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点解读【参考4篇】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信息技术2.0微能力点解读【参考4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信息技术微能力点解读【第一篇】
数据可视化旨在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
当前,学生学习数据的可视化在学情分析及相关总结报告中,是一个极为活跃而又关键的方面。
数据可视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传达与沟通信息,让数据包含的内涵简洁清晰和易懂。
同样,[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和[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也有着极强的关联性。
二者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学情分析重要对数据的分析,数据可视化重在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数据内容更加直观和清晰。
能力提升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能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的呈现与解读,从而
借助图像、图表等可视化形式直观地呈现数据;
选择合适的图形、图像对数据进行合理解读;
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释问题;
探究、发掘数据间的潜在联系;
为准确、多角度分析与解读数据提供支持;
为合理使用数据分析结果奠定基础;
该能力点要求提交的测评材料[数据分析视频],有部分教师认为有难度。下面就相关问题,就谈谈个人理解的看法。
1、必须提交的测评材料
[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两项:
一、数据及呈现结果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表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EXCEL,PDF等。
二、数据分析视频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长不超过5分钟。
2、各项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材料一:数据及呈现结果
提交一份学生数据及数据可视化呈现结果。
优秀指标: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
数据条理清晰,存储规则一致,是真实的教育教学成果;
应用恰当的图表方式呈现数据分析结果,清晰直观,可读性强;
所选择的图表形式准确传达关键信息,有助于挖掘隐含教育教学问题。
应用恰当的图表方式呈现数据分析结果该如何理解?
数据可视化主要的呈现方式就是信息图,而信息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同时,不同的图表呈现方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
柱形图和条形图常用于呈现各个项目之间的比较情况;
折线图则适合用来呈现数据变化的趋势;
饼图适用呈现数据的比例情况;
散点图适用用来呈现值的分布和数据点的分簇,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问题来了,这样的图表我们如何得来呢?
不急,先买个关子,这个我后面的技术工具支持当中讲述,请各位看官,耐心先往下看。图片,这里先把材料上交样式模板呈现给大家。
建议:在上交材料时,附上相关数据和数据图表的EXCEL表格。
材料二:数据分析视频
针对上述学生数据,以视频形式讲述数据分析的目的和内容、数据可视化呈现结果生成过程,并对分析结果做进一步解释。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5分钟。
优秀指标:
数据分析目的和内容描述清晰,提出了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数据可视化方式(过程和结果)能够解释提出的问题;
对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做了深入分析,并考虑了如何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改进教育教学;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解说明确到位,无冗余信息。
从要求可以看出,视频要呈现的内容有:
数据分析的目的
数据分析的内容
数据可视化呈现结果的生成过程
对分析结果的解释等。
这里要特别注意第三点中的四个字:生成过程。也就是你这个图表是如何生成的一个过程要呈现出来。这对非信息技术专业或对EXCEL电子表格不是太熟练的老师的确是一个挑战。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得到这个图表呢?这就要说到可借助的技术工具了。
3、可借助的技术工具
[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从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有下列几类:
一类是借助常见的可实施在线考试或教师非常熟悉的阅卷工具。如:七天网络阅卷系统、考试酷、问卷星、腾讯文档、金山文档等,都可以直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直接生成图表。
一类是在课中进行的即时的评价工具。如:雨课堂、希沃EN5等授课平台工具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生成相关图表。
一类是在线图表生成工具。如图表秀等,这些工具你只需将数据上传,就可根据你的选择生成对应的数据图表。
最后一个工具,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那就是EXCEL。EXCEL2016及以后版本的数据可视化功能得到了大幅的强化,操作变得更为简单快捷。而EXCEL中数据可视化最强大的工具,应当是数据透视表了。
信息技术微能力点解读【第二篇】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点与[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共同之处,也有区别的地方。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技术环境和创新性的方法三个方面。待后文解读[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再进行分析。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点单从名称上就知道,该能力点对技术是有一定要求的,故对部分教育欠发达地区和信息化教学应用不多的教师存在一定的难度。
测评规范将[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点归属于混合学习环境,就意味着课堂活动是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和实施的。
[个人看法]:对三个环境的理解,恐怕从支持教师的集体教,支持学生的集体学,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三个角度和三个不同的教学理念来理解更为妥当,若强加上硬件环境进行划分,测评规范中部分C环境的能力点在具体落实和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争议。
对于三个环境的定义和理解,目前各方持不同的看法,没有明确的说法,有点象下面视频中的[大杯][中杯][小杯]问题。
本人才疏学浅,不想也没有能力去讨论三种环境及各能力点划分问题。本人只想说,教育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能用技术和硬件环境来束缚和绑架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在开展和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时,不必太过纠结硬件环境问题。
回到正题,我们分析关心下完成该能力点测评要关注哪些问题。
1、必须提交的测评材料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两项:
一、活动案例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文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二、学生反思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时长不少于2分钟。
2、各项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材料一:活动案例
请提交一份在教师支持下学生用技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案例描述,案例中需要包括问题情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成果、教师的支持以及信息技术的作用。建议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呈现。
优秀指标:
活动案例设计合理、结构清晰,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呈现了完整的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情境描述清晰准确,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
学生掌握了用技术解决问题的必要策略;
选用的技术工具能够在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工具操作便捷,使用方法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与借鉴。
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情境描述、学生用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技术工具的作用
活动案例要包含的内容
问题情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成果|教师的支持|学习资源|技术工具及作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作用描述可围绕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技术是否能帮助学习者表达观点和理解。
技术是否作为探索知识的信息工具,帮助学习者对比观点。
技术是否能描述、模拟有意义的真实世界问题、情景和情境,作为背景支撑学生在做中学。
技术是否支持小组合作与共同体知识建构。
技术是否支撑在反思中学习,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反思“他们所学会的”以及“他们是怎样学会的”)等等。
建议:在上交材料时,附上相关学习资源或资源链接。
材料二:学生反思
请两位学生分别回顾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并描述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视频形式提交,不少于2分钟。
优秀指标:
学生对过程的描述清晰、完整,解决问题的过程逻辑清晰;
在发现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技术使用充分,主体角色明显,自主解决问题意识较强;
学生对问题有批判性思考,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和合理结论;
学生掌握了运用技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要求可以看出,视频要呈现的内容有:
学生对过程的描述
在发现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主体角色明显
学生掌握了运用技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注意:需要两位学生的反思哦。
3、可借助的技术工具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比较复杂,往往都是些学科工具或课件。
一、技术作为支撑知识建构的工具。如:思维导图、学习交流平台等能帮助学习者表达观点和理解的相关工具。
二、技术作为探索知识的信息工具。如:EXCEL图表或几何画板、仿真实验室等学科工具帮助学习者对比观点。
三、技术作为背景支撑做中学。如:几何画板或仿真实验室等学科工具用来描述、模拟有意义的真实世界问题、情景和情境等等。
信息技术微能力点解读【第三篇】
[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能力点的难度不高,因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在日常的课堂中已司空见惯了。但也存在着有些教师在上交的材料中没有体现技术运用的情况。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认真去阅读测评规范的能力描述。
我们可以先看下该能力点的[能力描述]: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从而
丰富学习小组产生方式
提高小组成员学习活动的参与度
保证小组成员平等地获得学习资源
及时了解并有效推进小组学习进展
促进小组成员及时交流与深度互动
推动了集体智慧的沉淀和分享
在这里首先明确了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
学生的参与度,学习资源的获得,小组学习进展情况掌控等。
接下来,我们分析下完成该能力点测评要关注的问题。
1、必须提交的测评材料
[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三项:
一、实施计划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文形式的文档,如WORD,PDF等。
二、技术使用记录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文形式的文档,如WORD,PDF等。
三、学生反思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要求2份学生反思,每份时间不少于2分钟。
2、各项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材料一:实施计划
提交一份利用技术支持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的实施计划,至少需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活动目标与任务、活动计划(时间、分组策略等)、过程监控举措、学习成效评价、技术环境设计等。
优秀指标:
计划完整,设计合理、结构清晰;
有助于学习目标达成;
技术在小组形成、成员协作、交流讨论、互评展示、资源分享等方面作用明显;
技术能促进学生深度参与;满分作文网
技术有助于集体智慧的沉淀与分享;
技术的应用有效支持了教师的监控和评价反馈。
要注意的问题
一、计划的完整性: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活动目标与任务][活动计划(时间、分组策略等)][过程监控举措][学习成效评价][技术环境设计]等。
二、要充分说明技术在小组形成、成员协作、交流讨论、互评展示、资源分享等方面中所起的作用。
三、技术是否能支持教师的监控和评价反馈。
材料二:技术使用记录
用照片或截图的方式呈现技术使用的过程或重要环节,建议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如活动环节、任务等)。
要注意的问题
提交的照片或截图要突出呈现出技术的使用,并配上说明文字。
材料三:学生反思
请两位学生分别回顾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并描述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视频形式提交,不少于2分钟。
优秀指标:
学生对过程的描述清晰、完整;
学生对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准确的表述;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主体角色明显,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强;
技术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感受到了合作意义与集体智慧价值。
要注意的问题
1、要求提交2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2、要突出表述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每个视频的时长不少于2分钟
3、可借助的技术工具
[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比较多,但有些工具受到了教育部手机不能进校园的限制。
可借助的技术工具主要为三类:
一、诸如希沃班级优化大师之类的教学活动管理工具。
二、协作学习或资源共享平台或工具。如:Zoho、Groove、有道云笔记等。
三、即时互动交流工具。如:微信、QQ、钉钉等。
信息技术微能力点解读【第四篇】
提升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程,从而
呈现关键信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从过往培训学员作业中发现,该能力点有部分教师存在提交材料不完整的情形,要引起重视。
1、必须提交的测评材料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三项:
一、微课程设计方案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表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二、微视频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
三、学生体会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没有规定时间。
2、各项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材料一:微课程设计方案
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
优秀指标: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逻辑性强,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
内容呈现形式恰当支持内容表达;
将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实施做了关联思考;
对微课程的教学应用环境、技术条件、学生能力做了充分考虑,预见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了应对方案,操作性强。
这些大家都很熟了,不再拾人牙慧图片。
特别注意:在上交材料时,一定要附上学习任务单及相关练习。
材料二:微视频
依据上述方案开发并提交微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10分钟。
优秀指标:
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力,深入浅出,启发引导性强;
内容呈现形式与讲解新颖;
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表达;
使用文字、标注、变焦等提示性信息促进学生理解重难点;
注重使用提问、测验等交互方式;
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微视频必须与设计方案相对应;
要时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另外,制作微课时,要注意对微视频进行视频化处理,可参阅本公众号文章(点击兰字):[微课还要视频化]和[微课文字要视觉化]两篇推文。(这两篇文章写于2016年1月份,时过境迁,大家就将就看吧,别扔砖!图片)
材料三:学生体会
两位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以录音或视频形式提交。
注意:两位学生哦!
3、可借助的技术工具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相信会选这个能力点的教师都知道。不多说了。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就解读到这,因为大家都会,所以写得比较简单。
上一篇:[500字]我选我作文参考4篇
下一篇:雨中的母爱的作文参考3篇