爱国,爱真正的国。 不知道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是一个怎样的思想,为什么那么多日本人崇尚它,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劣质的反人性的文化怎会遗留到人类的文明时代?我猜测它本应只是一种值得赞扬的精神,却不知是哪一些人偷梁换柱更改了它真正的含义,以谋取私利,最终也给了日本以及人民沉重的一击。 或许人类文明的前进总是要付出艰辛沉重的代价的,中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付出了太惨痛的代价,那是中华民族忘却不了的伤痛。于是我们深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而日本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令天地震怒。世界人民的反击是惩罚,审判是惩罚的延续,我想更是在此中寄寓唤醒日本人作为人的良知的希望,可惜鬼子拉长的脸上没有任何悔悟。但愿深受其害的日本人民他们在付出这么惨痛的代价以后,他们所崇尚的文明会有所进步。 而偏感性的我同时也懂得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永远安宁,就像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有人类的地方有善,就会有是非,所以法律是必须的。就如梅教授最后在影片精彩的反问一样;法律是什么?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是的,犯了错,就应受到惩罚,人首先学会的,就是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担当,否则不配做人。而让行为跟着良知行走吧,总会离上帝更近,离法律的制裁越来越远的。
《东京审判》观后感 篇2
从始至终我都是怀揣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看完《东京审判》!《东京审判》的结尾在我看来像是点球大战,谁也不知道11名法官会不会把球踢“飞”;更像是两个人的pk,只不过pk对象是“同意死刑”和“反对死刑”!而最后的投票结果也是非常惊心动迫的:6比5,微弱票数决定对甲级战犯处于死刑。
我们不知道来自民主国家的11名法官把自己宝贵的一票投给了谁,代表中国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梅汝璈法官也不知道。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策划者、组织者理应处于绞刑,但是我们不能说那5位法官没有仁义道德,因为他们是一个国家的代表,他们代表了自己国家在这个战争上的立场和利益。
在东京审判中,梅汝璈先生,东条英机等日本战犯,另外10名法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梅汝璈扮演警察角色,东条英机他们的罪行很明显,像是警察已经验过他们的身份,就是匪徒,但是法官问讯时,东条英机、板垣真四郎等战犯却异口同声说道“我无罪”,这是无视国际法律、无视人道主义的军国主义表现。在审判过程中,东条英机、板垣真四郎等说,“我们出于同情和友谊”,“我们是热爱和平的日本人”,“我们是自卫战争,不违反国际法的战争”,“日本没有侵略满洲的任何行为”。
最让人气氛的是,东条英机居然说道,“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是正确的,我们还会继续发动战争”,每一个中国人听了这句话后,只会更加激起对日本人的仇恨和对东条英机的憎恨,所以可以理解我们的国民直到今天为什么还拥有如此高的反日情绪。中国人没有错,我们的反日情绪全部是日本人带来的。
东京审判也出现了搞笑的情景,也是处在审判的结尾量刑时,到底是否对甲级战犯处于死刑,本来是法律问题,居然讨论到文明与宗教的问题,讨论佛的问题,这更说明了11名法官内心的利益冲突。
还好,最后还是同意对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处于死刑。虽然,这个结果来得太漫长太惊心。
东京审判历时两年多,经过817次庭审,终告结束!
这部电影的基调总体来说是严肃、低调、充满仇恨的,但是影片中的小酒馆却洋溢着一种欢快、和谐的气氛,热情的老板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各国的法官喝酒、聊天、唱歌、跳舞,完全没有远东国际法庭里的英森和冷淡。但是,这个欢快的小酒馆也没能坚持在最后,因为一个狂热的日本爱国分子的不理智行为,扼杀了这片净土。悲哀!
《东京审判》的导演高群书,他负债500万拍摄了着部电影。我不敢用“拷问某些国人的良知”这样的字眼,我觉得自己没资格。我只是以一名当代大学生的身份置疑中国的电影投资者和同情高导演的悲剧。
当我看完影片后,我觉得高导演的500万是可以赚回来的,因为每一个爱国的人都应该区看一看《东京审判》!
眼视光学院医院党总支(学生)第一党支部 王若洁
在《梦回金沙》这部电影里,剧中的男主角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经过在金沙古国里一次特别大的灾难后,成长为了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孩子。
电影中,美丽的金沙古国有一片片的树林,而且每一棵都是参天大树。林中有着喳喳叫的小鸟,还有着清澈见底的湖水和小溪。可以用一句词句来形容这美丽的风景:“水似眼波横,山似眉峰聚。”
看完这部影片,我对金沙古国的一个极大问题终于问了出来:“曾经如此辉煌的金沙古国是怎样灭亡的?”我问妈妈,妈妈说:“我也不太清楚,这样吧,我们明天去金沙遗址看看吧!”
第二天,在金沙遗址里,我还是没有找到完整的答案。但我了解了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金沙古国里最有名的金“太阳神鸟”、“金面具”……我还看见了影片中男主角脖子上带的玉璋!
看了这些以后,我还想多了解在我家乡四川的一些其他的历史文化,妈妈就带着我“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在都江堰,我亲眼看到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的水利工程;在青城山,体会了古人说的“青城天下幽”。
了解了这么多的历史文化,我觉得我的家乡——四川,真的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我觉得我生在四川真骄傲!
张一果
——生命只有一次
今天,我看了一段真实录像。
他主要讲了许多车祸而引起受伤,死亡。还说了车祸五大杀手。酒后、疲惫、超速、超载、追尾驾车。车祸实实在我们身边。其中有个故事是讲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在3岁时,过马路被车压了,两条腿没了,现在只有靠篮球帮她“走路”。她是多么渴望,可以像其他同年龄一样,可以正常走路,可以背着书包去上学……可她现在只能看其她小朋友去学校。所以她向所有开车的叔叔阿姨说:“请你们一定要小心开车”。
我看完一个个故事,我鼻子一酸,眼泪快要掉下来了,车祸真可怕。让我不由地想起一件事。那一次,我在车站等车,正在这时,一个约70岁的老人过马路被一辆没“长眼”的大卡车撞伤。我看了紧张极了。开车的叔叔脸也吓白。旁边的人看了马上把老人送医院。
我想:现在车子越来越多,车祸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在这里跟所有的驾车司机说:“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要珍惜生命。
《东京审判》观后感 篇3
没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无法知道战争的恐怖。没有真正达到过的人,无法知道战场的肃穆。也许,1931年9月18日,对于一些人来说,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日子,但是恰恰是这一天。无辜生命的鲜血在中国大地上开出了哭泣的玫瑰。
《东京审判》讲述了二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11位法官对28名甲级战犯长达2年的审判过程,它重现了一段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赎”的历史。我真的觉得不仅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看,去受教育,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去看。就像主人公说的:“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令我比较特别震撼人心的一个场景是:在一个小酒馆内,当一个美丽年轻的老板娘哼起一段动听的日本民歌,带着对战后的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带着她天性中善良的热情,一颗不知从何而来的子弹射穿了她的身体,她于是那样倒下来,灿烂的笑容还未来得及绽放便枯萎了,春华在战争所带来的阴郁中随风飘零,她那样到下去了,满地的鲜血。她的眼中还有不甘,还有迷惑。这些真实而客观,战争不仅害了中国人,同样也对他们的本国人民造成了莫大的伤害。所以这一场审判就更为重要了。要向那些罪人们讨回血债的不仅是中国人,他们更应该向自己的国人有一个交代。在这场审判中,我们不仅要惩罚战犯,我们更应借此敲响警钟,珍视和平。
抗战时期,中国土地上鲜血遍布,我们付出了太多,牺牲了太多。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犯罪之后的赎还,还有世界对战争的反思,让《东京审判》刻在我们的骨髓里,不是因为我们要仇恨,而是因为我们要好好记住这一段鲜血染红的历史。
让我们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东京审判观后感 篇4
人们在夜生活中流连忘返,我们似乎都已经安享升平,逐渐开始遗忘,遗忘那些曾经的鲜血、泪水,屈辱,遗忘那些志向,那些热血…… 跟朋友谈起,也许,我们的下一代,已经不记得这段历史了。
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开庭审判东条英机等28名战犯,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开庭818次,法庭纪录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判处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被判终身监禁,东乡茂德等2人被判有期徒刑,其他3人或病死或发疯,史称“东京审判”。
影片大部分剧情都是在远东国际法庭和林熙蕾饰演的田芳子家里展开,重头戏毫无疑问是在法庭上:正襟危坐的法官和检查官、胸有成竹据理力争的中国律师团、咄咄逼人颠倒黑白的日本方面律师、神经紧绷的旁听观众、职业敏感十足的记者,无不原汁原味还原了当时那个跌宕起伏、场面宏大的审判庭;
这片子中饰演中国法官梅汝璈的刘松仁表演是相当出色的,在没有他戏份的时候,导演给了他不少特写,你依然能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战犯装病企图逃脱罪罚的时候,梅汝敖一言不发的望着他,眼神里满是鄙夷和愤怒,在中国的证人上堂作证的时候,梅汝敖依旧是没有讲话,但是眼神里都是痛楚。
另外一个出彩的人物我认为是那位饰演首席检查长的美国首席检查官约瑟夫·季南的扮演者。虽说是一个老外,但是他为正义不懈奋斗的那种自然、坚定的表演让我钦佩。也可能是因为他的戏份比较多,所以我对他印象也很深刻。说到演技,日本律师广濑一郎的扮演者把刻板的面孔下藏着冷酷的心的老奸巨猾演得也是入木三分。
而曾江和曾志伟的表演也很到位,没有港台演员拿腔拿调的习惯,就是镜头、台词太少了。林熙蕾表现平平,刚好及格。让我有些失望的是朱孝天同志,他在里面简直是在梦游。此男披着一头希腊美男子式的中长发,眼神迷离,动作呆扳、没有表情,面对日本人的时候,居然感觉是懦弱的,在庭审过程中演绎一个记者速记的动作都那么假,拿着一支笔在本子上大幅度涂鸦,或是每到审判关键时他马上露出千篇 一律眉头紧锁的呆滞表情,让我不禁心口发堵,不知道《大公报》的老编看见了是否痛心疾首,有没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的感觉呢?
最后说说这个片子的的缺憾,影片中出彩的部分不大,我先前看见的影片介绍长篇云云一概没有记住,只记得四个字“力挽狂澜”。冲着这个我怀揣满腔热情目不转睛盯着大屏幕,可惜的是自始至终,除了开头中国法官梅汝璈力争让中国在法庭上的座席排在英国之前,以及结尾,还是梅汝璈为了争取让这些千古罪人的日本战犯被叛死刑,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曲折的审判情节。我相信历史上肯定是有的,不然也不会拖了2年才最终定罪,可我看到的大多是非常顺利的庭审过程,丝毫看不见“力挽狂澜”的影子。这让我有些意犹未尽。另外就如同一些网友的评价,“影片有些不流畅”,有同感。
《东京审判》观后感 篇5
《东京审判》——国人必看。为什么?冲着它的名字,想着它的内容,就足以让我、让很多国人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愤恨和爱国的冲动。就在前半个小时,我还在电影院里默默的体会着这部电影。现在,在刚回到家的第一时间,我没有做任何事,只是打开电脑,开始记录我的感受和思考。这是值得留下的记忆。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让我比较失望的作品。在看片花的时候,几个主角义愤和激情的演说辞让我对它非常的期盼。然而,在亲身坐在电影院中用心感受的时候,整个过程却只有一种木漂于水的轻浮感。明知道这些历史足以让人的心感到压抑和刺痛,但是这些历史的负重却堵塞在咽喉处,缺少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力量,让这些负重瞬间超重,或者甚至可以慢慢沉淀——然而,没有!!!整个过程中,感受不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主义以及其伴随的杀戮、血腥给人带来的悲痛和憎恨,感受不到各国对历史事件激辩的碰撞和爆破,感受不到罪恶受到惩罚以及和平得以彰显的快感和激动。
总而言之,缺乏——震撼力。
影片是从中国法官梅汝?h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将整个庭审过程中的一些节点作为重点,还穿插了中国记者和日本记者之间的恋情,某些日本人的觉悟,某些日本青年对战争的曲解、对中国的仇恨心态以及报复行为,日本老兵在战争后留下的阴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战争中响应国家号召被侮辱后的恐惧等等。
印象比较深的重点情节:一是庭审刚开始时梅汝?h对审判座次的据理力争;一是两醉酒日本人被美国司机开枪打死的情景;一是溥仪的作证;一是美国法官对东条英机的盘问,以及东条英机最后死硬承认如果可能还会将侵略战争继续进行的丑恶嘴脸;一是日本老板娘被子弹打死时的情景;最后是对死刑进行投票的情节。
然而,让我不太满意的恰恰就是这些重点情节。这些情节并没有深化和细腻,无法让人将感情投入,甚至是我这个满怀激愤、时刻准备投入情绪的观众都无法将感情沉淀下去。整个影片中其实时刻都存在爆发点,况且有刘松仁和曾江这两个老牌的实力巨匠的存在,根本不用担心他们无法将这些情绪表达出来。然而,不知是编剧的原因还是导演的原因,这些情绪激动的演员却在阐述一些空洞的说辞,完全没有力度。这就好像朝你打过来一个大拳头,让你颤抖,让你恐惧,但是打到身上却没有想象得那么痛。
不知道是否导演的角度太过客观,却又极力的想用情绪来煽动观众,以至于在影片的拍摄中产生一种情绪上的矛盾。整个影片中贯穿的真实的历史胶片,以及不断出现的字幕,使得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让人有一种被人搔你痒痒但是又无法发笑的难受感觉。似想爆发,却如鲠在喉。上,上不去;下,下不来。
还有一点也存在着失误,那就是整个情绪的导线都是集中在中国法官身上。中国法官力争座次问题,中国法官说服大家赞同死刑,似乎整个的审判都是中国人在主导,都是中国人在利用大多数的权力来对日本进行镇压和报复。这样容易误导观念,误导情绪。
在演员方面:首先,溥仪的出场应该是一个爆发点。在这个情节上,应该是让溥仪用平静而朴实的语气诉说让别人气愤和窝心的事实,但是溥仪的表现更像是在做秀,有很着迹的伪君子的圆滑和无赖;其次,“小偷”和尚的回忆,情绪激愤是对的,但是他回忆的内容还无法让别人感受到切身的疼痛和颤栗,应该换个内容并且继续细腻;再次,美国律师对东条英机的盘问是很不错的一个部分,有情绪也有内容;还有就是那个日本辩护律师,让他的辩护词更为卑鄙和狡猾一点,也许效果会更好……类似的小角色还有很多,但是都有一个总体上的毛病——没有细腻和深化,只是粗线条的描绘和表演者的冲动肯定是无法让人有情感上的共鸣。
不过,这些的表演者实力还是值得肯定的,除了朱孝天在演技上有些欠缺之外,其他人,包括小角色的表现都比较到位。而且,这些演员从外形到气质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比较符合,在选角上没有太大的参差,可以表扬。
另外,影片的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衔接有不连贯感,有些地方甚至是有断裂的迹象。比如对东条英机审判的那个场景,镜头对准了东条英机的头顶处,似乎定格了一般,然后下一个画面就直接切到了美国律师的脸上,如果从头顶处往下推进,再缓慢过渡到律师的脸上,效果会很好。不知道导演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疏漏,显然监制和剪切的工作没有做好,或者至少也是做得不够。
总而言之,鄙 整部片子看下来,真的很平静,还会有一种很窝囊的感觉。不过,这部影片的意义以及本意还是好的,我也很希望用电影这样的宣传手段将历史的真相揭露到国际社会面前。不过类似作品的后继者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剧本的深度和力度问题,不要再浪费这些优秀的实力演员。
最后,考虑到配音的不真实性,鄙人觉得还是再重看一遍原声片比较好,也许没有加工过的声音会比配音后的更有震撼力。
《东京审判》观后感 篇6
从始至终我都是怀揣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看完《东京审判》!《东京审判》的结尾在我看来像是点球大战,谁也不知道11名法官会不会把球踢“飞”;更像是两个人的PK,只不过PK对象是“同意死刑”和“反对死刑”!而最后的投票结果也是非常惊心动迫的:6比5,微弱票数决定对甲级战犯处于死刑。
我们不知道来自民主国家的11名法官把自己宝贵的一票投给了谁,代表中国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梅汝璈法官也不知道。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策划者、组织者理应处于绞刑,但是我们不能说那5位法官没有仁义道德,因为他们是一个国家的代表,他们代表了自己国家在这个战争上的立场和利益。
我想到了最近比较流行的“杀人”游戏,甲是警察,夜里已经验过乙是匪徒。投票的时候,甲“跳警”,指出乙是匪徒,说服平民把匪徒乙投出局,但是乙硬死不承认,平民则持有自己的观点。在东京审判中,梅汝璈先生显然扮演了警察的角色,东条英机等日本战犯是匪徒,另外10名法官则扮演平民角色。东条英机他们的罪行很明显,就像在“杀人”游戏中,警察已经验过他们的身份,就是匪徒,但是法官问讯时,东条英机、板垣真四郎等战犯却异口同声说道“我无罪”,这是无视国际法律、无视人道主义的军国主义表现。在审判过程中,东条英机、板垣真四郎等说,“我们出于同情和友谊”,“我们是热爱和平的日本人”,“我们是自卫战争,不违反国际法的战争”,“日本没有侵略满洲的任何行为”。
最让人气氛的是,东条英机居然说道,“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是正确的,我们还会继续发动战争”,每一个中国人听了这句话后,只会更加激起对日本人的仇恨和对东条英机的憎恨,所以可以理解我们的国民直到今天为什么还拥有如此高的反日情绪。中国人没有错,我们的反日情绪全部是日本人带来的。当然,我个人是反对激进的。爱国主义的!
东京审判也出现了搞笑的情景,也是处在审判的结尾量刑时,到底是否对甲级战犯处于死刑,本来是法律问题,居然讨论到文明与宗教的问题,讨论佛的问题,这更说明了11名法官内心的利益冲突。
还好,最后还是同意对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处于死刑。虽然,这个结果来得太漫长太惊心。
东京审判历时两年多,经过817次庭审,终告结束!
这部电影的基调总体来说是严肃、低调、充满仇恨的,但是影片中的小酒馆却洋溢着一种欢快、和谐的气氛,热情的老板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各国的法官喝酒、聊天、唱歌、跳舞,完全没有远东国际法庭里的英森和冷淡。但是,这个欢快的小酒馆也没能坚持在最后,因为一个狂热的日本爱国分子的不理智行为,扼杀了这片净土。悲哀!
我还想谈《东京审判》的导演高群书,这部电影是他负债500万拍摄的。我不敢用“拷问某些国人的良知”这样的字眼,我觉得自己没资格。我只是以一个电影爱好者的身份置疑中国的电影投资者和同情高导演的悲剧。
当我看完影片后,我觉得高导演的500万是可以赚回来的,因为每一个爱国的人都应该区看一看《东京审判》! ——————
一直以来,我都对历史的“侧面”比较感兴趣。
比如金朝攻下北宋,我们的历史书就好像遗忘了那北方的大片土地,清一色的描绘着南宋的景象。我却一直很留意关于那个时代关于北方人民生活状态、政策民心的记载。
可能“侧面”只是大历史背景下的一些琐碎的细节,但却是历史中最生动最鲜活的一面。
关于东京审判,我们的教科书中往往是在抗战结束后一笔带过,短短一小段,不足三十个字。
所以大部分学生在没有看《东京审判》这部电影之前,都没有料想到在教科书中的一小段文字背后,竟然是那么长的时间跨度、那么复杂的政治博弈和那么艰苦的心理斗争。包括我。
我 书中淡化的不仅是一个历史细节,而是这段历史中颇为生动的一部分。历史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有生动的细节存在。所以细节是重要的,不能被忽略的。如果失去了、遗忘了这些细节,历史就会枯燥无味,如同历史书最后附上的年表一般。拿着这样的历史书,不仅无法吸引后来人,而且就算他们看了,也只能让他们极不情愿的记住一些梗概和数字,谈不上对历史的认识。
那样,我们不如让孩子们扔掉课本,直接看电影。
有人会说我们不煽动民族仇恨,这样跟日本教科书的歪曲描写形成对比。这毫无疑问是无谓的意淫,显然这种失误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高尚”造成的。记录历史的人不仅应当真实的反映历史,而且更应该全面的、鲜活的反映。
至于当代中国人面对日本对华侵略这段历史的态度,很多人说我们现在应该有大国的胸怀。我觉得真正的大国心态可以是“无国界”的:日本的错误不仅仅是日本人需要反思的,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我们不仅要反思自己民族昔日的懦弱,也要反思另一个民族的错误。
因为,我们同写一部人类史。
东京审判观后感 篇7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战争过后,很多个国家的法官一同在东京审判日本的罪行的过程,里面也穿插了一些小的故事情节,虽然只是一些小的故事情节,却反映了日本民众对日本侵略中国这个事实的不了解,甚至真的以为日本是在帮助中国,就连日本参加侵华战争的士兵的家属也是不知道事实真相的,他们部队严格规定了对日本侵华这个事实地保密! 1946年3月20日,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作为远东国际大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飞抵东京。东京的中国同仁及朋友为梅汝璈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席间,顾毓秀郑重地赠送了一把宝剑给梅汝璈。《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在宴会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动和欢欣,但他却预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艰难……大审判终于开庭了,中国的审判团遭受到了种。种挑战和挫折,面对各国法官们的偏见与刁难,中国法官和检察官们与他们斗智斗勇,克服了对美国法律不了解的种。种不利因素,在庭审辩论中取得了上风。日本右翼势力派刺客行刺梅汝璈,肖南得知后,立即赶往告知,最终挫败了刺杀计划。最后的审判到来了。远 东国际大法庭做出判决,以东条英机为首的七名战犯被处以绞刑……
东京审判中梅汝璈律师的表现也是非常精彩的他义正言辞的和盟军法官进行谈判,终于为中国争得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审判席。他说:“中国抗战最久,耗时最长,牺牲最大。而英国只是一味的忍受和投降,我不能容忍被排在英国之后!” 尽管这只是一次演习,但梅汝璈律师毫不让步,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骨气与尊严!它捍卫了自己国家应该得到的`权利。最终,他胜利了。反之,我也看到了以日本战犯团统统表示“无罪”,脸上坦然,就好似着滔天的罪行不是他们犯下的一样。还有以广濑一郎为首的日本辩护团,疯狂向法庭叫嚣,力图改变法庭审判方向,将法庭引入圈套。为此,法庭不得不一次次维持秩序和休庭。他们竟然宣称“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伪造的!”“法庭纯粹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报复!”,妄图对自己犯下的罪行进行掩盖。 但是铁证如山,无论他们如何歪曲事实……
看过此片,除了震撼还是震撼,被历史事实所震撼,被参与者的民族荣辱感和责任感所震撼(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的,不管他们的做法对错,他们维护自己民族的坚韧令人敬佩)。当然,最终的判决安慰了很多亡灵,也安慰了看片的我。我没有因为此片而去痛恨什么,但是记住历史就是对现在及将来的帮助。反日情绪如此高涨的今天,又加上几乎遗忘了所学过的历史,我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有时候难免有些困惑。《东京审判》再现了日本投降后,远东军事法庭审判 28名甲级战犯的过程,唤起了我一些记忆,也帮我理清了一些思路,所以不必追求情节的合理性,演员的演技,一部电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已经可以让人致敬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虽然仅仅只有六十年,但当时的一切在时间的这边慢慢的变淡,很少再有人提及。但用看电影的方式重温历史,总能唤醒心里沉睡的一些东西。战争的年代,百姓的身上留下的是灾难带来的累累伤痕,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而战争的始作俑者虽然被处以极刑,却无法弥补已经发生的一切,这样想来,觉得无比悲哀!
梅汝傲说的好:“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帐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在影片的开头,看见日本人拿着酒瓶辱骂着中国人,虽然被枪击,但他们倒下以后,我们所受的屈辱也并未消失,联想起最近“流氓老外”事件,迪斯尼国民素质受指责新闻,还是老话,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工作,做好份内事,国家强大了,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部电影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家恨,真实比好看更重要,在法庭上的论战的撼人心魄。身体里流着中国鲜血的我,绝不会忘记。就像英达说的那样:“人家都没有忘记我们就更不能忘记了。”这部片值得我们铭记心头,一次次的观看。
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700字 篇8
我今天无意看了《东京审判》这个片子,先不论片中演员在选择上有何不妥,就影片刚开始时,因日本投降而从中国战场上返回日本的士兵在面对中国法官梅博士时,高喊的那句 “支那人滚回去时”,说真的对我的内心触一动很大。
中国一个有着悠悠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顶一住了八年抗战,顶一住了三年自然灾害,我们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还 去支援朝鲜人民,国人咋就成了“支那猪”了呢?
日本,传说是秦始皇派去东去求仙丹的队伍的后代,也有说法是日本人是陕人的后代,我们不用去考证这些说法是真是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地,日本不知比伟大的中国晚多少年才蛋生的。
“支那”是在中国人经过革命结束了封建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的时候,作为近邻的日本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单方面给中国取了一个“支那共和国”的汉字国号。
当时我国一些有识之士就对日本使用“支那”称呼中国的作法表示了关切,甚至进行了抵制。直到今天日本国内的很多民众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呼还 是支那和支那人。尤其以日本的右翼分子为最。
是不是因为黄海战役的失败?是不是因为当时清政一府的无能?是不是因为当时国人的软弱?还 是因为中国有丰富的资源,广大的地域,悠久的文明招人嫉妒万分?也许是因此支那人,支那猪这个称呼就一直跟随我们?
为啥日本要在支那后面加个猪字呢?为啥不是狮?为啥不是熊?这样不是更加的贴切一点吗?如果中国人只能用猪字来形容,那么日本人你自己呢?很匪夷所思的一个问题,我至今没有想出答案来,各位博友你们对日本有什么更好的称呼吗?(留言我)。
历史是时间的长廊,我们的过去,我们的今天,我们的明天,我们的大无畏,我们的宽容一精一神,我们对未来的创造,都一定会告诉世人,中国到底是不是支那人,该不该叫中国人支那猪?
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900字 篇9
集体观看《东京审判》,网上一度盛传是一部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一影。
个人觉得,这个电一影倒是忠于史实,但是搞得纪录片不像纪录片、电一影不像电一影。大体故事就是再现东京审判的现场还 加上点虚构花絮。主线索不如去看《探索 发现》的《末日审判》这部纪录片,尽管它一如中国的其他纪录片那样拖沓、节奏慢、解说令人昏昏欲睡,但好歹有许多珍贵资料;而花絮我只能摇头了,朱孝天一开口,天哪,流星花园又来了,林熙蕾形同梦游,英达油光锃亮的分头整个一汉一奸一,造型太失败了,溥仪像个苦大仇深的小学教员激动愤懑滔一滔一不一绝,刘松仁的口音很烂,他扮演的法官更像是一个演说家,而英达一口京味儿英语,而且一个来自中国的检察官真的有必要说英文么?不知所谓!
倒是曾志伟扮演的角色有一句“狗日的日本鬼子”,大家很多觉得不现实不真实,我在想也许这个角色是一个受到良心谴责的日本士兵,然后可能在中国战场听到最多的一句中文也就是这句话,他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大概也知道了,所以耿耿于怀一直念叨,所以会有电一影中的表现。我觉得这里细细体味,大概能够揣测导演的苦心,不过是不是埋藏的太深了呢?
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电一影本身,而是在投票是否死刑、结果6比5通过死刑的时候,电一影院里响起了一阵掌声。不知道他们出于什么心理,死刑给予战犯的惩罚真的可以让人觉得欢欣鼓舞?我觉得,战争对于双方的人民都是巨大的创伤,而我真的希望有比死刑更加严厉的处罚能够让战犯们明白自己的罪行而不是一死了之。另外,死刑无法阻止战犯的灵牌供奉于靖国神社,他们死了比活着受罚更加荣耀更加肆无忌惮。个人觉得,酷刑也许不人道,但是可以让战犯到受侵略的国家去服刑服劳役,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先例,主要可以让他们一直感受自己的罪孽有多深重。
要是我拍这部电一影或者编剧,我就会注重证据搜集的过程。这个审判是采取英美法系而不是大一陆法系,所以注重证据。庭审辩论固然很一精一彩,但证据的搜集过程会更艰苦、证据本身的触目惊心会令这部主旋律电一影更加能够达到它的预计目的。战争罪行的证据搜集相对来说不经常在电一影中表现出来,所以题材本身就很有新意,挑几个代表一性一的,再加上庭审辩论辅助,两者之间蒙太奇一记,电一影不就成了,你们说是吧?
唉,也只是说说而已,博君一笑耳……只是明天又是918,大家记住吧!
上一篇:《熊出没之变形记》观后感精彩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