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天宫课堂第二课的观后感(精选17篇)
天宫课堂第二课展示了太空科学的魅力,激发了对宇宙探索的热情,传递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与未来的无限可能。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400字]天宫课堂第二课的观后感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1
王欣妍
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并直播,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行授课。在第二课中,王亚平分别演示了水油分离、太空“冰雪”实验、液体搭桥、太空抛物等有趣试验。从直播画面来看,在中国空间站,王亚平利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制作了一颗“冰球”。这个液体球,长得像冰球其实是“热球”。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更加凸显。在液桥演示实验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在太空可用液体搭一座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地面上,水和油自然分层,油在上水在下。然而,在空间站,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需要在离心作用下才可实现分层。最后,在太空抛物实验中,王亚平还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助教:冰墩墩。被抛出后,助教冰墩墩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
这些实验都太神奇了,向所有宇航员致敬。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即为信仰!
观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2
“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今天15时40分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看了这节太空授课后,我的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这节课主要是由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老师在太空中做一些小实验并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让我印象最深的当然就是王亚平老师做的几个小实验了。
第一个实验——点水成冰。王亚平老师先拿出了一袋乙酸钠并把它挤到了空中。乙酸钠并没有像在地球上那样倒在地上,而是在空中形成了一颗球。接着,王亚平老师再拿出了一张被水打湿了的纸轻轻碰了一下乙酸钠小球。乙酸钠小球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颗冰球,虽说是冰球,但它的表面却是热的。
第二个实验——抛物线。在这个实验里,王亚平老师请出了我们的工具墩——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王亚萍老师用力地把冰墩墩丢向了叶光富老师,只见冰墩墩垂直地飞向了叶光富老师,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下坠……这些神奇的现象背后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呢?看了天宫课堂后,我觉得心里好像揣着一只玉兔,真想奔到月球上去找“嫦娥”姐姐问个明白。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 篇3
天宫课堂真是太有趣了!这让我异常激动,因为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在这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感觉良好三人组真的特别有趣,他们把我们带入了这个太空,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太空。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 篇4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 “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该怎么睡觉呢?”“太空看到的星星是否与地球看到的一样呢?”……随着课堂的深入,激起了我无数的好奇心。航天员的每一个回答都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太空,对太空充满了向往。
而当我了解到宇航员前往太空前的训练后,我深感他们的不易和那持之以恒的精神。为了能够适应在太空的生活,他们每天不得不穿着重400斤的训练服,一次又一次的模拟在太空失重的感觉,每次训练就长达七八个小时。王亚平曾经说过:“每次训练完后,吃饭时我的手都拿不稳筷子。”他们经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训练,忍受着各种苦难,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学习吗?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5
“天宫课堂”将于今天(23日)15时40分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这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次太空授课。
“上次叶老师的转圈圈记忆犹新!”“来啦来啦!小板凳搬到前排。”“期待太空小实验。”“一个字:看!”……网友们对第二次太空授课充满期待。
据悉,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同样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将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6
直播开始了,当身着蓝色舱内工作服航天员的身影清晰呈现在屏幕上时,同学都好激动啊。三位航天员亲切生动的讲解和具体直观的演示,令同学们大开眼界。同学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完全融入到了这堂神奇的太空课堂中。
三位航天员老师相互配合,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核心舱高微重力、无容器实验机柜,展示本次任务中开展的空间科学实验进展,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授课过程中,航天员老师们用生动活泼、平易近人的语言,演示着一个个奇妙无比的实验,同学们隔着屏幕,在一声声惊叹中观看着演示实验,感受着科技的力量。
希望这堂特别的“网课”,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居家学习生活,感受宇宙奥妙,体验太空神奇,更关键的是一份力量和自信的传递。航天强国的蓬勃发展将鼓励和激励孩子们更为坚定的拥有战胜疫情的勇气。
星辰大海,逐梦航天。仰望星空,筑梦强国。奇妙生动的天宫课堂,宛若一颗种子,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并不断吸取营养,茁壮成长!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7
蔡钰馨
下午的《空中课堂》无疑印证了伟人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雄才大略。看到中国的力量让中国的宇航员在宇宙空间站为我们少年儿童上起了有趣的实验课,自豪之心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那个“冰球”实验了非常的神奇。宇航员王老师拿起一个水袋,要把袋中的水挤出来。嘿!没想到小水球够调皮的,竟然呆着不动了,王老师只能换一个水袋,一挤,一个晶莹的小水球出现了,只见它越鼓越大,最后一抖,跳出水袋悬停半空中。真有满分作文网趣呀!老师随即又拿起了一根小毛棒,轻轻一碰——神了!小棒如同仙女的魔法棒,所点到之处,泛起了一层薄薄的冰。一半是水,一半是冰的小球多好玩!老师又连续点了几下,小球完全变成了冰球,可王老师却告诉我们,这冰球实际上是热的,摸起来热热的、烫烫的呢!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看了实验,你是不是萌生出探索宇宙的欲望?望着深邃的天空,我心里默默地感谢王老师在太空给我带来科学的启蒙。也许,未来我还能带着孩子们到太空上课!
观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8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星辰大海,永无止境。太空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福三位老师,于3月23日为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再次上了一节天宫课堂。
在这节课上,我们要学习太空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以及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天地互动环节。这些实验中有许多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这样表示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科学,处处都有学识。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星云电视台是上海市新云台中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展现新云台中学学子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载体,也是后强校阶段打造魅力“欣耘园”的有效阵地,相信在“语言的魔力”特色课程培育下,星云电视台小记者们会用最真实的文字、最朴素的情感、最积极的态度传递校园生活的正能量,让我们给他们加油点赞,期待她们更多的新闻报道!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 篇9
神秘是无处不在的,许多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众所周知,我国在航天事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正是因为我国航天人的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奋发图强,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情,是一支能吃苦的队伍,由此形成了“中国航天精神”。
本次授课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老师完成。向人们展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激发了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观看后,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科学的喜欢也更加强烈,天宫课堂使我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暗暗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我无尽的探索欲望!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是光辉的职业,而三位老师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淋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宇宙是一本书籍,那么强大的国力、扎实航天技术就是打开这本智慧书籍的钥匙。
我为我们祖国感到骄傲,作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10
“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神舟十号飞船出征之前女航天员王亚平意味深长的话语,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耳畔。作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2013年6月20日,她赫然站在了最高的讲台上。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授课内容介绍附后),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太空授课作文吧,是我国青少年航天科普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大联合、大协作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科普教育活动覆盖面最大和参与公众最多的一次重大实践。太空授课拉近了民众与航天的距离,使广大学生和普通民众从航天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同时,在科技的支撑下,太空授课也“柔性”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太空授课活动的其意义不仅在于所站讲台的高度以及我国青少年因此得到的太空知识,更在于它向世界传递了我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独特探索。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11
3月23日随着王亚平阿姨一句熟悉的开场白,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我端坐在书桌前,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本次太空授课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富光三位航天员老师,一起帮助我们了解关于太空小知识。这次授课讲了讲许多知识,各种实验如液桥演示实验……
其中,我最深刻的实验是水油分离实验。航天员老师手拿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着饮用水和食用油,只见老师在那一直摇晃摇了好一会才停停下来。按理说,水的密度比油大,应该是油浮上来,水沉下去。可在太空中,水和油却紧紧的抱在一起不分开。后来水油在离心力的做用下才分开这真是太神奇了!
终于到了“天地问答时间,在这个环节中,大家题出了许多问题,如在地球看月亮和在太空看月亮在什么不同?老师的回答是;“在地球看月亮和在太空看月亮没什么不同,不过在太空上看到的月亮更加清楚明亮。”还有……
这次课堂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收获。我们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车知识,也体会到中国航天科技的强大。我今后也要好好学 2022年3月23日下午,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课:这是来自遥远又神秘的太空所连线的“天宫课堂”。短暂的40分钟,却令电脑前的我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内心情感。我想:在感叹太空实验之神奇的同时,我心里更加赞叹我们的祖国!中国人在太空也有了自己的星星!
直播中,航天员们化身讲师,为屏幕后的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有趣的实验: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使我最为震撼的是太空“冰雪实验”。和地面上的冬奥会交相呼应,中国空间站上演的“冰雪”实验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王老师利用失重环境在水球表面加入化学药物,仅仅过了几秒钟,悬浮在太空中的水球便迅速结晶变成了一颗冰球!这些区别于地面上的实验现象,让我对太空产生了深深兴趣。
中国航天员的浪漫就是将神话变为现实。太空中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瀚星空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少年强则国强,我会继续坚定理想,在追梦路上,向着未知的前方无畏前进!
观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12
此次太空授课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向青少年们演示在地面很难见到的现象,当这些奇妙而精彩的现象展现在电脑屏幕前时,我深受这些美妙现象的震撼。当王亚平老师进行高难度的操作,比如在做液桥演示试验时,我摒住了呼吸,那颤抖的液桥集中了我的目光,而当慢慢被拉长,那种欣喜和惊讶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这种通过屏幕与航天员对话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这次授课活动在青少年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伴随学生们的求索过程。
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为学生授课,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不得不因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而发出赞叹。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优秀表现为我们大家树立起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观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13
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收看了“天宫课堂”的直播,三位航天员给我们展示四个有趣的太空实验,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太空“冰雪”实验真的太有趣了!“点水成冰”由水球到冰球,再到热球,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水桥”实验实在太神奇了!王亚平老师先拿两块玻璃板,再分别滴上一滴水珠,随后将其合拢。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王老师将两块玻璃板轻轻移开时,水珠并没有掉落下来,而是连在两块玻璃板之间,这让我难以置信。原来,这是因为太空是微重力的,水的表面张力让水珠不掉落下来。还有“油水分离”实验,让我们感受到太空环境下依然存在离心力。
太空实验设施真是太先进了!除了实验,三位教师还介绍了最近新增的一些实验设施,如“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无容器材料实验柜”,让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的科技的力量。
这次的天宫课堂既有趣又神奇,不仅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而且领略了中国太空实验先进技术,作为钱学森学校的森森学子,我们要从小立志好好学习,长大成为祖国栋梁。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 篇14
代航天,个强国梦。代航天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建国初期中国航天从零起步,从在洋彼岸的钱学森冲破百般阻挠回国筑梦,到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第代航天,将我国第颗造卫星“东红号”发射升空,线电传播出的歌曲《东红》,再到第五代航天逐步完全主研发出载航天技术,“嫦娥”“天问”“祝融”呼啸来,“中国印迹”如今已闪耀苍穹,在载航天、探程、深海程、超级计算、量信息等领域取得批重科技成果。中国航天,是靠代代航天青春和命换回来的,论是“两弹星精神”,还是“载航天精神”,都将代代相传、不息。
天地迥,始觉宇宙之穷。归航不是终点,对于宇宙的探索,我们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组”即将搭乘神三号飞船即将启航,开启为期6个的太空之旅。不断接续的载航天精神,必将让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梦想。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 篇15
吴以为
3月23日,“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再次开课了,这次授课的依旧是熟悉的面孔——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他们依次演示了“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其中,“冰雪”实验中的球大家肯定都 太空抛物实验也是一个我十分感兴趣的实验,众所周知,在地球上抛物,物品都会直接落地,而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王亚平老师将冰墩墩轻轻空抛,冰墩墩并没有下坠,而是沿着抛出的方向再做近似匀速运动。
在直播的过程中,大家肯定都会注意到一个问题——航天员老师在与地面上的学生交流时,画面与通话还是有延时,好在时延控制在1秒内,与九年前的太空授课相比,可以明显感受到技术的进步,也让我们聆听到来自太空的声音。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16
杨婷杰
今天我观看了直播课《天宫课堂》、由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授课。
航天员们为大家做了许多实验。我对太空抛物实验很感兴趣,我认为非常神奇!它演示了太空抛物和天地之间抛物的区别。平时,我们扔东西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接住时,扔出的物体会呈现出一条抛物线,然后物体向下落去。而在空间站,当我们扔出东西时,由于太空中没有引力,抛出的东西就会沿原有的方向匀速地前进着,物体像被什么牵引着一样始终不会落下去。我定定地看着,觉得特别奇妙。
我们每天只会迎来一次日出,送走一次日落,而在太空中空间站的航天员们,每天会迎来十六次日出日落,因为他们在神舟十三号飞船里面,每九十分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
在空间站里,因为没有地球表层大气层的阻碍,航天员说观赏到的月亮会比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更加的明亮、更加的透彻。
在这堂课中,宇航员们还展现了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宇宙是拥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让我们张开梦想的翅膀,向无穷宇宙出发吧!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 篇17
今天我看了空间站第二课,看到了好多好有趣的实验,通过上课我也了解了关于失重、牛顿的万有引力、冰雪实验、液桥板、水油分离、太空抛物(我最喜欢的冰墩墩)、高微重力实验柜、悬浮柜、无容器材料(锆金属熔化与凝固)等等好多好多有趣的实验,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呀。
在最后的天地互动提问题中,好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又让我知道了在空间站皮肤会不会变好,在空间站中流眼泪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在无容器实验柜做实验,空间站里时序是如何设置的,在空间站里看到的月亮和太阳是一样的吗,在太空中能烧水吗,能不能把果蝇送到太空做研究吗,空间站在飞行中会不会受到阻力,航天员在空间站每天要花多长时间进行实验,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