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荷花的作文精编3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有关荷花的作文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有关荷花的作文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学中,应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积累”。把阅读与口语交际联系起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中的“冒”“破裂”“饱胀”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进行自主、个性化的阅读;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掌握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重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荷花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1.谜语激趣
(1)课件出示:“一个小姑娘,身穿白衣裳,坐在水中央。”学生猜谜。(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3)教师播放荷花视频,学生欣赏。(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理清课文线索,潜心品读
(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回答)(2)教师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并板书:闻、看、想。(3)师抓住这三条线索,引领学生学习。①“作者闻到了什么?”生回答,教师板书:一阵清香。②“作者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板书:荷叶、荷花。(4)学习描写荷叶的句子。①课件出示(图文并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玉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碧绿和大圆盘说明什么?”②生回答,师板书:叶――多、绿、大(5)学习描写荷花的句子。①课件出示(图文并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②体会荷花三种不同的姿势。师板书:才开、全开、没开。③理解“冒”“饱胀”“破裂”这几个词。让生上台表演这几个动作。④课件演示荷花冒出来、饱胀、破裂这几个动作。⑤指名读书,其余学生合上书,用心倾听,边听边想象画面。⑥根据板画背诵第2自然段。
3.以演促读,读中想像,学习第4小节
过渡:听着听着,想着想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乐背诵第四自然段,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1)指名个别读。(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2)数人齐读,边听边配以动作。(3)语言训练:蜻蜓蜻蜓,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小鱼小鱼,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还有,其它的小家伙都躲到哪儿去了,你不想跟荷花姐姐说些什么吗?(4)熟读成诵。
4.挖掘文旨,实践中求发展
过渡: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哩。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你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
(1)说说画家是谁?(生回答,师板书:画家是大自然)。(2)展示数幅各色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好办法来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3)学生交流。
5.总结课文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欣赏了一池的荷花,作者喜欢荷花,老师喜欢荷花,你们也喜欢荷花,这说明了我们大家都热爱大自然。
6.拓展练习
站在荷花池边,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假如你是歌唱家,你会唱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荷花闻 一阵清香
看叶:多、绿、大
花:才开、全开、没开
想 自己是一朵荷花
七、教学反思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课后笔者仔细回顾了这节课的过程,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在这两点上做得比较好: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
笔者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了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有关荷花的作文2
在当代性中致力于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美,是李碧红独特的个人风格,更是她一贯的艺术主张。从过去的蝴蝶元素到荷花,中国传统的元素一直是李碧红在画面中致力表达的。她入选了2014全国美展的一幅油画作品,就是以中国四条屏风式样展现出来的蓝色系荷塘景色,其古韵新生,更具别样芳华。
天人合一的自然主题
李碧红在最近数年开始了荷花系列的创作,但在选定这个主题前,她经过了大量的资料考证,最终在前期的蝴蝶主题后,选定了荷花这同样是自然界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作为自己新的创作主题。“荷花是中国人的花卉。从传统文化中,荷花所象征的,正是中国人向往的品格。”李碧红说,自己从理论的考据,深入的了解了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人情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述了荷花的高洁品质,言辞优美,这是古人在精神上的高洁追求,恰恰是我们现代人缺乏的纯粹。”而生活中的荷花,同样也有不同凡响的气质。它的高贵不逊于牡丹,明丽动人;同时又有竹子的清高纯洁。荷花从出生开始先是从藕带生长起,到一定程度成为芬芳的花朵,而过一段时间就有莲子和成熟的藕,荷叶作为植被,其清凉作用入药,这些吉祥的寓意象征使得荷花成为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物质双重的符号象征。
“中国人的情感讲究的是万物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很被看重的。”李碧红说,自己对于荷花的灵感原是来自梅兰竹菊相关的唐诗宋词中,最后选中的却是这颇具湖北地域特色的植物。“精神上品格高贵,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荷花是中国人最热爱的象征意味的植物之一。”在湖北省的多湖泊环境中,荷花无疑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地域性特色植物之一,李碧红遂产生了荷花主题系列创作的想法。
李碧红的荷花系列大致有三种类型,首先是现实主义色系,描绘暗色荷塘背景中娇艳欲滴的荷花。第二种为冷色系,以装饰形象构成的蓝紫色荷花,根据李碧红介绍,这类作品更偏向当代性,较前者而言显得更为孤傲冷艳;最后一类是黄色和绿色的暖色系列,这系列的荷花多半在明媚的阳光和蓝天白云中摇曳生姿。前期系列的蝴蝶元素也出现在这些荷花中,李碧红在创作中,同时会考虑到学术和市场的双方需求,她的不同系列的作品正是根据不同环境来进行调整,对她而言,作品是否被普通受众接受,也是学术价值的某个侧面反应。
在艺术品中传播自己的精神,李碧红将自己的感受和心理传达给受众,同时进行社会层面的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当代艺术若只是个人情绪的发泄,没有跟大众产生有效的沟通,就失去了意义。艺术家的公共知识分子角色承担是独特的,他的作品需要感染力,更需要让受众也产生心灵的共鸣。”李碧红说,在欧洲很多地方,普通家庭都能收藏艺术品,人们均有不俗的艺术品味,也喜欢收藏,而国人还未形成这种艺术氛围。“绘画的意义当然是要体现在这种分享上。中国快速转型期间对物质的追求达到了巅峰状态,现代化的发展到了极致,而相关精神的多重问题却被忽视了。艺术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某种精神方式,美育代替信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完全可以通过艺术品来实现。”在过去,李碧红的两次个展都是抽象绘画,但在现阶段,她尝试着回归古典,用最本质的方式描绘她心中美好的事物。
?纯古典的当代性
从蝴蝶到荷花,李碧红的创作主题在自然界中变化,而她一直采用最具有亲和力的方式,使自己的作品更贴近大众。从学术走向普及,李碧红希望自己的创作能真正被让普通人收藏,挂于家中墙面,让人们在欣赏画中描绘的荷花主题体会到美感。“艺术的当代性不是体现在丑陋的,让人看不懂的,甚至是引发消极负面情绪的东西。”李碧红认为,当代性应该更加深入展现社会问题,但不是一种负面的宣泄,而更应该和谐地深入生活。“人的本质是追求幸福与和谐美好的事物。所以我会尽力表现为我认为的美的东西。”
有关荷花的作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的情感环境,它是语文学习的中心轴,是阅读感悟的催化剂,是情感体验的磁性石。“朗读是品语文之味的最好方法”。而在基本形成以“读为主线”的共识之下,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泛泛而读的现象经常出现。要使朗读真正馥郁留香,沁人心脾,体现艺术指导的智慧,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用心灵阅读文本,用智慧捕捉生成,用艺术指导朗读,由此走向智慧教学的境界。
一、简单与深刻
简单是指方式单纯,不要花哨,杜绝浮华,一切环节的设计都紧紧围绕学生的有效发展,充分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魅力,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充实,这是朗读教学所要追求的原则。多一些简约,少一些繁琐,多一些朴实,少一些华丽,朗读教学应在简单的理念指导下让学生发出原生态的声音。光有简单没有深刻是肤浅的朗读教学,简单是朗读教学的外在形式,而深刻却是它的实质所在。教师用本真的方法,发挥自身的资源,或用语言渲染气氛,或用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感悟更深刻。
二、朗读与感悟
对文本的解读离不开朗读教学,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美,领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加深对重点句段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匠心。在《槐乡五月》的教学中——(屏幕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槐花形态很美,抱在一起像圆球,挂在枝头的像小辫儿。
(练习朗读)
生2:槐花开的很多,从“抱”、“一条条”、“挂满”看出。
(再次指导朗读)
师:这美丽的槐花还像什么呢?(出示画面,想象说话)
生3:有的槐花一串一串的,像鞭炮。
生4:有的槐花一朵一朵的,像云朵。
生5:有的槐花飘荡在空中,像风铃。
生6:有的槐花绽放枝头,像蝴蝶。
师: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千姿百态的槐花之美。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槐花的多、白、美、香)
教学中,教师紧扣“抱”、“玉雕的圆球”、“一条一条”、“满”等词,鼓励学生想象表达,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槐花的多、白、美、香,在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的朗读激情四溢,读出了感受,读出了情味,读出了智慧。
三、想象与创新
语文教学重积累,重运用。《新课标》理念倡导要学会“用教材教”,阅读教学应把积累语言、学会读写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荷花》第二自然段中具体描写了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课文中用“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关联词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展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还要合理地运用教材,善于发掘教材潜在的资源。
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想象与创新的训练: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课文中姿态各异的荷花图片,感受荷花的美,并结合课文相关词句反复朗读,从这些优美的语句,恰当的修辞手法中体会每幅图中荷花的色彩美、姿态美,再模仿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将几种不同姿态的荷花连起来说一段话,并用“荷花真是千姿百态”这句话作为中心句,使段落更加完整。在这一环节的训练中,学生的朗读、感悟和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展现,语言的表达甚至比文本中的更加精彩。如有的学生这样描绘:荷花真是千姿百态啊!有的全部盛开了,雪白的花瓣舒展开,层层叠叠,炫耀着自己的美丽;有的荷花被碧绿的荷叶环绕着,宛如在碧波中翩翩起舞;有的像亲密的姐妹,挨挨挤挤地靠在一起;还有的花儿含苞待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在绿叶丛中若隐若现学生在看图想象说话和创造性地表达中,既学会了运用“挂语言文字,展现荷花多姿多彩的美,又学会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体现了朗读教学的智慧和真谛。
四、共性与个性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思想方式、情感世界和生活经历,对文本、现实、社会的理解有着多元认识和主观感受。朗读教学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体验和主观表达,使课堂呈现出多彩和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人文关怀出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其次,要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辨的时间和朗读的体验,在关注共性的同时,要体现个性的魅力。第三,对于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赞赏。学生的阅读不应全是呼声一片的“大合唱”,有时也可以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多重奏”。
在《荷花》的教学中——课文中有这样一句:“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其中“冒”字用得特别传神。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关键词语仔细揣摩,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妙处,先引导学生感悟出因为荷叶长得“挨挨挤挤”,大而圆的荷叶间没有丝毫缝隙,所以荷花必须使劲长,才能冒出来。在反复朗读中,再次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词来替换“冒”字,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用“跳”,因为“跳”字采用拟人化手法,能表现出荷花的活泼可爱;有的说用“挤字”,更能表现荷叶的茂盛和荷花出来的不容易;有的说用“钻”字……学生的答案真是有理有据,丰富多彩。最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斟酌后选用的那个词再带到句中去仔细朗读体会……教学中,教师没有以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自己的情感体验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感情朗读的尺度,而是尊重学生们的独特感受和独特见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字中的内涵和情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愿“课标”引领下的充满“情感”的朗读教学走出平庸,摆脱技巧,向着智慧的艺术之路前行,在学生、老师和作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缤纷的彩虹。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木棉树作文(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